对中国模式的思考——郑永年中国模式读书报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模式的思考

——《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读后感

摘要:中国在过去30 年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外交各方面都创造性地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体制。这种体制概括起来就是中国模式。郑永年对“中国模式”从概念、性质、内涵、特点、到对世界的意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都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归纳总结,这对我们进一步建构与“中国模式”相适应的、且能够和西方相沟通的话语和理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字:中国模式;改革开放;发展战略

一、中国模式简介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模式”正逐步在国外媒体中升温,成为本世纪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模式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主要不是依靠引进西方式的政策和规则,而是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和改革进程中形成的政策、规则、路径和方式,逐步实现国家的新制度安排。

中国制度渐受追捧的重要论据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高速上升。这种“成功”让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考虑走中国式的道路,而一些发达国家在面对金融危机等经济问题时也试图从中国模式中得到启发。在郑永年看来,“模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中国60多年的发展是一个客观事实。不能否认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功之处,但“中国模式”的确存在困局。郑永年清醒地指出:“中国并没有什么模式可以效仿和追求。不管怎样,最重要的不是从任何主义出发,来做些无结果的实践,而是要从中国的实际政治情形出发,对现行制度进行渐进式的重建。”重要的不是定性,而是从学理上深入、理性地来思考这个“模式”是如何而来,它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又陷入了何种困局,如何才能改进它,使它朝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贯穿全书的基调。

二、中国模式的形成

中国模式是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制度,基本政策和基本道路的总结;中国模式是将改革,发展和开放,三者贯穿于其中,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中国模式既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同时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国模式一方面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同时另一方面体现了特殊时代的特征,民族特色和制度要求,在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创造了新的模式与经验。

在邓小平和江泽民时代,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革命党转型到执政党,这是

中共的第一次转型,这次转型使中共从改革前用革命方法治理国家的政党转变成一个用行政方法治理国家的政党。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实际上是党的第二次转型。第一次转型的主要特征就是技术官僚制度或者专家治国制度的出现;第一次转型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意识形态的重建。中共有两大支柱,一是组织,一是意识形态;第一次转型的第三个特点就是领导层接班程序相对制度化。第二次转型,即从行政治理向政治治理转型。首先,确立新的“主义”和意识形态;其次,执政党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来扩展自己的阶级基础;第三,重新界定党和行政的关系;第四,要建立党内民主代表机制;

中国政治的各领域、各类问题,都有自身复杂的历史积淀、利益纠葛,根本无法套用任何一种西化的政治框架和模式原型,只能艰难的冲破人和社会组织的行为惯性,对现行制度进行渐进式的重建。并且,虽然当今中国政治领域的惯用术语已经大幅度更新、“接轨”了各种现代政治概念和体系建设,但是中国政治的基本问题、核心利益仍然保持了几十年以来的一贯性,这也会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到治国之难和国家建设的艰巨程度。

三、政府的工作

政府人员应把自己角色定位清楚。首先,要回答国有部门边界在哪里的问题。国有部门要有个边界。国有部门不能无限地发展,不可以无限地去侵犯非国有部门的领域。要让两个领域保持相对平衡的空间,容许它们互相竞争。国有和非国有两部门之间的公平竞争很重要。

其次,政府和市场各自的职能和领域,应该搞清楚。政府可以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哪些领域政府应当发挥作用但是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哪些它应该退出来的地方它没有退出来,这些问题都要弄清楚。像社会改革,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教育,环保等社会政策领域,政府显然都还做得不够。

再次,要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中国领导层提出的“和谐社会”,目标很好,但这个目标和所使用的实际手段则是完全脱节的。政府只有经济政策,而社会政策贫穷不堪。在很多场合,都是用经济政策取代了社会政策。举个例子,要建立和谐社会,就要进行一系列社会改革,比如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等。在所有国家,这些方面都是需要国家大力投入,但中国则不然。这些本来需要国家大力投入的领域,往往成为暴富的领域。在社会政策没有确立的情况下,往往是通过牺牲社会的方法来谋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这样就使得中国社会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经济发展越快,社会被破坏得越厉害;社会越脆弱,经济发展越不可持续。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变国富民穷的情况。这种情况不改变,各级政府就会演变成学界所说的掠夺性政府。扶贫、提高劳动收入、改变产业结构、税收制度改革等等,都可以改变国富民穷的情况,实现社会公平。一

个公平的社会才是一个稳定的社会,政府也才具有高度的合法统治能力。

四、中国模式的缺点

中国的发展模式远非十全十美。恰恰相反,中国模式有不少缺点,甚至还衍生出不少棘手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处理。但与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相比,中国模式是比较好的。西方八、九十年代曾在非洲推行了所谓“结构调整方案”,其特点是削减公共开支、减少政府的作用,结果使非洲本已非常脆弱的国家能力变得更加脆弱。一般认为这是导致非洲国家经济更加衰败、社会危机恶化、艾滋病严重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在俄罗斯推行了“休克疗法”,今天被很多俄国人称为俄罗斯历史上出现的第三次“浩劫”(前两次是13世纪蒙古铁骑的入侵和二次大战中德国纳粹的入侵)。

五、结论

中国模式的相对成功,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话语权。过去要么苏联模式,要么西方模式。冷战结束后,苏联模式随着苏联解体而退出历史舞台,西方主流认为这是历史的终结,剩下的就是一条不归路:全世界都将拥抱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是冷战后的情况表明世界事务要复杂得多,如果西方的制度真是普遍适用的,那么为什么在第三世界一经推行,则屡屡失败,从菲律宾到海地到伊拉克都是如此。

对于发展中国家,中国模式是一种经验;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模式更多是一种价值。但对于中国来说,它意味着现代化本身。中国的崛起也是中国政治软实力的崛起,这对解决中国自己面临的挑战、对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对许多全球问题的治理、对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未来走向,都可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本书把国际上的政治学理论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体现了一种真正的理性的探索精神和务实作风。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来说,“阅读”自己国家的发展史,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