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准备

(一)研读课程标准

1.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体现课程性质、渗透课程理念。

2.细化课程标准对单元及课题内容在知识、方法、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的要求。

(二)解析教材

1.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材有整体性思考,理解单元之间、课题之间、单元与课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2.分析课题在单元和化学课程中的地位、功能与价值,把握课题内各板块内容在目标达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3.明确课题内容与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对应关系,厘清概念、原理及规律之间的本质与联系,挖掘蕴含于知识中的学科价值、社会价值以及育人价值。

4.认真研读教材课后习题,领会其设计意图,最大限度地发挥习题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1.把握现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和规律,明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

2.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关注学生的认知层次和思维差异,预估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障碍点和发展点,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四)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在研读课程标准、解析教材和分析学情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关注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

(2)目标制定全面、具体、科学,可操作、可评价、可测量,体现化学学科素养的落实和发展。

2.教学方法

(1)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注重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建构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适应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3.教学内容

(1)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适度的整合。

(2)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容量适中、层次分明,实施精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发展化学学科素养。

4.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完整,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围绕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展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流程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

(3)情境创设真实且与教学内容相匹配,重视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4)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引导学生学思结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教学常态规范,如学科知识系统、实验操作规范、学科语言严谨、板书设计条理、课堂评价有效、作业布置合理等。

5.教学活动

(1)保持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目标一致,使学生全体参与、积极思考,注重概念建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促进化学学科素养在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6.教学评价

(1)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功能。

(2)对教学评价进行任务设计,且保持评价任务与教学目标一致,体现出教、学、评一体化。

(3)重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适时开展课堂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发展学生的评价与反思能力。

7.教具准备

(1)认真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保证实验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

(2)结合教学实际制作多媒体课件,确保技术设备运行通畅。

(五)资源利用

1.依据课程标准,有效整合不同版本教材及教师用书等资源,合理选择数字化资源。

2.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或开发新的资源,服务教学。

3.善于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助推教学实践。

二、教学实施

(一)新课导入

1.新课导入方式要依据教学内容而定,导入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内容积极向上,方法和手段力求多变。

2.情境引入真实有效,能够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将学生学习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主题。

3.导语短小精练、科学严谨,时间不宜过长,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二)新课学习

1.基础知识学习

(1)根据基础知识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2)结合基础知识内容,利用客观事实、生活现象、化学实验等方式,通过分类、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2.重点难点突破

(1)准确判定教学重点、难点,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精准实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2)根据重点、难点类型,可采取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借助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化学实验、实物模型、微观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突破难点。

(3)设计问题有梯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以问题为线索,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引发学生认真思考。

3.典型例题解析

(1)例题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解析过程步骤完整、规范、科学,体现启发式教学思想。

(2)通过对例题的剖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中掌握学习方法,建构思维模型,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4.学习活动

(1)活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善于合作、平等交流。

(2)活动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恰当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发展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5.随堂检测

(1)题目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关联,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和发展性,提高检测效率,同时注重知识迁移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2)妥善、合理、巧妙地运用随堂检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领悟学科思想,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

(3)反馈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生成和即时评价,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指导。

(4)合理选择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技术手段,优化随堂检测和教学评价,发挥评价的巩固、反馈和矫正功能。

(三)课堂小结

1.合理分配课堂小结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从知识结构、科学方法、能力与素养等不同维度,系统而全面地总结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等思维加工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深化认知结构,提升思维能力。

3.注重课堂小结强调重点、巩固应用、拓展延伸、情感升华等功能的达成。

(四)作业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