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法提高历史及社会课堂效率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之预习环节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之预习环节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目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新课程改革硕果累累。
但是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教师重机械的灌输,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自主意识薄弱等等,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更深入地学习,理解,贯彻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究改革初中历史“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预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平台,因此加强对“预习”环节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
2、我校在校生历史预习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情况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尽理想。
统计数据显示:在50名抽样调查的对象中,64%的同学只会“偶尔预习”,而20%的同学“基本上不预习历史”;60%的同学没有预习计划,历史预习完全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70%的同学认为“预习和历史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关联”,但并不认为“关联很大”,说明绝大多数同学对历史预习的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在50名抽样调查的对象中,只有25%的同学在预习时会认真做好笔记,10%的同学会主动查阅资料辅助并深入自己的预习活动,42%的同学会主动查阅资料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而其余的同学大都是等老师上课解决,这组数据说明我校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自主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严重。
和学生统计数据一样,教师统计数据也不尽如人意。
通过和历史教研组老师的个别交流,得出只有28.6%的老师每节课都强调同学们课前做好预习工作,真正把“课前预习”当成和“课堂小结”、“当堂巩固”、“布置作业”等一样重要的环节来对待,71.4 %的老师对学生的预习持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不加以规范和正面引导。
综合两组数据,我认为我们的历史老师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最好从一节课的初始阶段“预习”开始。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新课程改革特定的背景下,体现新课程理念和具体操作要求。
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提高研究结题报告
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提高研究结题报告(此文章为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编号为l2015g211)一、课题摘要2015年5月我校历史教研组与许昌县三高初中部的几位教师向市课题组申请了题为《历史教学中学生方法与能力提高研究》并于2015年9月获市立项。
我们的课题——《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提高研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针对中学生的历史学习理念与方法相对滞后的情况而进行的创新性探索和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紧扣“兴趣、能力”二个中心,从理念和方法两方面入手;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切入;将有趣和有效两点结合起来,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开创一套先进的中学历史学习理念和一些有效的能力培养提升模式。
二、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烙印在现代中学生心中的读书之道,直接导致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根本不感兴趣。
着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认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人们进行学习和创造性劳动的动力。
”所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施新课程以来,通过培训和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国以前的课程教育的指导思想,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前,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喜欢学习,学会如何学习。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历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对社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所以,教师必须努力创造产生积极情感的条件。
历史是富有兴趣的一门学科,本应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很难做到。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课题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意义和研究价值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六年,如何进一步深化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真正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益,愈加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基于此,我们确立了《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研究》课题,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为宗旨,力求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操作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力求促进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真正实现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师生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形成“学习共同体”,实现初中历史有效学习。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叶澜《新课程理念》,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新课程的视野》(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黎奇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等。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界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什么又是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促使学习想学历史、愿学历史、乐学历史、学好历史的活动就是有效的学习活动。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我们认为,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
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
【小课题结题报告】《初中历史导学案之预习学案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历史导学案之预习学案设计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研究情况说明: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旨在“初中历史导学案之预习学案设计的研究”,是指针对初中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运用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方法,研究出设计和使用预习学案的更有效的策略。
具体包括1).初中历史各年级学生主动预习情况的调查和初中历史教师预习指导情况的调查以及目前初中历史预习学案设计和使用的方法的调查。
2).基于初中历史预习学案的设计的策略的研究。
3).基于初中历史预习学案的使用和管理的策略的研究。
4).基于初中历史预习学案的编制和使用的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通过有效的引导学生预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即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自学能力的发展。
3、课题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1).本课题中的“预习”是一线老师忽视的问题,而恰恰可以成为探索出一条能切实解决学生生“高耗低效”的老大难问题。
2).此课题在没有增加教师负担与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帮助教师学会巧干。
4、课题研究的对象七、八年级学生;历史科目5、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借鉴法。
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2)、案例分析法:每一环节实施后,进行阶段性分析,注意个案的分析和积累。
3)、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课题研究主要过程:(1)准备阶段(2020年11月——2020年12月)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计划。
2)课题组成员教师收集相关资料,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2021年1月—2021年9月)1)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
2)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指导情况。
3)调查了解目前初中历史预习学案设计和使用的方法。
“学案导学经验、成果、问题与对策研究”小课题中期报告[模版]
“学案导学经验、成果、问题与对策研究”小课题中期报告[模版]第一篇:“学案导学经验、成果、问题与对策研究”小课题中期报告[模版]“学案导学经验、成果、问题与对策研究”小课题中期报告伦镇中学“学案导学经验、成果、问题与对策研究”小课题组自本课题立项之后,根据本课题的研究进程,潜心研究,收集资料,深入总结,积极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学案导学是实现教师共享共赢的举措,是控制作业量的有效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招,学案导学还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工具。
下面将对本课题研究的一些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本阶段研究内容与完成情况。
在课题的准备和实施阶段,本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利用网站和教学实践等方式,收集资料,确立课题,撰写方案,完成前测;通过研究随笔、教育教学案例,观察日记等形式,记录情况、收集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写出调研报告和反思。
课题研究组工作情况:1、认真撰写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根据禹城市教科所的要求建立课题研究新浪博客,并及时上传研究内容。
3、上传小课题研究感悟《简述小课题研究方法》4、上传教育叙事案例《沟通交流》。
5、转载教科研博客的课题研究优秀文章。
二、课题研究工作实施过程。
1、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
本课题组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本组每位教师都能够做到积极参与每次活动。
在活动中,大家一起讨论学案编写的心得体会和学案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学习交流先进的经验和好的教学方法。
做到每次例会都能够切实地解决问题。
2、加强对学案质量和使用情况的监控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成员有明确的任务,在每单元开始教之前编写好本单元的学案并发给学生。
教导处对学案的质量和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并及时通报有关情况,记入每位教师的平时个人考核表中。
课题组对课堂教学中学案与教材、学案与学生的关系,学案如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学案如何合理使用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3、开展学案导学的体会评价学案的最终标准是它的实践效果。
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2)紧扣课标,开阔眼界;(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发现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为未来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历史教学一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则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
研究背景中,我们需要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设计精心的学案,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进一步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的内容就是这样。
1.2 研究意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对于教育教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了解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还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和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研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还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深入分析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历史学科课堂导学案的开发研究与实践总结
历史学科课堂导学案的开发研究与实践总结作者:刘梅来源:《新课程·教师》2015年第11期摘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新课改下的授课新方式,它把教学的重心由老师之前的如何讲课让学生理解,转移到如何让学生深刻掌握知识点。
同时,学案导学有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增长和教学能力的成长及教师的集体合作。
主要探讨了高中历史学科课堂导学案的开发研究与实践总结。
关键词:教学模式;开发研究;文化情境学案是指在教师做出教案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然而学案主要是为指导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框架而编制的预习方案。
在课堂上老师的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有学习目标而发挥个人主体性,帮助学生学习课本的内容。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高中历史学科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总结。
一、高中传统教学模式与现在学案导学模式的利弊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除了自身的优点外也存在一些短处,主要包括:1.传统教学模式的关键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与灌输,逐渐使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2.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程序化的环节,即课堂的结构是由一系列的环节联系起来的,每个环节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3.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重视教学结果,学生只是单纯地去死记硬背所考的历史知识点,教学效果并不乐观现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主要是把“教”的重心转移到“学”的重心上,并且把教和学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二、高中历史学科课堂导学案的开发研究在高中历史学科学案导学模式中进行开发研究,学案的设计是学案实施的前提条件,学案内容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充分把握学案编写的原则。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主体性原则这里所说的主体性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这对学生的教学设计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高中历史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同时多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除此之外,学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馈,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历史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经逐渐被导学教学模式所取代。
导学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不再是单向的灌输知识者,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引导者。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导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找出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旨在探讨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能够为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提高学习兴趣的影响,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 系统总结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2. 分析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历史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影响;3. 探讨导学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发展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4. 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难点和可行性,为进一步推广和优化该教学模式提供建议和参考。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导学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初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的认知与理解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指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导学案结题报告(3篇)
导学案结题报告(3篇)导学案结题报告1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课题的核心概念。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和谐教学整体建构的教学思想和建构主义、系统论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师生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又简约化的教学结构。
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
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以此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没有理解教学内容的编排内涵,将整体化的教学内容分割成支离破碎的枝叶,师生课堂教与学出现了许多无效行为,致使许多应该在课堂完成的教学任务实际完不成,只得课内损失课外补,校内损失校外补,靠多布置课外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现在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教育共性问题,羁绊了素质教育的推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率的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
这一问题已经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我们进行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正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它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的问题,它与新课改的精神、目标和任务是相一致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一)理论意义本课题依据建构主义、系统论理论发展而来,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高效课堂的导学案作用发挥策略结题报告
高效课堂的导学案作用发挥策略结题报告第一篇:高效课堂的导学案作用发挥策略结题报告宝鸡市陈仓区群力小学教研课题高效课堂的导学案作用发挥策略结题报告一、课题名称高效课堂的导学案作用发挥策略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上学期我们学校重点对导学案的设计策略进行了教研,形成了较丰富的教研成果。
现在我校的高效课堂模式基本确定为“两课四环”教学模式,导学案确定为“群力小学四环开放式导学案”。
为进一步将导学案落实是实处,让高效课堂这以教学模式深入人心,形成我校颇具特色的教学模式,这学期我们提出高效课堂的导学案作用发挥策略作为本学期的教研课题。
三、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通过上学期的实践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一些现状,高效课堂华而不实,教师课堂把握力度不强。
在这期间我们听取了市教研室李栋良的报告业余兄弟学校进行了一定范围的交流,可以有保留地说我们眼中的高效课堂理论上是成熟的,实践上缺少的是推手和一线教师的踏实实践者。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如果我们踏实的去做这件工作,我们会对高效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认识会更加深刻,课改、教改离我们很近我们每名教师都能参与其中,通过这一课题的教研我们会从一个新的高度认识在高效课堂上我们教师的天地时更为广阔,我们给学生带来的是书面和口语的交叉交流方式,我们再从语言、行为、心理三维的角度实践者素质教育的伟大理念。
五、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学校成立的高效课堂推进小组这是对高效课堂的大力支持。
我们更加注重实际的可行性,有了上一学期的教研经验这学期的校级教研计划更为周密,在每个教学单元过程都有进度安排。
我们的推进从资料收集、教研会主题和教学评估三个角度进行真实的推进。
六、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1、课题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通过对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导学案课堂教学作用发挥进行研究,去发现导学案在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力度,从而提高各科教师导学案的设计理念。
初中历史课堂快乐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历史课堂快乐教学研究结题报告篇一:初中历史“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初中历史“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背景课堂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内容。
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内外早已展开,并且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构建出了各式各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国外比较典型的有“程序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模式”等;国内较有影响的如“问题——探究式”、“探究——发现式”、“互动合作学习式”、“学案导学式”、“诱思探究式”等,各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也都还有改进的空间。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XX年开始的国家级实验区和XX年开始的省级实验区的实验中取得了巨大成效。
XX年我县也进入了新课改。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随之全面展开。
新课程标准的人才观使素质教育有了新的内涵,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教育的重要课题。
课堂是实现教育意图的主阵地,新的人才观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行为必须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就教学内容来说,要由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培养综合素质转变。
就教学观念来说,要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给学生以活动的空间。
就教学目标来说,要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转变,培养学生适应高等教育的文化素质。
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
如何应对新教材,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体现新教材的新意图,构建出适合中学生特点、适合新教材、面对大班额的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布卢姆的目标教学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发展存在两个不同的区域: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佳教学。
3、诱思导学理论:思维和探究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渠道,思维永远从问题开始,认知冲突是思维的起爆点。
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新课程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基本的分析、探究、实践能力。
各学科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研究资源,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本校实际:在全力推动下,我校较早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推行了导学案教学模式。
本学期,我们进一步推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在学校领导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这种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
导学案的使用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好评。
导学案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研究惯和自主研究的技能,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基于以上背景和现状,我们提出进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这一课题研究,以期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快乐研究,高效研究。
二、课题的概念的界定及其理论基础一)概念界定导学案”是指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究的方案。
它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学生研究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研究活动方案。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研究内容编制出导学案,利用导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先进行自主研究,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后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治理、归纳、复知识、形成能力。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研究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学生研究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同时,它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是由瑞士的XXX最早提出的。
《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结题报告[修改版]
第一篇:《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结题报告《学案导学制教学模式在我校的实践与研究》————《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进入21世界,我国的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理念、新思想、新发展的氛围正在形成。
新时期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无疑是中国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
课堂教学是新时期学校实现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舞台,也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进步的源泉。
我们不仅仅是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更要把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探索有效教育与教学的最佳方案,来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
把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理性地分析课堂教学的新变化,构建真实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原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
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天的成长和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它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长期以来,国内很多中小学在课堂有效教学方面虽进行了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研究,但较多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有效教学”仍比较缺乏长效的管理与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很少去反思哪些教学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
同时一方面又由于部分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较低,教学中缺乏对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变化和提炼,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发展;当前仍有不少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甚至片面地认为:课堂上基础知识越少讲或不讲、设计的探究问题越多、课堂上越热闹、运用的教学于段越多、提供的资料素材越丰富,也就越是新课程下的教学。
也使得相当数量的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因此,必须自始至终把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作为中小学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3.1对教师效能的研究主要受到两种理论的影响,一种是罗特(Rotter)的控制点理论,另一种是班杜拉(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
“学案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学案导学 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王晓恒(天水市罗玉中学ꎬ甘肃天水741000)摘㊀要:新课程的改革使得各个教师开始注重 学案导学 法的应用.针对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ꎬ相关教师要在了解了 学案导学 法的应用价值后ꎬ实践应用这种方法ꎬ通过 学案导学 作用的发挥ꎬ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词:学案导学ꎻ初中数学ꎻ应用策略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14-0025-03收稿日期:2023-02-15作者简介:王晓恒(1978.4-)ꎬ男ꎬ甘肃省天水人ꎬ本科ꎬ中小学高级教师ꎬ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2022年度 学校安全稳定与应急工作 专项课题 建设平安校园策略与研究 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22]GHBZX368)㊀㊀ 学案导学 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策略ꎬ教学重点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实施的ꎬ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曾经的教案准备工作ꎬ大多采取复制粘贴ꎬ教师融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去构建教案ꎬ进行教学工作的实践操作. 学案导学 中 学案 是指教案依照学生为主ꎬ根据其特性和特点构建学习目标ꎬ并且进行重难点的划分和教学ꎬ合理化地设计教学流程ꎻ 导学 指的是对应的实践方案ꎬ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期间ꎬ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关系ꎬ从而实现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ꎬ促使教学效率的优化.1 学案导学 的主要特征1.1对教师的引导比较注重学案导学 依照课程实况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操作ꎬ期间ꎬ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ꎬ一起探讨并且完成教学要求.这个操作改变了老旧单方面进行授课的策略ꎬ将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分析和探讨ꎬ增加了课堂的活跃度ꎬ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1.2灵活的教学构建课堂的教学形式存在多样化ꎬ主要区别为教案准备㊁构建环节.优秀的教案设计ꎬ有助于教学流程更加顺利地进行ꎬ并且帮助学生进行课堂融合ꎬ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还要对问题与课程习题进行完善ꎬ用于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强弱.2应用 学案导学 法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在日常的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进行教学.第一ꎬ在教师授课的整个环节ꎬ适度地使用了学案进行教学ꎬ达到了对于学案教学效果的适度最大化ꎻ第二ꎬ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提问和思维ꎬ让学生能够在提出问题㊁分析问题㊁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学习ꎬ不断地进步.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模式ꎬ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㊁判断能力得到最大化的提高.3 学案导学 法实施的基本原则3.1主体性原则学案导学 法ꎬ要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ꎬ不能以教师的指导为主ꎬ不能因为教师的讲解灌输挤52占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时间.教师要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之间的关系. 学案 是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提纲ꎬ发挥着导向性作用.导学案中的学习任务㊁探究课题都应该以学生探究为主线ꎬ教师只是在教学中发挥引导与点拨作用.如果教师在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中只是讲解相关数学题目以给学生示范性引导ꎬ势必会冲淡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ꎬ学生在教师的讲解灌输中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点ꎬ很少有自主探索与研究的机会ꎬ学生不能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ꎬ也就不会搞清楚数学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ꎬ并且不能应用相关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ꎬ久而久之ꎬ学生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ꎬ学习水平与能力得不到相应提高.3.2开放性原则导学案 为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提供方向与路径ꎬ而不应该成为禁锢学生思维发展的障碍.在应用 学案导学 法时ꎬ教师要本着开放性原则ꎬ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ꎬ要根据学生特点及具体教学内容ꎬ设计与组织合作探究活动ꎬ让学生在合作中集思广益ꎬ相互分享ꎬ各小组成员发表不同的看法ꎬ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与解决问题ꎬ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对导学案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ꎬ要注重以开放性的题目拓展学生思维ꎬ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分析与解决问题ꎬ这样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ꎬ对于一题多解等开放性题目ꎬ可以更好地进行分析ꎬ同时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及所求的问题ꎬ让学生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与分析ꎬ以更好地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ꎬ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3.3创新性原则教师要更新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ꎬ要以新颖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趣味性ꎬ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ꎬ数学教学不能以灌输式教学遏制学生的思维发展ꎬ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ꎬ在提问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ꎬ并予以及时指导.同时还可运用任务驱动法㊁启示式教学㊁话题式教学等方式ꎬ以及采取竞争与合作式教学ꎬ激发学生探究动力.教师要重视知识探究方法的传授ꎬ而不是单纯以解题示范让学生被动地学习解题程序与步骤ꎬ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方法ꎬ学会以数学思想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同时ꎬ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ꎬ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ꎬ并且鼓励学生发现新的思路ꎬ独辟蹊径ꎬ以新的思路及新的方法解决问题ꎬ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4 学案导学 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4.1依托学案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应用 学案导学 法ꎬ教师需要扮演好组织者㊁开展者以及评价者的角色ꎬ在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的同时ꎬ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人公地位ꎬ积极引导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ꎬ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着鲜明的个体差异ꎬ以学案为依托ꎬ他们可以在自学时获得正确的引领ꎬ不同水平的学生也能够找寻符合个人实际需要的目标ꎬ进而更好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挖掘与探究当中.在具体教学时ꎬ教师可以尝试以呈现教学目标的方式ꎬ让学生自主寻找学习方向.接着ꎬ再设计相关的问题ꎬ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主探究ꎬ将已有知识㊁经验与新知进行联系ꎬ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框架ꎬ进而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例如在教学 平方差公式 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ꎬ教师并未直接引申出本节课的内容ꎬ而是为学生展示学案ꎬ内容如下:延伸(a+b)(m+n)的解法ꎬ根据其原理求解 (a+b)(a-b) (x+3)(x-3) ꎻ根据其规律推导平方差公式ꎬ并且尝试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运算.在此前提下ꎬ教师精心设计疑问ꎬ即: 多项式之间是如何相乘的?根据出示的公式是否可以推导出平方差公式呢? 等ꎬ鼓励学生就此展开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ꎬ使学生结合学案进行自主学习ꎬ进而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及目标有一个大概把握.当完成上述操作后ꎬ抛出问题ꎬ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前提下进行数学知识框架的建立ꎬ从而强化学生的思维脉络ꎬ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ꎬ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624.2合作探究式学习ꎬ进行答疑解惑学生应该及时总结学到的知识ꎬ对于很难的知识ꎬ及时登记和询问.在这个过程中ꎬ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充足的肯定式教育ꎬ不断深化挖掘学生的自主应对问题的技能.课堂上ꎬ教师要将时间进行合理分配ꎬ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相互探讨和研究分析ꎬ最后实施教学总结.首先进行小组划分ꎬ6人为一组ꎬ让每个小组探讨出一个大家都无法进行解决的问题ꎬ最后教师实施总结和归纳ꎬ将所有问题进行呈现ꎬ要求班级所有学生思考这些问题ꎬ如果大家都不能很好地进行解决ꎬ最后再由教师统一回答.在这个过程中ꎬ可以最大化发挥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ꎬ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认知ꎬ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探究后ꎬ学生会将理论知识充分吸收.例如在学习 同底数幂的乘法 时ꎬ教师在课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ꎬ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讨论学案中的题目ꎬ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对于最基础的x+3y()3 x+3y()2 x+3y()这个题目ꎬ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题目ꎬ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去分析这个题目的做法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ꎬ帮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通过x+3y()3+2+1得到问题的答案ꎬ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了同底数幂乘法的计算ꎬ提高了他们的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4.3针对式解答ꎬ课程归纳合作探究操作完成后ꎬ如若发现学生对知识重点内容掌握不够清晰的情况ꎬ教师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学ꎬ再次将较难理解的部分知识点进行讲解.这个时候ꎬ教师不可以直接将答案告知ꎬ需要主动引导ꎬ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思考和研究ꎬ通过自己的不断分析和探讨最终获得答案.例如教学 正数与负数 时ꎬ学生因受小学知识的局限ꎬ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正数的数值大过负数ꎬ并未深入理解ꎬ只局限在数据表面ꎬ这时ꎬ教师不能单一的进行教授 数字前带有负号的ꎬ表明此数值很小 ꎬ老师应结合生活实际案例进行举例说明ꎬ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正数与负数 .如ꎻ海平面以上500米以及海平面以下500米的相关数据的实际意义和价值ꎬ不能片面地局限在书本上进行正数㊁负数数据的理解教学.4.4教学延伸ꎬ实现学以致用在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中ꎬ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ꎬ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记忆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ꎬ真正实现学以致用㊁活学活用.在具体教学中ꎬ 学案导学 法并非一成不变ꎬ它可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转变ꎬ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在这个环节ꎬ通常都是以习题训练的方式ꎬ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与解答当中ꎬ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ꎬ在教学时ꎬ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的内容ꎬ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习题ꎬ要求学生思考习题ꎬ并尝试解答类似题型ꎬ实现对已有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例如在教学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后ꎬ教师安排了相应的习题ꎬ如:根据am an=am+n回答:am=4ꎬan=5ꎬam+n=?通过这样的方式ꎬ引导学生自主探索ꎬ在拓宽思维的同时ꎬ进一步完善数学知识体系.除此以外ꎬ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ꎬ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㊁优化教案ꎬ进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ꎬ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更上一层楼.总而言之ꎬ 学案导学 法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ꎬ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个方法的重要性ꎬ主动地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 学案导学 法ꎬ从学生的主体出发ꎬ提高初中生的整体数学水平.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ꎬ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ꎬ发挥 学案导学 法的最大效果ꎬ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ꎬ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参考文献:[1]衡东霞.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ꎬ2021.[2]于晓军ꎬ张有娟.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ꎬ2020(52):80-81.[3]李恩艳.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提升后进生学习效果的思考[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ꎬ2020(06):251-252.[责任编辑:李㊀璟]72。
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教育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重庆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或教学理念。
新课改和新高考都呼吁我们要进行有效教学。
2、现实状况:我们铜梁一中是一所重点中学,在铜梁区排位第二,由于有铜梁中学强大的压力,我校学生生源不是很理想,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我组教师4人,两位老教师两位新教师。
而且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三、师生互动不强,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五、合作流于形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为了适应新的课改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学习方式的改革,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素质教育是否真正落实。
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就具有了实际意义:通过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策略研究,促进历史教学改进原有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填鸭式”教学模式,改进教师照搬教材和教辅资料,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新情境,提高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主动、探究、批判、合作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的意义:1、本课题研究将丰富“高效教学”的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供经验和有价值的案例,从实践的层面上研究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2、有助于形成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策略。
本课题研究以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针对现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探索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具有课程改革新理念的系列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历史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维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内容过于枯燥、学生缺乏主动性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佳。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思路。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引领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也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学案的设计和导学的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
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该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历史学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深入分析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实践案例,揭示其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经验。
通过研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这一教学模式,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如何提高史地政课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如何提高史地政课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如何提高史地政课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这段时间里,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不如来好好的做个小结。
那么问题来了,小结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如何提高史地政课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年3月我校教学处确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课题”。
本组承担“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课题”子课题研究实验工作。
在学校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经过课题组全体老师的潜心研究,经过指导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实验教师大胆实践,初步实现了课题组预设的阶段目标。
一、坚持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课题组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有关课改和课题的理论。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是课题研究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在教育教学理论上存在的巨大差距,因此,我积极查找和学习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书籍、论文,并对那些感触颇深、印象深刻的段落进行摘录。
尤其通过对《反思教育习惯》、《新课程教学策略》、“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学习,其中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和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获得了新的感悟。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定要掌握新一轮课改理念,吃透精神,掌握实质,内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只有用内化后的理念来指导教学才是最有效的。
在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之所以能顺利展开,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所提升,便是得益于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验证你所掌握的理论,这样循环往复,就会从中悟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断提升教学境界。
二、加强课题管理,保证研究质量1.领导重视,学校教学处领导的指导与参与。
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我校建机立制,为课改保驾护航,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明确了“课题带教研,以教研促发展”的思路,学校教学处对研究活动目标、方法和研究实施细则提供了可行性的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L12068学案导学,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效率研究结题报告龙游县塔石初中王建生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决定开展“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
我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结构更加优化,大幅度地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近年来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如“目标导学”,“目标导向教学”等。
这些研究在实践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
尽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从教学模式来看,传统的以讲授主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触动,因此学生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上也没有显著的改变。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就是利用学案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
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
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
近年来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研究已经使我们对学习过程有了更加本质的认识,对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较充足的理论依据。
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学案导学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学案是教师体现此种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
这样,学案的作用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可以说是当前人们极为重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此,学案的科学、恰当的编制,显的极为重要,它怎样融入新课程理念,怎样与教材完善的结合,反映出基本知识、方法、思想的探究与学习,又怎样以丰富且有层次的问题、知识、方法、思想体系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成为学案要承载的主要内涵。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一)学案设计研究1、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要与课本紧密相连,一定要反映出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以及知识的背景与发生过程。
我们不仅要求应该明确课程标准和教材知识的结构体系,而且还要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特别是有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和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增强学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要加强集体备课,对每一节课的学生学案的实效性、怎样引导学生探究以及怎样使用学案探索出最佳方案;每位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能驾驭此教学法和学案的使用方法,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案进行适当的增删或改进。
(二)学案导学法提高课堂效率教学实践研究1、学案与教师教师结合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了解和掌握学情,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参与编写、修订和完善学案,充分理解把握和使用好学案,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有效性。
在充分利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多变,兼容并蓄,不断研究与创新,多方搜集资料与信息,反过来再用于指导学案的修订与完善,把教学实践的过程变成修订完善方案、推进其提高升华的动态过程。
2、学案与学生学案给学生的指导更直接、具体,学生接受和运用这个指导的自由度和实效性更强。
学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和研究空间更自由更开放,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交流空间的约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得以充分体现。
学案给了学生路线和方法,也给了学生思想和态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体验和感受,长此以往,学生就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这为学生学会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长期使用学案的过程中会有新的感悟,产生新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老师可以作为学案修改的重要依据,使学案不断地完善与科学。
3、学案与课标学案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
问题导学以三线一面的形式把三维目标贯穿起来。
一是知识线。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读、学习的思路导引。
二是学法线。
在依案自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从而做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
这条线或简或繁,或明或暗。
三是德育线。
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并体现学习内容的情感价值、世界观、方法论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条线通过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及其内涵,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德育能力面。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一)启动阶段(2011年5月――6月):组织教师设计学案。
在这一阶段,课题组成员一起进行了多次关于学案设计的思考和探讨,并方泛听取了这一学课课任教师的想法和意见,形成了学案组成、初步原则与具体做法:1、学案设计的初步原则针对历史与社会新授课的特点。
学案的设计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以课本为基础,以利于学生的自学和能力的培养为前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们采用了如下原则:(1)课时化原则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
根据新教材的实施就需要教师对新课标和教材都需进行深入地研究,宏观把握,细节人手,按课时编写学案。
例如我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下册第四单元内容的编写中就有针对性的把各个不同的特色的区域内容整合到一个课时里面。
具体就是把两个或三个具有相同特点具备可比性的内容整理成表格形式,让学生进行比较性学习。
这样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
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
有利于课时目标的实现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引入一个个综合程序问题之中。
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
例如在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们就把关于中国与世界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整合成一个PRED问题。
再然后分成世界与中国类和问题与对策类;又可分成人口类、资源类、环境类等等子问题。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问题的编写,除一般地注意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之外,还必须重视所编问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科信息的准确性;学科信息的系统性;学科信息的思想性;学科信息的启发性;学科信息的多样性;学科信息的针对性。
使之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
重视对读图的指导、对实践和社会认知方法的指导。
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3)生活化原则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根据学科特色,在学案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所学的教材内容,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与现象,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们在地图的三要素的教学过程中就把教材中光明小区的平面图置换成了本校的校园平面图。
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大大提高,而且在课后还对校园平面图提出了修改意见,更有学生制作出了自己版本的校园平面图。
(4)人性化原则学案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
学案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
要让每—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我们在学案设计过程中进行分类,基础知识导读、问题导学来帮助学生阅读教材;增加课外时事问题,让学生参与探讨发表意见。
2、学案的组成学案的组成应相对固定,同时应根据每一课时的具体需要灵活地编写。
组成学案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学习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意目标,能力目标等等。
并给出学习的要求,如对认知目标的要求可用“识记”、“理解”、“运用”等,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
知识结构包括教材体系、单元知识结构和课时知识网络等等。
知识结构的给出有利于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并能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综合程序问题?紧扣新课标要求,围绕重点难点进行编写.并渗透认知方法的指导、创新思维的培养等等。
技能训练?包括课堂活动(练习),课后讨论(思考)等等,题不求多而求精,以巩固所学,培养能力,并获得反馈。
(二)实践研究阶段(2011年7月――2012年6月):按计划展开实践研究。
1、课前预习阶段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好学案的问题导学部分,让学生们对本课时所学内容有个充分的阅读,并完成相应的引导题。
这样既完成学生的教材阅读,又能使学生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
2、课堂讨论阶段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采用教师提问学生随机回答的方式给以解决,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他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
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生物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教师通过学案导学的方式组织进行的教学,学生能更好的跟着教师引导的思路对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更加系统和有效的学习。
当然,无论教师对教材内容怎样挖掘,最终都应回到课本这一层面。
因此,我们在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精选部分课本题习题及时给出解答,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并获得一种艰苦(脑力)劳动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让教师直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以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在学案中设计少数有难度和深度的思考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最后.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