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_结构和战略重点(1)

合集下载

国内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发展策略分析

国内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发展策略分析

国内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发展策略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国内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旨在分析国内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发展策略。

一、国内文化产业的现状与竞争力分析国内文化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快速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首先,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其次,中华文化深厚悠久,具备独特的文化资源,如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等。

再者,随着文化消费的升级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文化产业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国内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

首先,市场规模虽然庞大,但行业结构尚不完善,文化企业规模较小,无法有效利用资源。

其次,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潜力。

此外,国际市场对中国文化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有限,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亟待加强。

二、提升国内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措施1. 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加强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鼓励文化企业的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完善税收政策,降低文化企业的经营成本。

2. 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科技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在文化领域的应用。

加强高等院校的文化艺术学科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文化人才,并建议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合作研究,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3. 提升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能力加强国际传媒合作,提升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传播力。

鼓励企业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拓展国际市场。

鼓励文化企业参与国际文化展览和交流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4. 加强合作与协同发展鼓励文化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吸纳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国内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同时,加强政府与文化产业的合作,建立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展的机制。

三、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的评估上述提出的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国内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文化产业概论同济大学2011纲要

文化产业概论同济大学2011纲要

复习要点:第一部分、文化产业与文化理论文化的内涵、特征;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文化霸权;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软实力”;“符号的战争”;“文化安全”第二部分、文化产业发展与实践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展望第三部分文化产业内涵、功能与特征文化产业内涵、功能与特征;内容产业;版权产业;创意产业第四部分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文化资源的内涵、构成、特点;历史文化与文化遗产;物质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涵义、特征第五部分文化产业形态、结构与组织文化产业的产业属性;文化产业结构及其变动;文化产业价值链;授权产业;文化产业组织;文化中介机构第六部分文化管理体制与机制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制度要素第七部分文化产业战略与规划文化产业战略的涵义;英国经验;文化产业规划的制约因素、原则、原理;文化产业集群第八部分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文化政策;文化产业政策的内容与特征;文化产业法规的内容文化产业概论(纲要)课程内容:⏹文化产业与文化理论⏹文化产业发展与实践⏹文化产业内涵、功能与特征⏹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形态、结构与分类⏹文化产业体制与机制⏹文化产业战略与规划⏹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参考书目:⏹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阿雷恩·鲍尔德温著,陶东风等译:《文化研究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英)菲斯克著,杨全强译:《解读大众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英)斯托里著:《文化研究与大众文化研究》(第二版)英文,北京大学出版社⏹陆扬著:《大众文化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译林出版社⏹斯科特著,董树宝、张宁译:《城市文化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卫·赫斯蒙德夫著:《文化产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胡惠林主编:《文化产业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蔡尚伟,温洪泉著:《文化产业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冯子标、焦斌龙著:《分工、比较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商务印书馆⏹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广东人民出版社⏹理查德·E ·凯夫斯著:《创意产业经济学》,新华出版社第一部分、文化产业与文化理论(一)文化的内涵1、文化:◆文化是有史以来意义最为复杂的词汇之一。

(发展战略)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发展战略)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大力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根据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产发[2003]38号)和省、市政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建设文化强市的工作目标,就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在“两个率先”中的目标和任务第一条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包括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门类。

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对全面建设文化强市,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二条进一步明确发展苏州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苏州“两个率先”,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紧密结合,与贯彻发展先进文化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与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紧密结合。

从苏州文化的实际出发,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探索把握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苏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现代高新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总结推广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开拓创新,逐步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第三条苏州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全面贯彻实施《苏州市2001-2010年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步伐,努力使我市拥有先进的文化设施、发达的文化产业、一流的文化精品、拔尖的文化人才、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环境、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

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要素分析

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要素分析
文化产 业竞争力 评价 指标 分为 客观 指标 ( 量分 析 ) 定
等 。而国内研究大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产业实力 、
产业 效 益 、 产业 关 联 、 业 资 源 、 业 结 构 和 产业 环 产 产 境等 。从 国内外有 关 的研 究 内容 看 , 化 产业 竞 争 文 力是 一种 系统组 合 的功 能 性 力 量 , 背后 有一 个 要 其 素组合 结 构 , 争力 的来 源 、 竞 强弱 或高低 决定 于诸 要 素在 质 、 、 问与 时序上 的组 合形 态 。 量 空

和 主观 指标 ( 定性 分析 ) 类 。客 观指 标 的数 据 主要 两 来源于 国家及 地方各 类统计年 鉴 中的统计 数据 ; 主观 指标是类 似“ 文化产业 政策 的科 学性 ” 这样 的指 标 , 其 原始数据 主要来 自问卷调查 。 () 2 协调 性 。建立 文化
产业 竞争力评 价体 系是 一项复 杂的 系统工程 , 在指标
上 原 因同样制 约 了山东文 化资 源的开 发利用 。
[ 作者简介 ] 赵迎芳 (9 5一 ) 女 , 17 , 山东 昌邑人 , 山东社会科学 院文化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 向: 文化产业 。

13・ 3
文化产 业结 构 、 政府 行 为 ) 1 、3个竞 争 而 、1个 竞 争 4 力评 价指标 , 构成 全 面反 映 文化 产 业 竞争 力 的综合
个 省文化 产业 竞争 力状 况取 决 于该省 整体 环
境 , 该省 生产 力 发展 水 平 、 种 生 产 要 素 、 化 需 是 各 文 求 、 化市 场发 育程 度 、 业 治理 结 构 、 府 政 策 和 文 企 政 法律状 况 、 化 传 统 等 多 种 因素 综 合 作 用 的结 果 。 文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1.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尽管对文化产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定义,但文化产品的精神性、娱乐性等基本特征不变,因此,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

文化产业囊括了很多子行业,它的触角延伸至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我国的文化产业最主要的包括有图书出版业、新闻传媒产业、广播影视业、动漫产业、网络文化产业、表演艺术业、广告产业、休闲产业(体育赛事、休闲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等)以及会展产业等。

我国文化产业是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而逐渐兴起的新兴产业。

发端于2003年的文化体制改革,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0年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确立了目标。

随着十七届六中全会支持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的相关政策出台,我国的文化产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文化产业相关人才也将获得广阔的发挥平台。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发到自觉、从局部到全局,在人类产业发展史上都属罕见。

人们习惯于把文化产业称作“内容产业”。

从文化的特性看,内容是文化产业的内核。

内容缺乏特色,或者过于特色缺乏国际视角仍是主要问题。

文化是靠人去塑造的,是要靠有创新能力的人去推动的。

但文化是无形的,其传承和传播需要载体,需要渠道和终端,渠道不畅,已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需要把文化传播渠道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要打破地区封锁,建成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各地可以合理设置“收费站”,但不能再“画地为牢”,人为地阻隔文化传播。

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推广策略

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推广策略

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推广策略第一章: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概述 (3)1.1 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 (3)1.2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3)1.3 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潜力 (4)第二章:市场调研与竞争分析 (4)2.1 市场调研方法 (4)2.1.1 文献调研 (4)2.1.2 实地调研 (4)2.1.3 问卷调查 (4)2.1.4 数据挖掘与分析 (5)2.2 市场竞争分析 (5)2.2.1 市场竞争格局 (5)2.2.2 市场竞争策略 (5)2.2.3 市场竞争趋势 (5)2.3 竞争对手分析 (5)2.3.1 竞争对手基本状况 (5)2.3.2 竞争对手优势与劣势 (5)2.3.3 竞争对手市场策略 (5)2.3.4 竞争对手市场表现 (5)第三章:目标市场定位 (6)3.1 目标市场选择 (6)3.2 市场细分 (6)3.3 目标市场定位策略 (6)第四章:产品策划与包装 (7)4.1 产品策划 (7)4.2 产品包装设计 (7)4.3 产品差异化策略 (8)第五章:品牌建设与推广 (8)5.1 品牌定位 (8)5.1.1 确立品牌核心价值 (8)5.1.2 明确品牌定位方向 (8)5.2 品牌形象塑造 (8)5.2.1 设计独特的品牌视觉元素 (8)5.2.2 塑造品牌个性 (9)5.2.3 营造品牌文化 (9)5.3 品牌推广策略 (9)5.3.1 制定品牌推广计划 (9)5.3.2 创新传播方式 (9)5.3.3 建立品牌合作关系 (9)5.3.4 优化品牌服务体验 (9)第六章:营销渠道拓展 (9)6.1.1 深化与实体零售商的合作 (10)6.1.2 提升展会活动的实效性 (10)6.1.3 拓展线下体验店 (10)6.2 网络渠道拓展 (10)6.2.1 电商平台合作 (10)6.2.2 社交媒体营销 (10)6.2.3 内容营销 (10)6.3 跨界合作与渠道创新 (10)6.3.1 跨界合作 (10)6.3.2 渠道创新 (10)6.3.3 跨区域合作 (11)第七章:价格策略与定价 (11)7.1 价格策略选择 (11)7.2 定价方法 (11)7.3 价格调整与优惠策略 (11)第八章:促销活动与市场推广 (12)8.1 促销活动策划 (12)8.1.1 确定促销活动目标 (12)8.1.2 选择促销活动形式 (12)8.1.3 制定促销活动方案 (12)8.1.4 宣传推广 (12)8.2 促销策略制定 (12)8.2.1 价格策略 (12)8.2.2 产品策略 (12)8.2.3 渠道策略 (13)8.2.4 客户关系管理 (13)8.3 促销效果评估 (13)8.3.1 销售数据分析 (13)8.3.2 客户反馈收集 (13)8.3.3 媒体监测 (13)8.3.4 活动总结 (13)第九章:客户服务与满意度提升 (13)9.1 客户服务体系建设 (13)9.1.1 确立服务理念 (13)9.1.2 设计服务内容 (13)9.1.3 建立服务标准 (14)9.2 客户满意度调查与改进 (14)9.2.1 设计调查问卷 (14)9.2.2 开展调查 (14)9.2.3 分析调查结果 (14)9.2.4 制定改进措施 (14)9.3 客户关系管理 (14)9.3.1 客户信息管理 (14)9.3.3 客户关怀活动 (15)9.3.4 客户反馈机制 (15)9.3.5 客户满意度跟踪 (15)第十章:市场风险防范与应对 (15)10.1 市场风险识别 (15)10.1.1 宏观环境风险识别 (15)10.1.2 行业风险识别 (15)10.1.3 企业内部风险识别 (15)10.2 风险防范措施 (15)10.2.1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15)10.2.2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16)10.2.3 优化产业链布局 (16)10.2.4 提升管理水平 (16)10.3 应对市场危机策略 (16)10.3.1 主动应对市场变化 (16)10.3.2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16)10.3.3 加强品牌建设 (16)10.3.4 拓展国际市场 (16)10.3.5 加强与行业组织的合作 (16)第一章:文化创意产业市场概述1.1 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在文化、创意和科技三者融合的基础上,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底蕴,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化产品和服务创造、生产、传播与交易的产业。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指标对于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贡献度存在差异。 例如,在文化资源丰裕度方面,文化遗产和文化设施的贡献度较高,而文化人才 的贡献度相对较低;在产业发展水平方面,产业规模和产业效益的贡献度较高, 而产业结构对竞争力的影响相对较小。这表明,各地区在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时, 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2、市场环境日益成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文化产业的市场环境日益成熟。 据统计,中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逐年增长,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 个性化的特点。同时,一大批新型文化业态涌现出来,如短视频、网络直播、虚 拟现实等,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 长的新引擎
三、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 趋势预测
1、数字化与智能化将成为发展 重点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数字化与智能化。随着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将加速与新技术融合,推动文化产业转型 升级。例如,数字创意产业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 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谢谢观看
2、融合发展成为主流趋势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将更加注重融合发展。不同门类的文化产业将加速融合, 形成更加完善的文化产业链。例如,影视制作、文学创作、音乐、游戏等不同门 类将在数字化平台上实现深度融合,推出一批具有跨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此外, 文化产业还将与科技、旅游、教育等领域进行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的 内涵和外延。
根据评价结果,我们发现,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文化产 业竞争力相对较强,而中西部地区如湖南、甘肃、青海等地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相 对较弱。这表明,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在文化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方面具有较大优 势。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一、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阶段评价经过新中国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成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在改革中萌动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成都市的文化产业呈现出逐年加快发展态势。

2000年全市文化部门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产出为1.33亿元,实现利润960.3万元。

2001年总产出增加到1.57亿元,实现利润1793.9万元。

2002年总产出为1.80亿元,实现利润855.7万元。

2003年总产出为2.1亿元,实现利润3249.7万元。

到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5.81亿元,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3.0%。

2000年以来的5年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

全市有文化产业活动单位5391个,个体经营户18967个,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538个。

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21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人数2.6 %,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82万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2%。

(一)成都文化产业现状特征成都文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发展形态、体制环境、市场基础等方面均已形成良好的条件,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004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分类,按照这个分类,成都已经具备文化产业各行业类别,基本形成了文化产业圈层体系,并在所有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较完备的产业样态,储备了加快发展的后劲和条件。

2.文化优势产业逐渐崛起。

政府支持,市场培育,成都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了几个在全国有地位的文化产业集团,打拼出了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3.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正在形成。

多年来政府投资文化事业单一格局已被打破。

2004年,成都市出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

允许民间资本投资文化领域,文化仅靠政府投入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导的产业,包括影视、音乐、出版、动漫、游戏等领域。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问题分析1. 缺乏原创性中国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缺乏原创性的问题。

部分文化产品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过多地依赖外来元素,导致产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

2. 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国文化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娱乐和消费品为主,缺乏文化价值和内涵的产品。

文化产业中文化企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比例失衡,创意产品和原创作品较少。

3. 缺乏人才和专业化人才培养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文化产业需要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而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够完善。

4. 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足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优质项目和创意作品的孵化和推广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这使得一些优秀的文化创意作品难以被市场发现和推广。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原创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了解决缺乏原创性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原创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鼓励艺术家和创作者进行原创作品的创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和保护措施。

2. 优化产业结构为了促进文化产业的多元发展,需要通过政策扶持等措施,引导文化企业多元化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创新和文化内涵。

3.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引导毕业生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4. 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优质文化项目和作品的孵化和推广,提升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三、总结回顾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原创性、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和专业化人才培养不足、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足等方面。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重要领域。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与竞争力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评价和分析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市场参与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首先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梳理了文化产业政策、市场规模、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演变过程。

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包括创新能力、市场规模、产业结构、国际影响力等多个维度,并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还对中国文化产业的重点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影视、音乐、出版、动漫、游戏等。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中国文化产业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和挑战。

本文提出了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拓展国际市场等。

这些建议旨在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更高水平的竞争力提升。

二、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在探讨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时,我们首先需要构建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以便全面、深入地分析文化产业的各个方面。

这个理论框架主要包括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定义、构成要素、形成机制以及评价标准。

我们要明确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定义。

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文化产业领域中,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优势和潜力,主要体现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文化市场的拓展能力以及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等方面。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文化资源、文化创新、市场需求、相关产业支持以及政府政策等。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包括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民俗文化等;文化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包括文化内容创新、技术创新等;市场需求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包括消费者需求、市场规模等;相关产业支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科技、教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支持;政府政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导,包括政策扶持、法规保障等。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作者:桂峰兰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5期摘 ;要:文化产业不仅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对国家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和国家对文化产业关注度的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加强竞争力成为了文化企业的关注重点。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

摘 ;要:文化产业;竞争力;内涵;结构;战略文化在国家发展过程发挥着也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提高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够培养区域特色文化,更能够带动相关项目及市场的繁荣发展,深刻了解文化产业内涵,合理配置文化资源,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成为了繁荣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

1、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内涵1.1 整体创新能力文化产业资源和文化创新能力是文化整体创新能力的两大主要构成要素。

文化产业资源指的是文化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资源等等,这些资源是文化产业的根基,决定着文化产业能够达到的高度,这其中以文化、人力、资本等需要经过长期投资和培养才能发展起来的高级资源更加重要,并逐渐成为文化产业资源中的核心部分。

文化创新性能力则是文化整体创新能力的原材料,只有将文化创新能力提高起来才能建设好文化产业的大楼,文化创新能力不仅包括产品研发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更多的体现在服务和宣传方面,只有不断超越,摆脱模仿和跟随才能真正摆脱全球文化市场的边缘,站在全球文化市场的中心位置。

1.2 市场拓展能力文化产业实力和文化产业成长是文化产业市场拓展能力的两大主要构成因素。

文化产业实力是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根本,实力不仅代表着创造的成果,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成为了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因此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实力是十分重要的。

文化产业成长能力最主要的体现在文化企业的战略和文化产品的需求状况上,不仅是文化企业能够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公众对现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反应也包括在其中,它综合反应着企业甚至整个产业发展、投资和创新的可能性。

文化产业结构简析

文化产业结构简析

文化产业市场结构:指构成文化市场 的卖者之间、买者之间以及卖者和卖者集 团之间诸关系的因素及特征。
文化产业分类:(基本上分三类)
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
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 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 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 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 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
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 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 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 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
技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技术促使文化创意产业组织模式 的变革。数字化技术正以令人观止的速 度渗透到创意产业的各个子行业,使传 统的动漫、电影、广播、工业设计、绘 图等产业纷纷迈向数字化新阶段。同时, 数字化技术又在不断创造新的创意产业, 如网络游戏、MP3 数字音乐产业等以创 意为内容的数字产品层出不穷。
策在内的经济政策;

社会因素:指除了自然生态和经济因素之外的政治法律、军事外交、
文化传统、生活习惯、教育事业、人口状况等因素;

国际因素: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国际
金融和国际投资。
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文化产业结构 是不断演变和变化的,文化产业会和 其他产业一样受到各种产业内部和外 部的影响。这些因素推进或抑制着文 化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在为文化产 业带来市场机遇的同时,也有可能会 给文化产业带来风险。我们认为影响 文化产业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 长和经济结构的变动、收入需求结构 的变动、技术进步、国际文化贸易和 政策以及其他因素
a、产业的高附加值化。产品价值中所含文化价值和剩余价值比例大,具
有较高的绝对剩余价值率和超额利润,是企业自主创新程度不断累积知
识产权的过程,在创造剩余价值的同时还形成新的文化资源积累,为新 的文化创造提供资源和遗产准备。

企业文化和企业竞争力理论

企业文化和企业竞争力理论
企业文化和企业竞争力理 论
第一节 企业文化与竞争优势
企业文化是竞争优势的源泉
企业文化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哈佛商学院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那些业绩最好的领导者认为,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公司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关键性力量 。
• 企业文化作为组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无形资源,确实能够给组织带 来竞争优势。但是竞争优势的诞生却不是企业文化这种无形资源所 直接带来的,而是通过某些过程提升组织的绩效,进而带来竞争优 势。
优பைடு நூலகம்企业文化的共性特征
有清晰的核心 思想或理念
拥有不断进取 的精神
可持续发展的 企业往往都有 一些近似狂热
的做法
鼓励大胆尝试 、对错误宽容
企业文化和企业竞争力理 论
第二节 企业文化与战略
战略管理的内涵
•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 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 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 度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 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 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第一节 企业文化与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的内涵
竞争优势外生论
• 产业结构理论:把企业竞 争优势界定为企业的一种 比较优势或企业在市场中 所处的地位,强调在比较 优势的基础上企业对产业 竞争结构的适应。
• 波特的市场定位理论:将 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认为 公司的竞争优势是产业环 境和公司市场定位共同作 用的结果。
经营管理者的行为方式规范 经理人员的行为方式和实践均与适应市场环境的协调的合理的经营策略相一致 (即与企业各个要素的期待值和需求相吻合)。必要时,他们运用自己的领导 才能,创建和实施新的经营策略和行为方式,使企业保持良好的适应性。他们 还招聘、培训或提拔那些具有共同行为方式的人才,更为重要的是招聘、培训 或提拔那些拥有共同经营价值核心观念的人才。

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规划

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规划

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规划第一章文化产业概述 (2)1.1 文化产业定义与分类 (2)1.2 文化产业的特点与价值 (2)1.3 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3)第二章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 (3)2.1 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3)2.2 文化产业法规建设 (4)2.3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的实施 (4)第三章文化产业市场分析 (5)3.1 文化产业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5)3.2 文化产业消费者需求分析 (5)3.3 文化产业市场竞争格局 (6)第四章文化产业创新模式 (6)4.1 文化产业创新趋势 (6)4.2 文化产业创新模式分析 (6)4.3 文化产业创新案例解析 (7)第五章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7)5.1 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 (7)5.2 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 (8)5.3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8)第六章文化产业投资与融资 (8)6.1 文化产业投资现状 (8)6.2 文化产业融资渠道与策略 (9)6.3 文化产业投资风险评估 (9)第七章文化产业品牌建设 (10)7.1 文化产业品牌战略 (10)7.1.1 品牌战略的内涵 (10)7.1.2 文化产业品牌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0)7.2 文化产业品牌传播 (11)7.2.1 品牌传播的内涵 (11)7.2.2 文化产业品牌传播策略 (11)7.3 文化产业品牌保护 (11)7.3.1 品牌保护的内涵 (11)7.3.2 文化产业品牌保护措施 (12)第八章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12)8.1 文化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12)8.2 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12)8.3 文化产业人才引进政策 (13)第九章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 (13)9.1 文化产业国际市场分析 (13)9.2 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14)9.3 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14)第十章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 (15)10.1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15)10.2 文化产业园区规划与布局 (15)10.3 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管理 (15)第十一章文化产业风险防范与监管 (16)11.1 文化产业风险类型与防范措施 (16)11.2 文化产业监管体系 (16)11.3 文化产业风险预警与应对 (17)第十二章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与规划 (17)12.1 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17)12.2 文化产业创新规划目标 (18)12.3 文化产业创新规划实施路径 (18)第一章文化产业概述1.1 文化产业定义与分类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指的是以文化元素为核心,以创意为驱动力,通过生产、传播和消费文化产品或服务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苏颖来源:《商业文化》2012年第03期摘要:文化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载体。

2012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本文力求把握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深入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目前在产业结构、政策体系、发展战略和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探讨改革和创新的思路,并积极探索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文化产业;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89-0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战略。

文化产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载体,不仅被纳入国务院产业“振兴规划”,还被写进国家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成为国民经济序列的有效组成部分。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郑重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面对当前欧债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全球经济复苏困难的情况,以及我国面临着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的严峻挑战,对于步入2012年的中国文化产业来说,如何查找问题,革除弊端,创新思路,推动文化产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是文化界学者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我国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环保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短短十年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达到1.1万亿元规模,占GDP的2.75%,近5年来,以年均16—20%的速度飞速发展,已经超过了国家GDP的总体发展水平,并必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但是我国的文化产业,在产业规模、产品质量、资源绩效、市场竞争力上,和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1、起步阶段(1978一1991年)
1985年,国务院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把
文化艺术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国民生产统计的项目中,这 事实上确认了文化艺术可能具有的“产业”性质。1987年初,文化部、 财政部和国家工商局联合颁发了《文化事业单位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 动的暂行办法》,这是文化产业从事业中分离出来、意识形态教育与文 化消费娱乐分层的起点。1987年2月,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局联 合发出了《关于改进营业性舞会管理的通知》,第一次明确了举办营业 性舞会的合法性质,文化经营活动正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合 法组成部分。1988年,文化部、国家工商局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文 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不仅在政府文件中首次出现了“文化市场” 的字眼,而且对众说纷纭的文化市场的范围、管理原则和认为等做了界 定,从而结束了文化市场管理无法可循的局面。从1985年到1991年,我 国文化产品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有了一定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各种形态的 文化企业和文化服务、消费场所。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 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正式提出了“文化经济”的概念, 文化部在国务院统一布置下开始研究文化产业政策。
第三,战略重点和战略阶段的安排
战略重点是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意义而目前发 展具有比较优势或比较弱势,需要特别加强的部门、 区域、组织、要素等,如文化产业布局调整和资源 重组。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文本中不仅要明确战略 重点,而且还应该证明这些战略重点的依据对实现 整个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意义。一般来说,战略重 点往往也是体现战略创新程度的重要指标体系。战 略阶段就是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在时间上的 安排和实施步骤。尤其是中长期发展战略,如5年 战略规划、10年战略规划、20年战略规划等等。没 有战略阶段的时间安排和时间要求,战略目标的实 现和战略构想的展开就缺乏可以计量的保障系统。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_结构和战略重点(1)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_结构和战略重点(1)

力,造成不演还能活,越演越活不下去。

本来这些文化人有才艺、有技能,属于社会的优势人群,但在旧体制下变成了社会的困难群体,对这种状况,文化人不满意,群众不满意,党和政府也不满意。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为了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必须对原有的文化体制进行改革,只有不断通过改革才能真正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三、文化体制改革应当加快推进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已经明确,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也取得了宝贵经验,但对文化改革仍然争论较多,疑虑较大,改革的成本又比较高,致使这项改革步履艰难。

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人才,解放文化生产力,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闯出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振兴文化的道路。

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公开,管办分离。

不触及体制问题,只在运行机制上做文章,改革难以深化。

所谓 事业性质、企业化经营 的体制,只是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过渡,并非长远之计,应当宜事则事、宜企则企,分类指导,分别改革。

现在部分地区完成了政事、政企分开,而很多地方还没有分开,造成文化管理体制上下不一致,不贯通,既运行不畅,也缺少共同语言,应当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或者说当务之急是打造现代文化企业,培育文化市场竞争主体,真正把文化生产经营单位放活。

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制为现代文化企业,需要三步走:第一步是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第二步是整体转制为企业,即单位由事业改为企业,人员也要相应转变身份,产权要清晰,经营自主权要落实;第三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文化体制改革的难点是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

党委和政府对文化体制改革要高度重视,精心指导,大力支持,根据不同情况承担改革的成本。

要舍得花钱买机制,花钱保平安。

对文化单位一般不搞下岗分流,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养一批(离退休人员),保一批(优秀艺术家),转制放活一大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造成不演还能活,越演越活不下去。

本来这些文化人有才艺、有技能,属于社会的优势人群,但在旧体制下变成了社会的困难群体,对这种状况,文化人不满意,群众不满意,党和政府也不满意。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为了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必须对原有的文化体制进行改革,只有不断通过改革才能真正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三、文化体制改革应当加快推进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央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已经明确,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也取得了宝贵经验,但对文化改革仍然争论较多,疑虑较大,改革的成本又比较高,致使这项改革步履艰难。

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人才,解放文化生产力,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闯出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振兴文化的道路。

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公开,管办分离。

不触及体制问题,只在运行机制上做文章,改革难以深化。

所谓 事业性质、企业化经营 的体制,只是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过渡,并非长远之计,应当宜事则事、宜企则企,分类指导,分别改革。

现在部分地区完成了政事、政企分开,而很多地方还没有分开,造成文化管理体制上下不一致,不贯通,既运行不畅,也缺少共同语言,应当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或者说当务之急是打造现代文化企业,培育文化市场竞争主体,真正把文化生产经营单位放活。

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制为现代文化企业,需要三步走:第一步是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第二步是整体转制为企业,即单位由事业改为企业,人员也要相应转变身份,产权要清晰,经营自主权要落实;第三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文化体制改革的难点是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

党委和政府对文化体制改革要高度重视,精心指导,大力支持,根据不同情况承担改革的成本。

要舍得花钱买机制,花钱保平安。

对文化单位一般不搞下岗分流,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养一批(离退休人员),保一批(优秀艺术家),转制放活一大批。

政府对文化投入不但不能减少,而且还要逐步增加,但投入的方式要改变,从过去养人为主变为养事为主,扶持精品生产,培训艺术人才,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对昆曲等优秀文化遗产进行专项保护。

在文化的发展和改革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一是党管意识形态与政府管文化资产的关系;二是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与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关系;三是尊重精神产品生产规律和按市场规律办事的关系;四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如是,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得我国的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才能将灿烂的中华文化通过产业的力量传播到世界各地!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花 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一、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四大能力借鉴国际学者的研究成果,立足于中国参与全球化竞争包括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实际,我们认为:(如资本、信息、原材料、人力、物力、财力等),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处理后的产出能力。

它具体表现为:对于产品或者劳务的研发能力、对成本和价格的控制能力、对市场的占有能力、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对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的协调能力等。

从宏观层次上说,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和文化实力。

它不但包括 硬权力 ,也就是资源总量、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而且包括 软权力 ,也就是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动员能力、文化的生产和传播能力、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能力等等。

这种能力在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遇到危机的时候,尤其会显示出巨大的抗风险能力和再生能力。

韩国在遇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亚洲金融风暴时,迅速地动员了各种社会资源,比较快地克服了经济困难,而且反过来调整了产业结构,形成了I T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研发和出口优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从中观层次上说,产业竞争力是指某一产业如金融产业、造船产业、汽车产业、文化产业等,通过对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高效配置和转换,稳定、持续地生产出比竞争对手更多、更好的财富的能力。

它不仅仅表现为市场竞争中现实的产业实力,而且还表现为可预见的未来的发展潜力。

从整体上看,文化产业竞争力既有与一般产业如养殖业、种植业、家电制造业等相同的共性,也有它作用于社会伦理、国家凝聚力、文化普及程度、国际影响等而具有的特殊性。

它包括了四大核心能力:第一,整体创新能力。

它指文化产业在产品内容、产品形式、科技手段、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整体创新能力,由于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是原创性的文化内容,而文化内容是影响千百万人的心理,唤起社会的广泛认同,扩大国际和国内影响的根本要素,决定了该产业最重要的价值内涵。

没有文化内容的创新,产品数量再多也只是一堆没有价值的空壳。

所以,它比知识含量比较低的传统种植业、传统养殖业、低端服务业等,更倚赖于内在的创新活力。

可以说,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最宝贵、最核心的产业能力。

第二,市场拓展能力。

它指文化产业不断拓展市场空间的能力,这不但包括在已有的市场中占据更多的份额,而且包括率先去开拓新的市场,打开新的文化消费空间。

产业竞争力的强与弱,归根结底是由市场来决定的。

没有市场的需求,也就无所谓竞争力。

市场对文化产业的产品和劳务需求比较大,则该产业就相对有竞争力。

需求既是竞争力提高的结果,也是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的前提。

第三,成本控制能力。

它指文化产业内部通过组织的合理化,促进有效竞争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不断降低成本,充分利用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能力。

成本越低,则产品和劳务的竞争力越强。

而降低成本的要素,是合理竞争。

美国政府之所以要分拆微软公司,恰恰在于担心微软公司愈演愈烈的兼并和垄断,最终将导致美国I T产业组织僵化,成本越来越高,而丧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活力。

第四,可持续发展能力。

它指文化产业与社会、人文、生态环境、资源等相协调,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文化产业并不是一个自我维持、独立运转的封闭系统,它要不断获得信息、智能、技术、资金、自然资源等的支持,避免过多地消耗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如某些地区为了获取短期效益,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掠夺性开发,造成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巨大破坏),而通过智能资源等的不断投入与优化整合,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扩大再生产。

二、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七大内容从上述文化产业四大核心能力出发,可以展开为七个竞争力指标的板块,这实际上就是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七大内容:第一,产业实力。

它是市场拓展能力的基础,市场竞争首先是实力的较量。

它可以采用主要的经济第二,产业效益。

它是成本控制能力的直接体现,可以选择投入产出比和动态指标来反映。

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比越高,证明它的产业效益越高,它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劳务在文化市场上的竞争力就越强。

所以,美国 财富 杂志在评选世界500强时,不仅仅列出了年度产值的指标,而且列出了利润、资本和股东权益的指标,评选最有增长潜力的企业,说明产业效益与产业规模在体现产业竞争力方面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而在产业效益的指标中,最核心的是文化产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资产利税率以及本地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第三,产业关联。

它是成本控制能力的间接体现,也是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记。

文化产业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一个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链条,利用文化资源的投入,对内容进行深入开发而达到反复产出,包括为相关产业提供丰富的市场附加值。

比如当代动漫画产业所创造的文化价值,扩散和延伸到了相关的礼品业、服装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广告业、娱乐业、电子游戏机业等,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带动效应。

在国际上许多著名文化节庆会展期间,如洛杉矶的奥斯卡颁奖庆典、法国戛纳电影节、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法兰克福图书展、汉诺威工业展览等,都给当地相关产业带来了明显的效益,成为名副其实的 黄金周 、 黄金月 。

所以,在研究文化产业关联度时,可以选择本地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文化产业对相关产业比如旅游业、交通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广告业等的带动率、海外游客与本地人口的比率等来体现。

第四,产业资源。

它是整体创新能力的基础,包括发展文化产业所需要的人力、装备、资本、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条件。

它一般可以选择资源的存量和强度指标来反映。

由于文化产业不但需要资本、自然资源等硬资源,而且需要人类自然遗产、人类文化遗产、受过良好教育并且具有较高支付能力的人口等,所以,在考虑文化产业的资源方面,要考虑人文发展指数HDI,本地拥有世界遗产数量,本地万人口中艺术家、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文化产业投入的R&D比重等。

第五,产业能力。

它是文化产业的成长性因素,包括科技创新能力、产品研发能力、资源汇聚能力等。

最核心的是本地文化产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获得专利的数量、获得省市以上文化艺术奖项的数量、举办国际展览的数量等。

凡是强势的文化产业,无不在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开发方面,体现出源源不断的巨大活力,处在全球文化市场的中心位置,而弱势的文化产业,首先在于创新活力的缺失,而停留在模仿和跟随的境地,逐渐处在全球文化市场的边缘。

第六,产业结构。

它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前提。

产业结构是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但是产业结构的主动性调整和升级更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可以从产业、人员、资本、技术、贸易等方面的结构要素来选择指标,比如本地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文化产业GDP的比重、本地文化产业的外贸依存度、高新技术类文化企业占本地文化产业企业总数的比重、外国直接投资占本地文化产业年投资总额的比重等。

第七,产业环境。

它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

因为产业发展必然在一定的体制和机制的背景下进行,文化体制和机制是文化产业得以运行的法律性、制度性整体框架,是培育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规则性平台。

它包括文化产业的总体制和运作的分类体制,如文化投资体制、文化市场体制、文化管理体制等,具有刚性的特点;而文化机制是指由政策、措施等构成的运作性模式,具有弹性的特点,是在人为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一套规则和办法。

两者相互依托,对产业竞争力将产生更持久和根本影响。

为了描述和分析文化产业的环境要素,可以采用一个地区颁布(或实施)的有关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数量、本地当年人均创业投资额、本地人均每天使用互联网时间、本地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等。

三、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点战略国文化产业竞争力重点战略:(一)发挥创意优势战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 发展文化生产力 的理念,而文化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则是人的创意,即形成原创内容的能力。

无论从全球还是从全国看,当今一些充满活力、辐射广泛的文化产业重镇,并不一定是有悠久历史传统、遍布名人故居、文化人集聚成堆的地方,相反,一些原来文化遗产并不深厚、传统也不雄厚的地方,一旦选择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反而后来居上,诞生了生机勃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艺文特区等新的形态,释放出令人惊讶的文化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