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蜡烛_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的蜡烛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知道蜡烛燃烧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产生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并初步知道物质不灭的原理。

2.知道蜡烛燃烧中伴随的熔化是可逆的变化过程,而燃烧并产生二氧化碳的变化过程则是不可逆的。

3.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鉴别二氧化碳气体。

(二)科学探究:

1.能从拉瓦锡的实验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以燃烧的蜡烛为对象进行探究。

2.能仔细观察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3.能够利用拉瓦锡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鉴定。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深入思考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乐于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探究。

2.能仔细观察、尊重证据,感受美妙的、多样的、有规律的物质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比观察研究燃烧前的蜡烛、燃烧中及其燃烧后发生的变化情况。

难点:猜想、验证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物质并初步渗透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准备】

有关拉瓦锡研究燃烧情况的课件或图像资料、一小截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孩子们,燃烧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能燃烧?你觉得这些东西在燃烧后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学生回答)

2.刚才很多孩子都说到东西燃烧后就减少了,甚至是没有了。在三百多年前,有一位法国科学家,他叫拉瓦锡,他对燃烧也非常感兴趣,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孩子们,想知道

他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吗?那咱们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

3.你从拉瓦锡的实验中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4.谈话:拉瓦锡的实验中物质燃烧后它的总重量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我们却认为东西燃烧后重量减少了。到底是我们的感知对,还是拉瓦锡的实验对?要知道这个结论我们该怎么办呢?(实验)对,实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实验。老师已经将材料给大家准备好了,请组长赶快打开让大家看看吧!聪明的孩子,根据老师带来的材料,你认为用什么材料来进行探究呢?(蜡烛)用蜡烛来探究什么呢?(燃烧现象)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燃烧的蜡烛。

(二)在实验中观察蜡烛燃烧前及燃烧中的变化

1.谈话:怎么探究呢?同学们有没有最好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要认真观察燃烧前后蜡烛的变化)

2.观察燃烧前的蜡烛。

如果不观察燃烧前的蜡烛,又怎么知道蜡烛燃烧后的变化呢?没有对比就没有变化。(板书:变化)所以我们应该先观察燃烧前的蜡烛。在观察时,我们可以通过看、闻、摸等方法,并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你认为需要多少时间?(最多2分钟)赶快开始吧!(时间到,我们先不作交流)

3.观察燃烧中的蜡烛。

(1)下面我们要做点燃蜡烛,你认为点燃时要注意什么?如果不小心失火了,赶快用老师准备的湿毛巾来灭火。在这里老师也要提醒大家:点燃其中的一支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教师示范)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并准备交流,赶快实验吧!

(2)学生观察并记录。

(3)小组选人到讲台上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固态蜡受热变成液态蜡,液态蜡冷却后又变成固态蜡,像这种变化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可逆的变化过程。它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板书:形态变化)

(三)蜡烛燃烧后的结果鉴定

1.刚才同学们还发现蜡烛变短了,说明它被燃烧了,猜一猜:燃烧掉的蜡烛变成了什么?(学生猜测)

2.下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杯澄清的石灰水,请看实验步骤,大家读一读。

(1)将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一洁净的烧杯里,使杯壁上留有石灰水滴。

(2)将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

(3)观察杯壁上石灰水的变化。

3.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现象。(板书新物质)

4.你们想知道这个新物质是什么吗?(想)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本第58页的“拉瓦锡的研究”。

5.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这种新的物质就是二氧化碳)其实就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变化,二氧化碳还能不能变回蜡烛呢?(不能)像这种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变化过程。

6.蜡烛燃烧后就不见了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着重认识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可逆的变化,也有不可逆的变化。)

你现在还认为东西燃烧后就减少了吗?

同学们,在自然界里,有的变化只是形态上的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比如蜡烛熔化;有的变化则会产生新的物质,比如蜡烛燃烧。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变化能产生新物质的吗?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

【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出物质燃烧后重量就减少了甚至是没有了,与大科学家拉瓦锡的实验物质燃烧后总重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形成对比,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分析、得出结论。将“猜想”不仅用于科学探究的环节中,还用于教学实验的猜想,对教学环节的猜想中,充分培养学生根据一定的材料、一定的情景进行分析推理、合理猜想。如:当学生看到了材料后,让学生猜想今天要用什么材料探究什么现象,当学生观察完燃烧前的蜡烛后,让学生猜想下一步要做什么等。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规范学生的实验,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