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子商务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商务与无线计算系统
(2) 结合示意图描述GSM技术和GPRS技术的工作原理,比较两种技术,你认为GPRS超过GSM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GSM的工作原理
A客户(如北京固定网某客户)拨打B客户(如上海数字移动某客户),拨MSISDN(0139HlH2H3ABCD)号码。本地交换机根据A客户所拨B客户号码中国内目的地代码(139)可以与GSM网的GMSC(GSM网入口交换机)间建立链路,并将B客户MSISDN号码传送给GMSC。GMSC分析此号码,根据HlH2H3ABCD,应用查询功能向B客户的HLR发MSISDN号码,询问B客户漫游号码(MSRN)。
HLR将B客户MSISDN号码转换为客户识别码(IMSI),查询B客户目前所在的业务区MSC(如他已漫游到广州),向该区VLR发被叫的IMSI,请求VLR分配给被叫客户一个漫游号码MSRN,VLR把分配给被叫客户的MSRN号码回送给HLR,由HLR发送给GMSC。GMSC有了MSRN,就可以把入局呼叫接到B客户所在的MSC(北京-广州)。GMSC与MSC的连接可以是直达链路,也可由汇接局转接。VLR查出被叫客户的位置区识别码(LAI)之后,MSC将寻呼消息发送给位置区内所有的BTS,由这些BTS通过无线路径上的寻呼信道(PCH)发送寻呼消息,在整个位置区覆盖范围内进行广播寻呼。守候的空闲MS接收到此寻呼消息,识别出其IMSI码后,发送应答响应。
GPRS的工作原理
GPRS工作时,是通过路由管理来进行寻址和建立资料连接的,而GPRS的路由管理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移动终端发送资料的路由建立;移动终端接收资料的路由建立;以及移动终端处于漫游时资料路由的建立。对于第一种情况,当移动终端产生了一个PDU(分组数据单元),这个PDU经过SNDC层处理,称为SNDC数据单元。然后经过LLC层处理为LLC后通过空中接口送到GSM网络中移动终端所处的SGSN。SGSN再把资料送到GGSN。GGSN把收到的消息进行解装处理,转换为可在公用数据网中传送的格式(如PSPDN的PDU),最终送给公用数据网的用户。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并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以对空中接口上的资料做压缩和加密处理。在第二种情况中,一个公用数据网用户传送资料到移动终端时,首先通过资料网的标准协议建立资料网和GGSN之间的路由。资料网用户发出的资料单元(如PSPDN 中的PDU),通过建立好的路由把数据单元PDU送给GGSN。而GGSN再把PDU送给移动终端所在的SGSN上GSN把PDU封装成SNDC资料单元,再经过LLC层处理为LLC帧单元,最终通过空中接口送给移动终端。第三种情况是一个资料网用户传送资料给一个正在漫游的移动用户。这种情况下的资料传送必须要经过归属地的GGSN,然后送到移动用户A。
GSM协议结构
GSM协议的设计本身参照了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对协议栈的分层是按功能平面进行的,一层叠在一层上面。最底层完成信息在两个远距离实体之间的物理传输,要依赖物理介质,而最高层代表用户的观点。在每一层中,各实体通过交换信息,协同工作以提供上一层需要的服务,这些服务是对它下一层提供的服务的增强。层与层间实体的信息交换是通过业务接入点的一系列原语进行的。信息交换的路由功能是通过PD(Protocol Discriminator,协议鉴别器)和TI(Transaction Identifier,事务标识符)实现的。信息流穿过不同实体间接口处的参考点的交换规则,称为信令协议。MOBICOM按照GSM上述结构和信令协议进行设计开发的,所预定实现的协议栈是属于B类MS。
1、 CS子系统设计思想
CS子系统由上至下分为三个层次:第三层L3,第二层L2(即数据链路层DL),第一层L1(即物理层PH)。其中L3层又可分成如下几个子层:CM子层(包括MN、CC、SS、SMS
和DS等模块)、MM子层和RR子层。主要信令流程MO(Mobile Originated,移动主叫)呼叫建立、MT(Mobile Terminated,移动被叫)呼叫建立、呼叫释放、呼叫重建、紧急呼叫、位置更新、双业务交替和切换等是设计中考虑的重点,它们是由CS子系统一系列模块协同完成的,是移动台各种业务能够工作的基础。
在L3 层提供的功能主要通过无线资源管理(RR)、移动性管理(MM)和通信管理(CM)等子层来体现的。
L3信令服务是通过在有关服务接入点向上层提供服务或接受下层提供的服务,采用服务原语来进行描述。
CS子系统中信息交换的路由功能是通过PD(Protocol Discriminator,协议鉴别器)和TI(Transaction Identifier,事务标识符)实现的,各层信息都通过PD进行分发,而CM 层信息还要通过将PD和TI结合来把信息分发到各实体。
(3) 结合示意图来描述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结合你说调查的该技术在手机的应用情况,你认为制约RFID技术发展有哪些因素,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另外,你认为RFID 手机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前景如何?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1. 技术成熟度
从RFID技术的应用来看,低频、高频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超高频技术由于出现较晚,芯片性能成熟度有待提升。例如,对金属、液体比较敏感,防冲撞性能待提升。姜鹤松以被动式无源标签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为例指出,当读写终端对同一购物车内的商品进行识别时,容易受到金属物品和液体物品的影响,另外,读头的角度与方向也会影响到识别的准确性和速度。“对于无源标签,一般来说,频率越高,对环境的要求也就越苛刻;虽然有源标签受金属屏蔽的影响不会很大,但却可能会出现电池断电无法识别的情况。以上不足对应用会产生影响。”
要解决上述问题,芯片的设计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据吴坚介绍,2009年下半年,NXP 将会设计一款新的超高频芯片产品,该产品在读写性能、设计工艺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未来,RFID芯片会朝着性价比更高、性能更强、防冲突能力更好的方向前进,这是我们及其他芯片商一直都努力在做的事情。”
识读距离也一直是RFID的瓶颈。据朱红光介绍,目前国内厂家生产的读写器,手持式系统识读距离只有0.5-1米以内;台湾产品一般可以达到1.2-1.5米;进口产品一般有3米以上。不过,近年来,国内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正在不断提升。通过过去在低频和高频领域的技术积累,科松研发出来的第一代手持式读写终端产品,识别距离可以达到3米以上。
根据不同领域应用需求,每种应用往往都具有不同的产品形态,因此,RFID厂家需要做深度开发。比如,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上,用于不停车收费、流量统计等用途的读写器设备使用环境恶劣,同时对快速移动车辆的准确识别有较高要求;对于仓储管理,阅读器需要具有无线传输功能和特殊的供电方式。供应商有能否针对性地提出成熟解决方案,也是RFID 能否被用户接受的关键。
2. 成本偏高
成本问题一直被RFID用户所诟病,应用项目的成本核算成为影响RFID技术当前产业发展非常关键的因素。成本核算包括标签成本、读写器成本、系统集成成本,其中,标签和系统集成(包括软件)占的成本比较高。虽然当前芯片和电子标签的价格有下降,但由于典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