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操作办法
松材线虫病分子检测鉴定技术规程
松材线虫病分子检测鉴定技术规程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林木病害,对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松材线虫病,科研人员开发了分子检测鉴定技术,以提高病害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下面将介绍松材线虫病分子检测鉴定技术规程。
1. 样品采集和处理。
首先,需要采集受感染的树木或土壤样品作为检测的对象。
对于树木样品,可以选择受感染的树皮、树脂或树液作为检测样品;对于土壤样品,可以选择受感染树木周围的土壤作为检测样品。
采集的样品需要进行处理,如粉碎或提取DNA等操作,以便后续的分子检测。
2. DNA提取。
从样品中提取松材线虫的DNA是分子检测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DNA提取方法包括CTAB法、酚/氯仿提取法等。
提取的DNA需要经过纯化和浓缩处理,以保证后续的PCR反应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3. PCR扩增。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分子检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可以扩增目标DNA序列,从而进行检测和鉴定。
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松材线虫的DNA进行扩增,以获得特异性的PCR产物。
4. 凝胶电泳分析。
通过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松材线虫的DNA。
在凝胶电泳中,目标DNA序列会呈现特异的条带,从而进行鉴定和分析。
5. 数据分析与结果判读。
最后,对凝胶电泳分析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判读。
根据PCR产物的大小和特异性条带的出现,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松材线虫的DNA,从而进行病害的鉴定和诊断。
总之,松材线虫病分子检测鉴定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对松材线虫病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规程,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病害的监测和防控工作中,为林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松材线虫检测流程
松材线虫检测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l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松材线虫检测流程简述:①样品采集:从疑似感染松材线虫的松树部位,如树皮、木质部或树脂等,采集样本。
也可包括土壤样本,视检测需求而定。
②样本预处理:将采集的样本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处理,通常涉及研磨、均质化操作,以便后续分子检测。
③核酸提取:使用试剂盒或自动化设备提取样本中的DNA或RNA,这一步骤是进行分子检测的基础。
④PCR扩增: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针对松材线虫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DNA扩增。
⑤结果分析:通过电泳或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分析扩增产物,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松材线虫的核酸信号。
⑥结果判定与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判定样品是否为松材线虫阳性,并出具正式检测报告。
⑦后续处理:对于阳性样本,需按照相关规定采取隔离、销毁或治疗等措施,防止病害扩散,并记录处理情况。
整个流程需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确保检测准确性与人员安全。
松材线虫病检测技术及普查方法ppt模板
大、墨西哥、日本、韩国、中国、葡萄牙、尼日
利亚等多个国家,其中以日本受害最重。
松材线虫病
分布与危害
我国自1982年在南京发现该病以来,目前此病 害已分布于江苏、安徽、广东、广西、山东、 浙江、湖北、湖南、重庆、福建、贵州、江西、 云南、四川、陕西等15个省份(港澳台未统计 在内)的部分松林。松材线虫病对我国森林资 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该病 已列于我国森林病虫害之首。
症状和发病过程
根据症状及发病过程可以对松材线虫病进行初步 诊断,进而可以取样进行线虫分离。在尚未出现外部 症状之前可以根据流脂量的变化进行早期诊断。用手 摇钻在高1—1.3m树干处钻一直径1cm的小洞,深至木 质部,2小时后观察流脂情况。健康树流脂量大,树 脂充溢,而病树流脂少,甚至无流脂出现。此外,发 病时间和死亡速度也是很重要的诊断依据。当然,少 数植株,或在温度较低地区的植株也可能当年感病, 翌年死亡。
b、分离线虫:将各标号样品分别进行线虫分离。
松材线虫病检测技术
分离线虫可采用贝尔曼(Baermann)漏斗法或浅 盘法。对媒介昆虫进行线虫分离时,可将其用 剪刀或尖头镊子、解剖针等剪碎或撕碎后同样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分离时若室温较低(不得 低于7℃)可根据室温高低将分离用水调至20— 40℃(不得超过40℃)后浸泡分离材料,3—4小 时线虫游离出一定数量后即可镜检。一般情况 24小时后镜检。
容易感病的是黑松,在我省松材线虫病已发现在马 尾松、黄山松、华山松三种松树上发生)。
松材线虫病
症状和发病过程 松树受松材线虫侵染后,植株迅速枯死是
松材线虫病的重要特点。被松材线虫侵染后, 整个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同时树脂分泌 急剧减少、停止。无论是对自然感病株还是人 工接种株的观察,其外部症状都表现出针叶失 去光泽,经过短时间灰绿、黄绿的过程迅速变 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同时陆续从局部波及 整个植株,最后整个植株枯萎、死亡。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1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一、监测措施(一)全面普查1、松材线虫病发生区以乡(镇、林场)为单位,每年分别于3-4 月和 9-10 月份按森林资源小班分布图,沿设计路线对全区松林进行普查,查清发生分布范围、发生面积(以小班统计为准)和病死树数量,绘制发生分布图(省级绘至乡镇、市县绘至小班),计算病死树株率和木材损失,掌握疫情发生情况,为制定年度防治计划提供依据。
2、未发生松材线虫病的地区要以县(区、市)为单位,每年分别于 3-4 月和 9-10 月份对交通沿线、风景区、大型企业、仓库、驻军营房、城镇和电视发射台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地区附近的松林进行全面普查。
发现松树枯死,查明分布地点、树种、面积、枯死株数、松褐天牛危害情况,绘制松树枯死情况分布图。
同时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并及时上报和进行跟踪调查,随时掌握疫情动态。
(二 )常年监测1、定期巡查。
已发生松材线虫病的省市对未发生区要以县(区、市)为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每季度定期对交通沿线、风景区、大型企业、仓库、码头、车站、驻军营房、城镇周围、木材加工厂、大型建筑工地和电视发射台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地区附近的松林进行巡查,发现松树有感病症状,立即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
2、固定监测。
在发生区边缘地带、交通沿线、风景区、城镇周围和易感林分设置固定监测点,风景生态林和重要经济地区每村(或林场分场)至少设置1 个、其它地区每乡(镇、或林场)设置 3-5 个固定监测点,派专人定期调查,发现松树枯死立即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
(三 )诱捕器监测在松褐天牛羽化期(5-8 月),每个固定监测点设置一个诱捕器。
放置点设在山顶、林道旁空气流通处。
诱捕器下端应离地面1.5 米左右。
集虫器用锌铁皮或塑料等加工,防止天牛成虫爬出逃逸。
先在诱捕器诱芯内放入清洁棉花,再加入调配好的引诱剂 200 毫升,以后每隔 20 日往诱芯添加 140 毫升。
松材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松材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一种寄生性线虫,可能对松树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及时检测和防治松材线虫的传播,
科学家们发展了一系列松材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1. 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一种常用的
DNA分子生物学方法,用于检测松材线虫的存在。
该方法可通过
放置松树样品中提取的DNA与松材线虫的特定引物结合,从而扩
增目标DNA。
通过观察PCR反应结果,可以确定松树样品是否受到了松材线虫的感染。
2. 寄主植物检疫:松材线虫主要通过传染松树传播,因此寄主
植物检疫是一种常见的鉴定方法。
检疫人员通常会观察松树的枝干、树干和根系等部位是否存在松材线虫的病征,如褐变、水渗
出等。
同时,他们还会对松树样品进行松材线虫的提取、培养和
鉴定,以确认是否受到感染。
3. 间接检测方法:除了直接检测松树样品中的线虫外,科学家
们还开发了一些间接检测方法来鉴定松材线虫的存在。
例如,可
以利用诱捕树干中的甲醇作为挥发物质,吸引松材线虫进入陷阱。
研究人员还可以观察昆虫等受松材线虫影响的寄生生物,从而推
断松树样品中是否存在线虫。
这些松材线虫检疫鉴定方法的发展为我们及时发现和控制松材线虫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采用这些方法,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确认松树样品中是否存在松材线虫,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避免松树病害的进一步传播。
松材线虫病木材检疫处理要点
松材线虫病木材检疫处理要点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引起的疾病,它会导致松树的死亡,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价值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从疫区进口的木材,进行松材线虫病的检疫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松材线虫病木材检疫处理的要点。
一、检疫范围松材线虫病木材检疫处理的范围包括所有从松材线虫病疫区进口的木材及木材制品。
松材线虫病疫区主要包括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
二、检疫方法松材线虫病木材检疫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热处理和化学处理两种。
热处理是指将木材暴露在高温下,使其中的松材线虫和卵死亡。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高温蒸汽处理、高温水浸泡处理等。
热处理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缺点是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处理时间较长。
化学处理是指使用化学药剂对木材进行处理,以达到杀灭松材线虫的目的。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氧化铝、苯酚、硼酸等。
化学处理的优点是处理速度快,适用范围广,但缺点是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需要谨慎使用。
三、检疫标准松材线虫病木材检疫处理的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
根据我国相关标准,对于从松材线虫病疫区进口的木材,需要进行高温蒸汽处理,处理温度应达到56℃以上,处理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对于从非疫区进口的木材,可以进行化学处理或者不进行处理。
四、检疫机构我国的松材线虫病木材检疫工作由国家林业局和各地林业部门负责。
进口木材需要经过检验检疫局的检验才能放行。
五、检疫意义松材线虫病是一种非常危害的植物病害,它会在短时间内导致松树大量死亡,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价值造成极大影响。
通过对从疫区进口的木材进行松材线虫病的检疫处理,可以有效遏制疫情传播,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也保障了我国的进口木材贸易安全和稳定。
松材线虫病木材检疫处理是我国进口木材检疫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检疫措施,才能有效遏制疫情传播,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同时也保障了我国的进口木材贸易安全和稳定。
中国松材线虫病现状及检疫方法
中国松材线虫病现状及检疫方法摘要介绍了松材线虫病的致病机理,并总结了其检疫方法及最新检测技术,以期为松材线虫病的检疫及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松材线虫;致病机理;检疫方法松材线虫(Bursphelenchus xylophilus)病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检疫性植物病害,被誉为松树的癌症。
松材线虫为线虫门(Nematoda),侧尾腺纲(Secernentea),垫刃目(Tylen-chida),滑刃总科(Aphelenchoidoidea),寄生滑刃科(Parasita-phelenchidae),伞滑刃亚科(Bursaphelenchinae),伞滑刃属(Bursaphelenchus)[1]。
该病害的传播方式一般是人为的,主要是在调运松类植物及其产品过程中传播的。
其不断扩散蔓延的原因,主要是调运过程中的检测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病害,错过了防治的有效期。
每年我国由松材线虫病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25亿元,间接的经济损失达250亿元[2]。
1松材线虫病的致病机理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是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其通过松褐天牛携带病原体松材线虫而导致松树染病。
因此,应根据松树、松材线虫、松褐天牛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适宜的防治对策。
另外,细菌参与学说表明,松材线虫与细菌的共同参与也是诱使松树发病的必要条件。
在此,认为松材线虫只是作为细菌的运输载体,而细菌才是真正的病原体。
同时还有另一种看法,坚持病害的诱因是松材线虫和细菌共同作用的。
虽然根据目前的最新研究,细菌参与学说可以对松树、松材线虫、松褐天牛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地评价。
但是,目前细菌参与学说还只是一种假说,还必须通过更多的试验来了解松材线虫病的本质,进一步揭示其致病机理[3]。
2松材线虫病的检疫方法作为松材线虫为害的最早检测方法,流胶法在病害发生区或疫区诊断病树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该方法的准确性存在缺陷,因为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松树流脂。
松材线虫病防控方案
松材线虫病防控方案
一、病害监测
二、培育抗虫松树
1.通过选育耐虫品种或采用杂交育种的方式,培育出抗性强、易于生长的抗虫松树品种。
2.高效农艺措施:合理的松树栽培技术可提高抗虫松树的生长率和抗病能力。
三、加强病害防治
1.种植健康种苗:通过松树苗木的检疫工作,确保种植的苗木健康无病害。
2.严格物资管理:对于禁止传播松材线虫病的物资(例如危险区域的松材、松木线虫载体等),进行禁止运输和销售。
3.病害松木处理:松材线虫病感染的松木要进行专门的处理,包括砍伐、集中堆放和隔离等措施。
4.害虫防治:通过定期喷洒杀虫剂、虫源减少等措施进行害虫防治,减少虫害对松树的危害。
5.孤树处理:发现受害较重的单体松树,应立即砍伐并消灭,以减少病害传播。
四、病害处置与管理
1.严格控制病害管理区:将已发现病害的区域划定为病害管理区,对外实行限制出入和物品流通。
2.定期巡查:定期巡查病害管理区内的病害情况,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五、科学宣传与教育
1.提高防治意识:对农民、林业从业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防治知识培训,提高防治意识和技能。
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册和宣传栏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病害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对病害的认知。
以上仅是一份简要的松材线虫病防控方案,具体的防控措施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病害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也需要加强病害监测和科学研究,以提高防控效果和适应病害的变化。
松材线虫口岸检疫方法.
松材线虫口岸检疫方法1 材料和方法1. 1 样本的采集结合南京机场、新生圩港及王家湾出入境检验检疫日常检疫工作,从2001年~2007年广泛采集来自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松木、松木制品及木质包装和衬垫木等,记录样本采集的时间、采集方式和采集部位。
对取回的样本有无变色菌存在、有无天牛虫道和有无松脂香味及木材含水量等症状观察并作记录。
1. 2 线虫的培养1. 2. 1 真菌培养选择了灰葡萄孢(B otry tis cinerea ) 、盘多毛孢( Pestalotia) 、丝核菌(Rhizoctania) 、菌核病菌(S clero2tin ia sclerotirum ) 、平脐蠕孢(B ipola ris sative) 、镰刀菌( Fusarium ) 、仁果丛梗孢(M onilia fructgena) 、丛梗孢(M onilia laxa)和弯孢菌(Curvu laria)等9种真菌培养松材线虫。
将9种真菌的菌丝块移植于PDA平板(直径8. 5cm)上。
每菌种移植8皿,待菌丝长满平板后,在每皿中挑入经表面消毒过的松材线虫200条。
线虫的表面消毒剂是10 g/mL的放线菌酮及0. 08%的硫酸链霉素。
所有上述步骤均在无菌下操作。
线虫移入平板后,放置于24℃恒温箱中15~20 d分别各检查半数皿中的线虫量,然后再计算松材线虫的平均值。
1. 2. 2 样本保湿培养结合口岸松材线虫检疫时进行,仅存在幼虫的样本一般在12月左右采集,用纱布包裹长和宽都为5cm左右的样本,放置于直径10cm的烧杯中,置于25~28℃培养箱内,定期浇水使纱布经常保持湿润。
每天收集烧杯底部积水并观察有无松材线虫成虫。
2 结果2. 1 口岸松材线虫检疫的截获规律木材含水量= (烘干前鲜重- 烘干后恒定重量) /烘干前鲜重2001~2007年在南京机场、新生圩和王家湾口岸对进境的木包装、支撑木、填充木、固定木、垫仓木及压角木上线虫调查情况见表1。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加强森林抚育,提高森林健康水平。
(四)宣传培训
1.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防治意识;
2.开展技术培训,提高防治人员的业务水平,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2.落实防治资金,确保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第2篇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一、背景
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 PWD)是一种对松树具有高度致病性和毁灭性的森林病虫害。为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与蔓延,保障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二、目标
1.降低松材线虫病发生率和病死树数量。
2.防止疫情跨区域扩散,保障未感染区域的松树资源安全。
2.定期进行疫情调查,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3.建立疫情信息上报制度,确保信息准确、及时、透明。
4.设立疫情应急处理小组,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二)检疫控制
1.加强苗木和木材的产地检疫,防止病原传播。
2.严格执行调运检疫程序,防止疫情通过木材调运传播。
3.加强市场检疫,打击非法调运和经营行为。
2.控制疫情扩散,保护未感染松树资源;
3.提高防治技术水平,逐步实现松材线虫病可持续控制。
三、防治原则
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依法防治,科学施策;
3.分类指导,分区施策;
4.社会参与,共同防治。
四、防治措施
(一)监测预警
1.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2.定期开展疫情调查,掌握疫情动态;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第1篇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一、前言
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 PWD)是一种严重威胁我国松树资源的病虫害。为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保障我国林业生态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方案。
林区松材线虫病防控及疫情处置方法
林区松材线虫病防控及疫情处置方法林区松材线虫病是一种危害林木的严重疾病,对林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和处置林区松材线虫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从预防、监测、处置等方面详细介绍林区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及疫情处置方法。
一、疾病特点及危害林区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松树。
该病害主要在暖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生,极大地危害了林木的生长。
松材线虫病主要症状包括树干出现小孔、松树树冠卷曲枯死等,进而影响到整个林区的生态平衡。
防控松材线虫病对于保护林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防措施1. 加强森林管理加强对林区的日常管理,做好松树的修剪和消毒工作,及时清除病虫害、残根及枯萎树木。
2. 增强森林抗病能力通过科学育苗技术和合理施肥,增强松树的抗病能力,提高林木的健康水平。
3. 推行生物防治在林区的病虫害防治中,推行生物防治方法,利用天敌昆虫,控制松材线虫的繁殖数量。
4. 定期开展病虫害监测开展定期的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松材线虫的病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三、监测与检测为了及时掌握林区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情况,我们需要定期开展疫情检测工作,对可能出现疫情的地区进行重点监测。
监测工作应包括对林区树木的生长状况、树皮有无小孔、松材线虫数量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测。
通过监测工作,我们能及时了解疫情发生趋势,为下一步的防控工作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四、疫情处置一旦发现林区出现松材线虫的疫情,我们需要迅速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以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1. 集中隔离一旦发现疫情,需要立即对疫情地区进行隔离,切断病源的传播途径,预防疫情扩散。
2. 移栽病树对于患病的松树,需要及时移栽到隔离区域,避免病害扩散,减少疫情的危害。
3. 进行喷洒消毒针对疫情地区,需要进行喷洒消毒工作,杀灭病源,减少疫情的蔓延。
4. 开展宣传教育在疫情处置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
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技术
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技术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
病原线虫通过媒介昆虫松墨天牛补充营养时从伤口进入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导管阻塞、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
针叶陆续变为红褐色萎蔫,最后整株枯死。
通常感病后最快40多天即可造成松树枯死,3-5年即可摧毁成片松树。
一、危害症状感病的松树唯一可观察的外部症状是针叶的变化。
1.当年枯死:多数情况下,植株感病后,于当年秋季即表现全株枯死。
在高温干旱时,植株从线虫侵入到枯死只需要3个月左右,最快40多天。
典型病害症状可分为4个阶段:(1)病害初期,植株外观正常,但树脂分泌开始减少;(2)树脂停止分泌,蒸腾作用减弱,树冠部分针叶失去光泽、变黄,此时,一般能观察到天牛侵害或产卵的痕迹;(3)多数针叶变黄,植株开始萎蔫,可以发现天牛的蛀屑;(4)整个树冠部针叶由黄色变为褐色或红褐色,全株枯死,针叶当年不落。
2.次年枯死:在温度较低地区,有约10%松树感病后,当年不迅速枯死,而是次年春或初夏才枯死。
3.枝条枯死:在不利发病条件下,植株感病后,在1-2年时间内,并不表现全株枯死现象。
一般仅为树冠上少量枝条枯死,随时间推移,枯死枝条逐渐增多,直至全株。
二、发病规律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线虫、天牛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病害流行区不仅要具备大量易感病的寄主、虫口密度高的天牛、致病性强的松材线虫,还要有相适宜的环境条件。
天牛4月初羽化,新羽化的天牛成虫飞至健康松树,取食嫩枝补充营养,而天牛体内携带的松材线虫幼虫,通过气门离开天牛,从天牛补充营养造成的伤口侵入健康松枝。
线虫侵入树体后蜕皮变成成虫,取食薄壁细胞,造成树脂分泌减少。
天牛在衰弱和死亡的树皮内产卵,把残留在体内的松材线虫带到产卵的地方,并进入树木内部,导致线虫在日趋死亡的松树中群体量倍增,造成松树逐渐死亡。
携带大量线虫松树,成为第二年侵染来源。
三、防控技术措施(1)检疫封锁:①应按森林病虫害检疫规程,在疫区边缘重要交通要道建立哨卡,疫区内松材及其制品一律严禁外运,与疫区毗邻的非疫区,要加强边界地段的定期检测工作,防止病害传人;②严禁从松材线虫病发生区调入松苗、松木及其制品。
松材线虫病监测调查及检疫检验技术
松材线虫病监测调查及检疫检验技术做好松材线虫病重大疫情监测普查是有效预防其传入的基础和首要环节。
通过监测调查,一是在林间可以初步判断枯萎的松树是否为松材线虫病的症状,二是对枯萎的松树进行取样、培养、分离、镜检进行室内鉴定,最终确定是否为松材线虫病所致。
一、松材线虫病的症状松材线虫病的发病高峰期一般在8~9月份,从表现出针叶变黄、到树脂分泌减少甚至停止至死亡约1个月至1个半月时间。
在松林中一般是优势树先发病。
由于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以及不同松树的抗性差异等原因,一些松树仅部分枝条表现出感病的外部症状,枯死的针叶在小枝上下垂倒挂,当年并不脱落。
二、常年监测以县(市、区)为单位,以乡镇林业站和林场为基本单元,组织专、兼职监测人员在树木生长季节,随时对重点地区附近松林进行巡查,凡发现松树患有感病症状,立即取样分离鉴定,发现松树异常枯死现象要立即报告。
三、定期调查由县级以上森防检疫机构于每年秋季10月具体组织实施。
要求对县级行政区内的全部松林实施全面调查。
重点调查交通沿线、风景区、木制品生产和使用单位(木材加工点、木材市场、建筑工地、仓库、通讯塔站、电站、电视塔、光缆、电缆架设区和一些厂区)等人为活动频繁地区附近的松林,特别是曾经从疫区调入松木及松木制品(如电缆盘、垫木、设备包装及铺垫材料等)地方的松林。
四、检疫监管各级森防检疫机构要全面开展从松材线虫病疫区调入松木及其制品(含电缆盘、光缆盘、包装箱等)的检疫宣传工作,主动与电力、电信、机电、医疗卫生、科研机构等签订复检协议,要求其在调入前登记、调入后告知,并及时做好复检,合格后方可分散使用。
要重点对公路、铁路、电力、电信、采矿等工程建设中调入、存储、使用的外来松木制品(如电缆盘、光缆盘、包装箱等)进行检疫巡查,严格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复检确认是否携带松材线虫病疫情。
对违法调入的,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对调出地森防检疫机构行政不作为行为要及时进行告知,并按规定层层上报。
松材线虫普查监测技术规程
松材线虫普查监测技术规程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一种危害松树的寄生线虫,也是我国入侵的外来物种之一。
为了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病,必须对其进行普查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本文将介绍松材线虫普查监测技术规程。
一、监测时间和地点
松材线虫的成虫一般在4月至10月期间活动,最好在此时进行监测。
监测地点应选择单株松树、松林或繁茂的松林中心地带监测。
二、监测方法
(一)抽样调查法
1、标记法
在一定面积或长度的松林区域内,以一定间隔随机标记几棵松树,再选取相应数量的标记树进行检测。
2、样方法
在一定面积范围内,以样方为单位选取松林,将样方内所有松树全部检测。
(二)枝条检测法
选择5至15厘米左右的松枝,摘下后从松树的底部开始,将枝条分成6个等份,对每个等份进行检测。
检测时,将枝条放入袋中,挥动袋子将线虫震到底部,再用显微镜摆动袋子,将线虫集中到一个角落,进行观察。
(三)土壤钻孔法
选择15至25厘米左右的松树,在树体表面呈45度角钻孔直至松心处,将孔内土壤挖出,用筛网筛去颗粒,将残留的泥砂料倒入巨嘴虫筛中,观察筛网内是否有松材线虫。
三、普查监测记录
每次监测应记录监测地点、时间、监测方法、监测对象、检测结果等信息,并将记录填入监测表格。
如发现疑似松材线虫病害,要将感染树种、树龄、树冠增生情况、病征表现等详细情况记录下来。
四、防控措施
对于不同程度的疫情,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严重时需进行清除染病松树、治疗感染树木、消毒松木加工产品等工作。
五、结语。
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规程
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规程松材线虫病是一种危害森林植物的严重病害,它的发病规律性强,传播范围广,因此造成的危害也较大。
为了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国家林业局特制定了《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旨在加强松材线虫病检疫工作,减轻它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一、松材线虫病检疫物质《规程》规定,松材线虫病检疫物质主要包括松材线虫病虫害组织,以及可能含有松材线虫病病原体的树苗或林分组织等。
二、松材线虫病检疫管理程序(一)松材线虫病检疫实施范围《规程》规定的松材线虫病检疫实施范围包括森林植物分类目组、森林林分和森林人工造林地,及其候选林苗等。
(二)松材线虫病检疫操作权限《规程》规定,国家林业局指定的森林植物检疫站和松材线虫病检疫室应具备检疫操作权限。
(三)松材线虫病检疫操作方法《规程》提出,检疫操作方法一般分为虫害植物样品采集、虫害植物检疫、检疫记录及诊断报告编制等四部分。
(四)松材线虫病检疫临时性流转《规程》规定,当森林地类需要进行松材线虫病检疫时,应当由森林植物检疫站或松材线虫病检疫室组织专业检疫工作者,按照适宜的检疫方法,对可能存在松材线虫病的森林植物以及可能含有松材线虫病病原体的树苗或者林分组织进行检疫。
三、松材线虫病检疫有效性《规程》提出,松材线虫病检疫有效性的确定应当采用专业的检疫方法,并靠严格的现场管理,加强记录及跟踪,确保松材线虫病检疫的有效性。
四、松材线虫病检疫后处理《规程》规定,对发现的松材线虫病发病树种,应当采取适当的虫害防治措施,防止病害发展和传播。
如果疑似发现松材线虫病,应当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必要措施采取防治措施,以防止病情发展。
总之,《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规程》旨在指导和管理松材线虫病检疫工作,确保从森林植物及其候选林苗等松材线虫病病原体和有害生物的有效消除和管理,以及防止和规范松材线虫病传播,从而有效减轻它的经济损失。
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1.调查监测:对于可能受到松材线虫病影响的地区,进行密切调查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病害发生情况、树木感染程度、虫源分布等。
通过及时了解病害的发展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措施。
2.病害检疫:建立松材线虫病的检疫制度,严格控制病害源的传播。
对于疑似感染的木材、苗木等进行检疫,尽量减少病害的传播途径。
3.生物防治措施:引入天敌来控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
例如,可引入天牛类昆虫,以其对松材线虫的天敌作用,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4.化学防治措施:选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防治。
选择低毒、高效的杀虫剂,对感染病害的区域进行喷洒,确保药剂能够充分覆盖目标区域。
5.土壤改良:通过改良土壤,增强松树的抗病能力。
通过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质地等措施,提高松树的健康状况,减少松材线虫病的发生。
6.伐除感染树木:对于已经感染了松材线虫病的树木,及时进行伐除。
通过伐除病树,可以减少病源的扩散,保护周围的健康树木。
7.防治宣传和教育:加强对松材线虫病防治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病害的认识和防治意识,减少病害的传播风险。
8.科学技术支持: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防治工作的效果。
投入更多资金和人力,推动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改进防治措施。
总之,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与配合。
通过调查监测、检疫、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土壤改良、伐除感染树木、防治宣传和教育以及科学技术支持等多种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保护松树的健康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操作办法2009年08月07日点击数:78 来源:中国森防信息网松材线虫检疫技术操作办法1 主题内容及应检范围1.1 本办法规定了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et Buhrer) Nickle的检疫检验及检疫处理操作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林业植物检疫机构对松科植物中松属Pinus spp.、冷杉属Abies spp.、云杉属Picea spp.、雪松属Cedru spp.s、落叶松属Larix spp.植物的树木、枝条、伐桩、木材(含原木、锯材、切片)及其制品(含包装材料、电缆盘等)的检疫检验和检疫处理。
2 产地检疫2.1 踏查2.1.1 在由松科植物构成的,或以松树为主的生态林、用材林,特别是有松树栽植的风景名胜地,疫情发生区及毗邻地区,曾调入染疫木材(含原木、锯材、切片)及其制品的城镇、工矿企业、交通干线附近、无线通讯台站、广播电视信号台站、电力线路、仓库、码头、车站、驻军营房、贮木场及加工场(点)、集贸市场,以自然界线、道路为单位进行线路(目测)调查。
2.1.2 调查松树的针叶是否有黄绿色、黄褐色、红褐色萎蔫,是否整株枯死或未全部变红仍有部分呈绿色;枯死树针叶在小枝上当年不脱落(如黑松、马尾松等)或脱落(如思茅松);树脂分泌急剧减少,甚至停止;材质干枯,有蓝变现象。
2.1.3 调查松树是否有天牛危害的羽化孔、侵入孔、蛀道等痕迹。
2.1.4 需进一步确定疫情的,应取样进行分离鉴定。
2.1.4.1 在树干的下部(胸高处)、中部和上部(主侧枝交界处),用斧子、柴刀、木锯或木钻(钻头直径1-1.5 cm)在木质部采集样品。
2.1.4.2 取样时在取样部位剥净树皮和外围木质部,直接砍取100-200 g木片;或剥净树皮和外围木质部,用手摇钻从木质部至髓心钻取100-200 g木屑;或在取样部位分别截取圆盘。
样品标签须填写清楚(包括采集地点、寄主、时间、采集人),与样品一起放入塑料袋内,用橡皮筋扎紧,带回室内检验。
2.2 贮木场及加工场(点)、集贸市场调查2.2.1 木材(含原木、锯材、切片)及其制品采取楞垛表面或分层方式设点抽样调查。
2.2.2 调查数量每批次按总量(m3、垛)的5%-10%抽取,疫情严重的应全部进行抽样调查。
2.3 疫情监测2.3.1 定期普查2.3.1.1 对辖区内由松科植物构成的,或以松树为主的生态林、用材林以及松木贮木场及加工场(点),或人为活动频繁的公路两旁松林,应进行定期普查。
2.3.1.2 每年3-5月和8-10月,应对上述地区的松林进行全面普查。
2.3.2 人工监测2.3.2.1 在疫情发生区及毗邻地区,在当年秋季刚刚枯死的病树树干下部(胸高处)、中部和上部(主侧枝交界处),剥净树皮,选取靠近蛀道、蛹室部位,用手摇钻钻至树心,取松木木屑(100-200 g)进行分离鉴定。
2.3.2.2 对已确定发现松材线虫的林分,应对周围松林进行全面调查,以确定疫情发生范围。
2.3.3 打孔流胶法监测2.3.3.1 对于松材线虫发生区或其边缘的松树,若外观正常,针叶无明显变色可以用打孔流胶法做初步诊断,要确定是否感染了松材线虫还需进行取样分离诊断法进行确认。
2.3.3.2 使用锤子和打孔器或铳子(直径10-15 mm)在松树主干上打一可见木质部的圆孔,位置和方向不限。
2.3.3.3 在春、夏、秋季,打孔后24 h即可进行观察;在冬季,打孔后48-72 h进行观察。
2.3.3.4 观察打孔后松树流脂情况,按下述标准确定流胶级别。
一级流胶:树脂从孔口流下,渗出量很多;二级流胶:树脂从孔口流下,渗出量较多;三级流胶:树脂沉积在孔口下缘;四级流胶:树脂渗出到圆孔壁上,呈粒状;五级流胶:孔壁上无树脂流出。
2.3.3.5 对于三至五级流胶的松树,按2.1.4进行取样分离鉴定。
2.3.4 天牛引诱剂监测2.3.4.1 于松褐天牛羽化期,在通风良好便于观测的山顶或林道旁设置诱捕器。
诱捕器距地面高度不得低于1.5 m,诱捕器间距50-100 m。
2.3.4.2 羽化高峰期1d检查1次,其余时间每隔3-5 d检查1次。
将诱捕到的松褐天牛活体进行分离鉴定。
3 调运检疫3.1 抽样比例3.1.1 木材(含原木、锯材)及其制品按货物总量的0.5%-10%抽样,但样本数最低不得少于5个。
3.1.2 树木、枝条、伐桩按货物总量的1%-5%抽样,但样本数最低不得少于5个。
3.2 抽样方法3.2.1 木材(含原木、锯材)及其制品、枝条、伐桩,采取表层或分层方式设点抽样检查。
3.2.2 抽取有蓝变特征或有天牛危害症状的树木、枝条、木材(含原木、锯材)及其制品。
3.3 现场检验3.3.1 检查木材(含原木、锯材)及其制品的截面是否有松脂痕迹、密度明显减轻、木质部有蓝变现象及有天牛危害的蛀道、蛹室。
3.3.2 检查枝条、伐桩及其制品是否有天牛蛀道、蛹室、补充营养取食痕迹。
3.3.3 对有蓝变、天牛蛀道、蛹室的样本,每个样本取2份样品带回室内做进一步鉴定。
取样品时注意选取靠近蛀道、蛹室的部位,所取样品不得带有树皮。
4 检疫检验4.1 对产地检疫、调运检疫所取的样品(含诱集到的天牛成虫)经制备后,采用贝尔曼漏斗法或浅盘法进行分离、镜检。
具体方法见附录1。
4.2 根据以下特征,鉴定是否属伞滑刃属:虫体通常细长,唇区高,缢缩明显。
口针有小的基部膨大。
排泄孔位置通常在中食道球后方。
阴门有时突出,后阴子宫囊长。
雌虫尾端钝圆或尖。
交合刺大而狭,基部通常有明显的喙。
雄虫尾部向腹面弯曲,尾端尖,有一短的尾端交合伞。
在尾部通常有2对乳突,1对在肛门前,1对在肛门后。
无导刺带(引带)。
分属检索表见附录2。
4.3 对照松材线虫形态特征,鉴定是否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et Buhrer) Nickle。
松材线虫与近似种拟松材线虫B. mucronatus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见附录3。
5 除害处理5.1 发现携带松材线虫的木材(含原木、锯材)及其制品、枝条、伐桩等,可采取切片处理、热处理、熏蒸处理、销毁处理。
5.2 将病木切成厚度不超过1 cm的碎片后用作纤维板、纸浆等工业原料。
或将病死木用旋切机切成厚度为3 mm以下薄片,经80 ℃烘房热烘6 h,制成刨花板、胶合板。
5.3 熏蒸处理方法见附录4。
5.4 将病树去皮锯板后置于热处理房,加热至木材中心温度达到65 ℃以上并保持2-3 h (或利用微波处理),取出检查松材线虫死亡率,若死亡率达不到100%,继续进行处理直至松材线虫全部死亡为止。
5.5 如不具备上述条件,就地烧毁。
附录1 线虫分离方法分离线虫可采用贝尔曼漏斗法和浅盘法。
贝尔曼漏斗法将玻璃漏斗(直径为10-15 cm)置漏斗架上,下面接一段(10 cm左右)橡皮管,橡皮管上装一个止水夹。
将劈成“火柴杆”状大小的分离材料,取湿重10 g,用两层纱布包好,放入漏斗中,然后放入清水,清水以浸没分离材料为度。
经过4-24 h,由于趋水性和本身的重量,线虫离开植物组织,并在水中游动,最后沉降到漏斗底部的橡皮管中。
打开止水夹,取底部约5-15 ml的水样,其中含有样本中大部分活动的线虫。
在解剖镜下检查,如果线虫的数量少,可以离心(1500 r/min,2-3 min)沉降后再检查。
浅盘法:浅盘分离装置主要由两只不锈钢浅盘组成,其中口径略小的一只底部为粗网筛,放在另一只浅盘上面。
将两层纱布打湿铺于筛盘上,把样品劈碎(或钻取的木屑)置于筛盘纱布上,慢慢注入清水,使水浸没样品。
分离结束后,移去筛盘,把大盘内的分离液集中于小烧杯内。
小烧杯内的线虫分离液可通过自然沉降或离心机(1500 r/min,2-3 min)浓缩至适宜的量,以便镜检。
常规镜检:分别将各标号盛有线虫分离液的培养皿置于解剖镜下观察,先确认有无线虫。
对有线虫的样品进行活体镜检,观察它的一般形态结构。
然后选择几条成熟、特征易观察的线虫,用针或吸管移至载玻片上的水滴中。
将此载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往返几次(5-6 s)或放置于已盛满高温热水、打开盖子的保温瓶口上,蒸30-60 s至虫体死亡,加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根据形态特征予以初步鉴别,以确定是否需作进一步的鉴定。
快速镜检:(1)用显微镜直接观察线虫浓缩分离液。
分离液经一定时间后,当漏斗下端和乳胶管内出现透明度降低甚至混浊现象、表明线虫的游离量较多时,即可用培养皿接取混浊状分离液3-5滴,直接置于解剖镜下观察;如有线虫,就将盛有分离液滴的培养皿,放置于已盛满高温热水、打开盖子的保温瓶口上,进行30-60 s的热杀处理,擦干培养皿底部凝结的小水珠,直接放置于显微镜下(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目标线虫,再转换到高倍物镜)观察形态特征予以鉴别。
(2)用显微镜直接观察线虫分离液。
用培养皿盛放贝尔曼漏斗放出的线虫悬液适量,直接移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用低倍镜调整焦距,找到线虫,一手移动培养皿,不断变换所观察线虫的位置,一手不断调整焦距。
在10倍的接物镜下松材线虫的基本形态鉴定特征如头部、中食道球、阴门、交合刺、尾形等都可以清晰地观察到。
发现分离液中存有松材线虫时,挑取线虫并制成临时玻片标本进一步观察。
形态鉴定:依据雌雄成虫的形态,主要是雌成虫的形态进行鉴定。
但分离到的线虫没有成虫或极少时,需进行培养,以获得大量雌雄成虫供鉴定。
常见的松材线虫培养方法是利用真菌培养线虫。
100 ml烧瓶中加入约30 g浸泡2-4 d的玉米粒,棉塞封口;或按5:1的比例将玉米粒与来自健康黑松或马尾松的木屑混合后装入100 ml烧瓶中,棉塞封口。
经121 ℃,10.34×104 Pa条件下灭菌40 min,冷却后接种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或球壳孢Sphaeropsis sapinea等线虫喜食真菌,待真菌长好后,接种松材线虫,并置于25 ℃下培养。
松材线虫表面消毒:松材线虫分离纯化后,为了避免受到污染,在培养之前,需对线虫体表进行消毒。
消毒方法和消毒液根据工作需要进行选择,一般松材线虫的表面消毒液为0.002 %放线菌酮和0.1 %硫酸链霉素的抗菌素混合液。
(1)供试样品松材线虫个体较多时,在离心管内进行消毒。
具体做法是:通过离心浓缩线虫至离心管底部,用无菌滴管将底部线虫液约2 ml移入另一支无菌离心管中。
加入2 ml双倍浓度的消毒液,轻轻振荡混匀,处理5 min后,在1500 r/min下离心5 min,吸去上清液。
按上述步骤重复消毒1次,用无菌水换洗2次。
最后用无菌滴管将线虫吸入真菌培养基上。
(2)供试样品松材线虫个体较少时,在载玻片上进行消毒。
具体做法是:将载玻片在70%酒精中浸泡1 min,经过火焰灭菌,冷却后置于双目解剖镜镜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