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原则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原则
1、务求实用原则
信息技术在教育技术的运用,必须以务求实用为第一原则。
任何教育技术,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离开了实现教学目标,任何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本身来讲,都将是无关紧要的。
因此,必须把实用作为运用教育技术的最高追求。
就融合课而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多媒体技术中大多适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应从现代教育技术中精心选择那些最有助于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的技术手段,为我所用。
总之,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实现教学目标出发,从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出发,对教育技术手段加以选择利用。
2、讲究适用原则
信息技术在教学对于有些学科的部分章节、部分内容不一定完全适用,这一点已经是被教学实践所反复证明了的。
特别是实践课的一些内容,光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比如体育课篮球部分的“三步上篮”,倘若不让学习者到操场上的现实情境中去实践感悟,加强体能,提高球技,信息技术无论与之怎样融合,学习者都将无法准确掌握“三步上篮”的动作要领,并在运动场上熟练自如地对“三步上篮”技术有效加以运用。
再如:语文课教学中的写字练习,仅仅靠在网络环境下的融合课教学,学习者不动纸笔的刻苦揣摩练习,终将无法练就一手好字,语文学科的教学功能遭
到弱化,长此以往,恐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会受到“无纸化”的挑战与威胁。
因此,在进行融合课教学时,必须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适用性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坚持适用性原则。
5.1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 教师素养: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 学科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应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形成有机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②简洁明了:
在反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反馈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 教学原则: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处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
- 教学方法: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案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习效果,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 教学组织:合理分配时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如何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
-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思考如何将这些案例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
- 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法,如何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 讨论信息技术课程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教师如何适应这些变化。
七、板书设计
①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如何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
答案:示例:
教学方法:虚拟现实教学
应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建一个三维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个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方案。
答案:示例:
融入教学:介绍条形码扫描系统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条形码扫描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信息技术(IT)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从工作到娱乐,无处不在。
教育界也意识到了IT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将其纳入到课程中,以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中所需的技能和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互动性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信息技术教学注重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通常是老师对学生的单向讲解,而信息技术教学倡导学生参与和互动。
通过使用多媒体、在线交流平台和虚拟实验室等工具,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讨论和分享观点。
这种互动性使学生更加主动,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实践性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实践性。
学生不仅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借助计算机模拟软件、编程平台和实践项目,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模拟真实场景,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实践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更好地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求。
三、个性化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兴趣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四、资源共享信息技术教学强调资源共享。
通过网络,教师可以获得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和在线教材等。
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与学生分享,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学习和成长。
五、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
学生可以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独立和自信。
六、激发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进行编程、设计和创新活动,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对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第四章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设计
4.1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目标: 在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信息处理是基础, 在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信息处理是基础,信息问题 解决是关键,信息交流是根本,信息文化是导向, 解决是关键,信息交流是根本,信息文化是导向,四 者相互依存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者相互依存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重视信息素养的全 面培养。 面培养。 教学对象: 二、教学对象:作为学习的主体而存在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工具软件不断涌现,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工具软件不断涌现,学 科知识量猛增;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科知识量猛增;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必须 领会、理解与之相关的方法,掌握其本质规律; 领会、理解与之相关的方法,掌握其本质规律;在意 义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义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 会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会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对学习的知识能够主动进行 意义建构。 意义建构。
4.1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3)互动性的教学: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之 )互动性的教学: 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多边交流, 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多边交流,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根据学科特点, 造性;根据学科特点,有效使用各种电 子化互动方式如: 子化互动方式如:BBS、E-mail等;使 、 等 课内课外学习结合起来, 课内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是信息技术课 程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程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4.2.2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 展相统一原则
现代教育注重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基础上, 现代教育注重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基础上,鼓励 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1)在教学目标上,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在教学目标上, 设立多级目标。 设立多级目标。 2)在教学内容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在教学内容上, 设计多种学习任务、使用不同软件工具解决问题。 设计多种学习任务、使用不同软件工具解决问题。 3)在教学策略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在教学策略上, 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 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 4)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 础上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 础上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
目录
•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 教学方法 • 教学策略 • 教学评价 • 教师角色与素养
01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实践性原则
总结词
实践性原则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详细描述
实践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同时,实践性原则还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 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合作学习法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可以包括编程项目、 网站开发等。学生需要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交流、讨论和实践,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掌 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合作学习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 协作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 趣。
有效性原则
总结词
有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通过有效的教学 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详细描述
有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 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选择 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案例教学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VS
详细描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学 习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 学中,案例可以包括各种实际的信息技术 应用场景,如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网站 等。学生需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 实践,了解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方案 和相关技术,从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
教师资格(统考)-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第一部分第二章至第三章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①概念: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
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②优缺点:
√有助于系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适用于班级组织教学。 ×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 ×容易使学生产生“假知”; ×难以顾及个别差异。
第三章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知识
第二章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2、教材的特点 ①从内容看,选取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例,使学生
易于理解并且具有亲切感。 ②从活动设计看,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考虑了难易程度、
地区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均衡与及学生个性差异方面,以实 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③从培养目标看,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 ④从编排结构看,各模块内容根据地区差异、社会实际 与技术发展情况有合理延伸和拓展。
第二章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③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④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 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⑤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⑥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 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⑦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⑧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 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技术有关的活动。
第二章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二、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 六大模块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选修与必修两个部分。 模块一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①信息与信息处理 ②信息技术的应用 ③信息技术发展展望 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⑤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模块二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 ①问题的算法表示 ②算法的程序实现 ③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中小学课程,它有着其独特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也必然需要运用相关的教学设计方法来确保其教学的有效实施。
教学特点是对整个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解剖,教学原则是对整个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般规律。
1.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是以课堂、实验室教学为基本设施,通过教师耳提面命的讲授完成教学过程。
而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则是以计算机为基本设施,通过操作计算机访问信息库和因特网作为信息资源,强调学习的全过程,师生、之间相互谐调、协作。
这种强调学习过程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认知的学习规律。
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更新了教学思想及目的传统的教学强调向受教育者教授成熟的理论技能,释疑解惑,要求给学生只留下一个正确的结论。
而大千世界,万物竞新,这个理想往往难以实现。
而信息技术教学则改变了这个教授思想,树立起了“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新教学观点,完成了“学会”向“会学”的教育目的思想转化。
开辟了新的教育途径和方式教育效果要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启动、主动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信息的级量增长也迫使我们寻求高效率的教、学途径和方式。
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束缚思想,趣味性低,缺乏参与意识,已难以适应眼前飞速发展的动态现状及由此带来的新理论、新技能。
而交互式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彻底摆脱传统教育的缺点,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人机双向信息交流的信息技术教育就自然成为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
创造了新的手段与方法课堂式教学虽然还将继续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但肯定不会是唯一的手段,更不会再占据主导地位。
将来的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必定是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教学,实验内容都会作为文本、图象、幻灯片、动画、程序软件等文件形式存放到信息技术教育资料库中。
聚古今硕学鸿儒、天地万物于网上,培育受教育者的学识、动手与创新能力,开启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手段及方法。
信息技术课应遵循的原则
谈谈学校开展信息技术课应遵循的原则在2000年10月25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陈至立部长明确提出将《信息技术课程》列为我国中小学的必修课,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和任务。
因此,探讨和研究这门课的教学原则,提高教学质量,实乃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上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应遵循的原则。
一、注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原则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当今任何一门学科都未曾有过的,“每18个月计算机芯片的性能比将提高一倍”普遍地被计算机工程师称为莫尔定律。
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这样就使《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发展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处于高速、高淘汰并存发展状态。
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应为中小学打好基础,使学生学到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收集、加工、处理、利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尽可能地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能力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从实际调查中发现,现行中小学由于学校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与学生的素质等条件差别较大,教学内容仅是根据各学校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及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
但无论条件如何,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的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因为越是基础的知识,越具有普适性和迁移性,也就越适应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不能将现在的教学内容和若干年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的需要简单连接起来。
毕竟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质,才能更好的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才能掌握最前沿的信息技术。
二、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在教学中应由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变为计算机操作教学为主,以语言教学为辅,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学会使用计算机,体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并成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的工具。
信息技术教学九大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九大原则1、任务驱动与问题激励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强调,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
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
既要运用接受性学习,也要加强理解性学习。
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该原则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避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两张皮的现象,使信息技术渗透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
要把教学改革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要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3、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强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与网络学习环境进行虚拟教学,拓展教学时空,要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节省教育成本。
同时,也要重视教师面授、学生间的直接讨论与综合实践等现实的教学,加强直接交流与即时反馈。
要避免虚拟学习中的情感冷漠与情景变异,也要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少”、“慢”、“差”、“费”。
4、开放学习与统一规量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强调,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模式与评价管理中,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创造、自愿参与、自我评价,也要重视教师的具体指导与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学绩效考评的统一要求。
5、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强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既要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也要重视具体操作、工具运用技能的学习。
既要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也要重视能力体系的形成。
既要重视书本知识、间接经验的掌握,也要重视实践创造与直接经验的积累。
6、以优化学习、培养信息素质为根本宗旨的原则该原则强调,要牢记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中心,努力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质。
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与滥用。
7、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强调,要充分发挥实物直观、模象直观与语言直观的综合作用,要加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
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为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方法。
二、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方法概述1. 定义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方法是指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素养的一种教学方法。
2. 特点(1)以学生为主体: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注重实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素养。
(3)探究与合作: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4)多层次、多样化: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设计不同层次、多样化的实践任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提供自主学习资源,如教材、网络资源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3. 实践操作,掌握技能(1)设计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技能。
(2)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4. 探究与合作,提升素养(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鼓励学生分享实践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评价与反馈,促进成长(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和成果。
(2)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四、信息技术实践教学方法的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采用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制作个人博客,掌握博客的基本操作和写作技巧。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1.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缺点1.1信息技术教学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加全面、形象、生动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视觉、听觉将抽象的知识更直观的表达出来,这是传统教学方法达不到的。
尤其是对于生物教学来说,有很多抽象、微观的知识很难讲清楚,多媒体课件就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陷。
比如,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各种版本的课件很多,也非常全面、细致、包罗万象,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很有用。
再例如,第五章第二节《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对于细胞分化的过程、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区别、DNA电泳技术的介绍,都很全面。
此外,有些课件形象的flash设计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知识。
例如,第三章第三节中《物质的跨膜运输》,通过观看三个flash动画就能很容易区分开简单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之间的区别,并且形象生动,容易记住。
1.2 信息技术教学的导课方式新颖独特例如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一节《ATP和酶》,一开始就是夜空下的萤火虫在快乐的飞来飞去,背景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虫儿飞》。
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就可以展开提问“同学们猜一猜这种可爱的精灵是什么?”、“萤火虫为什么能够发光呢?”、“如果要让我们来设计一个试验来证明究竟是哪种物质让萤火虫发出了光该怎么做呢?”这样的导课方式轻松愉悦,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展开思路。
1.3信息技术教学的不足每节课的多媒体网络资源都非常丰富,但有很多并不太合适,需要进行正确的筛选和细心的修改。
另外在使用课件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关掉所有的灯,有时候还要拉上窗帘,于是教室的光线就变得很弱了,在这么昏暗的环境下,眼睛会很难适应,很自然就会疲倦、走神。
其次,有些课件内容太繁琐,难度也过大,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不能接受。
比如第三章第二节,氨基酸的计算方面,对于“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的推导过程,用到了数学的排列组合,高一的学生还没有接触过这个知识,所以不能理解,觉得难了就会厌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第一章: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1.信息技术教育含义: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二是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
2.信息技术教育特征:1、基础性2、发展性•新课程,许多问题正在探索,课程不断变化与发展3、综合性•目标的综合性、内容的综合性、形式的综合性4、实践性•操作与知识并重,操作优先•过程与结果并重,过程优先5、创造性•模仿与创造关系的处理、练习中的重复与创造3.信息技术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效果的科学。
4.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一,信息技术课程地位的落实问题♦第二,教育内容陈旧落后,设备落后,教师奇缺♦第三,教学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5.课程总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具体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层面。
♦三个方面互相渗透、有机联系。
6.课程结构:分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每学分18学时,总学分结构为―2+2(+x)♦必修部分含―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选修部分含―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 和―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第二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与任务】1.课程三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计划2.《课程标准》中对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宏观目标的规定: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3.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教育内容或教育工具,以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效果的优化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包含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整合课程。
4.课时目标是指在一节课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所要实现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形成方面的最终结果。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从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
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总结词
合作学习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方法,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同时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详细描述
混合式教学
总结词:在线学习与移动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两大趋势,它们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在线学习与移动学习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数据库基础知识
介绍SQL语言的基本语法、查询和操作数据库的方法。
SQL语言
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常见数据库开发工具的使用。
数据库设计和开发
数据库技术
04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通过课堂测试、作业、项目等形式进行。
知识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是否能将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实践项目、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
创新性原则
VS
交互性原则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的互动性和合作性,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详细描述
交互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和分享。同时,教师还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讨论、实时反馈等,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详细描述
合作学习法
探究学习法
通过自主探究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总结词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研究
设立科研课题
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提升学术水平。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组建科研团队,发挥集体智慧,提高研究水平和成果质量。
注重成果转化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或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教 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
教师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
及时、准确的评价
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 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个性化反馈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 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学习。
鼓励与激励
通过正面评价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自主 学习和发展。
持续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
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既要关注学生的成绩等量化指标,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新 能力等质性指标。
学生作品展示与交流
学生作品展示
鼓励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以便同学之间 互相学习和交流。
作品交流与讨论
组织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讨论和评价,提高学 生的参与度和批判性思维。
反思与改进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发现不足之处 并寻求改进方法。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
contents
目录
• 信息技术课教学特点 • 信息技术课教学原则 • 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与方法 • 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与反馈 • 信息技术课教学资源建设 • 信息技术课师资队伍建设
01 信息技术课教学特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01
信息技术课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 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基 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操 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融合了现代的教学理念、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和信息化的评价手段,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则,代表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其实践模式具有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复制迁移的可能。
在本节,我们将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过程予以讨论。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的教学与学习,因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
通过对多种信息化教学实践模式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优化的学习情境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通过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情境。
教师要选择和组合各种信息技术创设“一个学习者可以互相合作和支持的地方,在那里他们使用许多工具和信息资源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实现学习目标”(Wilson,1995),而不是创设一个学习只能单独孤立进行,不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的场所”。
例如,可以将信息技术整合到物理的学习环境,作为学习环境综合体系中的一部分,以支持新理念下的教学。
让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况下学习,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二)基于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开放的学习资源,也为有效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等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信息化学习资源是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因而有关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提供与设计,也是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
(三)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学习时,学习者的自主性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包括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等。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信息技术教学原则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原则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既有共性亦有不同,随着课程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在延续自身传统的同时,又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也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在多元化和全面性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个丰富而全面的能力体系,有观点认为,包括信息技术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六大方面。
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和落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要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求知识传授和能力发展的统一;要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机械模仿、单纯接受向学会学习跃迁;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力求认知、情感、态度和谐发展;要重视信息文化的内化,力求技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完美统一。
二、教学对象: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向由被动向主动转向,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作为施教客体的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反对将学生作为“扶贫对象”在教师控制下按既定路线被动学习,提倡将学生作为学习的“自强标兵”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使学生有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发生器”。
三、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教学的平等性和合作化:现代教育提倡民主化的教学,不仅学生之间要结为互助的合作关系,教师也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在平等中对话,在合作中教学,而不是教师控制学生甚至“压迫”学生。
教学的情感性和人性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的外显对学生既能起到良好的熏陶、感染作用,又能沟通信息交流的渠道而学生良好的情感的激发和培养不仅带来了学习的新动力,而且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也有莫大的好处。
教学的互动性和多边化: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多边化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多边交流,以避免教学过程异化为教师单方面的活动过程,使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反馈,以至于窒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教学得特点与教学原则信息技术教学得特点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她课程得教学既有共性亦有不同,随着课程发展与教育改革得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在延续自身传统得同时,又呈现出许多新得特点,也对信息技术教师得教学实施提出了新得要求。
一、教学目标:在多元化与全面性中培养学生得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就是一个丰富而全面得能力体系,有观点认为,包括信息技术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六大方面。
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得确立与落实提出了更高得要求,主要体现在:要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特别就是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培养,力求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得统一;要重视学习能力得培养,从机械模仿、单纯接受向学会学习跃迁;要重视非智力因素得培养,力求认知、情感、态度与谐发展;要重视信息文化得内化,力求技术教育与文化教育得完美统一。
二、教学对象: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向由被动向主动转向,就就是要尊重学生得主体性,把作为施教客体得学生转变为学习得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得能力,反对将学生作为“扶贫对象"在教师控制下按既定路线被动学习,提倡将学生作为学习得“自强标兵”在教师得指导下自主学习,使学生有知识得“容器"转变为知识得“发生器”.三、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得与谐关系教学得平等性与合作化:现代教育提倡民主化得教学,不仅学生之间要结为互助得合作关系,教师也要成为学生学习得伙伴,在平等中对话,在合作中教学,而不就是教师控制学生甚至“压迫”学生.教学得情感性与人性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得外显对学生既能起到良好得熏陶、感染作用,又能沟通信息交流得渠道而学生良好得情感得激发与培养不仅带来了学习得新动力,而且对于学生健全人格得培养与发展也有莫大得好处。
教学得互动性与多边化:教学过程中得互动性与多边化指师生、生生之间得有效互动与多边交流,以避免教学过程异化为教师单方面得活动过程,使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得沟通与反馈,以至于窒息学生得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四、教学方法:以教学需要为中心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得准备状态、教学内容得特点、具体得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得适用范围、已有得软硬件条件与教师自身得素养条件等,综合权衡,选择与使用合适得教学方法,而不就是无原则地仅凭个人好恶或者因循传统,盲目地或者随意地选择使用。
特别就是有关态度与情感方面得教学目标,它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得培养有很大得不同,各有其适用得教学方法,比如前者可以开展课堂讨论,作品欣赏等方法开展教学,后者则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教学方法要有灵活性:根据教学过程中得各种条件及其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灵活性与针对性就是相连得,灵活选用得目得主要就是要保证教学方法得针对性,要使教学方法具有针对性就必须灵活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选择与使用多样化得教学方法以丰富教学过程,而不就是用一种或者几种教学方法一教到底,长期没有变化.多样化与针对性与灵活性也就是相互关联得,能做到针对性与灵活性基本可以保证教学方法得多样化,多样化得教学需要灵活、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贴近生活、探究学习与因材施教贴近生活:突出体现在教学过程要贴近学生打得学习与生活经验,在“真实"得情境中通过实际问题得解决培养学生得信息素养.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经验实质在于连接学生得已有经验,唤起学生得学习愿望,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更好地改造与拓展学生已有得经验。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这两种“贴近”方式。
探究学习:指教学过程要克服以往单纯依赖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得做法,重视学生在教师得引导与启发下通过自身得探讨与研究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得引导与启发,给学生以帮助并留下思考与想象得空间,而不就是“不厌其烦地对学习者倾其所有,历数菜单,盲目地试图提高学习者操作菜单得水平”。
因材施教:指教学过程要从一刀切与整齐划一向因材施教转变,提倡在教师得指导下学生得个性化学习与特色发展。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受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得制约,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即便在同一个学校得每一个班级内部,学生信息技术得起点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长期以来,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得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目标都就是从“零"开始得。
随着课改得深入,学生零起点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学生与学生之间得差异仍将客观存在,需要我们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得发展水平与学习需求。
第二,为了兼顾学生得特殊发展,需要我们主动地去发现与培养有专长得学生,正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所指出得,“学校还要善于发现确有信息技术天赋与特长得学生,并给予专门得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得客观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得、为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循得一般原理或准则。
在分析信息技术新课程所提倡得课程理念、目标与内容,总结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经验得基础上,融入了传统意义上得一些教学原则,如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从而形成了信息技术课程得四大教学原则: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得原则、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得原则、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与学习相整合原则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原则。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就是针对学生信息素养得培养提出来得,它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成为一种基础性工具,信息素养成为社会公民得一项基本素养。
这种社会背景就必然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这种基础文化素质得培养。
第二,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社会就是不断朝前发展得,但这种发展又就是依赖于一定得基础,就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得朝前发展。
这种历史发展规律,见之于信息技术课程得教学,一方面在教学目标得定位上不仅要为学生打牢知识基础,也要让学生掌握学习信息技术得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得信息素养保存可持续发展,适应技术时代得瞬息万变。
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得选择上,既要注重基础,也要适度反映一些新得技术,就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得同时,对社会未来得发展趋势有所了解,也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前景得向往与对未来生活得追求。
第三,学生得心智发展存在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成熟得客观规律,而信息技术得各个组成部分在技术深度与文化内涵上有存在程度上得不同区分.学生心智发展与信息技术得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信息素养得培养,要求教师把握好学生得“最近发展区",注意内容难度、深度、广度上得取舍,坚持基础性与发展性得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得一般发展。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贯彻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得原则,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重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基本态度得培养,为学生得终身发展夯实根基一般而言,越就是基础性得知识越具有普适性与迁移性,也就越适用于现在中小学得素质教育。
而从教育心理学得角度来讲,掌握必要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产生学习迁移得重要条件,有利于学习者形成良好得认知结构。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得选取上,应该突出“基础性"原则,学习内容,应该就是信息技术领域里一些相对比较稳定得东西,就是学生将来学习、生活与工作中能够利用得或者能迁移到其她领域中去应用得。
例如,信息与信息技术得重要价值、计算机系统得组成与基本工作流程、信息获取以及一些加工手段,等等。
二、以发展得眼光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得一般发展这里所谓得发展眼光,一就是指教学过程得发展,而就是指教学内容得发展;两者体现在学生身上,则就是要动态地认识学生信息素养得发展水平,并以其信息素养得提升为指归,实质上这也就是现代教育哲学所倡导得“发展本位"教育价值观得重要体现。
1、教学过程得发展性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她将学生在成人指导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得解决问题得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得解决问题得水平之间得差异称之为“最具发展区”。
她认为对于教学而言,重要得不就是着眼于学生现在已经完成得发展过程,而就是关注那些正处于形成得状态或正在发展得过程,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她同时指出,教学应促使“最近发展区”得形成并使之不断变化.信息技术课程得教学,也应遵循“最近发展区”得原理,使教学有一个适当得起点,并使教学过程动态发展,使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获得持续提升,绝不可满足与停留在学生已经达成得能力水平。
由于没个学生得“最近发展区”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不同得水平设计相应得学习任务,并提供完成任务得各种支持条件,或使学习任务具有一定得开放性,允许学生在任务框架下自主确定具体得学习任务,等。
2、教学内容得发展性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不断发展得,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了适应各种需求研究与开发出来得信息技术新成果,以及在现有成果基础上得升级或改造产品,都在不断地产生;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得大众化或普及性本身就就是相对得,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如此瞧来,适时得调整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甚至就是课程体系还就是很有必要得,也就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得教学具有明显得时代发展特征。
因此,教师要保持对信息技术最新进展得关注,保持对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出现得新现象得关注,以便及时发现新问题,补充新知识。
三、加强学习方法得培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得适应能力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光靠在学校得有限学习就是远远不够得;从未来来瞧,信息技术就是支持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缺少得工具.因此,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得适应能力,学会学习,即就是当前教学得需要,也就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得需要。
换句话说,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们学习方法得培养。
首先,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与信息素养得前提条件之下,注意归纳与总结信息技术得基本特征与一般发展规律。
其次,信息技术教师要利用平时得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各方面能力。
最后,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得评价能力,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学习结果得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人;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得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培养批判意识。
总之,只有坚持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得原则,我们才可能为中小学学生创造这样得一幅图景:以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起点,以教师教学为支点,以学习方法为杠杠,挑起学生未来发展得朝阳。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原则人们已达成共识,新世纪合格人才应该具备两项基本品质:一就是全面发展得基本素质;二就是充分发展得优良个性.全面发展不就是平均发展,个性发展也不就是自由无序,两者相辅相成。
一方面,个性培养得最终结果必将促进人得全面发展,没有个性得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高层次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