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秦汉文学:
单项选择题:
1.1.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秦国文学可以提及的是(B)。A.李斯的《谏逐客书》B.吕不韦组织其门人编撰的《吕氏春秋》C.李斯的《之罘刻石》D.韩非的《五蠹》
1.2.从文学的角度看,《吕氏春秋》最大的成就是(A)。A.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B.开创了集体编书的先例C.保持了战国纵横家的文风D.文风平实畅达,不求华丽
1.3.秦代散文作家可提及者仅有(C)。A.吕不韦B.韩非C.李斯D.苟卿
1.4.《谏逐客书》的作者是(B)。A.吕不韦B.李斯C.贾谊D.晁错
多项选择题:
1.1.下列作品属于李斯的有(BCD)。A.《吕氏春秋》B.《谏逐客书》C.《狱中上书》D.《之采刻石》E.《陈政事疏》
1.2.下列作品属于西汉前期政论文的有(ABCE)。A.陆贾的《新语》B.贾山的《至言》C.贾谊的《治安策》D.王充的《论衡》E.晁错的《论贵粟疏》
1.3.下列文章属于贾谊的有(ABD)。A.《治安策》(一名《陈政事疏》)B.《论积贮疏》C.《论贵粟疏》1).《过秦论》E.《狱中上书》
1.4.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是(BE)。A.王充B.董仲舒C.桓谭D.仲长统E.刘向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吕氏春秋》
2.1.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在史学思想及写作上有何主要不同?
2.2.简述《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
2.3.简述《吴越春秋》的内容及写作特点。
3.1.辞赋
4.1.乐府民歌
4.2.古诗十九首。
4.3.苏李诗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吕氏春秋》是秦统一中国之前,由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的一部书,成书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吕氏春秋》历来被视为杂家著作,其中以儒、道、法、阴阳家思想成分更多一些。其文章一般篇幅短小,以事实说理,平易畅达,不求华丽。从文学的角度看,它的最大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在阐述某一道理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加以说明,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简答题目录:
1.1.以《谏逐客书》为例,简述李斯散文的主要特点。
1.2.简述西汉初期散文的概况。
1.3.简述西汉中后期散文发展大势。
1.4.简述刘向《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
1.5.简述王充散文的特点。
1.6.简述仲长统散文的特点。
2.1.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在史学思想及写作上有何主要不同?
2.2.简述《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
2.3.简述《吴越春秋》的内容及写作特点。
3.1.简述汉代辞赋发展的脉络线索。
3.2.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3.枚乘的《七发》体现了大赋的哪些特点。
3.4.简
述《天于游猎赋》的创作意图和客观效果。
3.5.简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6.简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4.1.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4.2.简说《孔雀东南飞》。
4.3.简述五言诗的起源和形成。
简答题答案:
1.1.答:李斯是秦代惟一的散文作家。其真正称得上散文著作的,主要是《谏逐客书》和《狱中上书》两篇,而尤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秦王政十年(前237),韩国人郑国至秦劝秦修建灌渠,秦大臣认为其别有用心,于是提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他上书秦王赢政,指陈逐客之错误,即这篇《上书谏逐客》(一名《谏逐客书》)。此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用铺张排比的手法,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秦人逐客是完全错误的。紧接着就展开论述。先是用铺排手法历叙在秦国的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富兵强的事实,说明客卿不曾负秦;次是大肆罗列铺排秦王喜外国的珠玉珍宝、美色、音乐的事实,说明其重物轻人之错误;最后是以理论上分析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得出结论:秦要统一中国,必须广纳天下士,否则就会危亡。全文罗列事实,极力铺排,极富气势;在铺排中,今昔对比、秦王对人、物的态度对比,逐客与纳客的利害对比,一系列鲜明的对比,使事理昭然,极富说服力。罗列事实,极力铺排,感情强烈,富有气势,颇具战国纵横文章的风范,这是李斯散文的最主要特色。其《狱中上书》虽与此文风格不甚相同,但其铺陈排比的行文特色依然清晰可见。
论述题目录:
1.1.论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1.2.论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1.论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心态。
2.2.论司马迁《史记》的成书及体例。
2.3.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1.比较贾谊和枚乘赋作的特点,谈谈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
3.2.以《天子游猎赋》为例,谈谈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扬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4.1.论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4.2.论《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3.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论述题答案:
1.1.答:贾谊是西汉初期散文的重要作家。贾谊是汉初思想家中忧患意识最为浓厚的,他的文章指出了藩国之忧,匈奴之患。政治秩序混乱,经济失本无序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其最重要的政论散文代表作有《治安策》(一名《陈政事疏》)、《论积贮疏》、《过秦论》等,这些文章不仅思想内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在写作方面也有其突出的特点。第一,其文章多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
切。如其《治安策》一文,开头即说:“臣窃惟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先声夺人,充满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造成笼罩全文的气氛,接着则列举各方面的事实,加以分析论证,提出具体措施。由此足见贾谊文章笔锋犀利,富于气势,感情激扬,直切晓畅。《论积贮疏》等也有这种特点。第二,贾谊的文章结构紧凑严密,说理精到透辟。如其《论积贮疏》一文,首先多方说明积蓄的重要,继而着重指出当世生聚者少而糜费者多的堪忧状况,最后提出劝农的相关对策,有理有据,气盛情切,不事含蓄,直截了当讲明事理,论证凿凿,不容置辩,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当然,也充分体现了贾谊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第三,贾谊的文章铺陈排比,渲染淋漓,颇具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遗风。如其最负盛名的史论散文《过秦论》。文章纵论自秦孝公至子婴一百五十余年间秦国由强盛走向衰亡的历史,重点铺陈渲染了孝公、惠王、武王和秦始皇执政初期泰国的强大和秦始皇、秦二世的残暴寡思,致使民怨沸腾,使“才能不及中人”的陈涉率众“奋起而攻秦”,导致秦王朝迅速败亡。文章深刻分析了秦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仁义不施”使攻守之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文章铺饰排比,尽力渲染,尤其是写秦始皇的一段:“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更是极尽夸饰渲染之能事,淋漓酣畅,气势雄劲,深得战国纵横家游说之辞的风神。
隋唐五代文学
单项选择题:
1.1.隋代诗人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是(C)。A.南朝诗风的代表B.玄言诗风的代表C.北朝诗风的代表D.宫体诗风的代表
1.2.隋代诗人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等是(B)。A.玄言诗风的代表B.南朝诗风的代表C.豪放诗风的代表D.北朝诗风的代表
1.3.“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出自(D)。A.卢思道的《从军行》B.杨素的《出塞》C.隋场帝的《春江花月夜》D.薛道衡的《昔昔盐》
1.4.在南北文风融合进程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是(C)。A.隋代B.隋末唐初C.初唐贞观时期D.初唐武则天时期
多项选择题:
1.1.隋代来自北齐、北周旧臣中的诗人有(ACE)。A.卢思道B.上官仪C.杨素D.李谔E.薛道衡
1.2.隋代来自梁、陈的诗人有(BCD)。A.卢思道B.江总C.许善心D.虞世基E.王绩
1.3.下列作家属于贞观诗坛宫体诗人的有(ABDE)。A.杨师道B.虞世南C.宋之问D.许敬宗E.上官仪
1.4.下列作家属于初唐四杰的有(BCE)。A.王绩B.王勃C.杨炯D.宋之问E.骆宾王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
.上官体
1.2.初唐四杰
1.3.馆阁体
1.4.文章四友
1.5.吴中四士
5.1.大历十才子
6.1.元白诗派(新乐府诗派)
6.2.元和体
6.3.韩孟诗派
6.4.长吉体
7.1.小李杜
7.2.武功体
8.1. 古文运动
9.1.唐传奇
9.2.变文
9.3.俗讲
10.1.温、韦
10.2.花间派
10.3.南唐词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贞观诗坛的新秀上官仪是新成长起来的宫廷诗人,官至西台侍郎,地位很高,名噪一时。他的诗有意摆脱从类书摄拾辞藻的陈规旧习,注重细致体察,自铸新词以状物色,通过物色的动态变化,写出情思的婉转,从而构成情隐于内而秀发于外的绵渺空朦的诗境。这种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推进了一步,成为当时人们模仿效法的一种新体诗。这种绮错婉媚、重视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五言诗,时人称为“上官体”。
简答题目录:
1.1.简述隋代北方诗人的诗风变化。
1.2.简述贞观诗风的新变。
1.3.简述上官体的创新和局限;
1.4.简述初唐律诗体式的定型情况。
1.5.简述陈子昂诗歌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2.1.简述王维诗的禅趣及空静之美。
2.2.简述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2.3.简述王昌龄七绝的特点。
2.4.为什么崔颖的《黄鹤楼》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
2.5.简述高适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6.简述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艺术特征。
3.1.简述李白思想性格有何特点。
3.2.简述李白乐府歌行的特点及其对唐代歌行格式转变的贡献。
3.3.简述李白绝句的个性特色。
3.4.简述李白诗歌的想象特色。
3.5.简述李白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4.1.简述杜甫的思想。
4.2.简述杜甫诗歌的写实手法。
4.3.简述社甫律体诗的成就。
4.4.简述杜诗的时代特征和波澜老成。
4.5.简述杜诗集大成所表现的三个主要方面。
5.1:简述韦应物山水诗有何独特韵味。
5.2.简述刘长卿诗有什么风格特点。
5.3.简述李益诗风的两重性。
6.1.简述中唐诗歌发展概况。
6.2.简述白居易讽渝诗、感伤诗的特点。
6.3.简述孟郊诗的苦吟风格特征。
6.4.简述刘禹锡咏史诗、竹枝词的风格。
6.5.简述柳宗元山水诗的意境与风格。
7.1.简述李商隐无题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7.2.简述杜牧纪行、写景七绝诗的优美意境。
7.3.简述许浑咏史怀古诗的诗意与情调。
7.4.简述皮日休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8.1.简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8.2.简述晚唐讽刺小品文的成就。
9.1.简述唐传奇兴盛的原因。
9.2.简述唐传奇的分期及各时期的代表作。
9.3.简述变文的取材及特征。
9.4.简述
俗讲的内容及特征。
10.1.简述敦煌曲子词与早期文人词的区别。
10.2.简述晚唐五代词内容及表现形式上的特点。
10.3.简述温庭筠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
10.4.简述花间派的词风及其对后世词的影响。
10.5.简述南唐词与西蜀词的区别。
10.6.简述李烃后期词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简答题答案:
1.1.答:隋代诗人,一部分来自北齐、北周,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他们的诗作,如卢思道的《从军行》、杨素和薛道衡的《出塞》等,反映边塞军旅生活,表达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有深雄雅健的气质和慷慨呜咽的北歌之音,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但入隋之后,南朝文学比较发达,在诗歌体式和艺术表达上为北方作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便。受南朝诗人文采风流的影响,北方文人的诗风亦常发生变化,如卢思道的《掉歌行》、《美女篇入《后园宴诗》等,着意写女性的体态服饰和媚眼细腰,陷于轻艳;薛道衡的名作《昔昔盐》所写也是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词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都近于齐梁风格。隋炀帝即位后,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如虞世基、王育、诸葛颖等,着意于辞采华美和对仗工整,纯粹为作诗而作诗,雕琢堆砌,了无生气,整个诗坛明显地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隋炀帝虽有一些清丽明快的乐歌,但他附庸风雅,以文学领袖自居,常聚集文人宴饮赋诗,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生活方式,最终使诗歌创作由抒情转向娱乐,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生活琐事,诗歌很快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论述题目录:
1.1.论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
1.2.论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1.3.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2.1.论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不同特点。
2.2.论高适、岑参边塞诗在内容及表现手法方面有何不同。
3.1.论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4.1.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4.2.论杜诗集大成的内涵及其表现特征。
5.1.论“大历十才子”诗歌的艺术特色。
5.2.谈谈顾况和李益的诗各有什么特点。
6.1.论元稹和白居易诗歌之异同。
6.2.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上的创新。
6.3.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6.4.论刘禹锡诗歌的艺术特色。
6.5.论刘禹锡和柳宗元被贬后诗歌创作上的不同特色。
7.1.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7.2.论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7.3.论贾岛、姚合诗的苦吟与孟郊诗的苦吟有何异同。
8.1.论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8.2.论韩愈古文的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8.3.论柳宗元对文学散文的贡献b
9.1.论唐传奇的艺术成
就及影响。
10.1.论温庭筠和韦庄词在艺术表现上的异同。
10.2.论李烃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
论述题答案:
1.1.答:隋代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其作者主要来自前朝:一部分来自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一部分来自梁、陈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等。前者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后者是南朝诗风的代表。言武功和气质,北胜于南;若论文采风流,则以南朝为擅长。北方文人所写诗歌,如卢思道的《从军行》、杨素和薛道衡的《出塞》等,反映边塞军旅生活,表达真挚悲凉的情思和深雄雅健的气质,保持北朝诗风的基本风格。但在他们的创作中,也自觉不自觉地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使其诗风亦常发生变化,如卢思道的《掉歌行》、《美好篇》,着意于女性服饰形貌的描写,不免陷于轻艳;薛道衡的名作《昔昔盐》,写闺怨的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在隋文帝时代,南北两种诗风并存,虽在诗风方面有过相互影响,但未能相互融合。至隋场帝,他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人,虞世基等作为文学侍从,多写应制、奉和之作,刻意追求辞采华美和声律工整,为作诗而作诗,鲜有可观之作;隋炀帝本人虽写过一些清丽明快的乐歌,但却附庸风雅,以文学领袖自居,常聚集文人宴饮赋诗,沿袭齐、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生活方式,使文学由抒情转向娱乐,转向咏物和咏宫庭生活琐事,诗歌又走向了贵族化的道路。故终隋一代,南北诗歌的合流仅限于诗风方面的局部影响,总体呈现出合而未融的状态,表现了由六朝诗风向新诗风转变的过渡性质。隋代的散文也大抵如此。骈文虽在徐陵、庾信之后难于再有新的发展,但隋代文章像点样子的却仍几乎全是骈文,效颦学步,每况愈下,无可称述;散文仍处于未振起阶段,亦无好的作品面世。隋文帝和李谔等人曾反对文饰,提倡复古,隋文帝也企图通过政治力量来改变六朝以来的浮靡文风,但收效微乎其微。故终隋一代,仍然维持着南北朝散文发展的原有局面。从上述诗文发展的情况看,我们可以说隋代文学是六朝文学的余响,呈现出一种过渡的性质。
魏晋南北朝文学
单项选择题:
1.1.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创作高潮的是(C)。A.西汉末年B.东汉时期C.建安时期D,正始时期
1.2.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是(A)。A.建安时期B.正始时期C.东汉时期D.齐梁时期
1.3.建安时期诗歌成就最高的是(D)。A.曹植和刘帧B.曹植和王粲C.王粲和蔡琰D.曹操和曹植
多项选择题:
1.1.建安时期的代表诗
人有(ADE)。A.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B.阮籍C.嵇康D.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荣、徐斡、阮禹、应易、刘桢)E.蔡琰
1.2.下列作家属于建安七子的有(BCDE)。A.嵇康B.王粲C。孔融D.应易E.刘帧
1.3.下列诗作属于曹操的有(ABCD)。A.《薤露行》B、《蒿里行》C.《短歌行》D.《步出夏门行》E.《老将行》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建安风骨
1.2.建安七子
3.1.太康诗风
3.2.左思风力
3.3.游仙诗
3.4.玄言诗
5.1.元嘉诗歌
5.2.元嘉三大家
5.3.山水诗
5.4.永明体(新体诗)
5.5.竞陵八友
5.6.四声八病
5.7.宫体诗
5.8.北地三才
5.9.吴歌
5.10.西曲
7.1.骈文
8.1.志怪小说
8.2.志人小说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所谓“建安风骨”,即是建安时期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总体风格特点。“风”主要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主要指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汉末社会动乱,生计多艰,这一方面给士人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又一方面,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现实,又使他们有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加上诗歌中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故使这一时期的诗歌总体上呈现出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和个性特征,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家为三曹、七子及蔡琰。
简答题目录:
1.1.简述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1.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1.3.简述王荣诗歌的艺术特点。
2.1.简述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2.简述阮籍的生平与思想。
2.3.简述嵇康诗歌的特色。
3.1.简述太康诗风形成的原因。
3.2.简述太康诗歌的内容特点。
3.3.简述太康诗歌艺术形式的特点。
3.4.简述刘琨的经历及其思想的转变。
3.5.简述刘琨诗歌的特色。
3.6.简述郭璞《游仙诗》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3.7.简述玄言诗产生的原因及发生发展过程。
3.8.简述玄言诗的内容、形式特点及其文学贡献。
4.1.简述陶渊明的生平。
4.2.简述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
5.1.简述元嘉诗风新变及其原因。
5.2.简述元嘉诗歌创作的新特点。
5.3.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
5.4.简述永明诗歌的发展创造及其原因。
5.5.简述永明声律说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5.6.简述永明诗歌的创作方向及其背景。
5.7.简述梁陈诗歌创作的三种类型。
5.8.简述宫体诗发展的三个阶段。
5.9.简述宫体诗的特点。
5.10.简述庚信前后期诗风之不同。
5.11.简述南朝民歌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原因。
5.12。简述南朝民歌的艺术特色。
5.13.简述《西洲曲》的艺术特点。
5.14.简述北朝民歌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5.15.简述
《木兰诗》的艺术特点。
6.1.简述建安赋作繁荣的原因。
6.2.简述《洛神赋》的艺术特色。
6.3.简述《三都赋》的特点。
6.4.简述《惮亡赋》的特点。
6.5.简述西晋愤世疾俗赋的新特点。
6.6.简述南朝骈赋的形式及内容特点。
6.7.简述庾信赋的特点。
7.1.简述建安散文的特点。
7.2.简述《大人先生传》和《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7.3.简述《水经注》的写作特点。
8.1.简述志怪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简答题答案:
1.1.答: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即汉末魏初文学。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形成“建安风骨”的主要原因:第一,动乱的社会现实。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士人们提供了建功立业的可能,激发了他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生活,给士人们带来了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因此形成了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第二,儒学的传统地位发生动摇。汉末天下大乱,儒学也逐渐失去了其一统天下的地位,土人也随之从儒家经学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发现了自我,重视感情欲望,重视个性表现。在文学方面,诗歌也开始摆脱了作为经学附庸的地位,转向非功利的抒情。诗歌创作完全是抒作者一己之情怀,反映社会残破,表达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均具强烈的主观色彩,感情浓烈。第三,五言诗已完全成熟。在形式上,五言诗已达到完全成熟,作家自觉追求词采的华美,但又不假雕饰,情之所至,色彩摈纷。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建安诗歌彬彬大盛的局面,形成了“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论述题目录:
1.1.论曹操诗歌创作的成就。
1.2。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1.3.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4.论蔡琰五言《悲愤诗》的内容及艺术特点。
2.1.论正始时代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2.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3.1.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4.1.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4.2.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5.1.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5.2.论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5.3.论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
6.1.论建安赋作的特点。
6.2.论两晋赋的内容及形式特征。
7.1.论骈文的特征。
7.2.论南朝骈文的发展成熟过程。
8.1.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8.2.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9.1.论曹丕《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9.2.论陆
机《文赋》中关于创作构思的论述。
9.3.论刘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9.4.论钟嵘《诗品》的文学批评成就。
论述题答案:
1.1.答: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作为一个乱世英雄,他鞍马间为文,将时局的混乱动荡,自己戎马倥偬的经历,削平诸侯、统一天下的雄心及人生短促、功业难成的慨叹,都交织在诗歌之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曹操喜爱并精通乐府音乐,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所传乐府诗,又多“以乐府题叙汉末事”,即采用乐府古题,记汉末事实,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均为挽歌,曹操用其悲凉苦恨之调,创作《薤露行》、《蒿里行》,生动地再现了汉末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的苦难现实,“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遂成为“汉末实录”。自曹操首开以乐府古题自作新诗的风气之后,建安诗人遂群起仿效。这种直面现实人生的写实传统,一直影响到唐代杜甫、白居易等人新题乐府诗歌的创作。曹操的诗歌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特色,如其《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中的《观沧海》、《龟虽寿》等,既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君临天下的不凡气度与坚若磐石的不变信念,又有功业难成、人生苦短的慨叹,语言质朴本色,感情真切浓烈,高远阔大,昂扬奋发,悲歌慷慨,气韵沉雄。确有开建安一代诗风之功。
先秦文学:
单项选择题
1.1.“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这一论断出自于(D)。A.《尚书·尧典》B.《毛诗大序》C.《吕氏春秋·古乐》D.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
1.2.“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此说出自(B)。A.《毛诗大序》B.《尚书·尧典》C.《吕氏春秋·古乐》D.《河图玉版》
1.3.“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此说出自(C)。A.《宋书·谢灵运传论》B.《尚书·尧典》C.《吕氏春秋·古乐》D.《周易·中孚》九二
1.4.“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这段篮辞出自(A)。A.《周易·贪》六四B.《周易·中孚》九二C.《周易·归妹》上六D.《卜辞通纂》三六三
多项选择题:
1.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的记载,比较著名的有(ACD)。A.《毛诗大序》B.《周易·贲》六四C.《尚书·尧典》D.《吕氏春秋·古乐》E.《礼记·郊特牲》
1.2.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能够说明这一问题的例子有(BC
E)。A.《孟子·离娄下》的逢蒙学射B.《河图玉版》的古越俗祭防风神C.《吕氏春秋·音初》的涂山氏女作候人歌D.《山海经·大荒北经》的黄帝战岩尤E.《淮南子·应道训》的举重劝力之歌
1.3.今存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或可以视作原始歌谣的古歌谣有(ADE)。A.《周易·贲》六四B.《河图玉版》C.《吕氏春秋·古乐》D.《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所载《弹歌》E.《礼记·郊特牲》所载《蜡辞》
1.4.下列神话故事属于远古神话的有(ACDE)。A.关于女蜗造人和补天的故事B.关于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C.关于羿射九日为民除害的故事D.关于鲧、禹父子治水的故事E.关于黄帝战虽尤的故事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神话
2.1.风、雅、颂
2.2.赋、比、兴
2.3.六诗(六义)
2.4.重章
3.1.《尚书》
3.2.《春秋》三传
4.1.楚辞
4.2.九歌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神话即是关于神的故事。按照马克思有关神话的论说,其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它是想象或幻想的;它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和所经历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是经过“幻想”加工成为想象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它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的远古时代的产物。
简答题目录:
1.1.简述神话的起源。
1.2.简述神话与传说的关系。
2.1.简述《诗经》的流传情况。
2.2.简述《诗经》中下层人民社会政治诗的具体内容。
2.3.简述《诗经》中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的具体内容。
2.4.简述《诗经》中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的具体内容。
2.5.简述《诗经》中称颂执政者的诗的具体内容。
2.6.简述《诗经》中爱情诗的两种风格。
2.7.简述《诗经》中反映与爱情婚姻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诗的具体内容。
2.8.简述《诗经》中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2.9.简述《诗经》在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3.1.简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3.2.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3.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3.4.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3.5.简述《论语》的文学特点。
3.6.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3.7.简述《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
3.8.简述《苟子》说理文的特色。
3.9.简述《韩非子》说理文和寓言的特点。
4.1.简述“楚辞”与“赋”的区别。
4.2.简述《九歌》的艺术特点。
4.3.简述《九章》的风格特点。
4.4.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简答题答案:
1.1.答:神话的起源,情况比较复杂,它既与劳动
生活紧密相联,也与原始宗教关系密切。从今存的神话作品看,不论它们想象多么神异,它所表现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或者说,总有劳动生活的影子,如战胜干旱、洪水及其他自然灾害,便是我国和世界远古神话的共同主题之一。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也与长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的关系,正是劳动才促使初民的大脑不断发达起来。因此,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的条件。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关系密切。初民们敬畏和崇拜观念的产生,源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比如对雷电、风暴、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初民们是十分惧怕的,而他们当时又不可能对这些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他们只能怀着敬畏的心情祈祷,希望并相信以虔诚的崇拜和语言的力量,可以使神灵保佑自己,免除对他们的危害,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在初民的潜意识中,把自然力量想象成有生命力的东西。他们这种万物有灵的观念,随着宗教巫术活动而强化,其中就有神话的因素。事实上,神话中的风雨雷电、山川草木等有生命的自然形象及其作为,最初就来自于原始宗教的意识,是由初民们曾经崇拜的自然现象不断变化而来的。神就是生命化的自然,把神界和人间联系起来的是“灵”和“巫”。从这个意义上说,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的联系。
论述题目录:
1.1.论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1.2.论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1.论《诗经》中情爱诗的主要内容。
2.2.论《诗经》中社会政治诗的主要内容。
2.3.分析《诗经》中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
2.4.论《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2.5.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3.1.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3.2.论《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3.3.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色。
3.4.论《庄子》寓言特色。
4.1.论楚辞产生的相关因素。
4.2.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4.3.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4.4.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
4.5.论《九辩》的艺术特色及其与《离骚》在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论述题答案:
1.1.答:我国的远古神话十分丰富,著名的有女娟、羿、鲸和禹、黄帝,以及“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它们虽各有不同,但有一些基本特征是它们所共有的。第一,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女蜗补天,羿射九日、禹治洪水等,都是为了战胜自然灾害;大禹杀鲸,黄帝战虽尤,是为了清除人间的恶势力;女娲造人、大禹和涂山氏之女的爱情,也同样贯穿着为人生的意义。所以,不管
神话的想象多么离奇,贯彻始终的都是为人生的主题。第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的气概。神话英雄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不是听天由命、束手无策,而是主动积极地以神奇无比的力量和对策去征服自然力,改变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状况。这说明,在我国远古神话中,饱含着对人生的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第三,不论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初民们对英雄人物的热爱和对自然灾害、人间恶势力的憎恨,都是通过奇异的想象进行虚幻的加工夸饰。形象鲜明地体现于神话之中。情感、形象和想象,正是使神话具有文学特征的三个关键因素,也是后世一切文学作品最根本的因素。因此,神话与其他艺术一起,成为文学艺术发展的奠基石。第四,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口头流传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变化和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