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下)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华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在雅各宾派专政的前期和后期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其结果如何?
回答: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

限价法令暂时牺牲了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满足了群众的某些要求。

在经济上使囤积居奇和哄抬物价的投机行为得到了遏制,经济混乱局面得到一定的克服。

在政治上镇压反革命,使叛乱被平息,基本上赶走了外国干涉军。

使法国秩序得以稳定,共和国的危机得以解除。

在“挽救共和国和拯救革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后期以消极作用为主。

经济上雅各宾派靠单一的行政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

政治上当危机过去后,当权者罗伯斯庇尔不尽早结束它,还想以此消除异己,维护权力。

继续以残暴手段对付持不同见解的革命家和其他政治派别的人,在政治斗争中树立了太多的对立面,这招致雅各宾派内部的分裂,政权陷于孤立境地,导致了最终的悲剧。

这是雅各宾派分裂、垮台的根本原因。

导入:雅各宾派统治后期继续实行“恐怖政策”致使雅各宾派专政被热月党人的统治所取代。

由于热月党人统治的软弱等原因,法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讲授新课
五、法兰西第一帝国
1.热月党和督政府的统治
教学设计:
A.解释热月党。

B.提问:热月党人的统治情况及特点是什么?结果如何?
C.学生回答问题。

教学活动:
(1)热月党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治纲领,不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党,而是一个反罗伯斯庇尔的松散联盟,是发动热月政变的政治集团。

热月党人是大资产阶级、银行家和城乡新兴有产者阶层利益的代表者,而不是封建王朝的政治代表。

(2)督政府的统治
“热月政变”颠覆了雅各宾派专政后,热月党于1795年11月组成督政府、督政府一方面废除雅各宾派限制和打击资产阶级的政策,使资产阶级解脱了恐怖时期受到的种种束缚。

另一方面,尽力维护革命成果,维护共和制。

督政府的政策摇摆不定,被称为“秋千政策”。

面对英、俄、奥结成的第二次反法同盟的武装侵略和国内王党势力的叛乱,督政府无力回击),使得法国革命又面临危机。

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更强有力的政权来保障他们的既得利益,巩固革命成果。

这样,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1769—1821)便应时而起。

2.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教学设计:
A.请学生介绍拿破仑的有关事迹,教师酌情补充,并指出拿破仑的军事才华与第一帝国建立的关系。

B.请学生概述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情况并分析其必然原因。

C.请学生分析法兰西第一帝国的阶级实质。

D.教师酌情补充或更正。

教学活动:
(1)拿破仑出生于地中海的科西嘉岛,15岁进巴黎军校,一年后提前离校,当了个炮兵少尉。

他在一个小书铺里租住一个小房间,有空就读书铺里的书,对卢梭的著作很感兴趣。

革命爆发后,他一度接近过雅各宾派。

1793年冬,土伦王党叛乱,英军登陆帮助叛军。

共和国派兵包围土伦,久攻不下。

这时拿破仑只是一个炮兵上尉,但是他接过指挥炮兵的职务后,采用以炮兵配合步兵进攻的战术,赶走了英国舰队,很快就攻克了土伦,从此崭露头角(一举成名)。

1794年,他被推升为准将。

热月政变后,因他受过罗伯斯庇尔弟弟的推荐,一度被捕入狱,释放后也不过是一名潦倒的失意将军。

1795年,巴黎王党分子叛乱,热月党人在危难之际求助于他。

他果断地用大炮一举粉碎了叛乱。

1796年,督政府任命他为意大利方面军司令。

当时,法国的重兵在莱茵河、易北河与奥军对峙,意大利只是一个次要的战场,拿破仑麾下也只有3万名衣衫褴褛、装备不足、连饭也吃不饱的军队。

他却连战连胜,打得撒丁、奥地利先后求和,从此威名大震,成为一代名将。

得到军官和士兵的信任和拥护。

于是,在法国处于危急的时刻,拿破仑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救星。

成为革命的领头羊。

拿破仑的个人才华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是第一帝国建立的偶然原因。

(2)“雾月政变”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1799年8月,拿破仑从埃及冒险回国。

10月回到巴黎,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开始了他的军事独裁统治。

对拿破仑的掌权,恩格斯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

但是假若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来扮演”)。

拿破仑上台后,连续打败强敌。

1804年他达到了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顶点,他不再满足于有关可以连续执政10年的规定,要元老院颁布法令,规定他可以终身执政。

同年底,他又废除终身执政称皇帝,改法兰西共和国为法兰西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亦称拿破仑帝国。

至此,共和国结束。

法国是个崇信天主教的国家,按照惯例,拿破仑应该到罗马去请教皇替他加冕。

可是,当时罗马正
在法军控制之下,拿破仑要教皇到巴黎来,教皇庇护七世也只得从命。

12月2日,拿破仑和妻子约瑟芬在巴黎圣母院举行隆重的加冕典礼。

拿破仑出身清寒,到了此时,不禁感慨万分,对兄长约瑟夫说:“要是我们的父亲能够看到今天的情形,该多好啊!”
导致拿破仑命运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资产阶级力量尚没有强大到使资产阶级能够独立代表自己的意志进行统治的程度,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缺乏与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相适应的经济基础,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面临着国内外强大的反动势力威胁的严峻形势,资产阶级只能借助于强权来维护自己的革命成果。

这是第一帝国建立并取代共和国的根本原因。

也正是上述的时代特点,造就了拿破仑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英雄。

然而,拿破仑称帝也引起了部分人士的反感。

如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Beethoven,1770—1827),他创作的《第三交响曲》,原题《波拿巴大交响曲》,本打算把它献给拿破仑。

但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贝多芬大怒,立即抹去原题。

后来把它改题为《英雄交响曲》。

(3)法兰西第一帝国阶级实质:资产阶级军事帝国。

拿破仑的统治政策
教学设计:
A.引导学生分析拿破仑对内政策的背景,说明拿破仑对内政策的必要性。

B.请学生概述拿破仑的对内政策的内容及作用。

C.讨论: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对内政策。

D.教师进行补充或更正。

教学活动:
(1)拿破仑的对内政策的背景
督政府时期的“秋千政策”,导致法国革命成果危在旦夕,这使拿破仑认识到若不尽快采取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保卫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保卫大革命的经济成果,大革命的一切成就将付之东流。

为了巩固大革命已经取得的各项成果,推动法国继续前进,并巩固自己的统治,拿破仑以灵活有效的策略,应付各种反对势力。

(2)拿破仑的对内政策的内容
①在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并采取了以稳定政局为首要任务的政策,确保局势的稳定。

②在经济上,他改革财政,创办法兰西银行,采取发放津贴和补贴的办法,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政治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财政改革又使资产阶级获得了实际利益,从而推动了法国的经济振兴。

③在法律上,他重视法制建设,注意依法治国,1804年3月由他主持修订、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后来又称《拿破仑法典》,简称《法典》。

《法典》共计3篇、35章、228条,“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它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个人私有制的原则;确定革命中剥夺贵族、教士的土地的合法性,为农民获得的小块土地提供了法律的保证;并规定了一切法国人均享有民事权利的原则和具体条文。

它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比当时欧洲各国的法律进步得多。

它不仅在法国长期地沿用下去,而且对后来许多国家民法典的制订都产生了广泛而重大的影响。

《法典》有利于法国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使拿破仑在进行对外战争时能得到来自农村的兵源。

对此,拿破仑不无得意地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

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以后,法国又制定《商法典》和《刑法典》,它们同《民法典》一起,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④在文化教育上,拿破仑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建立了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由国家拨款,聘请本国或外国著名学者专家担任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有用人才。

(3)评价拿破仑的对内政策
作用:上述政策的实施,使法国摆脱了督政府时期出现的困境,使得在法国大革命中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巩固和发展,也使法国的经济得到调整和振兴。

拿破仑的对内政策不仅适应了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为他自己赢得了极大的荣誉。

实质:这些成果,都是拿破仑上台后凭借武力和专制独裁而取得的,这充分反映了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政权。

教学设计:
A.指导学生阅读“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地图,介绍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情况。

B.提问: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C.讨论: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知识,谈谈对下列观点的认识。

有人说:拿破仑是个英雄,他改变了欧洲的历史。

有人说;拿破仑是个疯子,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有人说:拿破仑具有政治与军事才能,但只有在法国革命的形势下,他才能发挥一定作用。

有人说:拿破仑没有什么才能,只是当时法国没有杰出人物,他才能崭露头角。

有人说:拿破仑执政时的措施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应该肯定。

有人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帝国,是历史的倒退,对他应该否定。

D.教师小结:
教学活动:
(1)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情况
①从拿破仑掌权到帝国崩溃,拿破仑的对外战争连绵不断。

1800—1801年,拿破仑以少胜多,取得对奥地利的决定性胜利,粉碎了第二次反法同盟的武装干
涉。

1804年,在奥斯特利获战役中取得辉煌战绩,在抗击第三次反法同盟的武装干涉中获得胜利。

1806年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了第四次反法同盟的进攻。

”这些早期战争给欧洲的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也防止了波旁王朝在法国的复辟。

到1810年左右,欧洲大陆上已没有堪称法国敌手的国家,法兰西第一帝国控制了东至波兰、西到西班牙,北起荷兰、南至意大利的广大领土,帝国盛极一时。

在欧洲的大舞台上,拿破仑扮演着欧洲主宰的角色。

②拿破仑力图建立一个欧洲大陆体系,为实现这一目的,他开始扩大战争,使法国进行的战争由革命性转变为侵略性。

1807年,法军翻过比利牛斯山,侵犯西班牙,奴役那里的人民,结果遭到当地人民的反抗,陷入西班牙人民的抵抗洪流中而不能自拔。

在不断的征战中,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内部矛盾日趋严重,拿破仑陷入困境。

但他依然迷信强权,声称“要主宰世界只有一个诀窍,那就是强权”。

他决定以新的征服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于是远征俄国,结果仅半年时间,法军消耗殆尽,元气大伤。

远征俄国的失败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

1813年,在德意志境内的来比锡战役,对被法国奴役的欧洲各国人民来说,是一次“民族之战”,即决定欧洲各民族命运的战争。

结果,法军遭到惨败,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瓦解。

1814年3月底反法联军进入巴黎,4月4日拿破仑不得不宣布退位。

20日,他被押到地中海中的厄尔巴岛,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波旁王朝复辟。

③后来,因为波旁王朝的反攻倒算使得法国人民难以容忍,10个月后拿破仑奇迹般地逃离小岛,回到巴黎重建帝国。

但欧洲封建势力不给拿破仑以喘息之机,他们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决战中,再次击败拿破仑。

拿破仑的这次执政仅97天,因而有“百日王朝”之说。

接着,拿破仑被押往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死于该岛。

(2)对于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
①作用:一方面,他所进行的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把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客观上有
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

而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洪流,是势不可挡的。

另一方面,他所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掠夺和奴役了这些国家的人民,招致了人民的反抗并导致了他的最终失败,使帝国覆亡,封建王朝得以复辟。

②性质:拿破仑帝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专政,拿破仑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这就决定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必然要反映法国大资产阶级的要求,必然具有革命和侵略扩张的双重性质。

前期这一政权以革命战争的手段,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具有革命性;后期这一政权主要以战争的手段,力图建立一个欧洲大陆体系,具有侵略性。

再者,拿破仑与英国的战争。

是两国之间为本国资产阶级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与俄国的战争也有争夺欧洲的霸权的一面。

③拿破仑国的覆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战争使法国国内矛盾激化,但其根本原因是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本主义势力。

(3)对拿破仑的主要认识
①拿破仑是个英雄,他前期顺应了欧洲的历史潮流,功绩卓著;但他后期奴役、侵略了欧洲人民,必然失败。

②拿破仑的政治与军事才能,适应了法国革命的形势需要,使他成为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如果没有他,还会有其他人来充当这一角色。

③拿破仑执政时的措施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权的实质。

应该充分肯定。

④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帝国,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当时历史条件的必然结果。

对此,不仅不应该否定,而且应该充分肯定法兰西帝国在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方面的功绩。

复习巩固
(1)教师小结:这一课我们讲述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的历史背景、拿破仑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

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还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拿破仑战争又进一步打击了欧洲封建主的统治,巩固和发展了革命的成果。

尽管代表封建势力的反法同盟打败了拿破仑,但法国大革命所开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

(2)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英国1688年政变和法国1799年雾月政变的相同点是
A.军人发动的宫廷政变B.与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
C.建立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D.本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
2.1804年,拿破仑把法兰西共和国改为帝国的目的是
A.防止封建王朝复辟B.满足个人的政治野心
C.加强中央集权D.争取农民和资产阶级支持
3.拿破仑为鼓励和刺激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有①奖励出口②政府津贴③国家定货④分给农民土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参考答案
1.C 2.B 3.C
布置作业(课后题)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C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略)怎样评价法国大革命时期和拿破仑时期进行的对外战争?
答:①法国大革命时期所进行的对外战争是反对欧洲封建势力干预法国革命的正义的革命战争;②拿破仑时期所进行的战争具有双重性质:前期是为了打破反法同盟,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后期是为了满足法国大资产阶级的侵略扩张欲望,具有侵略奴役欧洲各国人民的特点,是非正义的战争。

拿破仑与英、俄两国的战争,有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的性质。

活动课]你如何评价拿破仑
南京师大附中卢新建
教学目标
1.利用现有教材内容对拿破仑进行评价,学习应用唯物史观进行历史人物评价的多种方法。

2.课堂教学、课内外活动结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3.扩大阅读范围,联系社会实际,从实践中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要求
1.本课作为活动课程,不是介绍历史知识,而是学习如何进行历史人物的评价。

2.要求学生从历史学家角度进行评价。

当然不是指学生都必须成为历史学家,或者都查找与背诵历史学家的评价,而是了解历史学家的评价,学习历史学家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要求“宏观”了解拿破仑,包括教材“法国大革命”部分的知识与本节教材中的评价,包括评价拿破仑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包括分析拿破仑的主要成就与失败原因。

4.要求学生查阅其它有关资料,自选角度进行评价,观点不必与教材一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5.要求学生评价必须掌握“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方法。

教学活动建议
1.本课的主要活动为“评价”。

在历史教材中,“史实”与“评价”是有区别的,以世界历史教材中对拿破仑的介绍为例:“拿破仑的侵略扩张野心,使法国进行的战争的性质由革命转变为侵略,最后导致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

他先是派兵入侵西班牙,陷入西班牙人民抵抗的洪流不能自拔,后又大举进攻俄国,惨败而归。

”这里,可以让学生分析,哪些语言是“史实”,哪些语言是“评价”。

应当说,“史实”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而“评价”则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与更新。

2.我们指导学生评价别人的“评价”时,可以从教材选编的各种评价入手,分析作者目的和评价结论的一致性,分析相同时代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

评价材料三法国资产阶级代表梯也尔对拿破仑的评价为“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他减少了我们的伟大,可是他给我们留下了光荣”,“几年之后,这位伟大、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的果实被剥夺一空”。

查阅《中国大百科全书》,梯也尔“1823—1827年发表多卷本《法国革命史》。

他用历史必然性来解释大
革命的过程,认为各党派的斗争是由于阶级利益的冲突,而革命的每一阶段的发展都符合国家的实际需要。

”因此,梯也尔从法国的国家利益解释拿破仑的功过。

而评价材料二恩格斯的评价也立足于国家利益,却这样评价法国的拿破仑:“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

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可见,恩格斯的国家利益是建立在对于社会发展方向准确判断的基础之上的。

此外,可以借助课文,分析同一作者不同阶段不同评价的原因。

贝多芬创作了《英雄交响乐》“献给波拿巴”,继而拿破仑称帝后破口大骂其“叛徒和暴君”,可是最后确定为“纪念一位伟人”,这是很有说服力的。

3.指导高中学生进行人物评价,应当按照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人物评价上常常容易出现的两种错误:或者不能全面评价,只看到一方面;或者忽视人民群众作用,只承认个人作用。

借用鲁迅的一句名言:“有一回拿破仑过阿尔卑斯山,说:‘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着许多兵。

”恩格斯也这样评价拿破仑:不要以为如果没有拿破仑,就根本不会发生拿破仑个人力量和影响所凭借的那种社会运动。

人们在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时,为什么会出现“英雄史观”呢?一则因为,历史的必然是深藏在偶然之中的,人们通常看见的、感兴趣的是“偶然”,例如拿破仑百日政变的神话般的故事,而背后法国人民对复辟的波旁王朝的不满,对反法同盟的对立情绪,才是拿破仑百日政变的成功原因;第二因为通常帝王总是居高临下的,帝王就是英雄,尤其是拿破仑加冕的恢弘场景,由于拿破仑的个人性格,更具有戏剧的效果;第三当然是因为统治阶级宣传的需要,所以拿破仑在历史上始终是一个英雄人物。

4.中学生不是历史学家,但是要从历史学家的角度评价历史,就应当改变观察历史和评价历史的角度。

历史评价的更新立足于观察角度的更新。

以“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察方法看待拿破仑、拿破仑帝国、拿破仑时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新事物。

1950年英国出版的《列兵威勒的通信,1809—1828年》一书,用新视角描写了滑铁卢战役,它没有从历史学家引用的国家文件档案和战略方案与作战地图角度,描写威灵顿公爵如何率领反法国盟打败拿破仑的众所周知的故事,而是从英国一个士兵的眼光,以战役第二天给妻子的写信的方式,叙述了战
争的每一个细节,依据的是普通士兵的信件、日记、回忆。

这种研究历史和评价历史的方法,此后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历史学”。

这种历史观察和评价方法将历史研究的注意力从统治者和精英人物转向普通人,弥补了历史研究的角度缺陷,为历史研究开辟新领域的同时也扩大了历史的读者群。

5.知识重新组合,是历史评价创新的必要条件。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十八世纪》中说,“17世纪英国革命完全是1789年法国革命的预演。

在长期的议会里,很容易识别出相当于法国制宪会议、立法会议和国民公会的三个阶段。

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制、军事专政、复辟、以至中庸革命这个转变过程,在法国革命中也鲜明地反映了出来:克伦威尔兼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于一身;长老会派相当于吉伦特派,独立派相当于山岳派,平等派相当于埃贝尔派和巴贝夫派。

”恩格斯是从自己的评价出发,比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得出的结论。

由此看恩格斯的观点,法国大革命的下限应当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建立起君主立宪的七月王朝;按照恩格斯比较后的分法,法国君主立宪指制宪会议,民主制指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军事专政指拿破仑帝国,复辟指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中庸革命指1830年七月革命;恩格斯所说“克伦威尔兼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于一身”,是指克伦威尔对内武力维护统治、对外征服爱尔兰苏格兰与英荷战争,又任护国公、多次解散议会、实行军事独裁。

由恩格斯这段话看历史研究中的比较法,应当是根据知识重新组合,重新认识历史的规律、本质和相互联系。

6.介绍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讨论课的前提是学生和教师有可以讨论的资料。

目前,各类介绍拿破仑的传记中文译本有十多种,网络上拿破仑的资料也较多。

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和教师在网络上阅读。

例如在“搜狐”上搜索“拿破仑”,可以查阅的中文网站有十多个,有些网站积累的关于拿破仑的资料有小说和历史资料,甚至可以持续点击,查阅拿破仑简史、大事年表、经典战例、珍贵收藏、凤云人物等,其中,拿破仑简史从科西嘉岛到百日王朝可以逐个点击,大事年表可以逐日查阅,经典战例从土伦到滑铁卢,珍贵收藏中图文并贸,风云人物中人物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