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7-06-15T16:15:05.7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作者:惠加谋
[导读] 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可直接观察血管内结构、斑块、管腔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为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筛选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
(甘肃省嘉峪关市中医医院;甘肃嘉峪关735100)
摘要目的:探讨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查颈总动脉窦部、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并分析了危险因素,结果: 对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彩超检查异常者为45例,占90%;其中有30例检出斑块形成,检出率66.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有极大意义。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血管,可以清晰观察颈动脉血管的内部结构,确定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以便早期预防和治疗。我们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血管,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经CT检查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脑梗死(CI)组3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5例,共计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8-82岁,平均66.53岁。脑梗死和TIA的诊断均符合1996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5例,女14例,男11例,年龄40~75岁,平均58岁。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均采用Philip iU22多功能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 MHz。患者取仰卧位,头略偏向检查的对侧,充分暴露检查侧的颈部[1]。检查血管包括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二维超声包括血管内径、内膜-中膜厚度、有无斑块、狭窄程度;彩色超声多普勒包括血管腔内彩色血流充盈情况及血流方向;脉冲多普勒包括血流频谱形态、测量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要求超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小于60度。
1.3.测量标准。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均距分叉部1cm处测量;内膜-中膜厚度>1.0cm为增厚;管腔内膜-中膜局部隆起,向管腔内突出>1.2cm,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造成狭窄者测量管腔狭窄程度为20%~50%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
2. 检测结果:对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彩超检查异常者为45例,占90%;单纯内膜-中膜增厚、粗糙者为18例;有内膜-中膜增厚、粗糙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32例。其中管腔狭窄者15例,轻度狭窄者11例,中度狭窄者2例,重度狭窄者1例。健康对照组中,彩超检查异常者6例,占24%,单纯内膜-中膜增厚、粗糙者4例,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2例,均未造成狭窄。两组对比分析有显著差异。二维超声显示,内膜-中膜增厚、粗糙、斑块不规则,回声为低回声、等回声、不均匀混合回声、强回声,有的强回声后方可见声影[2]。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内膜-中膜增厚、粗糙和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多普勒超声显示。单纯内膜-中膜增厚及管腔轻度狭窄者,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参数测量均在正常范围;管腔中重度狭窄者,狭窄处血流速度增快,速度在2.0~
3.2m/s,狭窄远端血流频谱呈低阻力型单峰连续波,形态圆钝,频窗消失,血流峰值速度、平均速度、血流量均减低。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彩色血流充盈边缘不规则,斑块处充盈缺损,狭窄处血流呈五色镶嵌状,血流方向均无异常改变。
3.讨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变主要累及动脉内膜-中膜,使其增厚、粗糙,逐渐形成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为颈动脉分叉部,其与动脉分叉部及成角处内膜表面不规则而干扰层流,产生血流急而至涡流,使内膜受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由于斑块性质不同,超声所显示的斑块回声也不同,较均匀的低回声脂质型软斑块、等回声的纤维型斑块、强回声或伴声影的钙化型硬斑块、回声强弱不均的溃疡型斑块。周围动脉疾病的辅助检查较多,既往公认动脉造影是诊断这类疾病的金标准,而动脉造影偏重于解剖学方面的诊断,主要显示管腔情况,而不是斑块本身。对于多数偏心性狭窄常被低估,而且不能提示血流动力学信息。其他辅助检查如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均不能准确了解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且费用昂贵,技术复杂,不能用于普查。超声能够检测出斑块及其特征,并且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斑块的检出率.
颈动脉IMT增厚是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的标志,且超声能够直接检测,这已得到病理学的证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变主要累及大、中动脉的内膜,首先是IMT增厚,使内膜变为粗糙,逐渐形成斑块。本研究结果表明,对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彩超检查异常者45例,占90%。目前认为TIA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并认为TIA是脑梗死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若未经适当治疗,约有l/3的TIA患者可发生脑梗死。目前多数人认为,富含脂质的斑块与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密切相关,而斑块内出血及出血量与斑块内脂质的含量呈正相关,与斑块内纤维组织含量呈负相关。斑块的另一组织学特征是在其表面纤维帽有泡沫细胞的浸润,其帽的下面为富含脂质的髓核及胆固醇结晶及坏死组织。
总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脑梗塞及脑缺血的重要因素,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尤其是溃疡型斑块及软斑患者处于发生脑梗塞高危状态。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重于非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斑块脱落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因此,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可直接观察血管内结构、斑块、管腔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为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筛选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的[J].中华精神病科杂志,1996,29(6):379-380.
[2]高庆春,黄如训.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9(5):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