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中涉及政治经经济学的部分
2023考研马原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超额剩余价值
2023考研马原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超额剩余价值1500字超额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超过了对劳动力进行支付的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超额剩余价值的概念、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超额剩余价值的概念超额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与对劳动力支付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接受对劳动力的支付,而资本家利用劳动力进行生产。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等价价值,用于弥补劳动者工资中包含的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是超额剩余价值,作为资本家的利润。
二、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原因1.剩余劳动时间的存在: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必须为自己工资所需劳动时间工作,这部分劳动创造的价值归劳动者所有;而超过这部分时间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则归资本家所有,也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2.劳动力的特殊性: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可以分离。
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接受对劳动力的支付,而资本家则将劳动力用于生产,创造价值,并以商品形式出售。
3.剩余价值的实现:剩余价值只有在商品出售时才能实现,资本家通过出售商品获得利润。
如果商品无法出售,剩余价值就无法实现,工人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无法得到回报。
三、超额剩余价值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资本积累: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它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资本家通过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可以投资新的生产力,扩大生产规模,推动经济发展。
2.剥削和阶级矛盾:超额剩余价值的存在使得资本家剥削工人,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加剧,产生了阶级矛盾。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3.经济危机: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危机。
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会压低工人的工资,导致需求不足,生产过剩,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马原:政治经济学
马原: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部分在考研政治真题中虽然不会考查材料分析题,但是在选择题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考研的小伙伴因为没有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失分较多。
一般来说,政治经济学的考查形式和哲学部分是有一定区别的。
哲学部分更多的通过材料型题干来考查哲学原理的应用,而政治经济学部分则以识记型题目为主,但也需要注意的是识记型题目也不是简单的内容再现,而多以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来命题。
资本积累是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在历年考研政治真题中曾经命制过题目。
如2017年考研政治第20题。
从内容上来讲,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都是命题的重要考点。
考生首先要记住其相应知识点的结论,才能在做题中来判断选项的正确与否。
第一,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由此就可以考查资本积累与剩余价值的关系,资本积累就是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第二,影响资本积累规模大小的因素,此知识点容易命制选择题,主要由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索菲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对于此知识点考生也不需要死记硬背,前文讲到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也就意味着只要影响剩余价值的因素都是影响资本积累规模大小的,所以考生在做题时只要判断选项是否影响剩余价值的大小,如果影响则为正确选项,否则,则是错误选项。
第三,资本积累的后果,关于资本积累的后果要记住三个后果,一个历史趋势,三个后果是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加剧、相对过剩人口增加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掌握以上三个知识点就把握了资本积累的核心考点,做题就会迎刃有余。
回顾2017年真题第20题,题干引用马克思的话语,考查资本积累与相对过剩人口的关系。
资本积累是资本家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而资本家通常会用于购买不变资本,因此就会提高资本有机构成,而可变资本的比重就会相对减少,说明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由此就造成了工人失业现象加剧,而就产生了相对过剩人口,但并不能就此得出结论失业人口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是有资本积累造成的。
马原政治经济学部分考试重点
政治经济学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一、基本内容1、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及其意义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二、基本要求1、识记:资本原始积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价格、交换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货币、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劳动力和劳动、所有制、所有权、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资本积累、资本的有机构成、利润、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价值。
2、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作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及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式;资本积累的实质、一般规律和必然结果;产业资本循环的不同阶段及资本的不同职能;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及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以及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联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3、应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及在当代的发展;价值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剩余价值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意义;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认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一、基本内容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影响4、二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二、基本要求1、识记:生产集中、垄断、垄断组织、金融资本、垄断利润、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法人资本所有制。
马原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 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19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两因素的关系
商 使用价值 品 二 因 素 价值
具体劳动 劳 动 二 重
抽象劳动 性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 品的价值。
20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 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为剩余价值奠定了基础
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 ‘原始的’,因为它 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 应的生产方式的前
史。”
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
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
5
历史过程。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2
石 油
照明
燃料
润滑
修路…
13
交换价值
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 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
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 性。
14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 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其实体是凝结 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体现了生 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
9
什么是社会分工
10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 者,是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产生的另一个重 要条件。
11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W)的概念: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必须具有的三个特征: (1)商品首先是一个产品,是一个物,这个物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 要的属性;(2)商品必须是一个通过劳动得到的产品,是劳动产品;( 3)商品最终是用来交换的。
马原包括哪三个组成部分
马原包括哪三个组成部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原的第一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而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阶段则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所决定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性,它认为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学说。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无可避免的演进过程,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自己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阶级斗争学说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阶级之间的斗争,而阶级斗争的结果则是社会变革和进步。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原的第二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制度的学科,它探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剩余价值和阶级斗争。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剥削无产阶级所得的剩余价值,它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问题。
阶级斗争则主要指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涉及经济危机的研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是由于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矛盾所引起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研究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建设问题,即如何通过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来实现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3.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原的第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体系,它强调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的公有制和人民的民主权利。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2018考研政治幕布笔记整理-马原L5 L6 政治经济学
马原L5 L6 政治经济学∙一、简单商品经济∙商品:用来交换的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实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 1. 价值是什么?∙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相互排斥∙使用价值: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
∙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体现自然属性)。
∙决定商品交换价值比例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理解政经的枢纽∙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 2. 价值如何衡量?∙1)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而劳动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商品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及量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
∙ 3. 价值如何表现?∙1)四个阶段: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综合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2)货币:∙本质:长期交换过程中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观念的货币,本身是商品);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可不足值)∙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没有现货交易);世界货币∙3)货币的出现使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商品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货币代表商品的价值。
矛盾加深∙ 4. 价值有何规律?∙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自考本科马原教材目录
自考本科马原教材目录《马原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编写的一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本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一下《马原教材》的目录。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215页)第1章:唯物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1 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1.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范畴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内在联系第2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2.1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2.2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发展规律2.3 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第3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1 社会的本质与社会发展规律3.2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3.3 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群众作用第4章:社会意识及其发展规律4.1 社会意识的形态及其运动规律4.2 社会意识领域的阶级斗争4.3 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阵地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40页)第5章:商品与货币5.1 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的历史前提5.2 价值、价格和剩余价值5.3 货币与货币流通第6章:资本主义经济6.1 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特征6.2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基本矛盾6.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7章:社会主义经济7.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关系7.2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规律7.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关系第8章: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学8.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8.2 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8.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民利益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20页)第9章:社会主义社会基本问题9.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主体关系9.2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问题9.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关系第10章: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0.1 党的建设的基本准则和制度10.2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基础和前提10.3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11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1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科学内涵1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线和发展道路11.3 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武器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12.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1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上是《马原教材》的详细目录,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可以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马原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劳动二重性理论与价值增殖的关系劳动的二重性:劳动分为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和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了补偿劳动力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是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的关键。
价值形式演变:简单或偶然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资本总公式矛盾及解决矛盾的前提条件资本总公式(G—W—G’)货币——商品——货币’资本总公式和价值规律相矛盾,货币资本在流通中发生了增殖。
前提条件:阐明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
即: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只能发生在W(商品)的使用价值上,这种商品是特殊的,就是劳动力。
资本周转理论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就是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剩余价值的获得。
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一是资本周转的速度,由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决定;二是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及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并不是把剩余价值看作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垫付的产物或增加额。
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覆盖了。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导致利润率不同,导致不同生产部门竞争,手段为资本转移,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部门之间竞争导致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和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和联系(来自张定远)第一、划分标准依据不同,前者按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分,后者按价值周转方式分。
大学公共课马原【政治经济学】部分
【劳动价值论】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等价交换劳动二重性(具体+抽象)决定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社会劳动&私人劳动商品价值量——决定因素(个别&社会劳动时间、简单&复杂劳动)、变化规律(单位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价值规律——社会资源、商品生产者、社会收入【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m生产前提条件——劳动力A→商品W+货币G→资本KA→W劳动者是自由人+没有生产资料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具体+抽象)。
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具体劳动、转移】&价值增殖过程【抽象劳动、再生产A 价值(必要劳动时间)+创造剩余价值(剩余劳动时间)】的统一资本K=不变资本C(价值转移Pm)+可变资本V(价值增殖A)剩余价值率m’=m/v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绝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m完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规模不变)【物质资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m一部分转化为资本,购买Pm和A)【物质资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一般规律(1)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2)相对过剩人口形成(3)收入两极分化资本构成=技术构成(Pm+A)+价值构成(C+V)有机构成C/V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其产品的生产价格高于其价值产业资本的循环=购买阶段(货币资本)+生产阶段(生产资本)+售卖阶段(商品资本)是1流通过程&生产过程的统一2是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循环:货币&生产&商品资本资本连续循环的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1空间上同时并存2时间上相互继起生产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价值补偿&实物替换)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价值构成(c+v+m)+实物构成(I+II)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价格的转化形式利润率p’=剩余价值m/预付总资本c+v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vs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垄断资本主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垄断利润、垄断价格(垄断高价+低价)金融资本(金融联系、资本较之、人事参与)→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国有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国家采购、补贴、社会福利)、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财政+货币】微观管制(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权益)【法律】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国际扩展——跨国公司国际分工、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资本输出(借贷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空洞化】经济全球化——生产、资本、贸易、企业经营全球化经济危机:产业空心化、经济金融化、财政债务化、金融危机影响加强。
马原政经部分重点
1.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2.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的财富。
3.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5.使用价值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6.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7.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是价值不是使用价值。
8.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一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9.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10.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11.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
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13.货币是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五种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15.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和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16.第二,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7.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18.其消极作用: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19.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
马原政治经济学PPT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生产关系范畴),是 商品所特有的属性(个性),是 一个历史范畴。
每张美元上都标有:
“This note is legal tender for all debts, public and private”
(这张纸币在法律上 可以偿还公共与私
人
信用货币阶段
信用货币如银行券、信用卡、存款货币、电子 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的信用证券。
电子货币是一种纯粹观念性的货币,不需要任 何物质性的货币材料。它的广泛发展最终可能 导致现金和支票的消失。
简单的、个别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等式
1只
=10把
相对价值形式 主动
被动 等价形式
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
等式
10把
1件
1只
=
50kg
1克
∶
由一种商品的一系列简单价值形式的总和构成,羊的 价值在一系列商品上表现出来。
一般价值形式
等式 10把
1件 50kg
= 1只
1克
∶
羊成为一般等价物,各种商品的价值量可以比较 , 价值 形式发生质变??
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 ‘原始的’,因为它 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 应的生产方式的前
史。”
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 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 历史过程。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019考研马原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2019考研马原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考研政治频道为大家提供2019考研马原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这个知识点你掌握了没?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9考研马原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三)★★★
(1)资本的积聚和集中是单个资本总额增大的两条途径和形式。
①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②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资本集中,可以采取吞并的形式(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组织股份公司的形式,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杠杆来实现。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区别在于:
①资本积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则不会,只改变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②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社会财富的绝对增长数额的限制,从而增长比较缓慢;
③资本集中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
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联系在于:
①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竞争实力增强,从而会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
②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增大资本的积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三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作用的制约因素
a.市场信息的真实性 要求:价格真实、买卖意愿真实、成本真实、质量和服务真实等 原因:定价不准确、反馈不及时、交易双方议价能力不平等等
b.市场信息的充分性 获取定价信息足够多,判断价格变动信息足够全
c.市场活动的竞争性 市场竞争要求:自由竞争、平等竞争、适度竞争(没有垄断等) 当出现垄断时,需要反垄断立法和必要的政府干预,否则价值规律调节
行为较保守。
商品经济 概念: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产生条件
a.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各种不同的生产环节、 行业和部门,产生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需要。
b.生产资料属于彼此独立的、不同的所有者,或者同一所有者的生产 资料,委托不同的人占有和使用。
作用
a.突破自然经济的界限,广泛调动社会资源进行社会生产。 b.生产者独立自主经营,具有独立经济利益,具有内在动力。 c.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进行商品交换,促进平等。 d.促进生产者竞争,提高生产效率,重视对社会需要的满足。
鼓励其通过科技创新来获取更大利益;b.强化市场经济参与者的自律意 识,迫使其审慎决策,谨慎行事,遵从市场规则和法律规范,改善经营 管理,以规避风险。
第二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二、价值规律作用的制约因素与范围
一、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
概念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指通过价值的决定调节商品生产和交换,
作用无法发挥。
价值规律发挥调节作用的范围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主要局限于商品生产和交换领域
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领域外,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有限,调节效果 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a.自然资源开发、土地规划和利用等,超出商品生产者个体范围,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部分(第四章、第五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有: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劳动价值理论、货币与货币流通理论、剩余价值生产理论、资本主义工资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剩余价值分配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本章还包括关于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即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理论内容。
第五章的内容比较多,相对比较难理解,.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
这一理论包括价值是什么;价值(量)如何决定;价值如何表现和价值规律四个方面的内容:(1)价值的实体和本质: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实体;价值的本质是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当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3)价值形成发展和货币产生: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交换经历了物物交换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商品流通两大历史阶段,进而价值形式发展也相应地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
其中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是物物交换,在物物交换中,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表现为两个商品之间的对立;货币产生以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表现为商品与货币对立这一完备形式。
(4)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格与价值不一致,围绕价值自发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具有配置生产要素;刺激技术进步;导致两极分化,调节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2.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这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重点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及其特点。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重点是会用劳动二重性学说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政治马原原理
政治马原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观点,认为社会的发展受到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历史是在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发展的。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他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关键批判。
他认为,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他们所获得工资的价值,多出来的部分被资本家所占有,这被称为剩余价值。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者特别关注的焦点。
4.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会导致它的灭亡,最终会出现社会主义阶段,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阶级消亡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5. 科学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通过科学的、客观的研究社会现实来指导革命和社会变革,而不是凭借主观愿望或道德判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在其理论基础上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机制,指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并提出了社会变革的路径和目标。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经原理章节分析(1)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经原理章节分析
(1)
大家还一定要多做梳理,查漏补缺,放眼全局,把复习过以及没复习到的地方梳理一遍,下面传媒研考小编整理了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章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开篇章,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三节,主要介绍和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等这样一些基础性的内容。
本章涉及的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
在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等这样一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理解和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两个层次(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等这样一些知识点的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以上是传媒研考为考生整理的考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传媒研考小编预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考研政 治马原部分重点解析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点解析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马原)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关键作用。
下面,我们来对马原部分的重点进行一番解析。
首先,要明确马原的整体框架。
马原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是重中之重。
唯物论中,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核心。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辩证法是马原中的难点也是重点。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这一规律的重要应用。
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质量互变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的飞跃创造条件。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相信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认识论部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至关重要。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并将认识运用于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重点内容。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一理论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资本的增殖。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让我们认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2024年考研政 治马原部分考试大纲解析
2024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考试大纲解析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一直是众多考生备考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备战 2024 年考研的学子来说,深入理解和把握新一年的考试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 2024 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的考试大纲进行详细解析,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考试大纲的整体变化与往年相比,2024 年马原部分的考试大纲在整体框架上保持了相对稳定,但在具体内容和侧重点上有了一些细微的调整。
首先,在哲学部分,对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考查更加深入,要求考生不仅要熟知理论,更要能够运用这些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其次,在政治经济学部分,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规律的考查有所加强,特别是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方面,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
此外,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也根据时代发展和理论创新进行了适当的更新和补充。
二、哲学部分1、唯物论唯物论部分重点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等。
考生需要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掌握意识的本质和作用,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原中的重点和难点,包括联系与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考生要学会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分析事物的发展变化,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关系。
3、认识论认识论部分主要涉及认识的本质、认识的过程、真理与价值等内容。
考生需要明确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以及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4、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部分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等。
要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政治经济学部分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部分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等。
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核心考点(1)
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核心考点(1)为帮助大家进行2015考研政治顺利复习,考研小编特别为大家整理分享了2015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核心考点(1),希望对大家顺利备考有所帮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一)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
④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①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②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创造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⑥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二)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②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③价值的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④商品的价值量只能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⑤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二)★①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一)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奴或农民。
农民完全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在人身上依附于封建主,耕种封建主的土地,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二)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封建社会的经济, 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
在封建社会的城市里,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手工业者之间的竞争。
为了阻止外来手工业者的竞争和限制本地手工业者之间的竞争,同行的或手艺相近的手工业者组成行会。
(三)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生产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促使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城乡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
1.最初的资本主义关系是在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简单商品生产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基础上,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
2.工业中资产阶级产生的两种途径(1)手工业作坊主摆脱行会的束缚变成资本家(2)商人直接支配生产, 成为工业资本家3.农业中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生二、资本的原始积累1.用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是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首先,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圈地运动)同时,掠夺教会等其他方面的地产2.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第一,17——18世纪,大规模的殖民掠夺是英国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第二,罪恶的奴隶贸易是英国殖民掠夺的重要手段,也是英国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3、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资本原始积累的事实表明,资本原始积累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和最可恶的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
”资产阶级用侵略、征服、残杀、掠夺和奴役这些充满着血与火的文字,写下了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第一页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的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第二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2、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3、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1. 使用价值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2. 交换价值和价值从社会属性来看,商品又可以被它的所有者用来和别人的商品相互交换,即商品具有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各种商品是经过“人类劳动生产出来的,”它们各自都包含着人类劳动。
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了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价值。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二)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作为商品两个因素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马克思提出劳动二重性原理的重大贡献。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三)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就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量决定的。
衡量劳动量的单位是劳动时间,所以,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劳动生产力:指的是,劳动的生产能力或效率。
或者说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益,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劳动生产(力)效率越高,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数量就越多,从而凝结在每个商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就越少。
所以,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的中的劳动量成正比,而与劳动生产力(率)成反比。
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复杂程度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的关系。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复杂的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也就是说,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四)价值形式与货币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相应地,它就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和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自然形式,是人们可以直接接触到的。
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是: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从单个商品本身是看不出来的。
只有在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发生关系时,即:相互交换时,它的价值才能通过别的商品表现出来。
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五)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实行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法则和客观规律,1.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每一个商品生产者根据自己的利益决定投资方向和经营的规模,事先谁也难以确切知道各种商品的需求量及其变动,因而,社会生产和流通不可避免的处于自发状态是什么在调节和支配社会生产和流通以及各个部门、各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呢?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即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是:①(商品生产)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②(商品交换)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实行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法则和客观规律。
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者的生产,又支配商品的流通;既包括价值的决定,又包括价值的实现。
凡是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它必然客观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①,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等价交换的原则,应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价值= 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生产者之间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即商品价格和价值相符合。
但是,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往往是不一致的。
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就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②为什么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A、供求变化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涨或下跌B. 从一个较长时间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格相符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始终作为一种趋势,作为一个规律的贯彻着。
所以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惟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2. 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的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六)、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方面,由于存在广泛的社会分工,每个商品生产者所从事的只是某一种商品的生产,或者是某一环节的劳动,他们相互依存,需要彼此交换所生产的商品。
这样,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
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独立地进行商品生产活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由自己说了算,并对决策后果承担责任。
因此,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和要求进行的,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的不断运动,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走向。
三、深化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价值创造的意义在于说明活劳动是价值的本源,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
尽管当代劳动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没有改变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原理。
(图示:几对矛盾关系:物化劳动与活劳动、价值创造和价值转移、价值与财富--归结为一个问题: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今天仍然是这样。
因为:(1)价值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活劳动是人在劳动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消费,是创造价值的活的源泉。
(2)只有同质的东西才能进行量的比较尽管具体劳动是千差万别的,使用价值的性质也各不相同,两种商品之所以在量上可以互相比较,是由于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共同的东西,即,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
这是决定商品相互交换比例的基础。
没有这个同质的东西作为交换的基础,不同的商品在量上将无法比较,因而交换过程也就难以进行。
(3)价值本质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者彼此之间必须为交换而进行生产,这就形成借助商品而进行的劳动交换关系。
价值中所体现的这种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只能由人来创造而不能由物来创造。
(4)物化劳动虽然不创造价值,但它是创造价值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作为与活劳动对称的物化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只是转移自身的价值,并不形成新的价值,但它是创造新价值十分重要的条件,对价值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
第三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特征(一)资本总公式的矛盾1.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但是,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货币是在特殊的运动中转化为资本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为了认识作为商品流通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之间的区别,需要认识两种不同的流通。
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商品流通的货币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
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W-G-W;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 G-W-G。
两种流通形式有明显的区别:从形式上看,两种流通有共同点:它们都是买和卖两个阶段的统一;在流通的每一个阶段上,都有商品和货币对立着;每一个流通过程中,都有三个当事人,即买者、卖者、又买又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