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发展的方向与起源及时间

合集下载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回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回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回顾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流一直是一种重要的现象。

通过贸易、传教和学术交流等途径,东方和西方的文化相互影响、融合、借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本文将回顾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展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发展轨迹。

1. 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实现的。

这条古老的陆上贸易通道在公元前206年的汉朝成立时开始形成,使得中国与中亚、中东、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等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

通过贸易,双方不仅交换了商品,还传播了宗教、文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产品在西方享有盛誉,而西方的黄金、珍珠和香料等商品也进入了东方市场。

2. 文艺复兴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高峰期。

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科学、艺术和文学的发展,而与之同时,东方文化也开始渗透到西方社会。

例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著名画家达·芬奇和伦勃朗受到了中国绘画的启发。

与此同时,由于欧洲航海探险的推动,西方世界对于东方文化的兴趣日益增加,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就有许多东方元素的运用。

3. 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近代以来,随着东方国家的崛起和西方列强的探索扩张,东西方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中国,鸦片战争后的鸦片时代,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这种形式的文化冲击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中国对于西方文化的接触和学习。

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如科学、民主和法治观念,对东方国家的社会变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同时,东方哲学、医学、武术等传统文化也逐渐在西方社会中得到认可和研究。

4. 当代东西方文化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当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更加广泛而深入。

互联网的普及和交通的便利使得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和便捷。

流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成为当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

例如,好莱坞电影、日韩流行音乐和中国武术电影等各种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接受。

东西方文化交流

东西方文化交流

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
资源共享
全球化使得东西方文化资源得以共享,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创新。
经济发展
全球化促进了东西方经济交流与合作,为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质基 础。
文化融合
全球化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有助于消除文化隔阂,增进相 互理解。
跨文化沟通的挑战与机遇
尊重差异
跨文化沟通中应尊重对方的文 化差异,避免以自己的文化标
东方学的兴起
随着欧洲对东方的兴趣增加,东 方学作为一门学科逐渐兴起,对 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起到了推动作 用。
现代东西方文化交流
1 2 3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融
在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和深 入,各种文化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更加多元和 开放的文化格局。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推动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 更加便捷的渠道,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彼此 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全球化背景下的融合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各种文 化元素在相互碰撞中产生新的创意和灵感。
融合的领域
包括艺术、音乐、电影、时尚、科技等多个领域,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将为这些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未来方向
深化交流层次
未来东西方文化交流将更加深入,不仅限于 表面层次的相互展示,更注重深层次的相互 理解和融合。
东西方文化交流
目 录
• 东西方文化概述 •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程 •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挑战与机遇 •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未来展望
01
东西方文化概述
东方文化特点
集体主义
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重视家 庭、社会和国家的利益。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演变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演变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演变东西方文化交流自古以来一直是人类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从早期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全球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演变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演变,并分析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古代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进行。

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汉代,通向中亚、一直延伸至罗马帝国。

东方的中国通过向西方输出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不仅加强了双方的经济联系,也促进了文化交流。

西方的希腊、罗马文明通过丝绸之路接触到东方文化的同时,也传播了希腊哲学、罗马法律等思想体系到东方。

这种东西方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艺术、科学、宗教等领域的发展,也为双方提供了交流、学习和创新的机会。

随着近代时期的到来,东西方文化交流进入了新的阶段。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列强通过殖民主义的方式进入东方,对东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的科学、技术、法律等理念被引进东方,改变了传统的东方社会结构和观念。

同时,东方的文化也对西方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印度佛教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启发,中国的太极拳和茶道对西方的体育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等。

这种相互影响促使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借助先进的通讯技术和交通工具,人们不再受限于地理位置,文化交流更为频繁和直接。

全球范围内的电影、音乐、艺术、时尚等文化产品在东西方之间流动,丰富了大众的文化消费体验。

同时,东西方文化交流也带来了文化差异和冲突的问题。

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同质化趋势,使得一些地方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和消亡的风险。

因此,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需要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倡导跨文化理解和尊重。

总的来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演变是一个由古代的丝绸之路到近代的殖民主义再到现代的全球化的过程。

它既促进了双方的艺术、科学、宗教等领域的发展,又带来了文化多样性和冲突的挑战。

8.中西文化的发展历程

8.中西文化的发展历程

Aristotle brought a rational, analytical
method to the West through the works
that came to Europe from the Arabs.
西方卷
Ancient Greek (800BC-146BC) Literature: the epic poems The Iliad and The Odyssey
The Euphrates and The Tigris
西方卷
8,000 BC Neolithic Era
polytheistic
a particular city or city-state (patron deity)
E.g. Enki – Eridu;
Enlil – Nippur;
Marduk – Babylon
秦汉—唐宋—明清
中国卷
商鞅变法,秦国富强
秦王嬴政“扫六合”一统天下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 政治上实行三公九卿制; 文化上,采纳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
中国卷
汉朝(前202年-220年):儒道之争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方卷
Rome 753BC
506BC Romans established the Republic
Neo-Babylonian Empire
西方卷
Neo-Babylonian Empire: 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
西方卷
In 539 BC Cyrus invaded Babylonia and established the First Persian Empire.

东西方文明演进的脉络

东西方文明演进的脉络

东西方文明演进的脉络一、波斯帝国的历史地位答:(1)波斯帝国既为西亚北非的文明作了总结,又为后来的希腊罗马文明提供了借鉴,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波斯帝国是西亚北非古代文明从小国寡民到地域王国、再到帝国这一发展过程的最高阶段,地跨两河流域,埃及和印度河,并接近希腊的边缘。

它通过一系列比较成熟的制度,把这些古代文明地区和其他相对落后地区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可是,波斯民族毕竟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当它君临北非、两河文明区时,尽管做出了努力,但也没能协调好被征服地区间的关系;而西亚、北非两大文明区同波斯帝国内部的众多矛盾交织在一起时,更是波斯统治者无法解决的难题。

波斯灭亡之后,代之而起的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都从波斯帝国的经验和教训中吸取了许多有用的东西。

(2)波斯帝国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历史的闭塞性第一次在较大范围内被打破了,促进了亚非欧三大洲的联系以及文明的相互融合。

波斯帝国领土辽阔,民族复杂。

当其全盛时期,帝国以相当严密的中央集权的政治机构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对待被征服民族的比较开明的政策,维持帝国的统一。

为了军事和行政的需要而修筑的驿路网,把帝国各部分紧密连接起来,同时也为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海上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国际贸易。

大流士一世实行税制改革及统一度量衡和币制,更促进了帝国的经济发展。

(3)在艺术方面,波斯帝国也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

帝国从各被征服民族中征调劳动者和建筑材料,用以兴建宫室,装点都城,其建筑融合埃及、巴比伦、希腊各民族的艺术成就,构成自己独特的雄伟壮丽的风格。

此外,金属细工在波斯也是一种高度发展的工艺。

艺术家们以槌压的方式制成金片装饰宫殿的门和用具。

波斯文化受两河流域文化影响,使用楔形文字。

大流士一世当政时,琐罗亚斯德教定为国教。

二、简述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答: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最早要追溯到早期吠陀时代,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种制度将人分为四个不同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西方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的科学,法律, 西方的科学,法律,伦理的源头
如果要对西方文化的传统作一个最简洁 的概括的话,我愿意把它说成是希腊的哲学, 的概括的话,我愿意把它说成是希腊的哲学, 罗马的法律和基督教的道德的结合. 罗马的法律和基督教的道德的结合.西方人 常说,希腊的哲学告诉他们如何区分真与假, 常说,希腊的哲学告诉他们如何区分真与假, 罗马的法律告诉他们如何区分合法与非法, 罗马的法律告诉他们如何区分合法与非法, 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告诉他们如何区分善与恶, 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告诉他们如何区分善与恶, 他们的总的是非标准是这三者的结合. 他们的总的是非标准是这三者的结合.这一 说法并非过分,因为当代西方的科学,法律, 说法并非过分,因为当代西方的科学,法律, 伦理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这三者之上. 伦理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这三者之上.
英美的普通法系
英美的普通法系有着不同於大陆法系 的一些特点,如法律的条文不很细致, 的一些特点,如法律的条文不很细致,比 较注重案例等. 较注重案例等.虽然普通法系虽跟罗马法 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考虑到它大致发 轫於公元十一世纪欧洲大陆的诺曼底人征 服英格兰的年代, 服英格兰的年代,有不少条文是从欧洲大 陆带过去的, 陆带过去的,应承认它与欧洲的大陆法系 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总的来说, 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总的来说,西方法律 传统的源头是古罗马的法律. 传统的源头是古罗马的法律.
[1] 康德:《对於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开端性的奠基》(1786), 康德: 对於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开端性的奠基》 ), 康德全集》 学术出版社,德文版, 《康德全集》,学术出版社,德文版,第4卷,第470页. 卷 页
欧洲的大陆法系
西方的法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 西方的法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 欧洲的大陆法系和英美的普通法系. 欧洲的大陆法系和英美的普通法系.大 陆法系的特点是具有法典的形式, 陆法系的特点是具有法典的形式,法典 的内容包括法律的各个领域, 的内容包括法律的各个领域,并规定了 人们在一般条件下的权利和义务; 人们在一般条件下的权利和义务;强调 重法律的条文而不必严格遵守司法的先 例;法哲学的思想对法律本身的制订和 执行有较大的影响. 执西方的基督教起源於公元一世纪初, 西方的基督教起源於公元一世纪初,是犹 太人带入欧洲,并在当时的希腊- 太人带入欧洲,并在当时的希腊-罗马的 整个文化区域内传播开来的. 整个文化区域内传播开来的.当时的罗马 帝国可谓强盛之极, 帝国可谓强盛之极,罗马的军团可谓攻无 不克,战无不胜. 不克,战无不胜.罗马的执政官和总督在 庞大的帝国疆域的各地执行法治和维护秩 序.但是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仍然感 到不幸,不幸的原因是缺少了道德和信仰. 到不幸,不幸的原因是缺少了道德和信仰.

中西文化发展历程二

中西文化发展历程二

魏晋南北朝
中 南北朝指晋朝正式灭亡后,南北 最国 频历 对峙形成的几个朝代,南方包括 繁史 的上 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 时政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期权 。更 迭
魏晋南北朝
社会特征
一、社会大分裂
二、民族大融合 三、门阀大政治 四、江南大开发
魏晋南北朝
文化特征
一、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 二、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 三、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三、科技成果成就突出
(魏)曹丕《典论· 论文》、(西晋)陆 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 龙》、(梁)锺嵘《诗品》等论著以 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 《玉台新咏》
标志着文学进入自觉期
文学
大放光彩的艺术 东汉末: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 著名书法家。 曹魏: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 化为楷书。 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 精,世称“书圣”。《兰亭序》、 《黄庭经》是其代表。其子王献 之造诣也极高,与王羲之合称 “二王”。
地理 学
郦道元
文学
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 七言诗的过渡。 诗 建安文学:建安时期,曹操父子等 歌 诗人写出的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 又富有生气的诗赋。如曹操《蒿里 行》、王粲《七哀诗》、蔡文姬 《悲愤诗》。 陶渊明田园诗:向往农村生活,内 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归 园田居》、《桃花源诗》。
魏晋南北朝
科学技术 领先世界
文学
艺术 宗教哲学
承上启下
大放光彩 玄学兴起,佞佛与反佛斗 争激烈,儒道佛三教开始 出现合流的迹象。
科学技术
代表人物 刘 数学 祖冲之 农学 贾思勰 裴 秀 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 著《齐民要术》 绘《禹贡地域图》 著《水经注》 综合性 早一千年 最早最完整 徽 主要成就 提出圆周率计算方法 地位

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发展

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发展

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演进,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不断的推进和加强。

其中,东西方文化交流是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了一个非常漫长和曲折的历程,直到现代才逐渐形成了相互理解的互补性文化交流模式。

一、文化交流的初期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和公元前7世纪的古希腊和远东地区。

当时的古希腊人已经开始与印度、波斯和埃及等地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随着更多地互动和交流,逐渐建立了一种基于相互文化学习和交流的模式,这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良好开端的根源所在。

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兴起随着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推动和发展,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两种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逐渐形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兴起和发展。

例如,古希腊人通过前往阿拉伯地区游历和学习,将罗马帝国和希腊文化带到了阿拉伯地区,同时阿拉伯人也通过贸易和交流将东方文化带到了西方地区。

三、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在古代是不断发展和加强的。

在欧洲和亚洲等区域内,贸易和文化交流不断增加,文化融合和相互借鉴也随之出现。

例如,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将希腊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带到了罗马地区,逐渐形成了基督教教义和信仰,随着其发展和演进,在中世纪欧洲逐渐成为了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之一。

在亚洲地区,道教、佛教、释教等信仰相互渗透和融合,逐渐发展成为影响深远的亚洲文化和信仰。

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当代发展在当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将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例如,随着中国和日本文化的不断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对亚洲文化和艺术的历史和背景进行深刻的研究和了解,同时也吸取了其艺术特点和风格。

总之,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了不断演化的趋势,这也为当代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东西文明交融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东西文明交融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东西文明交融的历史发展和特点东西方文明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史和特色。

其中,东方文明包括了中国、印度、中东等地区的文化,而西方文明则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

虽然它们的历史和特点都各自不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西文明的交融和影响逐渐增加。

一、古代的东西方文明交流在古代,古希腊文明在欧洲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起点和代表。

而在东方,中国也有着灿烂的文明史。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与中亚、印度、阿拉伯等地的文明有着广泛的交流。

当时,丝绸之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通道,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这个时期,经文、知识、技艺和艺术品等各种东西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换。

比如中国的漆器、瓷器、丝绸等产品成为了欧洲人们眼中神秘的宝藏,而希腊的哲学、数学等思想也被中国文化精英所了解和研究。

这种交流不仅丰富了东西方各自的文化,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发展。

二、近现代的东西方文化融合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更加活跃和广泛。

19世纪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介入西方的现代化进程,引进了不少西方的科技和文化。

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新文学、新思想也不断涌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

而在西方,对东方文化的了解也愈发深入。

诸如印度、中东地区的宗教、文学和艺术等开始为欧洲读者所知,也影响着欧洲人的思维和审美。

在这个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明显加速。

比如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不仅被欧洲所了解,更成为了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

同时,在影响着世界的现代艺术、建筑、电影、音乐等方面,两种文化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交流和融合。

打破了区域、民族的界限,也为人类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特点在经历数百年的交流和融合后,东西方文明之间产生了许多独特且相互借鉴的特点。

1. 开放性可以说,文化的交流以开放和包容为前提。

因此,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开放性。

在这个进程中,双方都克服了语言、信仰和价值方面的阻碍,而真正地了解、感受对方的思想和信仰。

九年级历史东西方文化

九年级历史东西方文化

西方艺术风格多样,如文艺复 兴时期的绘画、雕塑等,具有 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
01
02
03
价值观念差异
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
思维方式差异
东方人注重直觉和整体性 思维,西方人注重分析和 逻辑性思维。
社交礼仪差异
东方文化注重礼节和面子 问题,西方文化注重直接 和坦率。
古代两河流域的雕塑、壁画等艺术品风格独 特,表现了其文化的多样性和艺术性。
03 西方古典文明及其影响
古希腊城邦制度与哲学思想
城邦制度
古希腊城邦是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农村地区的独立政治实体,实行公民政 治,强调集体主义和责任感。
哲学思想
古希腊哲学思想是人类思想史上的瑰宝,涌现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 德等伟大哲学家,他们提出了诸如“认识你自己”、“理念论”、“实体论” 等深刻思想。
古代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楔形文字与泥板书
两河流域位于西亚地区,气候干旱,河流 灌溉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独特文字系统 ,泥板书则是其重要的书写载体。
社会制度与法律制度
文化与艺术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的重要 法律文献,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和法律制 度的发展水平。
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旗帜,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追求个性解放和现实生活的幸福。
对人类思想解放的推动
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神权统治,推动了人类思想的解放和发展,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 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同时,文艺复兴运动也促进了欧洲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的繁荣和发展,涌现出大 量杰出人才和优秀作品。

4.东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

4.东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

西汉时期,儒家上升为正统、唯一的统治思想,经 学兴起(“五经”),中国的封建思想、文化走向统一。 魏晋玄学与文化多元化:儒学、玄学、佛教、道教 并存,既相互冲突又相互整合。
玄学脱胎于道家学说,崇尚清谈,不务实事。认为 “天地之外,皆以无为本”,在事物的表象之外,有一个 “道”——即“无”,它是极其玄妙的,故称玄学,它是 魏晋时期的主要文百科全书式的科技作品。
程朱理学产生:新儒学,儒释道合一的学说,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封建 纲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理是万物之根本和总 原则。主要代表人物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
5、中华文化的总结和转型期——元明清时期
(1)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思想禁锢,文字狱, 但传统文化仍然顽强地存在。两代朝廷重视对文献典籍的 收集、钩沉、考证、考辨,编撰了一批大型类书和辞书: 《永乐大典》(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 22877卷,101950册)
4、中华文化的繁盛期——唐宋时期 唐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也是中国文化走向成熟的鼎盛时期。 文学、艺术成就辉煌:诗词、散文、书法、绘画、唐三彩 宗教文化发达: ——佛教已完成了中国化、本土化的进程 ——佛教宗派林立 科举制度渐趋科学完备 ——三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 ——佛经翻译与研究 科技成就突出 ——其他世界性宗教(如伊斯兰教)传入及传播
提倡个性与人权,反对天主教的神权; 主张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 提倡科学文化,反对封建迷信。
4、近代启蒙文化(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 人道主义思潮(伏尔泰、卢梭) 提出“人权、自由、平等”的口号 • “三权分立和制约学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5、现代人文主义文化(19世纪中期以后) • 流派较多,较复杂(各种“主义”先后出现) • 资本主义发展,各种弊端出现;世界大战,技术革命,对人类的命运带来了 极大的冲击。

东西方战略的起源与流变 pdf

东西方战略的起源与流变 pdf

东西方战略的起源与流变 pdf
东西方战略的起源与流变
1. 起源
东西方战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和希腊的古代文化。

在中国,孙子兵法和孟子的战略思想影响了后来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在希腊,荷马史诗和波斯战争等历史事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差异
东西方战略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顺从,重视社会和家庭关系;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竞争,强调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

(2)组织形式:东方文化倾向于集权和官僚主义,西方文化则更加崇尚民主和市场经济。

(3)思维方式:东方文化倾向于继承和传统,西方文化则更加强调创新和变革。

3. 流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东西方战略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和融合的趋势。

例如:
(1)东方战略开始注重创新和变革,西方战略也开始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

(2)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大规模并购使得东方和西方战略开始融合和交流。

(3)新兴市场的崛起也促使东方和西方战略相互借鉴和学习。

4. 总结
东西方战略的起源和差异虽然存在,但是随着文化和经济的交流,越来越多的相互融合和借鉴也在发生。

因此,了解和掌握东西方战略的异同点和发展趋势,对于企业和组织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课件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课件
中国文化பைடு நூலகம்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
2、旧石器时代(距今250万年-距今1万年)中国主要人类文化遗址分布
(1)直立人,“正在形成中的人” 巫山人:四川,距今约200万年。 元谋人:云南,距今约170万。 蓝田人:陕西,距今约65-80万年 北京人:北京,距今约50万年。
巫山人左侧下颌骨
元谋人牙齿化石
蓝田人的头骨化石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
2、旧石器时代(距今250万年-距今1万年)中国主要人类文化遗址分布
(2)智人,“完全的人” A、早期智人“古人” 马坝人:广东,距今约20万年 大荔人:陕西,距今约10万年 长阳人:湖北,距今约20万年-10万年 丁村人:山西,距今约5万年 B、晚期智人“新人” 柳江人:广西,距今约1万-1万八千年 山顶洞人:北京,距今约1万八千年 资阳人:四川,距今约七千年左右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
第三讲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
第一节 前文明:石器时代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
一、中国人的起源
1.主要特征 起源本土或者非洲(或者“西来说”) 属蒙古人种、亚洲系。 中国远古文化遗址如“满天星斗”且前后连贯。 中国文化多元生发,其主体部分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及其南北不远的区间内。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磨制石器:精致多样; 农耕畜牧业:稻、麦、粟、 果蔬及“六畜”等 制陶和制玉 陶绘和刻符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
满天繁星的分布状态
中国远古文化遗址如“满天星斗”且前后连贯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东方历史发展历程

东方历史发展历程

东方历史发展历程
东方历史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东方各国经历了不同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变革。

下面将对东方历史发展进行简要概述,避免使用与标题相同的文字。

首先,古代东方的历史可以分为两大文明发源地:中东地区和远东地区。

中东地区以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波斯等国家为代表,这些文明在政治、农业和文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其次,远东地区的历史发展主要围绕古中国和古印度展开。

古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随后出现了众多朝代,如商朝、周朝和秦朝等。

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王朝更迭。

古印度的历史同样非常悠久,根植于印度次大陆。

古印度最早的文明是哈拉帕文明,随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王国和帝国,如摩揭陀帝国、孔雀王朝和德干王朝等。

古印度的历史也与宗教发展密不可分,佛教和印度教在这一地区兴起,并对东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古东方历史还涉及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朝鲜、越南和泰国等。

这些国家的历史发展大部分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同时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路径。

总的来说,东方历史的发展是多元而复杂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政治、文化和经济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

东方历史的
独特之处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古代文明的传承,这使得东方国家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东西方文明演进脉络

东西方文明演进脉络

英语教育学院 2011级英教2班李莉莉 18一:波斯帝国的历史地位1、波斯帝国是西亚北非古代文明从小国寡民到地域王国、再到帝国这一发展过程的最高阶段,它庞大的版图包括了两河、埃及和印度河这三大文明中心,并接近第四个文明中心希腊的边缘,由丝绸之路此连接中亚和印度,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一个枢纽。

2、波斯帝国领土辽阔,民族复杂。

对待被征服民族的比较开明的政策,促进了个民族的交流融合。

3、在艺术方面,波斯帝国留下了宝贵遗产。

帝国从各被征服民族征调劳动者和建筑材料,用以兴建宫室,装点都城。

波斯的建筑融合埃及、巴比伦、希腊各民族的艺术成就,构成自己独特的雄伟壮丽的风格。

4、同时也为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海上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国际贸易。

活跃的中亚西亚地区的经济5、波斯帝国既为西亚北非的文明作了总结,又为后来的希腊罗马文明提供了借鉴,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二:简述古代印度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思想婆罗门教:(1)婆罗门教信奉吠陀思想,与婆罗门的无限权威,透过祭祀,使人和神可以直接沟通;人们崇尚自然、歌咏自然,尤其崇拜神格化的自然神。

人们服从神的权力,崇拜主神赐给人们的生活,而严格遵循既有之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受限于神权宗教的思想底下。

(2)婆罗门教以为,生死轮回的根源,来自于业。

业,是行为善恶的造作,产生于人们无限的“爱欲”与无始以来的“无明”。

此外,婆罗门教以为,“我”是生命轮回中的主角,现世人生的苦,由前世行为招感而来,今生行为的善恶,同样也会连带前世的业缘,影响到下一世的人生。

(3)修行解脱思想。

婆罗门教主张透过修证的方式,完成身心的苦恼束缚解脱;认识自我,才能得到“梵我一如”的正智,体悟“梵我一如”的真解脱境界。

佛教思想:(1)佛教并不否认神的存在,但神非主宰者、非创世者、非唯一者。

佛是一位圆满觉悟者,不论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或首陀罗,只要依循戒、定、慧,次第进修,同样可以成就阿罗汉、菩萨或佛的果位。

佛性即悟性,人人都具有觉悟缘起的性能,都有可能成佛(2)佛教否认“恒常有我”的理论,认为业力并非依附在固定的“我”上,而是一种生命继起的动力。

公元前8公元前后东西方文明

公元前8公元前后东西方文明

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
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
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2)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法” 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
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
(1)概念: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
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基本形式。
(2)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 农具等生产资料;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3)基本特点: ①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精耕细作 ③主要生产目的: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④经营方式: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
(2)古罗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其制定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
系上。不仅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帝国统治,为近代西方的资产阶 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①《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是从限制贵族特权这个角度来说 的,并非真正保护平民的利益。 ②罗马法被尊为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其主要原因是蕴涵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的法律观念。 ③习惯法和成文法是从法律的表现形式上看的,万民法和公民法是从法律的适 用范围上看的。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
思想 古代雅典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 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 文化 早期人文思想家,强调人的价值和 度”、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
意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成为西方 值的阐述;亚里士多德 人文精神的起源。

东西方文明是从何时开始分化的?

东西方文明是从何时开始分化的?

东西方文明是从何时开始分化的?说到东西方文明,很多人脑海中会呈现出以下几种分类法:首先,以中日韩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文明与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基督教文明为代表的分类法。

其次,是以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美苏争霸时代,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东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为西方。

最后一种,是以古希腊爱琴海文明为西方文明,波斯帝国统治的中东为东方文明的分类法。

本期我们要着重讲述的就是作为东西方文明最早的分化标志,影响极为深远的以希波战争为开端,来介绍这最后一种东西方文明分类方法的来龙去脉。

希波战争的起因:公元前6世纪中叶,波斯吞并小亚细亚,该地区的希腊城邦被迫向居鲁士称臣纳贡。

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米力都城邦发动起义,并向希腊文明世界的雅典和斯巴达等邦求救。

希腊派军援助米力都,并卷入了与波斯的斗争之中。

希波战争的直接原因在于波斯对小亚细亚希腊人的压迫以及因此引起的反抗和雅典等城邦的干预,较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波斯统治者开疆拓土的野心。

战争的简要经过: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率大军水陆并进,大举进攻希腊,但是中途海军遭遇风暴,陆军受到色雷斯人反击无果而反。

公元前490年波斯军在马拉松平原登陆,希腊以少胜多,赢得马拉松战役的胜利!士气大振!此役斯巴达城邦亦参战,全希腊同盟成立,一致抵抗波斯。

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亲率50万大军,1000多艘战舰,第三次入侵希腊,波斯军队在温泉关战役中打败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率领的波斯军队。

突破温泉关后,波斯人长驱直入中部希腊,公元前480年秋,希腊与波斯的海军在萨拉米湾展开决战,波斯在海战中被打败,战局被扭转。

公元前498年,双方在普拉提亚展开会展,斯巴达重装步兵击毙敌军统帅,波斯军崩溃。

在陆战开始时,在米卡列海角附近希腊海军全歼波斯海军,至此波斯势力被彻底赶出欧洲。

公元前449年,双方均精疲力尽,遂签订了《卡利阿斯合约》。

波斯承认了“雅典帝国”的势力范围,允许小亚细亚希腊城邦恢复独立。

历史文化教案:中方与西方古代文明的传承与演变

历史文化教案:中方与西方古代文明的传承与演变

中方与西方是两个拥有庞大古代文明的地区。

虽然这两个地区文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它们的相互作用也推动了文明的进一步演变。

通过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的演变,也可以更好地发现中方与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

一、古代中方文明的传承与演变中方古代文明的传承与演变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

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影响,中方的农业文明和手工业文明的发展比较快。

古代中方文化的代表性建筑如夏朝、商朝和周朝的宫殿和城墙等,在它们的设计和建造中,都充满了中方古代文明的特色。

除了建筑物之外,中方古代文化的其他方面如医学、风水、家居实用品等也都有着独特的特色。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方的文化发展一直处于不断的变革中。

在汉朝时期,中方的文学和艺术达到了一种亮丽的高潮。

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包括了帝王在唐诗和宋词等文学上的支持,以及无数优秀画家、音乐家的追求和突破。

在随后的唐朝和五代时期,中方文化进一步发展,丰富和多元化。

唐诗和宋词成为中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连通唐代的词曲,五代的戏曲等,贯穿整个古代中方文化的发展线路,在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二、西方古代文明的传承与演变西方的古代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文明时期。

埃及文明的发展是以世界上最强大的建筑和艺术为特征。

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塑造了西方文明的形式。

古希腊在艺术和哲学方面做出了表率性的发展,并对欧洲和中方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技术革新和有计划的城市设计,都铁定了欧洲文明的独特特征。

罗马文明是古代西方文明的鼎盛之时。

在政治、军事、科学、工程、建筑、煮饭、防御、经济和平面设计等方面,罗马文明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这些成就是古代西方文化进一步演变和发展的基础,也奠定了现代欧洲和北美的文化和社会形态。

三、中方与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流中方和西方的文化在相互作用过程中都发生了变化和发展。

例如,东汉时期的中方通商顺丰之路,为中方的茶叶文化带来了新的气息,并在丝绸之路上穿梭前行的西方商人,也竭力将茶叶带回欧洲。

东方文化体系与西方文化体系历史小作文

东方文化体系与西方文化体系历史小作文

东方文化体系与西方文化体系历史小作文嗨,伙计们!今天我们要聊聊东方文化体系和西方文化体系的历史。

你们知道吗,这两个文化体系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就像咱们中国的老祖宗们一样,传承了几千年呢!让我们来看看东方文化体系。

你们知道吗,东方文化体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那时候,我们的老祖宗们就开始了农耕生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工具,比如犁、耒等等。

这些发明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再说说西方文化体系。

西方文化体系的起源要晚一些,大约是在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

那时候,古希腊的人们开始探索哲学、科学和艺术等领域,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伟大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方文化体系和西方文化体系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非常重视家庭和亲情。

在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家和万事兴”,意味着只有家庭和睦,一切事情才能顺利进行。

而在西方,也有一句谚语叫做“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同样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

东方文化体系和西方文化体系都非常注重教育。

在中国,我们有句古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学习,才能取得成功。

而在西方,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教育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句话同样强调了教育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当然啦,东方文化体系和西方文化体系之间也有很多差异。

比如,在饮食方面,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有“八大菜系”之称;而西方的饮食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口味和营养搭配。

在艺术方面,中国的书法、绘画和建筑等艺术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韵味;而西方的艺术则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表达。

东方文化体系和西方文化体系各有千秋,它们共同构成了世界多元文化的瑰宝。

我们应该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下次再见啦!。

简述东方、中东、西方3大文明发源地,在历史同时期,发生了什么

简述东方、中东、西方3大文明发源地,在历史同时期,发生了什么

简述东方、中东、西方3大文明发源地,在历史同时期,发生了什么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带着秦国大军,统一六国,结束了战乱纷飞的战国时代,同时也彻底为东周王朝敲响了丧钟。

那么这一时期的世界其他文明,都在忙些什么呢?同时期的欧洲,主要处于罗马共和国中期。

说实话,这个阶段的历史文献,相当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得知,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罗马共和国正在与北非的迦太基争夺地盘。

其实除了东西方,中东地区的文明,也非常早。

这一时期的中东,正处于马其顿王国的领导之下。

此前统治中东的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已经被马其顿王国给灭了。

一、两汉时期,欧洲处于罗马帝国时期。

秦始皇一统六国以后,只过了15年,秦王朝就覆灭了。

这个时候取而代之的便是大汉王朝。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8年灭亡。

东汉,公元25年建立,公元220年灭亡。

严格意义上来说,西汉和东汉,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朝代。

而且它们中间还间隔了17年的时间。

这17年时间里,有王莽建立的新朝,国祚15年。

也有刘玄建立的玄汉,只有2年。

不过,东汉的开国之君刘秀,是西汉汉景帝之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人,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就无怪乎刘秀要延续汉国号了。

第一,欧洲出现了罗马帝国。

同时期的欧洲,此时正处于从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过渡的一个阶段。

公元前49年,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凯撒,击败了庞培,成为了罗马共和国最有权势的人。

因此他打算自立为帝,建立罗马帝国。

只可惜还没办这事儿,公元前44年,凯撒就被元老院的人给刺杀了。

此后凯撒外甥女的儿子屋大维,成为了罗马共和国的新任主宰者。

他作为凯撒的继承人,剪除了元老院绝大多数反对者,彻底掌握了共和国的未来。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

这一年的中国,正处于汉成帝刘骜时期,西汉帝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公元220年,东汉帝国灭亡,同时罗马帝国也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这个时候的罗马帝国正处于赛维鲁王朝时期,叛乱和皇帝被杀,是常有的事。

第二,中东处于安息帝国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学与东西方文化比较(下)时间:2009-04-09 16:54来源:未知作者:张海洋点击: 205次(三)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时间时间是跨文化比较里的棘手难题。

这是因为当能比较的两个文化都有很长的历史时,文化的时代性就会与文化的类型性(民族性)相纠结。

面对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我们首先要问这是时代差别还是类型差别?如果是前者,它会随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消失。

例如清代中国还曾经是家天下,现在就不再是。

半年前中国对“三无”人员还采用收容制度,今天就改成了救助制度。

但如果是后者,问题就不会这么简单,例如中国古代用方块字,今后还要用。

使问题变得更复杂的是中国的文化延续性很强。

这也是国人引为自豪的特点之一。

中国自古就崇尚大一统,今天还是如此。

相比之下,西方的文化从希腊、罗马到今天,出现过许多断裂和跳跃。

例如它的基督教从无到有,它的经济中心从地中海挪到大西洋彼岸,它的罗马帝国分解为中世纪的诸侯王国,近代又形成林立的民族国家。

过去几年,它又开始通过欧盟搞起新的大一统。

这样历时地看,一个中国就要跟好几个西方比。

我们对此的解决方案是:第一,确认参与比较的是两个文化中相对稳定的文化大传统,而不是特定时代的特定制度。

第二,通过划分相对的时间阶段来体现两种文化各自的历时变迁,避免任意打乱两种文化在时代上的对应性。

第三,体现厚今薄古原则,重点比较当前的东西方文化特点。

当两种文化处于同一个时间阶段时,例如在1500年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时,我们就在承认文化之间有时代差别的前提下侧重文化之间的类型差别。

(四)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内容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文第一节“文化模型”中的内容。

例如,民族和国家这两个概念在现代的东西方文化中都很重要且高度可比。

通过比较,我们能把这些词的中文意思理解得更深。

例如,中国宪法中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一个词,但它对应的却是西方的nation 和state两个词。

同理,中国的“民族”一词,也对应着西方的三个概念nation,nationality和ethnic group。

东西方的文学、艺术、哲学甚至神话传说也都可以进行比较。

(五)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方法如果没有严格的方法论,跨文化比较就会漫无边际,因而达不到认识双方文化本质的目的。

我们采用的东西方文化比较方法,首先是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方法。

具体操作中,我们首先参考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提出的四个步骤:第一:从东西方文化中归纳其各自的共同点(分别概括两种文化的特点);第二:从共同点中抽象出他们各自的社会文化根源(在各自的社会中探求其根源);第三:验之以西方文化史看这个根源存在的持久性(历时的检验);第四:验之以当今事实看这个根源的存在的广泛性(共时空间检验)。

其次,我们遵照钱穆先生晚年提出的关于文化史研究的下列原则:第一,研究整个体系,不要研究孤立的事物或层次;(注重整体性)第二,辨别两者之间的差异,暂时忽略其共性;(注重找寻区别性特征)第三,从大处看,不要专计其小;(着眼根本制度而不计皮毛)第四,看汇通,不要看个别;(侧重抽象全貌,不要罗列细目)第五,看长远,不光看眼前;(注重规律或趋势)第六,看各自的长处,不要专寻短处。

(为学习和反思而不为自优自豪而比较)(注:钱穆:《如何研究文化史》,载于刘志琴编《文化危机与展望—台港学者论中国文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pp496-507。

)基于上述的方法,我们引进人类学的文化概念、文化模型,还有比较方法中的整体论和文化相对论。

这样比较的结果,我们能对东西方文化得出如下的结论性模型(从下向上看):文化事项千头万绪,没有哪个模型能将其囊括净尽,但模型毕竟是我们认识文化特点的地图。

地图不是实际空间,但它能为我们认识空间提供一种方法和导向。

模型的作用也是如此。

这个模型的缺陷是一定程度上的时代错位:它显示的是西方现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它引起的问题是:为什么不拿中国的现代跟西方的古代比?或者拿中国的现代来比西方的现代?我们对此的回答是:首先,跨文化比较只能比较成型的内容。

中国的现代文化尚未成型,因此其内容显示不出中国特色而只能折射出许多西方特色。

其次,我们进行东西方文化比较正是为了认清中国的发展方向和保持中国人的认同。

西方的现代对中国和世界造成的影响最大,所以我们要拿中国的古代跟西方的现代比较。

三、东西方文化比较给我们的启示欧亚大陆四个文明分别起源于两河流域、埃及、印度和中国。

两河流域和埃及属于同一个地域板块,都是干旱区域中的大绿洲且具有文化上的同质性,它们是欧洲文明的共同源头(因此我们说西方的文明次生于东方)。

从印度洋上看,两河流域、埃及与印度也相距不远。

历史上,上述三个文化之间的互动程度高于中国。

《全球通史》(上册)第114- 115页提供的各文明形成年表是:两河流域:3500BC;埃及,3000BC;印度河流域,2500BC;中国黄河流域,1500BC。

中国以外的几大古代文明有如下共同点:一是近海且地域有限。

二是由于近海而重视和依赖商业。

这是因为绿洲和海滨文化对商业有内在需求。

三是由于地域有限而民族入侵和迁徙更迭频繁。

四是宗教的发展影响强烈影响政治,形成独立力量。

|| 西方(欧美)东方(中国)|总体形貌重个性/科学/民主/法制/功利重群体/直觉/集权/| 人治/礼义 |语文载体拼音/简明/贴近发音/明了表意/繁复/超越发音| /含蓄|人际关系重差异/形貌/实力重普同/涵养/秩序|观念形态人道/递进推理/进化/物竞天择天道/回顾取譬/循环| /天人合一 |思维方式类分/分析/抽象/彻底描述/笼统/直观/玄| 妙|价值取向前瞻/创新/进取回顾/怀旧/守成|宗教信仰基督教/人神对立儒学/天人合一|政治形态重利益/经济/欲望/尚消费重秩序/礼仪/道义/| 尚勤俭|施政方式以法治超越人/信规则将法治付诸人/信道德| 人心|社会形态多元异构/尚权/政教分离一元同构/尚亲/政教| 合一|制度组织个体-社团-权利格局家族-亲朋-差序格局|经济形态重商/尚生产重农/尚分配|核心生计商贸(移民)农耕(土著) |地理基础沿海(地中海)大陆(海中地)②|发生形态次生于古代东方(两河流域和埃及)原生于中国本土|②关于地中海和海中地的思考,首见于张正明先生1988年的“地中海与‘海中地’,就早期文明中心答记者问”,载《江汉论坛》,1988第3期第42-46页。

上述要素与中国形成对照。

空间上,中国远离其他文明。

范围上,中国的内部空间远远大于其他文明。

因此中国文明形成期的底子铺得更大,从东北辽河流域、长江黄河上游再到珠江流域有数百万平方公里。

密度上,中国早期的文化要素分布均匀,没有西方那样发达的商业城邦与原始乡村部落之间的鲜明差别。

民族迁徙方面,中国内部的民族人口流动也很强烈,包括几千年来各民族人口自北向南的稳定流动。

但不同于西方的是:第一,这些移动或入侵最终被纳入一个体系,从而给人以中国文化连绵不绝的印象。

第二,这些民族,无论土著或移民,后来达到较高程度的认同,形成同一的历史文化大传统。

例如在中国文明形成早期就有各部落和酋邦的人在中央政府任职,战国时更重用客卿,不问族别和籍贯。

商业上,中国社会也有较大规模的商业活动,例如茶马互市。

中国古代的商人也曾影响政治,如吕不韦之于秦国。

但自大传统形成后,商业一直受到政府压抑,没有像在西方那样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宗教上,中国的文化大传统中也没有形成鲜明的排他性宗教信仰。

对于宗教,上层人把它当成个人的精神修练,下层人持一种见神烧香见庙磕头的实用态度。

结果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西方那种宗教战争或印度那种宗教冲突。

这些基本特点造成中西两方文化巨大不同。

例如重农和重礼使中国发展出超越于发音之上的文字,它使得中国各地各民族人可以用不同的发音读出同一个字的意思。

这种文字不利于快速学习掌握,却有利于深度的跨文化交流和认同,并能有效抵制各种分裂企图。

历代中国的中央政府保持高度集权,在减少冲突和降低交易成本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也使中国没有发展出足以制衡政府权力的民间机制。

由于民众权利体现不充分,所以公共责任感也就薄弱。

目前国人的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较低,也是这种传统的集权结构导致的结果之一。

与此相反,西方的拼音文字简单易学,却无力同化和规范方言的发音。

在中央政府控制力降低时,例如在中世纪基督教帝国瓦解后,西方就出现了林立的民族语言和民族国家。

(注:参见dlister E.Mcgrath:《当上帝开始说英文》,张zhào@①菲译,台湾,新新闻文化事业股份公司出版部,2002。

)其结果是欧洲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但自希腊罗马时代以来,西方世俗政治集权始终受到贵族集团和宗教权力的制约。

集权统治上的空隙使中世纪的自治商业城市坐大。

这种社会结构给宪政和议会政治以空间,而且促成了商业和科技发展。

最后,通过民族国家这种商业和战争机器促成了西方文化在全球的扩张。

但是,西方文化,特别是欧洲文化也具有较强的反思和自我批判能力。

他们目前正在通过欧洲联盟的形式克服民族国家的弊端,求取多民族统一政体的好处。

从这点上讲,中国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又可以作为西方文化的借鉴。

至于中国人的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缺乏的问题,则可以从西方的市民社会和民主监督机制的建设中找到借鉴之道。

总之,东西方文化比较除了帮助我们拓展视野之外,也能促使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人类的福祉。

【参考文献】:1 粱漱溟(1893-1988):《东西文化与哲学》(初版1922),参见《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漱溟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 亨廷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1998。

3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74。

4 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5 汤因比:《历史研究》,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字库未存字注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