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与湖湘文化的渊源
介绍宁乡的美文
介绍宁乡的美文宁乡,一个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市辖区之外的宝藏小城。
这里地处湘中之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被誉为湘西第一县,素有“潇湘明珠”之称。
宁乡被认为是中国早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传承。
漫步在宁乡的土地上,仿佛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繁荣。
宁乡风景秀丽,山川环绕,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境内有著名的“南岳衡山”和“马鞍山”,山峦起伏,风景如画。
而美丽的花草树木、层峦叠翠的山峦和清澈见底的河流构成了宁乡优美的自然景观。
每逢春日,桃花盛开,樱花绽放,山林间绿意盎然,美不胜收。
四季变幻的景色各具特色,给人们带来身临其境的惊喜与感动。
除了自然风光,宁乡还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这里有着古老的传统民俗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宁乡是湖南省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驻地之一,留有许多革命历史遗迹,如“零陵行知”等。
此外,宁乡还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传统的民俗文化代代相传,其中的庙会、节日等活动热闹非凡,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体验。
走在宁乡的街头巷尾,可以感受到这座古老小城的宁静与祥和。
这里的人们淳朴友善,街道干净整洁,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每逢节假日,宁乡的街头巷尾便会举行各种文化活动,热闹非凡,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品尝当地美食也是一大享受,这里的小吃美味可口,尤其是宁乡特色的豆干、烈性红薯酒和小鱼干,让人回味无穷。
宁乡,一座充满韵味和魅力的城市,其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相得益彰,令人心驰神往。
游走在宁乡的土地上,仿佛置身幽静的水墨世界,领略了湖南的厚重历史和丰富文化,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与人文的温暖。
宁乡,一座等待着您去探索和发现的小城,愿您来此,体验其别样风情,留下美好回忆。
湖湘文化_湖南红色旅游之魂
湖湘文化: 湖南红色旅游之魂伍慧玲(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51)摘要: 湖湘文化是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中的一种,有着独特的人文魅力,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在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湖南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湖湘文化是湖南红色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精神品质资源。
湖南的红色旅游只有彰显湖湘文化特色, 才能提升其独有的旅游魅力。
关键词: 湖湘文化; 红色旅游; 品牌中图分类号: G1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 949X( 2008) - 01- 0031- 03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传播的新的载体。
旅游离不开文化, 只有与文化结合的旅游才能保持魅力长久不衰, 文化也离不开旅游, 只有紧紧抓住旅游这个新载体的文化才能彰显其独特的吸引力。
湖湘文化有着独特的人文魅力, 因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在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有着特殊的贡献。
三湘四水的灵性孕育了湖南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再结合湖湘文化营造的人文精神, 湖南红色旅游的湖湘特色魅力就会更放异彩。
1.湖南红色旅游得益湖湘文化的三大魅力决定人们旅游的动机之一是慕名, 湖湘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精髓沉淀的产物, 早已名声远扬, 其精神魅力、人格魅力、社会魅力无疑都会增强湖南红色旅游的吸引力。
1.1 湖南红色旅游得益湖湘文化的精神魅力湖湘文化的精神魅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心忧天下, 这种精神的人格化表现即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生命态度, 勇于承担天下家国的重任, 不以一己私利为进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刘少奇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 把“心忧天下”的情怀和走出旧中国阴霾的奋斗实践紧密结合, 引领革命潮流, 从而使湖南成为了红色历史的经典; 二是百折不挠, 湖南人民历来能为追求理想而坚忍执著、义无反顾, 被人称为“吃得了苦、耐得了烦、霸得了蛮” 的“骡子脾气”, “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为宪法流血第一人的宋教仁、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 他们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这种精神; 三是敢为人先,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及左宗棠等引进西方技术开办洋务、宋教仁与黄兴等革命推翻帝制、毛泽东等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无不彰显湖湘文化思变求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 四是兼容并蓄, 湖南在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有两次大移民, 土著居民中的苗、瑶、侗及土家族与外来移民长期相处,本地民族强悍、刻苦的习性与移民所有的开拓精神与进取意识相互融合, 形成了顽强坚毅和灵性飘逸相结合的湖湘文化, 塑造出湖湘红色人物坚强柔韧的性格特征, 构成了湖南红色旅游重要的精神内涵。
湖湘文化的传承与湖南教育现代化
湖湘文化的传承与湖南教育现代化湖湘文化是湖南地区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域文化。
其心忧天下的思想精髓、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经世致用的价值标尺、不屈不饶的拼搏精神等,影响与激励一代又一代三湘民众。
湖湘文化正是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如李谷一、宋祖英、张也、谭盾等。
大学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历程,学生们在这个阶段接受新的知识与新的文化。
因此,什么样的教育品格、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教育内容,必将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教育影响。
把湖湘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育活动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两者的结合,是教育的使命,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提高湖南高校音乐教育的精神品格湖湘文化的“湖”是指洞庭湖,“湘”是指湘江,湖湘文化具有鲜明化、个性化的观念标签,它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存在的反映。
其中所包裹的丰富思想价值与深邃精神内容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学习的。
作为接受音乐教育的湖南高校学生们,绝大部分来自于湖湘本土,生于此,长于此,受教于此。
对于他们而言,感受湖湘文化、体验湖湘文化、了解湖湘文化、探寻湖湘文化、品读湖湘文化,是身为湖湘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补给和文化馈赠。
因此,湖湘文化需要以教育这个桥梁,在客观上融入高校音乐教育活动中。
在音乐教育中研究、传播、弘扬湖湘文化,不仅能拓展音乐教育中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其精神层面、价值取向、知识构建等方面受益良多,培养更加亲切的'教育情感。
(二)多样湖南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内涵湖湘文化中的艺术,就像一座珍藏了奇珍异宝的宝藏。
有的显露在外,登入艺术的殿堂,有的却隐匿民间,等待我们去采挖。
湖湘的传统剧目如花鼓戏、目莲戏、巴陵剧等,湖湘的传统曲艺如长沙弹词、祁阳小调、常德丝弦等,湖湘的传统舞蹈如土家族摆手舞、湘西苗族鼓舞、衡南七巧龙舞等,湖湘的传统民歌如桑植民歌、湘西苗族民歌、土家族打溜子等。
这一切表明,湖湘文化的艺术宝库值得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发掘研究、弘扬传播,让湖湘文化的艺术焕发出光彩夺目、璀璨亮丽的光芒。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是的支脉,是湖南各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族性格、、等因素的总和。
的历史,它的历史源头是。
战国时期的长沙已是聚居、人口稠密、和商业都相当发达的城。
反映的文献有中的《》、《》、《》、和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以及各种习俗的考古资料。
此外,由与湖南共同创造的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散文、音乐、绘画、雕塑、等,在春秋战国时都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与水准。
隶属中国传统儒家。
其重要特点是“思想、文化、道德、理想、信念融于现实中,并为政治服务。
在宋代,湖南出现了理学开山祖—,他创建的理学,就是以为核心,吸收了道学、而形成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开“”的先河。
理学又称道学、,是后来出现的“”的思想渊源。
“”的奠基人,曾在创办文定书院,他于1138年春在湖南去世,安葬于。
明清之际,湖南出现了理学,从而使湖南成为理学思潮形成和发展的,而这一时期在大地建立了闻名全国的、则成为理学思潮的主要学术文化基地。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形态。
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
的诗歌艺术、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
而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先后产生了理学鼻祖,主张经世致用而反对程朱理学的,以及“睁眼看世界”的等一系列思想家,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
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
湖湘文化在历经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等的洗练之后,在近代造就了“湖南人材半国中”、“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无湘不成军”等盛誉。
宁乡旅游概况
宁乡县情介绍�宁乡治邑于三国�建县于北宋�取“安宁之乡”而得名。
宁乡地处湖南中部�隶属长沙市。
总面积2906 平方公里�人口130 万�辖33 个乡镇。
1、宁乡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宁乡历为湘中古邑大县�夏、商、周属荆楚地�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
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孕育了一批批名人志士。
从三国蜀相蒋琬、宋代状元易祓、大理学家张栻�到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中共创始人之一何叔衡、人民司法奠基人谢觉哉�到科坛泰斗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旷代才俊的相继出现�赢得了“宁乡人会读书”的美誉。
这可是值得宁乡人骄傲的两大旗帜之一。
2、宁乡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1�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40 多种150多处�其中煤、锰、石灰石、矽砂、花岗岩、耐火材料等储量极为丰富��2�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县�有“鱼米之乡”、“生猪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沩山毛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富含微量元素硒�为历代皇家贡品。
�3�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密印禅寺、千佛溶洞、四羊方尊、灰汤温泉、少奇故居等宁乡“五奇”景点享誉三湘�散发迷人的魅力。
3、宁乡是个跨越崛起的地方。
2004-2008 年�宁乡县域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科学发展、科学跨越的典型。
基本竞争力排名由全国177 位前进93 位�居全国第84 位�中部第7 位�县域生产总值由124 亿元增至282 亿元��财政总收入由5.6 亿元增至14 亿元��工业总产值由100 亿元增至410 亿元��工业经济成为这个曾经的农业大县的发展主要支撑�工业规模居全省第二�国家级品牌数量居中部县第一�引进了知名企业�现代新型业态也相继引进�城市不断扩容提质�一个山水洲城、生态新城初具雏形。
全县上下满怀豪情朝着“抢擂先导区�决胜大河西�崛起中西部�挺进五十强”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4、宁乡是个创业兴业的地方。
随着金洲大道的全线贯通�长花灰韶高速公路的整体推进�金玉组团成功�宁乡多通道、多领域、全方面对接省会长沙�接受城市辐射的大开放格局业已形成。
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11.6.27)
韩愈、李白和杜甫,他们也在湖南一些地方留下了活动的足迹及
诗篇。
4、两宋:湖湘学派的形成 湖南在唐末五代时曾由马殷建立楚国割据五十余年,这是历史 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所建立的国家政权,应当说为湖南的区域性
பைடு நூலகம்
开发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到北宋统一后,中原王朝将重心移向南方。南移的枢纽虽在江 浙,但湖南间接地通过江西而得到相应的带动。
明代,湖南成为朱氏王朝分封藩王的一个主要地区。朱元璋 有3个儿子封在湖南。以后历代分封在湖南的王共达48人。分
封的地区包括长沙、常德、衡阳、武冈、宜章、宁远、江华、
绥宁、祁阳、常宁、永兴、安仁、泸溪、沅陵、麻阳、安仁、
永明。其中先后封在武冈州的王就达11人。
明代湖南接受移民的输入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原有
佛教传入湖南也在魏晋之际。湖南最早的一座佛教寺庙为麓 山寺,建于西晋初年。稍后又有巴陵君山寺、圆通寺、桃源净照 寺、衡阳上圆清寺、衡山衡岳寺、攸县证果寺等一批佛教寺庙的
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湖南在文化学术上已经有所表现。 东晋耒阳人罗含著《更生论》是湖南最早的哲学著作。
三国时湖南的著名文士有蒸阳(今衡阳)人刘巴、湘乡人蒋琬
但是同样也不能对明代湖湘文化的发展程度估量过高。明代 湖南在国内的排名其实仍然还是十分落后的。与邻近的江西和 湖北比较:一部《明史》列传中的人物,江西385人,湖北
157人,而湖南只有63人。黄宗羲《明儒学案》中有专传及
附载的重要人物:江西55人,湖北5人,湖南仅2人。又钱谦 益的《列朝诗集小传》中的人物,江西102人,湖北26人,湖
16人;
官至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和学政的有方显(巴陵人)、张奎 祥(华容人)、罗典(湘潭人)、周克开(长沙人)、严如煜(溆浦 人)、杨健(清泉人)、周系英(湘潭人)、郑敦谨(长沙人)、唐训方
长沙四小龙
“长沙四小龙”:中部的亮点——来自长沙县、望城县、浏阳市、宁乡县的县域经济报告(上篇—竞争篇)“郡县治,天下安。
”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在党代会的正式文件中提出了“县域经济”概念,并强调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关键要“壮大县域经济”。
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2003年国庆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湖南考察时,要求中部地区的干部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与责任感。
可以预见,在湖南乃至中部地区的发展史上,作为最基本的行政和经济单元、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子系统、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和城市发展与农村振兴的连接点,县域经济将要承担的责任极为重大。
比照人们耳熟能详的顺德、南海、中山、东莞“广东四小虎”,江阴、张家港、昆山、常熟“江苏四小龙”,撇开具体经济数字上的比较不言,如果仅以中部或者湖南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县域经济活跃的长沙县、望城县、浏阳市、宁乡县完全可以概括称之为“长沙四小龙”早在2000年10月31日,中共湖南省委七届九次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发展县域经济即被列为兴湘之策。
这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意图在一段浓墨重彩的文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振兴湖南经济、巩固执政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工程,必须作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一大战略重点来抓。
要按照富民强县的目标,理顺发展思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结构调整,实行科技兴县,大力培育具有县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湖南的县域经济从总体上看一直没有摆脱“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的窘况。
最突出的问题,除了农民增收慢,就是县乡财政极度困难。
省委决策发展县域经济之前的1999年,全省122个县(区、市),2299个乡镇的赤字债务已经高达28亿元,有赤字和债务的乡镇占乡镇总数的85%,平均每个乡镇债务赤字150万元。
历史上以“湖广熟,天下足”闻名的湖南,居然难以养活自己?来自权威部门的消息说,湖南的人均财力一度仅高于西藏,一半以上的县上解中央的财政收入小于中央的转移支付。
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湖南人的精神
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湖”是指洞庭湖,“湘”是指湘江。
湖湘文化主要是指以今湖南为主体的近代区域文化。
知有所谓对于天下之责任者,当自洪杨之难始。
”所谓“洪杨之难”,是指洪秀全,杨秀清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在与太平军交战中一战成名,由此确立了湖湘文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从洋务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举凡一切军国大事,几乎都少不了湖南人的身影。
湖湘文化在近代的发达,有两大源头;其一是传统楚文化的孕育,这是间接源头;其二是南宋时期的湖湘学派,这是直接源头。
湖南曾是楚文化重要腹地,屈原南游沅湘,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尤其是相传作于湖南的《天问》,对宇宙、自然和历史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质问。
这种精神后来深深扎根于湖湘文化的土壤之中,可以说,楚文化的因子已逐渐融汇到湖湘文化的小传统之中,成为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保证了这些楚文化因子不致流失,当近代西方文明冲击湖湘大地时,楚文化因子历久弥珍,喷然而出,焕发出奇异的光彩。
湖湘学派是宋代理学阵营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创始人胡宏,字仁仲,号五峰,福建崇安人,后迁居湖南衡山,隐居衡山20余年,终老于此。
张木式,字敬夫,号南轩,今四川绵州人,8岁随父亲张浚到长沙定居,后拜胡宏为师,成为胡宏的得意弟子,其学术思想较之乃师更胜一筹。
张木式的名声之大,还引起了另一位大学者——朱熹的注意,由此导致了学术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
当时(1167年)朱熹37岁,张木式34岁,却都已跻身中国学术文化的最前列。
这二位青年才俊,在岳麓书院幽静的环境里,用精密高超的思维探讨着哲学意义上的人和人性的秘密,有时连续论争三天三夜都无法取得一致意见。
他们的学术讨论是公正无私的,研究探讨的结果是:两人越来越佩服对方,两人都觉得对方启发了自己。
“朱张会讲”以及朱熹在岳麓书院的讲学,几乎成为湖湘文化的精神象征。
到了明末清初,湖湘文化中又出现了另一位杰出学者——王夫之。
湖湘文化调研报告800字
湖湘文化调研报告800字湖湘文化调研报告湖湘文化是指湖南和湖北两省所共同孕育的地方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和传统习俗。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湖湘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保护传承的问题。
一、湖湘文化的历史渊源湖湘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楚文化和湘文化。
楚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之一,代表了古楚国的独特风貌和文化品格。
湘文化则是湖南地方文化的代表,以湖湘方言和湘菜闻名。
湖湘文化在宋朝时期达到鼎盛,文人墨客纷纷涌现,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和文化遗迹。
二、湖湘文化的发展现状湖湘文化的发展现状较为丰富多样。
在文化艺术方面,湘剧、湘绣、湖湘曲艺等传统艺术形式仍然流传至今,在各种演出和展览中得到广泛传播。
湖湘音乐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湖南交响乐团的演奏水平获得了普遍认可。
同时,湖南美术馆和湖北省博物馆等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化机构也为湖湘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在旅游业方面,湖南和湖北两省以其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
岳阳楼、长沙橘子洲头、武汉黄鹤楼等著名景点都成为湖湘文化的象征。
此外,湖南千年古城凤凰、湖北的宜昌三峡等地也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文化旅游者。
三、湖湘文化保护传承的问题湖湘文化虽然具有独特的魅力,但其保护传承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冲击不可避免。
湖湘文化在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不可避免地面临转型和淘汰的问题。
其次是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衰落。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湖湘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湘剧等传统艺术形式的人才培养难、市场需求减少等问题使得这些艺术形式面临着逐渐衰落的危险。
再次是现代生活方式的浸染导致的文化传统破坏。
年轻一代对传统习俗的认同和接受程度较低,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下,许多传统习俗逐渐被忽视或遗忘。
为了保护湖湘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一)◆定向:一、复习内容:湖南境内的重大考古发现和传说二、复习目标1、识记:湖南境内著名的远古遗址距今时间、所在地及重要考古发现2、湖南境内跟炎帝、蚩尤、舜、禹有关的传说3识记:四羊方尊的发现地(及图)4、识记:龙山县里耶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长沙走马楼吴简发掘的意义◆互动(复习过程):生本互动、师生互动(考点聚焦、知识梳理)1、识记:湖南境内著名的远古遗址距今时间、所在地及重要考古发现(1)玉蟾岩遗址:道县,距今1万年左右。
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是探索稻作农业起源及水稻演化历史的珍贵资料。
(2)高庙遗址:洪江市,距今8000-5500年,大型祭祀场所,远古部落首领夫妻墓(3)彭头山遗址:澧县,距今约8000年,这里出土了1万多粒稻谷和大米,出土的稻谷和大米数量超过国内此前发现的总和。
(4)城头山遗址:澧县,距今5500年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号称“中国第一城”,发现的稻田遗址,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还有配套的灌溉系统。
2、湖南境内跟炎帝、蚩尤、舜、禹有关的传说(1)炎帝:炎帝陵位于炎陵县(2)蚩尤:南方苗族先民的一部分(3)舜:舜陵位于宁远县(4)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3识记:四羊方尊的发现地(及图):湖南宁乡4、识记:龙山县里耶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长沙走马楼吴简发掘的意义(1)龙山县里耶一口枯井出土了3.6万余片秦简,数量超过目前国内所出秦简的总和,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2)长沙马王堆汉墓,对研究古代的社会生活、医疗和防腐技术具有重要价值(3)长沙走马楼吴简,一次性出土简牍最多的地方,对研究三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根据所学知识提供证据。
2、号称“中国第一城”的是湖南发现的什么遗址?3、青铜工艺是商代文化的代表,请列举两例。
◆反思: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二)◆定向:一、复习内容:古代湖南的开发与发展二、复习目标1、古代湖南的政权演变2、五代十国时期马氏楚国的建立者与发展商贸的举措3、北宋招抚梅山蛮及在梅山地区设置的两县。
湖湘文化判断题
《湖湘文化》判断题汇编(一)1,“文化”一词的意义和概念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丰富的。
(对)2,湖湘学派的奠基者是胡安国和朱熹。
(错)3,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或称之为“复合体”),它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和习惯。
”(错)4,凡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经验、感知、知识、科学技术、理论以及财产、制度、教育、语言等,都属于文化现象。
(对)5,宇宙观、时空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衣、食、住、行、婚嫁、丧葬等一切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文式、情感模式、等级观念、角色地位、道德范、价值标准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对)6,文化具有时代性、阶级性、和地域性,但不具有民族性。
(错)7,湖湘文化就是湖湘大地居住的人们长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艺术观念的总和。
(错)8,文化的时代性决定了文化是变化的、迁移的和发展的,这也意味着各个时代的文化都是完全不同的。
(错)9,在每个民族文化的时代性中,都蕴含着人类性这一永恒的内容和共性。
(对)10,决定文化的地域性的主要因素是某一人群所生存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生活,以及由此所构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历史渊源。
(对)11,湖湘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它是历代(包括现实)湖湘民众在湖湘大地上所创造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的总和。
”(错)12,湖湘文化是一个丰富的、多层面的复合体,既包含了上层社会的主流文化、庙堂文化和精英文化,也包含了世俗的大众文化、草根文化和江湖文化。
(对)13,湖南中北部在两汉时期才被称为“沅湘’’之地;由于湘江是贯通全省南北的最大河流,故至迟在南北朝时期湖南已经被称为“湘”。
(错)14,“湖湘”作为湖南地域之名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
(对)15,决定地域文化特点的是自然地理环境。
(错)16,湖湘文化可以分为两大地域文化类型:其一为滨湖(洞庭湖)平原地区,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稻作农耕兼及渔业的生存方式与文化类型;其二为以湘江流域为中心兼及资江、沉江、谨水流域中下游部分地带的丘陵盆地相间地区,是一种稻作农耕与渔猎混杂的生存方式与文化类型。
湖湘文化小故事(一)
湖湘文化小故事(一)湖湘文化小故事一、湖湘文化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湖湘文化独具魅力•来源于湖南与湖北两省的深厚底蕴二、湖湘人的习俗与风情•喜酒文化–红包的代表意义–赠送酒席菜品的讲究•花灯文化–精美的花灯制作工艺–传统花灯节庆活动•湘剧表演–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意境深远的表演风格三、湖湘美食的传承与创新•辣椒文化–湖南特有的麻辣口味–辣椒在湖湘菜中的独特运用•湖湘米粉–丰富多样的米粉品种–真正的湖湘味道•蔡锷炸酱面–颇具历史传承的面食–唯一无二的湖南特色四、湖湘文化的传统演艺•唱戏–湘剧、花鼓戏等–舞台表演的精湛技艺•街头艺术–花灯制作与表演–曲艺与杂耍的传统承载•曲艺–心灵和表演形式的完美结合–以幽默、讽刺等手法吸引观众五、湖湘文化的影响及其展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包容性与多元性的体现–对其他地方文化的互动与交流•未来的发展潜力–创新与传统的有机结合–打造湖湘文化的IP,推动旅游与经济发展结语湖湘文化小而美,却与众不同。
它凭借独特的风情与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与品味。
随着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相信它将继续在未来发光发热,为中国文化增添新的色彩。
湖湘文化小故事一、湖湘文化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湖湘文化独具魅力•来源于湖南与湖北两省的深厚底蕴二、湖湘人的习俗与风情喜酒文化•红包的代表意义•赠送酒席菜品的讲究花灯文化•精美的花灯制作工艺•传统花灯节庆活动湘剧表演•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意境深远的表演风格三、湖湘美食的传承与创新辣椒文化•湖南特有的麻辣口味•辣椒在湖湘菜中的独特运用湖湘米粉•丰富多样的米粉品种•真正的湖湘味道蔡锷炸酱面•颇具历史传承的面食•唯一无二的湖南特色四、湖湘文化的传统演艺唱戏•湘剧、花鼓戏等•舞台表演的精湛技艺街头艺术•花灯制作与表演•曲艺与杂耍的传统承载曲艺•心灵和表演形式的完美结合•以幽默、讽刺等手法吸引观众五、湖湘文化的影响及其展望•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包容性与多元性的体现–对其他地方文化的互动与交流•未来的发展潜力–创新与传统的有机结合–打造湖湘文化的IP,推动旅游与经济发展结语湖湘文化小而美,却与众不同。
湖湘文化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新打(一)1、彭头山遗址(湖南澧县,现属常德市,距今8000年)出土稻谷和大米,说明长江长江中下游是世界水稻栽培最早的地区之一。
2、城头山城址也位于澧县,距今5500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号称“中国第一城”。
这儿还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水稻田。
,还有配套的灌溉系统。
3、炎帝南迁:发明耒耜,号称神农氏,耒水、耒阳,他死后葬于今株洲炎陵县。
蚩尤:成为南方苗族的祖先舜帝:舜帝打败三苗,死后葬于今宁远县九疑山,后人建舜陵,舜庙以纪念他。
禹帝:遍及衡湘,南岳留有金简峰、白马峰、禹王碑楚文化取代越文化是在战国中期。
4、四羊方尊(图):宁乡县出土,是现存最大的青铜器酒尊。
5、龙山县里耶的一口古井出土 3.6万片秦简,数量超过目前国内所出土秦简的总和,是研究秦朝历史的重要文献。
6、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墓葬,出土女尸、帛画、彗星图。
7、长沙走马楼吴简:为我国一次性出土简牍最多的地方。
对研究三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1、春秋时期,楚国控制湖南,战国中期,楚文化基本取代湖南境内的越文化和蛮濮文化;战国后期,秦国占领楚国的黔中郡,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
2、西汉初,吴芮为长沙王,建立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吴氏长沙国,后来,刘发建立刘氏长沙国3、明初,“江西填湖广”,清初“湖广填四川”(三)1、湖湘文化的开启者是屈原和贾谊(楚辞《离骚》《吊屈原赋》2、欧阳洵,长沙人,唐代书法家——欧体怀素,长沙人,唐代书法家——狂草。
与张旭合称“颠张醉素”;何绍基(清,道州人)独创悬臂回腕执笔法3、思想家周敦颐是今道县人,成为理学的创始人。
4、思想家胡安国和胡宏创立湖湘文化。
5、思想家王船山是今衡阳人,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到最高峰。
6、东汉的蔡伦,今耒阳人,改进了造纸术(蔡侯纸)7、东汉的医学家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在长沙坐堂行医。
8、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中,湖南有岳麓书院(长沙)、石鼓书院(衡阳)。
(四)1、魏源,隆回人,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发制夷”的思想。
湖湘文化的源与流及其现代意义
B、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和力行践履 的道德修养
魏源: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 曾国藩:知一句便行一名,此力行之事也。 左宗棠:纵读数千卷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 曾国藩: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毛泽东:一个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低级
趣味、有利于人民的人。
C、“气化日新”的革新思想和自强不息 的奋斗精神
D、提倡力行致用的知行观
中国哲学史上两大流派: 知难行易(做起来容易,知根知底难) 知易行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湖湖学派独树一帜:知行统一论 从知到行的五个环节:博学、审问、慎
思、明辨、力行。
E、留心经济之学
经济学:不是今天的经济学,而是 经邦治国之道。
主要特点:反对空谈,善于把学问 转化为治国方略。
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检察院检察长。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28名领导成 员中湘籍有8名,其中毛泽东任主席,刘少奇、 彭德怀、程潜、贺龙、罗荣桓任副主席。
1949年至1976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含中央人民 政府)主席的2位(毛泽东、刘少奇),副主席的1位 (刘少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位(刘少奇), 副委员长5位(林伯渠、罗荣桓、李维汉、程潜、 蔡畅),副总理6位(彭德怀、贺龙、李富春、谭震 林、陶铸、王震);全国政协主席1位(毛泽东), 副主席3位(李维汉、滕代远、谢觉哉);最高人民 法院院长2位(谢觉哉、江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 察长1位(罗荣桓)。全国人大常委会,湘籍委员长、 副委员长有15人,常务委员会委员70多人。全国 政协,湘籍主席、副主席有13人,常委有近百人。
实物标志:公元 976年岳麓书院 的建立。
2、早期湖湘文化
第一,早期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
湖湘文化的开山祖:周敦颐,湖南道州 人(今湖南道县人)道学是湖湘文化的 直接源头。(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宁乡文化概述
密印禅寺万佛之奇千佛溶洞造化之奇四羊方尊国宝之奇灰汤神水养生之奇少奇故里伟人之奇宁乡是湖南著名的农业大县,是省会长沙的卫星城,是党一大代表何叔衡、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故乡,也是全国有名的文化遗产大县,其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深厚的人文积淀,构成了亮丽的宁乡文化遗产。
一是历史辉煌。
宁乡是一个悠久文明古县。
因黄材的石核发现,宁乡人类活动推前30万年,花草坪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的考证,宁乡的人类文明史达七千年。
夏、商、周三代时宁乡为荆楚地,春秋战国时属楚之黔中,秦属长沙郡。
三国时期(公元257年)置新阳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新康,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并益阳,唐武德四年复析益阳置新康,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取“乡土安宁”之意建立宁乡县。
宁乡紧傍长沙,是省会通往湘中、湘西北的咽喉和枢纽,自古为商贾云集、兵家必争之地。
如在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三次到宁乡,两次在宁乡与湘军激战;民国时期,谢文彬在瓦子坪组建护国军反对袁世凯称帝;“五四”运动后,宁乡英雄儿女风起云涌,掀起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
宁乡是全省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县份之一,又是最早暴发武装起义,对解放湖南贡献突出的县份之一。
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在县城杜家山血战日寇,全营将士壮烈牺牲。
解放战争时期,黄唐起义震动一方。
无数英烈及其事迹可歌可泣,使宁乡历史熠熠生辉。
二是文化灿烂。
(一)宁乡县是全省出土文物最广泛、库存文物最多、级别文物最珍贵的文物大县,文物遗存十分丰富,素有“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的美誉。
1938年始出土的四羊方尊、人面纹鼎、象纹大铜铙、提梁卣等文物举世无双;1998年发掘于老粮仓师古寨的编铙更是馆藏年代最早、最为完整,现在仍能演奏的乐器。
2001年,黄材镇出土的青铜罍,为国内最大、最重的商周罍王;我县库存文物达万余件。
在库藏文物中,珍贵文物充盈柜室。
(二)不可移动文物十分丰富,涵盖了湖湘文化、革命文化、佛教文化、青铜文化、历史文化等范畴。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一、湖南境内的重大考古发现和传说2、湖南境内与炎帝、蚩尤、舜、禹有关的传说。
⑴、炎帝,又称神农氏。
他为民治病,“日遇七十毒”。
为纪念他,修炎帝陵。
⑵、蚩尤,九黎部落首领,九黎部落为南方苗族先民的一部分。
⑶、舜帝晚年南巡征战,打败“三苗国”。
在南巡中病逝,葬于九嶷山。
为纪念他,修建了舜陵,还有舜庙。
⑷、禹在湖南留下许多遗迹和传说,如衡山禹王碑,金简峰、白马峰等。
3、四羊方尊的发现地及图。
湖南宁乡出土,为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和现存最大的青铜酒尊。
4、龙山县里耶秦简、长沙马王堆汉墓、长沙走马楼吴简发掘的意义。
⑴、龙山县里耶秦简:出土的秦简数量超过目前国内出土的秦简数量的总和,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⑵、长沙马王堆汉墓:对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医疗和防腐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⑶、长沙走马楼吴简:是我国一次性出土简牍最多的地方,对研究三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代湖南的开发与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湖南的初步开发:春秋时期楚国逐渐控制湖南地区。
战国中期楚文化基本取代湖南境内的越文化和蛮濮文化。
战国后期秦国占领楚国黔中郡,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
2、西汉时期长沙国。
吴氏长沙国建立者:吴芮。
这是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
刘氏长沙国建立者:刘发。
3、三国时期湖南地区:先属刘备势力,后属孙吴。
4、五代十国时期马氏楚国。
⑴、建立者:马殷。
⑵、发展商贸的举措:①大力发展与中原和周边地区的商业贸易,以茶叶为大宗;②采取免收关税等重商政策,开创湖南“招商引资”的先河;③采纳大臣高郁的建议,铸造铅、铁钱,还出现纸币雏形——“契券”。
5、北宋时期梅山地区开发:北宋实行招抚梅山蛮政策,1073年,梅山地区正式归附北宋中央王朝。
北宋在梅山地区设二县,上梅山为“新化”,下梅山为“安化”。
6、明清时期湖南的移民潮及其影响。
⑴、明初“江西填湖广”的影响:元末战乱和明初“洪武血洗”使湖南惨遭屠杀。
明初,大量外省人特别是江西一带人口,因“从征”、“屯垦”和经商等涌入湖南,成为湖南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土著已沦为少数。
湖南宁乡_精品文档
湖南宁乡湖南宁乡是一个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的县级市。
它位于湖南省省会长沙市的东北部,距离长沙市约70公里,南接长沙县,西连宁远县,北邻平江县和汨罗市,东临浏阳市。
宁乡地处长江中游的洞庭湖平原,是湘中湘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宁乡市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长沙长株潭城际铁路和长沙宁乡环城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使得宁乡与长沙市以及湖南省其他地区有着紧密的联系。
此外,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也位于宁乡市境内,为市区提供了便捷的空中交通。
宁乡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宁乡发现的史前遗址证明了这个地区早在古代就有人类的活动。
在商代和战国时期,宁乡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宁乡曾是夏商周时期的新邑国和辰州郡所在地,历史悠久。
宁乡市是湖南省的农业重镇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这里的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豆类等。
宁乡的农产品以它们的品质和口感而闻名,尤其是宁乡的糯米和茶叶。
除了农业,宁乡市也有着发达的工业和服务业。
宁乡市是湖南省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拥有众多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嘉峪关。
嘉峪关是一座古老而宏伟的关隘,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边防历史。
其他著名景点包括岳麓山、天心阁、橘子洲头等。
宁乡市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宁乡的传统音乐、舞蹈和戏曲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宁乡的美食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尤其是宁乡的农家菜和湖南特色菜肴。
在宁乡,游客可以体验到真正的湖南美食风味。
此外,宁乡市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洞庭湖、岳麓山、潇湘晨雾等都是宁乡壮丽景观的代表。
这里的自然环境非常清新,是人们休闲度假和户外活动的理想之地。
总的来说,湖南宁乡是一个历史悠久、资源丰富、风景优美的地方。
无论是它丰富的农业资源还是独特的民俗文化,都使得宁乡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
相信随着宁乡市的不断发展,它将成为湖南乃至全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
湖湘文化赏析之我的家乡宁乡
湖湘文化赏析之我的家乡宁乡三湘四水的灵动多彩,蕴育着激越冲突型的文化思想。
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一块马蹄形的地域。
我的家乡--宁乡,地处湘中东北部,东连古城长沙,西屏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南接韶山名人故里,北望浩淼八百里洞庭。
宁乡是湖南著名的农业大县,是省会长沙的卫星城,是党一大代表何叔衡、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故乡,也是全国有名的文化遗产大县,其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深厚的人文积淀,构成了亮丽的宁乡文化。
一、民间文化宁乡是民间文化的传承,反映着民间艺术的道道霞光。
花鼓戏声声悦耳,是这里乡邻的闲暇之乐,皮影戏栩栩如生,是这里百姓的独特技艺,民间艺术的传承在这里生根发芽,传播继承。
宁乡是湖南花鼓戏的三大发源地之一,宁乡的民间艺术如麻山锣鼓,青山花鼓,黄材、道林的龙灯、狮子灯,偕乐桥皮影戏,灰汤杂技,宁乡山歌、快板以及丰富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谚语、典故都以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麻山锣鼓形成于明末清初,当时为庙宇化斋仪式之一,乐曲古老,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演奏形式,丰富的曲牌乐曲体系、音乐名称、乐器形制和曲目内涵,格调清新,秀丽大方,富有韵律。
,历史上有104首,现保存32首,著名的有《荷花出水》、《八仙飘海》等、其中《接姐》曾于1959年作为演出节目接待了彭德怀元帅。
对子花鼓最初萌芽为劳动人民在山间田头为消除疲劳、表达情感而哼唱的山歌发展而来,盛行于清同治,后来成为宁乡民间综合性歌舞艺术形式,表演风格悠闲轻快,活泼清新,曲调悠扬流畅,是独具江南风格的民间舞蹈,是湘楚文化的集中体现。
二、古韵文化宁乡是古韵文化的圣地,穿过尘封历史的皑皑白雪,四羊方尊的出土重现了青铜文化的繁荣,成为楚沩遥远历史的一颗璀璨明珠;随着炭河里遗址的发现,宁乡成了考古学家的探索宝地,2000多件的青铜器物使宁乡成了名副其实的“南中国青铜文化之乡”。
宁乡县是全省出土文物最广泛、库存文物最多、级别文物最珍贵的文物大县,文物遗存十分丰富,素有“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的美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乡与湖湘文化的渊源历经一千多年历史演变的宁乡,从古到今,人文荟萃,创造出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鲜明地方特色和深厚人文积淀的本土文化,是湖湘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历史沿革宁乡属革命老区,地处湘中,东和东南与望城、湘潭、韶山毗邻;南和西南与娄底、湘乡接壤;西与涟源、安化交界;北与桃江、益阳相连。
古宁乡在夏、商、周三代时属荆楚地。
春秋战国时属楚之黔中,秦为长沙郡。
三国时期(公元257年)析益阳县部分地域置新阳县,属衡阳郡,县治设长桥东北二里(今横市镇茅栗村)。
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新康县,县治迁冷水铺(今白马桥乡五福村)。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入益阳县。
唐武德四年(公元622年)复析益阳地置新康。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析益阳及长沙、湘乡部分地域,取“乡土安宁”之意置宁乡县,县治设玉潭镇,隶潭州长沙郡。
元隶湖广行中书省湖南道宣慰司天临路。
明隶湖广布政使司长沙府。
清隶湖南省长沙府。
民国时,宁乡隶湖南省第5行署。
新中国成立后,宁乡曾归属益阳、湘潭两地区,1983年划归长沙市辖,现隶属长沙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今玉潭镇)。
宁乡自于北宋建县至今立县有1000余年。
历史上宁乡这种隶属关系的不断更替,千百年来地域之间民间民俗文化得到了交流,使得宁乡本土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征,这种特征无疑昭示宁乡人文底蕴深厚凝重,经千多年繁衍、发展,仍在湖湘文化大家庭中熠熠生辉。
宁乡与湖湘文化都是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是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区域性历史文化形态,有着自己稳定的文化特质,也有自己的时空范围。
从空间上说,它是指湖南省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文化,从时间上说,它是两宋以后建构起来并延续到近现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形态。
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属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
屈原的诗歌艺术、马王堆的历史文物,宁乡的青铜器,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
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
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且,湖湘地区高山大湖的地理环境,发达的农业经济,各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从而组合、构建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即湖湘文化。
宁乡在地域上在湖南处于湘中,身在其中的宁乡人,亦有着敦厚、自强不息,“霸得蛮,吃得苦,耐得烦”的秉性,在湖湘文化发展脉络中,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深深地打上她的烙印。
人口的迁徙,从而造成两地人文相习,文化在水乳交融衍生与裂变。
据民国《宁乡县志》记载,在五代至后唐同光年间、明洪武至崇祯年间、清康熙年间从江西、江苏等地迁入宁乡生息者众多。
清乾隆四川土家族诗人彭秋潭的《长阳竹枝词五十首》中描绘:“宁乡地近巫山峡,犹似巴娘唱竹枝”,该诗描述的就是在明末清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多年的“湖广填四川”移民中有宁乡人对新的四川文化形成的影响。
清末人易顺鼎《三峡竹枝词》描述:“水远山水思若何,竹枝声里断魂多。
千重巫峡连巴峡,一片渝歌接楚歌。
楚客扁舟抱一琴,千峰月上绿萝深。
莫弹三峡流泉操(操:琴曲),中有哀猿冷雁音。
”该诗指出蜀楚两地由于地缘相接,彼此文化相互影响。
而“巫峡连巴峡,渝歌接楚歌”是将两地地缘相接,加上移民对巴蜀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层的影响,造成两地在一定时期内人文相习。
历代人口异地互迁,使得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在交融中文化整合和融合,在整合和融合中产生裂变。
湖湘文化就在相互交融中博采众长,在漫长的演化过程逐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
宁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名录《周氏双龙舞》最初在四川流传,经清代名将周达武从四川建昌组建的一支龙灯舞队带回宁乡大屯营乡石家湾,历经百多年传承发展,逐渐成为了宁乡闹新春的一种传统文化娱乐活动。
宁乡本土文化正是在这种历史演绎进程中不断与周边地区文化彼此相融,逐步奠定了在湖湘文化古今发展变化的脉络中的独特地位。
历代书院之间的学术交流使宁乡地方特色鲜明文化得以重新组合,导致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形成。
宋朝理学阵营中颇具特色的湖湘学派中,众多学宗把湖湘文化之精髓传于宁乡,把宁乡地方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创始人理学家胡宏在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在灵峰山下筑室聚徙讲学,取名灵峰书院,正式把湖湘文化正宗影响宁乡。
另外还有被称之为“湖湘学最盛”有半个宁乡人之称的湖湘学宗则是张栻(官山现存张栻父子墓)。
张栻是湖湘学派的杰出代表,是岳麓书院创始人。
事功学派学者陈傅良曾说:“某尝获侍讲张先生(栻)所为记,及于治心修身之要,湖湘之后既知所指归。
”黄宗羲指出:“湖南一派,当时为最盛”,张栻的思想不仅影响湖湘文化近千年的发展,而且在理学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张栻曾往返于长沙岳麓书院和宁乡云山书院聚徒讲学,弘扬湖湘学说,声名极一时之盛。
明嘉靖年间(公元1524年)建书院于张栻墓侧,嘉靖帝赐书匾额“南轩书舍”,宁乡学子从此对湖湘学说有了入室的基殿。
宁乡历史亦有众多的风云人物以智慧与勤劳,把宁乡人敦厚、好学、顽强不息的秉性把宁乡本土文化传承并推向另一个高度。
早在五代,宁乡就有高僧齐己(860-937),以号“诗囊”著诗闻名全唐,著《白莲集》等,今《全唐诗》录其诗十卷。
裴休唐大中十年(856)任节度使,节镇潭州(今玉潭镇),曾捐资灵佑禅师奏建沩山密印寺。
易祓,宋淳熙十二年(1185) 状元,官至礼尚书,封宁乡开国男。
有《禹贡疆礼记》、《周易总义》、《识山楼集》数十种著述传世。
明清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清经学家王文清,清史学家黄本骥,有宁乡“革命摇篮”之称的云山书院校长王凌波……一代一代的文人学子与革命志士,逐步奠定了宁乡在湖湘文化中的雄厚根基。
中共创始人何叔衡,名垂青史,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功盖千秋,中国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光召,引领中国科学高峰……众多宁乡名人弘扬湖湘文化之精髓,影响着中国历史文明进程。
从此宁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精神特质完全融于湖湘文化血脉之中。
可见,宁乡深厚的人文积淀在湖南文化的大变动中逐步演绎出了一种颇具宁乡地方特色又与湖湘文化唇齿相依的文化形态,使得宁乡的文化价值和精神特质与湖湘文化水乳交融。
宁乡独特的青铜文化是湖湘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青铜文化是研究古代文明的一重要方面。
湖南是南方发现商代晚期的青铜器最多的省区之一,而湖南又集中在宁乡。
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人面纹鼎、象纹大铜铙、提梁卣等1500多件青铜器震惊世界。
宁乡出土的青铜器以体形高大厚重,纹饰优雅秀丽,造型雄奇,铸造精良而闻名于世界,在中国青铜文化宝库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宁乡从此被誉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
宁乡青铜文化成了研究湖湘文化历史发展轨迹的重要左证,向世人展示湖湘文化独特的魅力。
宁乡民间民俗艺术悠远流长。
宁乡曾归属益阳,宁乡地花鼓融会长沙花鼓与益阳“草台子”花鼓戏,历经年代洗炼逐步衍变出宁乡地方特色的剧种。
因而宁乡也成了湖南花鼓戏的三大发源地之一,在清代就已成形,广泛流行于湘中、湘东和洞庭湖滨。
宁乡地花鼓的艺术风格独特,群众基础深厚,尤其是地方色彩鲜明,生活气息浓郁。
清同治六年(1867年)《宁乡县志、2风俗志》记载:“上元灯有狮灯,以木为头……,龙灯以纸扎头……。
又或多杂鱼灯……。
男女装唱插秧采茶等曲,曰‘打花鼓’,或跨竹马灯。
各庙寺醵金演剧,观者如堵,”所描述正是宁乡地方小戏子——宁乡对子花鼓。
现今存《张先生讨学钱》《贺新春》等著名戏。
对子花鼓与宁乡地方另一特色的民间吹打乐——麻山锣鼓反映了宁乡人民朴实的生活,生动地体现着宁乡深厚的文化传统,这种地方文化传统是与湖湘文化息息相关。
而今,宁乡对子花鼓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级名录,《麻山锣鼓》则列入了省级名录,30多支麻山锣鼓曲谱入选了《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一书。
2008年,中央电视台专程对宁乡民俗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挖掘展演进行重点采访播出,宁乡民俗民间艺术精髓走向了全国,为湖湘文化的悠远流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千年古刹密印寺演绎宁乡传统文化的传奇。
千年古刹密印寺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大宗派之一沩仰宗的起源地,佛教文化曾在此盛行。
据史籍记载,唐宋时,密印寺占地广阔,殿宇宏伟,僧众多达3000余人,寺田3700亩,盛极一时。
传说当时寺内铸有千僧锅,可作1000人的饭。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高僧灵礻右禅师来沩山开法,经宰相裴休奏请朝廷御赐“密印禅寺”门额。
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铸5048斤大钟一口,涂以黄金,置之钟楼,晨敲夕叩,声闻数里,加之寺里原藏经文5048卷,原有田租5048担,遂有“密印三藏”之称。
张栻之父张浚也是一位著名的佛教禅宗居士。
“人主之学,以心为本,一心合天,何事不济”,他的偈语对帝王之后言均承禅宗“以心为本”的思想。
其子张栻更是看好了沩山这片佛教净土,所至后来张栻自己也葬来沩山陪其父。
明崇祯年间翰林院检讨陶汝鼐在明亡后辞官削发为僧,出家沩山,禅学有《慧山海禅师塔铭》、《重建密印禅寺碑记》等书传世。
可见,宁乡人自古以来都因宁乡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而骄傲,而自豪。
正是有了这一文化的熏陶,那些走南闯北的宁乡人,才能演绎出自己光芒的人生,并为世人所敬仰,从这一意义上说,宁乡这种地方特色文化又超出了她的地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所关注的文化。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历经千多年文化积淀的宁乡是湖湘文化的根脉,亦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乡云山书院- 简介云山书院,位于湖南宁乡。
清同治四年(1865),邑人原陕西巡抚刘典倡建于水云山下。
有步云桥、总会门、东西五门、讲堂、崇道堂、希贤堂、先贤堂、仰极台、凌云亭、奎光阁、文昌阁、藏书楼、东西8斋等建筑,可容徒160人。
辟有鉴泉印月、奎阁凌云、云寺钟声等10景。
士绅捐置田产668亩,年收租1300余石。
以培养“处为大儒,出为良佐”之才为宗旨,教学生“贵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以析其理,笃行以践其慎。
”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高等小学堂。
有《宁乡云山书院志》传世。
云山书院现校内存有刘典写的“倡建云山书院碑”。
碑院1.85米,宽0.8米,厚0.025米,为青石阴刻。
学校正房前楹有谢觉哉题写的“云山完小”四个大字,校周围有王凌波﹑谢觉哉种植的“黄金树”等树木,山青水绿,风景优美。
清朝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后,云山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推民主革命前辈文经酉担任堂长。
学堂附设半日制学习班,开业余教育之先河。
1909年春以后,“宁乡四髯”何叔衡﹑姜梦周﹑谢觉哉﹑王凌波先后在这里任教或担任校长,同时有宁乡农运先辈梅冶成﹑进步人士喻棣芳﹑欧阳健﹑王一凡﹑许抱凡﹑林若虚﹑夏元彬以及三十年代在宁乡革命斗争中英勇殉难的李甲农等,在云山学校大力提倡科学与民主和劳动教育,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教育,他们不仅使云山学校成为“五·四”前后宁乡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而且成了宁乡人民的革命摇篮,为我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如甘泗淇﹑萧述凡﹑谢南岭﹑尹澍涛﹑喻东声﹑胡辉﹑余喜文﹑林萼生﹑严岳乔等俊杰,在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