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现代物理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现代物理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最新有机化学典型计算题资料讲解

有机化学典型计算题 1.取标准情况下CH4和过量的O2混合气体840mL点燃,将燃烧后的气体用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0.600g,计算: (1)碱石灰吸收后所剩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2)原混合气体中CH4跟O2的体积比. 2.室温时,20ml某气态烃与过量氧气混合,将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硫酸,再恢复至室温,气体体积减少了50mL,将剩余气体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又减少了40mL.求该气态烃的分子式。 3.A是由 C H或C H O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取0.01molA在1.456L(标准状况)氧气中燃烧,燃烧的产物通过足量浓硫酸,浓硫酸增重0.54g ,再在通过浓硫酸后的气体中点燃Mg条(足量),生成总质量为 5.16g的黑白两种物质,且黑色生成物与白色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4,求A的分子式。 4.有机物A是烃的含氧有机物,在同温同压下,A蒸气的质量是同体积乙醇蒸气的2倍。 1.38gA完全燃烧后,将燃烧产物通过碱石灰,碱石灰的质量增加 3.06 g。若将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硫酸,浓硫酸的质量增加 1.08g。取4.6gA与足量的金属Na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 成1.68L氢气,A与Na2CO3溶液混合不反应,求A的结构简式。 5.由一种气态烷烃与一种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它对氦气的相对密度为6,将1体积混合气与4体积氧气再混合,然后装入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点燃,使之充分燃烧,若反应前后温度均保持在120℃,测得容器内压强比反应前增加,则该混合气体可能由__________组成,若增加4%,则由__________气体组成。 6.某有机化合物A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29,燃烧该有机物 2.9g,生成3.36L二氧化碳气体。 1.求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取0.58g该有机物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金属 2.16g。写出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7. 0.2mol有机物和0.4mol O2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的产物为CO2 CO和H2O(g)。产物经过浓硫酸后,浓硫酸的质量增加10.8g;再通过灼热CuO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了 3.2g;最后气体再通过碱石灰被完全吸收,碱石灰的质量增加17.5g。 (1)判断该有机物的化学式 (2)若0.2mol该有机物恰好与9.2g金属钠完全反应,试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3)若0.2mol该有机物恰好与 4.6g金属钠完全反应,试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8.取有机物3g,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讲燃烧后的气体通过足量的浓硫酸,浓硫酸质量增加1.8g,将剩余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10g沉淀。 1.求该有机物的最简式 2.取一定量该有机物,加热蒸发,测得该有机物的蒸汽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的15倍,试推测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9.某混合气体由烷烃、烯烃、炔烃中的两种气体组成。将1升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 成3升二氧化碳和 3.7升水蒸气(同状态下测得)。试判断混合气体的成分并求两类烃的体积

物理化学原理在有机化学教与学中的应用(共2篇)

物理化学原理在有机化学教与学中的应 用(共2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物理化学原理在有机化学教与学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教与学中常常涉及化合物的稳定性判断,分析和讨论有机分子的稳定性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物理有机化学的反应性与其稳定性是密切相关的。可燃物质B的标准摩尔燃烧焓是指在标准压力下,反应温度时,单位量的物质B完全燃烧为同温下的指定产物时的标准摩尔焓变,用符号表示为ΔcHθm(B,相态,T),下标“c”和“m”分别表示燃烧和反应进度为1mol。燃烧产物指定为:该化合物中C变为CO2(g),H变为H2O(l),S变为SO2(g),N变为N2(g),Cl成为HCl(水溶液),金属成为游离状态。燃烧焓可以很精确地测量,它是重要的热化学数据。本文以烷烃、环烷烃和烯烃的稳定性为例,介绍燃烧焓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一、烷烃同分异构体的相对热化学稳定性 烷烃和所有其他碳氢化合物一样,都是可燃的。烷烃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并放出大量的

热: CnH2n+2+O2(g)→nCO2(g)+(n+1)H2O(l)ΔrHθm(T)=Δc Hθm(CnH2n+2,T) 燃烧焓的测定数据表明:直链烷烃分子每增加一个CH2,其燃烧焓数值的增加基本上是一个定值,即约为-·mol-1。例如,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标准摩尔燃烧焓分别为-·mol-1、-·mol-1、-·mol-1和-·mol-1。 利用烷烃异构体燃烧焓的大小可以推测烷烃异构体的相对热化学稳定性。在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支链烷烃的燃烧焓比直链烷烃大。支链越多,燃烧焓越大。实验数据表明:在烷烃异构体中,支链最多的燃烧焓最大,也最稳定。烷烃异构体燃烧时生成的产物相同,均为CO2(g)和H2O(l),反应消耗O2(g)的量和生成产物的量也相同。燃烧焓的不同,实际上说明了反应物烷烃分子能量的高低。燃烧热大,说明分子具有的能量低,结构稳定。因此,通过燃烧焓的大小,可以了解分子的稳定性。 表1给出了正辛烷及其同分异构体在时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由表可知,2,2,3,3-四甲基丁烷的燃烧焓最大,为-·mol-1,故最稳定;而正辛烷的燃烧焓最小,为-·mol-1,故最不稳定。从分子能量上讲,2,2,

《核物理实验方法》作业汇总(期末复习)

《核物理实验方法》作业汇总(期末复习) 2016.5.6汇总谢伟 第一次作业: 1、简述高压倍增器的优缺点及主要用途。 2、画出静电加速器的示意图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第二次作业: 1、画出直线加速器的示意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需查阅相关课外资料) 2、画出回旋加速器的示意图并证明旋转频率与速度无关。 第三次作业 1、带电粒子主要通过哪两种方式在物质中损失能量? 2、什么是切伦科夫辐射和穿越辐射? 3、光子通过哪三种方式在物质中损失能量? 第四次作业 1.什么是气体探测器?气体探测器有哪几个工作模式?请说明每个工作模式的特点。 2.请画出电离室的电荷感应过程示意图。并结合示意图简要说明电离室的工作原理。

3.电离室的优缺点是什么,有哪些应用? 第五次作业 1.正比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正比计数器有哪些性能参数? 2.正比计数器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3.以有机管为例,说明G-M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和猝灭机制。 第六次作业 1、请简述多丝正比室的测量原理 2、漂移室在高能物理上有什么应用? 第七次作业 1、流光-放电模式是怎么形成的,请简单定性说明。 2、请简述电阻板室的结构和性能。 第八次作业 1、利用能带论解释绝缘体、导体、半导体的区别。 2、什么是P型半导体?什么是N型半导体?什么是PN结? 3、简述半导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4、常见的径迹测量半导体有哪几种?

第九次作业 1、画出闪烁探测器的组成示意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从粒子进入闪烁体内损失能量到转变为电信号,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 2、结合教材P235的表6.2.1回答,哪种无机晶体具有最大的光输出?哪种无机晶体具有最短的发光衰减时间?BGO 晶体的发射光谱主峰是多少? 3、有机闪烁体可以分为哪三大类?每类各有什么优缺点? 4、光电倍增管由哪几部分构成?并简单说明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原理。 第十次作业 1、解释什么是伽马射线的全能峰、康普顿连续谱、逃逸峰? 2、结合教材P285图6.5.13回答: (1)图中的两个三角形表示什么电路? (2)图中“符合1”和“符合2”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对应什么样的逻辑电路? (3)简述该图是如何测量多丝正比室的探测效率的? 3、请写出切伦科夫辐射角公式,并解释如何利用切伦科夫探测器分辨速度不同的粒子?

有机化学计算题练习及答案

有机计算题 1.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mL CH4和Ar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mL O2,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 mL,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CH4和A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4 B.1:3 C.1:2 D.1:1 2.将0.2 mol某烷烃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缓缓通入盛有0.5 L 2 mol/L的NaOH溶液中,生成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该烷烃为() A.丁烷B.乙烷C.甲烷D.丙烷 3.同温、同压下,某气态烃1体积最多能和2体积HCl气体发生加成反应,加成产物0.5mol,最多和4mol Cl2发生取代,则该气态烃是() A.CH2===CH2B.CH2===CH—CH3 C.CH2===CH—CH===CH2D.CH3CH===CH—CH3 4.某气态烃和气态单烯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3,取标准状况下此混合气体4.48L 通入足量溴水中,溴水增重 2.8g,此两种烃是 () A.甲烷和丙烯B.乙烷和2-丁烯 C.甲烷和2-甲基丙烯D.乙烯和1-丁烯 5.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所 得到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总物质的量 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对混合烃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一定有乙烯②一定有甲烷③一定有丙烷④一定没有乙烷⑤可能有甲烷⑥可能有乙炔 A.②⑤⑥B.②⑥C.②④D.②③ 6.将a mol氢气和b mol 乙烯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使它们部分反应生成c mol 乙烷,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A.(3b+0.5a) mol B.(4b+0.5a) mol C.(3b+1.5a) mol D.无法判断 7.某温度和压强下,由3种炔烃(分子中只含一个C≡C)组成的混合气体4g与足量的H2充分反应加成后生成4.4g三种对应的烷烃,则所得烷烃中一定有() A.异丁烷B.乙烷C.丙烷D.丁烷8.某气态烃0.5mol能与1mol HCl完全加成,加成后产物分子上

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

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 撰写人:王玉春审核人:陈泳,冯辉霞 一、课程编号: 203128-9 二、学时学分:120学时,7.5学分 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四、适合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五、课程性质和任务 《物理化学》是化学专业四大主干课程之一,是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物理化学是用物理学的原理和实验手段来研究解决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对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研究起着指导性的作用。物理化学重点解决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机理,以及物理化学基础理论在溶液、相平衡、化学平衡、电化学、表面、胶体等领域的进一步理论开发和应用问题,是化学和相关学科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理论科学。 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系统地掌握有关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物理化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定律和主要公式;了解重要理论的实验基础;理解重要公式的导出、物理意义及适用范围;区别易混淆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演绎、归纳、计算等方法分析、论证有关具体问题。 六、主要教学内容 1、绪论:物理化学的内容,特点,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学习物理化学的方法与要求,物理量的表示及运算 2、气体: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混合物,气体的液化和临界参数,真实气体方程,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3、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热力学第一定律:功和热,体系的内能,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恒容热,恒压热及焓,热容,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及焓,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热化学:物质的标准态及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反应焓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方程式,节流膨胀 4、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述,熵的引出,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熵增加原理,熵变的计算,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熵,Helmoltz 函数和Gibbs函数,热力学基本方程及Malxewell关系式 5、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偏摩尔量,化学势,理想气体和真实气体的化学势,化学势判据,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稀溶液,分配定律,稀溶液的依数性,逸度和逸度因子,活度与活度因子 6、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其它因素对理想气体化学平衡的影响,真实气体反应化学平衡,混合物及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7、相平衡:相律,单组分系统相图,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精馏原理,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及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二组分固态部分互溶与完全互溶系统的液-固相图,二组分生成化合物的凝聚系统相图。 8、电化学: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及法拉第定律,离子的迁移数,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电解质离子的平均离子活度及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可逆电池(定义,符号,电动势及其测定),原电池热力学,Nernst方程式,电极电势与电池电动势,电极的种类,原电池的设计,不可逆电极过程,分解电压,极化现象与过电位,

化学与生活

化学学科的分类:一级学科: 化学;二级学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环境化学及化学工程等;交叉边缘科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等;按研究划分: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然而实际上的划分却是不易的,例如催化。 化学发展的三个时期:(1)古代化学时期17世纪以前,制陶、玻璃制造、炼铜炼铁等等,注重实用,化学知识是经验性、零散的;(2)近代化学时期17~19世纪末,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科学实验的兴起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分支学科飞速发展;(3)现代化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多学科综合、相互渗透,新的实验手段的普遍运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 质量数中子数计算: 化学电池的写法:升失氧降得还,Zn负极Cu正极。 化肥分类及肥效计算:氮磷钾肥。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一种有相同分子式而有不同的原子排列的化合物。正丁烷异丁烷。同素异形体: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构成,但性质却不相同的单质。白磷和红磷。 常见农药:杀虫剂、化肥、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土壤改良剂等 芳香烃化合物: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 裂解: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以比裂化更高的温度(700℃-800℃有时甚至高达1000℃以上),使石油分馏产物(包括石油气)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链烃的加工过程,裂解是一种深度的裂化。 催化重整:在有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对汽油馏分中的烃类分子结构进行重新排列成新的分子结构的过程叫催化重整。 煤的有效利用:干馏、气化、一碳化学、液化。焦化、气化、液化和热解将煤转化为洁净气体、液体、固体燃料和化学原料。 电极电势:当把金属放入盐溶液中,金属表面构成晶格的金属离子和极性大的分子相互吸引,有使金属留下电子而自身与水结合进入溶液的倾向;盐溶液中金属离子又有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而沉积在金属表面的倾向。这时在金属和溶液之间就产生了电位差。这种产生在金属和它的盐溶液之间的电位差称金属的电极电势。 化学与农业:化肥(金坷垃氮磷钾肥)、农药等 纳米及纳米科技:在三位尺度上至少在某一维方向上尺寸在1~100nm范围的材料。能操作细小到1~100nm 物件的一类新发展的高技术。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器等都可归于纳米技术范畴。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 纳米材料的用途:催化、生物医学(纳米机器人、检查体内疾病)、精细化工、国防科技(机器苍蝇、蚊子导弹、蚂蚁士兵、麻雀卫星、) 化学中的文学: 1.化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是什么?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以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为主的科学。化学研究的目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

物理有机

物理有机化学作业 ——109宿舍 (阐述下列反应并描述其反应机理:) Baylis-Hillman Reaction Beckmann Rearrangement Benzoin Condensation Birch Reduction Bischler-Napieralski Reaction Claisen Condensation Claisen Rearrangement Curtius Rearrangement (Reaction) Cannizzaro Oxidation Reduction Darzens Reaction Dieckmann Condensation Favorskii Reaction Fries Rearrangement Heck Reaction Henry Reaction Mannich Reaction Michael Addition Nef Reaction Pinacol Rearrangement Reformatsky ReactionRitter Reaction Schmidt Reaction Suzuki Coupling Swern Oxidation Tsuji-Trost Reaction Ullmann Reaction Vilsmeier Reaction Wittig Reaction

Beckmann重排 肟在酸如硫酸、多聚磷酸以及能产生强酸的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苯磺酰氯、亚硫酰氯等作用下发生重排,生成相应的取代酰胺,如环己酮肟在硫酸作用下重排生成己内酰胺: 反应机理 在酸作用下,肟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脱去一分子水,同时与羟基处于反位的基团迁移到缺电子的氮原子上,所形成的碳正离子与水反应得到酰胺。 迁移基团如果是手性碳原子,则在迁移前后其构型不变,例如:

化学有机物物理化学性质及方程式

烷烃: 化学性质不活泼,尤其是直链烷烃。它与大多数试剂如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及金属钠等都不起反应,或者反应速率缓慢。但是在适当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条件下,也可与一些试剂反应。主要有:氧化、裂化和取代等反应。 烯烃: 1`与X2,H2,H2O,HX等加成反应2`加聚反应3 氧化反应 炔烃 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苯 易进行取代,只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加成和氧化反应,主要:硝化反应;卤代反应;磺化反应苯的同系物 氧化反应,取代反应(甲苯和溴能发生取代反应,但条件不同,取代位置不同,发生在苯环上,即侧链对苯环的影响,发生在侧链上,即类似烷烃的取代反应,还能继续进行。)加成反应 物理性质 烷烃 都是无色的,碳原子数5-11时常温常压下为液态,以下为气态,以上为固态。标准状况下密度都比水小。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并且熔点和沸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 烯烃 物理性质和烷烃相似,如烯烃是不溶于水的,虽然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烷烃还略大一点。烯烃还能与某些金属离子以π键相结合,从而大大增加烯烃的溶解度,生成水溶性较大的配合物。烯烃也易于苯、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有机溶剂中。一般C2~C4的烯烃是气体,C5~C18的为气体,C19以上的高级烯烃为固体。烯烃的沸点也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双键在碳链终端的烯烃的沸点比相应的烷烃为固体。烯烃的沸点也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双键在碳链中间的沸点比相应的烷烃还略低一点。与烷烃一样,直链烯烃的沸点比带支链的高 炔烃 和烷烃,烯烃基本相似. 炔烃的沸点,相对密度等都比相应的烯烃略高些.4个碳以下的炔烃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它们的沸点也升高 苯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比水轻,不溶于水 苯的同系物 在性质上跟苯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燃烧时都发生带有浓烟的火焰,都能发生取代反映等,不能使溴水褪色(不发生反应),但能使溴水层褪色(物理性质) 归纳 同系物的物理性质不同,但有相同的官能团,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相似检举回答人的补充 2010-08-29 17:48 物理性质 烷烃 都是无色的,碳原子数5-11时常温常压下为液态,以下为气态,以上为固态。标准状况下密度都比水小。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并且熔点和沸点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 烯烃 物理性质和烷烃相似,如烯烃是不溶于水的,虽然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烷烃还略大一点。烯烃还能与某些金属离子以π键相结合,从而大大增加烯烃的溶解度,生成水溶性较大的配合物。烯烃也易于苯、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有机溶剂中。一般C2~C4的烯烃是气体,C5~C18的为气体,C19以上的高级烯烃为固体。烯烃的沸点也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双键在碳链终

高一化学 有机化学计算典型例题

有机化学计算 1、气态烃燃烧体积的变化 若水为液体,燃烧后体积缩小,减小值只与烃中氢原子数目有关;若水为气体,总体积变化也只与氢原子数目有关:H=4,V前=V后;H>4,V前<V后;H<4,V前>V后。例1、体积为10mL的某气态烃,在50mL足量O2里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体积为35 mL 气体(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此烃的分子式是() A、C2H4 B、C2H2 C、C3H6 D、C3H8 解析:因为水为液体,由燃烧通式得出体积差为(1+y/4),由差量法求得y=6,选D。 2、烃的物质的量与燃烧产物中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n(烷烃)=n(H2O)-n(CO2);烯烃:n(H2O)=n(CO2);n(炔烃)=n(CO2)-n(H2O)。 例2、由两种烃组成的混合物,已知其中之一为烯烃。燃烧1mol该混合物,测得产生CO2 4.0mol及H2O 4.4mol,试求混合烃的组成情况? 解析:烯烃:n(H2O)=n(CO2),所以得出n(烷烃)=n(H2O)-n(CO2)=0.4mol、n(烯烃)=0.6mol,设烷烃为C m H2m+2、烯烃为C n H2n,得出0.4m+0.6n=4 mol,讨论有3组符合题意,即:m =1和n=6;m=4和n=4;m=7和n=2。 3、等质量的不同烃完全燃烧消耗O2及生成CO2和H2O的情况 C/H个数比越大,生成CO2越多;H/C值越大,生成水越多,消耗O2也越多;实验式相同的不同烃,上述三者对应都相等。 例3、完全燃烧某混合气体,所产生的CO2的质量一定大于燃烧相同质量丙烯所产生CO2 的质量,该混合气体是() A、乙炔、乙烯 B、乙炔、丙烷 C、乙烷、环丙烷 D、丙烷、丁烯 解析:烯烃和环烷烃C/H=1/2;烷烃C/H<1/2;炔烃C/H>1/2,所以炔烃与炔烃或炔烃与烯烃的组合,C的质量分数大于烯烃,选A。 4、总质量一定的两种有机物以任意比混合,完全燃烧消耗O2及生成CO2和H2O为定值 CO2或H2O为定值,两种有机物满足C或H的质量分数相等,包括实验式相同的情况;消耗O2不变,满足实验式相同。 例4、某种含三个碳原子以上的饱和一元醛A和某种一元醇B,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质量不变。 (1)醇B应符合的组成通式? (2)醇B的分子结构满足的条件? 解析: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 n H2n O,与醇混合燃烧符合题干条件,二者实验式应相同,由此推出二者通式也相同; 与饱和一元醇的通式相比,此醇分子中应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或一个碳环。 5、等物质的量的不同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O2及生成CO2和H2O相等 CO2或H2O相等,分子式中碳原子或氢原子个数相等;消耗O2相等,燃烧通式中O2系数相等,或将分子式变形,提出(CO2)m ( H2O)n后剩余部分相等。 例5、燃烧等物质的量的有机物A和乙醇用去等量的O2,此时乙醇反应后生成的水量是A 的1.5倍,A反应后生成的CO2是乙醇的1.5倍,A是()A、CH3CHO B、C2H5COOH C、CH2=CHCOOH D、CH3-CH(CH3)-OH

郑州大学化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院系代码:015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邮政编码:450001 联系部门: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电话:67781815 联系人:刘晨湘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指导 教师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备注 015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 学术型200 070301★▲无机化学33 同等学力报01功能配位化学侯红卫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考应为化学 麦松威英语一③660大学化学④专业毕业, 徐琰921无机化学(一)毕业后从事 李纲本专业工作 牛云垠3年以上, 杨光修读5门以 郑直上本专业本 张茂林科主干课程 徐虹,并发表一 王利亚篇以上相关 臧双全学术论文。 李金鹏加试1分析02无机材料化学李中军化学;2物 要红昌理化学;拟 杜晨霞接受推免生 颜振宁6人。 尹明彩 樊耀亭 王建设 03现代无机合成与配合物催化侯红卫 化学孟祥茹 吴本来 李林科 赵金安 武杰 米立伟 韦永莉 04生物能源技术与环境科学樊耀亭 何占航 070302★▲分析化学23 同等学力报01化学计量学与仪器分析网络石杰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考应为化学课件研究申琦英语一③660大学化学④专业毕业, 屈凌波923分析化学毕业后从事 本专业工作02生物电化学与电分析化学冶保献3年以上,

徐茂田修读5门以 于岚岚上本专业本03光谱分析与发光分析石杰科主干课程, 韩润平并发表一 武现丽篇以上相关 毛红艳学术论文。 刘金霞加试1物理 韩华云化学;2有 王瑞勇机化学。 李建军拟接受推免 林琳生3人。 瞿鹏 04色谱分析与分离化学张书胜 屈凌波 王建 于阿娟 班付国 070303☆★▲有机化学73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同等学力报01物理有机与金属有机化学吴养洁英语一③660大学化学④考应为化学 宋毛平928有机化学(一)专业毕业, 王敏灿毕业后从事 陶京朝本专业工作 崔秀灵3年以上, 邹大鹏修读5门以 李铁生上本专业本 卢会杰科主干课程, 龚军芳并发表一 赵雪梅篇以上相关 赵文献学术论文。 唐明生加试1物理 郝新奇化学;2分02化学生物学与超分子化学赵玉芬析化学。拟 朱志兀接受推免生 陈晓岚10人。 曹书霞 叶勇 郑金云 03药物合成与天然有机化学廖新成 郭彦春 张福义 龙跃 张建业 石伟民 杨风岭

物理有机化学

物理有机化学讲义An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王剑波 2003年8月

目 录 第1章有机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及热力学12学时 1.1 物理有机化学概述及有机反应机理研究的基本方法2学时 动力学方法 2学时 1.2 简单速率表达式及其积分形式; 稳态近似方法;可逆反应; 假一级动力学; 多步反应的动力学; Arrhenius方程. 过渡态理论 4学时 1.2 反应坐标; 过渡态;活化能及势能面的概念; 微观可逆性原理和活化能的估 算;反应速率的过渡态理论; 过渡态结构; ?H?及?S?与Ea及A; 动力学控 制及热力学控制; Hammond假定; Curtin-Hammett原理; 反应活性/选择性 原理;过渡态理论的缺陷. 同位素效应 2学时 1.4 一级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基本原理及在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二级动力 学同位素效应. 习题课2学时 1.5 第2章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关系5学时 Hammett方程; 取代常数及反应常数 2.1 Yukawa-Tsuno方程; Swain-Lupton方程; Taft方程; 准动力学温度以及准平 衡温度. 习题课1学时 2.2 第3章有机化合物的酸碱理论5学时 3.1 Br?nsted酸碱2学时 弱Br?nsted碱的强度; 酸度函数; 弱Br?nsted酸的强度; 碳氢酸酸度; 取代基对Br?nsted酸碱强度的影响. Lewis酸碱及软硬酸碱理论1学时 3.2 溶液中的酸碱催化反应1学时 3.3 习题课1学时 3.4 第4章溶剂效应2学时 溶液及溶剂化的概念; 溶剂效应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 Grunwald-Winstein方程. 第5章有机反应中间体8学时 正碳离子及负碳离子3学时 5.1

核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

核技术与核安全 核动力技术的核心是反应堆技术,反应堆可用来发电,供热,驱动运载工具等.反应堆还可以产生大量中子,故在有些核技术应用中亦可利用反应堆作为中子源,或利用反应堆中子做活化分析,生产放射性核素等."核能工程与技术"和"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也是"核科学与技术"之下的二级学科. 实际上核技术与核物理是密不可分的,这两个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互相依托,互相渗透的.同时,作为核探测技术和射线应用技术的基础,研究各种射线和荷能粒子束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其相互作用既可以产生物理的变化,也可以产生化学的变化,还可以产生生物学的变化.相应的研究构成了辐射物理学,辐射化学和辐射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在核技术的应用中还经常要对放射性核素进行分离,或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这属于放射化学的范畴.因此,核技术及应用这一学科与核物理学,辐射物理学,辐射化学,放射化学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其中辐射物理往往也被纳入核技术的范畴内.近年来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相应地又产生了医学物理,核医学等学科.另一方面,核技术的研究经常涉及大型仪器设备的研制,其本身又是物理,机械,真空技术,电子学,射频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成像技术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的综合.故此核技术充分体现了多种学科的交叉这一特点,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重要的高技术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核技术开始大规模地应用到国民经济之中,形成了许多新兴的产业,如辐射加工,无损检测,核医学诊断设备与9放射治疗设备,同位素和放射性药物生产等.据统计,美国和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GDP)中核技术的贡献约占3%~4%.美国核技术产生的年产值约为3500亿美元,其中非核能部分约占80%. 现代很多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都是与核技术的贡献分不开的.仅以诺贝尔奖为例,1931年美国科学家劳伦斯发明回旋加速器,为此获得了1939年诺贝尔物理奖.1932年英国科学家Cockcroft和Walton制造了第一台高压倍压加速器并用其完成了首次人工核反应,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此外还有八项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是利用加速器进行实验而获得的.在探测器方面,威尔逊因发明云室探测器而获1927年诺贝尔物理奖,其后布莱克特因改进威尔逊云室实现自动曝光而获1948年诺贝尔物理奖,鲍威尔发明照相乳胶法并用其发现π介子而获1950年诺贝尔物理奖,这之后格拉泽因发明气泡室使粒子探测效率提高1000倍而获1960年诺贝尔物理奖,阿尔瓦雷兹因改进气泡室并用其发现共振态粒子而获1968年诺贝尔物理奖,沙帕克因发明多丝正比室和漂移室而获1992年诺贝尔物理奖.在核分析技术方面,1948年美国科学家利比建立了14C测年方法并为此获得了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穆斯堡尔因发现穆斯堡尔效应而获1961年诺贝尔物理奖,布罗克豪斯和沙尔因发展了中子散射技术而获1994年诺贝尔物理奖.核技术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一斑.由于核技术为多种学科的基础研究提供了灵敏而精确的实验方法和分析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竞相建造与核技术密切相关的大型科学工程,如大型对撞机,同步辐射装置,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散裂中子源,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大型放射性核束加速器等,其造价动辄数亿美元乃至数十亿美元.美国能源部2003年11月发布研究报告"未来科学的装置",列出了今后20年重点发展的28项大型科学工程,其中基于加速器的有14项,占了一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建造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合肥同步辐射装置等大科学工程,辐照和放疗用电子加速器,大型集装箱探测装置,辐射加工和同位素生产等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 1 在工业中的应用 核技术的工业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辐射加工.辐射加工利用60Co源产生的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照射物料,可引起高分子材料的聚合,交联和 1

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练习及答案

第八章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1.指出下列化合物能量最低的电子跃迁的类型。 答案: ⑴. π-π* ⑵.n-σ*⑶.n-π* ⑷. n-σ* ⑸. п-п* 2.按紫外吸收波长长短的顺序,排列下列各组化合物。 ⑴. ⑵.CH3-CH=CH-CH=CH2 CH2=CH-CH=CH2 CH2=CH2 (3).CH3I CH3Br CH3Cl ⑷. ⑸. 反-1,2-二苯乙烯顺-1,2-二苯乙烯 答案: ⑴以环己酮为基准,添加共轭双键及增加助色基都使UV吸收产生红移。 ⑵以乙烯为基准,添加共轭双键及增加助色基都使UV吸收产生红移。 CH3-CH=CH-CH=CH2>CH2=CH-CH=CH2>CH2=CH2 ⑶杂原子的原子半径增大,化合物的电离能降低,吸收带波长红移。n ? s* CH3I>CH3Br>CH3Cl ⑷以苯环为基准,硝基苯增加p-p共轭,氯苯增加p-p共轭,UV吸收红移。 ⑸反式异构体的共轭程度比顺式异构体更大。 反-1,2-二苯乙烯>顺-1,2-二苯乙烯 3.指出哪些化合物可在近紫外区产生吸收带. (1) (2)CH3CH2OCH(CH3)2(3) CH3CH2C≡CH

(4) (5) CH2=C=O (6).CH2=CH-CH=CH-CH3 答案: 可在近紫外区产生吸收带的化合物是⑷,⑸,⑹。 4、图8-32和图8-33分别是乙酸乙酯和1-己烯的红外光谱图,试识别各图的主要吸收峰: 答案: 图8-32己酸乙酯的IR图的主要吸收峰是:①.2870-2960cm-1为-CH3,>CH2的V C-H碳氢键伸缩振动。 ②.1730cm-1为V C=O羰基伸缩振动。③.1380cm-1是-CH3的C-H弯曲振动。④.1025cm-1,1050CM-1为V C-O-C 伸缩振动。 图8-33,1-己烯的IR图主要吸收峰是①.=C-H伸缩振动。②.-CH3,>CH2中C-H伸缩振动。③. 伸缩振动,④.C-H不对称弯曲振动。⑤.C-H对称弯曲振动。⑥.R-CH=CH2一取代烯。

物理有机化学

物 理 有 机 化 学 主讲人:王剑波 教授(办公室:南区621;电话:6175-7248;Email: wangjb@https://www.360docs.net/doc/8e5080875.html,) 教学内容及进度 第1章 有机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及热力学 12学时 1.1 物理有机化学概述及有机反应机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2学时 1.2 动力学方法 2学时 简单速率表达式及其积分形式; 稳态近似方法;可逆反应; 假一级动力学; 多步 反应的动力学; Arrhenius方程. 1.2 过渡态理论 4学时 反应坐标; 过渡态;活化能及势能面的概念; 微观可逆性原理和活化能的估算;反 应速率的过渡态理论; 过渡态结构; ?H?及?S? 与Ea及A; 动力学控制及热力学 控制; Hammond假定; Curtin-Hammett原理; 反应活性/选择性原理;过渡态理 论的缺陷. 1.4 同位素效应 2学时 一级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基本原理及在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二级动力学同位 素效应. 1.5 习题课 2学时 第2章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关系 5学时 2.1 Hammett方程; 取代常数及反应常数 Yukawa-Tsuno方程; Swain-Lupton方程; Taft方程; 准动力学温度以及准平衡 温度. 2.2 习题课 1学时 第3章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理论 5学时 3.1 Br?nsted酸碱 2学时 弱Br?nsted碱的强度; 酸度函数; 弱Br?nsted酸的强度; 碳氢酸酸度; 取代基对Br?nsted酸碱强度的影响. 3.2 Lewis酸碱及软硬酸碱理论 1学时 3.3 溶液中的酸碱催化反应 1学时 3.4 习题课 1学时 第4章 溶剂效应 2学时 溶液及溶剂化的概念; 溶剂效应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 Grunwald-Winstein 方程. 第5章 有机反应中间体 8学时 5.1 正碳离子及负碳离子 3学时 正碳离子的检测-超酸介质中的NMR; 正碳离子及负碳离子的结构.

有机化学部分物理化学性质规律总结

有机化学部分性质总结 物理性质 1、状态(常温) 气态:n≤4的烃、新戊烷、甲醛、一氯甲烷、一氯乙烷、一溴甲烷 液态:低级(十碳以下)醇、醛、酸、酯油酸等 固态:苯酚,草酸,苯甲酸、硬脂酸,软脂酸等 2、密度 比水轻:所有烃类、酯、油脂 比水重:硝基苯、溴苯、CCl4、溴乙烷及大多数卤代烃、液态苯酚 3.沸点 ①同系物沸点大小判断,一般随着碳原子数增多,沸点增大。如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 ②链烃同分异构体沸点大小判断,一般支链越多,沸点越小。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③芳香烃的沸点大小判断,侧链相同时,邻位>间位>对位。如: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④对于碳原子数相等的烃沸点大小判断,烯烃<烷烃<炔烃 ⑤同碳原子的脂肪烃的衍生物沸点大小判断,烯烃的衍生物沸点低于烷烃的同类衍生物。如:油酸的沸点<硬脂酸 ⑥不同类型的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沸点比较,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脂肪羧酸>脂肪醇>脂肪醛 ⑦酚和羧酸与它们对应的盐沸点比较,酚和羧酸<对应盐的沸点。如乙酸<乙酸钠 ⑧分子量相近的烃的沸点一般低于烃的衍生物。 例1:2-甲基庚烷>正庚烷>2-甲基己烷>3,3-二甲基戊烷>正戊烷 例2:下列沸点大小,前者低,后者高的是(). A、苯酚和苯酚钠 B、软脂酸和油酸 C、丁烯和乙烯 D、丁烷和2-甲基丙烷 解析:A对,苯酚盐的熔沸点大于苯酚;B错,软脂酸常温固态,油酸常温液态,碳原子相近的高级一元脂肪酸,烃基中C=C越多,沸点越低;C错,同系物中C数越多,沸点越高;D错,同类同分异构体,支链多,沸点低。答案是A。 4.熔点 A.直链烷烃 支链数↑,熔点↑(C3以后). 由此可见:含偶数C,熔点↑的多;含奇数C,熔点↑的少.从而形成了"偶上奇下"两条曲线. 在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不仅取决于分子的大小,还于晶体中晶格排列的对称性有关.

总结有机化学典型计算题

2014 最新总结 有机化学典型计算题 1. 取标准情况下CH4和过量的Q混合气体840mL点燃,将燃烧后的气体用碱石灰吸收, 碱石灰增重, 计算: (1) 碱石灰吸收后所剩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 (2) 原混合气体中CH跟Q的体积比. 【分析】碱石灰增重, 说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克, 根据甲烷CH4, 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设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 则水为2x 44x+18*2x== x= 根据碳守恒,则甲烷也是,即:168mL CH+2Q==CO+2HO,消耗氧气为*2mol,即:336mL 余氧气:840-168-336==336mL 体积比:168:(840-168)=1:4 (1) 碱石灰吸收后所剩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336mL ⑵原混合气体中CH跟Q2的体积比.1:4 2. 室温时,20ml 某气态烃与过量氧气混合,将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硫酸,再恢复至室温,气体体积减少了50mL将剩余气体再通过氢氧化钠溶

液,体积又减少了40mL ?求该气态烃的分子式。 【分析】因为过量氧气,所以气态烃完全燃烧 设:气态烃:CnHm本题关键点:50ml,并不是生成水的体积 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硫酸,气体体积减少了50ml, 并不是生成水的体积, 而是前后体积的变化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又减少了40ml,所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40ml , 所以: CnHm + (n+m/4) Q nCO + m/2 H 2O △ v=反应前-反应后体积 ----------------- n ------------------------ 1+ ( n+m/4) -(m/2+n)=1-m/4 20 -------------------------- 40 --------------------------- --- 50 列比例1:20=n:40 解得n=2 1:20=(1-m/4):50 解得m=6 求该气态烃的分子式C2H6

核技术应用复习

核技术:是指在原子核物理现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原子核反应堆、粒子加速器、放射性同位素和核粒子探测器等各种核物理设备和核实验方法为各个部门服务的一门新兴技术。 核武器——核变(裂变、聚变) 及生化效应 目前的分类核能与核动力(核工程)——反应堆、热工(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的简称,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的一门学科,如反应堆的导热,对流换热,辐射能的传递等。) 核技术(非动力核技术)——同位素与辐射技术 核农学核农学主要研究核素和核辐射及相关核技术在农业科学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 核医学核医学—将核素(包括放射性核素和稳定核素)标记的示踪剂用于医学和生物医疗和研究用途的学科。 核分析 (工业)核检测 辐射加工辐射加工—广义的辐射加工包括一切利用粒子、光波和射线来从事辐射化学及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技术等。 食品、卫生 核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利用射线(β、X、γ、n)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吸收、散射或活化反应等现象,通过测定射线的强度或能谱的变化来测定被测物质的基本物理(或化学)量(如:密度、浓度、厚度(高度)、水份、流量、挥发分等)。 特点 现场、非接触、无损(无破坏性); 可在线、载流连续监测; 抗干扰能力强。 安全、无污染(无废气、废液排放); 经济、高效。 相对测量——标定难、测量精度容易受物料成分变化的影响。 问题 灵敏度和响应时间; 精密度和准确度; 非线性问题与校正技术; 多参数测量与数据处理; 辐射与安全; 认可(认证)与推广; 规范化、标准化 核子密度计 各种料液浓度的在线检测和控制。也可通过密度而间接测定出料液中某种成分的含量、以及两种物料的本比等。核子(皮带)秤 利用物料对γ射线的吸收原理。放射源发出的γ射线穿过穿透输送机上的物料后,强度减弱,物料越多,减弱的程度越大,探测器接受的射线强度也减少,根据探测器输出脉冲数变化,就可以测出输送机上物料的多少。如果同时测出输送速度,则物料对速度之积分就是单位时间传送物料的重量。 测量原理 放射源稳定的放出射线。在支架构成的范围内呈扇形,照射到输送机上,输送机上的物料吸收一部分射线,其余的照射到探测器上,因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为常数,因此探测器探测的射线的多少,可反映输送机上物料的多少。 基本应用测量工业输送系统、测量管道和斜槽中处于“自由下落”状态的物流的质量流量 料位计及料位开关 原理: 检测γ射线穿透料仓或管道中物料后的强度,根据射线强度的变化来计算、判断物料的料面水平,控制物料的输

有机化学基础练习题

沼涛中学中考期间温习卷有机化学基础(1)1.下列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物的有 A.2-甲基丙烷B.环戊烷 C.2;2-二甲基丁烷D.2;3-二甲基丁烷 2.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超过7个的有 A.已烷B.已烯 C.1;2-二溴丙烷D.乙酸甲酯 3.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描述正确的是 A.均采用水浴加热B.制备乙酸丁酯时正丁醇过量 C.均采用边反应边蒸馏的方法D.制备乙酸乙酯时乙醇过量 4.下列有机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A.乙烷B.乙烯C.乙醇D.乙酸 5.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3-甲基-1;3-丁二烯 B.2-羟基丁烷 C.CH3CH(C2H5)CH2CH2CH32-乙基戊烷 D.CH3CH(NH2)CH2COOH 3-氨基丁酸 6.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7H6O5 B.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 D.在水溶液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 7.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柴油由可由再生资源制得 B . 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 C .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D . “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 B .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C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 .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 9.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 10H 18O B .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10.普伐他汀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未表示出其空间构型)。下列关于普伐他汀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 A .能与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 .不能使酸性KMnO 4 溶液褪色 C .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 D .1 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1 mol NaOH 反应 11.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酒越陈越香与酯化反应有关 B .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D .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