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第三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性;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
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一、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
年龄特征:指不同年龄 阶段表现出的区别于其 他年龄阶段的典型特征。 这些特征与教育有着密 切的关联。
亚里斯多德的年龄划分 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年龄分期 0-7岁 7-14岁 14-21岁
心理学(灵 教育学(教 魂各部分) 育各方面)
准备之前,经验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即使在 最初的训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同样没有多 大价值。到了一定的成熟准备期,从未接受过 这种行动训练的孩子,只要略加训练就可以迎 头赶上。
不同发展理论之间的共同之处
人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人的身心发展不是孤 立、封闭的
发展是一种有方向性、连续性的过程,人的身心发展 分为不同阶段,这些阶段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各个阶 段之间有一定的重合,都肯定发展的方向是不可逆的
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
突出表现在人的思维的差异性上 思维越是发展到高级水平,个体之
间的差异越大 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学科达到中的
思维水平也不同
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
认知风格:就两方面而言:一是指 个体在学习中处理信息的方式;二 是指个体在对事物作出反应时所使 用的策略。它总是与人如何处理学 习中的信息或解决问题有关。
植物灵魂
体育
动物灵魂
德育
理性灵魂
智育
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几种认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 格塞尔的成熟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大致年龄 发展阶段
特征
0-2岁 感知运动阶段 以先天条件反射为基础,通过个体最基本的吮 吸、摇头、摆手等活动将自己和环境分开
2-7岁 前运算阶段 7-11岁 具体运算阶段 11岁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
使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
的过程。是人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
实个性的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 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格塞尔 外铄论:荀子、洛克“白板说”、华生“一打
儿童……”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个体的内在因素(遗传、
三、教育如何适应身心发展规律
(1) 顺序性 → 循序渐进 (2)阶段性 →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 内容
,采用不同的方法。 (3)不平衡性 → 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4)互补性 → 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个别差异性 → 因材施教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顺
开始发展语言,形成感觉运动图式和记忆的心 理表象,运算和语言都表现出自我中心,缺乏 可逆性
开始形成逻辑、归纳与运算,能从多方面具体 考虑事物的变化,但仍有自我中心倾向。守恒 概念、可逆性思维都有一定发展
思维进一步抽象,进行命题与逻辑的推理,能 根据经验进行预见和假说,达到思维基本成熟 的阶段
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
分班? 如何将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前提、一定影响、作用不能夸大 二、成熟:前提性、可能性 格塞尔的成熟理论 关注生理成熟、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同步关系。 同卵双胞胎爬梯的对照性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还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准备之前,
经验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即使在最初的训练中取得了 一点成绩,也同样没有多大价值。到了一定的成熟准备 期,从未接受过这种行动训练的孩子,只要略加训练就 可以迎头赶上。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多快好省少慢差费 循序渐进原则+适度适量 超前原则(最近发展区)” 跳一跳摘桃” 适时施教原则
赏识教育原则
二、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1、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如性别、家庭社会经 济地位、在家庭中的出生顺序等。
2、与教育教学联系最密切的三方面认知差异: 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 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 智力差异
成熟)与外部环境(社会文化、学校教育、家 庭影响等)相互作用;作用的汇合点在于实践 (个体积极投身实践的活动),这是推动人身 心发展直接的现实力量!
个体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 2、阶段性:年龄特征 3、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
阶段的不平衡(男女发育)、不同方面发展的 不平衡(身体发展先于心理) 4、互补性:身体内部;心理与生理之间 5、个别差异性:(1)性别差异;(2)智力差 异;( 3)气质差异;(4)性格差异
研究只是侧重某一方面,但心理的发展是知、情、意 的统一,形成一种统一的人格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是一种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合力, 遗传+成熟+环境(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
身心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接受 能力(学习准备状况)
教育要依据受教育者的身 心发展过程
教育要抓住受教育者身心 发展的关键期 教育要给学生的身心发展 以积极支持
年龄范围
特征
积极的结果
0-1岁
信任-百度文库信任
身体舒适和安全感
2-3岁
自主-羞怯、怀疑
依存和自主的能力
4-5岁
主动-内疚
创造性地掌握新的任务
6-11岁
勤奋感-自卑感
勤奋,掌握各种技能
12-18岁 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 获得“成为我自己”的能 力
格塞尔的成熟理论
关注生理成熟、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同步关系。 同卵双胞胎的对照性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还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冲动型-沉思型 辐合型-发散型
智力差异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语言智力 数理逻辑智力 空间智力 音乐智力 肢体运动智力 社交智力 内省智力
身心发展差异的教育意义
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受教育者不同身心 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组织和 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孔子:“各因其材” 与班级授课制的现实冲突 按生理年龄分班按个体差异(如智龄)
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两条基本的教育规律
1、教育受社会发展所制约 2、教育受人的发展所制约(“欲速
则不达”)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身心发展的概念
1、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
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
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
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一、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
年龄特征:指不同年龄 阶段表现出的区别于其 他年龄阶段的典型特征。 这些特征与教育有着密 切的关联。
亚里斯多德的年龄划分 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年龄分期 0-7岁 7-14岁 14-21岁
心理学(灵 教育学(教 魂各部分) 育各方面)
准备之前,经验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即使在 最初的训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同样没有多 大价值。到了一定的成熟准备期,从未接受过 这种行动训练的孩子,只要略加训练就可以迎 头赶上。
不同发展理论之间的共同之处
人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人的身心发展不是孤 立、封闭的
发展是一种有方向性、连续性的过程,人的身心发展 分为不同阶段,这些阶段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各个阶 段之间有一定的重合,都肯定发展的方向是不可逆的
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
突出表现在人的思维的差异性上 思维越是发展到高级水平,个体之
间的差异越大 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学科达到中的
思维水平也不同
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
认知风格:就两方面而言:一是指 个体在学习中处理信息的方式;二 是指个体在对事物作出反应时所使 用的策略。它总是与人如何处理学 习中的信息或解决问题有关。
植物灵魂
体育
动物灵魂
德育
理性灵魂
智育
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几种认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 格塞尔的成熟理论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大致年龄 发展阶段
特征
0-2岁 感知运动阶段 以先天条件反射为基础,通过个体最基本的吮 吸、摇头、摆手等活动将自己和环境分开
2-7岁 前运算阶段 7-11岁 具体运算阶段 11岁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
使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
的过程。是人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
实个性的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 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格塞尔 外铄论:荀子、洛克“白板说”、华生“一打
儿童……”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个体的内在因素(遗传、
三、教育如何适应身心发展规律
(1) 顺序性 → 循序渐进 (2)阶段性 →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 内容
,采用不同的方法。 (3)不平衡性 → 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4)互补性 → 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个别差异性 → 因材施教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顺
开始发展语言,形成感觉运动图式和记忆的心 理表象,运算和语言都表现出自我中心,缺乏 可逆性
开始形成逻辑、归纳与运算,能从多方面具体 考虑事物的变化,但仍有自我中心倾向。守恒 概念、可逆性思维都有一定发展
思维进一步抽象,进行命题与逻辑的推理,能 根据经验进行预见和假说,达到思维基本成熟 的阶段
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
分班? 如何将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前提、一定影响、作用不能夸大 二、成熟:前提性、可能性 格塞尔的成熟理论 关注生理成熟、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同步关系。 同卵双胞胎爬梯的对照性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还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准备之前,
经验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即使在最初的训练中取得了 一点成绩,也同样没有多大价值。到了一定的成熟准备 期,从未接受过这种行动训练的孩子,只要略加训练就 可以迎头赶上。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多快好省少慢差费 循序渐进原则+适度适量 超前原则(最近发展区)” 跳一跳摘桃” 适时施教原则
赏识教育原则
二、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1、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如性别、家庭社会经 济地位、在家庭中的出生顺序等。
2、与教育教学联系最密切的三方面认知差异: 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 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 智力差异
成熟)与外部环境(社会文化、学校教育、家 庭影响等)相互作用;作用的汇合点在于实践 (个体积极投身实践的活动),这是推动人身 心发展直接的现实力量!
个体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 2、阶段性:年龄特征 3、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
阶段的不平衡(男女发育)、不同方面发展的 不平衡(身体发展先于心理) 4、互补性:身体内部;心理与生理之间 5、个别差异性:(1)性别差异;(2)智力差 异;( 3)气质差异;(4)性格差异
研究只是侧重某一方面,但心理的发展是知、情、意 的统一,形成一种统一的人格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是一种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合力, 遗传+成熟+环境(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
身心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接受 能力(学习准备状况)
教育要依据受教育者的身 心发展过程
教育要抓住受教育者身心 发展的关键期 教育要给学生的身心发展 以积极支持
年龄范围
特征
积极的结果
0-1岁
信任-百度文库信任
身体舒适和安全感
2-3岁
自主-羞怯、怀疑
依存和自主的能力
4-5岁
主动-内疚
创造性地掌握新的任务
6-11岁
勤奋感-自卑感
勤奋,掌握各种技能
12-18岁 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 获得“成为我自己”的能 力
格塞尔的成熟理论
关注生理成熟、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同步关系。 同卵双胞胎的对照性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还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冲动型-沉思型 辐合型-发散型
智力差异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语言智力 数理逻辑智力 空间智力 音乐智力 肢体运动智力 社交智力 内省智力
身心发展差异的教育意义
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受教育者不同身心 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组织和 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孔子:“各因其材” 与班级授课制的现实冲突 按生理年龄分班按个体差异(如智龄)
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两条基本的教育规律
1、教育受社会发展所制约 2、教育受人的发展所制约(“欲速
则不达”)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身心发展的概念
1、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
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
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