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五输穴歌诀
五输穴歌诀井荥输经合五穴,系由肢端向肘膝,按其脉气小到大,第一所出为井穴,二溜为荥三注输,所行为经入为合。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宜;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传;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合;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井: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荥: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输/原/八会穴(脉会):太渊———在腕掌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经:经渠——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合: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井:商阳—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荥:二间—微握拳,在食指本节前,桡侧凹陷处输:三间—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 2 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原:合谷——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经: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合: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井:厉兑—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荥:内庭—在足背当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输:陷谷—在足背,当第 2、3 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原:冲阳——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经: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合: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井:隐白—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 0.1 寸。
3.1.1五输穴经络腧穴
2、五输穴的含义
五输穴从四指末端向肘膝关节方向依次排序。 井,意为谷井,喻山谷之泉,是水之源头; 荥,意为小水,喻刚出的泉水微流; 输,有输注之意,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渐深; 经,意为水流宽大通畅; 合,有汇合之意,喻江河之水汇合入海
2、五输穴的含义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留为荥, 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3、五输穴的五行属性
“阴井木,阳井金”。
五输穴-六阳经
阳经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大肠经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三焦经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小肠经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胃经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胆经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膀胱经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由于五输穴与五行相配,故又有“五行输”之称。
3、五输穴的五行属性
“阴井木,阳井金”。
阴经
肺经
五输穴-六阴经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4、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1) 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
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 现代临床应用:井穴多用于急救,荥穴主要用来治疗热证,
输穴多主脏病,经穴多主经脉循行部位的痛症,合穴多主脏 病。
当于泻井;合生井,补合相当补井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称为特 定穴。
是针灸临床上最常用的经穴。
1、特定穴的类别 (10 类)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为主)五输穴、原穴、络穴、下合穴、郄穴、 八脉交会穴 ;躯干背俞穴(背部)、募穴(腹部);周身八会穴、交会穴。
2、特定穴的数量特定穴共有 149 个(未计算交会穴),除去重复的 20 个, 共有 129 个,占整个经穴的 1/3 多。
(一)五输穴 60 个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5 个 特定腧穴,简称“五输”。
与五行相配,又称“五行输”。
五输穴分布: 脉气状况 经气所出, 脉气浅 端 经气流动, 脉气稍比喻水 初流 水 微流 之 小 之 大 腧穴位置 手 、 足 之 本节之前所出为井所溜为荥较大大水之经气通畅,脉气较腕踝关节所行为经畅流盛以上百川经气盛大,脉气充肘膝关节所入为合五输穴的特点: a 只存在十二经脉之上,每经都有一组。
b 每类穴的命名都提示穴位所在部位经气运行的状态。
c 呈向心性分布。
从井穴到合穴依次从末梢向心排列。
d 每个穴位都有五行配属。
五输穴的五行配属:“阴井木”,“阳井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近代临床应用:井穴开窍醒神,治疗神志病症 ;荥穴清热泻火,祛本脏腑经脉火热之邪。
A、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井主心下满:主治肝之疾患,肝气不舒心窝部痞满,郁闷。
荥主身热:主治心之疾患,热伤神明的心烦、心悸、失眠神昏谵语、狂躁不宁及热伤津液口燥舌干等。
输主体重节痛:主治脾之疾患,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体倦懒言,大便溏稀等。
经主喘咳寒热:主治肺之疾患。
如咽干咽痒,声音嘶哑,鼻塞不通,气喘少气,小便不利,大便失调等。
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六阴经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肺(金)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肾(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肝(木)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心(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脾(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心包(相火)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六阳经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输穴:主体重节痛,用于关节病变
经穴:用于寒热、咳喘、咽喉病症
合穴:主脏腑病症,治疗与本经所属的脏腑有关的病变
(即: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膀胱(水)
至阴
足通谷
束谷
昆仑
委中
胆(木)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小肠(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胃(土)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三焦(相火)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五输穴主治特点:
井穴:醒脑开窍,用于急救,治疗神识昏迷、心下烦闷,急惊气绝、人事不省
荥穴:清泄脏腑之热,主治本经热证
盲人按摩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经络腧穴学》复习指南
盲人按摩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经络腧穴学》复习指南第一单元经络概述细目一:经络系统的组成要点:【要点1】十二经脉的名称。
【要点解析】十二经脉又称十二正经,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总称,为经络系统的主体。
【要点2】十二经脉的分布。
【要点解析】十二经脉在体表为左右对称分布,其中阴经隶属于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
阳经隶属于腑,多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腰背部,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
具体分布如下:1?四肢部:阴经在四肢内侧,从前向后,分别是太阴、厥阴、少阴;阳经在四肢外侧,从前向后,分别是阳明、少阳、太阳。
其中手三阴分布于上肢内侧,从前向后,分别是手太阴、手厥阴、手少阴;手三阳分布于上肢外侧,从前向后,分别是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足三阳分布于下肢前侧、外侧,从前向后,分别是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阳;足三阴分布于下肢内侧,从前向后,分别是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其中内踝尖上8寸以下,从前向后是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
2.头面部:阳经经脉皆上头面。
其中手、足阳明经在面部,手足少阳经在头侧,足太阳经在后头及头顶,手太阳经在颊部。
3.颈项部:从前向后依次为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4.躯干部:足少阴肾经在胸腹第一侧线(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足阳明胃经在胸腹第二侧线(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阴脾经在胸腹第三侧线(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足厥阴肝经在胁肋部,足少阳胆经在胁腰部,足太阳膀胱经在背、腰、骶部。
【要点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要点解析】十二经脉中阴经属脏主里,阳经属腑主表,脏与腑,阴与阳之间通过经别和络脉相互沟通,形成六组表里属络的关系。
五输穴
五俞穴的介绍
五俞穴的介绍五脏六腑的经脉分别有“井、荥、俞、经、合”五个俞穴,有些时候也把五俞穴的“俞”字也写成了“输”或“腧”,但意思都不变,都是运输气血的含义。
那么五俞穴对应的五行是什么呢?五脏的“五俞穴”即“井、荥、俞、经、合”对应的就是“木、火、土、金、水”。
比如有时候提到肺经的“井”穴是“少商”穴(大拇指端外侧),属木,说的就是“井”对应的是“木”这个意思,同样,在五脏别的经络“井”穴也都属“木”。
六腑的五俞穴即“井、荥、俞、经、合” 对应的五行是从“金”开始的,也就是“金、水、木、火、土”。
比如:膀胱经的“井”是“至阴”穴(足小趾外端),属“金”,这个“金”对应的就是所有六腑的“井”穴,依此类推。
只要把这些字的顺序背下来就会在看中医书籍时不会一头雾水了。
“五输穴”是一些位于四肢远端(上肢在肘部以下,下肢在膝部以下)常用穴位的总称,其中属于五脏(五条阴经:肝心脾肺肾)的穴位各有五个俞穴,即井(木)、荣(火)、俞(土)、经(金)、合(水),每条经络五个所属俞穴,五条阴经共二十五穴。
如加上左、右两侧共五十穴。
中医上也叫“脏俞五十穴”。
听起来很多,其实有一半是左右重复的,记住二十五个就等于记住五十个了。
实际上用于六腑(六条阳经:膀胱、胆、胃、大肠、小肠、三焦)的穴位各有六个俞穴,除在“井、荣、俞、经,合”穴之外,在“俞”穴与“经穴”之间又加一个“原穴”,六条经脉共三十六穴。
左、右侧共七十二穴,也叫“腑俞七十二穴”。
看起来很吓人,也就是记住一半就全记住了,爱好中医的朋友只要经常对着经络图看,有几天就全记住了。
现在我说起来简单,可当时没有老师告诉我这些规律,也是自己看多了琢磨出来的。
所以,中医理论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一个洞就能顺着洞眼看到屋里面的很多东西,关键在于你自己敢不敢去尝试,你要是总认为它很神秘,它就会永远神秘下去。
下面说说“五俞穴”的含义。
人体脏腑共十二条经脉,十五条别络共二十七条经络在体内循环。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五输穴的临床应用五腧穴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是远部选穴的主要穴位.五输穴是十二经穴中井、荥、输、经、合5类腧穴的简称,这些腧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其分布特点是以四肢末端依次按井、荥、输、经、合的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十二经脉中每经有5个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60个.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按照“阴井木”、“阳井金”的规律进行配。
附:十二经脉五输穴穴名及其五行属性表,根据古代文献和临床实际,五腧穴的应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按五输穴的主病特点选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荥输治外经”,指出了荥穴和输穴主要治疗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证,这是与下合穴主要治疗内腑病证特点相对而言。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其后《难经·六十八难》又做了补充:“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综合近代临床的饿应用情况,井穴多用于急救,如点刺十二井穴可抢救昏迷;荥穴主要用于质量热证,如胃火牙痛选胃经的荥穴内体庭可清泻胃火。
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与脏腑的五行属性相合,五行之间存在“生我”、“我生"的母子关系。
因而,《难经·六十九难》提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选取适当的五输穴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一取穴法亦称为子母补泻取穴法.它包括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两种取穴法。
例如,肺在五行中属金,肺经的实证可取输穴中属水的合穴(尺泽)以泻之。
因“金”生“水”,“水”为“金”之子。
取尺泽合“实则泻其子"之义.若肺的虚证,刚按“虚者补其母”的方法取穴,“土"生“金”,“土”为“金”之母,故选取肺经五输穴中属土的腧穴(大渊)以补之,这即是本经子母补泻取穴。
经络腧穴学
一)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颙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遏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外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四)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五)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六)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拙,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七)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五输穴得临床应用五输穴得临床应用五腧穴在临床上得应用非常广泛,就是远部选穴得主要穴位。
五输穴就是十二经穴中井、荥、输、经、合5类腧穴得简称,这些腧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得部位,其分布特点就是以四肢末端依次按井、荥、输、经、合得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十二经脉中每经有5个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60个。
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而且具有自身得五行属性。
按照“阴井木”、“阳井金”得规律进行配。
附:十二经脉五输穴穴名及其五行属性表,根据古代文献与临床实际,五腧穴得应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按五输穴得主病特点选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荥输治外经”,指出了荥穴与输穴主要治疗经脉循行所过部位得病证,这就是与下合穴主要治疗内腑病证特点相对而言。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其后《难经·六十八难》又做了补充:“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综合近代临床得饿应用情况,井穴多用于急救,如点刺十二井穴可抢救昏迷;荥穴主要用于质量热证,如胃火牙痛选胃经得荥穴内体庭可清泻胃火。
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五输穴得五行属性与脏腑得五行属性相合,五行之间存在“生我”、“我生”得母子关系。
因而,《难经·六十九难》提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得选取适当得五输穴治疗疾病得方法。
这一取穴法亦称为子母补泻取穴法。
它包括本经子母补泻与她经子母补泻两种取穴法。
例如,肺在五行中属金,肺经得实证可取输穴中属水得合穴(尺泽)以泻之。
因“金”生“水”,“水”为“金”之子。
取尺泽合“实则泻其子”之义。
若肺得虚证,刚按“虚者补其母”得方法取穴,“土”生“金”,“土”为“金”之母,故选取肺经五输穴中属土得腧穴(大渊)以补之,这即就是本经子母补泻取穴。
-五输穴应用详解
五输穴应用第一节五输穴之意义五输(输同腧)穴是十二经分布于肘膝以下五个特点输穴,简称五输穴,就是井、荥、输、经、合五个穴,因五输穴各其有特定五行属性,所以又有人将之称为五行穴,它是古人用做气血运行盛衰的比喻,因此每个穴位也就是其不同的作用。
关于五输穴的意义,《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脏五输,五五二十五输;六腑六输,六六三十六输;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
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灵枢本输篇还有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
这是说五脏(同臓)即肝、心、脾、肺、肾,每经各有五个输穴(井、荥、输、经、合)合计二十五输穴(此外还应包括心包手厥阴经亦有五输,实际六腑应有三十输穴)。
六府(同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每经各有六个输穴(即井、荥、输、原、经、合),合计三十六穴(六脏没有原穴,以输代原,但因原穴与输穴在五行中为同一属性,所以虽有人另立章说明,但仍有人将之列入五行穴述说)。
至于“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它的意思是说:经气所出,如地所出,水的源头,故称井,形容脉气浅小,其穴位位于四肢爪甲之侧;经气流过之处,如刚出的泉水微流(溜即流也),故称荥,脉气稍大,其穴位于指(趾)、掌(跖);经气所灌注之处(输有输注之意),如水流由浅入深,故称输,脉气较盛,其穴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经气所行部位(经有流行经过之意),像水在通畅的河道中流过,故称经,脉气流注,其穴多位于腕踝附近及经部;经气最后汇集,如百川的汇合入海(合有汇合注入之意,故称合,脉气深大,其穴位于周膝关节附近。
但不超过肘膝关节而言,其穴位“手不过肘,足不过膝”,取穴方便安全,而且实用有效。
第二节五输穴属性与原理五输穴的五行属性,阴经与阳经的配合次序是不同的,其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最大,必须熟记,难经六十六难说:“阴井木,阳井金,阴荧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
中医执业医师 针灸学 第五单元 特定穴
第五单元特定穴特定穴的分类及概念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10类。
特定穴主治规律强,应用范围广,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五输穴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腧穴,称为井、荥、输、经、合。
有关记载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常考点)。
这是对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
1.分布特点与组成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
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
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
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
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还配属五行,《灵枢·本输》指出阴经井穴属木,阳经井穴属金,以此类推。
十二经脉五输穴的穴名及其五行属性见下表。
阴井木,阳井金?阴经五输穴及五行属性表(注意阴井木,阳井金)注:手少阴心经---少海穴。
手太阳小肠经----小海穴阳经五输穴及五行属性表(注意阳井金)2.临床应用五输穴的临床运用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1)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16年考);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其后《难经·六十八难》又作了补充:“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1。针灸治疗学笔记-总论
第一部分总论一、针灸治疗作用: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1.疏通经络—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扶正祛邪—根本法则和手段调和阴阳—最终目的2.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补泻手法、部分腧穴偏补偏泻的性能①补泻手法:a.针刺补法、艾灸—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偏于扶正,适用于慢性久病、虚寒证b.针刺泻法、刺血—抑制作用>兴奋作用,偏于祛邪,适用于新病、急症、实热证面瘫初期—泻合谷、太冲(祛邪)面瘫后期—补足三里、三阴交(扶正)②腧穴偏补偏泻的性能:a.扶正——气海、关元、命门、肾俞、足三里、背俞穴b.祛邪——曲泽、委中、水沟、十宣、郄穴、募穴、下合穴3.调和阴阳:阳盛高热: 大椎放血、针外关①泻其有余阴盛寒凝: 关元、肾俞(针或灸)阴虚阳亢之虚热证: 太溪、照海(壮水之主,以制阳光)②补其不足阳虚阴盛之阴寒证: 关元、命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③阴中求阳:阳不足,补阳时兼以滋阴。
阳中求阴:阴不足,滋阴时兼以补阳。
④滋阴潜阳:阴虚阳亢之头目昏眩—补太溪,泻太冲。
⑤补阳消阴:脾阳虚乏,湿浊困脾之嗜睡—补脾俞,泻阴陵泉。
⑥从阴引阳:六腑病(腑为阳)取募穴(阴位)——阳经病取相表里的阴经穴从阳引阴:五脏病(脏为阴)取背俞(阳位)——阴经病取相表里的阳经穴⑦补阴泻阳:阳盛阴虚之失眠、狂证—补照海,泻申脉。
补阳泻阴:阴盛阳虚之嗜睡、癫证—补申脉,泻照海二、针灸治疗原则:治神守气、清热温寒、补虚泻实1.治神守气2.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温清并用①热则疾之:诸热证宜行清泻法,以毫针浅刺疾出,泻法或点刺出血②寒则留之:诸寒证宜用灸法施治,针刺则应深刺久留针,以侯阳气。
3.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①虚则补之:虚证的治疗原则应该用补法,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弱型病症②陷下则灸之:③实则泻之:实证的治疗原则是用泻法或点刺出血④宛陈则除之:血实证要用刺血法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⑤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治疗应按本经循经取穴,以原穴和五输穴最为适宜,当针下得气后,再行均匀的提插捻转,使本经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三、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1.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所在,在针灸疗法中具有特殊的运用形式,即以脏腑、气血证治为基础,以经络证治为核心,以八纲证治为纲领。
五输穴讲义(上篇)
五输穴讲义(上篇)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载:“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人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
其分布次序是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
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
井:指地下泉水初出,微小而浅。
杨玄操〈难经〉注:'山谷之中,泉水初出之处名之曰井,井者主出之义也。
'用以形容四肢各经的末端穴。
荥:指小水成流。
《说文解字》:'荥,绝小水也。
'杨上善《明堂》注:'水溢为荥,谓十二经脉从指出已,流溢此处,故名为荥。
'用以形容位于井穴之后的第二穴。
输:指水流渐大可输送、灌注。
《说文解字》:'输,委输也。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注:'输,送致聚也。
《难经·八十一难》曰:五藏输者,三焦行气之所留止。
故肺气与三焦之气送致聚于此处,故名为输也。
'用以形容位于荥穴之后的第三穴。
经:指水流行经较直、较长。
《尔雅·释水》:'直波曰经。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注:'经,常也。
水大流注,不绝为常。
血气流注此,徐行不绝,为之常也。
'用以形容位于输穴之后的第四穴。
合:指水流汇合入深。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注:'如水出井以至海为合,脉出指井,至此合于本藏之气,故名为合。
'用以形容位于经穴之后肘膝关节附近的第五穴。
六府下合穴:六腑中,胃、膀胱、胆属足三阳经,各有合穴;大肠、小肠、三焦属手三阳经,因脏器位于腹部,应于下肢,故除在手阳经各有合穴外,在有关的足阳经上也各有一合穴之说。
《难经·六十八难》载:“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概括了五输穴的主治范围。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2.用于治疗
阳郄—急性疼痛 阴郄—血证
七、下合穴旳临床应用
下合穴旳含义
“下”指下肢,“合”有汇合 之意,下合穴是指六腑经脉合于 下肢三阳经旳六个腧穴,所以又 称它为六腑下合穴。(六腑在下 肢足三阳经旳合穴)
下合穴旳应用
根据“合治内腑”旳原则,对六腑 本身旳疾患,可取各自所属旳下合穴 来进行治疗。
原络配穴旳含义及应用
原穴、络穴旳配合应用是根据脏腑表里 经络先病与后病而应用旳。先病者为主,取 其原,后病者为客,取其络,也就是当某一 脏腑有病时,取本经旳原穴,配表里经之络 穴,这种原络穴旳配合应用就称为“原络配穴 法”或“主客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法”。
四、八脉交会穴旳临床应用
八脉交会穴旳含义
八脉是指奇经八脉,即冲、任、督、 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八脉交会穴 是人体十二经脉通于奇经八脉旳八个腧穴, 即内关、公孙、后溪、申脉、外关、临泣、 列缺、照海,它们主要分布在四肢腕踝关节 上下。
八脉交会穴旳应用
内关与公孙 外关与足临泣 后溪与申脉 列缺与照海
应用
1、治疗所通奇经旳病证 例:落枕、颈腰椎病、脊柱强痛—后溪(督) 胸腹气逆,拘急—公孙(冲) 眼睑下垂、失眠—申脉、照海(阴、阳蹻)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特定穴是十四经穴中具 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 定称号旳腧穴。
一、五输穴旳临床应用
含义: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穴中分布在肘
五
膝关节下列旳五个特定腧穴,即井、
输
荥、输、经、合五穴,简称“五
穴
输”,五输在十二经中共有60穴,
每经各有五穴。
命名
《灵枢·九针十二原》
所出为井 所溜为荥 所注为输 所行为经 所入为合
针灸五输穴歌
针灸五输⽳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三间合⾕,阳溪曲池⼤肠牵;厉兑内庭陷⾕胃,冲阳解溪三⾥随;隐⽩⼤都太⽩脾,商丘阴陵泉要记;少冲少府属于⼼,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后溪腕,阳⾕⼩海⼩肠经;⾄阴通⾕束京⾻,昆仑委中膀胱延;涌泉然⾕与太溪,复溜阴⾕肾经看;中冲劳宫⼼包络,⼤陵间使曲泽弯;关冲液门及中渚,阳池⽀沟天井陷;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敦⾏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上边五输⽳歌⼀定要背。
五输⼊是⼗⼆经⽳中井、荥、输、经、合5类腧⽳的简称,这些腧⽳均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其分布特点是以四肢末端依次按井、荥、输、经、合的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每经5⽳,⼗⼆经共有60⽳。
古代医家认为,经脉之⽓的流注运⾏与⾃然界⽔之流动相似,即由⼩到⼤,由浅⼊深,流注于江河,汇聚于海洋,⽤以说明经⽓在流注运⾏中所过部位的浅深不同,其具有的作⽤也不同。
这也说明了五输⽳的特性,即如《灵枢·九针⼗⼆原》所载:“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为经,所⼊为合。
”五输⽳不仅分属于⼗⼆经脉,⽽且具有⾃⾝的五⾏属性。
五输⽳是⼗⼆经脉之⽓出⼊之所,具有治疗⼗⼆经脉、五脏六腑病变的作⽤,古代⽂献对五输⽳主治作⽤的记载不尽相同。
《灵枢·顺⽓⼀⽇分为四时》载:“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者,取之经:经满⽽⾎者,病在胃及以饮⾷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灵枢·邪⽓脏腑病形》载;“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其总的思想是指井⽳适⽤于与脏有关的病证,荥、输及经⽳适⽤于与经脉有关的病证,合⽳适⽤于与腑有关的病证。
《难经·六⼗⼋难》说:“井主⼼下满,荥主⾝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泄。
”其主要是从阴经五输⽳五⾏属性与五脏属性相关的⾓度,说明五输⽳主治作⽤的。
阴经井⽳治疗肝的病变,荥⽳治疗⼼的病变,输⽳治疗脾的病变,经⽳治疗肺的病变,合⽳治疗肾的病变。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五输穴得临床应用五输穴得临床应用五腧穴在临床上得应用非常广泛,就是远部选穴得主要穴位、五输穴就是十二经穴中井、荥、输、经、合5类腧穴得简称,这些腧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得部位,其分布特点就是以四肢末端依次按井、荥、输、经、合得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十二经脉中每经有5个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60个。
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而且具有自身得五行属性、按照“阴井木”、“阳井金”得规律进行配、附:十二经脉五输穴穴名及其五行属性表,根据古代文献与临床实际,五腧穴得应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按五输穴得主病特点选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荥输治外经”,指出了荥穴与输穴主要治疗经脉循行所过部位得病证,这就是与下合穴主要治疗内腑病证特点相对而言。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其后《难经·六十八难》又做了补充:“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综合近代临床得饿应用情况,井穴多用于急救,如点刺十二井穴可抢救昏迷;荥穴主要用于质量热证,如胃火牙痛选胃经得荥穴内体庭可清泻胃火。
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五输穴得五行属性与脏腑得五行属性相合,五行之间存在“生我”、“我生”得母子关系。
因而,《难经·六十九难》提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得选取适当得五输穴治疗疾病得方法。
这一取穴法亦称为子母补泻取穴法。
它包括本经子母补泻与她经子母补泻两种取穴法、例如,肺在五行中属金,肺经得实证可取输穴中属水得合穴(尺泽)以泻之。
因“金"生“水”,“水"为“金”之子。
取尺泽合“实则泻其子"之义。
若肺得虚证,刚按“虚者补其母"得方法取穴,“土”生“金”,“土”为“金”之母,故选取肺经五输穴中属土得腧穴(大渊)以补之,这即就是本经子母补泻取穴、除本经子母补泻取穴外,还有她经子母补泻取穴、如肺经实证,可取肾经得阴谷穴,肺属“金”,肾属“水”,取肾经就是取其子经,再取其子经上属“水"得子穴阴谷;若肺经得虚证,可取脾经得太白穴。
五输穴详解
特定穴一、五输穴(一)手太阴肺经1、少商: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2、鱼际:在手外侧,第一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3、太渊: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手舟骨之间,拇长肌腱尺侧凹陷中。
4、经渠: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
5、尺泽: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二)手阳明大肠经1、商阳:在手指,示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2、二间:在手指,第2掌指关节桡侧远端赤白肉际处。
3、三间:在手背,第2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
4、阳溪: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
5、曲池: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三)足阳明胃经:1、厉兑: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2、内庭:在足背,第2、第3跖骨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3、陷谷:在足背,第2、第3跖骨间,第2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4、解溪: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5、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四)足太阴脾经1、隐白: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2、大都:在足趾,第1跖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3、太白:在跖区,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4、商丘:在踝区,足内踝前下方,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中点的凹陷中。
5、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五)手少阴心经1、少冲:在手指,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2、少府:在手掌,横平第5掌指关节近端,第4、第5掌骨之间。
3、神门: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4、灵道: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5、少海:在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
(六)手太阳小肠经1、少泽: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五输穴讲义(上篇)
五输⽳讲义(上篇)五输⽳即⼗⼆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简称“五输”。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原》载:“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为经,所⼈为合,⼆⼗七⽓所⾏,皆在五腧也”。
其分布次序是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向排列的。
古代医家把经⽓在经脉中运⾏的情况,⽐作⾃然界的⽔流,以说明经⽓的出⼊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
井:指地下泉⽔初出,微⼩⽽浅。
杨⽞操〈难经〉注:'⼭⾕之中,泉⽔初出之处名之⽈井,井者主出之义也。
'⽤以形容四肢各经的末端⽳。
荥:指⼩⽔成流。
《说⽂解字》:'荥,绝⼩⽔也。
'杨上善《明堂》注:'⽔溢为荥,谓⼗⼆经脉从指出已,流溢此处,故名为荥。
'⽤以形容位于井⽳之后的第⼆⽳。
输:指⽔流渐⼤可输送、灌注。
《说⽂解字》:'输,委输也。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注:'输,送致聚也。
《难经·⼋⼗⼀难》⽈:五藏输者,三焦⾏⽓之所留⽌。
故肺⽓与三焦之⽓送致聚于此处,故名为输也。
'⽤以形容位于荥⽳之后的第三⽳。
经:指⽔流⾏经较直、较长。
《尔雅·释⽔》:'直波⽈经。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注:'经,常也。
⽔⼤流注,不绝为常。
⾎⽓流注此,徐⾏不绝,为之常也。
'⽤以形容位于输⽳之后的第四⽳。
合:指⽔流汇合⼊深。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注:'如⽔出井以⾄海为合,脉出指井,⾄此合于本藏之⽓,故名为合。
'⽤以形容位于经⽳之后肘膝关节附近的第五⽳。
六府下合⽳:六腑中,胃、膀胱、胆属⾜三阳经,各有合⽳;⼤肠、⼩肠、三焦属⼿三阳经,因脏器位于腹部,应于下肢,故除在⼿阳经各有合⽳外,在有关的⾜阳经上也各有⼀合⽳之说。
《难经·六⼗⼋难》载:“井主⼼下满,荥主⾝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泄。
”概括了五输⽳的主治范围。
中医针灸常用的特定穴及临床应用,背诵口诀总结!
中医针灸常用的特定穴及临床应用,背诵口诀总结!一、五输穴1.经气流注特点:“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2.排列特点: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至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输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至前臂、胫部;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3.五行属性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4.五输穴记忆口诀:(颜之推敲原创)注:1,【】代表十二经脉。
2,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编写。
3.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循序编写。
1)【金】少商,买鱼远经赤水河。
【金】少商,买鱼渊经尺水河。
(肺——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2)【大】山羊,二三只,羊稀少,去吃草。
【大】商阳,二三只,阳溪少,曲池草。
(大肠——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3)【胃】痛离内庭,仙姑解说住山里。
【胃】痛厉内庭,陷骨解说足三里。
(胃——厉兑、内庭、陷骨、解溪、足三里)4)隐大都,李太白,上【土】丘,隐山林。
隐大都,李太白,商【土】丘,阴山陵。
(脾——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5)【火】烧冲,烧府中神灵,烧孩子。
【火】少冲,少府中神灵,少海子。
(心——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6)【小】火烧着前后养孤和小孩。
【小】火少泽前后阳谷和小海。
(小肠——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7)【防】止痛,速捆胃。
【膀】至通,束昆委。
(膀胱——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8)【水】涌泉,浪太稀,留阴谷。
【水】涌泉,然太溪,溜阴谷。
(肾——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9)中军冲劳宫,斯大林使人去则【保】护。
中军冲劳宫,斯大陵使人曲泽【包】护。
(心包——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10)心【焦】关夜门,家中住,只看天井。
心【焦】关液门,家中渚,支看天井。
(三焦——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11)乔大侠降临,【但】辅杨林。
窍大侠降临,【胆】辅阳陵。
(胆——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12)拿大盾,行山间,【敢】冲锋,去泉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穴:用于寒热、咳喘、咽喉病症
合穴:主脏腑病症,治疗与本经所属的脏腑有关的病变
(即: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合(土)
大肠(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膀胱(水)
至阴
足通谷
束谷
昆仑
委中
胆(木)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小肠(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胃(土)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三焦(相火)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五输穴主治特点:
井穴:醒脑开窍,用于急救,治疗神识昏迷、心下烦闷,急惊气绝、人事不省
荥穴:清泄脏腑之热,主治本经热证
六阴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六阴经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肺(金)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肾(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肝(木)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心(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脾(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心包(相火)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六阳经五输穴与五行配属表
六阳经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