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居易诗歌语言艺术

合集下载

评价白居易的话

评价白居易的话

评价白居易的话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明快的风格闻名于世,被后人视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白居易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描写和亲切的情感而深受读者喜爱。

下面从不同角度对白居易进行评价。

从文学艺术角度来看,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他的诗作语言优美流畅,字里行间透露出浓郁的诗意。

他善于运用形象化的描写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的描绘,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他的《琵琶行》一诗,通过对琵琶女的描写,表现出琵琶的悲壮和人生的无常,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白居易的诗歌还富有音乐性,他善于运用韵律和节奏,使诗歌既有音乐之美,又有文学之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诗歌常常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关注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批判和呼吁。

例如他的《长恨歌》一诗,以妲己的悲剧命运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女性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白居易的诗歌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热爱。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从个体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他的诗作多以自我表达为主,展现了他独特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歌语言亲切自然,富有亲和力,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和情感。

他的诗作充满了人情味和温暖,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例如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通过对草原的描绘和对离别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离别的痛苦,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展现了他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同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给人以启示和感悟。

白居易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他的诗歌将永远流传下去,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滋养。

《卖炭翁》诗词赏析

《卖炭翁》诗词赏析

《卖炭翁》诗词赏析《卖炭翁》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通过描绘一位烧木炭的老人艰辛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

以下是对《卖炭翁》的详细赏析,主要从主题思想、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和结构安排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主题思想《卖炭翁》的主题思想是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通过描写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艰辛,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公现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批判。

二、艺术手法1.简练质朴的语言:白居易在《卖炭翁》中采用了简练质朴的语言,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表现力。

他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烧木炭老人的形象,展现出其艰辛的生活。

2.形象生动的描写:白居易通过对卖炭翁的外貌、动作和心理的描写,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同时,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烘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使读者感同身受。

3.独特的叙事方式:白居易在《卖炭翁》中采用了独特的叙事方式,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展开叙述,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三、语言特色1.平实自然:白居易的诗歌语言平实自然,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简单直白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这种语言风格使得《卖炭翁》更贴近下层人民的生活,更具亲和力。

2.押韵工整:白居易在诗歌中注重韵律和节奏感,通过押韵和工整的句式使诗歌更加朗朗上口。

这种语言特色使得《卖炭翁》更易于传播和记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结构安排1.层次分明:《卖炭翁》的结构安排层次分明,从描述烧木炭老人的外貌、生活状态到揭示社会现实,层层递进。

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诗歌主题更加突出,有助于读者逐步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2.对比手法:白居易在《卖炭翁》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烧木炭老人的艰辛生活与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公和劳动人民的苦难。

这种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综上所述,《卖炭翁》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简练质朴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描写、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风格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风格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特点概括
1.朴实无华:白居易的诗歌语言朴实、平易,没有过于雕琢的修辞,其言辞朴素,直接,
易于理解。

这使得他的诗歌容易为广大民众所接受。

白居易在诗词中反映了他关爱民生、同情百姓的真切情感,用深入心扉的语言反映了各阶层百姓的生活状况。

2.社会主义:白居易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社会性。

他的诗歌涉及政治、经济、文
化、民俗等方方面面,表达出对封建社会的各种现象的关注。

他的诗歌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政治观察和批判——直言不讳、发人深省,对不公正现象提出抨击与诘问。

3.幽默诙谐:白居易的诗歌在表达沉重、严肃的社会问题时,常常寓意难忘的幽默。

他善
于以轻松诙谐的方式描述生活中的点滴,体现出寓教于乐的创作方法。

这种幽默诙谐表达形式,使得白居易的诗歌更具吸引力,成为民间流传的佳作。

4.情感真挚:白居易的诗歌表达了他真挚的感情,诗中的自叙、自述,使得他的内心世界
在诗句之中得以充分展现。

他的感情流露自然、诚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真实的描绘打动读者的心。

5.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白居易在创作诗歌时,善于在自然景观、山水田园和人文景观中寻
找灵感。

他的诗歌既有对大自然的真切感受,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为他的诗歌增色不少,也使他的作品脱颖而出。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特点表现为朴实无华、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富于幽默诙谐,情感真挚的品质,以及自然与人文并重的视角。

这使得他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为后世所传颂。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艺术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艺术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艺术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艺术极具独特魅力。

白居易不仅在文学界有着极高的声望,他的作品也给人以深入人心的艺术享受。

以下将从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风格、主题和意境等方面来探讨他的诗歌创作艺术。

首先,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风格既继承了古人的传统风貌,又融入了自己的个性特点。

他的诗作以清丽婉约、情感真挚为主要特点,展现出一种雅致与忧伤并存的艺术效果。

白居易对于语言的运用极其熟练,他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引起读者共鸣。

例如在《琵琶行》中,他运用细腻的词语描绘出一个美丽而悲哀的琵琶师,使读者不禁为之动容。

同时,白居易的诗作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他善于用象征、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作品更富有韵味。

其次,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题丰富多样,既涉及日常生活琐事,又表达了对社会现象和政治局势的思考。

他的诗作既有描绘美景、赞美美人的作品,又有反映官场风云、抒发政治抱负的诗篇。

白居易的诗歌以社会人事为中心,注重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他不回避现实的残酷,也不回避自身的困惑与痛苦,而是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思考。

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最后,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引人入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卓越的意境构建能力。

他以极富想象力的表现方式,将动静交融、音韵和谐的境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时而描绘出细腻温婉的意境,时而展示出磅礴壮丽的景象,以鲜明而富有张力的画面感吸引读者。

例如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白居易通过描写草原的壮丽景色和对离别的感慨,营造出一种宏大而恢弘的意境,使诗人的情感和读者的感受融为一体。

这种意境的构建不仅令人心旷神怡,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综上所述,白居易的诗歌创作艺术独具匠心,他的诗作不仅凭借其清丽婉约的风格和生动有趣的语言,而且通过丰富多样的主题和引人入胜的意境,使读者沉浸其中。

白居易诗歌艺术特色

白居易诗歌艺术特色

白居易诗歌艺术特色一、白居易其人白居易那可是唐代超有名的大诗人呢。

他的一生也挺丰富的,经历了唐朝的起起落落。

他从小就很聪明,读书可刻苦了,就盼着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做点事。

他在官场也混了不少年,不过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被重用,有时候又被贬官,但这些经历都成了他写诗的素材。

二、诗歌风格多样1. 通俗易懂他的诗就像是在跟你聊天一样,一点都不高深莫测。

比如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读起来就跟大白话似的,但是却把卖炭翁的可怜形象刻画得超级生动。

就算是没什么文化的老百姓也能听懂,这就是他的厉害之处。

他写诗不想那些晦涩难懂的,就想让大家都能理解他的想法。

2. 情感真挚他的诗里充满了各种情感。

有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像观刈麦里描写农民劳作的辛苦,自己还觉得自己拿俸禄有点愧疚。

还有对友情的珍视,给朋友写的诗也是情真意切的。

当然也有对爱情的向往,虽然在那个时代不能明着写,但从他的一些诗里也能感受到那种细腻的情感。

三、诗歌内容丰富1. 反映社会现实他的很多诗都是社会的写照。

琵琶行里,通过描写琵琶女的遭遇,其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艺人的生活状态。

从琵琶女年轻时的风光到后来的落魄,就像那个时代很多人的命运一样,被时代的浪潮裹挟着。

2. 写景优美他写的景色也是一绝。

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把那种山上山下不同的景色对比写出来,让人仿佛能看到那桃花盛开的美景,而且还蕴含着一定的哲理呢。

四、艺术手法独特1. 叙事生动他很擅长叙事,在他的诗里就像在讲故事一样。

就拿长恨歌来说,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讲得那叫一个精彩。

从他们的相遇、相爱到最后的悲剧结局,情节跌宕起伏,让人读起来就停不下来。

2. 描写细致他描写人物或者事物的时候,那细节把控得相当好。

在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样子时,“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通过这些描写,不仅写出了琵琶女的动作,还写出了她的内心世界。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风格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风格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风格白居易的诗歌比较写实,他的诗更加贴近生活,也更容易理解。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风格,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语言艺术特征1、高度的形象性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风格是在长期创作中不自觉地形成的,他有自己明确的诗歌创作主张,尤其是在诗歌语言方面。

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诗歌语言要做到“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把事物的特点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使读者明白易懂,在理解的基础上印象深刻。

例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描写“回眸一笑百媚生”“梨花一枝春带雨”;把杨玉环美丽动人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琵琶行》中的人物描写“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卖炭翁》中关于老人贫寒形象的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观刈麦》中关于劳动者在艰难的环境中辛勤工作的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这些描写都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特别是有以上生活体验的读者更能产生共鸣。

2、高度的概括性白居易诗歌总是在有限的字数内尽量的传递更多的信息,这是白居易的一个技术性的操作过程,需要作家高度的语言概括能力,特别是在诗歌这种对字数和韵律要求很高的文学样式中。

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经典爱情叙事诗,他仅用120句、840字完整地记叙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深闺待娶、受宠奢靡、惊变死别、睹物伤情的发展过程,很多场景饱含深情,以情写事,字字含情。

这首诗有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很容易把它扩展成剧本或小说,清人的《长生殿》很多情节就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张。

白居易另一首著名叙事诗《琵琶行》也具有高度概括性。

他以612字详略精当地把一整件事描述出来,中间还不乏对个别情景精细的刻画,特别是琵琶弹奏的动静地描写非常细致生动——“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其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成为千古绝唱。

3、强烈的感染力诗词的感染力主要在于其情、其境。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大家平时会看白居易诗歌吗?关于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一)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

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

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

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

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

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表现力。

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二)《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

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歌》更具现实意义。

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三)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如在塑造卖炭翁时,他只用“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一个活脱脱的苍桑老炭翁形象便跃然而出。

白居易诗歌风格

白居易诗歌风格

白居易诗歌风格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以自然、明快、通俗为主要特点。

以下是一些关于白居易诗歌风格的描述:
1.通俗易懂: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艰深词藻与修辞,使其作品广泛被人民所喜爱和传诵。

2.清新自然:白居易的诗作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他以简洁、质朴的文字表现自然景色,给人以清新、亲近的感受。

3.快意豪放:白居易的诗歌富有快意和豪放的气质,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常常以优美的词句抒发自己对人生、爱情、友谊等主题的独特见解。

4.倾诉人生:白居易的诗作常常以诗人自身的感受和人生经历为基础,倾诉心灵的喜怒哀乐,展现了他对生活、人性、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洞察。

5.善于抒发情感:白居易在诗歌中善于抒发个人的情感,无论是对春天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还是对生命的痛苦与无奈,都能以细腻动人的词句刻画出情感的真实表达。

总的来说,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以朴实、自然、快意豪放为主,他以纯净的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想,让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他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他的诗作
在唐代诗坛享有广泛的影响力,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大家平时会看白居易诗歌吗?关于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一)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

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

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

”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

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

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

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

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不言而喻,白居易诗对后代诗歌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白诗将永远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流传千古。

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也大都写得很好。

总的来说,前期诗歌较后期诗歌更有价值。

因为世途险恶,他后来的诗作再也没有了中青年时期的锋芒,是十分令人惋惜的。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与影响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与影响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与影响一、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

他的诗歌作品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白居易的诗歌风格1. 温婉细腻白居易的诗歌以温婉细腻为主要特点。

他善于运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内心感受,注重细节描写。

他的诗作中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能够深入人心。

2. 情感真挚白居易在创作中表达了自己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他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细节上所把握,将自己情感投入其中,并通过语言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

3. 描述现实生活白居易批判现实,关注人民生活,他的诗歌中常常描绘社会百态,呈现出大唐盛世时期的繁荣和沧桑。

三、白居易对后世的影响1. 开创骈文诗流派白居易在骈文诗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

他运用富于律动感的韵律和行数,开辟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对后世的骈文诗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影响后来文人雅士白居易以其温婉细腻、情感真挚的诗风深受后来文人雅士的推崇。

他的作品不仅成为其他文化名流学习借鉴的对象,也激发了后世无数学者和艺术家对诗歌创作和人生观念的思考。

3. 启发艺术审美与情感表达白居易通过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情感表达方式,引领了艺术审美和情感表达的新境界。

他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后蕴含的深刻思考和情感。

四、结论白居易作为唐代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温婉细腻、情感真挚和对现实生活描写为主要特点。

他对骈文诗的创新以及其独特的诗风无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白居易的诗歌不仅是文学的宝贵遗产,也是对人们情感与美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他成为了文人雅士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同时也启发了艺术审美与情感表达方面更广泛的思考。

以上是关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与影响的简要介绍。

白居易以其独特而真实的情感表达方式,开创了新的诗歌形式,并深深地影响了后来文化名流和艺术家们在艺术审美和情感表达方面的探索。

白居易诗歌艺术特色

白居易诗歌艺术特色

白居易诗歌艺术特色诗歌的艺术特色在每一个不同的诗人身上都有不一样的体现,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艺术特色,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白居易诗歌艺术特色(一)白居易养生诗的语言特色1.喜用口语白居易的养生诗大多浅显易懂,喜欢用一些口语化的词,使明白晓畅。

在白居易的养生诗中处处可见像“渐觉”“不如”“不必”“可以”“只有”等口语化的词,例如在《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中“应是烦恼多,心焦血不足”“只有解脱门,能度衰苦厄”,就用到了“应是”和“只有”两个口语化的词。

因为白居易作词大多都是即兴有感而发,所以诗句更像是一种口语描述,意思通俗易懂。

像这种通俗化的诗句往往不被一些诗词大家所采用,更多的是流传于一些下层百姓口中。

白居易的口语化式诗词歌赋更能贴近人们的生活,更能发挥其娱乐大众更娱乐自己的作用。

白居易的这种独辟蹊径的创作手法,体现出了他为人率真、不争不抢,以养生为最高境界的生活状态。

2.语近思深白居易的养生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修饰,有的只是平淡的描述,却包含着无限的韵味。

养生注重自我修养,不被世俗所染,白居易通过描述清风明月,彰显自己豁达平静高雅的情怀,用诗词来描述自己的人生,真正做到诗意人生。

与华丽的诗词歌赋相比,白居易的养生诗更具吸引力。

白居易诗歌艺术特色白居易养生诗艺术特色白居易养生诗的体裁特色白居易养生诗体裁包括五言古体、五言律诗、七言古体、七言律诗。

其中占比较高的是五言古体。

白居易的《仲夏斋戒月》描述的是其通过吃素进行养生的一种生活状态,体裁为五言古体。

白居易写诗讲究随性自然,不拘泥于刻板的格律,喜欢创新体裁,这也反映了白居易爱好自由,不受约束,闲适养生的生活状态。

白居易养生诗的题材特色题材就是指诗歌作品在创作时所选取的材料。

白居易养生诗的题材大多都是平常会经常看到和接触到的东西,而不是一些遥不可及的东西,他更注重自身修养。

白居易诗歌艺术特色(三)白居易闲适诗艺术特色白居易的闲适诗与养生诗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同点,所以本文关于白居易闲适诗艺术特色的描述着重于与养生诗的不同点,主要是遣词用句及修辞手法。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风格分析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风格分析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风格分析一、引言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文学宰相”,其诗歌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风格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独特之处和影响力。

二、背景与特点白居易是唐代文人中最擅长写作田园诗的一位,他以写作自然环境和生活琐事而闻名。

在这种背景下,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风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 淡泊明志尽管生活在朝廷政治中心,白居易偏爱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

他的诗句简练清新,用字遣句之间不多华丽修饰,直接传达他独特的感悟和思考。

b. 善于运用比喻与意象白居易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常使用比喻与意象,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描述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他所表达的情感或思想。

这种运用使得他的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c. 抒发时代观照和个人情感白居易的诗歌常常抒发对时代的观察和对个人情感的反映。

他关注社会现象、人生哲理,同时也深情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通过这种方式,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普世意义,也展现了他个体化的艺术风格。

三、语言策略与表达手法白居易在其诗歌中运用了多种语言策略与表达手法来丰富作品内涵,其中包括:a. 对偶与对仗白居易善于使用对偶和对仗手法,在文句间形成韵律和谐感。

这种手法使得他的诗歌节奏明快,并且增加了诗歌整体美感。

b. 借景抒怀借景抒怀是白居易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方式。

他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进而表达个人心境与社会观照。

这种方式给了读者更多联想空间,同时也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c. 借古抒怀白居易也常常借用历史人物或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对古代人物、事件等的描写和联想,他将自己的体验与历史对比,表达出时代变迁、人事无常的情绪。

四、影响与价值白居易作为唐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白居易在诗歌中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他通过简练清新的表达方式,引起了其他诗人对自然景物及观念表达的关注,并开启了田园诗流派。

白居易的诗歌在艺术方面想象奇特,构思精巧,语言精辟。

白居易的诗歌在艺术方面想象奇特,构思精巧,语言精辟。

白居易的诗歌在艺术方面想象奇特,构思精巧,语言精辟。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1、善于运用比拟手法,语言有含蓄美白居易在忠州的不少诗歌很善于运用比拟手法,从而更好地借物抒情。

如他写的《鹦鹉》:“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

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

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

谁能坼笼破?从放快飞鸣。

”诗人以鹦鹉来比喻自己,表达出一种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同时,白居易的语言一向被认为比较浅显易懂,缺乏意境,但是他写的忠州诗的语言风格中却带有含蓄之美。

比如他的《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就对荔枝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夕讶条悬火,朝惊树点妆。

深于红踯躅,大校白槟榔。

星缀连心朵,珠排耀眼房。

紫罗裁衬壳,白玉裹填瓤。

”诗中还以“面白似潘郎”比喻杨使君,暗示自己与杨使君均有荔枝一样的禀赋,而却被贬在遥远的南方,远离京都。

全诗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含蓄隽永、寓意深远。

2、抒情和写景紧密结合,情景交融白居易三峡及忠州诗中有很对诗歌都是在描写外界美丽的自然景色的时候,他往往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使情与景结合在一起,让人感觉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如《夜入瞿塘峡》:“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

岸似双屏合,天如匹帛开。

逆风惊浪起,拔(竹念)暗船来。

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

”诗中“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句十分形象地揭示出了瞿塘峡的奇险。

由这样的艰难险境诗人不禁联想到了命运的多见多难,因此,由景生情,**后一句,出了“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的感慨。

同时本诗还能以屏风、匹练喻山峡之险狭,已颇警拔,而诗人更即景设譬,以滟滪堆之高,喻自己愁绪之多,真可谓妙手天成。

前人喻愁,多用水。

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居易却能匠心独运,跳出窠臼,创造出喻愁的崭新意象,这样使得抒情效果更佳贴切。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分析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分析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分析唐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繁荣的一个时期,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涌现出来,其中白居易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他以其优美、自然和直观的风格著称于世,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重点分析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并探讨他的诗歌思想和审美倾向。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白居易的诗歌以写实主义为特色。

他关注现实人生,尤其是对流行文化的关注,这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普遍性。

在他的作品中,有许多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他所描绘的场景。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以自然为主题。

他常常描绘自然的美景、乡村的田园景色、宅院的葱郁花木和猫狗的活动。

他的诗歌以自然的美态为主题,并引导读者将自然与文学分离。

他不仅描述了自然,而且还描绘了自己的情感和经历,让读者更容易接近他的内心世界。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简练。

他用明快、简洁的词语表达意境,使得读者对他的意图感到明确。

他的诗歌用诗韵的形式拓展了表达语言的可能性。

他的诗歌不夸张,但是,可以通过他的诗歌体验到他的感情和思维。

白居易的诗歌思想白居易的诗歌是他的思想的折射。

他的诗歌体现了他的价值观和哲学。

他的诗歌思想可以归为两个主要方面:对人性的关注和对世界的理解。

他关注人性的弱点。

他的诗歌中描绘了富人和贫民之间的不平等和社会阶层的隔阂。

他还强调了女性的境况。

他的诗歌对悲痛和失落充满了同情,尤其是对个人崩溃和灭亡时的悲伤。

最重要的是,他使人们深刻意识到现实生活的变迁和境遇带来的创伤。

他对世界的理解是多面的。

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政治生活的关注,在深刻描述自己的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同时,揭示了他对政治理念的思考。

他的诗歌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农民生活的尊重。

最后,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神秘和宗教的兴趣。

白居易的审美倾向白居易的诗歌是他的审美倾向的反映。

他注重节奏,而不仅仅是意境和意义,这说明他关注的不仅是内容,还包括诗歌的形式美。

他的诗歌的形式通常符合汉文诗歌的传统,也可以通过调换音节和制造节奏变化来传达戏剧性。

《白居易的诗歌才华》:评述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

《白居易的诗歌才华》:评述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

白居易的诗歌才华:评述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1. 导言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文学家、官员,被誉为诗坛奇才。

他的诗歌以充满人情味和丰富的意象闻名,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评述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探讨其独特之处。

2. 白居易的生平与背景介绍白居易的基本信息,包括出生地、著名作品等,了解他的受教育程度、职位以及与当时政治、文化环境等相关背景。

3. 白居易诗歌创作风格描述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常用的手法和表达方式。

如: - 叙事性强:白居易擅长通过故事叙述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 明快俊雅:他善于运用流利明快而又细腻优美的语言。

- 赋予生活情趣:他将平凡生活赋予新鲜感和诗意,描绘出生动独特的画面。

- 借景抒怀:白居易常借由田园景色、草木花鸟等自然元素来表达内心情感。

4. 白居易的艺术成就探讨白居易在诗歌领域取得的艺术成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深入人心的主题:白居易关注社会民生,他的诗作常以人民生活为中心,直击人心,引起共鸣。

- 独特视角与思考:他对时事政治有敏锐触觉,并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弊病的深刻思考。

- 丰富多样的题材和风格:从抒发个人感受到反映社会现实,从爱情到友情,从咏史到山水田园等各种题材都能有出色表现。

5. 影响与价值分析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并阐述其对后世文坛产生的启示和贡献。

如: - 对后代文人启迪:白居易以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对后世文人产生了重要影响,让他们受到启示和崇敬。

- 文化遗产: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艺术遗产,对中原文学传统造成了积极影响。

6. 结论总结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成就,强调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贡献,并展望其在后世的影响与价值。

通过以上几个部分的详细阐述,本文评述了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

他所具有的独特风格、深入人心的主题以及丰富多样的题材与风格使得他在唐代文坛上脱颖而出。

同时,白居易也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才华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启发,并使得他的诗歌作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点

古代诗歌鉴赏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点

古代诗歌鉴赏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点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其诗歌创作长期以来备受赞誉。

他的诗歌作品多种多样,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爱情、自然、社会以及心灵等主题的作品。

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点几乎无人不知,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有所特色,而且在内容和语言方面也有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点。

首先,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具有优美流畅的音韵和押韵手法。

白居易擅长运用平仄、押韵等技巧来塑造诗歌的节奏感以及美感。

他善于运用叠韵的手法,通过重复某个相同音节或韵脚来提升整体的韵律美,使诗歌的语言更加优美动听。

例如他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运用了叠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白居易的诗歌表达情感真挚。

他总能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受。

他的作品多情动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更有对个人情感的表达。

通过辞章华丽的句子和深沉的情感,白居易的诗歌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再次,白居易的诗歌内容广泛而丰富。

他的作品涵盖了各个方面的主题,既有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品,也有对具体人物和事件的描写。

他的作品既有儿女情长的抒发,也有对社会现实的犀利剖析。

他善于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写,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琼台弄玉筝,何当共剪窗”,这句话直接反映了个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最后,白居易的诗歌语言清新简洁,朴实自然。

他注重语言的表达,并且以言简意赅为原则。

他的诗歌语言直接,没有繁琐的修饰,却流露出深藏的情感。

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风格,白居易使诗歌更加贴近读者,引发共鸣。

白居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诗歌作品与他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浑然一体,更是对唐代文学的宝贵贡献。

他的诗歌艺术特点不仅在唐代,甚至在后来的历史时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点的分析,我们更能欣赏和理解他的作品,更好地品味古代诗歌的魅力。

白居易诗歌创作的特点与艺术魅力

白居易诗歌创作的特点与艺术魅力

白居易诗歌创作的特点与艺术魅力白居易,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特点和艺术魅力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作品自然流畅,情感真挚,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使得他的作品在唐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本文将探讨白居易诗歌创作的特点以及其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首先,白居易的诗歌作品以自然流畅的风格著称。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表达直接,没有繁琐的修辞和华丽的辞藻。

他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以简单明了的文字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和景物。

例如,在他的《琵琶行》中,他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弹琵琶的女子,使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她的悲伤和忧愁。

这种自然流畅的风格使得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其次,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情感真挚,能够打动人心。

他的诗歌表达了对生活、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他对人间疾苦的同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例如,在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他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种对生命变迁的描绘,以及对人世间无常的思考,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此外,白居易的诗歌作品还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他的诗作中常常涉及到社会问题和人民疾苦,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愤慨。

例如,在他的《长恨歌》中,他以宏大的视野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最后,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所具有的艺术魅力使得他成为了唐代文学的瑰宝。

他的诗歌作品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他的作品既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又具备了艺术的审美价值。

他的诗歌作品在形式上富有变化,既有五言绝句,又有七言绝句,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他的作品还注重音韵的运用,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韵味和音乐感。

这些艺术魅力使得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白居易的诗词艺术

白居易的诗词艺术

白居易的诗词艺术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后期著名的文学家、官员,也是杜甫之后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词艺术以情感真实、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而著称,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白居易的诗词艺术,探究他在唐代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白居易的诗歌创作特点白居易的诗歌追求真实感情的表达,他关注生活的点滴,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繁华、苦闷的思考。

首先,白居易注重细节的描写,通过描绘物象和环境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

其诗作《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通过对草的凋零和再生描写,传达了生命的无常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其次,白居易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时事的关切和社会现实的批判。

例如,他的《长恨歌》通过对历史故事的讲述以及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倾诉了自己对时代的忧虑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此外,白居易善于以幽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他的《赋得古莲》中写道:“晚花惊落千般恨,指点南威摘一莲。

”这种幽默的表达方式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更使读者对其中的哲理产生共鸣。

二、白居易的词作特色白居易也是唐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多以自然景色、爱情、离别为题材,兼具了骚体和雅体的特点。

首先,白居易的词作格律优美,他善于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营造出旋律优美、抑扬顿挫的音韵辞章。

例如,他的《琵琶行》中写道:“萧萧几叶风兼雨,楚仪何事栖鸾镜。

云长魂梦秋涛万。

”这首词通过声音的韵律感,将琵琶的音乐和词人内心的多情融为一体,给人带来强烈的感受。

其次,白居易的词作情感真挚,他通过描绘爱情的甜蜜和离别的辛酸,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例如,他的《长恨歌》中写道:“悲恸哀来长恨人,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首词中的长恨叠加了对情人和时代的思念,使得读者对其中深情款款的情感共鸣。

此外,白居易的词作充满了哲理的思考,他善于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他对人生和命运的思索。

例如,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的诗歌特点

白居易的诗歌特点

白居易的诗歌特点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
地位。

白居易的诗歌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白居易的诗歌语言简练明了。

他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和感情。

他的诗歌行文通顺流畅,语言质朴自然,不夸张而富有感染力。

其次,白居易的诗歌情感丰富多样。

他的作品既有深邃的哲理与思考,又有丰
富的生活情趣。

他能够巧妙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使读者能够轻易地产生共鸣。

第三,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多样。

他的作品涉及了社会人生、自然山水、爱
情离别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歌既有关于人情世故的思考,也有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了他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历。

第四,白居易的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他对社会不公、官场腐败等问
题有着深刻的触动,通过诗歌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矛盾和不公平现象的思考和批判。

总之,白居易的诗歌具有语言简练、情感丰富、题材广泛、关注社会现实等特点。

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才华和智慧,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白居易诗歌语言艺术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白居易诗歌的语言艺术是什么呢?主要体现在哪里?下面一起来看看!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我国古代强调“心之精微,发而为文;文之神妙,咏而为诗”,对文学语言的重要性有相当高的认识。

白居易的大多数诗歌传递的思想一目了然,读者能够很快地理解诗人要表达的主题。

诗歌题材通俗化、语言平易浅近,这是白居易诗歌的总体特点。

尤其是他的讽喻诗,主要思想是干预现实,尽可能在语言表达上突出特色,不漏缝隙,也看不出有歧义的文字,所谓“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诗歌没有一种固定的语言风格模式,在诗歌创作中允许作家对诗歌的语言形式有所创新。

当然多样性的语言、饱满的内容都会为诗歌意蕴的形成增色添彩。

白居易的诗抛开含蓄、选择直白、丢弃华丽、选择朴实,这是对传统诗歌语言的继承与发展。

白居易诗歌的类型大部分是现实型的,现实型文学更适合用直白、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诗人选择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来实现诗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语言艺术特征
1.高度的形象性白居易的语言风格不是在长期创作中不自觉地
形成的,他有自己明确的诗歌创作主张,尤其在诗歌语言方面。

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诗歌语言要做到“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把事物的特点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使读者明白易懂,在理解的基础上印象深刻。

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描写“回眸一笑百媚生”“梨花一枝春带雨”;把杨玉环美丽动人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琵琶行》中的人物描写“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卖炭翁》中关于老人贫寒形象的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观刈麦》中关于劳动者在艰难的环境中辛勤工作的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这些描写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特别是有以上生活体验的读者更能产生共鸣。

2.高度的概括性白居易诗歌总是在有限的字数内传递最多的信息量,这是一个技术性的操作过程,需要作家高度的语言概括能力,特别是在诗歌这种对字数和韵律要求很高的文学样式中。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经典爱情叙事诗,诗人仅用120句、840字完整地记叙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深闺待娶、受宠奢靡、惊变死别、睹物伤情的发展过程,很多场景饱含深情,以情写事,字字含情。

这首诗有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很容易把它扩展成剧本或小说,清人的《长生殿》很多情节就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张。

白居易另一首著名叙事诗《琵琶行》也具有高度概括性。

他以612字详略精当地把一整件事描述出来,中间还不乏对个别情景精细的刻画,特别是琵琶弹奏的动静地描写非常细致生动——“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其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
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成为千古绝唱。

3.强烈的感染力诗词的感染力主要在于其情、其境。

白居易的诗歌情感力量极强,充分体现了他的诗词作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宗旨。

很多句子一鸣惊人,例如,他在词《忆江南》中所写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的景色描写,充满了对自热美丽景色的热爱,承载了作家浓烈的情感。

又如,他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些诗句,就把司马大人和女子之间悬殊的地位一下子拉平了,虽是身份不同,但是同命相怜。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关于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非常凄婉,“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些句子令人动容,催人泪下。

最后李杨在海上仙山上相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感人肺腑,成为了后来痴男怨女梦寐以求的愿景。

二、语言艺术运用
1.叠词使用频繁叠字又叫重文,它的使用不分文体,是诗歌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它充分利用了汉语语音音节的特点,能使诗词的形式整齐美观、音韵和谐动听,增加诗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白居易比较喜欢在诗中用叠字,据不完全统计,在他的诗中使用“叠字”的地方有九百三十多处。

白居易是古代运用“双字”写诗最多的人。

叠字的运用,增加诗歌的音韵美和修辞的整饬美。

叠字的运用也能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感受,准确地传达蕴含于其中的感情色彩,如“唯当饮
美酒,终日陶陶醉”“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

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

叠词不但把作者的强烈情感很巧妙地表达出来,更能够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

叠字能够更好地描述人的心理状态,如“袅袅过水桥,微微入林路。

行行何所爱,遇物白成趣”。

叠字的使用使诗获得整齐的形式美,诗意得到了更好的表达,增进情感的强度和诗歌感染力,又如《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自劝二首》中的“稀稀疏疏绕篱竹,窄窄狭狭向阳屋”,其中连续使用四个叠字,更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而在《霓裳羽衣歌》中“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一句诗用四个叠字来表示数量,一方面使语言呈现出音乐美,更重要的是感情在文字的强调变化中升华,情感自然地流露。

叠字确实有形式整齐、语感和谐、悦耳动听、节奏感强、增强旋律美、易诵易记的效果。

白居易的诗用叠字描写景物非常成功,他的诗歌中景物描写总是在叠字使用后更加自然生动,情景交融,在清新的话语中让读者很自然地感受到神韵美和形象美。

如“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湛湛”,怒泉水清澈的样子,泉水清澈晶莹,不为外物所污染;“悠悠”在形式上的对仗,用泉水水流的漓净无染映衬诗人任性自适、逍遥自在的身心。

此外还有如“烟浪始渺渺,风襟亦悠悠”,“渺渺”表现出了湖水万顷茫然的朦胧美;“悠悠”更从心理上表现了作者面对美景赏心悦目的心理感受。

2.浅近的口语白居易作为中国诗歌史上通俗型诗歌的代表,他对诗歌语言的通俗化有着刻意的追求,在创作中甚至不断修改句子,
使其明白易懂。

白居易在《寄唐生》诗中明确表示“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他要求自己的诗“辞质而径”,目的是“欲见之者易谕也”(《新乐府》序),他的诗歌语言口语化、大众化,像是和读者促膝而谈。

他甚至用民间俗语入诗,并且不加任何修饰。

清人叶燮《原诗》论断:“元白长庆集,其中颓唐俚俗,十居六七。

”王安石说:“世间俗言语,已被白乐天道尽。

”白居易诗歌流传广就是因为他的很多诗歌口语化后接近现实生活,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拉近了作家和读者的心理距离。

白居易自觉地追求尚俗,语言通俗易懂,不去刻意追求诗歌的意境。

日本学者入矢义高指出白居易是在那个时代以口语入诗的主要人物。

如白集中说,“匹如剃头僧,岂要巾冠主”“匹如身后莫相关”中的“匹如”,如“更恐五年三岁后,些些谭笑亦应无”“忽忽眼尘犹爱睡,些些口业尚夸诗”“是非一以遣,动静百无妨”中的“些些”“百无”也是口语。

另外诸如“不妨”“冥搜”“迷头”“白地”“生憎”等,这些词汇都很生活化,在白居易的诗歌中还有很多。

甚至一些句子成了流传久远的成语、俗谚,直到今天仍然在用。

白居易诗歌对传统诗歌语言尚含蓄的突破可见一斑。

3.以文为诗白居易常以散文的形式入诗,在篇章结构、句法及虚词方面都有体现。

他的很多诗歌像散文一样平实,尤其是叙事诗更能体现出其诗歌的散文化。

诗歌的散文化特征使白居易的诗歌更为亲切、平和,像是在诉说一件故事。

传统诗歌中的语言往往是叠加意象,语序被省略打乱,思维具有跳跃性。

白居易却故意用逻辑严密、语序
完整,合于散文语法规范的句式打破传统诗歌的范式。

白居易在写景叙事的时候,往往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

白居易的诗用语朴实、简洁明了,许多诗句平白如话,和散文相差无几,正所谓“搜句总予颠倒,裁章贵于顺序,斯故情趣之旨织,文笔之同致也”。

律诗的格律要求极其严格,尽量避免一字在诗中多次重复,白居易却不去理会这些在创作中的枷锁,在他的诗中不但出现一字多用的情况,甚至一字在一句中也有重复,如“爱琴爱酒爱诗客,多贱多穷多苦辛”“劝君一盏君莫辞,劝君两盏君莫疑,劝君三盏君始知”等,都形成了以文为诗的特点。

白居易还有意识地突破平仄、押韵等诗歌规范,以语助词、虚词等这样的散文化的词语入诗。

语助、虚词本来用于散文写作中,白居易刻意地将这些用到诗歌中,使诗歌语言散文化。

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表达,他把诗歌的语言通俗性发展到极致,做诗甚至要求老妪能解。

他的诗歌树立了诗歌发展史上语言尚实、尚俗的一座丰碑,也是现实型诗歌语言风格的一个典范,后世竞相模仿,影响极大。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