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互动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浅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236黄迎迎:浅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浅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黄迎迎(温州商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00)【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让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受到了较大冲击,联合国早在2003年就制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了让中国与世界发展步伐一致,我国拯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析与对策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9-0236-0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长期发展形成的智慧、精神以及信念等,其涉及的方面较广,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等,许多历史文化都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且还有许多文化正濒临消亡。
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目前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为了让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更加客观,本文使用的调查方法有多种类型,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多方面了解。
本文主要对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金华市以及湖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进行了调查,一共发出的调查问卷有350份,其中回收了342份,回收率有97%,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在浙江省内生活的人员,能够真实反映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一)不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晶,也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命脉。
但是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人们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对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重视,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知道,有51%的被调查者不太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而只有12%的被调查者比较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二)宣传和保护工作鲜为人知。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保护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能够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展现出来,也能激发人们的民族精神。
乡村振兴战略下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济开发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济开发研究一、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宁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宁波市,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宁波戏曲、宁波木偶戏、宁波雕刻、宁波织染、宁波民俗文化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宁波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保护和传承价值。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文化能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发展也可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1. 现状: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在乡村振兴中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仍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
宁波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开发。
2. 问题: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保护问题。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急需加强保护和传承。
其次是传承问题。
由于人才匮乏和传统技艺的衰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困难。
再者是开发问题。
目前,宁波乡村旅游仍停留在景点式开发阶段,缺乏深度挖掘和体验性项目。
1. 加强保护,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确保其传承和发展。
2.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3. 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推出更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和吸引力。
4. 加强人才培养,培育一批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推动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5. 鼓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产业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五、结语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宁波文化的瑰宝,对于乡村振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研究——以浙江绍兴为例
76 ·2013年第6期·总第228期【产业经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研究———以浙江绍兴为例高寿华(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关系,通过两者间的互动发展,可以实现可持续性开发。
以绍兴为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绍兴旅游开发提供了巨大的资源空间,旅游景点也成为其保护和传承基地。
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中仍存在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资源整合,开发程度不够且内容单一,缺少高素质专业人才等问题。
并提出规范管理开发行为,创新开发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可持续性开发[中图分类号]F062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6-0076-03 作者简介:高寿华(1984-),女,安徽安庆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对外贸易。
基金项目: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125215)“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对一个地区或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记载,反映历史文化传统和变迁。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可以促进高端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旅游文化品位的提升,其作为传统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可以满足旅游者体验文化、寻求差异的需求。
国内外非遗保护与利用的成功经验表明,现代观光旅游可以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重新赋予其市场价值,并激发和增加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因此,将非遗保护与利用与旅游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有效促进旅游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涉及民间文学、民间歌舞、地方戏曲、民俗节庆还有传统手工艺品等方面,内容丰富多样。
非遗传统艺术融合现代旅游体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浙江富阳龙门竹马舞为例
非遗传统艺术融合现代旅游体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浙
江富阳龙门竹马舞为例
吴祝昕
【期刊名称】《民风》
【年(卷),期】2024()2
【摘要】本研究以浙江富阳龙门竹马舞为例,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艺术与现代旅游体系的融合路径及其在文化传承、展现独特魅力和提升地方经济等方面的价值。
同时,也分析了这种融合可能带来的商业化倾向、表现形式简单化以及文化内涵的世俗化等负面影响。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艺术在融合现代旅游体系过程中出现的传承与发展中的不足,如缺乏创新和转型能力、教育和培训不足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制定可持续的发展策略、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采取创新和转型的具体措施以及提升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水平等。
【总页数】3页(P0110-0112)
【作者】吴祝昕
【作者单位】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
【相关文献】
1.布迪厄场域理论在传统音乐非遗传承研究中的运用——以广东省非遗“五华竹马舞”为例
2.非遗视野下传统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以广东蓝田瑶族“舞火狗”为
例3.非遗视野下中韩传统舞蹈保护与传承对比研究——以中国傩舞和韩国凤山假面舞为例4.京杭运河传统村落非遗活态保护传承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互动探讨_王真慧
王真慧,张佳(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杭州310024)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互动探讨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如何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发展可以开展良性互动。
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应该通过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结合、传承与创新结合、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结合的措施来加强保护。
此外,还应该将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化结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提高杭州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业发展;Abstract: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are precious tourist resources.I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protection can be handled correctly,the sou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may be realized.Hangzhou is abundant 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ome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hip of the government,including all the people’s participating,raising some talented people and fostering fundamental research etc.should be taken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Furthermore,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order to promote tourism development.Ke ywords:Hangzhou;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CH);Protection;Tourism 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089(2010)09-0015-04荨区域经济荩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3月生效),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社会管你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工程管理的互动性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工程管理的互动性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工程管理的互动性。
首先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互为促进。
然后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探讨了旅游开发工程管理的特点,强调了项目管理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
随后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工程管理的互动性分析,提出了相互促进的策略与方法。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互动性分析的有效性。
本文结论总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工程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工程管理、互动性分析、案例分析、结论、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亟需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扩大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结合,不仅可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如何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其与旅游业的有机整合,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基于以上背景,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工程管理的互动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以及旅游开发工程管理的特点,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工程管理的互动性分析的研究意义在于探讨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
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温州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温州市需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
本文将详细探讨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方法与措施。
首先,温州市可以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基地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地可以融合文化、旅游、商业等元素,为游客提供各种体验式的活动,例如手工制作、传统技艺展示、非遗演出等。
这样,游客不仅仅是被动地观摩,更能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基地还可以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培训。
其次,温州市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来促进旅游活化。
在各类旅游景区、文化场所等地方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景点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文化体验。
展览可以包括文物、图片、视频等形式,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向游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同时,展览还可以安排讲解员,为游客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此外,温州市可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与交流,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能力。
可以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家学者等来温州开展培训班、学术讲座等活动,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机会学习与交流。
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进行合作交流,互相借鉴经验,共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最后,温州市还可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建设与宣传推广。
可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片、微电影等影视作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广泛传播。
同时,还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品相结合,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的旅游路线、纪念品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
综上所述,温州市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需要采取多种方法与措施。
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基地、举办展览、开展培训与交流、加强宣传推广等方式,可以保护和传承温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案例
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当前旅游业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它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也可以为旅游目的地带来更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非遗文化在旅游中的应用案例。
在中国,有许多传统手工艺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刺绣、剪纸、紫砂壶等。
这些非遗项目在当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当地人民的传统生产方式和文化表现。
为了振兴这些传统手工艺项目,许多旅游目的地开始将它们纳入到旅游线路中,推出非遗手工艺体验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以刺绣为例,许多旅游目的地在当地设立了刺绣工作坊,让游客学习刺绣的基本技巧,并亲自动手制作一些小工艺品。
通过这种方式,游客不仅能够了解刺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能够体验到传统手工艺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这种非遗手工艺体验活动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当地,还可以帮助当地手工艺人传承和发展他们的技艺。
另一个关于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案例是非遗文化的传统表演。
在许多地方,传统非遗表演项目也被纳入到了当地的旅游推广中,比如京剧、皮影戏、花灯表演等。
这些传统表演项目不仅可以展示当地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统,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一次独特的文化体验。
以皮影戏为例,许多旅游目的地推出了皮影表演演出活动,让游客欣赏传统皮影戏的精彩表演。
在表演之后,游客还可以参与到皮影制作的体验活动中,亲自动手制作皮影剪影,感受皮影戏的魅力。
这样一来,旅游目的地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当地,还可以通过传统表演项目的推广和传承,为当地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一个有益的发展趋势,它不仅可以帮助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还可以为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通过上面的案例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价值,希望各地旅游目的地能够更多地借鉴这种发展模式,促进传统文化和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深入分析了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保护与开发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注重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相结合、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物质与非物质相结合的对策。
同时,笔者就保护性开发宁波民间表演艺术、民间手工艺、民风民俗和餐饮老字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对宁波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标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保护性开发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近几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单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概念、内涵、价值、保护原则和措施等方面,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的研究更少。
本文以宁波为例,拟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进行研究。
一、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保护及开发现状浙江是我国的文化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
2006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的首批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省占了44个;2008年第二批510个国家级非遗目录中,浙江占了85项,两批入选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宁波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既拥有河姆渡遗址、天一阁等物质文化遗存,又拥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梁祝故事等口头传说、甬剧等地方戏曲、四明南词等民间表演艺术、骨木镶嵌等传统手工艺、“缸鸭狗”汤团等传统老字号、十里红妆等民间礼俗及丰富多彩的渔风渔俗等。
其中,梁祝传说、宁海平调、奉化布龙、朱金木雕等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徐福东渡传说、甬剧、姚剧、四明南词、宁波走书、骨木镶嵌、晒盐技艺、渔民开洋谢洋节、宁海十里红妆婚俗、石浦——富岗如意信俗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然而,如何将非遗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非遗文化的概念和特点非遗文化,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各种文化现象和表现形式。
这些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信仰、知识与实践、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
非遗文化以其活态性、多元性、时代性、传承性和创新性为特点。
二、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兴起,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日益受到重视。
通过将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能够提升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具体来说,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非遗文化展示将非遗文化作为旅游活动的内容之一,展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历程,让游客真正了解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比如,可以在旅游景区选取地道的非遗文化项目,进行展示和表演。
这既可以增加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也可以为非遗文化提供一个更广泛的传播平台。
2、非遗文化体验让游客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深度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上,让游客亲自制作、体验非遗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带有亲身体验的旅游,可以使游客更深刻地印象非遗文化。
3、非遗文化保护对非遗文化进行研究,提出保护和传承的方案,并通过旅游产业实现保护和传承的目标。
可以把一些非遗元素与旅游业结合,例如保护非遗风俗及其相关社会空间,把其生存环境商业化运作。
4、非遗文化创新通过非遗文化挖掘出旅游新亮点,创新新型旅游产品。
例如,将非遗精神融入到创意互动游戏中,这不仅能够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异地文旅的互动,还可以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虽然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但同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探究——以浙江省诸葛古村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探究——以浙江省诸葛古村为例作者:陆英刘瑾来源:《商情》2011年第07期[摘要]中国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非常迅速,但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扰。
特别是在面对商业化与产业化的双重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逐渐消失。
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过程中进行有效保护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开发保护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是我们民族的活化石。
每个真正独立的民族背后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并以此区别于其它民族,延续非物质文化就是延续我们的民族精神。
同时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自豪感、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以诸葛八卦村为例:诸葛八卦村是目前国内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以其独特的布局而闻名遐迩。
村内古建筑类型丰富多样,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00多座,是目前全国保护的最好、群体最大、型制最齐、文化内涵很深厚的一个古村落,有专家学者称其为“江南传统古村落、古民居典范”。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1.予大于求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其地位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可现在很多人在申报非遗上陷入了一个误区,将成功申遗视为一条盈利创收的捷径。
所以各地政府兴致勃勃的投身申遗大潮中,都想借非遗的名声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开发中不由自主的将经济效益摆在了第一位,一味的索取而投入又甚少。
以诸葛八卦村为例,其获利来源主要是门票收入,为了增收,政府大量的宣传以吸引游客前来,不限时间、人数的全面开放,大大超过古村的负荷能力。
而收入在进行了乡镇与村民的红利分配以后,所剩不多,明显不足以支付保护、维修的费用。
2.缺乏创新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非遗开发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思维,没有深入挖掘其内涵,更多关注的是其形式。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明南词等民间表演艺术、骨木镶嵌等传统手工艺 ” 缸鸭狗”汤团 还有很大 的开发 空间 等传统老字号、十里红妆 等民间礼俗及丰富 多彩的渔风渔俗等。 其中 。 梁祝传说 、宁海平调 、奉化布龙、朱金木雕等于 20 年被 06
姚 犴舞 、 海 狮 舞 、 童 抬 阁 、宁波 走 书 、四 明南 词 等 民 间文 艺 . 些 非遗 写入 宁 波市 普 及 读物 让全 市 学 生从 课 堂 上积 极 普 及 非遗 宁 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培植和建立了一批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和传承人才 , 本着继承 与 保 护 的知 识 .进 而 培养 全 市 民众 热 爱 非遗 的 观念 .最 终 在 全社 会
列 入 第- - 国家 级 非遗 名 录 .徐 福 东 渡传 说 、 甬剧 、姚剧 .四 明 -/ i : t
二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1注重政府主导和全 民参与相结合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政府和全民应各司其责。政府应坚持
政 府主 导 , 会 参 与 .明确 职 责 ,形 成合 力 .长远 规 划 . 步 实 社 分
个 .名列 浙 江前 茅。
团体等方面 的专业工作人员加入 .加大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宣传力
宁波 在 抢救 非 物 质 文化 遗产 方面 在全 国先 行 一步 .并 取 得 了 度 .唤醒旅游者 和非物质文化拥有者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热情 ,
一
定成效。至今 .宁波市文化等部门抢救和传承了奉化布龙、余 鼓励和支持各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研究活动 .把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良性互动探究——以宁波梁祝文化公园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良性互动探究——以宁波梁祝文化公园为例作者:周维琼章平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1期周维琼章平宁波梁祝文化公园是在依托梁祝合葬墓等遗址的基础上,围绕“梁祝传说”而兴建的爱情主题公园。
本文以其为研究样本,着重就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良性互动问题进行个案分析,力求理清两者间的竞合关系,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两者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一、研究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重要的活态遗存,其独特的民族性、历史性决定了它作为文化旅游全新吸引物的重要地位;而其自身的脆弱性又难免让人们对旅游开发这一保护模式产生诸多质疑。
能否在确保其原真性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助推让其在当今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已经逐步成为业界热议的命题。
为此,本文特选取围绕“梁祝传说”做着文章的梁祝文化公园为样本,着重就梁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园开发建设的竞合问题进行细化分析,力求理清关系,提出建议,促成两者的协调发展,同时为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提供实践例证。
二、梁祝非遗保护与梁祝文化公园建设竞合分析(一)非遗保护对公园发展的影响(1)提供新的资源依托一方面,梁山伯庙、梁祝合葬墓等遗址作为梁祝传说的物质化留存,为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原始依托。
更重要的是,公园可围绕梁祝故事中《草桥结拜》、《十八相送》等经典桥段局部再造出新型旅游吸引物和主导游线,拓展出“梁祝爱情节”、“梁祝相亲会”等主题节庆活动,构建起更富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2)创造核心竞争力以梁祝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灵魂,不仅有助于公园知名度的大幅提升,还可推动公园通过挖掘梁祝的文化附加值,走品牌产业化、市场化运作道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2010年11月起,公园开始推进产业转型,着力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婚庆娱乐、购物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梁祝文化产业园,正向着非遗产业化运作的成功典范进一步迈进。
(3)拓展客源市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历史性特征,对追求“文化差异性”的异地游客具有巨大的文化召唤力;而同一社区或者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的国内外游客,也易于在巨大的文化认同感召下促成旅游动机的产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文化创意旅游对接模式研究——以“绍兴花边”为例
作者简介 : 劳越 明( 1 9 7 8 一 ) , 女, 浙江绍兴人 , 副主任 , 硕 士, 从事服装服饰 设计及 工艺研 究。
关键词 : 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 ; 文 化 创 意旅 游 ; 绍 兴 花 边
中图分类号 : F 5 9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6 ) 3 1 — 0 1 4 9 — 0 2
绍兴是 一座 有着 两千多年历史 的古城 , 是首批 国家历史 文化名城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绍兴 的旅游文化积淀较深 , 但 以原有 的人 文及 自然景观为主 , 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
在 当前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 创 意产业的兴起为城市 的转
型升级 提供 了新视角 , 古 城的发展也需要进入 以创造力 为核 心 的新兴 文化创意产业时代 , 利用文化创造力驱动城市新发
展, 建设具有个性特 色的创意城市。 由此提 出发展文化创意
后 被评为轻工业 部优秀新 产品 、 优秀 出 口产 品金质奖 、 中国 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等荣誉。 但 随着现代化绣花机械设备 的发展 , 随着 经济发展 带来农村 劳动力结构 的变化 , 绍兴花 边 的挑 花队伍 日渐缩小 , 绍兴花边逐渐走 向没落。目前 , 在年 轻 一代 中 , 连知道绍兴花边 的人都 已较少。 虽然绍兴 市“ 非遗 ” 保护 中心 针对社 区或 中小学不定期 的开办绍兴花边“ 体验 班” , 但由于绍兴花边的传统工艺较复 杂, 挑 花要求较高 , 过程 又较为枯燥 , 很 多人只是一 时兴起 , 却 不能真正耐心学习制作 , 能够 学到技艺并且作 品出彩 的学 员更是少之又少 。长此 以往 , 绍兴花边这一优秀的工艺美术
以龙泉“不灭窑火”为例探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文旅融合的有效实践
2021-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以龙泉“不灭窑火”为例探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文旅融合的有效实践裘晓翔1季晓艳2(1.龙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龙泉323700;2.龙泉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龙泉323700)摘要:2017年以来,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振兴、建设美好生活,龙泉市积极探索,成立龙窑研究会,开展“不灭窑火———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活动,通过每年20场传统龙窑柴烧活动,吸引众多游客的参与和多家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探索出一条通过“不灭窑火”促进“非遗传承、文物保护”与“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的龙泉特色做法,对推动诗画浙江和全域旅游发展,推进龙泉青瓷“三化”实践起到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不灭窑火;非遗传承;文物保护;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7-0171-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7.082一、前言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文物活起来”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推进龙泉青瓷的“深化、物化、转化”工作,有效探索“非遗传承、文物保护”与“乡村振兴、文化旅游”有机融合的实现路径,2017年以来,龙泉市通过积极探索,开展“不灭窑火———传统龙窑烧制”活动,通过每年20次传统龙窑柴烧活动,吸引众多游客的参与,也得到国内外多家媒体的系列重点报道,从而探索出一条通过“不灭窑火”促进乡村旅游、非遗活态传承和文物本体保护等多方面共同发展的龙泉特色做法。
2018年,被成功列入全省第二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二、着眼西乡老区发展,深挖文化遗产资源宝溪乡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西陲,是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红军入浙打响第一枪就在宝溪溪头村,宝溪内高塘村是浙西南特委、龙浦县委成立地,高山、胡住溪村先后为处属特委驻地。
1985年,省、地批准宝溪乡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乡。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通常来源于口头传承、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礼仪、节庆、知识与实践等方面。
这些传统的传承和保护对于保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至关重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存在着一些必然的冲突和矛盾。
一方面,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可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破坏,比如过度商业化、大规模的游客涌入等问题都可能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可能限制了旅游开发的空间,因为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可能需要限制游客的数量和行为,以保护传统文化的完整性。
如何在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寻找到平衡点,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也可能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旅游资源。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传统手工艺、民间歌舞、传统节庆等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通过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通过旅游业的推动,一些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并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受商业化和过度开发的侵害。
也需要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和规范,促使旅游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减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损害。
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合作,促进双方的共赢。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保护者可以通过参与旅游开发,从中获益,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旅游业也可以通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作,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有价值的旅游体验。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互动发展模式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互动发展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资金支持,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也可以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两者之间的互动发展,既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又有助于旅游资源的丰富和提升,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1. 文化旅游融合模式文化旅游融合模式是一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相互融合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结合旅游业的需求进行传承和开发。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要充分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需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旅游活动中,满足游客对文化体验的需求,从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2. 保护型旅游模式3. 体验式旅游模式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当通过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法律保障。
鼓励旅游业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经济支持,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2. 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力度,全面了解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和传承。
4.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鼓励旅游企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单位合作,推出更多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品,增加游客对文化体验的需求,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四、结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互动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旅游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单位和社会各界都应当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互动发展,为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非遗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非遗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即非遗,是指人们以口头、行为、艺术、节日、信仰、知识、技能等方式实践、表达并继承的文化和相关的自然环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和艺术欣赏价值。
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同时,旅游产业也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非遗文化和旅游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
因此,本文将探讨非遗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第二章非遗文化旅游的背景和现状2.1 非遗文化旅游的背景非遗文化在我国的传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这样的文化传承是如此深入民心,凝聚着中华文明的灵魂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旅游产业逐渐成为国家推进现代化的工具之一。
非遗文化因其历史、文化、民俗和艺术欣赏等价值而成为开展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也因此促进了非遗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
2.2 非遗文化旅游的现状我国非遗文化从数量上已经超过了2000个,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个地区特色旅游资源。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传承环境、经济条件、管理水平等,非遗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三章非遗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应用3.1 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方式。
旅游产业可以借助非遗文化来提高地方景点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
另一方面,非遗文化得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也能够更好地融合,达到资源优势互补,算得上是“千年文化,万年经济”的一种完美结合。
3.2 非遗文化在旅游产品开发中的应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通过旅游产业实现转化。
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非遗文化的价值,融入到旅游产品中,以此增加文化印记,提高产品竞争力。
例如,开发非遗文化主题农家乐、制作非遗文化纪念品、举办传统文化演出等等,通过这些手段,使得游客在旅游中能够更好地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新时代浙江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路径与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代浙江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路径与创新发展研究作者:章运来源:《旅游纵览》2022年第10期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成为浙江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活化的新动力和新机遇。
本文将浙江传统技艺文化遗产在旅游活化过程中的主观文化意义及其客观利益主体的诉求进行融合,从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其旅游活化模式与运转机制,并提出利用数字资源驱动与生活化传承的创新发展策略,构建活化路径,以期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促进浙江传统技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关键词: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浙江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2020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新时代浙江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与发展对策研究”(Y202045065)。
近年来,大众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体现出国家文化自信重建的战略意义。
新时代,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传统技艺的生存空间遭到严重挤压,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数量众多。
实践证明,传统技艺能够提升新时代浙江旅游文化内涵,使传统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播。
然而,现有研究更多的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进行笼统的研究,新时代浙江传统技艺的保护与旅游活化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制约和影响着其产业化的发展。
运用生产活化、生活活化、艺术活化、旅游活化等多种文化再生产模式进行转型升级,是传统技艺振兴的重要方式[1],因此要正确认识新时代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的重要性,加大浙江传统技艺旅游活化研究力度,探究其创新发展路径,为浙江旅游业发展作出贡献。
(一)传统技艺传统技艺是文化遗产重要的类型之一,它是社会历史文化沉淀的民族文化记忆,在不同的学科研究范围内,“传统技艺”这一术语的内涵和拓展不同,包括工艺、手工艺、手工技艺、传统技艺、工艺文化、工艺美术等内涵,术语释义丰富,可以真实地展现出当地的社会生活、物质生产及文化需求状况。
(二)遗产活化与旅游活化“活化”又称激发,它能使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拥有新的生命和用途,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