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层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的层次

历史是人们对“过去”的追忆。那么,为什么人们是追忆这些“过去”而不是那些“过去”?人们到底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过去”中构建历史的?探讨这一问题,需要把握历史的不同层次。

“过去”不仅是一个相对于“现在”、“未来”的时间概念,还是一个席卷一切的客观进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过去”的进程中。所以,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历史应该包含世界上的一切人物——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一切事件——无论是惊天动地的还是悄无声息的,一切地方——无论是富庶的还是贫困的。这无所不包的历史,可以称为“原生态历史”。不过,在极为纷繁复杂的“原生态历史”面前,人的认知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世界上的一切都处在不断“过去”之中,“现在”作为一个不断奔向“未来”的点,其身后留下的是无数个“过去”。要完全认知“过去”,全景式复原“过去”,对身处“现在”的人来说是不大现实的。即使是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手段,对于现代人类社会所发生一切的记录能力也相当有限。所以,“原生态历史”中的许多信息总是

不可避免地永远消逝,能够以文字、图像、声音、实物等形式留下的历史信息或者说“有记录的历史”,只能是“原生态历史”中的一部分。但是,“有记录的历史”又未必都是身处“现在”的人们所关心的历史。面对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层层累积的“有记录的历史”,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从自己“现在”的生存状态出发,有选择地构建历史。换句话说,只有“过去”中那些能引起“现在”人兴趣和思考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人们所关心、所了解的历史,成为“被激活的历史”。

“原生态历史”是最客观真实的历史,也是最宏大丰富的历史,但它永远不可能被人们完全认识。人们只能不断接近它,希望能越来越多地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有记录的历史”事实上远比我们所知道的要丰富得多,它总是处在被不断发现的过程中,而且每一次重大发现总能极大地影响人们对历史的看法。比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骨文的发现,刷新了中国“有记录的历史”,也使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与文明有了新的认识。与此类似的由于新材料的重大发现而形成的敦煌学、简帛学等,也都在不断拓展着中国“有记录的历史”。“被激活的历史”只是“原生态历史”的冰山一角,是“有记录的历史”的一肢半节,它之所以能被激活,又总是与人们“现在”的生存状态、当下的价值选择紧密关联。意大利

学术大师克罗齐曾提出过一个命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他看来,那些不再被思考而只是用抽象词语记录的“编年史”是“死历史”。但“死历史”不会永远都是死的,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变成了当代史。“现在对我们沉默不语的文献,将依次被新生活的光辉照耀,将重新开口说话”。克罗齐的这一命题是否正确值得商榷,但有其合理成分。可以说,当“有记录的历史”被新生活的光辉照耀时,它就成为了“被激活的历史”。

所以,可以认为,人们之所以追忆这些“过去”而不是那些“过去”,主要是由“现在”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选择决定的,呈现在“现在”人面前的历史主要是“被激活的历史”。当然,对于不同群体来说,由于生存状态和价值选择的不同,“被激活的历史”又是各不相同的。即使对于同一群体而言,由于时代的不同,“被激活的历史”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被激活的历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人们是从“现在”出发去发现历史,决定了关注“现在”始终是史学的学术增长点,是史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回顾一下中外史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因为对“现在”的关注而带来的史学兴盛。从某种意义上说,史学就是在不断构建“过去”与“现在”的对话中彰显自身价值、推动自身发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