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单元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内容及操作流程

初中历史单元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内容及操作流程

初中历史单元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内容及操作流程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范镇二中基本要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达标为主线思想,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通过“导、学、讲、练、测”五个相辅相成的环节实现高效课堂。

一、导:目标导学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发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将学生带入复习课,教师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及自学指导。

操作程序(1)导课:根据教学需要导入,一般是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但要达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出示学习目标(方式可以灵活掌握)。

二、学:学习探究按自学指导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使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操作程序1.引导自学先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的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将三维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要体现基础性和渐进性,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要有梯度,语言简洁明了。

要对自学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

学生要求:(1)按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2)自学完后,要合上教材和其他辅助资料进行自测,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要求:(1)对个别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学生,要有个别提示。

(2)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

教师巡回时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以利于学生全身心地自学,及时发现并记住存在的问题。

2.合作探究采取同桌、组内、组间等形式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解决个人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操作程序(1)同桌互探。

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交流。

把同桌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向学习小组提出,让其它学习小组讲解。

(2)组内互探。

在组长的主持下将同桌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内互相交流,从而实现“兵教兵”。

把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让其它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3)组间互探。

将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间交流,其方式可通过口头回答、书面练习、板演等方式进行。

三、讲:精讲点拨对自学指导中的重点内容及学习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精讲进行点拨,并适度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历史教案流程(精选8篇)

历史教案流程(精选8篇)

历史教案流程(精选8篇)历史教案流程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鸦片战争·重点难点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重点掌握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

二是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首先明确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

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而后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认识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南京条约》的签订,仅仅是开始而已,不要因此造成认识上的错误。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为(“自主共研式”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巧妙导入——自读课文,建构知识——质疑问难,合作共享——拓展探究,深化主题——反馈总结,评价提高。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本环节主要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置情境,渲染气氛,帮助学生尽快走进相关历史阶段。

这种情境的设置或通过总结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地联系本节课的内容;或利用相关的文化背景,制作相应的课件;或通过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好奇”地进入课文;或通过出示材料,联系实际,利用联系法链结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也就是说,将文本信息形象化、情境化、经验化,巧妙地将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引起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并萌生问题和想法。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所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本节课的内容密切相关,不能强拉硬扯,牵强附会。

②情境不宜太长,能起到潜移默化最好,切忌拖泥带水,费时太多,喧宾夺主。

2、自读课文,建构知识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法。

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知识。

此时应指导学生读的方法:首先浏览大小标题,知道本课主要内容。

其次,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把感悟出的问题和想法叠加、碰撞、搅拌,然后过滤,加工成自己的观点和意向。

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在教材资料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文字与图片等各种补充资料,让学生从中捕捉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并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

同时,结合文中插图或补充内容有重点地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历史时间、人物、地点等,可用不同的符号标出)。

再次,根据勾画的内容要点尝试编列知识提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用图表式,或用表格式,或用图示法等等)。

最后,根据自己读书的结果,找出自己的质疑点。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学生自读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

读书不能“走马观花”,,粗读和细读相结合,能充分理解课本插图、图表及补充史料的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流程

初中历史教学流程

初中历史教学流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以初中历史课程为核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体系,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重大历史事件。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综合、判断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等,通过本教学流程的实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年龄在12-15岁之间。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自觉性相对较低。

针对这一特点,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历史课堂上得到成长和进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体系,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等,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问题分析、综合、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3)学会查阅、筛选、整理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4)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比较研究、实证研究、历史解释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运用案例分析、历史剧表演、历史景点实地考察等实践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珍惜传统文化的心态,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历史课堂教学环节

历史课堂教学环节

历史课三线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环节一.复习提问,两两作答程序:1.复习上节课所学,梳理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线索,学生两两作答。

2.学生生疏不会的问题,由同位督促完成。

二.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程序:1.针对所学习的内容,创设情景激趣以灵活的方式导入。

2.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可以参考助学预习笔记部分,教师板书力求知识系统化、线索化,做到纲举目张。

三.细分过程,导练测结合程序:(一)细化板块整个初中阶段的历史课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政治经济文化史三个板块。

历史事件一般按照背景、原因、时间、地点、经过、影响或评价、人物等几个要素构成。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首先要列举其主要事迹,分析这些事件对历史、对社会造成的重要要影响,然后综合评价。

政治经济文化史一般侧重制度、措施、人物、成果。

(二)分类教学1、对历史板块教学的操作程序:(1)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明确所学课本相关段落,标画、分析、提炼、回答事件的原因,教师适当补充历史事件的背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有意识选择助学上的相关习题进行检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与时间、地点、人物相关的部分,并标画,教师有意识选择助学上的相关习题进行检测。

(3)教师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处理“经过”部分,用开始、重要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影响)、结果引导学生读、答、记,教师有意识选择助学上的相关习题进行检测。

(4)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前面所学知识点,引导学生概括历史事件的影响或作出评价。

(5)教师有意识地将相关、相类似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比较其异同;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历史经验和教训与现实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6)凡涉及到重要历史人物一般用列举主要事迹,分析这些事迹对历史、对社会、对国家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对政治经济文化史板块的教学操作程序:(1)帮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史发展的相关背景,重点的要求学生记忆、背诵,教师有意识选择助学上的相关习题进行检测。

初中历史教案步骤

初中历史教案步骤

初中历史教案步骤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发展和变革过程。

2. 掌握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并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讲授(15分钟):
1. 介绍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和主要朝代,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等。

2. 分别讲解各个朝代的发展和变革过程,重点介绍各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活动(2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自由表达对古代中国发展和变革的理解和看法。

2. 设计一些小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代中国的历史。

四、总结(5分钟):
通过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对古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强调历史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对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总结和复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案步骤

初中历史教案步骤

初中历史教案步骤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使学生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2)运用史料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3)运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鸦片战争的史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利用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2)分享成果:各组代表发言,总结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4. 史料对比分析(1)展示《南京条约》原文,让学生了解其内容。

(2)对比分析《南京条约》与近代其他不平等条约的异同,让学生认识到其危害性。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历史使命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1)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影响的短文。

(2)布置课后阅读,深入了解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历史背景。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张掖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流程

张掖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流程

甘肃省张掖中学“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历史课堂教学流程(新授课)高二文综教研组历史备课组一、课前预习,学案导学此环节由学生课前完成:印发学案或导学案教辅材料,布置学生课前预习——看书、填空、掌握知识结构、思考疑难问题、检测预习结果——教师利用早读晚自习检查落实。

二、课堂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学案导学(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针对预习内容,通过设问、描述、质疑、渲染、幻灯片出示图片、表格、材料等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提出后,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无法独立完成的情况下,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可以是对学或小组讨论——由小组长组织分工协作,查找资料,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并书写提纲,准备在全班交流。

(四)师生互动,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结束后,教师组织在班内交流各组探究之成果——可点名某小组或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各组之间、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质疑、讨论、补充,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适时点拨指导,使学生能动脑思考、拓展思维,力求超出课本及导学案的范畴,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教师点评各组发言时,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过程,更正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错误。

之后,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参考答案,以备学生更正错误,准确识记基础知识。

(五)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此环节分两步,课堂完成第一步1.课堂时间结束前几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投影出一些典型的选择题或非选择题,让学生当堂解答,教师点评。

2.课后布置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要求学生每次做练习题时,模拟考场环境,将练习题当考试试题,限定时间,认真作答——不得查阅课本、资料、参考答案,不得与同学交流——之后对照练习题参考答案校正、批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分析答题的经验教训,从而找到解题的思路和规律,总结出解题的方法、技巧,以提升解题能力。

附:教学流程图。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一、课堂操作基本流程
情境引导—(自主探究→信息搜索)—(精讲点拨→知识整合)—实际应用—反思总结二、具体流程
(一)情境引导
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通过提出问题、历史故事、生活常识等等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实施打下基础。

(二)自主探究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取信息、阅读、感知、理解、归纳,强化基础知识,为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地位,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信息搜索的能力培养。

教师强化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成果。

(三)精讲点拨
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通过启发,引导等方式精讲点拨,解决困惑,对知识点进行整合深化,过程中应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实际应用
走进生活实际中,学以致用,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典型问题,强化对知识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不同,自己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并在学生之间互相作答,增强学生自信心。

(五)反思总结
是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也是对本课学习目标的回扣,能力及方法的总结,更好的落实各项学习目标。

以上环节并不是个固定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整合、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前提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给学生合作、交流、互动的方法和技能,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和谐课堂。

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1、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什么?答:教学过程的结构,也称教学过程的阶段,或教学过程的环节,一般的说,教学过程主要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这就是准备阶段和展开阶段。

历史教学过程也是如此。

所谓准备阶段,主要是指教学的准备活动,尤其是教师的备课活动。

所谓展开阶段,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实施阶段。

教学的展开阶段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历史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环节:(一)激发动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是进行教学活动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激发动机不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孤立环节,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在教学过程其他环节中都有激发动机的问题。

(二)感知历史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感知这一环节上,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条件是:(1)教师的讲述。

(2)教学内容的典型性。

(3)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的直观性。

(4)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历史教学过程中感知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的教学策略是要在这一环节中实施的。

(三)理解历史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理解这一环节,就是使学生的认识从历史表象进而形成为历史概念,通过历史的思维活动,认识历史事物内在的联系、关系、本质以及规律,并对历史的问题作出判断、论证。

在理解这个环节中,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体现出教学的启发性和民主性,充分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做出他们自己对历史的解释。

(四)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知识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指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是知识具体化的集中表现。

历史教学所涉及的知识,包括历史的具体性知识和规律性知识,也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运用和迁移的。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是把所学的历史知识,以及有关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用于对历史的和社会的问题进行观察与思考,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并提高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试分析中学历史教学1、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教学过程的结构,也称教学过程的阶段,或教学过程的环节,一般的说,教学过程主要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这就是准备阶段和展开阶段。

历史教学过程也是如此。

所谓准备阶段,主要是指教学的准备活动,尤其是教师的备课活动。

所谓展开阶段,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实施阶段。

教学的展开阶段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历史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环节:(一)激发动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是进行教学活动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激发动机不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孤立环节,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在教学过程其他环节中都有激发动机的问题。

(二)感知历史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感知这一环节上,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条件是:(1)教师的讲述。

(2)教学内容的典型性。

(3)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的直观性。

(4)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历史教学过程中感知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的教学策略是要在这一环节中实施的。

(三)理解历史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理解这一环节,就是使学生的认识从历史表象进而形成为历史概念,通过历史的思维活动,认识历史事物内在的联系、关系、本质以及规律,并对历史的问题作出判断、论证。

在理解这个环节中,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体现出教学的启发性和民主性,充分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做出他们自己对历史的解释。

(四)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知识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指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是知识具体化的集中表现。

历史教学所涉及的知识,包括历史的具体性知识和规律性知识,也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运用和迁移的。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是把所学的历史知识,以及有关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用于对历史的和社会的问题进行观察与思考,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并提高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中学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流程

中学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流程

中学历史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流程(讨论稿)一、流程二、说明1、导课①方式: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趣引学;②复习旧课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其方式可灵活多样(教师提问、学生展讲、练习、概述知识结构述等);③情境的创设要与新课重点内容密切相关(情境创设:问题置疑、故事、诗文、名言、歌曲、音像等)。

2、导读①导读即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教材;②感知教材:可分段感知亦可整体感知(两种方式应视课文具体内容和学生能力情况进行选择);③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历史教材。

(提炼知识点、归纳总结、构建结构、揭示联系)④教师要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感知教材的方法,直到学生形成习惯成为自觉行为为止;⑤教师要检查学生感知教材的效果。

3、问题探究(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①问题探究就是引导学生质疑、发现和分析。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②教师要以高质量的问题激发、感染和锻炼学生;③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内容展开;④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到见解。

4、归纳总结①、归纳总结既是对教材知识结构、内在联系的梳理和提炼,又是对历史规律、经验教训的揭示和总结。

②、方式:教师或学生。

5、其它几点说明①教学原则:先学后教;②教学思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③学习方式:在充分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合作;④教学评价:以学论教;⑤治史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联系实际,古为今用;⑥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⑦巩固练习这一教学环节应视课堂的容量而定,练习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⑧课堂教学步骤的设计要富有弹性,应视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而定,不一定完全按预定的步骤进行,应随学生的表现灵活调整;⑨不要将此流程当作固定化的模式,望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创新。

初中历史说课流程设计教案

初中历史说课流程设计教案

初中历史说课流程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能够初步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
1. 历史学科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 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的扩张、唐宋明清等朝代的繁荣等重要事件。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述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
2. 图片展示法:展示相关历史事件的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3. 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历史事件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五、教学流程设计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2. 展示:通过图片展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事件;
3. 讲解:教师讲述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
4. 讨论:分组讨论古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六、教学反馈
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历史事件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流程

第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流程

第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流程一、自学。

明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教师要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多媒体、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生活体验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愉悦课堂。

在明确学习任务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照学案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查阅相关知识,自主完成学案上的学习内容。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负责人,依据所学内容的子目录来分配任务。

每个学生针对本组学习的内容至少提出一个问题,自我解答或组员之间互相解答。

较难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解答,仍不能解决的存疑。

提问多的或提问有价值的应予表扬。

组员的提问应覆盖本目所有知识点。

对不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师要督促到位,及时加以引导。

这个环节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

二、展示。

分组展示就是小组负责人汇聚组员的提问及解答向全班同学展示,让学习成果全班共享,并提出疑问。

学习同一子目的小组展示时只展示不同的提问与解答,既可以互相补充,又不至于耽误时间。

学习其他子目的小组通过这种展示来学习、掌握、分享自己未学的子目,并可质疑。

学生展示完后,老师有两件事情要做,第一是补充学生可能遗漏的知识点,第二是将学生存疑的问题引导全班讨论,找到最佳答案。

老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的具体情况提出有启发性的或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本课内容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解答或讨论。

这个环节,可以是学生口头展示,也可以出示在小黑板上(把问题及解答的关键词句写在小黑板上),或多媒体展示。

这个环节的时间为十五分钟左右。

三、升华。

升华就是老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并关注现实,沟连社会,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明确本课在该单元的地位,本课在本册的定位,本课与其他单元、其他册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从宏观上去再次领会本课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还要诱导学生联系当今社会现实,寻找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的契合点,用历史知识去观照现实问题,提高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识、理解、认同。

历史学科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

世界意识、国际视野、人文情怀、个性品质等均可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找到落脚点。

初中历史说课基本步骤教案

初中历史说课基本步骤教案

初中历史说课基本步骤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1. 本节课主要围绕中外文化交流展开,介绍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这些交流对中国文化和发展的影响。

3.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2. 能力目标: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事实,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你知道中国古代的对外文化交流有哪些重要事件吗?”2.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和重要性。

(2)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中国古代的对外文化交流事件,并让学生参与讨论。

(3)讲解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和影响,比如丝绸之路、文化大交流等。

(4)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对外文化交流事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活动设计: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或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4. 总结与反馈:通过问答等方式,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回答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对中国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2. 撰写学习心得或总结。

3. 阅读相关文献或文章,了解更多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

六、教学反思这堂历史说课围绕中外文化交流这一主题,在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目标设定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促进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探索。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行调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课上课基本流程与要求

历史课上课基本流程与要求

小测反馈-5分钟
• 学生课前做好复习,读完书后马上开始默 写学案上的检测部分,3分钟内完成,然后 用红笔校对和批改。(小组长负责监督校 对、批改或者互批)
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2分钟
• 让学生齐读本课课题、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使学生能清楚地知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 任务,重点掌握什么,难点在哪里。
课前预习展示-12分钟
•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看到。。。 请同学们一起 读。。。 请同学们记下笔记 • 请同学们划出重点 请同学们看黑板 请同学 们跟我一起回顾以前的一些知识 •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为什么 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这 个与xx有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 现在我为大家讲解。。。。 我对这个知识的理 解是 • 请xx同学回答 谁能够把这个知识点迁移一下 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 • 对这个知识点我来总结一下 还有不明白的吗 还有要补充的吗
• 学生用对学的形式在课本上做好笔记,对 学配对通常是1-4,2-5,3-6的形式,1 -3号讲答案,4-6号质凝,各自在课本上 做好自己的笔记(把历史问题的关键词写 到课本答案的旁边,并把答案分点划好并 识记) • 课本中的重难点学生对学后找同学来进行 讲解,教师做补充。
课堂小结展示-8分钟
• 小展示:让3-4号展示,1-2号补充5-6 号完善自己的笔记
课堂中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 A、独学时不允许讨论,教室绝对安静 • B、学生补充展示的时候每次只允许一个学 生发言,每次发言时间控制在30秒到1分钟 内,切忌让一个学生面面俱到,导致参与的 学生面窄。 • C、展示时起立迅速,目视前方(视情况而 定面向书本、黑板、边板、或本 • 组同学、全班同学) • D. 有同学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弄 清楚每一个知识点,查看自己理解的是否准 确,认真做好笔记。如果展示的同学有错误, 等其展示完毕后,迅速站起来用规范语言发

初中历史五步教学法教案

初中历史五步教学法教案

初中历史五步教学法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清朝的建立背景和过程。

2. 掌握清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3. 能够分析清朝的兴衰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清朝的建立过程、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难点:清朝的兴衰原因分析。

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料:清朝的相关历史资料。

2. 多媒体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清朝的建立背景,并引导学生思考清朝的兴起与前代的明朝有何不同。

二、认知(15分钟)
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清朝的建立过程,让学生了解清朝的建立经过。

2. 学生分组讨论清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然后进行汇报。

三、梳理(10分钟)
1. 教师总结清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帮助学生理清概念。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清朝的兴衰原因。

四、拓展(10分钟)
1.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清朝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

2. 学生展开讨论,探讨清朝的对外交往对国内政治的影响。

五、评价(10分钟)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分享对清朝的建立和发展的认识。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澄清和引导。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为(“自主共研式”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巧妙导入——自读
课文,建构知识——质疑问难,合作共享——拓展探究,深化主题——反馈总结,评价提高。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本环节主要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置情境,渲染气氛,帮助学生尽快走进相关历史阶段。

这种情境的
设置或通过总结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地联系本节课的内容;或利用相关的文化背景,制作相应的课
件;或通过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好奇”地进入课文;或通过出示材料,联系实际,
利用联系法链结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也就是说,将文本信息形象化、情境化、经验化,巧妙地将问题
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引起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并萌生问题和想法。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所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本节课的内容密切相关,不能强拉硬扯,牵强附会。

②情境不宜太长,能起到潜移默化最好,切忌拖泥带水,费时太多,喧宾夺主。

2、自读课文,建构知识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法。

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知识。

此时应指导学生读的方法:首先浏览大小标题,知道本课主要内容。

其次,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把感悟出的问题和想法叠加、碰撞、搅拌,然后过滤,加
工成自己的观点和意向。

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在教材资料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必要的
文字与图片等各种补充资料,让学生从中捕捉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并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

同时,结合文中插图或补充内容有重点地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历史时间、人物、
地点等,可用不同的符号标出)。

再次,根据勾画的内容要点尝试编列知识提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习
惯或用图表式,或用表格式,或用图示法等等)。

最后,根据自己读书的结果,找出自己的质疑点。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学生自读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

读书不能“走马观花”,,粗读和
细读相结合,能充分理解课本插图、图表及补充史料的作用。

勾画知识点内容应抓住关键词句,切忌对
课文基本内容全圈全画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有针对性,且最好一次性交代完毕,切忌随意打断学生读书的思路。

③对学生所列提纲不要强求一律,不要求全责备。

④对于起始年级的授课,教师可以列出其
中某一条目的知识提纲, 然后, 提示学生模仿列出其他条目的,过一段时间后,教师完全放给学生自己 即可。

3、质疑问难,合作共享
这是一个互相学习、 通过合作共同分享学习资源、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过程, 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
程。

此环节主要是关注生生间的互动。

首先,生生间质疑互动。

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发表
流成果的主要目的, 就是要让学生交流在自探共研过程中所作出的选择、 信息中的新发现。

此时,教师注意总结“难点、疑点”,并适当讲解。

其次,根据读书的结果
引导学生 或采用爬黑板列提纲, 或设计和表演历史情景剧, 或利用组内讨论或争辩, 或开展讲故事练口才, 等等。

达到解决疑难、 梳理知识网络的目的。

各学习小组代表把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或交流, 加深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理解, 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此时可能会产生激烈的碰撞, 质疑问题中可能 因持不同主张的学生各执一端, 形成争执态势, 可能是全班讨论时的思想冲击波又滋生了新的疑点, 要深入研讨。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教师在此环节一要注意倾“听”,善于捕捉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

听 生生间问题提出的深度和密度,听问题解决的质量,听学生“异想天开”式的提问。

二要注意“看”。

看全班中每一个同学的参与情况,看提纲编写的完善程度(可采用抽查的形式)。

三要注意“引”。

允 许学生“百家争鸣”,允许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允许语言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学生的答案不可脱离 主题。

对学生的答案, 牵涉到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问题, 教师应在答题角度或解题思路方面作出适当的 评价或引导,否则, 将会导致学生是非不分, 对问题的答案模棱两可。

要引导学生把握好问题涉及到的
历史本质问题,围绕问题的主题,结合相关的知识,组织有效的答案。

②教师要善于调控时间,让学生 的讨论和“表演”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并能让讨论的结果得到充分的展示, 生进行浅层次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讨论和表演。

走过场、图热闹的课堂教学是低质量的教学。

③ 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调控和引导,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不在于讲多少内容。

4 、拓展探究,深化主题
学生的不同见解、一知半解或 / V t H. 分肯一点怀疑、一声感叹,都可能是学生真正的收获。

组织讨论交
判断,以及在处理信息和运用 切忌不经过深入思考就让学
这是一个“拔高”的过程,关注的是学生想象力、联想力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此环节,教师可首先 利用学生黑板上展示出的知识网络提纲, 进一步教会学生会编提纲、 完善提纲(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词, 分类清晰,知识完善,便于记忆)。

然后,根据提纲突出重点、拓展延伸。

此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或通 过回忆,或通过联系,适当且又恰当地对本课所学习的内容“前挂后联”,拓展应用。

在拓展延伸的过 程中, 注意引导学生探索本课编排的目的, 挖掘事件发生的前因和后果, 体会本课内容在过去或现实中 的意义, 突出主题, 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这也是历史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维目标之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拓展延伸,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去主动联系,主 动应用。

②联系要适当,拓展要到“边”,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并及时提醒学生将联系或拓 展的内容标记在相关内容处,以防遗忘。

③此时, 教师需要讲的主要内容是: 课本中没有直接呈现的而 又需要补充给学生的、 学生读书后经过讨论依然没有解决的、 知识块之间的有机联系、 教材内容本身设 置的重要意义等,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比较、分类、联想等方式总结历史规律,探究历史真谛。

④对学生
的思想教育宜实不宜虚, 要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进行有实际意义的启发或提示。

针对性比较强的练习或问题,引导学生及时深化,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5、反馈总结,评价提高
这是一个巩固练习、 促进提高的过程。

此环节中, 教师首先可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置一部 分练习题(或选择,或填空,或史料解析,或概括简答,不一定各题型都有)。

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出针 对性、典型性、 重点性等。

通过这个过程, 一是巩固所学知识, 二是反馈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其次,教师根据本课提纲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深化主题,引领下课内容。

再次,可适当安
排时间让学生回扣课本,进一步“消化”所学知识。

最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 主动地、热情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来,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对参与度比较高、 跃、善于合作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性评价。

本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是:①练习不在多,而在精,在有代表性、指导性、典型性和层次性,能突 出重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②总结语不在多,在精炼,能提领知识脉络,突出和强化主题。

③对学生 的评价要恰当,有效性要强。

如“你的说法很有见地”,“你的思维角度很有新意”,“你很会提取历 史信息”,等等。

避免应付性、无效性的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很好”,等等。

本教学流程仅是基本的教学思路, 实际操作时,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个人教学特色和学生实际 作出适当调
整,合理调控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操作时间、实施维度等。

⑤此环节在结尾处可设置 思维比较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