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
浅谈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开展历史教学研究活动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也是历史教研组了解教学情况,通过观摩一堂完整的历史课,并做出分析评议,借以指导教学实践,总结和推广经验的重要手段。因此,抓好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面对新教材,很多教师感到很困惑:怎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教学?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呢?为此,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历史教学实践,试就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依据、原则谈一些看法。
一、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
历史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以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必然要求课堂教学评价也作相应的改变与之相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由于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因此,历史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以教促学”的指导思想,提倡课程教学评价要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的改变。
首先,历史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情景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这将同时带来一个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篇: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竹基中学阮进所
【摘要】:历史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我们学习历史,就是为了在了解这些事实的基础上,而让自己明智,让自己能够明辨是非,弘扬一个民族。历史还能帮助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可见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应加强历史教育。
【关键词】:初中历史
以史为鉴
爱国主义
良好品质
弊端
重要性
“以史为鉴,可以通古今”,历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蕴含的是一个国家泱泱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历史是一部社会教科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宝库,也是人们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一面镜子。初中历史课作为基础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质等方面教育。我们要通过历史教学,把中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热爱祖国,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人才。可见,中学历史是一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不可缺的课程,是其它课程所不能代替的。
一、以史为鉴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我认为这句话的正确性在于中国的一句古话:以史为鉴
读史使人明智,丰富的历史知识从来就是人类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正如旧书《贤文增广》里所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简单地说,就是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把它作为我们开启人生大门的钥匙。对于我们而言,历史最大的好处就是借鉴其中的人与事,
不至于重蹈前人覆辙。比如:
诸葛亮在出师北伐时,向后主刘禅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所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前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这就是在告诫刘禅此乃前车之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告诉我们的领导人该如何用人。隋炀帝贪图享乐、昏庸无能、残暴统治,最总导致王朝的灭亡。然而,唐太宗吸取隋王朝的教训,提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开创了大唐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古代各王朝的兴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重点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重点
【摘要】教学重点在任何学科的教学非常重要,历史教学也不例外,从历史教学重点、抓住历史教学重点和如何确定历史教学重点三个方面来谈初中历史的教学重点。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重点;意义;确定随着新课改的的推进,多种教学模式的不断应用,使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明显提高。这些都离不开课堂教学,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抓住重点至关重要。在长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就教学重点方面谈一谈。
1历史教学重点
1.1历史教学重点:从理论上讲,教学重点是体现教学目标要求的最本质的部分,是集中反映教学内容中心思想的部分。这样历史教学重点是指在历史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学科知识、技能。是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拿一节课来说,因每一节课,都有丰富的内容,甚至是繁多的内容。不可能没有重点,面面俱到、平均使力的教学在实际上很难操作,教学效果也不好;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可能没有重点,全是重点实际上等于没有重点。在对这些内容的处理时,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重点。那这节课的重点是该课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在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知识、技能。
1.2历史教学重点的形成:教学重点是针对教材中的学科知识系统、文化教育功能和学生需要而言的。因此,它包含重点知识和具有深刻教育性的学科内容。重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从学科知识系统而言,重点是指那些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技能。是在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知识、技能。从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点是指那些对学生有深远教育意义和功能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终生受益的学科思想、精神和方法;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重点是指学生学习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得到帮助解决的疑难问题。
新课标 新教材 新课堂——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框架】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繁盛一时的隋朝
开
隋 的 统 一
创 开隋 科 通朝 举 大的 取 运灭 士 河亡
制
唐 唐的建立 朝
的
建 贞观之治 立
与 兴 开元盛世 盛
大唐盛世
经济繁荣
民族交往与交融 盛 唐 开放的社会风气 气 象 多彩的文学艺术
中外文化交流
安史之乱 唐 的 灭 亡 黄巢起义
■这条建议中包括了以下含义: 1.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2.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 3.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 4.充分发掘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在进行教育
时要潜移默化。
■ 历史教师在观点问题上要依据课标,正面教育
思想不禁锢,课堂有要求; 学术要争鸣,教学应规范; 求真与求实,导向要坚持。
(五)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讲述 历史知识。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 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 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 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如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发生,往往 有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需要对这 些因素进行综合的考察。
■历史的发生和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历 史的联系往往是多方面的和深远的。通过历史的 联系,可以获得更深层的认识。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145258 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有效教学含义从“有效”和“教学”两个角度来界定,得出有效教学的理念: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③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④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⑤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1]。
所谓“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历史教师在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历史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和高效呢?笔者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足新课标,确定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
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基础课课程[2]。
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而其宗旨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初中历史课程目标又分为三个部分,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必须强调,三维目标不是彼此独立、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知识中有情感,能力中有方法,过程中有价值取向。也只有通过三维目标的实施,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达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是我们初中九大必修课程之一,他能够让我们了解我国的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也能让我们学到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无论是对于做人、工作还是治家、治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学生并不把历史放在眼里,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情况比比皆是。如何提升自己的上课的有效性,如何化枯燥为有趣,如何让自己的学生爱上历史,如何达到教学大纲的目标,这都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历史的重视还不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是文科,自己以后主修的科目是理科,研究历史没有必要。这样的心理就使得他们不再好好研究历史,上课期间不是写别的学科作业,就是开小差。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不管老师怎么费劲,有效性也不会有任何的提升。学生不重视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中考的时候,历史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认为研究历史完全没有必要。只需在书本上抄上足够的例题,考试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怕了。于是都把重点放在了数理化的研究上面。
(二)学生对于历史研究毫无兴趣。历史这一门学科本来就是文科性质的。他需要学生理解研究,但是更需要的是记忆。
历史本身也是在说明之前古人发生的一些事,他自身的性质就是枯燥乏味的。这就使得学生的兴趣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上来。教学有效性的目标也达不到。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被忽略,课堂讲授还是主要以老师为中心。我们都应该晓得的是,我们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的脚步应该跟着学生走,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但是现在我们很多初中历史老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总是按照讲授大纲和讲授方针一味地讲课,不论学生有没有听懂,不论学生有没有跟上,纯属为了完成自己的方针。这样就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威胁,学生上课也只是麻木地听老师讲课,丝毫不动脑子。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学生也根本不晓得老师在讲什么,老师也不了解学生的掌握度。讲授的有效性也只是天方夜谭。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2019年教育文档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古语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问题是师生互动、和谐共振的一条主要渠道。好的问题能揭示矛盾、唤起联想、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当堂反馈、控制和调节教学进程,因此,问题设计是历史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需要坚持的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指问题设计难易程度和数量要适度。首先,设计的问题在难易程度上要适度。设计的问题不要过于肤浅,学生直接就能发现答案的问题一般不设计,问题设计也不能太深奥,学生在思考讨论后没有解答方向的问题不设计。问题设计应该本着让学生能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同伴交流的基础上可以解决的问题。其次,问题设计的数量要适度,不宜太多,问题一多,学生在思想上就会产生疲劳、懒惰的情绪。问题设计要做到少而精,涵盖面要比较全,能引发学生思考。
(二)梯度性原则
梯度性原则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通过一层层的解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另外,梯度问题的设计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基础薄弱、思维不活跃的学生可以完成基础部分的题目,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完
成全部的题目。既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中,又能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问题的设计没有标准答案或者是没有固定
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做出解答。历史本身就属于社会学科,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现象,吸取历史营养,掌握社会变化发展的规律”。因此,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启发性、灵活性,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历史事件的表象中做出深入的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从多种角度分析历史现象。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思维看待历史问题。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对策
文陈修良
摘要:作为初中众多学科的一门,历史对于初中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在教学期间,具有种种原因,使初中历史教学出现许多不良现象,从而导致历史教学的质量受到影响。因此,针对历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教学;现状;对策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对于学生来说,历史既是凝固的现实,也是流动的历史,只有了解掌握历史文化,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自身的品德思想,升华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而逐渐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虽说历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对于历史教学的手段有待提高
历史作为初中文科课程中的一门,知识点及教材内容较为繁琐,从而造成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印象较差,无法很好调动自身的热情,但这也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一旦一种教学模式被固定,就很难再从中进行改变,进而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
2.教师教学研究不足
在目前大多数中学中,初中历史教学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着绝对的控制地位,受应试教育影响,以“满堂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授教,学生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播。而另一个是教师为了响应新课标的号召,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但由于对课堂的控制不足,容易使课堂混乱,不利于学生汲取知识。
3.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普遍的初中教学中,历史一直是处于“副科”的学科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导致在大多数学校中,缺乏专业历史教师的配备,一般的.历史教师都是两门兼授或半路出家,致使一些历史知识连自己都不清楚,上课只能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令教学的氛围更为枯燥,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教学的质量更是无法提高。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现状分析
初中历史课程是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1. 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在一些地方,教师仅仅是简单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点,缺乏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全面深入解读和探讨。
2. 缺乏互动性
在历史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缺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历史故事和事件的理解、掌握程度不够,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难以激发。
3. 缺乏应用性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和记忆,但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应用性教学。学生无法将所学历史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价值认知不够。
4. 缺乏生动性
历史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大量的历史知识和事件都是枯燥的文字介绍和解释。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象和意义理解不够。
二、对策建议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多元化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关注学科的前沿发展,及时更新教材和课程内容,引入包括漫画、短片、音频等多元化的形式在内的多媒体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有趣的历史故事、情景模拟等教学内容,使历史课堂更加有趣和生动。
2. 强化互动交流
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该更多地倡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鼓励学生在历史问题的讨
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让学生学会表达、辩证和交流。教师也应该注意鼓励学生主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摘要]在初中阶段,历史课程的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及语数英,且课程安排的
时间少,课余时间也被其他科目占用,面对如此情况,课堂时间就显得十分重要,认真把握课堂时间,采取有效教学手段是完成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目标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以及利用社会热点话题和电影、电视剧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人教版的初中历史教材内容设计更加符合当前初中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只要灵活使用教材,合理、科学安排教学活动,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的能力。历史内容虽然繁多,且呈文字形式,需要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理解记忆,并不是死记硬背;历史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它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内容繁琐,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中国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如若这些内容只靠学生的死记硬背的话,其记忆效果是短暂的而且也很容易被遗忘,因此,如何有效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是所有历史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的话题。首先,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片和动脑筋板块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所有学习动力的根本来源,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学习兴趣可以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究。人教版的初中历史教材在设计上更加符合中学生的兴趣特点,教材中形象的图片和可爱的动脑筋板块,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彩色图片可以更加直观地吸引学生主动去阅读,而动脑筋板块则可以有效利用初中学生喜欢挑战、好胜以及希望得到称赞的心理特点,他们为得到老师和学生的夸奖,会主动去动脑筋思考这部分内容,这一点老师在课堂上要予以充分挖掘利用。其次,教师也可利用每课课前的“引言”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人教版的新教材中每一课课前都有一段短小精辟的“引言”,有的是联系上一节课、导入新课的内容,有的是承上启下,有的是对本课知识的简要概括,有的是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有的是以故事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夏商西周的兴亡》一课,就是以“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开启本课关于夏朝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课程中的“引言”部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总之,只有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才能使历史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探讨
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探讨
[摘要]历史学科教学与传统的只注重历史知识传授的应试教育不同,新课程教育下的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思想政治教育、陶冶道德情操,这几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种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而不闻,学而不思”。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会思路闭塞,视野狭窄,成为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这种人面对现代化的开放社会的种种复杂变化将会束手无策,难以适应。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摸索出了“读、引、议、练”四段学习策略。它不但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乐趣,而且教师尝到了课的甜头。
一、阅读教材,培养自学能力
阅读就是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抑制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将这种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
在自学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自学教材。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如《汉书》评价王莽“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历世之权,遭汉中微,国统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慝,以成篡盗之祸…自书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我就让学生想:“你认为《汉书》对王莽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你认为应如何评价王莽?用史实说明你的观点。”学生带着我布置的问题,阅读教材课文。通过阅读自学,基本了解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学生就掌握了一般的自学方法,同时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摘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心理有关。一直以来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兴趣的缺乏,以及历史教师教学观念的陈旧,都是导致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本文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面的问题,从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等方面进行浅谈。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提高研究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同时,传授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使学生形成深厚的历史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充分通过课堂展示
历史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达到全面的能力状态。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其次要有宽阔的历史视域,最后还要有丰富的人文情感。在不断充电自身专业历史知识的同时,要积极提高课堂教学技能,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①流露真情,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历史学科的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再现还原,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地念书,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结束一节课。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提起听课的兴趣,只有教师在讲课的时候通过内心自然的情感流露,通过讲课过程中语调、节奏等各方面的变化,带给学生亲切的教学体验。比如在教授郑和下西洋一课时,可
以在学习完后跟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在郑和的身上可以看到哪些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然后与分组的学生一同讨论,增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最后的讨论和交流,学生们好像已经坐上了郑和下西洋的航船上,兴致完全高涨,课堂的和谐氛围让历史课堂效率迅速提高。②精心设计,创造历史形象课堂。由于初中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理解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更多的时候,形象而生动的图片或者多媒体动画,更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这样精心设计的图片或者动画展示,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历史事件的时候,通过视频演示,加上指示会意,通过一些新奇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同时,通过有血有肉的形象教学,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浅谈初中历史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有效教学
李翠
如果简单来概括,“有效教学”就是教师能够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有效地“激励”学生。那么具体落实到各个学科,又该怎样去理解呢?而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该怎样理解历史的有效教学,又该怎样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去落实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呢?
经过学习,我粗略的认为,历史有效教学和其他学科基本相同,但又有自己的独特性。
我们知道,面对新课程改革,历史的教育教学工作又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历史学科在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进程中,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承担着传统美德、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开放精神等方面的教育重任,肩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由此看来,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能很好地体现上述学科价值,那么历史教学的有用性或有效性也就无可争辩了。
什么样的历史课才是有效的。在历史教学的实施中,考察教学的有效与否,根本体现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的有效方法以及对客观历史做出的合理评价,从而形成长效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以后,真正的实现历史的有效教
学我个人觉得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
1)、开端引趣。比如刚上初一的孩子在开初并没有接触过历史,因此初一的第一节历史课就必须注意激发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在给他们的第一节课我往往是这样设计的:简单的给他们概括什么是历史后,引导他们回忆一些有关的历史故事以及介绍一些直到今天人类还无法解决的很多历史之谜,然后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在我们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的历史故事的真伪及那些无法解决的迷到底是怎样来的等等。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历史、探索历史的兴趣。当然这仅仅是开端,以后每一节新课的讲授开始我都会注意以趣引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除“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等。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
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五篇】
史学,是作为链接过去、现实与未来的综合性的一门学科,初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注重历史多方向比较
1.纵向比较。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独立的,它的出现必然有原因,它的发生也必然会对历史走向产生影响。同样历史事件不是偶然的,相似的事件必然会在不同时期都有发生。因此,将历史事件沿着发展顺序整理出一条时间轴,通过找出同一空间不同时间内的事件区别,帮助学生系统完整地去理解历史,辩证客观地去看待历史。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理清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比较的方式加深记忆从而强化理解。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类知识,学生对这些内容不够了解,而且每一个事件的知识点都多而相似,学生一旦不能完全掌握就会出现记忆混乱。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将这四个事件的时间,领导阶级,发展诉求,指导思想逐个拿出来进行比较分析,从细微之处发现它们的异同。当学生能够清楚区分这些事件的细节时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部分知识点。因此,教师通过纵向对比历史事件能够清楚地理清事件内在联系和发展逻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2.横向比较。同样的,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全球史观,让学生着眼世界历史发展,通过对比国内外历史事件深化课程理解。横向的历史比较可以让学生拓展学习的广度,发现历史的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比较中国的君主专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差异,比较维新变法和洋务运动的差异。学生通过横向比较将知识点联系起来,还能帮助建立更加宏大的历史格局。同时这样的比较方式还能在中西文化碰撞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可度和探索的热情。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篇一: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浅议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逐渐受到重视。历史作为初中教育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为确保初中历史教学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应对初中就历史教学进行改革。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受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教学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并未取得显著成果,从而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基于此,针对新课标下初中历史的教学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具体探讨,希望能为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做出贡献。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教育;历史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对传统教学政策做出的突破,也为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注入全新活力。然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因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政策的长时间影响,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无法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导致自身定位不准确,进而影响到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针对这种现象,初中历史教师应充分研究新课程标准,依据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推进历史教学的改革,以便确保初中历史教学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从而达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目的。
一、改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新课标的相关教学理念替代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以便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例如,在对“明朝君权加强”及其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历史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采用问答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即根据明朝君主专制及相关知识点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或是结合答题比赛激励学生答题,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可结合《范进中举》对明朝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分析,分析《范进中举》的社会背景、人文环境等,利用情景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将《范进中举》编成短剧,在课堂上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文章的涵义,以此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以便在历史知识教学中,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是以教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1. 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教学内容单一。历史课程内容主要集中在政治史和战争史上,忽视了其他丰富多彩的历史题材,如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历史知识面狭窄,缺乏对历史学科的整体把握。
2. 教学方式呆板
目前,许多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呆板,仅仅是以讲述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日益多样化,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未能很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学生对于枯燥的历史内容缺乏学习动力,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4. 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也无法真正评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掌握程度。
二、对策建议
1. 加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针对现行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多样性,扩大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除了政治史和战争史,还应该适当地引入经济史、社会史和文化史等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的发展。
2. 创新教学方式
为了解决教学方式呆板的问题,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讨论、案例分析、PPT呈现等,让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结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历史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旧的历史教学观念,我们称为教本主义,课堂即书本,书本即课堂,书本是课堂教学的凭据,以谈古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没有论今的韵味,教学没有走出书本,成了古代说书的先生。为
此有的人认为就是故事课,识字能说者皆为其师,不要什么专业培训,任找一人代上都得行。其实历史教学只要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结合实际,仍对学生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是当今
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课堂。正如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说明史学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
如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新课完后,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凭借自己的
见闻说出:当今世界你还知道那些是毒品?对于今天的毒品违法犯罪,作为新世纪中学生的
我们能听之任之,估息养奸,任其危害?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回答:珍爱生命,远
离毒品并与其作斗争,难道这样的历史课不是一节德育课吗?
2.社会课堂化,提高学生学史的能力,培养学史的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观,仅与一些图文资料为教材,枯燥无味,远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学生的
史学来源较为狭窄,学得费劲而难得提高。渐渐失去了学史的兴趣。我认为历史课堂应就地
取材、就近取材,历史教学生活化。如教学八下中国历史:人民政权的巩固一课:抗美援朝
知识点时,作为贵州松桃的老师可以世昌广场为教材,进行教学。先亮出龙世昌塑像,然后
可问:这是谁呢?此处和此人对于这里的中学生是众所周之的,这样即可激起学生的课堂主
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分,然后问此人是在那次战争?哪个国家牺牲的?为什么作为
松桃人的他要到朝鲜去打仗呢?引导学生参考并齐读课本的第10页最后一段回答,再一次
激发学生的兴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孔子说过: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皮亚杰说过: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有时我们可以把热播的影视剧带进课堂,如电视剧《汉武大帝》可用来教学七上:西汉政权
的进一步巩固。因为现在的影视基本在农村普及,这拓宽了师生史学的来源。同样的可以用
学生看过的三国演义教学七上中国历史的:三国鼎立。为此社会课堂化,就地取材,就近取
材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要关注当地,关注当时,深入社会实际,深入学生的生活。
3.课堂地图化,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掌握史学知识
涉及到地点的史学,利用简易图进行教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上图是教学七上第三课
所用的地图,一看就知道半坡氏族是黄河中上游陕西境内的原始居民,为此也可以知道他们
的农作物是高粱和玉米,气候干燥,半地穴住房;河姆渡氏族却位于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
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气候潮湿,干栏式住房。但历史课堂地图有三个特点:
3.1简易:只要把以本课堂相关的省、地点,河流画好即可,不能过于繁杂,否则费了功夫没
效果,那样只能在学生眼前密密麻麻,不知所讲之地在何处,以上教学图只画了长江、黄河
两条主要河流,也只标注于陕西、江浙两地。这样便于学生一目了然本课的知识点。又如九
年级世界史:英国大革命一课时只要画爱尔兰(左)、苏格兰(中上)、英格兰(右),其
间都是河流。在英格兰主要也只要标明马斯顿、普雷斯顿、纳斯比和伦敦即可,这样就把整
节课的知识点现于图中,便于学生对英国大革命的掌握。
3.2以本节课无关的,不要画出来,多了、宽了反而不利学生堂屋。如英国大革命教学如拿
原版的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可能还很难在地图上讲请楚。
3.3可以相当于板书设计,课完时复述概括时也较为简单,便于学生掌握。如右图只要加一
个课题:英国大革命,那不是一个很好的板书设计吗?
4.历史课堂形式多样化、活动化,但不失重点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学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环境,激发他们学
史的兴趣,于是作为课堂导演的老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多种教学形式,改变传统和死板地按
照教学流程进行教学。为此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历史教师就进行教学革新,组织丰富多样的教
学活动,使学生乐于其学,学得轻松。但是,课堂活动开展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在教学主
题上作秀,起到助学的作用而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例如,“历史知识大比拼”是学生非常喜
欢的形式,因为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能激起学生的课堂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是
教师在设计此类活动、要目的明确、让学生从中了解悟出其理,不能在活动毫无目的地嘻嘻
哈哈又是一节课,。比赛过后,师生要进行归纳,比赛的目的、主题也就让学生一目了然了。所以课堂活动能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
教学重点的把握十分重要,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需要选定重点的内容,组织重点的活动,
而重点活动是应该围绕着重点内容而设计的。但现在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围绕着重点内容
展开教学,而是舍本求末,追逐形式,或是就一些枝节性的问题组织讨论;或是对重点的内
容轻描淡写,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的内容。这是花招式的教学,毫无意义,费力不讨好。
5.历史课堂德育化
德育是现代课堂的要求和主题,少了它无课堂之成功,思想教育的内容及广有爱国主义教育
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美、丑、善、良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还
有今天的立身处世教育。谈古是借助,论今才是课堂的真目的。我认为在今后的历史课堂中
应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上综上所述,课堂社会化、社会课堂化、历史课堂地图化教学形式多样化和历史课堂德育化
为我多年历史教学之实践,今在此与各位同仁仅是浅谈,不足为传经送宝,因为教无定法,
法无定式,为了你我之发展和弟子之进步,希我们在这个教育的平台上畅谈和相互取经。
收稿日期:201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