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选择题)二轮复习倒计时第4天民族主义 全球化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押题|民族主义——全球化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时间:25分钟分值:48分)

[知识链接]

1.在西周的金文记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解析:选B材料中仅仅是对少数民族称为“戎”“夷”,不涉及国家统一,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戎”“夷”是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华夏族之间并未有此称呼,说明当时对华夏族和少数民族已区别对待,体现了种族和文化的认同,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文明的冲突,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民族的认同,不是血缘关系,故D项错误。

2.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这主要表明()

A.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

B.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C.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

D.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

解析:选C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与材料“中国传统文化”不符,故A项错误;政治变革只是方式之一,与材料中“这主要表明”不符,故B项错误;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

化的转型与材料中“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相符,故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3.郭嵩焘反对“严夷夏之大防”,痛斥士大夫“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主张“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这反映了郭嵩焘() A.坚持传统的“夷夏之辨”

B.具有近代民族主义观念

C.倡导“中体西用”思想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解析:选B根据“反对‘严夷夏之大防’”,故A项错误;材料“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包含了民族平等,中华民族反对异族压迫的观念,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说明学习西方技术,但并未说明中体为前提,故C项错误;材料“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说明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是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4.从1901年到1906年六年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译介域外文学文体的首选,其中有《未来战国志》(1902年)、《游侠风云录》(1903年)、《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多少头颅》(1904年)和《苏格兰独立记》(1906年)等。据此推断,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

A.激发民族主义意识

B.为推翻清政府提供理论依据

C.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D.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主要是翻译了“《美国独立记演义》”“《苏格兰独立记》”内容可知主要是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激发民族主义,进行救亡图存的愿望,故A项正确;维新派主张的是君主立宪,并未主张推翻清政府,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01年到1906年,而维新变法于1898年已经失败,故C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是翻译政治小说,维新派主张的是改良,并非革除旧的观念,故D项错误。

5.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一度倡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然而辛亥革命后却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孙中山这种转变表明了当时中国()

A.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

B.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

C.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民族统一

D.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

解析:选A从辛亥革命开始时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政府赶走满族统治者,到革命后的民族统一,可见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故A项正确;从辛亥革命开始革命的性质一直未发生变化,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实现民族的统一,故C项错误;革命派的目标一直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D项错误。

6.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历来强调治史不求致用的顾颉刚、傅斯年等学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史学研究与民族救亡密切联系,提出加强中国民族史与地理学研究,以改造民众历史观,增强民族意识。这种现象反映了()

A.国民政府加强对史学研究的指导

B.民族矛盾尖锐使民族主义高涨

C.国共两党为民族大义而合作抗日

D.列强联合侵华加剧了民族危机

解析:选B材料中并未涉及国民政府对史学研究的指导,故A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日本开始侵华,导致民族矛盾激化,因此当时的学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史学研究与民族救亡密切联系,提出加强中国民族史与地理学研究,以改造民众历史观,增强民族意识”,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国共合作抗日,故C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列强并没有联合侵华,故D项错误。

7.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反映了中国注重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C.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D.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解析:选B“农村”国家指第三世界国家,“城市”国家指发达国家。材料无法体现中国的革命道路问题,故A项错误;“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