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骂,用“妈妈式”温柔消除不良行为
【家庭教育】宝宝说脏话家长制止有高招
【家庭教育】宝宝说脏话家长制止有高招第一招:冷处理法冷处理法,又称回归法,是指当某一行为反复发生时,如果该行为不加强,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具体措施是当孩子说脏话时,不打孩子,也不和孩子说道理,假装没听见,对他不理不问。
慢慢地,孩子觉得没趣自然就不说了。
这里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千万不要大发雷霆,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样子,或重复孩子的脏话,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强化这种不良行为。
第二步:模仿疗法模仿疗法又称为示范法,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学习和获得良好行为,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矫正方法。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改变个人行为是非常有效的。
其主要类型有:影视模仿、视频模仿、阅读模仿、现场模仿、参与模仿等。
父母可以编故事给孩子们体验。
这是一种典型的阅读模仿方法。
在编故事时,给孩子一些好的建议。
例如,当他生气时,他可以和别人说话或和他最喜欢的玩具说话,而不是咒骂。
简言之,父母可以使用各种策略帮助孩子模仿和学习好的行为,最终让他们摆脱不良行为。
第三招:认知行为疗法这种方法有很多种。
心理学家贝克的认知疗法强调儿童对自身行为的理解,并通过直接干预和重建来改变儿童的认知和行为。
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步: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帮助他认识到咒骂是一种不良行为。
第二步:小孩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尚未分化出主体与客体。
所以,当你问他:“骂人好不好?”他一般会回答:“不好!”这是因为在他的自我意识中,说脏话是别人做的,不包括他自己。
他说这些脏话,只是在模仿,觉得好玩而已。
因此,你不要从道德品质的角度去衡量这件事,而应教导并积极暗示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第三步:对孩子的良好表现给予适当的反馈和强化。
如果他能摆脱自己的问题或表现出一点好的迹象,及时表扬他,使他彻底纠正自己骂人的不良行为。
第四招:环境隔离法你不妨仔细想想:孩子们为什么要骂人?如果在追查原因后,发现他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应采取环境隔离法,使他远离不利环境,并防止他与一些骂人的儿童玩耍。
幼儿园家长教育案例——拒绝暴力
幼儿园家长教育案例——拒绝暴力拒绝暴力是幼儿园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让幼儿懂得尊重他人、友爱互助是培养他们优秀品质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一名幼儿园的家长为例,分享他是如何通过教育教导孩子拒绝暴力。
这位家长的孩子叫小明,是一位3岁的男孩。
小明平时个性温和,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但是近期,小明却经常在幼儿园表现出暴力的行为,比如用手推、打、咬幼儿园的其他孩子。
幼儿园老师看到这种行为对孩子们的安全感和学习体验都有非常负面的影响,因此找到小明的家长,希望得到帮助。
这位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他认为暴力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一旦养成习惯就会非常难以改变。
因此,他立即着手了解小明经常表现出暴力行为的原因,并尝试着教导他拒绝暴力。
首先,这位家长与小明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试图理解他为什么会表现出暴力行为。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他了解到小明暴力行为的原因非常复杂,比如受到精神和肢体上的刺激,或是看到了他人模仿暴力行为等等。
针对这些因素,这位家长提出三个方法来帮助小明。
其一,他决定通过记录小明的行为来验证这些因素是否导致了暴力行为的发生。
记录的同时,这位家长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尽可能地避免因为其他因素导致小明出现暴力行为。
比如,家长让小明充分睡眠、避免过度刺激等等。
其二,他开始着手教导小明拒绝暴力。
这位家长发现,与其单纯地禁止孩子的暴力行为,不如告诉他暴力行为的危害和不良后果。
因此,这位家长不断地与小明进行教育,告诉他不要伤害他人,要尊重他人,以及培养同情心等等。
其三,他开始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好的榜样。
这位家长知道,自己所说的话不能与自己的行为不相符合。
因此,他尝试着在小明的面前,展示一个不暴力、尊重他人、爱护他人的形象。
他教孩子,只有身体和言语的温柔,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通过以上的努力,这位家长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
小明不再表现出暴力行为,反而变得更加善良、友好和热心。
这一切都得益于这位家长的努力,以及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和重视。
教育孩子如何应对性骚扰和辱骂
教育孩子如何应对性骚扰和辱骂在当今社会中,性骚扰和辱骂是一些孩子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教育孩子如何应对这些不良行为,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育孩子应对性骚扰和辱骂的方法。
第一,建立自尊和自信心。
自尊和自信心是抵御性骚扰和辱骂的重要武器。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同时教导他们尊重他人的权益。
通过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和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他们将更容易面对挑战和困难。
第二,教导孩子认识性骚扰和辱骂。
不少孩子对性骚扰和辱骂的定义并不清晰。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孩子这些不良行为的特征,包括言语上的侮辱、身体上的触碰以及其他形式的骚扰。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他们辨别正常的交流和友善行为。
第三,鼓励孩子与信任的成人沟通。
如果孩子经历了性骚扰和辱骂,我们要告诉他们可以寻求帮助和支持。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建立一个开放和信任的环境,让孩子感到可以与自己倾诉。
当孩子主动与我们分享这些经历时,我们要认真倾听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第四,教导孩子有效的沟通技巧。
当面对性骚扰和辱骂时,孩子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界限。
我们可以教导他们使用明确而礼貌的语言,坚定地告诉骚扰者停止该行为。
让孩子明白自己有权利保护自己,同时要鼓励他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报告给成人。
第五,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
我们要教导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
这包括避免与陌生人陷入危险的情境、保护个人隐私和避免发布私密信息等。
同时,我们要鼓励孩子发展信任和互助的社交圈子,提醒他们要向信赖的朋友或成人求助。
第六,教育孩子理解和尊重多样性。
性骚扰和辱骂与性别、种族、宗教和性取向等事关多样性的问题有关。
我们要与孩子分享和教育他们不同人群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通过阐述多样性的重要价值和庆祝多元文化,孩子将更容易理解并拒绝不当行为。
总结起来,教育孩子应对性骚扰和辱骂需要建立自尊和自信心,教导他们认识这些不良行为,鼓励与信任的成人沟通,培养有效的沟通技巧,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以及教育他们理解和尊重多样性。
对打骂式教育Say No
家庭是人生最基本的生活单位,也是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额摇篮。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最根本、最持久的作用,甚至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长空间和生活轨迹。
然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发的激烈,对于孩子来说,面对的社会压力也是越来越大,特别是男孩子,他们将成为未来时代的精神领袖,社会发展的中坚,成为良好生活品味,追求时尚的倡导者。
而这些决定未来的优秀人才就成长在今天良好的、科学的家庭教育之中。
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样:望子成龙,然而,许多父母对孩子“关爱”有加,“抱在怀里怕捂学着,牵在手里怕凉着”,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只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
另一些父母则往往恨铁不成钢,恨不得孩子生来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生来就是绝顶聪明的神童。
一旦达不到自己的要求、目标,便对孩子百般训斥和打骂,而做这一切的理由,就是为了孩子早日成才。
男孩是“破坏”的天才,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创造力,但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错误,遭遇失败,出乎父母的意料。
如果当孩子犯错时就非打即骂,那与其说是在教育孩子,不如说是在“埋葬”天才!许多父母常常抱怨“我的孩子真笨”,“孩子学习不如别人好”,“孩子的智商怎么这么低”当这些父母在抱怨的时候,其实是在用“放大镜”看孩子的缺点,用有色眼镜看孩子的优点。
男孩的潜力是无穷的,他们具备天才的一切特征,之所以没有成不了天才,就是因为父母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懂得对孩子进行成功引导。
作为父母,你也许知道孩子喜欢吃什么,喜欢穿什么,但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赞美、鼓励、肯定,而不是打不是骂。
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没有掌握好教育方法的父母。
要想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优秀超群,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学习,每个优秀的孩子都是教出来的,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套优秀的教育方法。
本书从使用的角度出发,从了解男孩的心理、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为基点,阐述父母应如何培养孩子的品格,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引导,从而打造完美男孩。
温柔的惩罚纠正孩子不良行为
温柔的惩罚纠正孩子不良行为作者:杨谨来源:《中华家教》2015年第02期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当你耐着性子讲过很多次道理却收效甚微的情况下,或许最有效的就是惩罚了。
一嗓子吼出来,或者一巴掌拍下去,孩子的不良行为顷刻间销声匿迹,但这样的方法解决不了问题,过不了多久,孩子又会表现出不良行为!的确,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能够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什么是责任,因为承担这个后果就是他的责任。
但是,一旦家长需要不断增加惩罚的力度,才能让孩子对我们施加的惩罚有所反应时,亲子关系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孩子对父母的惩罚无动于衷,父母的内心也会因此积淀更多对孩子不争气的愤怒和惩罚后的内疚。
这样的惩罚手段不仅不能帮孩子纠正不良行为,还会强化他的不良行为。
所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
那么,什么样的惩罚方式比较奏效呢?实际上,一些比较温和的处理方式对改变孩子的行为往往更有成效。
我见过几位家长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一次聚餐时,我认识了小东和他的妈妈文琪。
小东上了餐桌就是不好好吃饭,一会儿上来一会儿下去的,边玩边吃。
文琪没有责备他的意思,而是叫上了另一个孩子跟他坐在一起,陪着他吃。
这样一来,小东看有其他小朋友比着吃,一会儿就把碗里的饭菜吃光了。
文琪妈妈认为,与其惩罚他,不如改变一下就餐环境,把大家就餐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热烈的就餐气氛,利用这种气氛感染孩子,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吃饭这件事情上来。
事先告诉孩子惩罚的结果依依的妈妈影儿的做法是事先把合理的惩罚结果告诉孩子。
影儿观察到每次8岁的依依和她的朋友楠楠一起玩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摩擦。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她俩玩之前,影儿都会告诉依依,如果她们两个有一个人哭闹耍赖,或者两人发生争执,就不能再在一起玩了。
周末带依依去公园,妈妈也会事先告诉她,如果在游乐场她跑到离父母太远的地方,就必须离开游乐场。
这种方式对依依来说非常有效,每次她都会按照妈妈的规定去做。
对孩子不打不骂的10大管教妙法
对孩子不打不骂的10大管教妙法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育儿高手。
要想做一个胜利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
如果您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优良的教育体验,现在又很难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那么请参考一下以下提出的10个方法。
当您被孩子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不妨用这些方法来取代打骂的教养方式。
1.多多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
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
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
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
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严重方法。
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烦倾听孩子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
此时,程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烦,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厉,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崇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崇。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
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做不吼不叫的教练式父母,与孩子愉快合作 观后心得
做不吼不叫的教练式父母,与孩子愉快合作观后心得一、概述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能够与孩子愉快合作,建立积极的家庭关系。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父母常常采用吼叫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种做法往往会造成负面影响。
那么,如何做不吼不叫的教练式父母,和孩子愉快合作呢?二、做不吼不叫的教练式父母的重要性1. 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不吼不叫的教育方式可以缓解家庭中的紧张氛围,增添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和力。
孩子不再害怕父母,而是愿意跟父母交流,享受家庭的温馨氛围。
2. 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影响,做不吼不叫的教练式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心态,让他们在家庭与学习的环境中更具自信和积极性。
3. 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传统的吼叫式教育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与抵触情绪,而做不吼不叫的教练式父母则可以让孩子更愿意与家长合作,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三、如何成为做不吼不叫的教练式父母1. 学会倾听要成为做不吼不叫的教练式父母,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理解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选择。
只有建立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良好交流,才能够避免吵闹与冲突。
2. 坚持公平公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个孩子,不给孩子制造任何恐惧和排斥心理。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信任父母,愿意倾听父母的建议。
3. 善用奖励与惩罚做不吼不叫的教练式父母,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放纵,而是要善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奖励可以增加孩子的积极性,惩罚则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当。
4. 注重自身修养作为父母,要做到做人范围,将自己打造成孩子可以信赖和学习榜样的人。
只有自己做好了榜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四、家长应该具备的素养做不吼不叫的教练式父母并不意味着失去了教育的权利和责任,相反,它强调了家长在教育中需要具备的素养和技巧。
1. 耐心耐心是做不吼不叫的教练式父母最重要的素养之一。
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情绪,善于和孩子交流。
情绪成熟父母的7个不吼不叫小策略停止亲子内耗
情绪成熟父母的7个不吼不叫小策略停止亲子内耗1、转移愤怒的情绪家长们在出现愤怒、暴躁、生气的情绪的时候,要学会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让自己沉溺于消极的情绪之中,当你把自己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能让你开心的事情中的时候,你就不会轻易地冲孩子生气了。
家长可以试着用音乐、电影、小说、游戏等快乐的事情去消化自己的不良情绪。
俗话说得好,眼不见心不烦。
家长要学会对那些让你愤怒的事情采取不听、不看、不想的政策。
2、学会宣泄宣泄是管理情绪一种很好的方法。
当然,宣泄的方法也很重要。
宣泄情绪不是让你大喊大叫或者让你冲其他人发脾气,而是通过一些柔和的方式让自己的情绪慢慢的平静下来,让自己压抑的心情能得到释放。
比如说:和自己亲近的人去倾诉或者独自在安静的角落写写画画等。
或者出去运动一下,让汗水带起我们的不愉快,不要让不良的情绪压抑在自己的心理,影响自己也影响孩子。
3、学会宽容狄更斯说过:宽恕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美德,绝不是你所能控制、所能左右的。
宽容无论是在人际关系还是家庭生活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一定要学会对孩子宽容。
家长的心智当然会比孩子成熟的多,所以家长应该比孩子要更加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然,熊孩子惹怒家长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这时候家长要冷静、理智、宽容,不要冲孩子发脾气。
生气,是因为别人的过错而惩罚自己,原谅了别人也就是放过了自己。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一定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家长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孩子,你闷闷不乐孩子也不会开心。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要学会宽容孩子,不要揪着孩子的错误不放,反复的骂孩子。
4、告诉自己“没资格生气”和“不值得生气”上面说到的21天挑战中,那对双胞胎父母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懂得不生气的秘诀!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对待孩子“没资格生气”;对待生活心里的小事情“不值得生气”。
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你发现了好的一面,你才能发现快乐和感到快乐。
生活中的很多琐事不要较真,多和孩子沟通和交流,增加彼此之间的尊重和理解,学会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
4个方法,让妈妈的坏脾气迅速消解
中国家校合作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成都点优家庭教育工作室创办人。
一直从事学前及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心理指导、家庭教育指导等。
曾在国内多个城市实行过上千场家庭教育讲座,协助家长掌握科学实用的家庭教育观点与方法。
有两个可爱的宝宝。
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听到妈妈们这样对我说:“吴老师,我知道不应该冲孩子发脾气,不过每当看到孩子把玩具扔得乱七八糟、慢慢吞吞地不洗脸不刷牙,我一下就控制不住了,大声地呵斥孩子,有时还会动手打,事后我又后悔。
到底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知道不应该对孩子发脾气,但我就是控制不了!”这是很多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其实,人有情绪是正常的。
即便像我这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妈妈,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还是会有做得不好的时候。
如何控制情绪,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学问。
虽然我从事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但偶尔也会对孩子发脾气。
发完脾气,我会告诉孩子我为什么生气,为什么会这么激动,让孩子明白我的心情;我会跟孩子道歉,告诉她虽然是她做得不对,但我也不应该发脾气,以后我会好好说,我一定会改正。
在许下诺言的时候,不用“我会尽量……”这样的字眼,而是坚定地说“我必须改正”。
不过,这仅仅偶尔发完脾气后采取的补救措施,最根本的还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一次,我刚做完多场讲座回家,特别累。
结果一进屋,看到满地乱七八糟的玩具,心情就一阵烦闷。
一看时间,已经是晚上10点了,孩子还没有洗漱睡觉。
于是我拿过孩子手里的玩具,说:“yoyo,现在已经很晚了,你该睡觉了!”孩子玩得正兴奋,根本不听我说。
当时我感觉一股愤怒憋在心里,差点就要爆发了。
这股愤怒里,有针对孩子的,事实上也有对孩子爸爸和奶奶这么晚还没有安排孩子去休息的愤怒。
我知道,如果不控制的话,孩子会成为我怒火的承受者。
于是,我做了以下几件事:1.深呼吸当时的第一任务是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最有效的做法是深呼吸。
第一步:“吸气”。
人生气的时候,总会觉得火气上涌,那么先深吸一口气,再呼出去,这样能够暂时缓解马上要爆发的情绪。
《好妈妈不吼不叫给孩子立规矩》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六章 用规矩 教孩子学会尊重, 不要唯我独...
第五章 给孩子 立规矩,这样教
他管好自己
第七章 正确解 读孩子的行为,
跟他有个约定
下篇 不吼不叫给孩子立规矩, 也要讲究技巧
第八章 给孩子立 规矩,就要放手 让他自己走
第九章 给孩子立 规矩,要“自由 与规矩并行...
第十章 孩子需要 规矩,也需要 “强势”的管...
第十一章 给孩子 立规矩,表扬与 批评一个都...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开篇语:立志做一个不吼不叫 的好妈妈
上篇 不吼不叫给孩子立规矩 是对他最大的尊...
第一章 给孩子立 规矩前,认识孩 子的独立性
第二章 给孩子立 规矩前,知道他 到底需要什...
第三章 给孩子立 规矩前,要有的 几点准备
第四章 给孩子 规矩时,孩子为 什么会抵触
中篇 用立规矩的方式培养孩 子的契约意识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好妈妈不吼不叫 给孩子立规矩》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开篇
规则
意识
信息
家长
边界
前言
孩子
好妈妈
版权 安全感
约定
规矩
契约 事情 格
教材
下篇
尊重
目录
01 开篇语:立志做一个 不吼不叫的好妈妈
03 中篇 用立规矩的方式 培养孩子的契约意识
上篇 不吼不叫给孩子
02 立规矩是对他最大的 尊... 下篇 不吼不叫给孩子
04 立规矩,也要讲究技 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孩子立规矩一方面能够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保护孩子不做出格的事情,使孩子更 有边界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契约意识,让孩子更自律、更自由。本书围绕为什么要给孩子立规 矩、立规矩的注意事项和方法展开,引导家长培养出懂道理、守规矩、更自律的好孩子。
作文严厉却温柔的妈妈
作文严厉却温柔的妈妈严厉却温柔的妈妈哎呀,你们别看我妈平时对我们严厉得很,其实呐,她内心深处还是相当温柔的一个人哦。
唠唠妈妈做做事的那些细节,你们就知道了这话可没说反的。
首先咱们聊聊妈妈训斥我们的那些情景吧,她那个架式你们都见识过吧?老是一边板着脸,一边用力指点着我们,让我们感觉就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她的声音震动了似的。
我每次都得低头缩成一团,生怕惹恼了她那双如狼似虎的眼睛!不过话说回来,妈妈生气的时候往往最能说出一些振聋发聩的话来。
比如她常说的"小伙子,你看看你那邋里邋遢的样子,像什么话?"又或者是"你给我好好想想自己今天都干了些什么了?现在的孩子啊,是越来越没出息了!"哎呀你们别被这些吓住啦,其实是我们编剧里实在太顽皮啦!可我妈说得也有道理,我们这不也是让她操碎了心吗?说实话,听她训话那阵儿我们可能都感觉像是遭了天打雷劈,但回头一想,她说的那些却都是为了我们好。
不然我们这些小毛孩儿上哪儿去闯祸去?所以说妈妈骂人是狠了点儿,但就是怕我们糊涂,怕我们吃亏上当,难道不应该感激她吗?不过妈妈的一颦一笑可不都是严厉的嘛,你们看她对我们的那些温柔体贴就知道啦。
有时小明的成绩不太理想,妈妈就会耐心细致地给他辅导功课;再有一回我把新买的玩具摔坏了,只见妈妈立马展开维修大作战,细心入微地给那玩具重新缝补上色,临别时甚至还叫嚷着"保重,别再摔坏啦!"说来惭愧,那时我被小伙伴们耻笑说妈妈太宝贝我了,可现在一想,她这份恰如其分的关心之意岂不正是最美好的馈赠吗?呼,只怕写不完妈妈无微不至的那些细节了,要不是她挥之不去的柔情,我们这帮孩子早就变成野孩子啦。
所以说,虽然我妈在外人眼里是个严厉老太太,但在我心里,她才是一个最好的妈妈,既上乘严格,又满怀体贴,恰到好处地管教着我们,真不愧是咱家的好妈妈!。
“家规疗法”根治孩子不良行为
“家规疗法”根治孩子不良行为-法律“家规疗法”根治孩子不良行为校园暴力的伤痛网络一段热传的视频中,几名穿校服的少年对另一名穿校服的男生拳打脚踢。
这些孩子是某中学初二年级的同班同学。
施暴的少年满嘴脏话,扇脸、踢肚子、打头……几乎每一下都用足了力气,稚气未脱的脸上写着浓重的暴虐表情。
他们一边打一边叫嚣着;“你以为自己是班长就了不起?老子打的就是班长!”“你打一次小报告,我们就扇你一次!”被打的孩子哭着跪在原地,打人者质问:“说!还告不告状了?”被打的孩子嘴角流着血哀求道:“放了我吧,不告了,别打了……”对他人施加暴力、伤害他人,不论出于什么原因,都是损害社会秩序的行为。
这些行为一旦触及法律红线,当事人、监护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出于预防此类事件发生的视角,以时间纵深为维度做一些思考:初中二年级出现的无视法纪、伤害同学的行为必定经过了萌芽、发生、发展的过程。
“萌芽”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呢?究竟谁有可能把“萌芽状的问题行为”消灭掉?“萌芽”没有被消灭,谁可以遏制“萌芽”进一步发生、发展呢?视频中的几名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与生俱来就会说骂人的脏话。
他们在什么时候、在怎样的环境中第一次开口骂人呢?他们当然不可能生来就会打人。
他们在什么时候、在怎样的环境中第一次打人呢?他们当然不可能生来就仇恨他人。
他们在什么时候、在怎样的环境中第一次伤害人?问题的成因孩子的成长过程充满着“量变到质变”,通俗的说法就是孩子“突然间会了”。
孩子从不会说话到第一次叫“妈妈”,从不会站立到第一次踉跄着站直,每一个孩子都会在成长过程中为爸爸妈妈、养育人带来惊喜。
除了惊喜,也有很多“第一次”是教育的最佳时机,如第一次骂人、打人、摔东西、说谎,第一次夜不归宿,第一次擅自做主拿家里的钱……孩子呱呱坠地后不断“长本事”的过程中,父母是第一责任人。
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引导孩子出现良性行为,同时规范孩子的不良行为。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第一次出现超越家庭规则甚至违反法纪的行为,往往会在一顿说教后“不了了之”。
聪明妈妈分享零体罚的管教方式
聪明妈妈分享零体罚的管教方式责骂甚至于殴打孩子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最下下策,因为这种类似于恐吓的教育方式只能够增加孩子对于家长的恐惧,而不能够让孩子真心明白错误,聪明的家长不会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而是从心出发,以情动人,让孩子能够明白家长的殷切爱意和苦心。
孩子小时候是很好动的,因为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有限,无法很好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故而就以肢体语言来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孩子也通过肢体的探索还感知外界环境保护,因此此时若是限制他们的言行,只能够是束缚他们的身心发展,对于孩子自由探索权利的侵害。
左左妈妈就是非常聪明开明的好妈妈,她家左左老是喜欢在家里跑来跑去,很多时候都会把地板弄得很脏乱,但是左左妈妈都没有责怪宝宝,因为她知道爱动是孩子的天性。
左左妈妈很有教育心得,她让宝宝从小知道爱惜粮食的必要性,因此当宝宝发情绪不吃饭或是推掉饭的时候,左左妈妈就会在口头警告宝宝:“我知道你在生气,但是不可以浪费食物或是把食物推掉。
”口头警告是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让她知道,这是妈妈的界限,请勿踏入,之后给予她时间选择。
如果左左不听话,此时左左妈妈就会将左左的玩具拿走当作为一种惩罚(怎么惩罚孩子),有时候左左会哭闹,左左妈妈虽然心疼,但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依然狠了狠心不理宝宝,待到宝宝冷静下来能够对谈时,左左妈妈再跟宝宝好讲道理,左左妈妈用拥抱表示对于宝宝的关爱。
总结:这个方法比较好用,且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接受,小孩子虽然不见得能够当下就会自我反省,但是起码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乖宝宝是靠着爸爸妈妈的指导才养成的,孩子对于情感的把握也是情商的体现。
责骂甚至于殴打孩子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最下下策,因为这种类似于恐吓的教育方式只能够增加孩子对于家长的恐惧,而不能够让孩子真心明白错误,聪明的家长不会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而是从心出发,以情动人,让孩子能够明白家长的殷切爱意和苦心。
孩子小时候是很好动的,因为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有限,无法很好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故而就以肢体语言来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孩子也通过肢体的探索还感知外界环境保护,因此此时若是限制他们的言行,只能够是束缚他们的身心发展,对于孩子自由探索权利的侵害。
不吼叫、不生气也能教好孩子的秘诀
不吼叫、不生气也能教好孩子的秘诀作者| 劳拉·马卡姆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父母和孩子并重”理论的倡导者“平和式教养法”的创始人著有《父母平和,孩子快乐》等书平和的父母,第一,要梳理自己的情绪。
第二,即便你在给孩子定规矩的时候,你要跟孩子保持一种情感上的连接。
第三,不要试图去控制、管控孩子,要引导孩子。
第四,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要帮助他梳理。
培养优秀儿童的秘诀在于引导——处理他们的情感、管理他们的行为、发展克制能力,而不是试图对他们实施控制,希望让他们马上驯服。
孩子哭并不是一件坏事,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哭而去惩罚他。
“生儿育女是我们面临的最艰难的事之一。
日常生活压力让众多父母倍感愧疚,他们觉得,如果时间再多一点儿,如果不是那么劳累,如果知道从何开始,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表现就会更好一些。
然而,有一些父母虽然时间也不充裕,却培养出了非常优秀的孩子。
他们似乎在育儿方面表现得非常平和,他们的孩子似乎都在顺利成长。
事实上,这些父母都有秘诀。
他们与孩子谈话的方式不同,他们与自己谈话的方式不同,他们以全新的方式处理孩子教育问题。
”——摘自《父母平和孩子快乐》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孩子要做到更能坚持,更有耐力,更有韧性,更成功,需要有更高的情商。
而孩子的情商是和父母直接发生关联的,父母的内心需要非常平和,才能带给孩子一个高情商。
让任何一个家长做到无时无处都平和,不太可能。
但你有一个办法,可以让自己觉知到这种不平衡,当你觉知的时候,你就能恢复平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怎么让自己觉知平和,觉知自己的情绪,同时让自己恢复平和,我提出四个方面:(劳拉博士建议父母保持平和的四种方法)第一,要梳理自己的情绪。
第二,即便你在给孩子定规矩的时候,你要跟孩子保持一种情感上的连接。
第三,不要试图去控制、管控孩子,要引导孩子。
第四,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要帮助他梳理。
一、平和的父母,懂得梳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案例:劳拉博士和女儿艾丽斯的故事我的女儿艾丽斯九岁的时候,是个非常任性的孩子。
家庭护理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
家庭护理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家庭护理是指家庭成员对病患进行的一系列护理工作,这些工作包括照顾、治疗、监护等等。
对于有病的人来说,家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
本文将重点探讨家庭护理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的相关原理和方法。
一、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影响不良情绪是指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这种情绪会在患者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
不良情绪会使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导致患者倦怠失落、忧虑等心理反应,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延长治疗周期。
二、家庭护理如何减轻不良情绪1.情绪支持患者得到家庭成员的情绪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当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家庭成员可以用温暖的话语来鼓励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有更多的勇气面对疾病。
2.环境控制营造良好的家庭照料环境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发挥重要的影响。
家庭氛围应该保持温馨、和谐的状态,适当的照顾、关心和陪伴,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家居环境也应该干净、整洁,保持通风,避免有异味和污染物,对症治疗的同时,可以散发一些芳香的气味,缓解不良情绪。
3.休息保障患者的休息和疗养非常重要,需要保证足够、规律、健康的休息,家庭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疲劳和身体不适,尽可能地缩短治疗时间。
4.饮食治疗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家庭成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医嘱,准备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饮食,增加患者的饮食兴趣,保证身体健康、情绪稳定。
三、结论不良情绪对于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来说至关重要。
家庭护理在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员不仅要给患者提供全面的照料和医疗,还要注意情绪的疏导和治疗,建立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注。
在这样的护理下,患者才能更快地康复、更快地恢复健康和生活信心。
不打不骂教育孩子的新方法
不打不骂教育孩子的新方法.txt30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第1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第2招做孩子人生成长的好榜样第3招放下父母架子,平等对待孩子第4招信任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第5招永远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第6招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第7招凡事都要与孩子商量第8招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第9招主义和孩子说话的语气第10招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第11招善听孩子的弦外之音第12招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讲话第13招尊重孩子的秘密和个人隐私第14招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第15招尊重孩子的理想和追求第16招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第17招尊重孩子的各种权利第18招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第19招尊重孩子的朋友第20招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第21招永远别说伤害孩子的话第22招不在孩子面前唠叨个不停第23招“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第24招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第25招用沟通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第26招与孩子交流时多听少说第27招用温和的建议走进孩子的心灵第28招不用权威的口吻指责孩子第29招从生活细节上体贴孩子第30招让孩子感觉到深深的爱第31招包容孩子的过失第32招宽容孩子的缺点第33招理解孩子的坏脾气第34招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第35招不将过高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第36招不扮演孩子的“监工”第37招让孩子自己作决定第38招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第39招不把家变成死板的教室第40招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第41招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第42招不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第43招不要和逆反的孩子较劲第44招永远不对孩子进行体罚第45招不粗暴专制地对待孩子第46招赏识孩子的努力和勤奋第47招及时夸奖孩子第48招对孩子进行合理奖惩第49招在他人面前赞扬孩子第50招用赞美点击孩子的缺点第51招肯定孩子的“叛逆”第52招不对孩子进行威胁第53招适时灵活地激励孩子第54招肯定和欣赏孩子的闪光第55招不对孩子一味指责第56招不对孩子下否定的预言第57招不拿孩子和他人随便比较第58招多一些引导,少一点控制第59招用小纸条和孩子进行交流第60招不向孩子提苛刻条件。
咆哮妈变身温柔妈的情绪处理法则
咆哮妈变身温柔妈的情绪处理法则这世上有一种生意永远是亏本的,那就是发脾气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发脾气是教育的最大死敌,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因为1、一分脾气、七分害。
教育界的专家指出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
让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给她穿着枷锁走路。
很多家长把孩子的任性、不听话、顽皮捣蛋归咎在孩子身上,其实每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父母,这是铁的规律。
再有灵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后,都会走向消极、悲观的世界,这是不可避免的。
2、坏脾气会遗传。
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娃。
爱脾气的父母,教育出的娃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心里脆弱又爱抬杠。
同时孩子长大后,脾气也很暴躁、为人苛刻。
严重的很可能发生性变态、神经病倾向,轮到他们为人父母时,也会继承祖辈的坏脾气,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而孩子就是我们坏脾气的重灾区。
正如蒙台梭利言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3、坏脾气是亲子关系最强的杀伤武器。
脾气不好,让孩子不敢亲近、不敢跟你敞开心扉,时刻处在担心受怕中,没安全感,成长中会有各种各样问题。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父母脾气越大,孩子越顽劣;父母越气急败坏,孩子越难管;父母脾气升级,孩子的坏行为也跟着渐长。
我记得邻家有个小男孩,非常淘气难管,后来父亲居然用绳子把他绑起来打,可这孩子并没有被打服、变乖,且仅到三年级,儿子就彻底不上学了。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种奇怪的惯性,他认为吼孩子没用,就得骂,骂的”力度不够,开始打,后来又奉行”棍棒出孝子,实际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况越糟。
大人应多给孩子耐心、宽容和信任空间,虽然看着孩子犯错而不马。
不打不骂的10大管束妙法法
不打不骂的10大管束妙法法小孩的方式有千百种,打骂小孩能够说是最直接的。
可是时期在变,观念也在更新,家长管束小孩的方式固然也不可能不变通!或许家长会感到疑惑,若是把棍子收起来,是不是就会宠坏小孩?其实,当小孩犯错时,以尊重的态度让小孩自己负责,反而更能培育小孩独立而理性的人格。
家长的手应该充满关爱与温暖,而不是让小孩感到陌生和恐惧。
一个在战战兢兢中长大的小孩,会渐渐进展出负面的行为,例如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感觉就扯谎,有需求不敢说就偷窃等。
只是,有些家长又时常感到很为难,因为除打骂之外,他们似乎老是难以找到有效的教养方式。
此刻,就让咱们一路来学习一下不打不骂的10大管束妙法吧!打骂小孩的常见缘故当被问到什么缘故要打骂小孩时,许多家长的回答都是“不听管束”。
针对那个缘故,程桂英教师在此要专门澄清一下。
当父母在打骂小孩的时候,老是把缘故全数推到小孩身上,以为是小孩逼自己如此去做,却很少去寻求其他的方式来教诲小孩。
其实,不管用什么管束方式来对待小孩,其责任都要由父母来担起,而不是小孩。
正是因为家长不肯意花心思去寻觅其他的教育方式,因此才会有打骂的轻率表现。
一样来讲,家长之因此要打骂小孩,要紧有以下4大缘故。
传统教养观念不可否定,传统的教养观念对咱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阻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
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小孩的关系确实是上对下,并无尊重小孩、和小孩平等相处的概念。
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同辈的相处上,但在亲子关系中却十分欠缺。
自我情绪治理不佳若是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小孩而言确实是很繁重的压力与包袱。
当在生活中碰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宣泄到小孩身上。
当家长对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知足时,就更希望小孩能够完全依照他的指示来行事,一旦小孩的表现不能令家长中意,那么家长多半会打骂上前。
熟悉的成长体会由于没有及时同意新知识,或是体会不足,因此有些家长就直接就套用原先父母的管束模式——只要不顺父母的意,就会受到如此的打骂惩罚。
怎么教育孩子不说脏话
怎么教育孩子不说脏话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增强,一些孩子不该说的脏话、粗话,也随之出现了。
父母要怎么教育孩子不说脏话呢?怎么教育孩子不说脏话由店铺来为大家介绍!怎么教育孩子不说脏话1、消退法。
消退法又称为冷处理发,简单的来说就是某一行为反复出现时,要是这个行为得不到强化,这种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
实施方式:要是孩子说脏话了,父母不要去打孩子,也不要去教育孩子,仿佛孩子没说话一般,不理睬他的行为。
日积月累,孩子就会觉得说脏话没有意思。
父母要注意的是,当孩子说脏话的时候,不能够发怒,因为异常愤怒的样子会使孩子重复说脏话,这样不但不能制止孩子说脏话的行为,孩子会加强孩子的不良行为。
2、示范法。
示范法又称为模仿疗法,简单的来说就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学习和获得良好行为,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矫正方法。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改变个体行为的方式是相当有效的,主要分为:影视模仿法、录像模仿法、读物模仿法、现场模仿法、参与模仿法等。
父母可以编一些小故事让孩子从中体会,这就是样子红典型的读物模仿法。
父母在编故事的时候,可以在故事中增加一些好做的意见,例如:当孩子生气的时候可以去找别人倾诉或者与玩具说话等等,而不是用说脏话的方式。
父母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帮助孩子模仿学习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孩子改掉坏习惯。
3、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纠正不当的思想活动或信念来改变孩子行为的方法。
特点是:深入到孩子的内部思想当中去改造。
着名心理学家的认知疗法,主要是使孩子对自己行为有认识,注重通过直接干预和重建等手段来改变儿童的认知,从而改变儿童的行为。
4、环境隔离法。
当孩子说脏话的时候,父母不妨想想孩子为什么说脏话。
了解之后,要是孩子因为受环境影响的话,就可以采取环境隔离法。
使孩子远离不良环境,可以送孩子到幼儿园,让孩子与不说脏话的孩子一起玩,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要是由长辈抚养孩子,那么就要告诉长辈,不能够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对孩子的影响不好。
不吼不叫学做平和父母总结
不吼不叫学做平和父母总结做一个平和的父母,不仅能够让家庭和谐幸福,也能够给孩子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平和的父母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控制情绪。
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失去耐心,大声呵斥甚至动手打骂。
我们要明白,孩子是需要我们的爱和理解的,他们需要我们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冷静地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包括孩子。
在家庭中,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们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和个性。
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应该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轻易地否定他们的情绪和情感,而是要用理解和关怀的态度去引导他们正确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再次,我们要学会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沟通是家庭和睦的基础,也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与他们进行交流。
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倾听他们的话语,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孩子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培养他们良好的沟通能力。
最后,我们要学会宽容和原谅。
家庭是一个相互关爱和支持的地方,而宽容和原谅是家庭和谐的基石。
在家庭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我们应该学会包容和理解,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影响整个家庭的氛围。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和原谅,让他们懂得宽容他人的错误,并愿意原谅他人的过错。
总之,成为一个平和的父母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
我们要控制情绪,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学会宽容和原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打不骂,用“妈妈式”温柔消除不良行为
孩子偷东西,妈妈越打孩子越不改
家教场景
张扬今年上四年级。平时在家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妈妈发现他最近有了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
张扬的书包里经常会有些别的同学的玩具,刚开始,妈妈以为是他借来玩的,根本就没往小偷小摸上面想。
过年的时候,张扬收到了很多压岁钱,面值大的妈妈都帮他存了起来。但是邻居却说,张扬去他家玩的时候拿着两张100元的纸币。
江琴是个乖巧的女孩,今年4岁了。有一次,妈妈带她去买糖果,走出商店后,江琴张开手给妈妈看,手里有颗糖果。
妈妈意识到,糖果是江琴在商店里拿的,便利用故事告诉她,不付钱就拿东西是不正确的行为,好孩子不能这样做。
以后,江琴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会征求妈妈的意见,得到妈妈的允许后,江琴才把它们放到购物筐里。
建议四:学会尊重和平等地与人谈话
在与人谈话的过程中,孩子是抱着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是尊重的还是随便的,是认真的还是瞧不起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别人说话的言辞。
如果是用一种爱和尊重的态度来和人交流,肯定是说不出脏话的。所以要教导孩子懂得尊重人,只有把尊重放在心上了,才不会说出不顾及别人感情的话来。
建议五: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后,常常会被说成小偷,这会严重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也会让孩子从此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所以,好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顾及孩子的面子,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在外人面前也不要提起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因为这件事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抬不起头,妈妈也要想办法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勿以恶小而为之。孩子小时候的小偷小摸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很有可能发展到偷窃行为。但是只要妈妈的教育方式得当,孩子小偷小摸的坏习惯会得到很好的纠正。
专家给妈妈的建议
建议一: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
孩子存在小偷小摸的行为,绝大多数是因为孩子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分辨不清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因此,妈妈想纠正孩子小偷小摸的行为,必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其三,脏话也分好多种,但终归是一种不文明的语言行为,如果是有对象的说脏话,那就是对别人不尊重。不尊重别人也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不利于孩子和别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
脏话也就是一种语言暴力,很多纷争斗殴都是从一句小小的脏话开始的。所以一旦语言暴力形成习惯,就容易渐渐走上真正的暴力犯罪之路。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孩子爱说脏话的习惯一定要及时改正,不然等以后酿成大错就后悔不及了。好妈妈要让孩子学做一个遵纪守法的文明人,帮他从不说脏话开始。
好妈妈必须从孩子现有的实际水平出发,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逐步提高孩子的是非观念。
建议二:帮助孩子建立物权观念
许多孩子缺乏对物品所有权的认识。他们对物品所有权没有正确的理解,也就不能很好地分清别人和自己的物品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属于小偷小摸行为。妈妈要给孩子必要的指导,帮助孩子尽早建立所有权的概念。
脏话连篇,妈妈越限制,孩子说得越起劲
家教场景
姜海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平时一做完作业,就跑得不见人影了。不久妈妈发现姜海有了一个坏习惯——说脏话,而且次数越来越多。
这天,姜海正在做作业,楼上装修房子,每次电钻一响,姜海就骂一句。而且,他还向妈妈抱怨,说太吵了。
妈妈听不过去了,就对他说:“吵是吵了点,你怎么现在嘴里这么多脏话了?在哪里学的?再让我听到,看我不打你。”
妈妈听后很生气,立刻询问儿子。刚开始,张扬还死不承认。后来,妈妈狠狠打了他一顿,他才说出是自己偷了家里的钱。
专家解析
小偷小摸行为在儿童早期颇为普遍,并于5~8岁时达到高峰。这个时期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孩子觉得,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但是他们意识里缺少东西的归属问题,他们并不认为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好的行为,所以对待孩子的小偷小摸不能单纯以成人的是非标准去衡量。
这种压力,会让孩子更孤独,更害怕面对自己,也更难以摆脱不良嗜好。这种境况下,妈妈要关爱孩子,不离不弃,帮助他来摆脱。
孩子不是天生想学坏的,只是出于懵懂无知误入歧途。妈妈帮孩子上好这一课,能帮他远离危害。
建议三:帮孩子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
什么样的人容易沉溺于不良嗜好呢?答案很明确:一个没有远大人生志向的人,容易沉溺于不良嗜好。
好妈妈要拥有优秀的孩子,不让他沉溺于不良嗜好,不能治标不治本。根本所在,是要帮孩子树立志向,让孩子活得有目标,不盲目。
其一,妈妈对孩子刚开始说脏话的粗心不介意,导致了孩子越说越上瘾。说脏话在很多时候的确可以让孩子发泄心中的不满,得到一时的痛快。
有时候,由于自己说脏话,还可以获得人的关注,这样孩子会很兴奋。有时候自己的脏话可以逗得人哈哈大笑。
其二,有的妈妈过于在意孩子的脏话,把它们视为洪水猛兽。在孩子说脏话之后,就当场进行严厉的训斥和责罚。教育孩子时没有讲求艺术,以致让孩子觉得很没有自尊,对妈妈的批评产生抵触,只要在妈妈不在的地方照样说脏话。等形成习惯之后,当着自己妈妈的面也能够说出来了。
建议二:不要纵容不良嗜好的苗头
任何不良嗜好,只要露出了苗头,妈妈就要警惕。一种习惯,不是一天就养成的,能在前期制止,就能避免日后的痛苦。习惯一旦养成,日后再纠正,往往是困难重重。妈妈应该态度明确,最初就绝不纵容。
孩子年纪太小,对不良嗜好的危害,认识还不足。关于这一点,妈妈要帮孩子补课。孩子的不良嗜好露出苗头后,妈妈要及时让孩子认识其危害。
一般情况下,孩子容易染上的不良嗜好,有抽烟、酗酒、赌博、网瘾等,严重的甚至有抢劫、吸毒等犯罪活动。
这些活动,历来被人禁止,更具有一种神秘性,容易吸引青春期的孩子。最初,孩子只是好奇,还有些耍酷的意味,可成为积习后,就难以戒瘾了。
不良嗜好的危害非常多。首先,它影响青少年身体的健康发育,例如烟、酒、毒;其次,它容易让孩子混入不良人群中,受到坏人的熏染;最后,孩子沉迷于不良嗜好,会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导致孩子一事无成。
迷上不良嗜好,可以用好的爱好代替
家教场景
江滨上初中后,迷上了网络游戏,有时候一玩就是好几天。饿了,就泡方便面,渴了就喝矿泉水。江滨的视力也迅速下降,人也越来越瘦弱。
江滨的网游级别特别高,这让他非常得意。班上也有人玩,一听说江滨的级别,都自叹弗如。江滨在网游世界里,找到了成就感,也有了自信心。
一个有良好礼貌习惯的孩子也明白说脏话不对,是不尊重人、不文明的行为。不用妈妈说,他们也知道这样说不好。
建议二:让孩子恰当地宣泄愤懑
可以让孩子离开事发现场,转移自己的关注点,或者跟对方好好地用言语沟通。宣泄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要用骂人的办法来解决。
脏话会伤害人的感情,但对于解决问题却于事无补。而且可能会让事态激化,又产生新的矛盾和怨恨。甚至会使双方产生肢体的冲突,产生新的犯罪都有可能。
姜海听了,不服气地说道:“我们同学好多都说呢,再说现在谁不说一两句脏话呀。”妈妈听了直皱眉头。
专家解析
脏话,是一种所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几乎都说过的话。有时是孩子随口而出,不加思考的那种;有时是因为心里愤怒,出于发泄不满而说的;有时候甚至是出于好玩的目的来说脏话。
妈妈在孩子偶尔说脏话时,多不太在意,直到孩子说脏话可以出口成章时才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对于孩子说脏话的具体分析如下:
建议三:妈妈以身作则,别说脏话
孩子接触最多的人是妈妈,家人也是其反省一下自己作为妈妈的言行了。
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如果妈妈都常说,那对孩子要求也就无从说起了。此外,不要让孩子和特别爱说脏话的孩子混在一起。尤其在孩子还小,没有很强的是非辨别能力的时候。
刚开始,妈妈没太留心,江滨要上网的钱,妈妈也给得很爽快。可不到半年,江滨有了严重的网瘾。
妈妈每次从网吧找到他时,他都是目光呆滞,神情恍惚。看着现在的儿子,妈妈非常心疼,后悔自己没有及早警惕,让儿子陷了进去。
专家解析
不良嗜好,会让孩子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许多不良嗜好,成人一旦沾染都难以摆脱,更何况涉世未深的孩子。孩子在不良嗜好中,心理被严重扭曲,人格产生残缺。
妈妈在平时与孩子说话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方式来和孩子交流。建议五:对于孩子的脏话苗头要及时引正发现孩子有喜欢上说脏话的苗头,妈妈要及时给予引正。不能完全放任自流,任何习惯都是积少成多而积累形成的,不可能一夜便形成。
妈妈是离孩子最近的人,在发现自己的孩子时不时要冒出一两句脏话时,就要很警惕了,该批评的还是要在合适的时机下进行批评指正。
专家给妈妈的建议
建议一:允许孩子偶尔说出不雅的话
在孩子偶尔由于愤怒或其他的原因说出一两句脏话时,妈妈切记不要小题大做,马上给予严厉的训骂和处罚,这是不利于对孩子的教导的。
现在的社会中,说脏话的人和情况也是很多的,孩子难免会看见听见。所以对于脏话,孩子们都是非常懂的,只是有没有从自己嘴里说出来而已。
提到不良嗜好,大家都会摇头,但仍有不少青少年深陷其中。严酷的现实提醒好妈妈,千万别松懈了监督,任孩子沉迷其中。
专家给妈妈的建议
建议一:给孩子积极健康的业余生活
孩子的业余生活不单调乏味,有多样的选择,他才会追求更积极健康的活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爱好。
一个思想积极、人生目标明确的孩子,会自动远离不良嗜好。孩子心理上有残缺,才会寻找嗜好去满足。妈妈为孩子安排丰富的活动,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就是给孩子打远离不良嗜好的免疫针。
妈妈要积极倡导、引领孩子树立健康的友谊观。一有机会,妈妈就要宣扬,什么样的人值得交往,哪些事值得模仿。
妈妈要把健康的友谊观作为一种期望,慢慢传送给孩子,进而影响孩子。孩子自觉远离不良朋友,也就免去了受不良嗜好影响的危险。
建议五:鼓励孩子脱离不良嗜好
孩子染上不良嗜好后,内心更需要妈妈的关爱。小到抽烟、酗酒、网瘾,大到吸毒、抢劫,一旦染上,就会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批判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