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说慈禧》有感
读《慈禧传》有感
![读《慈禧传》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999dcf6927284b73f24250cc.png)
封建王朝最后的决策者——读《慈禧传》有感“奇女子热面孔善结人缘一手遮天风风雨雨控权中国多至半个世纪;妖妇人冷手腕暗含杀机三次垂帘忽忽喇喇奴役臣民将近四亿人口。
”一副对联写尽了慈禧太后一生的风雨。
纵观慈禧太后的一生,她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最动荡的年代。
外有西方列强虎视眈眈、贪婪掠夺,内有人民起义风起云涌、硝烟四起。
环顾宇内没有一处净土,没有一刻安宁。
大清江山正如浮萍一样在风雨中岌岌可危。
慈禧在这样特殊的年代里,从一个弱质女子到登上权力的最高峰,成为当时中国真正的最高决策者,其中的故事不能不引人注意。
同时她作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决策者,她的一举一动都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变化,要研究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日子,不能不重新来认识一下这位权倾寰宇达48年之久的皇太后。
慈禧太后本姓叶赫那拉氏,小名兰儿,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月初十日。
她的父亲惠征由八品笔帖式做起,经过历次考核升迁,终于升为四品道员,成为主管一方行政大权的官员。
17岁那年,慈禧通过选秀进入了宫中,被封为兰贵人。
年轻貌美的兰贵人很快得到了正值壮年的咸丰皇帝的专宠,次年即晋封为懿嫔。
咸丰六年(1856年),懿嫔生下了咸丰的皇长子,大阿哥载淳,这也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
懿嫔也就母以子贵,晋封为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
此时的慈禧已是后宫中居皇后之下、众妃嫔之上的第二号人物。
由于咸丰帝沉溺于女色,使原本就体质虚弱的他不到30岁就一副病态,对于每天堆积如山的政事根本就没有精力应付。
咸丰帝的这种状况就给了权力欲极重的懿贵妃干预朝政、锻炼才干的绝好机会,而咸丰帝也乐于将这些枯燥乏味的事情推给她。
就这样,年仅23岁的懿贵妃在皇帝的纵容下开始代笔批阅奏章,对朝廷事务发表自己的见解,踏出了走向政治舞台的第一步,为她的权力欲的膨胀添薪助燃,也为清朝日后的衰败埋下了祸根。
咸丰十一年,咸丰帝在承德热河病逝,此时皇太子载淳才6岁。
咸丰临终前将肃顺、载垣、端华等八大臣任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同时又给皇后和懿贵妃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相互牵制。
慈禧的作文
![慈禧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4ee831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7.png)
慈禧的作文《慈禧》篇一:慈禧说起慈禧,那可真是一个复杂得像一团乱麻的人物。
她就像一个处在历史舞台中央的“大boss”,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整个剧情走向,可这剧情啊,被她搅得那叫一个乱哄哄。
我记得我第一次真正了解慈禧,是在历史课上。
老师讲到她的时候,那表情就有点一言难尽。
慈禧在晚清的时候可是掌握着实权,就像握着一把能打开所有门的万能钥匙,可她都干了些啥呢?她呀,生活那叫一个奢靡。
我就想啊,她是不是觉得整个国家都是她的私人小金库呢?就说她吃饭,每餐那菜品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过来。
据说啊,有的菜她连看都不看一眼,就那么摆着,这不是浪费吗?这就好比你去吃自助餐,拿了一堆吃的,结果只吃了一点点,剩下的全扔了,多不道德啊。
也许她觉得自己是太后,就该享受这种“超高级待遇”,可她难道就没想过,国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呀?而且慈禧还特别爱面子。
为了给自己过生日,把海军军费都挪用了。
这就好比你要去参加一个超级豪华的派对,没钱了就去抢邻居家小孩买文具的钱,这不是损人不利己嘛。
她这么一搞,海军的装备得不到更新,这在后来和列强打仗的时候就吃了大亏。
甲午海战的时候,咱们的舰队很多设备都不如人家,这和慈禧的挥霍无度是不是有很大关系呢?我觉得肯定有啊。
可是呢,你要说慈禧就一无是处吧,也不完全对。
她在统治期间也尝试过一些改革,就像一个病急乱投医的人,虽然可能方法不太对,但也算是有点想法。
比如说洋务运动,虽然最后没有让中国完全走向富强,但也引进了一些西方的技术和思想。
就像在黑暗的屋子里开了一扇小窗,透进来了一点点光亮。
不过这光亮啊,被她后来的一些保守决策又给遮回去不少。
慈禧就像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她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就像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闹剧,又像是一场悲剧。
她的贪婪、奢靡和短视,让晚清在风雨中飘摇得更加厉害。
我们后人在看她的时候,真是又气又觉得有点无奈,就像看着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把好好的家搞得乱七八糟,可又拿她没办法。
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痕迹,就像一道深深的伤疤,时刻提醒着我们,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要是胡来,那后果可真是不堪设想。
慈禧读后感
![慈禧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3cc397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9.png)
慈禧读后感《慈禧:清朝最后的威权统治者》是郭廷以教授撰写的一本以慈禧太后为主题的历史传记。
通过对慈禧太后一生的描述和分析,这本书揭示了慈禧对中国历史走向的巨大影响,以及她作为一个女性在威权统治和政治决策方面的能力。
阅读此书,让我对慈禧这个历史人物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同时也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慈禧太后这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历史上,慈禧被认为是一个残暴凶狠、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
然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慈禧的形象其实并不单一。
慈禧在统治过程中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特点,她具备了相当的政治智慧和勇气,能够运筹帷幄、决策果断,有时甚至颇具远见。
然而,她的作为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错误判断。
可以说,慈禧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的历史人物,她既有着威严和智慧,又有着错误和冲动。
此外,慈禧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清朝末代皇帝的摄政太后,慈禧对清朝及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她不仅在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积极参与,还对于社会风气、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慈禧的政策和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清朝晚期和近代中国的走向,同时也给后来的中国历史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通过阅读本书,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慈禧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此外,在书中作者还详细描述了慈禧与孝贤皇后之间的关系。
一直以来,慈禧被认为是孝贤皇后的仇人,孝贤皇后也被塑造成了一个无辜受害者的形象。
然而,通过对慈禧和孝贤皇后关系的描述,我发现这两个女性并不像传统的观点所描绘的那样简单。
慈禧对孝贤皇后虽然存在不满,但从书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她并没有对孝贤皇后采取过度暴力或报复的行动。
两者之间的斗争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手段和权力争夺,而不是个人恩怨。
慈禧与孝贤皇后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这也让我对慈禧这个历史人物的理解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书中还描述了慈禧在政治决策方面的能力和手段。
慈禧作为一个女性,能够在一个男权社会中掌握并维持统治权力,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本领。
慈禧传权势之路的女性传奇传记读后感
![慈禧传权势之路的女性传奇传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9ccffb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4.png)
慈禧传权势之路的女性传奇传记读后感慈禧,一个充满争议的女性历史人物,她以其独特而引人注目的权势之路而闻名于世。
读完《慈禧传权势之路的女性传奇传记》一书,我深受触动。
这本书以详实的数据和丰富的史料揭示了慈禧的生平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时也展示了她作为女性在封建社会里努力争取权力的困难与挣扎。
全书通过对慈禧的早年生活、与同治帝的婚姻以及其掌握政权的历程进行了详细描述。
书中戏剧性的场景和人物形象使我如同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慈禧的智慧、果断和勇气。
作者通过揭示慈禧如何抓住时机,在国内外大事中保持权力的稳固,展示了她卓越的政治手腕和计谋。
从甲午战争到义和团运动,慈禧以其灵活的策略和坚定的意志,成功地维护了清朝的统治,为中国历史带来巨大的转变。
阅读这本传记,我也对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和权力争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妇女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她们被严格限制在家庭和宫廷中。
而慈禧,作为一个女性,不仅能够进入宫廷,还能够通过精明狡猾的手段掌握政权。
她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勇气和智慧的体现,也反映了她对权力渴望的强烈和对社会地位的追求。
她的努力和决心为后来的女性开辟了一条自由与平等之路。
除了慈禧个人的传奇故事,这本书还通过详实的调查和描写,勾勒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丰富多元和矛盾冲突。
作者通过揭示清朝政权衰落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使读者对当时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慈禧的传记,更是一扇打开历史的门,让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总之,读完《慈禧传权势之路的女性传奇传记》,我对慈禧这位历史人物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好奇。
她的故事不仅反映了个人的传奇经历,更呈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这本传记通过详实的历史数据和专业的分析,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独特的角度,揭示了女性在权力争夺中的困境与挣扎,促使我对人权和性别平等问题产生更多的思考。
非常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历史和女性研究感兴趣的读者。
慈禧传记读后感
![慈禧传记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b63530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3.png)
慈禧传记读后感慈禧是清朝末代皇帝光绪帝的皇寡妃,她具有极高的政治影响力,被视为晚清政治中的中心人物之一。
读完慈禧传记,我被她复杂而独特的人生轨迹深深吸引,同时也对她的个性和所扮演的角色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慈禧生于1835年,她是一个普通的宫女,却最终能够以皇后的身份统治国家。
她以其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意志力,成功掌握了政治大权。
然而,她的统治方法备受争议。
读完慈禧传记后,我对她的领导风格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
慈禧极具权威,她能够用手中的权力掌控整个朝廷。
她将自己的儿子光绪帝软禁在宫内,实际上成为了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她通过控制皇帝、立储和封建系统,来维持她的权力地位。
她还经常制定新政策和法规,以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
慈禧对政治的压制和控制,使她成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具权力的女性之一。
然而,在权力背后,慈禧的统治也伴随着腐败和贪污。
她利用自己的地位,滥用公款,大量贪污私分国家财富。
这种贪婪和腐败导致了国家的衰败和民众的痛苦。
看到这一点,我对慈禧的作为感到非常愤慨和不满。
她将自己的私利放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上,这种统治方式无异于给整个国家的未来投下了一片阴影。
尽管如此,慈禧在改革现代化方面也展示出了积极的一面。
她在位期间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和知识,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她支持举办洋务运动,注重发展国内产业和军事力量。
慈禧还亲自成立了儿童学校,鼓励女性教育。
这些措施虽然不如她的独裁统治那样被人们称道,但也反映了她在某种程度上是希望将中国引入一个更加现代化和开放的方向。
阅读慈禧传记还让我对她的个性产生了一些思考。
慈禧是一个勇敢而坚定的女性,她敢于挑战传统社会的性别束缚,成为了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统治者。
她的智慧和果断使得她能够在男性主导的政治体系中脱颖而出。
然而,慈禧的权力欲望和个人贪婪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她虽然拥有无可争辩的权威,但她的统治并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可。
她对权力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人民福祉的关注,这也是她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原因之一。
慈禧全传读后感
![慈禧全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d3099d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0.png)
慈禧全传读后感以前总是在历史课本里、电视剧中对慈禧有一些碎片化的了解,总觉得她是一个复杂又神秘的人物。
直到读完,我仿佛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对这位晚清时期的重要人物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书里的慈禧,不再是那个脸谱化的、单一的“恶”的形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复杂性格和心思的人。
作者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细腻的描写,把慈禧所处的时代背景、宫廷斗争、政治权谋都一一展现在我眼前。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慈禧权力欲望的刻画。
从她一步步从后宫的嫔妃走到权力的巅峰,每一步都充满了算计和谋略。
比如说,为了争夺皇帝的宠爱,她费尽心思地揣摩皇帝的喜好,精心打扮自己,还时刻留意着其他嫔妃的动静,稍有风吹草动,便立刻想办法应对。
那时候的她,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小心翼翼又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进。
还有她在处理朝政时的手段,也是让我大开眼界。
面对众多大臣的纷争和各方势力的角逐,她总能巧妙地平衡各方利益,把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一次,几位大臣因为一项重要的政策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步。
慈禧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他们的争论,不发一言。
等到大臣们都说得口干舌燥,她才慢悠悠地开口,几句话就把问题解决了,还让大臣们心服口服。
那场面,真的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政治智慧和手段。
然而,慈禧的掌权也并非全是好事。
她的奢侈和短视,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书中描写她的生活起居,那真叫一个奢华无度。
每天的饮食,从山珍海味到精致点心,应有尽有,光是准备这些食物就得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她的衣服首饰更是不计其数,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而当国家面临外敌入侵、需要资金进行改革和建设时,她却舍不得从自己的享乐中拿出一分一毫。
记得有一个情节,描述了慈禧为了给自己过一个盛大的生日,不惜挪用海军军费。
结果导致海军装备落后,在战争中吃了大亏。
这一段看得我是又气又恨,心里不停地想:怎么能这么自私呢?国家的安危难道还比不上一个生日吗?不过,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思考:如果换做是我处在她那个位置,我能做得更好吗?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面对各方势力的虎视眈眈,我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应对?也许,这就是读历史的魅力所在,它让我们能够站在古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对人性和社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慈禧读后感
![慈禧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082743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f.png)
慈禧读后感第1篇:慈禧传读后感《慈禧传》读后感做女人难,做个有名的女人更难,做个有野心的女人难,做个有野心又有才智的女人更难。
文韬武略无奈女儿身!这是慈禧的悲哀,也是历史的不幸。
是非功过的评说并未随着她的死而烟消云散。
历史上不乏有名的女人,可名声这么不好的只怕只有她了。
她荣华富贵的一生正是封建中国屈辱的百年。
其实,作为一个女人她并没有错。
谁不想施展抱负,谁愿意委屈求全,谁不想万人之上,谁不想功成名就……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
纵使没有她,没有清朝的腐败无能,也有下一个谁,也有下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也有下一个列强……也许造成她声名狼藉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历史。
第2篇:读后感之慈禧读后感之慈禧标志着近代史开端的清朝,给予我们所带来不仅是满汉文化的盛装,更是对这个由兴衰走向没落的王朝的见证,而在兴衰走向没落的路途上,我们不得不了解这一时期内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最深的一位女人——慈禧。
首先让我们将视角放在高阳的《慈禧前传》上,原本我以为将会看到的是慈禧少女时候的清纯与善良。
可是一开始我就被引入圆明园被毁后,一个即将逝去的王朝,咸丰的无奈、肃顺的跋扈、慈禧的悲哀,在高阳先生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既没有林语堂先生鲜明的个人观点,也没有南宫博先生后宫的传奇色彩,他的作品中人物皆有来有去,循序渐进,有史可查,他只是告诉了大家一个历史的过程,书中其他的内容皆由你自己去感悟。
看过不少有关慈禧的电视剧和作品,不能免于俗套的,大都讲诉的是慈禧如何为了把握政权,如何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牺牲整个清王朝的利益。
也许在这里,我不是历史中的一员,我没有评价历史的权利,我没有评判慈禧的权利,但是我希望能够讲诉出自己内心的所想所感。
面对赔款,割地……,一切的都能让每一个国人感到气愤,当我们把过多的责任归罪与慈禧的时候,试想一下,这是不是对慈禧个人太不公平了呢?评价每一个人,我们需要以我们的客观的态度来评判,当我们以太多的个人的主观意愿来评判一个人的时候,多少会有太多的个人因素。
我眼中的慈禧评论作文
![我眼中的慈禧评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f77f6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a.png)
我眼中的慈禧评论作文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她在清朝晚期掌握了实际的政治权力,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要评价慈禧太后,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她的政治手段、领导能力、对外政策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慈禧太后在政治上展现出了一定的手段和能力。
她通过辛酉政变等政治手段,成功地夺取了政权,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掌握了实际的统治权。
她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试图维护清朝的统治地位。
她支持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和文化。
然而,慈禧太后的领导能力也存在一些问题。
她在政治决策上常常受到个人情感和利益的影响,导致一些政策的失误和政治动荡。
她对西方列强的态度较为软弱,在一些外交事务中采取了妥协和退让的策略,这使得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一些主权和利益。
慈禧太后的对外政策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她在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时,采取了妥协和退让的态度,而不是坚决地抵抗。
这使得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一些领土和主权,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困。
慈禧太后的个人生活奢侈和腐败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她在宫廷中过着奢华的生活,耗费了大量的财富,这对国家的财政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总的来说,慈禧太后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她的评价既有正面的一面,也有负面的一面。
她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对她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历史背景和各种因素,以更全面、客观的态度来认识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慈禧传读后感
![慈禧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d86b89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15.png)
慈禧传读后感《慈禧传》读后感。
《慈禧传》是一部描写清朝慈禧太后一生的传记,作者通过对慈禧太后的生平和政治生涯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坎坷命运和权力斗争,同时也呈现了她作为一个统治者的复杂性格和政治手腕。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了解了慈禧太后这位历史人物,也让我对封建社会和权力斗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慈禧太后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她在清朝末期担任实际统治者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慈禧传》中,作者对慈禧太后的形象进行了全面的展现,既有她作为一个女性所面对的封建礼教和宫廷斗争,也有她作为一个统治者所展现的权谋和政治手腕。
通过对她的生平和政治生涯的描述,读者可以看到她的坚韧不拔和对权力的渴望,也可以看到她的慈悲和对国家的关心。
这种复杂的形象让人对她产生了复杂的情感,既有敬佩,也有反感。
在书中,作者对慈禧太后的政治手腕和对国家的贡献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她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洋务运动、自强运动等,使得清朝在一定程度上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对外政策,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家独立。
这些举措都显示了她作为一个统治者的政治智慧和才能。
然而,她的统治也有很多负面的影响,比如她的专横霸道、荒淫无度等行为,使得她备受争议。
这种复杂的形象让人对她的评价产生了分歧,也使得她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通过阅读《慈禧传》,我对封建社会和权力斗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命运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而慈禧太后却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成为了一个统治者,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她的一生也充满了权力斗争,她不仅要面对宫廷的尔虞我诈,还要应对外部势力的威胁,这种复杂的政治局面让人深感震撼。
通过对她的生平和政治生涯的描述,读者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残酷和无情,也可以看到权力斗争的复杂和残酷。
总的来说,读完《慈禧传》让我对慈禧太后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封建社会和权力斗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慈禧太后》读后感_作文500字_小学六年级作文_
![《慈禧太后》读后感_作文500字_小学六年级作文_](https://img.taocdn.com/s3/m/1dbfde1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0.png)
《慈禧太后》读后感
在这六年的时光里,我读过许多书,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我前一段时间里读到的《慈禧太后》。
这本书详细得介绍了她一生的经历,让我对慈禧太后这个通知了中国将近半个世纪的人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其实,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蒙古的那个时期,皇后叶赫那拉?孟古就是他嘴宠爱的妻子,即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的生母。
最后,因孟古的弟弟不顾亲情,率兵与努尔哈赤对战,孟古又去世了,所以努尔哈赤才一举灭了叶赫国,统一蒙古。
但叶赫家一直苟且偷生地生存了下来,直至道光年间,叶赫那拉?兰儿的出世,她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
咸丰年间,一次选秀女,咸丰皇帝一个错误的决定,让兰儿进了宫。
一段时间后,兰儿生出了皇帝的唯一一个儿子——载醇,他就是同治皇帝。
咸丰末年,种种事情让咸丰皇帝头疼,他索性把政务交给贵妃兰儿了,自己享清福。
就这样,兰儿对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在不知不觉造出了晚清时期的慈禧太后。
后来,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咸丰皇帝借“寻幸木兰”的名义,仓皇出逃,去了承德的避暑山庄。
但兰儿却不以为然,她觉得,只要可以继续批奏折,在哪儿都一样!谁知,咸丰皇帝这一去,让八国联军烧毁了圆明园;他这一去,就在避暑山庄去世了。
一年后回来的,是他的灵柩。
咸丰皇帝死后,6岁的载醇即位,西太后(慈禧太后)与东太后共同辅政,直至同治皇帝成人之后,她还对朝政念念不忘,最后才勉强让位。
同治皇帝患病而死。
慈禧太后观后感
![慈禧太后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d27209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b.png)
慈禧太后观后感说起慈禧太后,那可真是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
之前我看了不少关于她的资料和影视作品,心中有了很多感触。
慈禧太后,这个名字一出现,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个威严、奢华又复杂的形象。
她身处清朝晚期,手握重权,统治了中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在我了解的过程中,有一件事儿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就是她对于自己的生活享受,那简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就拿她的饮食来说吧,每餐那都是上百道菜,什么山珍海味、珍馐佳肴,应有尽有。
可她一个人能吃多少呢?大部分的菜不过是摆摆样子,显示她的尊贵和奢华。
据说啊,那些菜很多都是做好了放在那里,等到端上桌的时候都已经凉了,可还是得一道道地摆着,就为了那所谓的排场。
你想想,这得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啊!厨子们天不亮就得起来准备,各种食材从全国各地搜罗而来,只为了满足她那刁钻的口味。
而且,这还只是饮食方面,她的穿着、住所,哪一样不是极尽奢华。
她的衣服那都是用最好的绸缎,绣着精美的图案,镶嵌着珠宝玉石。
她住的宫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各种古董珍宝摆满了屋子。
再说她对于权力的掌控,那也是毫不手软。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她不惜打压那些主张改革和进步的大臣。
明明当时的中国已经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急需进行变革和发展,可她却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不愿意做出实质性的改变。
有人说她也有无奈之处,毕竟当时的局势复杂,她一个女人要掌控大局不容易。
但我觉得,这不能成为她奢侈浪费、阻碍进步的借口。
她的种种行为,让国家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之中。
当我深入去了解她的这些事情时,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
一方面觉得她作为一个女人,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能够爬到权力的巅峰,肯定有她的过人之处;另一方面,又对她的自私和短视感到愤怒和无奈。
她的一生,就像是一部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色彩的大戏。
她享尽了荣华富贵,却也背负了无数的骂名。
从她的身上,我们能看到权力的诱惑,也能看到贪婪和短视带来的后果。
如今,我们回顾历史,看待慈禧太后这个人物,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评价。
慈禧 读后感
![慈禧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c799b2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7.png)
慈禧读后感《慈禧》是一部讲述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光绪和他的祖母慈禧太后的小说。
这部小说以其精彩的叙事和深刻的历史背景而闻名。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地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也对中国历史上的这段时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小说中对慈禧太后这一历史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
慈禧太后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她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慈禧太后的描写,展现了她的权谋和智慧,同时也展现了她的悲剧命运。
慈禧太后在小说中的形象非常丰满,她的种种举动都让人印象深刻。
通过阅读小说,我对慈禧太后的性格和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更加能够理解她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其次,小说中对清朝末期的历史背景的描写也非常生动。
清朝末年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外国侵略等问题层出不穷。
小说通过对这一时期的描写,使我对清朝末年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通过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我更加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难和挣扎,也更加能够理解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和命运。
最后,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也非常精彩。
小说中光绪和慈禧太后之间的纠葛、权力斗争、宫廷阴谋等情节都非常吸引人。
通过阅读小说,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阴谋和宫廷斗争的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紧张和刺激。
故事情节的紧凑和引人入胜让我对这部小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让我对中国历史上的那个时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总的来说,读完《慈禧》,我对中国历史上的那个时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慈禧太后这一历史人物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小说中生动的人物形象、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精彩的故事情节让我对这部小说印象深刻,也让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不仅仅是在享受一个精彩的故事,更是在了解一个丰富的历史。
这部小说让我不仅仅是在享受阅读的乐趣,更是在提升自己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素养。
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读到这样优秀的历史小说,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慈禧全传读后感1500字
![慈禧全传读后感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25a9a43dd3383c4ba4cd223.png)
慈禧全传读后感1500字《慈禧全传》是高阳以小说形式全景式描绘晚清社会的一部皇皇巨著,共十册。
全书以主要人物慈禧的活动为主线,从咸丰皇帝驾崩热河,慈禧联合恭王,自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手中夺取大权,垂帘听政,写到慈禧去世,溥仪继位,前后跨越四十多年。
高阳熟知清朝历史掌故,凡笔记、野史、杂著、诗文及民间传说都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很自然地融入到小说的情境当中。
作为小说家,高阳又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将头绪纷繁、变幻莫测的一段晚清历史,写得跌宕起伏,生动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东方的维多利亚女王”——慈禧!慈禧全传读后感帝国政界往事记得李亚平出过几本《帝国政界往事》的书,记性不好,虽然读过没多久,已经忘了内容。
也看过唐德刚、张鸣、蒋廷黻等人写的晚清民国史,读的时候感觉受益匪浅,无奈也是过目即忘。
如今,断断续续读完高阳的这部《慈禧全传》,同样也是读时兴奋不已,读完全无记忆。
全无记忆当然主要是自己记性实在太差,基本是出门即忘想出门去干什么了,很有些老年痴呆的前兆,所以每读完一部书就尽量回忆内容,希望锻炼一下仅存的记忆,迟些年头再出现老年痴呆的现象。
不过,看样子效果不大,这部书还是基本忘了里面的大部分故事了。
当然,除了记忆不好,也是篇幅实在太长的缘故。
像这样一部十卷本的小说,有时候真佩服自己能有勇气去读。
印象中,除了网络连载的小说,只有姚雪垠的《李自成》是读过的篇幅最长的小说,而这部《慈禧》,在篇幅上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部《慈禧》是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皇帝逃往热河行宫开始讲起的。
讲到了咸丰皇帝的死,慈禧和恭王密谋诛杀肃顺等顾命大臣,然后两宫垂帘,恭王辅政;讲到了同治皇帝婚姻的不幸,及至微行,到染疴殒命;讲到了慈禧恋栈权力,扶持光绪继位;讲到了慈禧为除隐患,暗中除去东太后;讲到了慈禧弄权,使恭王几起几落;讲到了慈禧好享乐,大兴土木建颐和园;讲到了慈禧的昏聩,迷信义和拳导致庚子之变;讲到了慈禧的狠毒,最终让光绪先行一步……总的来说,内容非常丰富,但是同样因为这一点导致枝节的事件叙述过多,反而主线不太清晰,读起来连贯性反而降低了。
慈禧太后观后感
![慈禧太后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45e976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9.png)
慈禧太后观后感说起慈禧太后,那可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
以前在历史课本上了解过她,总觉得不过是一个符号化的存在,直到后来看了不少相关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才对她有了更深入更具体的认识。
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看了一部关于慈禧太后的电视剧。
那里面把她的生活细节、权谋手段展现得淋漓尽致。
就说她的吃穿用度吧,每餐饭那可真是丰盛得让人咋舌!几百道菜摆满桌子,她就那么蜻蜓点水似的每样尝一点。
这其中的很多菜,可能从做好到端上桌,都没被看上一眼,最后只能白白浪费掉。
你说这得有多奢靡!我当时就在想,这要是把这些钱用在改善民生、加强国防上,那清朝的命运是不是就会不一样呢?还有她的穿着,那也是讲究到了极致。
绫罗绸缎自不必说,各种珠宝首饰镶嵌在衣服上,闪闪发光。
她身边的宫女太监们,为了伺候她穿衣打扮,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打骂。
有个场景我记得特别清楚,一个小宫女在给慈禧太后戴簪子时,手稍微抖了一下,弄疼了她,当场就被拖出去打了板子。
这让我深切感受到,在她身边做事,那真是伴君如伴虎啊!再说说她在权力场上的手段。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她不惜打压异己,哪怕是对那些忠心耿耿为国家着想的大臣,只要威胁到了她的利益,也绝不手软。
像洋务派的一些大臣,想要通过学习西方来强国,可慈禧太后却担心他们权力过大,时不时地给他们使绊子。
结果呢,清朝在一次次的变革机会面前错失良机,逐渐走向衰落。
但你要说慈禧太后完全没有做过一点好事,那也不公平。
她在某些时候也支持过一些改革措施,比如支持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等。
可这些努力在她对权力的贪恋和奢靡的生活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回顾慈禧太后的一生,我觉得她就像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一方面,她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荣华富贵,却没有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真正的福祉;另一方面,她也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努力维持着自己所认为的统治秩序,只可惜她的方式方法大多是错误的。
想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分。
一个人的权力再大,如果不能为大多数人谋福利,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最终也只会被历史所唾弃。
慈禧太后观后感
![慈禧太后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d7b0c8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b.png)
慈禧太后观后感提起慈禧太后,那可真是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
最近我仔细了解了一番她的过往,感触颇多。
要说这慈禧太后,那权力可是大得很呐!她掌控清朝朝政多年,整个国家的命运似乎都被她紧紧握在手中。
然而,她的统治却并非给国家带来了繁荣昌盛。
就拿她的生活来说吧,那叫一个奢华无度!据说她每顿饭都要有上百道菜,可她哪能吃得完呀,好多菜压根就没动过筷子,就这么白白浪费了。
这要是把这些钱用在国家建设上,或者救济穷苦百姓,那能办多少实事儿啊!再看看她对待朝政的态度,那真叫一个刚愎自用。
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
甲午战争的时候,咱国家正急需军费买军舰、买炮弹,可她倒好,为了给自己过个生日,愣是把本该用作军费的钱给挪用了。
结果呢?咱们的军队装备落后,打了败仗,国家的脸面都丢尽了。
还有她对那些变法图强的主张,那是一百个不愿意。
光绪帝想要搞戊戌变法,想让国家变得强大起来,这多好的事儿啊。
可慈禧太后不愿意放权,硬是把变法给镇压下去了,还把光绪帝给软禁起来。
这一折腾,国家发展的好机会就这么白白错过了。
不过,咱也不能光说她的不好。
毕竟,在那个复杂的时代,她一个女人能在权力的漩涡中站稳脚跟,也算是有她的本事。
只是这本事没用在正地方,反而让国家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想想当时的老百姓,过的那叫什么日子哟!辛辛苦苦种的粮食,交了税之后所剩无几,遇上灾年更是连饭都吃不饱。
而慈禧太后和她身边的那些权贵们,却还在那里花天酒地,丝毫不顾百姓的死活。
我就一直在想啊,如果慈禧太后能把心思多放在国家和百姓身上,不那么贪恋权力和享受,能够支持那些有识之士的改革主张,说不定咱们国家的命运会有所不同。
可历史没有如果,慈禧太后的种种作为,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衰落和灭亡。
这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如果不能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只顾自己的私欲,那必然会被历史所唾弃。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一寸柔一寸刚――读《慈禧》有感
![一寸柔一寸刚――读《慈禧》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8ab725a0bcd126fff7050bbf.png)
一寸柔一寸刚――读《慈禧》有感时间:2019-10-11 13:49:10 | 作者:498875644人们一提到慈禧,便会想起清末民初时期的社会动荡,风雨飘摇,列强蛮横地在中国这块大地上肆意横行,逼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虽说这对于常年闭关锁国的中国来说是必然的劫难,但人们依旧将责任推在了慈禧身上,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若非时局动荡,我认为慈禧应当是个合格的政治家。
慈禧身为一名女性,并且出生于晚晴时期这样依旧保持着男尊女卑思想的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牢牢控制了她做事的准则。
慈禧贪恋权力,这是明眼可见的,甚至对自己亲身儿子的还政一拖再拖,而对于光绪更是将其变成操控皇权的一个傀儡,对于恭亲王恩威并施,猜忌他篡权夺位……独裁专制在那时也算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同样,慈禧也有着一份虚荣之感和谋私利的心,她能毫不犹豫地不顾国家安危,硬是将北洋海军的军费抽过来用在修建颐和园上,只为庆祝自己的六十寿辰,她费尽心思地让李鸿章同外国人在条约上斡旋,只希望能够重返紫禁城坐拥权力,她也抱有着“天朝上国”的虚荣心,让眼前的奢华蒙蔽了双眼,对国际局势一无所知……种种事例,让人们看到了她的无知和残忍,也痛恨她就此拱手让出中华江山。
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想,光凭她一手独揽晚清政权便可看出这并非一位寻常女子,这点也是无可争议的。
咸丰在位时,她就开始帮忙批阅奏折,对政治与权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事实证明她并非不靠谱——至少在她的统治初期,洋务运动的兴起,太平天国和捻军的镇压,同治中兴的出现,以及后来禁止缠足的陋习,开始实施新政等等事迹,都足以见出她也算是一个有错能改、懂得纳谏、善于笼络人心的统治者,虽说结局不尽人意,但至少初衷是值得肯定的。
只是所谓时势造英雄,同样的,时代的变化也能左右一个人的功过。
如果将慈禧和武则天互换位置,那么谁能流芳百世,谁将遗臭万年,这些都不好说,一切都是时代的必然所带来的,慈禧虽说有着一副铁腕和机敏的政治头脑,但是恰恰生不逢时,遇上了外来侵略最为强势、中国自然经济即将土崩瓦解的时期,封建制度腐朽不堪,清朝已是强弩之末,这正是中国即将改头换面之际,而慈禧就恰恰站在了这个风尖浪口,成了封建保守势力不二的代表人。
慈禧传读后感
![慈禧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f83f97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3.png)
慈禧传读后感首先,我想讨论的是慈禧本人。
作者通过展示他的背景和成长经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她的性格和动机。
慈禧出生于一个寻常人家,在童年时期受到严格的父母教育。
她内心充满了野心和对权力的渴望,但她的家庭背景却没有给她争取权力的机会。
然而,当她进入后宫时,她辞职了无数的挫折和阴谋,最终取得了权力的峰值。
作者通过描述她的行动和决策来展示她的强大和决心,使读者对她产生复杂的情感。
其次,我想谈的是慈禧与她周围的人的关系。
慈禧在后宫的统治期间面临着很多竞争对手和敌人的威胁。
她必须巧妙地处理她和其他妃子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她的权力和统治地位。
《慈禧传》展示了她是如何通过结盟、拉拢或消除潜在威胁来保持她的地位的。
这使读者对她的权术和策略产生深刻的兴趣。
此外,作者还揭示了慈禧与皇帝、宫廷官员和外国使节之间复杂的关系。
她的交际手腕和智慧使她能够在中外政治舞台上游刃有余,并保持她的统治地位。
第三,我要谈论的是慈禧的历史影响。
慈禧统治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政策变革,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通过描述这些事件和政策的来龙去脉,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慈禧的统治时期对中国的影响。
例如,慈禧统治时期,中国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甲午战争等重大事件。
慈禧的决策和行动在这些事件和政策变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我想谈论的是我对《慈禧传》的个人观点。
这本书在许多方面都给了我强烈的印象。
首先,我被作者的写作风格所吸引。
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详细的描写使故事更加丰富多彩,读起来令人兴奋。
其次,我对慈禧及其相关人物的性格和动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慈禧传》展示了慈禧是一个极其复杂和多面的人物,她既有野心和权力的渴望,又有对家庭的热爱和保护之心。
最后,我对慈禧统治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本书让我对清朝的历史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结一下,我认为《慈禧传》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
慈禧传的观后感
![慈禧传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c29bb4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d.png)
慈禧传的观后感
先说说慈禧这人吧,那可真是个复杂得不能再复杂的主儿。
从她进宫开始,就像是卷入了一场超级复杂的权力游戏。
一开始还觉得她可能是个可怜的小女子,在那深宫里得想法子生存。
但越往后看,就发现她这权力欲就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
她掌握大权的时候,那做的事儿真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说她“气人”吧,她一顿操作猛如虎,把好好的大清王朝搅得是乌烟瘴气。
她可劲儿地给自己享受,什么好东西都得往自己这儿扒拉,颐和园修得那叫一个豪华,也不想想这钱都是从哪儿来的。
老百姓在外面饿肚子,她在宫里过着奢侈的生活,这差距真的让人想冲进屏幕里去跟她理论理论。
不过有时候又觉得她也挺可笑的。
她想保住大清朝的统治,可是又不愿意接受新的东西。
别人都在搞变法、搞改革,她呢,一会儿支持一会儿反对,就像个没主意的小孩在那儿瞎折腾。
她以为把那些进步的力量打压下去,就能继续高枕无忧地当她的老佛爷,可实际上就是在自掘坟墓。
再看她在外交上的那些事儿,简直就是个糊涂蛋。
面对那些列强,一会儿软弱得像个小绵羊,一会儿又想逞强。
签那些不平等条约的时候,感觉她就像在菜市场买菜一样,轻易地就把国家的主权给卖了。
但她可能还觉得自己挺厉害,能在列强之间周旋,实际上就是被人家耍得团团转。
不过呢,从她身上也能看到封建王朝走向末路时的那种无奈。
整个体系都烂到根儿上了,她就算有再大的本事,可能也很难把这个破船给扶正了。
但这也不能成为她胡作非为的借口啊。
【基础教育】慈禧太后读后感800字
![【基础教育】慈禧太后读后感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c47fb1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0c.png)
慈禧太后读后感800字1️⃣ 引言:穿越历史迷雾,探寻慈禧太后的真实面貌在历史的长河中,慈禧太后无疑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
她以非凡的政治手腕和坚韧的意志,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读完关于慈禧太后的相关著作后,我深感这位女性掌权者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充满了历史的悲歌。
慈禧太后,原名叶赫那拉·杏贞,后因被咸丰帝选中入宫,赐号“兰贵人”,后又晋封为懿妃、懿贵妃。
咸丰帝驾崩后,她联合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
同治帝病死后,她择光绪帝继位并再次垂帘听政。
在她的统治下,清朝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艰难转型,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内外交困。
2️⃣ 权力与智慧:慈禧太后的政治手腕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稳坐权力宝座数十年,离不开她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深邃的政治智慧。
她善于察言观色,能够准确把握朝廷内外各种势力的动态,从而制定出有利于自己的政治策略。
同时,她也懂得利用手中的权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无论是通过联姻来加强皇族内部的联系,还是通过提拔亲信来构建自己的权力网络,她都做得游刃有余。
然而,慈禧太后的权力欲望也给她带来了不少负面评价。
有人指责她独断专行、残害忠良、贪图享乐,甚至将国家的命运置于个人私欲之下。
这些指责虽然不无道理,但我们也应看到,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慈禧太后所面临的政治挑战和道德困境远非我们所能想象。
3️⃣ 历史的反思:慈禧太后与清朝的兴衰慈禧太后的一生与清朝的兴衰紧密相连。
在她的统治下,清朝经历了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失败、甲午战争的屈辱与反思、戊戌变法的短暂与夭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深刻影响了清朝的政治走向和社会结构,也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顾慈禧太后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她既是一位杰出的女性政治家,也是一位悲剧性的历史人物。
她的政治智慧和权力欲望使她能够在男权社会中崭露头角,但她的个人私欲和短视行为也加速了清朝的衰落和灭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说慈禧》有感
纵观中华历史五千年的长河,能有几位女性能统治中华泱泱大国近半个世纪。
大家陈丽娟《说慈禧》以史为据,从客观的角度对慈禧的一生做了一个中肯的评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去了解这个统治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风雨飘摇近五十年的女统治者。
从清朝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大清王朝的兴起和没落似乎都和女人有关,从清朝入关开始,孝庄皇太后历经前四朝,太祖朝,太宗朝,顺治朝和康熙朝,而慈禧则影响着后四朝,咸丰朝,同治朝,光绪朝和宣统朝。
所不同的是孝庄皇太后是处在大清朝兴起时而且她是在后台参与国政,慈禧太后则是处在大清朝没落时期,且直接到前台干预国政。
她作为一个统治者在处理国家大事上既表现出她所处时代所局限的政治观点又表现出作女人固有的性格特征,因此作出了影响中国近代走向的一些错误决定,故后世对慈禧的微词颇多而对孝庄皇太后的肯定较多。
慈禧以选秀的身份被选入宫中作为贵人,然而作为她命运的转折点是她为咸丰皇帝生下第一个皇子载淳。
因为咸丰帝一生只有两个皇子,然第二个皇子夭逝。
从此慈禧的地位一路飙升至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在咸丰皇帝死后便成为西太后,此时她二十七岁。
在将先帝任命的八位顾命大臣肃顺等处决之后从此开始了她的政治生涯。
然而为何突然之间她一个身处后宫的皇妃能一下子除掉先帝的顾命大臣。
早在她作为贵人的时候比其他的人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她略懂汉文学,能画会弹,这无疑在当时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环境下她多了一个筹码。
因此她咸丰帝很宠爱她,有时候很多奏折都让她批示,口谕让她代为传达,在这个时候起,她就渐渐对国家政治非常感兴趣,并努力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久而久之她对这个国家机器是如何运行和操作便了如指掌。
咸丰在承德避暑山庄驾崩时,八位顾命大臣就对她这位西太后严加提防。
此时她深知紧靠自己的力量肯定斗不过顾命大臣,她便避其锋芒,暗中与在京的恭亲王奕 联合,以护送先帝灵柩为名分开八位顾命大臣,自己则先回京处理各种要安排的事,其结果便是肃顺等在回京那一刻便遭其为他们设计好的陷阱。
除去顾命大臣后慈禧的垂帘听政自然而然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然而凭借她多年的从政经验,她并没有放松对对手的警惕。
当初她和恭亲王奕 联手成就了她主宰大清帝国的命运时奕 亦权倾朝野,她感到了奕 的对她地位的威胁,便一句话就革掉了奕 所有的权力。
她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在大清国里只有她才是至高无上的。
她的能力和人格魅力就是洞悉人性、工于心计、个人至上、敢作敢为,而这正是专制帝王所应具备的素质。
她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运大清国脉于她的股掌之上,并且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
慈禧又是失败的,她的失败在于,对权力她有着近乎病态的渴求,她的大半生都在恣意领略追逐权力的刺激和尽情享受得到权力的快感。
也就是说,为了权,她什么都在所不惜!
慈禧虽然是大清国的主宰者,慈禧又是不幸的,她是一个母亲。
不过做母亲就远逊色于她的政治生涯。
她给自己的儿子请来最好的老师,很想将其按照自己的意愿培养成一位合格的帝王,但是事与愿违。
从一件很小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当初在承德避暑山庄时肃顺等人和她有过交锋,小同治皇帝的第一反应就是躲到东太后的怀里。
这是与她的严格要求是不无关系的。
然而同治帝的早丧是她始料未及的,但是在后来的决定继位人的时候她又再次牢牢掌握住了大清帝国的走向,继续她的垂帘听政。
慈禧所处的历史时代,西方世界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西风东渐,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也是中国这头睡狮应对这场生死攸关的挑战的关键时刻。
作为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的慈禧本应该运用她的权力,引领中国这艘摇摇欲坠的古老航船,闯过险滩急浪,成功的驶向彼岸。
遗憾的是,她虽然熟谙权力场上的帝王术,却昧于世界潮流。
面对险象环生的时局,或视而不见,或反应迟钝,或判断及决策一误再误,结果让中国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今天,当我们回顾与品评她的功过是非的时候,很难用单一的标准和情感来评价她复杂的人生,只能以人性化的视角,尽量还原她和她所处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