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伯克段于鄢

宜,十二中高二(3、4)班,09091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文言基础知识

2、让学生透过“郑伯克段于鄢”这个历史事件去挖掘它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关于“礼”“乐”“克己复礼”“外法内儒”等

3、掌握“春秋笔法”

4、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操和伦理观

课时安排:三课时

布置学生预习:将生疏的字词的音标在课本中,借助工具书,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学知识。

春秋时,孔子作《春秋》,微言大义,要言不烦,但也相对生涩难懂,所以出现了专门注释《春秋》的《左传》、《谷梁传》和《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其中,《左传》重在史实叙述,而后两者重在义理说明。《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而《郑伯克段于鄢》便是《春秋》的开篇之作。下面我们先通过对题目的理解来窥测文章内容。

题目意思,郑伯在鄢地打败了断。断,乃郑伯弟弟也,所以这篇文章写的应该是王室兄弟之间因为争权夺利的尔虞我诈之故事。

二、全班朗读课文,教师点拨读错的字音。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快速疏通文意,注重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理解翻译。(朗读贯

穿于文意的疏通过程中。)

四、学生理清课文情节

1)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共叔段。

2)姜氏请制,共叔段不断扩张领地。

3)共叔段准备袭郑。

4)郑伯克段于鄢。

5)庄公置姜氏于城颍。

6)母子合好。

五、学生讨论,并将对课文内容不理解和有疑问的地方写成小纸条交给科代表。科代表整理有价值的问题交给老师。

六、作业:完成配套练习《世纪金榜》基础性习题,掌握较好的同学将文言基础知识整理在笔记本里。

第二课时

一、基础知识复习巩固。教师提问横线下的解释,学生竞答。(也可安排短时间的课堂练习,

快速作答。)

二、分析课文的内容,挖掘一下“郑伯克段”这一历史事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回忆上节课,我们讲解释《春秋》的有三传,是哪三传?(生大声回答:《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对,我们讲了《左传》和其他两传的特点不一样。《左传》重在―――(生:叙史),而《公羊传》和《谷梁传》重在――(生:义理)。对,但我们看本文即《左传》的首篇却不完全符合这个特点,它明显地有两段议论的文字,在哪里?

(学生看书,标注段落序号,找议论段落,明确是7和9段)

对,很明显,是第七和第九段。那么,我们根据这两处议论文字,就可以将文章分为两个大块的内容。第一块是1-6自然段,主要是讲什么内容?(生:讲郑伯克段,郑伯和段之间的故事)而第八段主要是讲―――?(生:郑伯和他妈妈姜氏)对,讲母子两个人和好如初。(出示投影或板书)

课文结构

第一:(1---6)郑伯克共叔段于鄢

中间(7)议论

第二: (8 )郑伯姜氏和好如初

末尾(9)议论

三、分析第一部分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设想:这篇文章的标题为“郑伯克段于鄢”,同学们,如果要你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你会侧重写什么内容?

生:战争的场面或战争的过程。

师:但我们看本文是不是这样写的呢?具体写战争场面和战争经过的是哪个地方?

学生明确:只有一段,也就是课文地第6自然段。

教师强调:本文的醉翁之意不在战争,而在于刻画人物,揭示引发战争的社会原因。那么,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郑伯和共叔段本是血肉至亲但到最后却挥戈相向,兵戎相见,自相残杀,这一场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

四、内容讨论:兄弟至亲却最终兵戎相向,原因何在?

展开讨论,注意要扣住文本来说,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我认为是____之过,理由是__ ___,从文中________可以看出。”

讨论过后,师生交流,形成板书。

板书——

兄弟至亲却最终兵戎相向,谁之过?

欲立段偏私

姜氏为段请制、请京违礼为母不慈

将启之(为段谋反作内应)干政礼

崩贬斥郑庄公“他邑唯命”乐“子姑待之”坏

“将自及”纵养其恶为兄不爱

“厚将崩”不教

居京不义不暱

共叔段收贰为弟不敬

将袭郑

五、作业:完成配套练习和课后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

一、分析第二部分内容,思考:文章的题目为”郑伯克段于鄢”,为什么在文段末尾还要描写庄公与母亲和好的事情?

按我们的理解,郑伯克段这个事件到第7段也就结束了,后面不写,这个事件也是完整的。那么为什么要写庄公与母亲和好的事情呢?大家看,其实,郑庄公和母亲在隧道和好的这个事件其实就是在探讨哪方面的问题?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孝

板书——

颍考叔纯孝也褒扬

郑庄公真孝VS假孝?

二、师生讨论,教师总结。

我个人觉得庄公是真假皆有,说他真,是因为发誓之后,没有别人的指责,不久就后悔了;另外受颍考叔的感染就能和母亲和好,说明血浓于水,天性未泯;说其假,是因为他的孝还是参杂了政治因素,的确可以为自己捞政治资本;还有就是要涉及到人性的心理学这个范畴了。我们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母子二人积怨已深,要在短时间内冰释前嫌也是不符合人们的惯常心理的,所以二人出隧入隧赋诗而其乐融融的情景就显得有几分尴尬和不真实。

其实,不管庄公是真孝还是假孝,这个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庄公做出了行孝的举动。而我们的左丘明对这种行为也是持褒扬态度的。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最后一段,左丘明假借君子的议论。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师:是。以纯孝赞扬颍考叔,寓意也在此。

三、关于春秋笔法

我们看到对前部分的礼崩乐坏的现象是贬斥的,对后面的庄公行孝的行为是褒扬的,但是《春秋》和《左传》实际是没有明说,而是在把褒贬暗含在描写和叙事之中,我们通过分析看出来。这样的一种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而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的写法叫“春秋笔法”。即“褒贬之意,没有直说,却很明显”“文辞简约,一字见褒贬”

师分析:“郑伯克段”,只有三个词语,就将庄公的“失教”,对共叔段的“不悌”,对兄弟如同陌路仇敌,批评得入木三分。所以有“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的说法,这种春秋笔法也被后来的史学家们所借鉴。

四、总结升华

刚才我们说孔子左丘明用春秋笔法的方式对庄公和共叔段的不爱不悌作了贬斥,而对孝作了褒扬,在这一贬一褒当中,其实反映了孔子的一种政治理想。那就是“克己复礼”。儒家提倡:“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这种礼法文化不断变迁和发展,后来就有“内圣外王”、“外法内儒”等概念。这些就不一一讲述了。

五、作业:完成配套练习和课后题,巩固所学知识。有时间要当堂讲。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寤生(wù)祭仲(zhài)共叔段(gîng)缮甲兵(shàn)

B.廪延(lǐn)滋蔓(màn)城颍(yǐng)繄我独无(yì)

C.百雉(zhì)自毙(bì)泄泄(yì)不义不暱(nì)

D.亟请(jí)虢叔(guï)遂恶之(wù)具卒乘(shèng)

生看题思考,很快第四组有人举手,师示意。

生:答案是C。A是“gong”错,应该念“gōng”;B是“yì”错,应该是“yī”D是jí错,应该念qì

师:很好,完全正确,第四组加10分(转身在黑板上注明)。下一题。(出示题目:)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