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新农村假设发展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假期社会实践
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
洛阳理工学院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
B08040528
李翼航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巩义市农业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形象树在一线”活动为动力,采取综合措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主要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预计农业总产值3.7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1%,其中,种植业完成1.7亿元,畜牧业完成2.0亿元(现行价)。夏粮总产达9400万公斤,平均单产252.7公斤,小麦面积37.2万亩,总产比2006年减少1972万公斤,单产比2006年减少53公斤。今年夏粮减产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一是去年暖冬小麦旺长,二是春季低温冻害,三是大风造成麦田倒伏,四是干旱影响。预计2007年上半年全市肉类总产达到1.7万吨,禽蛋0.78万吨,鲜奶0.24万吨,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67%、63%和80%。
(二)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1、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优质高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2、以养殖小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
(四)加大科技推广和培训力度,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本市在“新”上理思路,做文章,以推进农村信息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本市逐步实施巩义市新农村信息化示范项目并结合本市农村发展状况,制定出了我市信息化镇村的创建标准,并报请市委、市政府同意,下发了《巩义市建设信息化镇、信息化村的标准》,详细地分解了各项目标、任务,选择了北山口村作为全市首个新农村信息化村试点,在组织网通、移动、广电、联通、电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同时,重点开展了以光纤到村、电脑入户、村民上网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上网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获取信息难的问题。一方面从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新型农民、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等几方面入手,组织协调网通、移动等网络服务商加大信息网络的铺设力度,降低了使用资费,给农民以最大的优惠。目前,本市有60多个村开展了“农民上网工程”,新增农民上网用户7500多户,广大农民群众已经在互联网使用过程中尝到了甜头。另一方面在条件差的村开展村级信息服务站的试点工作,选择一些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行政开展“巩义市新农村信息化村级信息服务站试点”工作,实行市、镇、村三级管理。一个村级信息服务站,由政府提供电脑5台,并协调网络运营商将光纤铺设到村,免收上网资费,同时协调相关部门为试点村免费或优惠提供各种适合农民需求的信息资源;镇、村负责提供20M2以上的场地并配套桌椅、配备一名专职管理员,管理员工资由镇、村负责解决。通过这种形式,让贫困村群众也能利用互联网来获取各种科技、致富、文化信息,进一步解决农民获取信息难的问题。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在夹津口镇韩沟村稳步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五)完善农产品市场监测建设体系
(六)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七)项目建设工作进展情况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工程,投资200万元,购进气象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原子吸收等20余台检测仪器,建成300平方米的中心化验室,2月底顺利通过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批准了氧化乐果、甲胺磷、毒死蜱等21个农残承检项目,4月底通过省农业厅机构认可,可以对蔬菜残留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通过计量机构双认证,健全了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走在了全省县(市)的前列。
2、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120万元,购进动物防疫仪器设备57台,改扩建实验室235平方米,完善了该市动物疫病监测和控制体系。
3、新型大中型沼气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550万元,全市新建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55座,促进了养殖业、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八)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做好招商引资方面工作
上半年,克服困难,自加压力,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缓解了支出压力,共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606.833万元,其中省财政厅、农业厅拨付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100万元,小麦病虫害防治补助经费5万元,省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补助资金10万元、农业生产救灾补助资金5万元;郑州市财政局、农业
局拨付的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补助资金486.833万元。
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较低,进一步完善提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全市多数乡镇财政还属于吃饭财政,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收入不高,从市到乡镇、村的资金整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投入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是规划制定不尽合理。尽管多数示范村已制定了村庄规划,但规划内容普遍存在重住宅建设、轻配套设施,重村庄建设、轻产业发展的倾向。一些地方所制定的规划缺乏前瞻性,缺少当地人文、民族和地域特色,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特征明显。
三是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建设新农村示范村,从长远来看,可以通过拆除旧宅、土地整理来增加耕地面积;但从短期看,由于各地财力有限,拆旧和建新往往不能同步进行,土地调整置换政策不健全,已成为制约示范村规划建设的最大瓶颈。同时,项目整合、土地流转、金融互助等方面的政策不够完善,也影响着示范村建设的推动和进展。
四是部分基层干部存在认识误区。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宜拆则拆、宜改则改、宜迁则迁,要尽量依托原址进行改建。但一些基层干部不顾当地实际,把示范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拆旧建新,忽视了农民主体,忽视了群众意愿,搞不切实际的“强迫命令”和“一刀切”。对此,要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避免过度增加群众负担。
三、措施建议:
2.1 加强规划建设引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