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名词解释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态学】

第一篇分子生态学

1中性突变(neutral mutation):大多数分子水平的遗传变异,在选择上是中性的,即他们并不影响生存适合度,其命运主要是由随机漂变而不是自然选择决定的。这些遗传变异称为中性突变。这一进化理论称为中性理论,不适合于解释其他层次的进化现象。

2 负选择和正选择(negative selection & positive selection):能降低生存适合度的突变成为有害突变(deleterious mutation), 他们在选这种处于劣势,因而自然选择想将其从中群众淘汰的方向进行,这种选择称为负选择。偶尔也会繁盛能提高生存适合度的突变,称为有利突变(advantageous mutation); 有利突变在选择中处于优势,因而自然选择倾向于把它们在种群众固定下来,这种形式的选择校正选择。

3 固定(dixation):指等位基因在种群中的频率达到1,即种群的所有个体在该位点上都是同一等位基因的纯合体。

4 位点(locus):遗传学上泛指染色体上为一个基因所占据的位置;分子生态学中指染色体上为一个DNA 分子标记(不管编码与否)所占据的位置。

5 谱系(lineage):只具有连续共同进化历程、享有共同祖先的一个支系;它可以是一组亚种群,一个物种,一组物种。

6 单倍型(haplotype):具有独特遗传特征的、连锁的DNA序列。

7 基因流(gene flow):指基因通过个体迁移或其他途径在种群间的传播、交换。

8 随机遗传漂变(random genetic drift):指中群众等位基因频率或基因型频率受随机抽样误差影响在世代间的的波动,又称遗传漂变。

9 搭载效应(hitchhiking effect):指一个等位技艺频率的改变不是因为它本身受选择影响,而是因为已经他连锁的另外一个位点受到选择而被牵连的现象。

10 非同源相似(homoplasy):指性状的等同状态是通过不同进化途径形成的巧合。趋同进化、平行进化、恢复突变等都可以导致非同源相似。

11 协同进化(concerted evolution):指在进化中保持基因家族成员间核苷酸序列等同的分子进化机制。

12 假基因(pseudogene):指已经个基因的失去功能活性的拷贝。

13 新达尔文主义(neo-Darwinism):20世纪上半夜发展完善的进化学派,认为突变向种群中引入新的基因,因而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进化就是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最重要机制。

14 中性理论(the 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分子水平上的绝大多数突变是选择上中性的,因而他们在进化中的命运是由随机遗传漂变,而不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15 哈德-温伯格原理(Hardy-Weinberg principle):在满足下述假设条件的前提下,不管群体的初始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巾帼一带的随机交配,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达到平衡,即在以后的世代中保持不变,假设条件是:生物进行有性繁殖且随机交配;等位基因在雌雄两性中随机分布;种群足够大;世代没有重叠;无自然选择、突变和迁移。

16溯祖理论(coalescent process):实质上是关于谱系在历史演化过程中相互关系及其动态变化的理论,在经过一系列溯祖时间后,最终所有的谱系都归结于一个共同的祖先,该过程称为溯祖过程。

第二篇生理生态学

17 适应(adaptation):是对周围陌生环境变得熟悉的一种状态;是在新条件和新环境中的一种功能性改变;是自然选择产生的特征,对其生存和繁殖是有利的。

18 表型适应(phenotypic adaptation):描述的是有机体在个体水平上的变化,包括生理行为形态等方面,时间尺度相对较短,变化的特征是可逆转的。19进化适应(evolutionary adaptation):指的是多个世代的变化,时间尺度比较长,有些特征是不可逆的没,是可遗传的。

20 适合度(fitness):是生物个体产生能够存活的后代,并能够对未来世代有贡献的能力的一个指标。

21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一个种群中存活能力强和繁殖最有效的个体适合度高,对未来世代的贡献大,比适合度低的个体产生的后代数量多。适合度的差别如果含有遗传成分,则后代的遗传组成将会有所改变,最适合的个体所携带的基因将越来越普遍,而最低适应的个体所携带的基因将越来越少,这个过程是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

22 驯化或室内驯化(acclimation):有机体对环境条件变化而进行的生理性调节,尤其是对温度的升高和降低。

23 气候驯化或季节驯化(acclimatization):季节性或长期的生理性调节,自然环境条件下,生物在生命过程中面对自然气候因子的胁迫而产生的适应性心理反应。

24 异速生长(allometry): 有机体的生物学变量与其个体大小的依赖性关系。Y=aX b,Y 为生物学变量,X 为个体大小,a为常数,b为幂。

25 体温调节(thermoregulation, body temperature regulation):动物通过物理或生理方式,将体温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的过程。

26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是恒温动物在空腹、清醒、静止状态下热中性区内的最低代谢率。

27 热中性区(thermoneutral zone or thermal neutral zone,TNZ):一个环境温度范围,在其内,内温动物用最小的代谢消耗以维持恒定的体温。

28 表面积规律(surface rule):个体较大的动物比个体较小的动物具有较小的体表面积与体积比率。

29 贝格曼规律(Bergman’s rule):内温动物在冷的气候地区,身体趋向于增大,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趋向于减小的特征。

30 艾伦规律(Allen’s rule):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气候寒冷的地区有边短的趋向。

31 葛洛格规律(Gloger’s rule):在寒冷干燥的地区,动物的体色较浅,在潮湿温暖的地区,其体色较深。

32 科普氏规律(Cope’s rule):在某些分类单元内,动物个体大小的进化趋势是趋向于个体增大。

33 乔丹规律(Jordan’s rule):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

34 威尔逊规律(Wilson’s rule):北极地区的物种比热带地区的物种皮层厚。

35 戴耐尔现象(Dehnel phenomenon):全北区哺乳动物的体重在冬季趋于降低的现象。

36 最优效化对策(digestive strategy):在最短的流通时间内,最小的消化道容积及最大的消化效率,使能量和营养的净获得速率最大。

37 动物的持续代谢率(sustained metabolic rate):指动物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相平衡而整体保持不变的平均代谢率。持续代谢率和基础代谢率的比率成为持续代谢范围。

38 对称形态构成(symmorphosis);它是动物身体结构设计的一种状态,结构组分的形成调节到一个适宜的程度但并不超过功能系统的需求。

39 外周限制假说(peripheral limitation hypothesis):外周器官对能量的实际消耗能力制约着动物的持续能量收支。

40 中心限制假说(central limitation hypothesis);中心功能器官是主要制约因素,这些器官的作用是为所有耗能器官获取、处理和分配能量。

41 限制因子的定律():某种物种受到树种因子的影响时,其速度为最少提供的因子所决定。

42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效率(efficiency of photosynthesis):是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效率。

43 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是指对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有直接关系的太阳光辐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