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眩晕诊疗方案总结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眩晕诊疗方案

——分析、总结及评价、优化、难点分析眩晕是指头晕目眩、如坐舟车、不能站立并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疾病,其病因可分为外感六淫和内伤。本病病位在清窍,由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致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肝阳上亢、痰火上逆、瘀血阻窍而扰动清窍发生眩晕,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故张景岳谓“虚者居其八九”,如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气血亏虚、清窍失养,肾精亏虚、脑髓失充。眩晕实证多由痰浊阻遏,升降失常,痰火气逆,上犯清窍,瘀血停着,痹阻清窍而成。眩晕的发病过程中,各种病因病机,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形成虚实夹杂;或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肝风、痰火上扰清窍,进一步发展可上蒙清窍,阻滞经络,而形成中风;或突发气机逆乱,清窍暂闭或失养,而引起晕厥。因此我科将眩晕(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证,肝火亢盛证,肾阴亏虚证,痰浊中阻证等证型。

分析、总结及评价:

2017年全年我科共共收治各种心力衰竭病人106人,其中冠心病心力衰竭37人,肺心病心力衰竭32人,风心病心力衰竭12人,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11人,尿毒病心肌病性心力衰竭6人,高血压性心脏病性心力衰竭8人。

本年气虚血瘀水停型共42人,占39.6%;阳虚血瘀水泛证型共36人,占33.9%;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占12人,占11.3%;心肺两

虚,痰瘀互阻型占14人,占13.2%。阳气虚脱型2人。1.8%。而未见有痰热壅肺型。在总疗效判定方面,五种证型总有效率均在91%以上,中医证侯疗效均在90%以上,实验室指标改善的疗效在87%以上.

临床上根据不同证型施以平肝潜阳、清肝泻火、补肾滋阴、健脾燥湿,化痰降逆等治疗,并配合中医辨证施治针刺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一)中医治疗方法:2017年度收入院眩晕病人475人,475例病例中,采用中药汤剂350例、中药静脉制剂123例、针灸56例。就患者愿意接受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汤剂及中药静脉制剂使用广泛,而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率较低,下一步注重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

(二)治疗效果:效率96.3%,有效率3.7%,无效率0%。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及理化指标率均为100%。

(三)治疗周期:平均住院日为7.8天。

(四)中医特色:中药饮片使用率85.7%,中成药使用率76.0%,特色疗法使用率32.0%,中医药治疗比率逐年提高。。

心衰治疗难点和对策

(一)眩晕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眩晕的发作期,中药作用不及西药迅速和有效,对发作较严重或急性发作期需中西医结合方能缓解,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为主体,中药降压及改善症状尚需进行深入研究。眩晕缓解期多属本虚标实,是中医药发挥特长的时期.避免诱因,采用补虚泻实、标本兼治的方法可

明显延缓复发,但目前大多临床研究治法各异,标准不一,为整体防治水平的提高和推广带来难度。

(二)眩晕中医治疗思路与对策

继续开展针对急性期风、火、痰、瘀为主要病机特点的中药治疗眩晕(高血压)的研究,结合平肝潜阳、清肝泻火、活血通络、燥湿化痰、补肾益精、补养气血等治法指导,筛选一批具有良好的控制血压,改善症状的药物,开展针对眩晕缓解期痰、瘀、虚等伏邪的中医药防治研究,结合滋补肝肾、健运脾胃、补养气血等治法指导,研制服用方便的中药制剂。

中药改善高血压病症状为优势,西药降压效果为特长,应进一步明确不同降压中药在症状改善方面的特点,为临床“辨症”用药、进一步提高疗效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中西医结合方案,探索中西医结合的增效减毒作用。

诊疗方案优化:

在治疗中降压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选用中成药口服降压,以加强治疗效果,在方案中加入珍菊降压片、牛黄降压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