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论文
对于分层教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上得到发展。

数学教学要以全体学生为目标,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结合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针对他们的能力以及特点,在“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展开分层次的、有很强的针对性的教学。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现将关于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总结如下。

一、科学合理地划分层次,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学生,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这样,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才能准确、合理,课堂教学才能提高效率。

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是处于启蒙阶段,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收获进行关注,还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照顾他们的心理感受,以科学的分层方法进行合理的划分。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学生进行分层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的:一是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分层,二是结合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分层。

第一种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分层方法,也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分层方法,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受自身原因和外来因素的影响,学生的领悟能力都是有差别的,因此,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也是不同的。

在分层时,教师需要通过多次的测验、摸底等形式去确定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为他们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做好衔接和推进工作。

以笔者分层经验为例,笔者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定期对学生进行测验,考查他们本阶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验收学习成果。

为了不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测验不评分,只是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状态。

通过这种频繁的、细致的测验,笔者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动态的掌握,并结合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为他们划分不同的层次,为下一步的分层教学提供了便利。

第二种分层方法是第一种方法的辅助,确切地说,它是对学生进行“分类”,因为思维方式是没有办法分层的,不存在高低优劣之说。

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对学生能力的评判标准已经不再局限在学习成绩上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是我们在分层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

由于思考方式不能靠测验来评定,因此,教师必须多对学生进行交流、观察、总结、分析,只有长期的观察才能得到确切的结果。

二、兼顾学生的各个方面,为他们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制定合理的目标是我们展开教学的首要步骤,也是教学的基础环节。

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将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为了与分层教学模式相符合,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也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成由低到高的若干个层次,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需要追求的目标,通过努力学习和探究来达到目标,最终超越目标,挑战另一个高峰。

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能力来为他们设置一些难度不同的具体目标,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提升和发展。

有一点需要教师注意,各个层次之间的学习目标不应该是固定的、保守的,而应该是在稍有差别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和促进的。

当学生顺利达到某一个层次的目标时,教师要鼓励其继续努力,争取能够完成再高一个层次的目
标,使我们的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持续的提高。

三、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分层
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教师比较注意对学生能力分层和教学目标分层,却忽略了对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进行分层。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核心,必然也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分层。

首先,我们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分层,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

如教四年级的“加法运算定律”时,笔者在为学生设计问题时就采取了分层,共为他们设置了五道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习题由易到难分五个层次。

最低层的采用比较小的数和比较简便的运算方法,如13+15+37=? 最高层的题目则比较复杂,需要运用两种加法运算定律的组合,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如 27+36+53+74=?这样为学生设置题目,不仅能够实现分层教学,也让学生的知识基础从整体上得到了夯实,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完成定律的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其次,在课堂提问时,教师也要注意分层。

同样以加法运算规律的学习为例,在对层次比较低的学生进行提问时,笔者多是直来直去,只问一些基础的问题,如“你来看这个算式26+43=43+26,你看出什么来了呢? ”而当提问层次较高的学生时,笔者就会采取一些比较灵活、复杂的方法,或是在问题中夹杂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相关的内容,如“今天早上买早点用了 6 元钱,中午买玩具用了 15 元钱,晚上爸爸让你帮他买个剃须刀,用了 45 元钱。

请问你今天总共用了多少钱呢? ”
四、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多鼓励学生
在分层导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兼顾效率的同时,把握学习的公平性,充分照顾学生的自尊心,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潜力为重要任务。

例如,在教学准备阶段我会事先给学生划分一定的层次,备课也是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来分层设计,但是在实际课堂上我绝不会表露出对学生的区别对待,避免使低层学生感到自卑和拘谨。

此外,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辅导的过程,也同样要在分层对待的同时,爱护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进取,不断进步。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学习“圆柱和圆锥”单元时,我原本给低层学生设定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圆柱和圆柱的基本特征即可。

但出乎意料的是,个别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了出色的动手能力,通过实物展示、切割、剪裁等活动,他们不但很好地把握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而且能够熟练地完成物体面积的测算。

于是我毫不保留地对他们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状态。

在这种鼓励式的分层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也能够更自信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综上所述,分层导学模式很好地兼顾到学生能力水平和思维特点的差异,进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置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对于学生来说,分层导学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可以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力。

而对于教师来说,分层导学模式是一种新式的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在尊重学生心理情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相应的发展,并最终达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目标。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继续落实分层导学理念,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不断完善分层导学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