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合集下载

脊髓损伤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脊髓损伤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脊髓损伤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概述
脊髓损伤是指发生在脊髓部位的任何损伤或疾病,常导致肢体功能障碍、感觉减退或丧失,并可能伴随其他严重并发症。

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诊断
以下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护理诊断之一:
1. 活动能力受限:脊髓损伤会导致肢体功能受限,患者活动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2. 自我护理困难:由于肢体功能障碍,脊髓损伤患者常常无法完成日常自我护理,需要依赖他人。

3. 皮肤破损风险:脊髓损伤患者长期卧床不起,易发生压疮和皮肤溃疡。

护理措施
针对以上护理诊断,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来帮助脊髓损伤患者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1. 提供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肢体功能情况,定制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

2. 协助自我护理:提供协助或辅助设备,帮助患者完成日常自我护理,例如使用轮椅、卫生辅具等。

3. 皮肤护理:确保患者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定期翻身以避免压疮的发生,注意压力分布均匀。

4. 心理支持: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应对脊髓损伤带来的生活变化和情绪困扰。

5. 定期复查和监测:定期检查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展,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结论
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协助自我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支持以及定期复查和监测,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措施及指导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措施及指导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措施(一)康复病区的条件及设施1.康复病区应宽敞,病床之间不应小于 1.5m,使轮椅有足够的空间,方便病人移动及日常活动。

病床应选择带有床档的多功能床,并应备有大小不同的软垫,满足病人康复需求。

病房床头、走廊、卫生间、淋浴间均应安装呼叫器。

2.病区地面是保证脊髓损伤病人活动安全的重要内容,应平整、防滑、有弹性不易松动的表面材料,保证病人行走、训练、轮椅使用安全可靠。

3.卫生间应无台阶、门宽大、应安装防滑道并侧拉,坐便两侧有扶手;水龙头应安装长柄,建造截瘫病人使用方便的洗澡设施,淋浴应有软管喷头,方便病人使用。

4.病区走廊应安装扶手,利于行走训练。

(二)急性期康复护理措施急性期是指脊髓损伤后约6~8周内,主要问题是脊柱骨折尚不稳定,咳嗽无力呼吸困难,脊髓休克。

此期主要防止并发症,其次维持关节活动度和肌肉的正常长度,进行肌力和耐力训练,为过渡到恢复期治疗做准备。

脊柱、脊髓损伤病人早期急救处理极为重要,急救措施的正确及时与否,决定病人的预后。

不完全脊髓损伤可因急救处理不当而造成完全性损伤,完全性损伤可因急救处理不当造成损伤水平上升。

对颈脊髓损伤病人,上升一个节段就意味着康复目标的降低及残疾程度的增加。

1.正确体位的摆放急性期卧床阶段正确的体位摆放,不仅有利于损伤部位的愈合,而且有利于预防压疮、关节挛缩及痉挛的发生。

(1)仰卧位:四肢瘫病人上肢体位摆放时应将双肩向上,防止后缩,肩下的枕头高度适宜,双上肢放在身体两侧的枕头上,肘伸展,腕关节背屈30° ~ 45°以保持功能位,手指自然屈曲,手掌可握毛巾卷。

截瘫病人上肢功能正常,采取自然体位即可。

四肢瘫及截瘫病人下肢体位摆放相同。

髋关节伸展,在两腿之间放1-2个枕头,以保持髋关节轻度外展。

膝关节伸展,膝关节下可放小枕头,以防止膝关节过度伸展。

双足底可垫软枕,以保持踝关节背屈,预防足下垂的形成,足跟下放小软垫,防止出现压疮。

脊髓损伤后如何进行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如何进行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如何进行康复护理脊髓是连接人体中枢神经以及外周神经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将大脑的指令传递到人体全身的通路,关系到人体活动以及对身体的支配。

如果在生活中没有注意对脊髓进行良好的保护导致脊髓受到创伤,亦或者出现脊髓感染、肿瘤等情况的时候,都会让我们的脊髓受到损伤。

国际脊髓学会将每年的9月5日定为世界脊髓损伤日,希望大家能够引起对脊髓损伤的重视。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脊髓损伤,对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进行总结,重点介绍在脊髓出现损伤之后应该如何做好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是什么?脊髓损伤指的是在外界的直接作用下或者其他因素的间接作用下,使得脊髓出现了损伤,在损伤的部位出现了功能障碍,主要的障碍包括了运动障碍以及感觉障碍等。

脊髓损伤能够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和继发性脊髓损伤,原发性的脊髓损伤指的是在外力的作用之下导致出现损伤的情况,而继发性脊髓损伤则是在外力的作用之下,脊髓出现了水肿、压缩性骨折以及椎间盘破碎等情况,形成了脊髓压迫,进而对脊髓造成了损伤。

在脊髓损伤之后,身体的很多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出现功能障碍或者功能减退的情况,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大小便功能障碍、感知感觉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瘫痪、麻木、肌肉痉挛等等。

常见的脊髓损伤原因有哪些?第一,创伤性脊髓损伤。

这种情况常见于青壮年,男性患者占绝大多数,这是由于危险性活动往往和男性有关。

创伤性脊髓损伤出现的原因包括交通事故、工作意外、运动和娱乐受伤、坠落伤以及暴力伤等等,在发达国家中,工作伤的比例较低,而运动娱乐伤的比例较高。

第二,非创伤新脊髓损伤。

主要包括了获得性病因,例如脊柱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脊髓炎、脊柱肿瘤、脊柱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医源性骨髓损伤等等。

此外还有发育性病因,例如先天性脊柱侧凸急性、脊椎裂、脊椎滑脱、脊椎栓系综合征以及其他的先天发育因素等等。

脊髓损伤之后的护理措施包括哪些?脊髓损伤患者的康护护理工作是患者康复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应该始终围绕着全面康复的目标,积极和医生开展合作,最大限度的让脊髓损伤患者的残存功能得以保留。

脊髓损伤的阶段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的阶段康复护理
展, 上侧髋 膝关 节屈 曲放 在枕头上与下侧 腿隔开 。踝关 节 自 然背屈 , 上侧踝关节下垫一枕头。
1 定 时变 换 体 位 . 2 翻身 可 以促 进 血 液 循 环 ,预 防 压 疮 的 发 生 ,防 止关 节 挛
效果 良好 ,无直立性低血压等不 良反应即可考虑进行起立训 练。 训练时应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 配戴 围腰训练起立活动。 应
保证要求。
重要因素, 这些均为 【定凶素 , 古 l 要建立相应 的参考范围加 以解
决 。但 是 患 者 的生 活状 况 、 饮食 起 居 、 理 状 态 、 理 变 化 、 生 病 治
步开始 , 然后逐渐 向接近损伤 部位发展 , 活动量也从小 到大 。 伤后早期开始每 日 1 次作被动运动 ,能防止下肢浮肿 的发 生 或使其迅速消散。
1 预 防 呼 吸 道 感 染 . 4
化、 关节 活动度 受限等 。脊髓 损伤 的康复 护理是护理 流程 中
极 为重要 的一个环 节 ,整个康 复护理 始终 围绕全 面康复 目 标: 最大 限度地 保留和发挥 患者 残存功能 以代 偿 已经致 残的 部分, 尽全力 帮助患者恢 复 身体 的功能 , 防止 并发 症和继 发
为 主要 目标 , 时 预 防并 发 症 的 出现 。 同
员应 给予患者帮助 和关 怀 , 使其能够 面对现实 、 树立信心 、 减 轻 心理压力 、 稳定情绪 , 积极地配合治疗 和护理 。
2 第 二 阶 段 功 能 恢 复 阶 段
11 体位护理 .
通过康复训练和矫形器等 的应用 ,已能使具有残存能力
湖 北职 业技 术 学 I (3 0 0 Y  ̄ 420 ) , 盛 幼珍
脊 髓损伤是 由各种原 因引起 的脊髓结构和 功能损害 , 造 成损伤水平及 以下运 动、 感觉 、 自主功能 的改变 。脊髓损伤发 生 以后常导致感觉 、 运动 、 呼吸 、 排尿 、 排便 以及性 功能障碍 , 而且容 易引起一些 继发症 , : 位性低 血压 、 疮 、 位骨 如 体 压 异

医院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医院2019年专科护理常规)

医院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医院2019年专科护理常规)

医院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正常运动和感觉的减退或丧失、大小便障碍。

根据损伤水平的高低,通常把涉及双下肢和部分或全部躯干的损伤称为截瘫,把四肢和躯干部分或全部均受累称为四肢瘫;根据损伤程度的轻重,可分为不完全性损伤和完全性损伤。

一、护理诊断1.自理能力下降:与运动功能障碍有关。

2.排便模式的改变:与神经源性膀胱、直肠有关。

3.舒适的改变:与疼痛有关。

4.潜在并发症:皮肤完整性受损、深静脉血栓、呼吸暂停、坠积性肺炎、直立性低血压、自主性反射障碍。

5.焦虑/抑郁:与疾病预后差、治疗费用高有关。

二、护理评估1.脊髓脊髓损伤水平的确定:(1)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的对应关系、(2)脊髓损伤水平得确立:运动损伤平面、感觉损伤平面的确定。

2.脊髓损伤程度的区分及功能分级:分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

以骶段感觉运动是否消失未准:即会阴部感觉与肛指检查外括约肌主动收缩是否存在未准。

3.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损伤水平及功能预后。

三、护理措施1.体位护理,患者卧床时注意保持肢体处于良好的功能位。

2.运动系统护理:通过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作业治疗等增强肌力,维持关节活动度。

3.神经源性膀胱护理。

4.神经源性直肠护理。

5.皮肤完整性损伤的预防护理。

6.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护理。

7.直立性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指导患者变换体位时动作应慢。

8.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注意监测四肢周径,如怀疑血栓形成,患肢应制动、保暖、抬高患肢、严禁按摩,并嘱医嘱用药。

9.疼痛护理10.心理护理四、健康宣教1.对患者及其照顾者教授脊髓损伤的基本知识、自理生活所需的技巧,以提高其独立水平。

2.对感觉障碍患者,加强皮肤保护及护理,以预防压疮、皮肤感染及损伤。

五、康复治疗1.截瘫肢体综合训练2.转移、起立、站立、平衡功能、手功能、轮椅训练、自理能力训练、作业治疗等。

关于脊髓损伤者的日常康复训练

关于脊髓损伤者的日常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者的日常康复训练包括多个方面,主要可以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两个阶段。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训练内容:在急性期,主要目标是预防并发症,并尽可能地恢复一些基本功能。

具体训练内容包括:1. 正确的体位摆放,这可以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2. 对全身关节进行被动活动,这可以防止关节僵硬。

3. 对残存肌力及损伤平面以上的肌肉进行肌力增强和耐力训练。

4. 重视呼吸排痰训练和间歇导尿膀胱训练,以预防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

5. 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恢复期,主要目标是促进患者更大程度的功能恢复。

具体训练内容包括:1. 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被动训练,主动肌力训练,疼痛治疗,膀胱训练与直肠管理,呼吸和排痰训练。

2. 通过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和机器人步态训练改善患者的步行和移动能力,增强下肢肌力。

3. 进行呼吸训练,包括吸气肌力量训练,以提高肺活量、最大随意通气、最大呼气压和最大吸气压。

4. 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坐姿平衡练习、站立平衡练习、步态训练等,以增强肌肉协调性和增加身体的稳定性。

5. 进行柔韧性和伸展训练,帮助改善关节的灵活性,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促进身体的活动范围。

6. 进行功能性训练,如穿衣、洗澡、梳头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以逐渐恢复独立生活所需的功能。

7. 进行并发症预防,如预防骨质疏松等。

此外,日常的肌肉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传统的肌肉力量锻炼如举重、屈伸等来进行,也可以使用电刺激来促进肌肉收缩,帮助恢复和维持肌肉功能。

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也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患者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心理辅导活动来帮助自己更好地面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一、护理评估1、观察病情变化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2、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如呼吸系统感染,自主神经反射亢进,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3、评估患者损伤平面及程度,还有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其它各系统功能的情况。

4、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二、护理措施1、保持肢体功能位,按时轴线翻身,预防压疮。

2、进行主、被动运动及按摩,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痉挛。

3、卧床期保持脊柱平直位,病情许可下逐步抬高床头,行坐位耐性训练。

4、饮食护理:脊髓损伤早期因交感神经功能下降,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食物缺乏,腹胀等,应静脉补充营养。

待2-3周患者肠蠕动恢复后,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5、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进行床上主动、被动运动,以防肌肉萎缩。

6、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等,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动作、进行有效咳嗽,指导呼吸训练。

7、做好皮肤护理,感觉障碍部位禁用热水袋保暖。

三、健康指导要点1、忌烟、酒、辛辣食物,多饮水,多食粗纤维食物。

2、康复初期:(1)可进行轮椅到床,床到轮椅的转移训练;(2)日常生活活动训练;(3)患者耐力及残余肌力的加强训练。

3、教育患者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目前的残疾状态,充分利用残存功能去代偿致残部分功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加强二便管理教育,一定要使患者学会自己处理大小便,高位截瘫患者的家属学会协助患者处理大小便。

四、注意事项1、患肢皮肤感觉差,防止烫伤,行走训练及使用步行架时应有人陪同,防止跌倒。

2、每日观察压疮好发部位的皮肤情况,预防压疮。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脊髓损伤的护理和康复指导

脊髓损伤的护理和康复指导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的严重并发症,常导致瘫痪致残。对于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应积极抢救并进行专业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护理措施包括将患者安置在单人病房,保持空气新鲜并定期消毒,严格限制人员出入以确保患者安全。进行任何操作及接触患者时,医护人员需戴口罩、帽子并洗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同时,定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有无感染迹择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所有食物应加热后食用,避免生冷食物。此外,患者需忌烟酒,并按医嘱准确及时使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以预防感染。通过这些综合的护理和康复措施,有助于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患者的肢体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的肢体康复护理
肌 肉萎缩 。 2 6 简易器械训 练 . 对于下 肢功 能不能 完全 恢 复
练, 就有不同程度的康复可能 , 即便是无法康复的 患者 也可 以通 过训 练 健 肢 功 能 , 到代 偿 和 替代 达 的作 用 , 而 提 高 生存 质 量 。 同时 做好 家 属 的心 从 理辅 导 , 强调 亲情动 力对 于患者 的重 要性 , 取得 家
经 皮 穿刺 椎体 后 凸成 形术 患 者 围手术 期 护 理
于 涛
关键词
杨 品
椎 体后 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 护理
经 皮 穿刺椎体 后 凸成形 术 ( K ) P P 是建 立 在经 皮穿 刺椎 体成形 术基 础上开 展起来 的骨科微 创新
技术 , 克服 了经皮 穿刺 椎 体成 形 术 骨 水 泥外 漏 它
取 得家 属 的理 解 和 配合 , 必要 时 请 同类 患 者 现 身
说 法介 绍治疗 感受 和效 果 , 患者及 家属 能 客观 、 使
1 1临床 资料 .
本组 3 5例 中 , 1 男 5例 , 2 女 0例 ;
年龄 5 3~8 。其 中椎 体 压 缩 性 骨折 3 2岁 2例 (9 3 个椎 体 )转 移性 肿瘤 2例 ( 2个 椎体 ) 多 发性 , 各 , 骨髓 瘤 1例 ( 2个椎 体 ) 。所有 患者均 有 明显 腰背
2 7腰 背肌 功能锻 炼 . 对 胸腰 椎骨折 并脊 髓损 伤 的患 者 , 内 固定 牢 固 、 情 稳定 后 , 导 患者 进 待 病 指 行腰 背肌功 能锻 炼 , 进复位 后 的脊柱 稳定 , 加 促 增

1 8・ 3
《 部医》 沈 队药 阳

腰 背肌肌 力 , 免或 减少后 遗症 慢性腰 痛 。 避

脊髓损伤的护理与康复

脊髓损伤的护理与康复

根据个体需求,选用合适的轮椅、拐 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并进行正确 的使用和维护。
自我健康管理策略制定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蛋白 质、蔬菜和水果保持充足睡 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 烟限酒,远离不良嗜好。
心理压力的缓解与调适
积极面对生活挑战,保持乐观 心态;参加心理辅导或支持小 组,寻求专业帮助;学习放松 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脊髓损伤的护理与康复
汇报人:XX 2024-01-22
目录
• 脊髓损伤概述 • 脊髓损伤患者护理 •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家庭护理与自我康复管理
01
脊髓损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 接因素导致脊髓在解剖上的连续 性中断,进而引起脊髓功能障碍 的一种疾病。
功能锻炼与康复训练
根据医生建议,制定个性化的 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计划;坚 持进行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 、平衡能力等训练;定期评估 训练效果,调整训练方案。
了解脊髓损伤可能引发的并发 症,如压疮、尿路感染等;采 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如保持 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导尿 管等;如出现并发症迹象,及 时就医治疗。
辅助器具使用
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辅助器具,如轮 椅、拐杖、助行器等,帮助患者更 好地进行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压疮预防与处理
01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定期清洗患者皮肤,保持干燥 ,避免潮湿环境导致细菌滋生 。
02
定时翻身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时 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 位。
03
使用减压垫
呼吸训练
针对呼吸肌无力或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进 行呼吸肌训练和呼吸模式调整,提高呼吸功 能。

脊髓损伤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护理脊髓损伤是导致人类残疾的危险疾病之一。

脊髓损伤以后,患者的生活便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失去对受伤部位以下的身体控制权。

很多患者整日与床作伴,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导致关节和肌肉萎缩、畸形,一些可怕的并发症也“伺机而动”,这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那么应该怎样进行康复护理来帮助患者早日摆脱阴影呢?一、危险期的护理(一)体位摆放要正确脊髓损伤以后,患者由于行动不便需要卧床休养,为了避免对患者身体的二次伤害,需要将患者的身体摆放成正确的体位。

正确的体位能够防止患者的关节出现畸形的情况,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将患者的胳膊内收伸直,避免胳膊外翻异常;下肢髋关节保持伸直,并且在外侧放置枕头,防止髋关节外旋,维持姿势稳定。

此外,患者要在家人的帮助下勤翻身,这样可以避免身体骨头突出部位受到长时间的压力产生褥疮。

最好每隔两小时翻身一次。

(二)训练排尿功能一部分脊髓损伤患者的正常排泄功能会收到影响,需要对患者进行排尿功能的训练,使患者产生排尿反射进而自行排尿。

脊髓损伤患者要有意识的锻炼膀胱的张力,以便形成定期排尿的习惯。

(三)加强呼吸训练,防止肺部感染家人要有意识的引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轻轻拍击患者胸部帮助咳痰,保持呼吸畅通。

还可以通过体位引流排痰的方式,防止呼吸道受阻,保持良好呼吸。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进行吸氧,维持肺部的活力。

此外,可以定期进行雾化,减少痰液对呼吸道的感染。

二、恢复期的护理(一)康复运动训练首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训练患者没有受伤的肌肉,让健康部位的肌肉保持正常活力,避免肌肉萎缩。

同时,让健康部位的肌肉牵扯拉动受伤部位的肌肉,从而逐渐恢复患者全身肌肉的活力和功能。

其次,增强患者自主翻身的训练和坐位训练。

通过翻身训练患者的支撑能力,患者需要克服自身的重量,这就锻炼了患者的肌肉力量,加强患者对身体的支配权。

此外,这个时期患者就不能每天卧床了,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者坐位,逐渐增加患者身体倾斜的高度,为患者的行走训练打下基础。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它可能导致肢体瘫痪和其他神经功能障碍。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至关重要,以帮助他们尽可能地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进行论述,帮助他们实现最佳的康复效果。

1. 评估和计划阶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应始于对患者的全面评估。

这包括查看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损失情况,并与患者和其家属进行详细的讨论。

基于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设定明确的治疗目标和时间表。

2. 运动康复运动康复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旨在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肌肉力量、平衡和协调能力。

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功能限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

这可能包括主动性运动训练、被动性关节活动和平衡训练等。

定期评估和调整运动康复计划以确保最佳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3. 感觉恢复脊髓损伤患者常常面临感觉丧失的问题。

康复护理计划应包括感觉恢复的策略,以帮助患者改善或重建受损的感觉。

这可能包括传统的物理疗法、热疗或冷疗、感觉刺激和康复训练。

此外,辅助技术和设备,如电刺激和辅助性感觉装置,也可用于促进感觉恢复。

4. 并发症管理脊髓损伤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皮肤溃疡、泌尿系统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

康复护理计划应包括监测和管理这些并发症的策略。

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定时翻身,以避免压力性溃疡的发生。

此外,对患者进行泌尿系统和呼吸道的定期检查,预防并治疗感染。

5. 康复辅助技术康复护理计划还应考虑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辅助技术需求。

这包括使用轮椅、助行器具和其他辅助设备,以帮助患者实现最大的独立性和生活质量。

康复师将评估患者的需求并提供适当的辅助设备,同时提供培训和指导,以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这些设备。

6. 心理支持脊髓损伤患者往往面临心理和情绪的困扰。

康复护理计划应包括心理支持的策略,以帮助患者应对这些挑战和调整。

康复科实习心得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要点

康复科实习心得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要点

康复科实习心得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要点康复科实习心得 -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要点在康复科的实习中,我有幸接触到了许多脊髓损伤患者,并学习到了一些关键的康复护理要点。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它会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丧失或受损,从而对他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实习过程中所学到的康复护理要点,希望对其他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或学生有所帮助。

1. 客观评估患者的情况在与脊髓损伤患者合作之前,我们必须能够准确地评估他们的情况。

这包括了解他们的神经功能丧失程度,身体状况以及对康复的期望和需求。

通过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确保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

2. 促进患者的运动与活动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而言,恢复到原始状态可能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促进他们的运动与活动来改善他们的独立性和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师可以使用各种物理疗法和康复设备来帮助患者锻炼肌肉,提高运动能力,并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心理支持与教育脊髓损伤患者不仅在身体上受到伤害,他们在心理上也可能面临很大的挑战。

作为康复护理人员,我们需要提供情感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并教授他们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的技巧。

教育患者及其家人如何辨别潜在的并发症和处理突发事件也是至关重要的。

4. 创造安全的康复环境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而言,安全是他们康复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康复科应该提供一个安全、无障碍的环境,确保患者在进行各种活动时不会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康复护理人员需要确保设施内的设备和工具都是安全可靠的,并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来帮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

5. 饮食与营养管理良好的饮食与营养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由于他们的代谢率可能有所改变,康复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膳食,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

此外,我们还需要教育患者和他们的家人如何更好地管理饮食,以促进康复进程。

6. 家庭支持和社会融入家庭支持和社会融入是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指南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指南

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指南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全面而专业的护理操作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脊髓损伤康复护理的操作流程,并提供评分指南以及相应的护理建议。

一、康复护理操作流程1. 患者评估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

包括患者的病史、损伤程度、神经功能状态等方面的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 患者定位根据患者的损伤部位和程度,确定其辅助康复装置的使用方式。

例如,对于颈髓损伤患者,可使用颈环进行固定;对于胸腰段髓损伤患者,可使用矫形背带进行辅助。

3. 运动功能康复脊髓损伤患者常常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康复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关训练。

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水平,设计相应的肌肉力量训练和关节活动度恢复计划。

运动功能康复包括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旨在提高患者的运动协调性和肌肉力量。

4. 感觉功能康复除了运动功能障碍,脊髓损伤患者还常常出现感觉功能障碍。

感觉功能康复包括触觉、疼痛和温度感觉的恢复。

通过使用刺激物品和康复器械,帮助患者恢复感觉功能,提高其生活品质。

5. 神经功能康复神经功能的康复是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腰椎穿刺等手段,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如电疗、磁疗等方法。

6. 吞咽和语言康复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和语言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操作流程中应包括相应的吞咽和语言康复项目,如吞咽训练、舌脱病理性舌筋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和语言功能。

7. 心理康复脊髓损伤患者常常伴有心理问题,如抑郁和焦虑。

在康复护理中,应注重心理康复的操作流程,如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应对情绪困扰,提高其康复效果。

二、评分指南1. ASIA评分ASIA评分是评估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常用指标。

根据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按照ASIA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从A到E五个等级表示不同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要点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要点
防护
确保患者在康复过程 中的安全,采取必要 的防护措施,防止意
外伤害。
定期评估
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 ,了解康复进展情况 ,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营养与休息
关注患者的营养和休 息状况,为其提供合 理的饮食和休息建议
,以促进康复。
与医疗团队合作
与医疗团队合作,确 保患者得到全面、专 业的护理和康复服务
使用防褥疮垫
使用具有空气流动和压力 调节功能的垫子,有助于 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褥疮 发生。
肺部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定期深呼吸和咳嗽
鼓励患者定期深呼吸和咳 嗽,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 空气新鲜,减少细菌滋生 。
定期吸痰
对于无法自行排痰的患者 ,定期为其吸痰,保持呼 吸道清洁。
饮食搭配
01 均衡膳食
确保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低脂 奶制品等,以提供全面的营养素。
02 控制脂肪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以降低心血管 疾病的风险。
03 增加膳食纤维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促进肠道蠕动和预防便 秘。
特殊饮食需求
01
02
03
吞咽困难
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 ,应选择软食或半流质食 物,避免固体食物和硬食 。
语治疗等。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
02 清洁和干燥。
学习新的日常生活技能,
04
适应残疾生活。
家属与患者的心理支持
相互支持与鼓励,共同面 对困难和挑战。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解决 心理问题。
参加脊髓损伤患者的互助 小组,分享经验并获得支 持。
关注患者的性需求和性问 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 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2月,通过对40例脊髓损伤患者精心治疗与早期康复护理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28~70岁,平均49岁,高位截瘫11例,不全瘫23例,无截瘫6例,高空坠落24例,交通事故10例,打击伤6例。

经积极治疗与护理,20例痊愈,好转18例,2例未愈,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2 护理措施
2.1 心里康复指导:脊髓损伤后患者多因突然遭受巨大伤害,失去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生活不能自理,常常出现自暴自弃,悲观厌世,担心家庭经济窘迫及家庭嫌弃等诸多心理问题,应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消除消极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帮助患者调整角色转换并正确接受残疾,尽快认同新的社会角色,发现并积极开发自己的潜能。

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告知患者并参与早期康复训练计划。

同时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特别是亲人的理解和鼓励,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治疗,起到相互协调、共同面对疾病的作用[1],让患者体会到人间充满温暖,消除绝望、悲观心理,重新塑造自我。

2.2 呼吸系统的康复护理:颈髓损伤后,可因延髓呼吸中枢受损或受刺激而致呼吸抑制,亦可因膈神经、肋间神经功能受损而使呼吸运动受限或发生肺不张。

同时,由于截瘫患者卧床或呼吸运动障碍,咳嗽动作减少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亦可引起肺部感染。

2.2.1 保证脊柱的稳定性:颈椎骨折的患者用颈托或颈领制动、颅骨牵引治疗,呈中立位或10~15度防止颈部过仰。

也可在颈两侧放置沙袋或小圆枕,以防止颈部左右转动加重损伤脊髓神经。

胸腰椎骨折的患者翻身时应保持躯干上下一致。

2.2.2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1)用吹气球法、缩唇呼吸法、深呼吸法锻炼肺功能;(2)吸气训练,护理人员用手掌轻压患者紧靠胸骨下面的部位,帮
助患者全神贯注于膈肌吸气动作;(3)呼气训练,护理人员用单手或双手在上腹部施加压力,在呼气接近结束时突然松手,以代替腹肌的功能,帮助患者完成有效呼气。

2.2.3 保持呼吸畅通: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坚持每天叩击患者胸背部,结合翻身进行体位引流,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

2.3 胃肠功能的康复护理:当外伤、压迫等因素造成脊髓损伤,累及交感或副交感中枢时,即可出现消化道运动紊乱,肠蠕动减慢和肛门括约肌障碍,常发生腹胀和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

2.3.1 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无明显腹胀,应尽可能于伤后1~2天开始进食,并辅以静脉营养。

饮食应合理搭配,少量多餐,避免产气食物的摄入。

2.3.2 便秘的护理:便秘是脊髓损伤患者普遍的问题,其发生率一般为50%~70%,首要的方法是进行详细的饮食教育,进食含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口服香油或蜂蜜,多饮水。

每日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环形按摩腹部3~4次,每次15~20分钟,以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

嘱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戴手套定时为患者扩张肛门,以刺激肛门括约肌引起反射性肠蠕动,加快反射性排便形成。

对于顽固性便秘的患者,可用开塞露或肥皂水罐肠等方法刺激排便,严重者可口服缓泻药。

2.4 泌尿系统的康复护理
2.4.1 排尿训练:尽量采取站立或坐位的正常排尿姿位[2],开放水龙头制造流水声,以诱导排尿反射,培养定时排尿的习惯,使用保留导尿管时每4~6小时开发导尿管排尿1次,如无禁忌证,每日摄水量达2 500 ml左右,利用较大量的尿液冲洗泌尿道,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的发生。

2.4.2 神经性膀胱的功能康复训练:当膀胱充盈,膀胱底达脐上2指时,即可进行手法按摩排尿。

护理人员单手从外向内按摩患者的下腹部,用力需均匀,由轻而重,待膀胱缩成球状时,一手托住膀胱底,向前下方挤压膀胱,排尿后,左手放在右手手背上加压排尿,待尿液外流时,松手再加压1次。

间隙性导尿可使患者相对处于不带导管状态,以使膀胱周期性扩张,刺激膀胱功能恢复。

2.5 功能锻炼和功能重建:脊髓损伤后,根据脊髓损伤的水平、类型及残存的运动感觉功能、患者的年龄、体质、有无复合伤等进行康复评估,以确定康复目标,制定康复程序[3]。

在功能锻炼的同时,再配合适当的电刺激、针灸理疗,进一步提高功能锻炼的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2.5.1 初期锻炼:经常变换体位,早期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伸展患肢、关节置于功能位。

床上锻炼是整体训练的基础,包括:(1)翻身训练;(2)上肢主动训练,可用推力器、拉力器等辅助锻炼;(3)床上体操;(4)下肢锻炼,以被动活动为主;(5)腹部肌肉锻炼,如卧位→抬头→起坐,或腹部平放砂袋,反复收缩
放松腹肌;(6)起坐训练,如靠坐→扶坐→自坐→床边坐→垂足坐。

2.5.2 恢复期锻炼:在床上锻炼的基础上进行离床锻炼,(1)起坐自由后,练习上下轮椅;(2)站立训练:下肢随意运动未恢复以前主要依靠上肢及腰背肌、辅助器具进行,顺序是扶床站立→依扶站立→自己站立,练站的同时依靠上肢支撑力进行下肢活动,如膝关节屈伸、髋关节屈伸、踢腿、摆腿等,加强下肢稳定性。

行走锻炼,站立稳定后由专人保护进行行走训练。

2.5.3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上肢运动基础上锻炼日常生活能力,如进食、洗嗽、轮椅上的体育、文艺活动等。

3 体会
脊髓损伤后患者的康复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护理人员在训练过程中,态度要和蔼、耐心,对于患者微小的进步要给予鼓励,增强患者的信心及家属的参与意识。

科学的锻炼方法是提高康复效果的重要环节,系统的康复指导、功能锻炼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尽量利用残存功能恢复自理、行动和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建华,陈静.急性脊髓炎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J].现代护理,2004,2:158.
[2] 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93.
[3] 龙亨国,刘静,李展振.胸腰段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6):2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