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质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煤质分析基本知识参考资料

煤质分析基本知识参考资料

煤质分析基本知识1、煤炭质量的基本指标一、水分(M )煤的水分分为两种,一是内在水分(Minh ) ,是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二是外水(Mf ) ,是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部分总和。

一般来讲,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

褐煤、长焰煤内在水分普通较高,贫煤、无烟煤内在水分较低。

水分的存在对煤的利用极其不利,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运输资源,而且当煤作为燃料时,煤中水分会成为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另外,精煤的水分对炼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水分每增加2 % ,发热量降低100kcal/kg(大卡/千克);冶炼精煤中水分每增加1 % ,结焦时间延长5 一10min .二、灰分(A )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

外在灰分是来自顶板和夹研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

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

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

灰是有害物质.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 ?发热量降低10okcal / kg 左右。

冶炼精煤中灰分增加,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 % ,焦炭强度下降2 % ,高炉生产能九下降3 % ,石灰石用量增加4 % .三、挥发分(V )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挥发分。

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

它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讲,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炭挥发分降低。

褐煤、气煤挥发分较高,瘦煤、无烟煤挥发分较低。

四、固定碳质最(FC )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

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

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最新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规定

最新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规定

第二讲 煤的化学性质
煤的风化、氧化、热分解、 加氢液化、溶剂提取等
1. 煤的热分解
煤在热分解时能形成不同数量和不 同组成的产物,即胶质状态、粘结、成焦 等,由于煤的结构复杂,极不稳定,在热 分解过程中的分解方式和产品性质受外界 影响,主要愈煤化程度、煤炭组分、加热 方式有关。
1. 煤的热分解
煤的热分解根据加热温度有以下阶段:
(主要含H2),半焦变为高温焦炭,称为半焦转焦 炭阶段。
1. 煤的热分解
煤的热加工分类:
1. 低温干馏(最终温度为500~550℃)主要
产物为初生焦油,制取发动机燃料气和其它 化学产品;
2. 中温干馏(6000~800℃)主要产物为煤气;
3. 高温干馏(950 ~1050℃)主要目的产物为冶
金焦炭。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和一般 规定
一. 煤的物理化学特性
煤是由古代植物残骸经地质作用变化而成的 可燃性生物岩, 其组成和结构非常复杂且极 不均一。由于煤是一种包括有许多有机和无 机物的复杂混合物,所以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也极其复杂。
了解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能使人们进一步 认识煤、改造煤、合理利用煤。
第一讲 煤的物理性质
煤的真相对密度随煤化度而变化,以镜质组密度 为例,在煤化度较低时,镜质组密度随煤化度的提高 而减少;但当碳含量约达87%时,镜质组出现最小 值,以后随煤化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1. 煤的相对密度(比重)
煤的视相对密度(视比重):20℃时,煤的质量与
同温度同体积(包括煤的所有孔隙)水的质量之比。它 是计算煤的储量、煤仓设计和运输量、粉碎、燃烧等过 程的指标。
3. 煤的光泽
煤的光泽 是指煤表面的反射能力,通常为全暗
的、半暗的、半亮的、全亮和很亮等。

煤质分析基本知识

煤质分析基本知识

煤质分析基本知识1、煤炭质量的基本指标一、水分(M )煤的水分分为两种,一是内在水分(Minh ) ,是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二是外水(Mf ) ,是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部分总和。

一般来讲,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

褐煤、长焰煤内在水分普通较高,贫煤、无烟煤内在水分较低。

水分的存在对煤的利用极其不利,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运输资源,而且当煤作为燃料时,煤中水分会成为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另外,精煤的水分对炼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水分每增加2 % ,发热量降低100kcal/kg(大卡/千克);冶炼精煤中水分每增加1 % ,结焦时间延长5 一10min .二、灰分(A )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

外在灰分是来自顶板和夹研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

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

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

灰是有害物质.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 ?发热量降低10okcal / kg 左右。

冶炼精煤中灰分增加,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 % ,焦炭强度下降2 % ,高炉生产能九下降3 % ,石灰石用量增加4 % .三、挥发分(V )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挥发分。

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

它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讲,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炭挥发分降低。

褐煤、气煤挥发分较高,瘦煤、无烟煤挥发分较低。

四、固定碳质最(FC )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

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

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公共基础知识煤质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煤质基础知识概述

《煤质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全球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煤质基础知识,对于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煤质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

二、煤质的基本概念(一)煤炭的定义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磷等元素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氟、氯、砷、硼、铅、汞等元素。

(二)煤的分类1. 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 褐煤:煤化程度最低,外观呈褐色或黑色,质地较软,水分含量高,挥发分高,热值低。

- 烟煤:煤化程度介于褐煤和无烟煤之间,外观呈黑色,质地较硬,水分含量适中,挥发分较高,热值较高。

- 无烟煤:煤化程度最高,外观呈黑色,质地坚硬,水分含量低,挥发分低,热值高。

2. 根据煤炭的用途不同,可分为动力煤、炼焦煤和化工用煤等。

- 动力煤:主要用于发电、工业锅炉等动力设备,对煤炭的热值、灰分、硫分等指标有一定要求。

- 炼焦煤:主要用于炼焦,生产焦炭,对煤炭的粘结性、结焦性等指标有较高要求。

- 化工用煤:主要用于生产化肥、甲醇、烯烃等化工产品,对煤炭的化学性质、元素组成等指标有特定要求。

(三)煤的主要成分1. 碳:是煤炭的主要可燃成分,含量一般在 50%~90%之间。

碳含量越高,煤炭的热值越高。

2. 氢:是煤炭中的重要可燃成分,含量一般在 2%~6%之间。

氢含量越高,煤炭的热值越高。

3. 氧:是煤炭中的不可燃成分,含量一般在 10%~30%之间。

氧含量越高,煤炭的热值越低。

4. 氮:是煤炭中的少量成分,含量一般在 0.5%~2%之间。

在燃烧过程中,氮会转化为氮氧化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5. 硫: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含量一般在 0.5%~5%之间。

硫在燃烧过程中会生成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污染。

煤质化验的基础知识

煤质化验的基础知识
b、基准换算比例系数
1.7 误差的表示方法
a、绝对误差
实测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简称误差。
E=X-u
E-误差
X—实测值
u—真值
b、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百分比,称为相对误差。
RE= X − u ×100% u
1.8 误差的种类
a、系统误差 1、定义:由于在测定过程中某种固定原因,导致测定结果经常性偏高或偏低,出现比较恒定的正误 差或负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准确度=
真值
×100%
b、不确定度:用来表示被测定值的量值范围的值。 用△X 表示 X=u+△X
第二章 煤样的制备
2.1 收到煤样后,应按来样标签逐项核对,并应将煤种、品种、粒度、采样地点、包装情况、煤样质量、收
样和制备时间等项详细登记在煤样记录本上,并进行编号。如系商品煤样,还应登记车号和发运吨数。
复摆动,以使煤样比较均匀地通过二分器。缩分后任取一边的煤样。
2.10 堆锥四分法缩分煤样,是把已破碎、过筛的煤样用平铁锹铲起堆成圆锥体,再交互地从煤样堆两边对
角贴底逐锹铲起堆另一个圆锥。每锹铲起的煤样,不应过多,并分两三次撒落在新锥顶端,使之均匀地落在 新锥的四周。如此反复堆掺三次,再由煤样锥顶端,从中心想周围均匀地将煤样摊平(煤样较多时)或压平 (煤样较少时)成厚度适当的扁平体。将十字分样板放在扁平体的正中,向下压至底部煤样被分成四个相等 的扇形体。将相对的两个扇形体弃去,留下的两个扇形体按图 2 程序规定的粒度和质量限度,制备成一般分 析煤样或适当粒度的其他煤样。
2.2 煤样应按本标准规定的制备程序(见图 2)及时制备成空气干燥煤样,或先制成适当粒级的试验室煤样。
如果水分过大,影响进一步破碎、缩分时,应事先在低于 50℃温度下适当地进行干燥。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目录一、煤质概述 (3)1. 煤的成因及分类 (4)2. 煤的性质与特点 (5)3. 煤质分析的重要性 (6)二、煤质分析方法 (7)1. 采样与制备 (9)1.1 采样原则及方法 (10)1.2 样品制备流程 (11)2. 物理分析方法 (12)2.1 工业分析 (13)2.2 元素分析 (14)3. 化学分析方法 (15)3.1 无机质分析 (16)3.2 有机质分析 (18)三、煤质指标与评价 (19)1. 煤质指标介绍 (20)2. 煤质评价原则 (21)2.1 动力煤评价要点 (22)2.2 炼焦煤评价要点 (23)四、煤质分析技术应用 (24)1. 常规煤质分析技术 (25)1.1 常规物理测试技术 (27)1.2 常规化学测试技术 (28)2. 现代分析技术在煤质分析中的应用 (29)2.1 红外光谱分析 (31)2.2 核磁共振分析 (32)2.3 其他现代分析技术 (33)五、煤质分析实验及操作规范 (35)1.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 (36)1.1 实验室基本要求 (37)1.2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39)2. 实验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40)2.1 实验前的准备 (41)2.2 实验过程规范操作 (42)2.3 实验后的整理与记录 (43)六、煤质分析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管理 (44)1. 质量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 (45)1.1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46)1.2 质量控制的实施要点 (48)2. 标准化管理要求与实施策略 (50)2.1 标准化管理概述 (51)2.2 标准制定与执行监控 (51)一、煤质概述煤是一种由古代植物经过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根据成因和形成过程,煤可分为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四大类。

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有碳、氢、氧、氮和硫等,其中碳含量最高,氧、氮和硫含量相对较低。

煤质分析是对煤炭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指标,主要包括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煤岩分析和煤质特性分析等方面。

煤质基础知识

煤质基础知识
煤质基础知识
一、煤的概述 1、煤的形成 亿万年前, 古代植物由于地壳的作用被埋在地下, 植物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由于细菌的作用 发生腐烂分解, 其内部组织遭到破坏, 一部分物质转化为气体溢出, 残余物质开始变成泥炭, 泥炭在地下受地层压力和地温的影响,慢慢地被压紧和硬化,继续排出挥发性气体和水分, 使含碳成分比例不断增高,最终变为我们现在开采出来的煤。 2、煤的分类 根据成煤的原始植物及其煤化程度的不同, 煤的化学组成与其特性各有差异, 依其煤化程度 可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三大类。 无烟煤:碳化程度最高,挥发分低,着火点高,质地坚硬,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烟煤:碳化程度低于无烟煤,挥发分范围很大,燃烧时多冒烟。 褐煤:没有或很少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煤,光泽暗淡,呈褐色,含数量不同的腐植酸,高水 分、挥发分、低发热量。 3、煤的成分及特性指标 3.1 煤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 C、H、O、N、S 五种元素组成,对煤中这五种元素含量的 分析称之为煤的元素分析,是煤燃烧性能的一种分析方法。 水分 煤 灰分 C、H、O、N、S 碳:煤的主要组成元素,其含量在 70%以上,决定煤发热量的高低,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 化碳。 氢:煤的重要组成元素,随煤的碳化程度加深而减少,所以无烟煤中含量最低,烟煤次之, 褐煤最高,含量在 2%—6%内。 氧:在煤中呈化合态存在,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减少,褐煤中有的要高达 40%,无烟 煤中有的低到 1%。 氮:煤燃烧中的无用成分,一般含量为 1%。 硫:煤燃烧中的有害物质,对大气污染严重,受环保部门监测,含量 1%以下的煤为低硫煤, 含量 3%以上为高硫煤,含量在 1%—3%的为中含硫量煤。 3.2 工业分析组成 从煤的组成成分来分,煤是由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组成。
二、反映煤炭质量的主要特性指标 1、发热量(Q) : 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 称之为煤的发热量或热值。 单位为: 焦耳/克 (J/g) 或兆焦/千克(MJ/kg) 。发热量的原单位为卡/克或千卡/千克,1 卡=4.1816 焦耳。 作为动力用煤,目的就是要用煤的发热量,煤的发热量高低与它含有的成分(灰分、水分、 挥发分)有关系,因此,它是表征煤质好坏的综合性指标,我国的煤炭价格,主要是以发热 量议价,是以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计价标准。用于测量煤的发热量的仪器为量热仪。 2、挥发分(V) : 煤的挥发分是指煤中的有机组成成分,在燃烧过程中,碳氢化合物分解氧化成 CO 和 H2, H2 和 CO 很快燃烧,且释放大量的热能,很快点燃了固定碳,所以煤中的挥发分越高,煤 越容易着火,固定碳也越容易烧尽。一般情况下,在发热量相同的煤中,如果挥发分较高, 锅炉热效率也越高。因此,煤的挥发分含量是评价动力用煤的重要条件。检测挥发分的仪器 有马弗炉、自动工业分析仪、挥发分测试仪等。 3、水分(M) : 水分是动力用煤的一个重要特性指标, 是评定煤经济价值的基本指标, 煤中全水分由外在水 分和内在水分组成。 外在水分:开采、运输、存储以及洗煤时,煤表面所附着的水分,将煤置于空气中干燥时, 煤的外在水分会蒸发掉。

煤质分析基础必学知识点

煤质分析基础必学知识点

煤质分析基础必学知识点煤质分析是指通过对煤炭样品进行一系列分析和测试,从而确定煤炭的质量特性和适用性的过程。

以下是煤质分析基础中的一些必学知识点:1. 煤的基本组成:煤主要由碳、氢、氧、氮和硫组成,其中碳是最主要的元素,煤的含碳量决定了煤的热值和能源利用价值。

2. 煤的质量指标:煤的质量指标包括热值、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硫分等。

热值表示单位质量煤所含的热能,是评价煤的能源价值的指标;灰分表示煤中非燃烧部分的含量,高灰分煤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尘和灰渣;挥发分表示煤中易挥发出的气体和液体的含量,挥发分高的煤炭燃烧时易产生大量烟雾和烟气;固定碳表示煤中不挥发的有机物的含量,是煤的燃烧特性和燃烧温度的重要指标;硫分表示煤中含硫化合物的含量,高硫煤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污染。

3. 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物理性质包括比重、水分、颗粒大小和磨损指数等。

比重是指煤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不同煤种的比重不同;水分是指煤中含有的水分的含量,水分高的煤炭不易燃烧;颗粒大小表示煤炭颗粒的大小分布,颗粒细小的煤炭易燃烧;磨损指数表示煤炭在输送和粉磨过程中的磨损性能。

4. 煤的化学性质:煤的化学性质包括灰熔点、反应性等。

灰熔点表示煤中灰分在高温下熔化的温度,高灰熔点煤炭易生成结渣;反应性表示煤在燃烧、煤气化和液化等过程中的反应性能,是评价煤的可燃性和利用性能的指标。

5. 煤质分析方法:煤质分析主要通过实验室测试和分析方法进行。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煤样制备、元素分析、热值测定、灰分测定、挥发分测定等。

这些方法需要使用一些专用的仪器和设备,如元素分析仪、热值测定仪、灰分测定仪等。

学习以上知识点可以帮助了解煤炭的质量特性和适用性,为煤炭的选矿、燃烧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

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又叫煤的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

在国家标准种,煤的工业分析包括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指标的测定。

通常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指标的测定。

通常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是直接测出的,而固定碳是用差减法计算出来的。

广义上讲,煤的工业分析还包括煤的全硫分和发热量的测定,又叫煤的全工业分析。

1.煤的水分煤的水分,是煤炭计价中的一个辅助指标。

煤的水分直接影响煤的使用、运输和储存。

煤的水分增加,煤中有用成分相对减少,且水分在燃烧时变成蒸汽要吸热,因而降低了煤的发热量。

煤的水分增加,还增加了无效运输,并给卸车带来了困难。

特点是冬季寒冷地区,经常发生冻车,影响卸车,影响生产,影响车皮周转,加剧了运输的紧张。

煤的水分也容易引起煤炭粘仓而减小煤仓容量,甚至发生堵仓事故。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采掘机械化的发展和井下安全生产的加强,以及喷露洒水、煤层注水、综合防尘等措施的实施,原煤水分呈增加的趋势。

为此,煤矿除在开采设计上和开采过程中的采煤、掘进、通风和运输等各个环节上制定减少煤的水分的措施外,还应在煤的地面加工中采取措施减少煤的水分。

1)煤中游离水和化合水煤中水分按存在形态的不同分为两类,既游离水和化合水。

游离水是以物理状态吸附在煤颗粒内部毛细管中和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化合水也叫结晶水,是以化合的方式同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

如硫酸钙(NaSO4.2H2O)和高龄土(AL2O3.2SiO2.2H2O) 中的结晶水。

游离水在105~110C的温度下经过1~2小时可蒸发掉,而结晶水通常要在200C以上才能分解析出。

煤的工业分析中只测试游离水,不测结晶水。

2)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煤的游离水分又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外在水分,是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

外在水分很容易在常温下的干燥空气中蒸发,蒸发到煤颗粒表面的水蒸气压与空气的湿度平衡时就不再蒸发了。

内在水分,是吸附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的水分。

煤质基础知识

煤质基础知识

1、炭是怎样生成的?煤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远在几亿年前的古生代、中生代和几千万年前的新生代时期,大量植物的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变为煤,这个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成煤作用过程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植物在浅海或沼泽湖泊中大量繁殖,经微生物的化学作用,低等植物形成腐泥,高等植物形成泥炭;第二阶段泥炭和腐泥因地壳运动下沉,长期受高温(地球热度)、高压(地球岩层压力)作用形成煤,这一过程也叫煤化阶段。

煤化过程是一个增碳化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变化的过程,即煤化作用不断加深,泥炭逐渐变成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1.什么叫做基?常用的燃煤基有哪几种?在工业生产或科学研究中,有时为某种目的将煤中的某些成分不计进去而重新组合,然后计算其组成百分含量,这种组合体称为基。

常用的燃煤基有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四种。

此外,还有恒湿无灰基,见下表。

2.电厂常用的燃料油有哪些品种?电厂常用的液体燃料主要有渣油、裂化重油、燃料重油,有时也辅以原油或轻柴油。

3.使用机械天平要注意哪些事项?正确使用天平不仅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还能保证称量准确。

因此,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使用天平,房间温度不能太低,天平室的温度应在180C以上为宜。

(2)机械天平移动位置后,须重新校正。

(3)使用天平前应检查天平水准器,看天平是否处于水平状态,各部位是否正常。

(4)用长镊子,避免因手伸入天平内而影响天平内的温度。

(5)不允许称量过冷或过热的物体。

(6)称量物体时,必须使用容器。

对有吸湿性、腐蚀性、挥发性的物体,称量时要放入密闭的容器内。

天平内应放有干燥剂,干燥剂失效时要及时更换。

禁止用腐蚀性物质作干燥剂。

(7)被称物体应放在秤盘中央,其质量最好不超过最大称量范围的75%~85%。

4.使用电子天平要注意哪些事项?电子天平在使用中除了遵守机械天平的注意事项外,还应注意下列事项:(1)电源线必须有可靠的接地线。

煤质基础知识

煤质基础知识

煤质基础知识1. 引言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煤炭的基本特性和煤质的评价方法对于煤炭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煤质的基础知识,包括煤炭的形成过程、组成结构、燃烧特性以及常见的煤质评价指标等内容。

2. 煤的形成过程煤是由古代植物在地质历史长时间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燃料。

其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1 植物残体的积累与堆积在一定的湿地环境中,植物残体会逐渐积累并堆积。

这些植物残体主要由木质部分、树皮、叶子和根系等组成。

2.2 部分分解与压实在湿地环境下,植物残体部分分解并逐渐转变为腐植质。

同时,由于上层土壤和水的压力,植物残体逐渐压实。

2.3 煤化作用随着地质时间的推移,植物残体经历了煤化作用,即腐植质转化为煤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是由于温度、压力的影响以及地下水的作用,使得腐植质逐渐转变为含碳化合物。

3. 煤的组成结构煤的组成结构主要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两部分。

3.1 有机质有机质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占煤质的绝大部分。

它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

煤的有机质主要分为干酪根、藻质和胶体质等。

3.2 无机质无机质是煤的次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矿物质和灰分。

矿物质主要由氧化物、硅酸盐等组成,而灰分则由铁、铝、钙、镁等离子组成。

无机质的含量会影响煤的燃烧特性和利用价值。

4. 煤的燃烧特性煤的燃烧特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煤炭在氧气参与下的燃烧过程。

煤炭的燃烧特性主要包括燃点、燃烧产物和燃烧温度等。

4.1 燃点燃点是指煤炭在空气中开始燃烧的温度。

不同种类的煤炭其燃点也不同,一般来说,褐煤的燃点较低,而无烟煤的燃点较高。

4.2 燃烧产物煤的燃烧主要产生二氧化碳、水蒸气、一氧化碳和硫化物等物质。

其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无害的,但一氧化碳和硫化物等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4.3 燃烧温度煤的燃烧温度是指燃烧时产生的火焰温度。

不同种类的煤炭其燃烧温度也有差异,一般来说,无烟煤的燃烧温度较高。

煤质基础知识

煤质基础知识

部分煤质基础知识简介一、煤的物理性质颜色和粉色光泽比重和容重透明度折光性反光性Δ煤的物理性质发光性硬度脆度断口裂隙导电性磁性和耐热性等煤的颜色是指新鲜煤块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可见光波吸收的结果。

在不同的光学条件下,煤呈现不同的颜色。

在普通白光照射下,煤的表面反射光线所显示的颜色称为表色。

腐植煤的表色随着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变化,见下表:腐泥煤的表色有时呈深灰色,有时为浅黄、棕褐,有时为灰绿以至黑色,变化不定。

煤中水分能使煤的颜色加深,矿物质所起的作用往往相反。

煤研成粉末的颜色称为粉色。

一般都用钢针刻划煤的表面或者用镜煤在脱釉的素烧瓷板上刻划的条痕而得,所以也被称为条痕色。

煤的粉色往往略浅于表色,但是煤的粉色变化又较表色固定,因而常常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普通透射光下煤的切面(薄片)所显的颜色称为体色。

在垂直反射光下煤的表面(光片)所显示的颜色称为反射色。

长焰煤常见光泽为沥青状光泽,颜色黑色,有时带有褐黑色色彩,条痕褐色、褐黑色。

比重是指煤在一定温度下(20℃)条件下,煤的重量与相同体积(不包括煤孔隙中的)水的重量之比。

体重(容重),指在一定的温度(20℃)条件下,煤的重量与同体积(包括煤孔隙中的)水的重量之比。

比重-容重孔隙率= ×100%比重煤的比重与煤岩类型、变质程度以及煤中所含矿物的成分和含量有密切关系。

通常所指煤的比重都是包括矿物质在内的比重。

因此,煤的比重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含矿物质的影响,比重随矿物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变质程度相同的煤,其煤岩类型不同,比重也有差异,一般暗淡煤的比重较光亮煤为大。

煤的比重随着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加大。

褐煤一般<1.3,烟煤多为1.3~1.4,无烟煤为1.4~1.9;腐泥煤一般仅为1.1。

煤的容重又称“煤的体重”或“煤的假比重”。

煤的容重是在勘探过程中通过采集专门的容重样测定的。

它是煤层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

一般褐煤的容重为1.05~1.20,烟煤为1.20~1.40,无烟煤的容重变化范围大,可由1.35~1.80,煤的容重同样受煤岩类型、变质程度和矿物质的影响。

煤质化验的基础知识

煤质化验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煤质化验的基础知识1.1煤的工业分析组成1.2煤的元素分析组成1.3燃煤分析常用基准a、收到基(旧称应用基——y)计算煤中全部成分的组合称为收到基,用ar表示。

b、空气干燥基(旧称分析基——f)不计算外在水分的煤,其余成分的组合(内在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称空气干燥基,用ad 表示。

c、干燥基(旧称干燥基——g)不计算水分的煤,其余成分的组合(灰分、挥发分、固定碳)称干燥基,用d表示。

d、干燥无灰基(旧称可燃基——r)不计算分(水分、灰分)的煤,其余成分的组合(挥发分、固定碳)称干燥无灰基,用daf表示。

1.4四种基准与工业分析成分或元素分析成分之间的关系:Fc—固定碳V—挥发分A—灰分M—水分C—碳N—氮So—有机硫Sp—硫化铁硫H—氢O—氧Ss—硫酸盐硫Minh—内在水分Mf—外在水分1.5燃烧条件与燃烧产物种类及其相态的关系:注:g—气态I—液态1.6基准的换算a、换算公式 : Y= KXX—按原基准计算的煤的同一成分的百分含量Y—按新基准计算的煤的同一成分的百分含量K—比例系数b、基准换算比例系数1.7误差的表示方法a、绝对误差实测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简称误差。

E=X-uE-误差X—实测值u—真值b、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百分比,称为相对误差。

RE=u uX×100%1.8误差的种类a、系统误差1、定义:由于在测定过程中某种固定原因,导致测定结果经常性偏高或偏低,出现比较恒定的正误差或负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产生的原因A .测定方法不完善B .仪器设备的缺陷C .计量器具不准确D .试剂纯度不够E .人为读数的偏差3、修正方法A .测定结果加上一修正值B .测定结果乘上一个修正系数b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它是由一些难以控制的偶然因素所引起的。

c 、过失误差过失误差又称粗大误差,它是由于人为的差错如称错、记错、算错、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过大的环境干扰情况所引起的。

煤质基础必学知识点

煤质基础必学知识点

煤质基础必学知识点1. 煤炭的组成和性质:煤炭是一种含碳量较高的岩石,主要成分有碳、氢、氧、硫和少量氮等元素,含有较高的固体有机物质。

根据其含碳量和热值可以分为无烟煤、烟煤、气煤和褐煤等不同种类。

2. 煤的形成和分布:煤是在地质历史长期的积累和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地壳上的矿盆中,如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3. 煤的分类和等级:煤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热值和使用特性等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煤种分类、煤系分类和煤炭品位分类等。

4. 煤储层的测定和评价:通过地质勘探和煤层分析等手段,可以确定煤储层的厚度、质量和储量等参数,并对煤炭质量进行评价。

5. 煤的燃烧过程: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烟尘、硫酸雾、SO2等大气污染物,同时还会产生煤气、灰渣和煤灰等副产品。

6. 煤的利用和开发: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目前,煤的开发与利用主要集中在石煤气、有机化学原料和煤炭衍生物等方面。

7. 煤炭的环境影响: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也会导致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

8. 煤炭的清洁化利用:为了减少煤炭燃烧带来的环境影响,目前正致力于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如煤气化、煤海藻生物质合成气技术等。

9. 煤的资源金融化:随着煤炭市场的发展和资本的介入,煤炭资源金融化已经成为煤炭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通过金融工具对煤炭资源进行投资和融资。

10. 煤炭行业的政策和管理:为了规范煤炭行业的发展和减少环境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如煤炭资源税、煤炭企业准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目录1. 煤炭基本组成 (2)1.1 煤炭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3)1.2 固体、液体和气相成份 (4)1.3 矿物组分 (4)1.4 煤炭的物理性质 (6)1.5 煤炭的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及热值含量 (7)2. 煤质分析方法 (8)2.1 采样及准备 (9)2.2 挥发分分析 (10)2.3 灰分分析 (11)2.4 固定碳分析 (12)2.5 水分分析 (13)2.6 高低位热值分析 (14)2.7 proximate和ultimate分析 (15)2.8 その他分析方法 (17)2.8.1 元素分析(C, H, N, S, O) (18)2.8.2 炭素类型分析 (19)2.8.3 形态学分析(体积、孔隙率) (20)3. 煤炭品质评估指标 (21)3.1 影响煤质的因素 (23)3.2 高低位热值 (24)3.3 挥发分 (25)3.4 灰分及焦化特性 (27)4. 煤炭的使用 (28)4.1 不同用途的煤炭品质要求 (29)4.2 煤炭利用效益及优化 (30)5. 相关标准和规范 (30)1. 煤炭基本组成煤炭主要由碳(C)组成,通常占煤炭干重的70至80。

还含有少量的氢(H)、氧(O)、氮(N)以及硫(S)等元素。

这些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碳酸盐、氧化物、硫化物和氮化物等。

煤炭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

这些物质在煤炭形成过程中,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最终转化为煤中的有机组分。

胶结物是煤炭中的一种重要组分,主要由粘土矿物、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

胶结物的存在对煤炭的孔隙结构和强度有重要影响。

煤炭的水分含量通常在3至10之间,灰分含量则在5至20之间。

水分和灰分的存在会影响煤炭的燃烧性能和加工利用。

煤炭中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如硫、磷、钾、钙、镁等。

这些元素虽然在煤炭中的含量较低,但对煤炭的质量和燃烧特性有一定影响。

煤炭的矿物组成主要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绿泥石、褐铁矿等。

实用煤质知识分享

实用煤质知识分享

实用煤质知识分享煤炭是一种常见的化石燃料,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

了解煤质知识对于正确选择和使用煤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煤炭的形成、分类、热值、含硫量等方面分享一些实用的煤质知识。

一、煤炭的形成煤炭是在地质历史长期下,由植物残体经过压实和化学变化形成的。

煤炭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原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个阶段。

原煤是最初形成的煤,含水量较高,质地较软。

褐煤在原煤的基础上经过压实,含水量较低,质地较硬。

烟煤是经过更高程度的压实和热解作用形成的,具有较高的热值和较低的灰分。

无烟煤是最高级别的煤种,热值高、灰分低、燃烧产物少。

二、煤炭的分类根据煤炭的成分和性质,可以将煤炭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四大类。

无烟煤主要用于发电和工业生产,燃烧产生的烟尘和污染物较少。

烟煤是最常见的煤种,用于供暖和工业燃料。

褐煤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热值较低,但含水量较少,易于储存和运输。

泥炭是最原始的煤种,主要用于燃料和肥料。

三、煤炭的热值煤炭的热值是衡量其能量含量的重要指标。

煤炭的热值通常以标准干基的热值来表示,单位是千卡/千克或万卡/吨。

不同种类的煤炭热值差异较大,一般无烟煤的热值在5500-7000千卡/千克之间,烟煤的热值在5000-6000千卡/千克之间,褐煤的热值在3000-4000千卡/千克之间。

煤炭的热值越高,其燃烧产生的能量也越大。

四、煤炭的含硫量煤炭中的硫分是其重要的化学成分之一,也是造成煤炭燃烧产生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炭的含硫量通常以空干基计算,单位是百分比。

无烟煤的含硫量一般在0.5%以下,烟煤的含硫量在0.5-2.5%之间,褐煤的含硫量在0.5-3%之间。

含硫量高的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五、煤炭的灰分煤炭中的灰分是指煤炭燃烧后残留下来的无机物质,一般以空干基计算,单位是百分比。

煤炭的灰分含量越高,煤炭的燃烧产生的灰渣也越多。

无烟煤的灰分一般在10%以下,烟煤的灰分在10-20%之间,褐煤的灰分在15-30%之间。

煤炭12指标基础知识

煤炭12指标基础知识

煤炭12指标基础知识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了解煤炭的质量指标是进行煤质评价和选煤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煤炭的12个基础指标,包括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全硫、水分、发热量、粒度、热值、灰熔点、黏结指数、反应性和脆弱性。

1. 灰分:煤炭中不可燃物质的含量。

灰分越高,煤炭的燃烧效率越低。

灰分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 挥发分:煤炭在加热过程中挥发出来的物质。

挥发分越高,煤炭的燃烧性能越好。

3. 固定碳:煤炭中不挥发的燃料成分。

固定碳含量越高,煤炭的热值越高。

4. 全硫:煤炭中含有的硫元素的总量。

高硫煤炭在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5. 水分:煤炭中含有的水的含量。

水分越高,煤炭的热值越低。

6. 发热量:单位质量的煤炭在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发热量高的煤炭燃烧效率高,能量利用率高。

7. 粒度:煤炭颗粒的大小。

粒度对煤炭的燃烧特性和输送性能有重要影响。

8. 热值:单位质量的煤炭所含的能量。

热值高的煤炭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9. 灰熔点:煤炭在高温下灰分熔化的温度。

灰熔点高的煤炭燃烧时灰分不容易结块,有利于燃烧稳定。

10. 黏结指数:煤炭在加热过程中形成焦炭的能力。

黏结指数高的煤炭适合用于冶金行业。

11. 反应性:煤炭在燃烧过程中的反应性能。

反应性好的煤炭燃烧速度快,燃烧效率高。

12. 脆弱性:煤炭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耐磨性。

脆弱性低的煤炭不容易破碎,有利于运输和储存。

了解这些煤炭的基础指标,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适合的煤炭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例如,用于发电的煤炭需要具有高的发热量和低的灰分、硫分;用于冶金行业的煤炭需要具有高的黏结指数。

同时,了解煤炭的基础指标还有助于我们评估煤炭的质量和燃烧性能,指导煤炭的加工利用和环境保护。

煤炭的12个基础指标是了解煤炭质量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了解,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煤炭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并评估煤炭的质量和燃烧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煤质基础知识简介一、煤的物理性质颜色和粉色光泽比重和容重透明度折光性反光性Δ煤的物理性质发光性硬度脆度断口裂隙导电性磁性和耐热性等煤的颜色是指新鲜煤块表面的自然色彩,是煤对不同波长可见光波吸收的结果。

在不同的光学条件下,煤呈现不同的颜色。

在普通白光照射下,煤的表面反射光线所显示的颜色称为表色。

腐植煤的表色随着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变化,见下表:腐泥煤的表色有时呈深灰色,有时为浅黄、棕褐,有时为灰绿以至黑色,变化不定。

煤中水分能使煤的颜色加深,矿物质所起的作用往往相反。

煤研成粉末的颜色称为粉色。

一般都用钢针刻划煤的表面或者用镜煤在脱釉的素烧瓷板上刻划的条痕而得,所以也被称为条痕色。

煤的粉色往往略浅于表色,但是煤的粉色变化又较表色固定,因而常常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在普通透射光下煤的切面(薄片)所显的颜色称为体色。

在垂直反射光下煤的表面(光片)所显示的颜色称为反射色。

长焰煤常见光泽为沥青状光泽,颜色黑色,有时带有褐黑色色彩,条痕褐色、褐黑色。

比重是指煤在一定温度下(20℃)条件下,煤的重量与相同体积(不包括煤孔隙中的)水的重量之比。

体重(容重),指在一定的温度(20℃)条件下,煤的重量与同体积(包括煤孔隙中的)水的重量之比。

比重-容重孔隙率= ×100%比重煤的比重与煤岩类型、变质程度以及煤中所含矿物的成分和含量有密切关系。

通常所指煤的比重都是包括矿物质在内的比重。

因此,煤的比重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含矿物质的影响,比重随矿物质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变质程度相同的煤,其煤岩类型不同,比重也有差异,一般暗淡煤的比重较光亮煤为大。

煤的比重随着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加大。

褐煤一般<,烟煤多为~,无烟煤为~;腐泥煤一般仅为。

煤的容重又称“煤的体重”或“煤的假比重”。

煤的容重是在勘探过程中通过采集专门的容重样测定的。

它是煤层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

一般褐煤的容重为~,烟煤为~,无烟煤的容重变化范围大,可由~,煤的容重同样受煤岩类型、变质程度和矿物质的影响。

煤的光泽是指常光下煤新鲜表面的反光能力,是肉眼鉴定煤的主要标志之一。

根据煤的平均光泽强度用肉眼可以区分出腐植煤的四种煤岩类型:光亮煤,半亮煤,半暗煤和暗淡煤。

腐植煤常见的光泽特征有沥青光泽、玻璃光泽、金刚光泽和似金属光泽等。

常见的油脂光泽为玻璃光泽由于表面不平所引起的变种;此外还有因集合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光泽变种,例如:由于纤维状集合方式所引起的丝绢光泽,由于松散状集合方式所引起的土状光泽等。

年轻褐煤常常是微弱的象蜡一样的光泽,称为蜡状光泽。

腐泥煤一般光泽暗淡。

影响煤的光泽变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煤岩成分、变质程度、风氧化程度、矿物质特征和表面性质、断口、裂隙、错动与沾污等。

煤的硬度泛指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或强度。

刻划硬度煤的硬度压痕硬度磨损硬度(耐磨硬度)刻划硬度接近于普通矿物鉴定中的摩氏(Mons)硬度,它是用一套标准矿物(摩氏硬度计)刻划煤标本而得出的粗略的相对硬度概念。

目前普遍采用显微硬度作为变质指标,它是压痕硬度的一种。

贝壳状断口参次状断口煤的断口(根据表面阶梯状断口形状和性棱角状断口质的不同)粒状断口针状断口等煤的裂隙是指在成煤过程中,煤受到自然界各种应力的影响所造成的裂开现象。

按成因不同分为内生裂隙和外生裂隙两种。

内生裂隙是在煤化作用过程中,煤中凝胶化物质受到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体积均匀收缩产生内张力而形成的一种张裂隙。

内生裂隙的发育情况与煤的变质程度和煤岩成分(煤岩类型)密切相关。

在同一煤岩类型中,内生裂隙的数目(或发育程度)随变质程度由低到高,作规律性变化。

内生裂隙具有以下特点:(1)主要出现在比较均匀致密的光亮煤分层中,特别是镜煤凸镜体或条带中最发育;(2)一般垂直或大致垂直层理面;(3)裂隙面较平坦光滑,裂隙面或断层常伴生有眼球状的张力痕迹;(4)裂隙方向有大致互相垂直或斜交的两组,交叉呈四方形或菱形,其中一组裂隙较发育,另一组裂隙稀疏为次要裂隙组;(5)裂隙在中变质烟煤中最发育,而褐煤和无烟煤中则不发育。

由于光亮煤中的内生裂隙在同一变质阶段煤中数目比较稳定,因此,在判断煤的变质程度时,常以光亮煤为准。

外生裂隙是在煤层形成之后,受构造应力的作用产生的。

其特点为:(1)外生裂隙可出现在煤层的任何部位,通常以光亮煤分层最为发育,并往往同时穿过几个煤岩分层;(2)以不同角度与煤层层理面斜交;(3)裂隙面上常有波状、羽毛状或光滑的滑动痕迹,有时还可见到次生矿物或破碎煤屑的充填;(4)外生裂隙有时沿袭既成的内生裂隙而重叠发生。

煤在受力时或在自然条件下破坏时,沿不同方向各组裂隙发生破裂并构成一定的几何形态,某些作者称之为“节理”。

常见的节理有板状、柱状、立方体状、平行六面体状等;有时还可见到由复杂的外生裂隙面交互构成的近球状、锥状和鳞片状等。

二、煤的结构和构造1、煤的结构煤的结构是指煤的组成成分的各种特征—包括形态、大小、厚度、植物组织残迹以及它们之间数量关系的变化等。

煤的结构反映了成煤原始质料的性质、成分及其变化过程。

在变质过程中,煤的各种组成成分在肉眼标志上区别逐渐消失,在高变质煤中就不容易鉴定各种组成成分,因而煤肉眼结构逐渐不明显而趋于均一。

条带状结构线理状结构凸镜状结构(最常见的)均一状结构煤的结构木质状结构纤维状结构粒状结构叶片状结构(1)条带状结构由煤的组成成分相互交替而成条带状结构。

宽条带状(>5mm)条带状结构中条带状(3~5mm)细条带状(1~3 mm)条带结构在烟煤中表现最明显,尤以半亮煤和半暗煤中最常见,年轻的褐煤和高变质的无烟煤中条带状结构不明显。

(2)线理状结构往往伴随条带状结构同时出现,其宽度小于1mm。

根据线理之间交替的间距又可分为密集线理状和稀疏线理状两种。

组成线理的物质成分往往是镜煤、丝炭和粘土矿物等,它们断续出现在煤层各部分。

以半暗煤中常见。

(3)凸镜状结构镜煤、丝炭、粘土矿物和黄铁矿常以大小不等的凸镜体形式,连续或不连续散布于煤层中,构成凸镜状结构。

和线理状结构一样,凸镜状结构也常常同条带状结构伴生,并可作为条带状结构的一种特殊的变型。

以半暗煤和暗淡煤中常见。

(4)均一状结构组成成分较单纯,均匀,镜煤具较典型的均一状结构,若干腐泥煤、腐植腐泥煤和某些无烟煤也具有均一状结构。

(5)木质状结构是植物原生结构在煤中的反映。

煤在外观上清楚地保存了植物基部的木质组织的痕迹。

有时还可见到已被煤化的保存完整的树干和树桩,一般认为在泥炭化阶段由于凝胶化作用中断而保存。

木质状结构多见于褐煤。

(6)纤维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原生结构,其最大特点是具有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性质。

是植物茎部组织丝炭化作用的产物,具疏松多孔的特点。

丝炭常以明显的纤维状结构为重要鉴定特征。

因此,丝炭又常称为纤维煤。

(7)粒状结构肉眼可见清楚的颗粒状。

常常是由煤中散布着大量稳定组分或矿物所造成。

常为某些暗煤或暗淡煤所特有的。

它的变型有时呈鲕状或豆状结构等。

(8)叶片状结构具有纤细的页理,能被分成极薄的薄片,外观呈纸片状、叶片状。

主要由于煤中顺层分布着大量角质体或木栓体所致。

2、煤的构造煤的构造是组成成分之间的空间排列和分布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与煤组成成分的自身特征(如形态、大小)无关,而与植物遗体的聚积条件和变化过程有关。

由此可见,结构和构造之间最主要的差别在于鉴定结构时必须考虑组成成分,而构造仅说明煤中各组成成分和煤岩类型在空间中的分布、排列,它的最重要的构造标志是层理。

沉积岩和煤中的层理形成原因对比煤的构造按层理特征分为层状构造和块状构造。

(1)层状构造连续状水平层理不连续状(按煤层中层理的形态)不连续状层状构造波状层理凸镜状水平—波状斜层理斜波状水平层理表明泥炭沼泽内原始质料在平静的环境中,几乎没有水流动的条件下沉积形成,波状层理和斜层理表明泥炭沼泽内原始质料沉积的不均匀和水流动荡等条件下形成。

因此,根据层理形态及厚度,可以判断泥炭沼泽中介质的运动性质、介质运动的方向和物质的搬运强度等等。

见下表,煤中最常见的是水平层理,多数为连续水平层理,也有断续水平层理。

此外煤中见到一种细水平层理,经X光检验,所得煤的X射线图象表明这种情况是由纯煤物质(具白色色调的浅灰色)和矿物质薄层、薄膜(具暗色色调的浅灰色)相互交替造成的,说明泥炭沼泽内原始质料和矿物杂质具明显的分异和重新分布的特点。

(2)块状层理无层理,煤的外观均一致密,就一块标本来说,甚至难以分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说明成煤物质的相对均匀。

多见于腐泥煤、腐植腐泥煤和某些暗淡型的腐植煤。

还原样燃点(℃)-原样燃点(℃)Δ煤的氧化程度= ×100%还原样燃点(℃)-氧化样燃点(℃)Δ确定各种煤类本性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术语是煤的类型(Type)和煤的煤化程度(Rank)煤的类型是由煤岩组分(有机显微组分和无机显微组分的含量)和煤的物理性质(煤岩组分的形态和大小)表现的特性所决定的,而煤的煤化程度主要是煤的变质作用所达到的程度。

因此反映各种不同的有机的和无机的显微组分的比例、分布和组成的煤的类型决定煤的本性。

同样反映与地球化学因素所引起的变质作用有关的煤化程度也决定煤的本性。

一般认为在泥炭阶段,由于煤岩组分还未形成,而且并没有经受变质作用,泥炭的性质并不受到这两个参数的影响。

而各类泥炭的性质是由原始植物组成和分解度(无定形腐植物质占泥炭总有机物质的百分数)所决定的。

但从褐煤开始,特别是烟煤阶段开始这两个因素对形成煤的性质起很大的影响。

从化学的观点来看,在煤的成熟(煤化)过程中原始物料有机质官能团上的氧(开始)和氢(其次)从环状碳的“骨架”上脱去,并以气体分子的形式(H2O、CO x、CH4)从煤层中逸去,其结果是经受变质作用过的煤中的碳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因而碳含量时常用作确定煤化程度的指标。

但是化学组成不相似的原始物料中的各种显微组分在煤化阶段所起的变化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原始物料不同的两种类型的煤经相同的变质作用的程度,它们的碳含量有显着的差异(甚至以无灰基作为基准,排除碳酸盐中碳的干扰时),在同一个煤层中可以观察到有明显区别的两类煤。

同样地,含有相同煤岩显微组分的煤由于经受的变质作用的程度不同而使它们的碳含量有明显的区别。

所以只有煤的类型和煤化程度两个参数的紧密组合确定了煤的化学结构和各种性质。

Δ由于镜煤和镜质组是各种煤岩类型中最纯净、最易辨认而又较易剥离的成分,它在煤化过程中的变化介于壳质组和丝质组之间,比较均匀、适中和有代表性。

所以在确定煤的变质程度时,要用油浸物镜下测得的镜质组的最大反射率(R o Max)作为主要鉴定指标(见《煤化学》P33-36页)。

丝质组的反射率在变质过程中变化幅度很小,稳定组的反射率变化虽大,但稳定组分本身在高变质煤中已很少见,都不宜作为鉴定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