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词阅读训练试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XXX的《山寺夜起》描绘了一个人在山寺中夜起观赏月亮的情景。

诗中“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

诗人不眠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被山寺中的景色所吸引,无法入眠。

同时,他也是一个孤独的旅人,没有家,无处可归,只能在山中独自徘徊。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XXX的《春日耕者》通过描绘农民春耕的情景,表达了对农民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颈联“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生动地描绘了农民春耕的情景,展现了他们的勤劳和智慧。

作者表达了对农民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珍视。

他认为政治法令虽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依靠农民的勤劳和智慧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这首诗中,“春醉海棠”一句用字恰到好处,表达了海棠娇艳欲滴的美丽和春天的盛景。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不拘束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不满。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XXX的《唐叔良溪居》刻画了一个隐居山林的人物形象。

他独自XXX思考,欣赏着门巷玲珑、野望通的美景。

他既有文人的雅致,又有隐士的洒脱,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情趣的人物形象。

颔联中的“犹”“已”用得恰到好处,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景色的变化。

这种微妙的变化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XXX的《早行》中,XXX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早行途中景物变化的特征。

诗中“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通过对比山和树的形象,表现了早晨的山雾和树影,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变幻。

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表达了诗人对真实性的思考和追求。

他认为在早行的路上,真实的景象和真诚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XXX和XXX的两首诗都用形容词和动词来表现海棠的特点,XXX的《海棠》用“XXX”“红嫩”来形容海棠的颜色和娇艳,而XXX的《海棠》则用“碧绡”“红肤”来描绘海棠的颜色和柔美。

高一古诗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古诗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古诗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 《诗经》共有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D.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也有杂言。

答案:D解析:《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但并非没有杂言。

《诗经》中也存在一些三言、五言或更多言的句式。

2. 下列对《离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长篇抒情诗。

B. 《离骚》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C. 《离骚》中“香草美人”是诗人自喻,象征高洁的品格。

D. 《离骚》的创作背景是屈原被流放后,对楚国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答案:D解析:《离骚》的创作背景并非屈原被流放后,而是在屈原被疏远、失宠之时。

屈原在诗中表达了对楚国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但并非在流放之后。

二、填空题1. 《诗经》中的“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2. 《离骚》中,屈原自比为“______”,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答案:香草美人。

三、简答题1. 《诗经》中的“风”、“雅”、“颂”各有什么特点?答案:《诗经》中的“风”是各地的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和人民的情感。

“雅”是宫廷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多用于宴会、祭祀等场合,内容较为庄重,体现了一定的政治和道德观念。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内容庄严肃穆,体现了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敬。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

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1. 题目:请回答《静夜思》是谁的作品?答案:李白2. 题目:请回答《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哪位诗人?答案:王之涣3. 题目:请回答《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答案:冬季4.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诗属于元代文学家郑樵的作品?答案:《劝学》5. 题目:请回答《离骚》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屈原6. 题目:请回答《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梅花点缀夜山明》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答案:春季7. 题目:请回答《游子吟》是谁的作品?答案:孟郊8. 题目:请回答《七步诗》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曹操9. 题目:请回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谁?答案:杜甫10. 题目:请回答《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一句共有几个字?答案:10个字11. 题目:请回答《夜泊牛渚怀古》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杨万里12.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诗是王勃的作品?答案:《滕王阁序》13. 题目:请回答《望岳》是哪位诗人的作品?答案:杜甫14. 题目:请回答《行路难》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李白15. 题目:请回答《静夜思》的作者是哪位古代文学家?答案:李白16. 题目:请回答《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是谁?答案:白居易17. 题目:请回答以下哪首词是苏轼的作品?答案:《水调歌头》18. 题目:请回答《终南山》是哪位古代文学家创作的作品?答案:王之涣19. 题目:请回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谁?答案:杜甫20. 题目:请回答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是《长恨歌》?答案:白居易... (以下省略)这是一份经典高中古诗词欣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共计50题。

希望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精选]高中语文 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精选]高中语文 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精选]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齐安郡晚秋杜牧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柳岸风来、影树稀疏的村野风光,展现了一种闲静安居的生活情调,呼应了主题。

B.杜牧自称自己的家就像村夫居所,“野人”一词带有强烈的不平之气,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C.云容水态、啸志歌怀的自如与雨暗残灯、酒醒孤枕的孤独略显矛盾,说明诗人心底尚存对英雄事业的向往。

D.整首诗围绕“晚秋”精心串起,渲染自然秋意,在传统的悲秋调子里又逸出一些俊爽之气。

2.与作者的《赤壁》一诗相比,这首诗里写到的赤壁之战在思想感情表达的作用方面有什么不同?【答案】1.B2.《赤壁》通过赤壁之战的史实和对周瑜的评论寄寓吊古之意,表达作者对历史命运及人生偶然性的洞察或识见,同时也暗含着对自身命运沉浮的沉思与慨叹。

本诗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的典故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垂钓进行对比,借典故表达诗人获得超脱世事的觉醒心态、观照人生的审美眼光。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 “‘野人’一词带有强烈的不平之气,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错误,因为在这里诗人是写居住的寂静,苍茫。

说的是日子还过得去。

没有写到自己的愤懑之情。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赤壁》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

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

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

所以通过表达作者对历史命运及人生偶然性的洞察或识见,从而也暗含着对自身命运沉浮的沉思与慨叹。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整合〗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50题)

〖整合〗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50题)

〖整合〗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题及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①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写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诗人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诗人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D.“雪”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2.诗人在抒发情感的时候,都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案】1.C2.①运用了比喻修辞。

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风”吹动的“千万条”杨柳枝,从而使抽象的“愁思”具体化,变的可观可感。

②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作者在寒食节想起已故亲友,泪水不觉流出,而作者用了一个“倾”字,形容泪流,而流出的泪又能使“冶城潮”涨起,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悲痛之重。

③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中,作者以“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喻了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④直接抒情:尾联“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直接抒发诗人的无奈愁苦的情感。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诗人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错误,不是因为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只能”太过于绝对,从诗的背景可知此诗是王安石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

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

而不是只能辞官归隐。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寻找诗人抒发情感的时候,都用了哪些方法。

部编版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一、1、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题北斋雨后文同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中国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2)从你所认定的第(1)题的答案中任选一项,说说它为什么"不恰当"?二、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___节的情景。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经典]高中语文 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经典]高中语文 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经典]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楼米芾①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③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米芾是一位不肯与世俯仰的画家、诗人,仕途不顺利,被世人称为“米颠”。

一生喜好山川之胜,晚年过镇江,因喜爱其江山胜境而定居下来,这首诗是他定居镇江后的作品。

②铁瓮:宋时望海楼在镇江城内,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

③沧州:滨水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用夸张的手法,写铁瓮城矗立云间,烘托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B.颔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三峡江声,虚写六朝时江上帆影。

C.涛声阵阵,片片帆影,激发诗人作诗的逸趣,引起诗人饮酒的雅兴。

D.尾联面对如画美景,诗人倍感欢欣快乐、心情舒畅。

2.姜白石论诗曾说“篇终出人意表,或反终篇之意,皆妙”(《白石诗说》),请从全诗的情感变化角度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D2.⑴首联是诗人自远方对望海楼的仰视,描写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颔联是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

望海楼面临大江,昼夜奔流着的涛声传入耳际,触发了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是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入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是帆影落到樽前,可谓妙趣横生,诗人心情愉悦。

⑵然而无限好的夕阳在画角声中也已西沉,此情此景使诗人心绪变得黯然。

尾联以“忽忆”二字领起,诗歌的情调急剧变换,诗人却想不到到哪里才是自己心意欢乐之处。

和煦的春风、皎洁的秋月一向被认为是自然中美的代表,但诗人却对此感到茫然,表露出低沉伤感的情绪。

⑶诗人赏景时逸兴遄飞,兴致盎然,在尾联诗人却抒发了满怀的愁绪,“出人意表”“反终篇之意”,虽显得有些伤感,但从中却可窥见不肯与世俯仰、仕途不顺利的诗人内心所隐藏的难以言述的苦闷,所以这结尾就更富深情、更含深义了,足见其构思之妙。

高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2个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 “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空旷辽远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 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15.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与钱塘①登棹亭望潮作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輟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勍澥②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

②渤湘;渤海的古称。

15.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呜弦暂辍弹”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麥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颇钱塘善理政。

B.前四句写观潮盛况。

钱塘潮吸引了大量的观善者,人们纷纷来到钱塘江边,等着看江潮随涌起的壮观美景。

C.“凛然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觖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人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D.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

高中古诗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古诗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的第二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潜入夜”和“润物细无声”将雨赋予了人的行为特征,形象地描绘了春雨在夜间悄然降临,无声地滋润万物的情景。

这种修辞手法使得春雨的形象更加生动,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诗中通过对春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雨滋润万物、带来生机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通过“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两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雨后春花盛开、城市更加美丽的欣喜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情景?请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词人昨夜饮酒过量,沉睡未醒,醒来后询问卷帘人海棠花的情况。

通过“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夜晚,暗示了词人饮酒的原因;“浓睡不消残酒”则表现了词人醉酒后的沉睡状态;“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则通过与卷帘人的对话,表达了词人对海棠花的关切之情。

4. 这首词的下阕“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词的下阕“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表达了词人对海棠花凋谢的惋惜和对春天逝去的无奈之情。

通过反问的语气,词人表达了对海棠花凋谢的不舍和对春天美景的留恋。

同时,“绿肥红瘦”也暗示了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来临,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三、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5-6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共十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共十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舟中晓望孟浩然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注释】①舳舻(zhú lú):指首尾衔接的船只。

舳,指船尾;舻,指船头。

②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全诗写寻访天台和赤城,未对二者进行正面描写,而以侧面的烘托渲染来引发人们对天台和赤城如仙如幻的联想。

B.首联和颈联生动地勾勒了一幅秋江晨渡的水国景象:秋日的早晨,诗人在青山迢迢、江水浩渺的越国水中挂帆起航。

C.颔联以平淡的问答暗示诗人的孤独:江面上船只熙来攘去,为生计奔波,唯有诗人去寻访恍若人境之外的天台山。

D.尾联写诗人远望天边的朝霞,怀疑那就是赤城山,一个“疑”字尽显赤城山的奇幻景象以及诗人对它的向望之情。

2.这首诗宋刻本的标题是“舟中晚晚”,尾联“霞色晓”为“霞色晚”,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为什么今本的处理更为妥当。

(6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①孟浩然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②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注】①江中孤屿:涧南园附近汉江中的一个小岛。

王迥:号白云先生,家住襄阳鹿门山,是孟浩然的好友,两人关系相当密切。

②鲛人:传说中的海底怪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先描写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再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最后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全诗行文流畅,浑然一体。

B.开头两句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

C.“夕阳”句为景语,“中坐”句为情语,“兴非一”指兴致无穷,不一而足;这两句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项练习6(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项练习6(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B.楚庄王求贤若渴,认为若有贤明的臣子作为老师辅佐自己,就可以称王,而自己没有贤才辅佐,担心走向灭亡,因此忧心不已并发出了感叹。

C.越王勾践打败吴王之后,并未骄傲自得、自以为是,而是要求群臣见到自己的过失必须告知,否则将予以处罚,这充分体现出他是一位明主。

D.齐景公外出狩猎,在山上看见老虎,在水中见到蛇,认为这是不样之兆。

而贤臣晏子借机劝谏他要知人、用人、任人,并认为山中见虎、水中见蛇并非不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战服大国,义从诸侯,戚然忧,恐圣知不在乎身。

(4分)②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也,吾是以忧。

(4分)5.文中列举了许多君王任用人才的故事,在对待人才的态度和任用人才的方法上,这些君王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简要概括。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微之三首(其三)①白居易去国日已远,喜逢物似人。

如何含此意,江上坐思君。

有如河岳气,相合方氛氲。

②狂风吹中绝,两处成孤云。

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努力各自爱,穷通我尔身。

【注】①此诗是白居易赴任江州司马途中所作,微之即元稹,此时被贬通州司马。

②河岳气:犹言江山之气。

氛氲:阴阳二气会合之状。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是诗人遥寄朋友之作,寄赠的对象为微之,他和诗人是意气相合的朋友。

B.诗人与微之此时处境相似,都不得志,为此他勉励微之并约定将来在他乡重逢。

C.诗人用“河岳气”两句形容二人如山水气象般情意投合,相聚时格外和乐融洽。

D.“狂风”和“孤云”都具有象征的意味,委婉地表现出两人被贬分离的艰难处境。

7.本诗与《琵琶行》都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期抒发人生感慨的作品,但本诗末两句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三、古诗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高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踏莎行·初春(清)徐灿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①已作天涯絮。

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②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

碧云犹旧河山,月痕③休到深深处。

[注]①春魂:春日情怀。

本词作于明亡入清时。

②金衣:指黄莺。

③月痕:月影,月光。

12.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起句点明时令尚在早春时节,梨花还没有开放,百草刚刚发芽。

B.“晶帘”句写水晶帘寂然空垂,无人掀动,触发词人愁思渺渺。

C.“金衣”句明写莺声悦耳,暗写词人渴望挣脱牢笼、奔向自由。

D.全词借景生情,含蓄地抒发了兴亡之感,带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13.填入下阕“碧云犹旧河山”方框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叠B.隐C.画D.藏14.前人评价此词“于念旧伤离之中,寄沧桑之叹”,请据此赏析下阕情景相融之妙。

(4分)(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水调歌头宋葛长庚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

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12.填入下片方框处的字,最恰当的是()(2分)A.狂B.香C.长D.快13.下列对作品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2分)A. 雄浑旷达B. 清新飘逸C. 清幽郁结D. 洗练自然14.这首词是怎样表达送别之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4分)1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8 分)送北征裴让之①沙漠胡尘起,关山烽燧②惊。

皇威奋武略,上将总神兵。

高台朔风驶,绝野寒云生。

匈奴定远近,壮士欲横行。

出塞王昌龄骝马③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注]①裴让之:北齐河东闻喜人。

东魏时曾任屯田主客郎中,又任高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等职。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专练(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郎士元①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

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天下混乱,中原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仅向友人介绍了自己熟悉的江南风景,认为吴越风光他到任后自然熟悉。

B.诗歌使用“竹影”“山岚”“花木”等意象,写出了江南的自然和建筑的特点。

C.颈联对句借典故从历史渊源角度赞美江南风景,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定。

D.尾联作者刻画夜晚“猿啼海树”的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与前面有所差异。

2.清人毛张健在《唐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如何理解这个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①陈师道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②。

【注】①黄楼:楼阁名。

负山居士:作者友人张仲连的别号。

②戴公:指戴逵。

王徽之居住在山阴时,一日忆及戴逵,就冒雪连夜前往,到了之后却不登门拜访,而是返舟回去,并说:“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访戴?”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上黄楼,看到林中房舍没有缭绕的炊烟,表达了自己岁暮途穷的悲伤无奈之情。

B.雪后,日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映照着松枝上的积雪,描绘了一幅清白交映的松雪图。

C.“山”为“溪山”,“风”是“晚风”,“进”字联结,画面富有动感,令人如闻风声。

D.尾联用典,表达自己对友人的长久思念之情,既照应雪后的环境,又切合寄友的诗题。

4.“情景交融”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请就此赏析“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窗前[宋]赵崇嶓窗前寻丈地,种得一株梅。

高中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共2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诗歌中“好雨知时节”的“好雨”指的是什么?(4分)答:这里的“好雨”指的是适时的春雨,它在春天适时地降临,滋润万物。

2. “润物细无声”一句中的“润物”和“细无声”分别表达了什么含义?(4分)答:“润物”意味着春雨滋润着大地,使万物复苏;“细无声”则形容春雨的细腻和轻柔,它在夜晚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大地。

3.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4分)答:诗人描绘了春夜的雨景,包括随风潜入夜的细雨、云层覆盖的野径、江船上的灯火,以及清晨被雨水润湿的红花。

4.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带来的生机和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杜甫的这首诗歌在艺术手法上有哪些特点?(4分)答: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春雨的美妙和春天的生机。

二、诗歌默写(共10分)请默写《春夜喜雨》的全文。

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三、诗歌理解(共10分)根据《春夜喜雨》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 诗人在诗中是如何表现春雨的?(5分)答:诗人通过“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诗句,表现了春雨的及时、温柔和无声无息的特点。

2.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怎样的?(5分)答: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热爱和赞美的,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可以看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诗歌创作(共20分)请以“秋天的雨”为题,创作一首诗歌,不少于8行。

答:(学生创作诗歌的答案略)五、诗歌鉴赏拓展(共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高中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9分)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 这首词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绘赤壁的景色?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4分)答案:这首词中,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来描绘赤壁的景色。

首先,作者采用了夸张手法,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形象地展现了赤壁的险峻和壮阔。

其次,作者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乱石”比作“穿空”的景象,将“惊涛”比作“拍岸”的力量,将“浪花”比作“雪”,生动地描绘了赤壁的气势和美丽。

最后,作者还运用了拟人手法,如“江山如画”,赋予江山以人的情感,使得景色更加生动形象。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5分)答案: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对英雄的敬仰以及对人生的哲思。

首先,作者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感叹历史的变迁和英雄的消逝。

其次,作者通过对周瑜的描写,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赞美周瑜的英姿和才能。

最后,作者通过对人生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的哲思,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3-4题。

(9分)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 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答案: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多种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首先,作者以“凤凰台”为意象,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共六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共六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9分)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①夹明镜,双桥②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 ①两水:指句溪和宛溪。

②双桥:指横跨溪水的凤凰桥和济川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晴朗秋天的傍晚,诗人登楼远眺,满目是如画的风景,放眼皆是万里的晴空。

B.诗人以“望”字领起了中间四句,选取典型意象,绘形绘色,勾勒出深秋的轮廓。

C.颔联将溪水比作明镜,双桥比作彩虹,写出了双桥倒映水中的画面,想象丰富奇妙。

D.诗人追忆着在北楼度过的时光,遥想着先贤诗人谢朓,可惜无人领会他登临的慨叹。

(2)律诗讲究起、承、转、合,请赏析本诗的“转”之妙。

(6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9分)寄沈鄱阳①王安石离家当日尚炎风,叱驭②归时九月穷。

朝渡藤溪霜落后,夜过麾岭月明中。

山川道路良多阻,风俗谣言苦未通。

惟有鄱君人共爱,流传名誉满江东。

[注] ①北宋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任江东提刑,巡按各地,工作结束后作此诗。

②《汉书·王尊传》载:琅玡王阳为益州刺史,行至邛来阝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

及尊为刺史,至其阪……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交代了作者此次巡按的时间和工作的艰难,从夏到秋,至九月底才完成任务。

B.颔联详细介绍了一天劳累的行程,既写了水陆的转程,又道出一天行程耗时之长。

C.作者一路考察下来,听到了许多对各地官员的不实评价,独对沈鄱阳是一致好评。

D.这首诗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语言简洁明快,描写具体可感,直抒胸臆,意味深长。

(2)对王安石的诗作,前人向有擅说理,精修辞,善用典之评论。

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

(6分)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50题)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50题)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50题)1.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①黄庭坚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②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注]①黄庭坚曾被卷人新旧党的斗争后被贬谪到四川,51岁时,奉召回到湖北,在荆州沙市候命。

这年冬天,作者在沙市写了四首有关水仙花的诗,以这首诗最为有名。

王充道,作者的友人,当时在荆州做官。

②真成:真个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洛神的形象来写水仙,把植立盆中不动的花朵,写成“轻盈”漫步的仙子,化静为动,化物为人,凌空取神,把水仙的姿态写得非常动人。

B.颔联由洛神转到花,点出洛神是用以比花,进一步把花人格化,表现作者对花有深情,表现出它有一种“楚楚可怜”之态,像美人心中带有“断肠魂”一样,使人为之“愁绝”。

C.颈联上句仍从水仙说,用“倾城”美人比喻花的清香洁白的芳韵;下句则拿山矾、梅花来比较,说水仙在梅花之下而居山矾之上。

D.尾联上句“坐对真成被花恼”是说作者因看到水仙花很美而触发美好事物转瞬即逝而“被花恼”,总结全诗,感叹韶华易逝、美景难再的感伤和烦恼之情。

2.结合写作背景,从表达感情和顿悟真理的角度,赏析尾联末句“出门一笑大江横”的妙处。

【答案】1.D2.①作者欣赏了水仙花之后走出大门,只见浩浩江水横在眼前,不禁心旷神怡,发出会心的一笑。

②这句诗颇具顿悟真理的畅快意味,也有着海阔天空的豪情逸兴,表明自己看淡无常、一切顺心而为的精神状态。

③在经历了一段极其复杂的心路历程后,作者不惧命运的坎坷与不幸,“出门一笑大江横”,何其潇洒自适!【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D.“坐对真成被花恼”是说作者面对着这美丽的花,可真被它撩乱了情怀。

黄庭坚是恼独坐对花,欣赏太久,感到寂寞难受。

“全诗感叹韶华易逝、美景难再的感伤和烦恼之情”分析有误,从诗歌标题中“欣然会心”和整首诗的描写、抒情可看出并非感叹韶华易逝、美景难再。

高中诗歌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歌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歌试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思乡之情B. 离别之痛C. 孤独之感D. 欢乐之情答案:A2. “散入春风满洛城”一句中,“散”字用得极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散”字形象地描绘了笛声随风飘散的景象,传达了笛声无处不在、无处不在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风中,感受到笛声的悠扬和诗人的思乡之情。

二、诗歌默写请根据提示,默写以下诗歌中的空白部分。

3. 独立寒江雪,__________。

(王安石《梅花》)答案:清绝影不斜4. 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

(杜甫《望岳》)答案:一览众山小三、诗歌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 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答案:这首词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热闹场景,东风、花千树、星如雨、宝马雕车、凤箫声、玉壶光等元素共同营造出节日的喜庆和繁华。

6.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在热闹非凡的节日氛围中,对某个人的深切思念和意外重逢的喜悦。

通过“千百度”的寻找和“蓦然回首”的惊喜,展现了作者对那个人的深情和对重逢时刻的珍视。

四、诗歌创作7. 请以“秋夜”为题,创作一首七言绝句。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秋夜秋风起兮云飞扬,月明星稀夜未央。

独坐幽篁里,静听落叶声。

五、诗歌翻译8. 将以下唐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太阳依傍着西山慢慢落下,黄河向着东海滚滚流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诗词阅读训练试题与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 ①几度:几年。

②翻:反而。

③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询问年龄。

“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

“更”字,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

“惜”字,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解析:选B 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的神态”。

(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6分)答:解析:本题是炼字题(形容词),分两步作答:①描景象(翻译诗句);②点效果,明感情。

“寒”“暗”,写出景象凄凉。

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

这两句是描写实景,又暗写了人的心情。

参考答案:①“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与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烟云飘浮,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二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备感凄暗;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展现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黯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共6分,每点2分)[白话诗歌]自从和老友上次别后,隔山隔水已度过几年。

突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年龄。

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竹林飘浮着烟云。

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举杯痛饮。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9分)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注] 谢玄晖:即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了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解析:选B B项,“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三、四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6分) 答:解析:第二联中的“摇”“滴”二字最为生动,分别是这两句诗的“诗眼”。

这两个字以动写静,恰好反衬出彼时彼刻万籁俱寂的特点。

白云、城阙映入水中,微波涌动,它们在月色下轻轻地摇动着。

白露凝为水珠,明亮亮地缀在草木之上,泛着晶莹的光点。

这两句诗是景物的实写,尽管没有正面描写月色的皎洁,却从侧面烘托出了月色的可爱。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摇”“滴”。

(2分)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也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

(2分)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以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2分)[白话诗歌]在金陵一个静悄悄的夜晚,凉风习习,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眺望吴越。

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白露好像是从秋月上垂落的水珠。

我在月下沉吟,久久不归,思念古人,而古人能与吾心相接者,亦很稀少。

唯有能写出“澄江净如练”这样清丽之句的谢玄晖,方令人长忆不已。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9分)鹧鸪天刘著①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

倒流河汉入杯盘。

翰林风月三千首②,寄与吴姬忍泪看。

[注] 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

原是北宋人,后由宋仕金,久居北国。

②“翰林”句:用欧阳修《赠王安石》诗句。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

“雪照”暗示为冬日;“玉指寒”一语双关,既表天气之寒,又寓心情凄寒。

B.三、四句紧承“羌管”二字:羌笛声幽怨,使人回想起江南的梅花;人在天涯,可惜双鬓已斑,词人自叹仕金太迟。

C.这首词的上片写离别滋味,追怀往日那难舍难分的场面,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思绪万千,抒发思念的情怀。

D.全词感情真挚,迂回曲折,流转自然,塑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和思念的主人公形象。

解析:选B B项,“词人自叹仕金太迟”不正确。

词人这是自叹滞留北国的时间太长。

(2)请从景情关系和语言的角度赏析“星点点,月团团”二句。

(6分)答:解析:题干的“景情关系”包括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等。

从语言风格看,以叠词入诗,平淡中蕴含深意。

“星点点,月团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是乐景;从“人在天涯鬓已斑”“寄与吴姬忍泪看”可以看出本词所抒发的情感为“哀情”。

天涯霜月又今宵,星牵思绪,月照哀愁,满脸愁绪只有开怀畅饮,倒流河汉方可罢休。

“倒流河汉”意指饮尽银河,痛快淋漓,忘乎所以地畅饮也许才能把满腔愁怨忘得一干二净。

参考答案:此二句描写出一幅美丽迷人的夜空画面:繁星点点,明月朗朗。

以口语化叠字入诗,晓白流畅,富有节奏感,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冷的氛围。

(2分)词人触景生情,看到星月而生思家归园之情;(2分)同时,以乐景衬哀情,如此美好的月夜更能衬托出人事的缺憾,寄寓无尽的离愁。

(2分)(意思答对即可)[白话诗歌]铺满大地的白雪映照着山城,冰天雪地里,楼上吹笛的,连玉指都感到寒冷吧?你吹奏出的一声声羌笛音里,饱含着离别的哀怨,飘荡在空间。

江南的梅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不知开落了几次了?我在天涯漂泊,两鬓已如此斑白了。

面对天上点点闪亮的星星,朗朗普照的圆月,我独自一人痛饮不休。

喝着,喝着,好像觉得天上的银河倒流入了我的杯中。

我这翰林学士为相思写了三千首诗词,想寄给你这南方的恋人,让你去忍着眼泪慢慢细读啊!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9分)清平乐白朴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

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

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中“朱颜渐老”“白发添”“浑过了”直接抒发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

B.“地迥无尘”“一片闲云”则是通过景物描写直接表达了作者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态度。

C.“浑过了”中“浑”字用得极好,看似俚俗,实则意蕴甚丰,它既有“等闲”之意,又有“全部”之意,用于句中就把“一切的一切全部白白流走了”的惆怅之情做了确切而完满的表达。

D.最后两句是本词的点睛之笔:词人流连忘情于青山,这表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然而人的生命毕竟是短暂的,与青山相比,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长空的一瞬,因此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在,也“未必”能把人长留于怀抱之中。

解析:选B B项,“直接表达”错,应是“间接表达”;“一片闲云”是比喻,不是“景物描写”。

(2)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具体表现在所运用的词语上,可通过分析诗歌运用的词语,确定诗歌的语言风格。

本词运用了口语化的词语,如“浑过了”“老夫”“恋杀”等,通俗易懂。

据此,可以概括本词的语言风格为“朴实无华,平易晓畅”。

参考答案: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

(2分)词中“浑过了”“老夫”“恋杀”“青山未必留人”等词比较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

(4分) [白话诗歌]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青春年华就这么全都过去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

再次来到江南,无一丝烟火之气,自己就像是一片飘逸的闲云。

我留恋这青山,不想离开,青山却不一定能永远留住欣赏的人。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醉中感怀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 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指乐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

B.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

颔联怀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

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

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

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抒胸怀,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

解析:选D D项,“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错,应是“叙事”。

(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6分)答: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特点。

这首诗要求赏析的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

从知人论世上说,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从诗的写法上看,用对比的方法,把自己早年的得意和当下的失意作比。

早年着“青衫”行走皇帝身边,连姓名都被君王所记,自己也“壮心”激越。

可如今却流落边城,形容憔悴,连白发都生出了,当年的“壮心”如今“全消尽”,只能在歌酒中寄托他无可奈何的处境和愤激不平的心情。

答题时抓住关键词,从对比的角度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是: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现在的形象特点是:漂泊边城,壮志难酬。

早年姓名被君王所记,足见皇帝对其重视、信任,现在“壮心未许”,说明早年是壮志满怀的;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的感伤。

[白话诗歌]年轻时蒙君王记起陆游,现如今居边城憔悴哀愁。

依旧是穿青衫位列八品,早已剑阁门外白发满头。

古堡上飘旌旗秋色惨淡,深更夜响刁斗声震城楼。

怀壮志收失地此心未灭,醉梦中闻军乐出塞伐胡。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