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反思

作者:杨妙新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03期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堂课,就是一场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的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高效课堂到底是怎样的呢?本人不揣浅陋,略陈管见:

(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教学目标的铆定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以语文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语文相应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的。

新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我们研究高效课堂,实际上首先就是科学确立课堂教学的目标。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追求高效课堂的最本质的含义,就是为每一堂课,铆定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的铆定,我就借用宋代词人晏殊的一句话,叫做“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它至少包含这样三层意思:1.昨晚彻夜未眠——曾经有长时间的思索,有痛苦的探索体验,而非轻松获得。2.今晨独上高楼——不依赖他人,在茫茫天涯路上,独自寻找那一个。3.“城上高楼接大荒”(柳宗元语)——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态去寻找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比如,我教学苏教版必修四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第一板块“在演讲厅”之第一篇课文《不自由,毋宁死》。我思之再三,就确立了两个目标:1.写作演讲稿。2.演讲。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个的环节。它是教学活动的运动、变化、发展在时间连续性上展开所需要经历的基本阶段。古今中外对教学过程基本阶段的认识各不相同,有“诱导学习动机一感知和理解新教材一巩固知识一运用知识一检查”的五步式(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有“准备阶段一实施阶段一小结阶段”三步式(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有“使动,需要一精选,吸摄一提供,储备一设场,模仿一外向,移用一点拨,创造一评价,报偿”七步式(我国学者胡克英),有“启(启发诱导)——读(阅读课文)——练(做练习)——知(即时反馈,及时强化)”四步式(我国学者卢仲衡)。我个人认为卢仲衡的理论简明易行,说出了语文教学最本质的东西。而且,我觉得设计教学过程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借用北宋词人柳永的一句话,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取其一种精神,把编写一份教学计划当做编写一份事关成千上万人性命和决定战役胜负的作战计划来写,比如,我写《不自由,毋宁死》教案,想了好几种方案,最后设计成包含三块内容的一个拓展阅读模式:探究文本,掌握演讲策略;创设情境,再现辩论场景;亲身实践,培养雄辩口才。简单而清晰,简明而易行,收效十分显著。(其设计文稿已经发表在《中华活页文选)(高一版)2010年第6期上。)

(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教学计划的实施

计划制定和按计划实施之间是不是划等号呢?计划的制定在于推动以目标管理为中心的事前管理。克服无计划的随机性。而计划的实施则关乎课堂教学管理成果是否真的高效。在施教过程中,我们预先设计的教学过程也许不能顺利开展,但是要记住,这也不足以让我们随意改变计划。为什么这样说呢?有的人可能会把随意改变计划,看做是从实际出发,是灵活机动。其实我们应该问问自己:制定计划的时候你是否做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如果你做到了,你就应该相信自己精心编织的计划,不能轻易改变。就像指挥一场战役,谁能说一点挫折也没有呢?高明的指挥员一般不会轻易改变作战部署,即使“立根破岩中”,也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我在执教《不自由,毋宁死》时,学生在掌握演讲知识和技巧上,课堂教学推进顺利;但在创设情境。再现议会辩论场景的时候,就显得不尽如人意,我耐下性子,舍得时间,让学生从文本人手,细心揣摩,最后,人人过关,人人写了表达自己独到观点的想象文章,取得了预期效果。

(四)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教学契机的把握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人大江来。”宋代诗人曾公亮诗句所展现的开放的视野,鲜活的内容,涌动的活力,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所追求的最高、最理想的境界吗?它启示我们:①只有“开窗放入大江来”,才可以看到“银山拍天浪”,也就是说。高效课堂与你设计的课堂的内容方法手段等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②何时“开窗”,才可以看到“银山拍天浪”?把握教学契机至关重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抓住一个个适当的教学时机,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更好地把知识播撒进学生的心里,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效课堂。

先看一个经典案例:特级教师于漪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讲到“美女蛇”一段时,一个同学举手问:“老师,有美男蛇吗?”面对这种恶作剧式的提问,于漪教师并没有指责、训斥,而是因势利导,指出这位同学天真与好奇,问得很有趣,但问的思路不对,他感兴趣的是美男美女,照此想下去,还可以问:“有没有丑男蛇丑女蛇?”要知道作者的思路是在“美女”与“蛇”的对比上,“美女”是迷人的外表,“蛇”是害人的本质,“美女蛇”比喻披着画皮的坏人,在当时暗指自称“正人君子”的“现代评论家”陈西滢之流,他们可以算上正儿八经的“美男蛇”。所以美女蛇和美男蛇一样都是害人蛇,都是容易骗人的害人虫……(见《语文特级教师》)

看了案例,我们不能不佩服于漪老师;我们相信这样的课堂,必然是高效课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堂上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师应该善于把握课堂出现的那些“意外”,而这些“意外”,正是学生真实的生命状态,我们要正确理解并予以尊重。既不能因为课堂上遭遇的尴尬而刻意回避,也不必为求精彩而一味迎合,被少数学生牵着鼻子走,而是要立足发展,放眼全体,把它们作为教学的契机,以智慧来启迪智慧。

(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教学成果的撷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