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关于“四时养生”之道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关于“四时养生”之道简介
(一) 四时养生概述
日月星辰,四季更替,花开花落,气象万千。一年之中,四时阴阳,变化无穷,形成了自然界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医学认为,天人合一,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就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灵枢·本神》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说:“养生者必谨奉天时也”。只有人和大自然和谐同步,生命的节律才能有序,才能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故而《黄帝内经》云:“逆之则在灾害生,从之则病疾不起”。四时养生,顺应自然才能求得平安。
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春天,气候温暖,万物萌生,草木开始发芽,动物也从蛰伏状态逐渐开始出来活动。自然界阳气生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人体也察从春阳生发之机,气血从脏腑内部更多地趋向体表,毛孔开始逐渐张开,脏腑内部气血相对减少,这时候供应脑部的气血就显得相对不足,往往会出现昏昏欲睡的“春困”。
中医认为,“肝气旺于春”,春季养生要顺应肝之生理特性,在精神调养上宣畅开朗,生机盎然,不应抑制和肃杀,要力戒暴怒,做到胸心开阔舒畅。精神情志与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可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局而。
夏天,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茂盛,动物活跃,植物葱笼。此时自然界阳气旺盛,呈现出一派繁荣茂盛的景象。人体的气血也由脏腑更多地输布到体表,使得脏腑气血相对亏虚,脏腑气血的濡养不足,功能也随之减弱。就容易受到寒邪侵袭,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心脏功能减弱,则摄血力减少,血压偏低,人会出现头晕头昏的症状。
中医认为,“心气旺于夏”。因此夏季要重视心肺的调养。首先要保持愉快的
心情.对事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的性格,以利于体内阳气的通泄,神清气和,心静自然凉,以适应夏天炎热的气候变化。
秋天,气候凉爽,万物萧杀,草枯叶落,人体的气血也开始收敛。即由体表更多的回归脏腑,毛孔也由张开逐渐转为闭合。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不能过早地穿上厚衣服,否则不有利于气血从体表转向内里,对身体健康不利。
中医认为,肺气与秋季相应,此时易出现秋燥的症状,如口干、口渴咽痛等。应注意养阴润肺。肺在志为优,此时容易产生忧郁、悲愁等消极的情绪变化,应以喜悦心情保持心志安宁。郊游赏景,静心养神等方法以排解烦恼,忧愁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和,以适应秋季容平之气。
冬天,气候严寒,植物枯萎,蛰虫潜伏,万物生机一派潜藏景象。此时,人体的气血也更多地潜藏到了身体内部,这时不要过度的活动,出太多的汗,以免伤及阳气。由于气血潜藏于身体内部,人体的防御功能相对不足,就容易感受寒邪,出现感冒。因为脏腑内部气血充盈,人体的脾胃消化功能健旺,人们常吃一些补品,更好的补养体内的气血,为来年的春生、夏长打好物质基础。
中医认为,肾气与冬季相应,肾藏精,因此冬季是养精藏精的良好时机。精神调养也要以“宁静为本”,固密心志,遇事含而不露,秘而不宣,让内心世界充满一种如有所获的满足感,这样才能使精神情志调整到安静自如的状态。
从以上可以看出,春夏两季是自然界阳气逐渐生发并达到鼎盛的季节,此时应顺应自然规律,保护和助长体内阳气的生发和长养。而秋冬两季阳气逐渐潜藏,阴气逐渐增加,人体也要顺应这一特点,保护和滋养人体的阴精,以养阴为主。这也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观点。
(二)春季养生,防风固表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谈到春季养生时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夭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悦,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不要滥兴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
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自然界阳气开始生发,天气由寒转暖,东风解冻,万物复苏,世界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与天地相应”,此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宣发。“春种一颗粒,秋收万颗籽”,春季养生得法,显得尤为重要。
(1)精神调摄:春应于肝,肝喜疏泄条达,恶抑郁,动怒、生气导致肝气郁结,血癖致病。应克制怒气,顺应春光,踏青光景,游山戏水,加强户外活动,使心情愉悦,气血调畅。
(2)起居调养:春回大地,人的阳气开始运行于体表,皮肤毛孔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机体因此困倦,宜早睡早起,广步于庭,舒展形体,信步慢行,呼吸户外新鲜空气,欣赏外面的景色,使情志愉悦,而充满生机。
(3)饮食调养:《备急千金要方》说:“春九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天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以甘甜少酸为佳,这样可以健脾养气以防肝气乘脾。
(4)防病保健:春日温暖,温热邪毒开始滋生,感冒、肺炎、支气管炎、过敏性疾病多发,应加强防御。春季气候刚刚转暖,天气寒温不一,乍暖还寒,人体阳气还未充盛,此季节衣着增减要因时制宜,不可过早减衣服以防感受风寒。享受春天的新鲜空气,开窗使空气流通,但应注意少接触有害动植物、花粉、少量饮酒,加强自我保健措施。
(三)夏季养生,谨防暑湿
夏季养生重在防暑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疹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意思是说,在夏天的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所以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在谈到夏天如何养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