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是什么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按国际通行的标准界定,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老龄化率达到7%并不断增加、而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30%并逐渐缩小的现象。了解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防患和解决好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对于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特征
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7.33%,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4.23%。按国际通用标准衡量,标志着我市已完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在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我市老年人口表现出如下特征:
1、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从1990-2000年与2000-2005年两个阶段来看,我市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据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测算,2005年我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1.3万人,与2000年8.20万人相比,五年间增加了3.10万人,年均增加0.62万人,总增长速度为37.80%,年均增长6.62%。而2000年与1990年相比,十年间仅增加2.48万人,年均增加0.25万人,总增长速度为43.36%,年均增长3.67%。从比重看,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1990年的4.26%上升到2000年的5.64%再上升到2005年的7.33%,可见我市人口老龄化呈加速增长趋势。
2、中、高年龄组老年人口增长加快。国际上通常以65~69岁(低龄组)、70~79岁(中龄组)、80岁及以上(高龄组)人群占老年人口的比例来反映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状况。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市老年人口的低龄、中龄和高龄组的比例分别为41.94%、47.01%和11.05%,其中中龄组所占老年人口的比例最高,与2000年“五普”相比,低龄组下降了2.08个百分点,而中、高年龄组则分别上升了0.55和1.55个百分点。
3、人口“未富先老”。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全国、全省一样,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而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则是在经济发达时期,经济承受力强时出现。资料表明,2005年我市人均GDP为1557美元,与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相比差距很大,所以说,现阶段的人口老龄化是“未富先老”。
4、城乡差别明显,乡村老龄化迅速。由于经济条件、生育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别,使城镇与农村之间的老龄化进程呈现出不同步现象。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表明,2005年我市城镇老龄人口为4.7万人,占全市老龄人口的41.59%,农村老龄人口为6.6万人,占58.41%,城镇和农村的老龄化率分别为6.67%和7.90%,比2000年的5.51%和5.75%分别上升了1.16和2.1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无论是老龄人口总量,还是老龄化发展速度,农村均高于城镇。农村老龄化进程快于城镇的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劳动力年龄人口向城镇地区大量迁移和流动的结果。2005年乡村地区外出人口中,劳动力年龄人
口占接近90.6%,乡村地区的劳动力年龄人口大量减少,使老年人口的比重迅速提升。
二、人口老龄化形成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计划生育政策因素。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据公安户籍资料表明,1980年以前我市每年增加人口一般在2—3万人之间,之后每年的人口增长总量开始逐步下降,直到目前的
1万人左右,人口出生率由未实行计划生育前25—30‰的水平下降到2005年的13.47‰,这表明我市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人口老龄化进程也开始加速。
2、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据测算,2005年我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1.5岁,这也正是促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重要因素。
3、医疗技术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保障了人口的健康水平,延长了人们生命时间,降低了死亡率。
三、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是长远的、深刻的。这种影响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在总的来说,不利的一面将会是更深刻、更长远。
1、有利影响
人口老龄化在刚进入初期时对经济的发展会带来有利的影响——就是“人口红利”时期。“人口红利”即生育率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也使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在“人口红利”时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劳动力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投资的收益率较高。“人口红利”时期的经济将呈现出投资活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局面。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表明,2005年末我市人口总抚养比为46.1%,比1990年的53.7%下降了7.6个百分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口红利”期不会长期持续,一般只有15-20年,而之后老龄化的不利影响将开始加剧。因此,应该充分利用“人口红利”这段时间,加速经济发展。
2、不利影响
(1)人口老龄化超前经济发展。从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进程看,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是生育水平下降,且这种下降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自然下降的,老龄化发展过程用了近百年时间。但是,从我国7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之后人口增长幅度开始下降,到目前,这20余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人口老龄化过程,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急剧转变,使得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
(2)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口社会负担主要包括:一是退休费用,二是老人医疗卫生费用,三是老年经济,四是社会福利设施。随着社会上老年人口不断增多,上述各方面的投入必将大量增加。衡量老年人口社会的负担,一般采用老年人口负担系数。2005年我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负担系数为10.71%,比2000年的8.09%上升了2.62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的迅速提高,使得政府和社会在保障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从而减少社会积累,给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
(3)“四二一”家庭养老负担重。从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第一代独生子女现已进入婚育年龄。调查数据显示,30岁及以下年龄的独生子女占总人口的13.04%,其中已婚独生子女占30岁以下年龄独生子女的12.18%,占总人口的1.59%。这表明“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已经在我市出现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一对夫妇在供养四位老人的同时,还要抚养一个孩子。而社会竞争的加剧让相当数量的子女在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压力下,没有时间或者能力照顾老人。这种“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出现说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负担过重,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体系。
(4)社会保障城乡差异较大。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水平,使得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较为脆弱,尤其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致使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重在城镇,而农村的覆盖面则相对较窄,部分老年人口缺乏应有的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参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