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整理版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古代诗歌的鉴赏。
说到古代诗歌,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古代诗歌有哪些题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类整理一下吧!1. 山水田园山水田园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这类诗歌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如江河湖海、山川草木等。
比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里的“长江滚滚来”就是对江河壮阔景色的生动描绘。
2. 爱情离别爱情离别是古代诗歌中另一个常见的题材。
这类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感慨和对离别的不舍。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黄河入海流”就是对离别之情的象征性表达。
3. 励志奋发励志奋发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正能量题材。
这类诗歌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对励志精神的赞美。
4. 怀古思今怀古思今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历史题材。
这类诗歌通过对古人事迹的回顾,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
比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这里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就是对古人奋斗精神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反思。
5. 咏物抒怀咏物抒怀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生活题材。
这类诗歌通过对自然物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举头望明月”就是对月亮美丽景象的赞美,而“低头思故乡”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古代诗歌的题材丰富多样,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感人的爱情故事;既有激励人心的励志诗篇,又有回顾历史的怀古之作;既有对生活中琐碎事物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古代诗歌分类和鉴赏技巧
古代诗歌分类及鉴赏技巧一、按表达方式分依据诗歌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可以把诗歌大致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两大类。
抒情诗以抒发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被激发起来的感情为主。
在抒情诗中,诗人的着眼点在于通过某种事件或景物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融情入景,或借古咏怀,或托物言志。
抒情诗是一种最个性化的艺术。
诗人往往就是抒情诗的主人公,诗人的感情往往决定着诗的格调,诗人的人品往往决定着他的诗品。
叙事诗则客观地描述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中国是一个诗国,但数量庞大、最为发达的是抒情诗。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叙事诗作品几乎屈指可数,比如我们熟知的叙事诗只有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长恨歌》等寥寥几首。
二、按表现形式分(体裁)1 、古体诗四言古诗:出观最早(《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杜甫《羌村三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杂言古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指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
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以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但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引”、“吟”、“曲”等。
)2 、近体诗(形成于唐代)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颧雀楼》)绝句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五言律诗(杜甫《春望》)律诗七言律诗(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排律3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4 、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散曲小令(短小的曲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套数(散套)(睢景臣《高祖还乡》)戏剧(只是供演出的剧本)杂剧传奇三、按内容分(题材)1.送别赠别诗。
这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
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鉴赏一、咏史怀古诗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一般是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刘禹锡的《乌衣巷》等。
(一)咏史怀古诗特点①咏史怀古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②思路:历史上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思想感情。
鉴赏时要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的相似点。
(二)咏史怀古诗常用表达技巧①对比。
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渲染勾践灭吴归国时的繁华,后一句直转写越亡后的荒凉。
这是李白在南游吴越所写,表达了一种盛衰无常的感慨,并在咏叹中又有对当朝统治者唐玄宗荒淫生活的嘲讽。
②融情入景。
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不着痕迹。
如杜甫的《蜀相》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写走进武侯祠的所见所闻,“自”即“自己”,“空”即“徒然”。
碧草映阶,也不过自为春色罢了,诗人无心欣赏;繁枝茂叶里的黄莺,也不过徒然唱着春歌罢了,诗人无心倾听。
为什么?诗人此刻想到诸葛亮一生功业付诸东流,自然涌起一种悲伤和落寞的情怀,而眼前草色、黄鹂不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吗?③拟人。
以物作证,这个物都具有永恒的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个“旧时月”正是作为石头城六朝盛衰的历史变化的见证者出现的。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1分析
晨起动征铎, 鸡声茅店月,
客行悲故乡。 人迹板桥霜。
思乡的季节: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秋、冬、春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思乡诗注意积累意象。
标题特点 意象特点
5 边塞征战诗
• 鉴赏要点: • 1写了什么:所写景和事 • 2为什么写这些(抒发什么情感):
• 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场面的残忍悲壮、
3 送别诗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意送别诗中与贬谪有关的情感
别薛华 王勃
依依惜别之情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同情友人之情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替友人愤懑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同病相怜之情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鼓励友人之情
3 送别诗
•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 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 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 (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 见的一种主题。
思乡的《杨柳曲》,极写了边地苦寒的环境;五六句描 写将士们苦战的情景:时间紧凑,战斗生活紧张。后两 句直接抒情,表达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以前面苍凉的 环境和极其雄壮的作战场景描写作铺垫,衬托了将士们 的爱国激情。
边塞征战诗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
送刘司直赴安西
•
王维
• 绝域阳光道,胡烟与塞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祈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古从军行 李颀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古代诗歌的主题分类及鉴赏的一般规律
古古代代诗诗歌歌常常见见的的主主题题分分类类★ 识别要点:阅读古代诗歌,先要总体把握其类别,做到心中有数,解题时才不会离谱。
一、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⑴ 戍边报国 ; ⑵ 渴望安定 ; ⑶ 思念故乡 [ ⑴苦寒 ⑵尚武 ⑶思乡 ⑷征战 ⑸风俗 ]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使至塞上》(王维) 《渔家傲》(范仲淹)二、山水田园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也有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⑴ 赞美山河 ; ⑵ 热爱生活 ; ⑶ 闲适安逸 ; ⑷ 超脱避世; ⑸ 恬静淡泊如:《过故人庄》(孟浩然) 《山居秋暝》(王维) 《归园田居》(陶渊明)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典故(含历史事件、人物、陈迹等)为题材,往往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感慨兴衰、沧桑变化,以达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
⑴ 仰慕先贤 ; ⑵ 借古讽今 ; ⑶ 评价史实 ; ⑷ 怀才不遇 [ ⑴ 品史 ⑵ 览古 ]如:《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赤壁》(杜牧) 《咏史》(班固)四、羁旅行役诗:通常借游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来表达心中所想,也有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⑴ 文人失意 ; ⑵ 游子哀伤 ; ⑶ 世民困苦 ; ⑷ 互勉自励如:《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枫桥夜泊》(张继)五、思乡怀人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在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
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
⑴ 思亲念友 ; ⑵ 乡情乡愁 ; ⑶ 怀人闺思 ; ⑷ 客居游学 ; ⑸ 伤离恨别如:《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六、写景咏物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按题材分类鉴赏古代诗歌
按题材分类鉴赏古代诗歌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人物和事迹的诗歌。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表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抒发年过半百、功业无成的苦恼。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安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字样。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鉴赏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③。
注:①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
后来王莽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
②典出《汉晋春秋》:“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
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①“蜀先主”是指三国时期的刘备,“天下”二字既表明了刘备志在天下的气魄,也指出他威摄天下的功业。
“千秋尚凛然”渲染、突出了刘备的,也表达了作者对刘备的之情。
②“得相”句是指刘备得到的辅助,开创了大业。
“生儿”句是指由于儿子刘禅,葬送了基业。
③联系注释思考,作者在尾联使用的典故有什么含义?答:④全诗先写蜀之盛,后写蜀之衰,在鲜明的对比中总结了什么历史教训?答:【解析】①英雄气概;仰慕、崇敬②诸葛亮;不能效法先人的贤德(或答“不象贤”亦可)③写刘禅不惜祖业,只求享乐而毫无廉耻,进一步揭示蜀国败亡的原因。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一、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话说古时候,诗人们可是有很多种题材的诗歌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我们来看看“山水田园”类的诗歌。
这种诗歌主要是描绘自然风光,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比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里的“风急天高”、“渚清沙白”等描绘手法,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水之间。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爱情离别”类的诗歌。
这种诗歌主要是表达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离别的痛苦。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再来说说“抒怀励志”类的诗歌。
这种诗歌主要是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鼓励人们要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还有一类诗歌叫做“咏史抒怀”类的诗歌。
这种诗歌主要是通过回顾历史,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比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这里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向往。
我们来说说“送别赠言”类的诗歌。
这种诗歌主要是在离别时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对友人的祝福。
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过潇湘之浦。
”这里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古代诗歌的题材繁多,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山水田园诗,也有表达爱情离别的诗篇;既有抒怀励志的人生感悟诗,也有咏史抒怀的历史回顾诗;既有送别赠言的离别诗篇,也有亲情友情的友谊诗篇。
这些诗歌作品,既展现了古人的才情与智慧,也为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分类版
(讲义抒情方式:①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②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吊古伤今 借古抒怀 怀人伤己
桂枝香金陵怀古词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
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 风、酒旗斜矗。彩舟云
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
• 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象征、衬托、比喻、对偶等手法 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
怀古咏史诗小结
山水田园诗
谢灵运 陶渊明 王维 孟浩然 清新 清幽 恬静 隐逸
山水田园诗
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 文景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 画,使之成为世人抒发情怀、表情达意 、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手段--即借 景抒情
矣,尚能饭否
• ②对比
•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 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 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 ③虚实结合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④联想想象
•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 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 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二十四桥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 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 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
古代诗歌的常见七大题材鉴赏
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 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 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 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绍兴八年因反对“和议”、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铃,在这 年再次遭遣,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亲友都不敢去送他,张元干却写这首《贺新郎》词送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另方面, 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为什么黄河之源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 流砥柱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如今,中原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人口密聚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 兔盘踞横行之地。杜甫句云:“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J从来是天高难问其意。如今我与君都老了,也容易产生悲 情,我们的悲情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送君远去!
古诗鉴赏九大题材主题归类
古诗鉴赏九大题材主题归类
古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拥有丰富多样的题材和主题。
以
下是对古诗常见的九大题材进行归类和鉴赏。
1.风景题材:歌颂自然山水之美,通过描绘山水景色来表达对自然的
热爱和赞美。
如《登鹳雀楼》中描绘了烟波江上使人升起幽思的景色。
2.思乡题材: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古人常常因为流离失所或远行
而怀念家乡,这种怀念常常通过诗歌来抒发。
如《登高》中表达了对故乡
的思念之情。
3.咏史题材: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通过诗歌来咏史、讴歌
历史。
如《白日依山尽》通过文天祥的事迹,表达了忠诚的情感和对正义
的赞颂。
5.感慨题材:通过对社会风俗、人生哲理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来表达
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如《乌衣巷》通过描绘乌衣巷的景色来表达对社会
风气的不满和思考。
7.思考人生题材: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思考生老病死等人生的现实。
如《登鹳雀楼》通过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对名利的看透和超脱。
8.咏物题材:以自然或人造物品为题材,通过描写物的特点和形象来
表达情感。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通过描写小桥、流水和人物来借物抒怀。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题材分类鉴赏课件
爱情诗常见意象:
1、 比翼鸟、连理枝:比喻夫妻,如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 理枝。”
2、 红豆:象征爱情和相思。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3、 画眉:形容夫妻相爱。如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 时无?”
4、 鸳鸯、比目:表现夫妻情深。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 羡仙”。
它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 诗、别离相思诗。
(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 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 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 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 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1)标题中多含“怨 “怀”“思”“别”“忆”“望 夫”“妇叹”“闺怨”“幽恨”或 直接用“无题”等字眼。 标 (2)常见意象:“眉锁”“翠楼”“ 志 碧纱”“白发”“秋风”“夜雨 ”“寒月”“寒衣”“残梦”“泪 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 ”“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 燕双飞”“临笺泪长”等。
舍之情。
的离情别绪,而是通
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
(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
(1)标题中往往有“送”“别
(2)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深。
”“赠”“酬”。
(3)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3)以乐景衬哀情(也
标 志
(2)常见意象:“柳”“酒”“ 月”“水”四大意象。(“长 亭”“短亭”“阳关”“舟
——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
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
山水田园诗的基
——辛勤劳动,秋收时的欢快心情。
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
内容 本内容是自然山 情感 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 与化静为动)。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一、诗词体裁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七律,七绝,五律,五绝)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诗歌的题材可分为: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如《硕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
古代诗歌体裁分类鉴赏(27 张)
以世称“庾开府”。
1.抓标志:荆门道(地点)、怀古。 2.读注释:①诗作于被贬赴连州刺史之任时,交代写作背景②中唐诗人刘禹锡“永 贞革新”失败,介绍作者情况③介绍“庾开府”,暗示此处运用典故。 3.读诗句,明手法:①(关键词句)咸阳终日苦思归,手法:用典,双关。②[景、 事](写景) 手法: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静;哀景写哀情。(叙事)在赴任路上看 到江山易主的南国山川,古都破败的景象,感慨昔盛今衰。 4.定情感:表达诗人对南国昔盛今衰的感慨和革新政治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更 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势的忧虑。
1.抓标志:梅,横两三枝雪压风欺、(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空自倚、 清香未减(梅的特点) 2.读注释:①介绍作者,北宋词人,交代生存环境:“遭贬,暗示内心郁 郁不平,“隐居”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时隐居生活的向往,交代写 作背景;②"东君"“玉堂”“故人”帮助理解诗歌。 3.读诗句,明手法:①(关键词句)“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 去后,冷落新诗”“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 人知”。②[景、事] (写景)写江梅潇洒,用修竹作陪衬,遭受雪压风欺, 却凌寒而开,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轻失花期”,最后 写梅花虽遭冷落,却不与世俗同流,清香不减。(叙事)作者观看梅花, 以梅花品格的高洁、孤傲寓自己的品性。手法:象征、托物言志。 4.定情感:①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②表达了对林 逋的仰慕和追怀;③表达了对无人赏识自己的忧愤;④表达了坚守自己高 洁品格的情怀。
(5)渴望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如:王 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对战争残酷艰苦的厌恶,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 的反战思考
古代诗歌鉴赏的内容分类、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的内容分类、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一)诗歌内容分类爱国题材类,有表现忧国伤时的,揭露统治者腐败的,表现建功报国的理想的,还有表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的。
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等。
(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二、鉴赏示例:
[一20]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征?
西沉的残月、悲啼的乌鸦、满天的霜、岸边的 枫树、江上的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等; 特征:深秋半夜萧疏清冷。
2、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
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三两家。
1、全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表达了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对春天 的热爱。
2、划线诗句运用“出”“斜”两词有什么妙处?联系诗 歌内容作简析。4分
泛指山中的隐士,也可指诗人自己。
2.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寓静于动”或 “动中显静”,请以颈联为例,对此作简要的赏析.
“喧”从声音的角度写热闹,“动”从动 态的角度写“热闹”,以热闹烘托山间的 幽静。
3.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理想?
诗人通过山雨初霁、月下青松、淙淙清泉、翠 竹成林、水中碧莲等意象塑造出一种秋天傍晚 空山幽美恬静的意境;
一、课本“咏物诗”加温: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所处环境—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 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所言之志— 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
古诗鉴赏-古诗题材类别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
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 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 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 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 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间接写别情
【赠 别】杜牧
通过写宴席上燃烧的蜡 烛借物抒情,表现自己 留恋惜别之情。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古诗鉴赏
咏物诗
山水田园诗
惜别送别诗 思乡怀远诗
怀古咏史诗 边塞诗
咏怀诗 羁旅行役诗 讽喻诗
爱情诗
一、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
咏物诗(侧重于托物言志)
石灰吟 (明)于谦
爆竹(明)黎淳
千锤万凿出深山, 自怜结束小身材, 烈火焚烧若等闲。 一点芳心未肯灰。 粉身碎骨浑不怕, 时节到来寒焰发,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万人头上一声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 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 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或拟人,或比喻,或双关、 借代,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象征)
• 咏物诗有两大特点: ①是借物寄托、借物抒怀,或发其志士之悲、 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 受。 ②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 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我 们在复习时,对同类的诗歌,如果能从“咏 物”的特征入手,那将会事半功倍。
诗歌鉴赏八大题材
诗歌鉴赏八大题材
诗歌鉴赏的八大题材如下:
1.怀古诗题材:以凭吊古迹、缅怀古人、感慨昔盛今衰、抒发壮志等为主要内
容,多以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题材。
2.咏物诗题材:以托物言志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动物、植物等
事物的描写,表达诗人的情感或志向。
3.山水田园诗题材: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抒发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4.行旅诗题材:以抒发旅途感受、描绘旅途风光等为主要内容,表达诗人对旅
途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5.闺怨诗题材:以描写女性闺怨、表达女性情感为主要内容,反映古代女性在
特定社会下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
6.送别诗题材:以送别为主题,表达诗人对离别的伤感、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
未来的希望和祝福。
7.谈禅说理诗题材:以阐述哲理、表达禅意为主要内容,反映诗人对人生、世
界的思考和领悟。
8.爱情怨女诗题材:以描写爱情和女性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反映古代女性在感
情生活中的地位和遭遇,表达对爱情和生活的向往和不满。
1/ 1。
诗歌鉴赏题材分类与艺术手法
1.
思想内容: ① 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祖国的激情。《出塞》 ② 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凉州词》 ③ 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衬托将士的豪情或厌战)和连年征战的残 酷。《从军行》 ④ 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厌恶战争。《兵车行》《征人怨》 ⑤ 描写塞外的壮美风光。《使至塞上》 2. 常用艺术手法: ① 直抒胸臆 ② 借景抒情(乐景哀情 哀景豪情)、 ③ 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虚实结合。 3. 常用意象: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边关戍楼、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投笔表示弃文从武,长城表示守边的将士,楼兰表示边境之敌,吴钩 表示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4. 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玉 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 9 《关山月》等
7
六、怀古咏史诗(古今兴亡多少事)
1.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 “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 内容特点: ①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抒发 对古人的缅怀之情;《念奴娇•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 古 》《登幽州台歌》 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 讽今;《乌衣巷》《石头城》《扬州慢》 ③ 感慨物是人非,抒发伤感或批判之情。《越中览古》《苏台 览古》《桂枝香•金陵怀古》(乐景衬哀情 对比) ④ 客观评价史实。《赤壁》 ⑤ 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马嵬》 ⑥ 登高怀远,感慨游子失意,怀念故乡亲友。 ⑦ 登高望远,赞美祖国山河,表达豪情壮志。《望岳》 3. 艺术手法:借古讽今、用典抒情;以景衬情,古今对比,烘托 渲染;虚实结合、拟人。 8 4. 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鉴赏(一)山水田园诗1.概念: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有限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第一个全力来描绘壮丽河山的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盛唐时山水田园式的创作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宋代有范成大等。
2.思想内容:①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②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③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④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⑤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⑥揭露封建剥削。
3.艺术特色: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
盛唐山水田园诗总体特点:风格清新、韵致高远、神韵天成。
有两类风格:一是“清”,以王孟为代表。
孟浩然:清淡。
王维: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追求画意,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
二是“雄”,以李杜为代表。
李白的雄奇豪放与杜甫早年诗作的英气豪迈。
表现在描写对象高大、流动、充满阳刚美的自然山水。
艺术手法:大胆的夸张、丰富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
此类诗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4.考查重点:理解、分析山水田园诗(写景诗)中的艺术形象及思想感情;区辨及鉴赏诗中表达技巧及其作用;鉴赏诗作名家的语言风格。
(二)咏物言志诗1.概念: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于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2.思想内容: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愿望;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表达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苦闷;表明心迹,表达对某种节操的坚守;表达对时事难测,对某种丑陋现象的抨击。
3.艺术特点:①意象: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即单纯与丰富的统一;②主要手法是托物言志,对“物”的描摹注重形神兼备,取其神韵,略其形貌,虚实结合;③从构思看,善于寄托、巧于立意,“如水中盐,密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无味”(钱钟书语)物我相融,托物寄意,借以自我写照;④表达技巧主要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比喻、拟人、对比等;⑤以物象为题,或咏(题、赠、赞)+物象为题,借助物象的组合而成的景象表达情感⑥语言风格:慷慨悲壮、凄婉感伤。
4.考查重点:把握咏物言志诗咏物“取神韵,略形貌”的特征;理解、分析“物与志”的“契合点”;鉴赏咏物言志诗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边塞征战诗1.概念: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等。
边塞诗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初唐——愤怒与沉郁;盛唐——雄浑与自豪;中唐——苍凉与幽怨;晚唐——萧飒与悲苦,先后承接。
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2.思想内容: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及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及民族风情、民族交往;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黜武的统治者。
怨而不怒、悲而能壮,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同时思想感情复杂而又矛盾,有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穷兵黜武和献身精神的矛盾3.艺术特点:①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征人怨》、《关山月》、《从军行》等;②常见意象有:景物有:大漠、关山、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箭飞、马走;用品及乐器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笳、琵琶、羌笛等;地名和民族名有:碛、西、轮台、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等;③语言风格:雄壮豪迈,崇高壮美,委婉清丽,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4.考查重点:分析边塞诗所用的特定词语或意象的作用;分析鉴赏边塞诗矛盾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区辨并鉴赏边塞诗运用表现手法的作用等。
(四)怀古咏史诗1.概念: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临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身世共鸣,或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的诗作。
2.思想内容: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②借古讽今,批判现实;③借古人遭遇来类比自己的境遇,或抒写怀才不遇之叹,或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④对历史做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3.艺术特点:借古喻今、借人喻己、对比衬托、侧面烘托、即景抒怀、用典抒情言志等。
4.考查重点:诗中所咏的史实及人物的理解;诗人借史的用意及思想感情;诗作艺术手法对刻画形象、表达主旨思想的作用。
(五)送别留别诗1.概念: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则动辄多年,再会难期,亲友别离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涌现了以表达离愁别绪为主题的送别留别诗。
2.思想内容:①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抒写的是对亲人离别之情、对友情的咏唱;②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③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友情加知音,借别离以希望为慰籍,于慰籍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④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
3.艺术手法:或直抒胸臆,或借助意象寓情于景,或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用于本类诗的意象有阳关、长亭、劳歌、南浦、柳岸、流水、杨柳、明月、夕阳、灞桥等。
语言风格:或感伤凄婉,或慷慨悲壮,或炙热真挚。
4.考查重点:考查抒情方式的区辨及作用;借助意象创设的意境或形象;分析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区辨表达技巧及其表达作用等。
(六)思乡怀远诗1.概念: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触发对远方亲友、故土的思念之情。
思妇闺情诗,羁旅行役诗当包含在此类诗中。
2.思想内容:作者羁旅行役的困苦孤独,青楼香馆的生别悲离,宦海仕途的沉浮颠沛,家园乡关的无限愁思等等。
3.艺术手法: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想象、用典、对比等。
常见意象有杨柳、明月、鸿雁、杜鹃、鹧鸪、双鲤、尺素、梅花、燕子、鸡鸣、车铎、板桥、山路、落日、秋风、孤帆等。
4.考查重点:分析作者思乡怀人的原由;作者因事因景引发的所思所感;鉴赏作者表达情感、塑造形象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效果等。
(七)即事即景感怀诗1.概念: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或眼前景物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2.思想内容:天涯羁旅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情深意长的劝勉,游历山水的感悟等。
3.艺术手法:直抒胸臆、借物抒情、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想象与联想、烘托与渲染等以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4.考查重点:分析诗歌即事即景而引发的所思所感所想,鉴赏诗作刻画的形象,区辨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赏析炼字炼意所在。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及其常见意象与主题列表诗歌类别常见诗题标志常用意象例诗表现的思想情感送别诗送、赠、别柳、酒、歌、船、南浦、长亭、短亭、灞陵(灞桥)、暮色、杨柳、杨花、柳絮、春草、春色、水、谢亭、夕阳,秋月、西楼、劳劳亭等《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赠汪伦》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爱情诗闺怨诗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雨霖铃》(柳永)《鹊桥仙》(秦观)《一剪梅》(李清照)绵绵思念、款款深情、离情别恨、边塞诗出塞、从军、行、古风、歌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大漠、轮台、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碛西、雁飞鹰扬、雪山孤城、长云秋月、箭飞马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凉州词》(王之涣)《出塞》《从军行》(王昌龄)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人同情征人、批判统治者山水田园诗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山居秋暝》(王维)《过故人庄》《宿建德江》(孟浩然)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羁旅行役诗驿道、征铎、马、杜鹃、船(舟)、鸿雁、浮萍、飞蓬、客、飞鸟等《旅夜书怀》(杜甫)《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羁旅愁思、思乡思亲、征人思乡、闺中怀人怀古咏史诗咏、怀(标题往往古迹名称)某个古迹、某个(些)古人某段史实《石头城》(刘禹锡)《贾生》(李商隐)《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古讽今、感叹盛衰无常、感叹物是人非、感慨壮志未酬咏物诗咏、吟(标题往往出现具体事物名称)松梅竹菊、蝉峰等事物《卜算子咏梅》(陆游)《墨梅》(王冕)《石灰吟》(于谦)托物言志、借物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