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基本原理复习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复习
1-3 如何认识液态金属结构的“长程无序”和“近程有序”?试举几个实验例证说明液态金属或合金结构的近程有序(包括拓扑短程序和化学短程序)答:(1)长程无序是指液体的原子分布相对于周期有序的晶态固体是不规则的,液体结构宏观上不具备平移、对称性。
近程有序是指相对于完全无序的气体,液体中存在着许多不停“游荡”着的局域有序的原子集团(2)说明液态金属或合金结构的近程有序的实验例证①偶分布函数的特征对于气体,由于其粒子(分子或原子)的统计分布的均匀性,其偶分布函数 g(r)在任何位置均相等,呈一条直线 g(r)=1。
晶态固体因原子以特定方式周期排列,其 g(r)以相应的规律呈分立的若干尖锐峰。
而液体的 g(r)出现若干渐衰的钝化峰直至几个原子间距后趋于直线 g(r)=1,表明液体存在短程有序的局域范围,其半径只有几个原子间距大小。
② 从金属熔化过程看物质熔化时体积变化、熵变及焓变一般都不大。
金属熔化时典型的体积变化为 3%~5%左右,表明液体的原子间距接近于固体,在熔点附近其系统混乱度只是稍大于固体而远小于气体的混乱度。
另一方面,金属熔化潜热约为气化潜热的 1/15~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结合键只有部分被破坏。
由此可见,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键的全部破坏,液体金属内原子的局域分布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可以说,在熔点(或液相线)附近,液态金属(或合金)的原子集团内短程结构类似于固体。
③ Richter 等人利用 X 衍射、中子及电子衍射手段,对碱金属、Au、Ag、Pb 和 Tl 等熔体进行了十多年的系统研究,认为液体中存在着拓扑球状密排结构以及层状结构,它们的尺寸范围约为10-6-10-7cm。
④Reichert观察到液态Pb局域结构的五重对称性及二十面体的存在,并推测二十面体存在于所有的单组元简单液体。
⑤在 Li-Pb、 Cs-Au、Mg-Bi、Mg-Zn、Mg-Sn、Cu-Ti、Cu-Sn、 Al-Mg、Al-Fe 等固态具有金属间化合物的二元熔体中均被发现有化学短程序的存在。
金属材料成型原理复习题
金属材料成型原理复习题金属材料成型原理复习题一、选择题1. 金属材料成型是指将金属材料通过加工手段改变其形状和尺寸的工艺过程。
下列哪种加工方法不属于金属材料成型?A. 铸造B. 钣金加工C. 焊接D. 热处理2. 金属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A. 塑性变形B. 弹性变形C. 破裂变形D. 熔化变形3. 金属材料成型的塑性变形包括以下哪些形式?A. 挤压B. 拉伸C. 剪切D. 打击4. 下列哪种成型方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金属零件?A. 铸造B. 锻造C. 拉伸D. 剪切5. 金属材料成型中,冷加工与热加工的区别在于:A. 加工温度不同B. 加工速度不同C. 加工压力不同D. 加工方式不同二、判断题1. 金属材料成型的塑性变形是指在材料受到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尺寸发生永久性改变的过程。
( )2. 铸造是将熔化的金属注入模具中,经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形状的金属零件的工艺过程。
( )3. 锻造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的金属零件的工艺过程。
( )4. 拉伸是指将金属材料受力方向上的截面积减小,长度增加的塑性变形过程。
( )5. 冷加工是指在室温下进行的金属材料成型过程,适用于加工硬度较高的材料。
(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金属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
2. 什么是铸造?请简要描述铸造的基本工艺流程。
3. 什么是锻造?请简要描述锻造的基本工艺流程。
4. 什么是冷加工和热加工?它们之间有何区别?5. 请列举出金属材料成型中常用的几种加工方法,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四、综合题某企业需要生产一批大型金属零件,要求零件的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度好。
请根据企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成型方法,并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A、B、C4. A5. A二、判断题1. √2. √3. √4. ×5. √三、简答题1. 金属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施加外力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改变其形状和尺寸。
材料成型原理试卷
材料成型原理试卷
材料成型原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艺,将原料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在工程领域中,材料成型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材料的加工工艺、成型设备、原料性能等多个方面。
本试卷将围绕材料成型原理展开,考察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选择题。
1.材料成型原理的基本原理是()。
A.加热原理。
B.压缩原理。
C.变形原理。
D.化学原理。
2.在材料成型原理中,成型设备是指()。
A.冲床。
B.注塑机。
C.挤压机。
D.以上都是。
3.材料成型原理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生产效率。
B.改善材料性能。
C.降低成本。
D.以上都是。
二、填空题。
4.材料成型原理中,塑性变形是指材料在()条件下发生的变形。
5.在材料成型原理中,粉末冶金是一种常见的()成型方法。
6.成型温度对材料成型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材料的()越好。
三、简答题。
7.简述材料成型原理中的压力作用对材料的影响。
8.举例说明材料成型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综合题。
9.某工厂使用注塑机进行塑料制品的生产,试分析注塑机在材料成型原理中的作用和影响。
10.以你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材料成型原理,谈谈你对材料成型工艺的理解和认识。
以上就是本次材料成型原理试卷的所有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认真作答。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材料成型技术是指利用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因素,通过给予物质以一定的形状,以获得具备特定功能和要求的制品的一种技术方法。
材料成型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制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材料成型技术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1.材料成型的分类:材料成型可分为热成型和冷成型两类。
热成型是指在高温下进行的成型过程,包括热压、热拉伸、热挤压等。
冷成型是指在常温下进行的成型过程,包括冷弯、冷挤压、冷拔等。
2.材料成型的原理: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材料施加力和热量,使其发生塑性变形,进而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制品。
材料成型的力学过程包括拉伸、挤压、弯曲、剪切等。
热量作用主要是为了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其变形能力。
3.材料成型工艺:材料成型的工艺包括模具设计、加工设备的选择与调试、成型过程的操作等。
模具是材料成型的关键工具,模具的设计要考虑到材料的特性、形状和尺寸的要求。
加工设备的选择与调试要根据材料的成型要求和加工量来确定。
成型过程的操作要严格控制力和热的加工参数,保证制品的质量。
4.材料成型的性能影响因素:材料成型的性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成型工艺的参数、设备的性能等。
材料的性能对成型工艺的选择和制品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成型工艺的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也会对成品的性能产生影响。
设备的性能如精度、刚度、压力等也会影响到成型的结果。
5.材料成型的应用:材料成型技术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建筑等。
汽车制造中的车身、发动机零部件等都需要经过冲压成型、挤压成型等工艺。
航空航天中的飞机壳体、涡轮叶片等也需要通过成型工艺进行制作。
电子产品中的外壳、散热器等也需要通过成型技术来获得所需的形状。
建筑领域中的钢结构、混凝土构件等亦需要经过成型工艺来生产。
综上所述,材料成型技术是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材料成型的分类、原理、工艺、性能影响因素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材料成型技术,提高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完整版
第一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1雷诺数Re:当Re>2300时为紊流,Re<2300时为层流。
Re=Du/v=Duρ/η,D为直径,u 为流动速度,v为运动粘度=动力粘度η/密度ρ。
层流比紊流消耗能量大。
2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表面上平行于切线方向且各方向大小相同等的张力。
润湿角:接触角为锐角时为润湿,钝角时为不润湿。
3压力差:当表面具有一定的曲度时,表面张力将使表面的两侧产生压力差,该压力差值的大小与曲率半径成反比,曲率半径越小,表面张力的作用越显著。
4充型能力:充型过程中,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即液态金属充型能力。
5长程无序、近程有序:液体的原子分布相对于周期有序的晶态固体是不规则的,液体结构宏观上不具备平移、对称性,表现出长程无序特征;而相对于完全无序的气体,液体中存在着许多不停游荡着的局域有序的原子集团,液体结构表现出局域范围内的近程有序。
拓扑短程序:Sn Ge Ga Si等固态具有共价键的单组元液体,原子间的共价键并未完全消失,存在着与固体结构中对应的四面体局域拓扑有序结构。
化学短程序:Li-Pb Cs-Au Mg-Bi Mg-Zn Mg-Sn Cu-Ti Cu-Sn Al-Mg Al-Fe等固态具有金属间化合物的二元熔体中均有化学短程序的存在。
6实际液态金属结构:实际金属和合金的液体由大量时聚时散、此起彼伏游动着的原子团簇空穴所组成,同时也含有各种固态液态和气态杂质或化合物,而且还表现出能量结构及浓度三种起伏特征,其结构相对复杂。
能量起伏: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原子的能量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在随时间不停的变化,时高时低,这种现象成为能量起伏。
结构起伏:由于能量起伏,液体中大量不停游动的局域有序原子团簇时聚时散,此起彼伏而存在结构起伏。
浓度起伏:游动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而且这种局域成分的不均匀性随原子热运动在不时发生着变化,这一现象成为浓度起伏。
[整理]《材料成形原理》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 表面张力2 粘度3 表面自由能(表面能)4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5 液态金属的流动性6 铸型的蓄热系数7 不稳定温度场和稳定温度场8 温度梯度9 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10 均质形核和异质形核11、粗糙界面和光滑界面12 “成分过冷”与“热过冷”13 内生生长和外生生长14 枝晶间距15 共生生长和离异生长16 孕育与变质17 联生结晶18 择优生长19 快速凝固20 气体的溶解度21 熔渣的碱度22、长渣和短渣23 熔渣的氧化和还原能力24 扩散脱氧25 沉淀脱氧26 真空脱氧27 偏析28 微观和宏观偏析29 气孔30、冷裂纹和热裂纹31 溶质再分配32 热流密度33 焊接34 热影响区35 焊接线能量E36 焊接的合金化37 合金化的过渡系数38 熔合比39 内力40 内应力41 焊接瞬时应力42 焊接残余应力43 焊接变形44 裂纹45 塑性46 热塑性变形47、张量48 塑性49 简单加载50、应力球张量51、加工硬化52、应变速率53、滑移54、主切应力平面55、平面应变状态56、附加应力二、简答题1 实际液态金属的结构2 液态金属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3 简述大平板铸件凝固时间计算的平方根定律4 铸件凝固方式的分类5 简述Jackson因子与界面结构的关系6 试写出“固相无扩散,液相只有有限扩散”条件下“成分过冷”的判据,并分析哪些条件有助于形成“成分过冷”。
7 写出成分过冷判别式(在“固相无扩散,液相为有限扩散”条件下),讨论溶质原始含量C0、晶体生长速度R、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GL对成分过冷程度的影响,并以图示或文字描述它们对合金单相固溶体结晶形貌的影响。
8 层片状共晶的形核和长大方式9. 铸件的凝固组织可分为几类,它们分别描述铸件凝固组织的那些特点?11 防止气孔产生的措施12 夹杂物对金属性能的影响13.常见焊缝中的夹杂物有几类,它们会对焊缝产生哪些危害?14 试比较缩孔与缩松的形成机理15. 简述凝固裂纹的形成机理及防止措施。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习题整理完成版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习题整理完成版一、概念1、温度场:是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某一瞬间的温度分布。
2、凝固:将固体材料加热到液态,然后使其按人们预定的尺寸、形状及组织形态再次冷却到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3、粘度:原子承接相互阻碍运动的内摩擦力。
影响粘度因素:温度、表面活性元素、非表面活性元素。
4、体积成形:是在塑性成形过程中靠体积的转移和重新分配来实现的。
体积成形有自由锻造、模锻、轧制、挤压、拉拔等。
5、轧制:将金属坯料通过两个旋转轧辊间的特定孔形,使其形成一定截面形状的方法。
6、挤压:挤压是使大截面的毛坯在凸模的强大压力作用下产生塑性流动,迫使金属从模具型腔中挤出,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和较小截面尺寸的工作。
7、拉拔:拉拔是将金属坯料的前端施以一定的拉力,使它通过锥形的凹模型腔,改变其截面的形状和尺寸的一种加工方法。
8、板料成形一般称为冲压,可分为落料、冲孔(分离工序,简称冲裁)、弯曲、拉深等工序。
9、加工硬化:冷态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材料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现象。
二、简答题1、材料加工的三要素:材料、能量、信息2、选择零件加工方法的原则:要考虑零件的形状、特征、工作条件及使用要求、生产批量和制造成本、现有环境条件等多因素,以达到技术上可行、质量可靠和经济上合理。
3、冷塑性变形的实质:多晶体变形主要是晶内变形,晶间变形起次要作用,而且需要有其他变形和机制相协调这是由于晶界强度高于晶内,其变形比晶内难,如发生晶界变形易引起晶界破坏和产生裂纹。
4、冷塑性变形特点:1.不是同时性;2.晶粒变形的相互协调性;3.晶粒之间和晶粒内部与晶界附近区域之间变形的不均匀性。
5、塑性板料成形方面发展方向:a.大批量向高速化、自动化发展。
b.发展多工位压力机。
c.发展冲压生产线。
d.小批量生产时期朝简易化、通用化发展,提高加工的“柔性”。
e.工艺过程模拟化和模具CAD/CAM。
6、柔性加工单元包括:开式双柱宽台面压力机、机器人、模具自动仓库、供料装置、堆垛起重机、成品传送带、废品传送带、操纵台等。
材料成型原理复习总结
材料成型原理复习总结名词解释:1溶质平衡分配系数:定义为特定温度下固相合金成分浓度与液相合金成分浓度达到平衡时的比值。
2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充型过程中,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
3孕育处理:是在浇注之前或者浇注过程中向液态金属中添加少量物质以达到细化晶粒,改善宏观组织目的的一种工艺方法。
4最小阻力定律:当变形体质点有可能沿不同方向移动时,则物体各质点将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
5金属的超塑性:所谓超常的塑性变形行为,具有均匀变形能力,其伸长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几百,甚至几千,这就是金属的超塑性6定向凝固原则:就是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通过安放冒口等工艺措施,使铸件远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尔后是靠近你冒口部位凝固,最后才是冒口本身的凝固。
7偏析: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
8平衡凝固:是指液,固相溶质成分完全达到平衡状态图对应温度的平衡成分。
9相变应力:具有固态相变的合金,若各部分发生相变的时刻及相变的程度不同,其内部就可能产生应力,这种应力就成为相变引力。
10晶体择优生长:在发展成为柱状晶组织的过程中需要淘汰取向不利的晶体,这个互相竞争淘汰的晶体生长过程称为晶体的择优生长。
简答题1.简述金属压力加工(塑性成形)的特点和应用。
答:1生产效率高。
(适用于大批量生产)2.改善了金属的组织和结构(钢锭内部的组织缺陷经塑性变形后组织变得致密,夹杂物被击碎;与机械加工相比,金属的纤维组织不会被切断,因而结构性能得到提高)3材料的利用率高(无切削,只有少量的工艺废料,因此利用率高)4尺寸精度高(精密锻造,精密挤压,精密冲裁零件,可以达到不需要机械加工就可以使用的程度)应用:金属的塑性加工在汽车,拖拉机,船舶,兵器,航空和家用电器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2.什么是缩孔和缩松?请分别简述这两种铸造缺陷产生的条件和基本原因。
答:铸件在凝固的过程中,由于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出现孔洞.容积大而集中的孔洞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期末考试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期末考试一、题目解析1.1 题目背景材料成型是指通过加工和改变材料的形状、结构和性能,将材料转化为所需产品的过程。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是材料工程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材料的性质和制备过程具有关键意义。
本次期末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材料成型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检验其对材料工程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1.2 题目要求本次期末考试分为两个部分,共计四道题目。
结构如下:•第一部分: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
•第二部分:解答题,要求对题目进行详细解答。
二、选择题部分2.1 单选题1.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是指()a.获得理想材料的制备方法b.通过加工和改变材料的形状、结构和性能来制备材料c.确定材料的使用条件d.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的变化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常见的材料成型方法()a.压力成型b.粉末冶金c.离子掺杂d.热处理3.下列哪种常见材料成型方法主要用于金属类材料()a.挤压b.注塑c.热压d.拉伸4.在注塑成型方法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注塑机的组成部分()a.锁模机构b.注射系统c.温控系统d.冷却系统2.2 多选题1.下列哪些材料成型方法适用于聚合物材料()a.注塑b.热压c.真空吸塑d.高温火焰喷射2.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包括()a.加工和改变材料形状的方法b.改变材料结构和性能的途径c.制备理想材料的过程d.材料使用条件的确定三、解答题部分3.1 问题一请简要描述选择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3.2 问题二请解释挤压成型方法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其应用。
3.3 问题三请以铸造成型方法为例,简要介绍其工艺流程,并分析铸造成型方法的局限性。
3.4 问题四请说明粉末冶金成型方法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四、答题要求1.答题过程中应注意合理组织答案结构,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2.对于解答题,应结合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并加以实际案例或具体数据支持。
3.题目要求的解答字数范围为200-300字。
材料成型期末复习题..
《材料成型基础》复习题成型—利用局部变形使坯料或半成品改变形状的工序一、金属液态成型1. 何谓铸造**?铸造有哪些特点?试从铸造的特点分析说明铸造是生产毛坯的主要方法?答: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成形方法,称为铸造1)可以生产出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毛坯,如各种箱体、床身、机架等。
2)铸造生产的适应性广,工艺灵活性大。
工业上常用的金属材料均可用来进行铸造,铸件的重量可由几克到几百吨,壁厚可由0.5mm到1m左右。
3)铸造用原材料大都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并可直接利用废机件,故铸件成本较低。
缺点1)铸造组织疏松、晶粒粗大,内部易产生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因此,铸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度低于同种材料的锻件。
2)铸件质量不够稳定。
2. 何谓合金的铸造性能**?它可以用哪些性能指标来衡量**?铸造性能不好,会引起哪些缺陷?铸造性能——合金易于液态成型而获得优质铸件的能力。
合金的铸造性能包括金属的流动性、凝固温度范围和凝固特性、收缩性、吸气性等。
3. 什么是合金的流动性**?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P2)流动性流动性是指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合金流动性的好坏,通常以“螺旋形流动性试样”的长度来衡量流动性的影响因素1)合金的种类及化学成分{1、越接近共晶成分,流动性就越好。
2、选用结晶温度范围窄的合金,以便获得足够的流动性。
}2)铸型的特点3)浇注条件4. 从Fe-Fe3C相图分析,什么样的合金成分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为什么?越接近共晶合金流动性越好。
凝固温度范围越窄,则枝状晶越不发达,对金属流动的阻力越小,金属的流动性就越强5. 试比较灰铸铁、碳钢和铝合金的铸造性能特点。
6. 铸件的凝固方式依照什么来划分?哪些合金倾向于逐层凝固?1. 合金的凝固方式(1)逐层凝固方式(图1-5a)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其断面上固相和液相由一条界线清楚地分开,这种凝固方式称为逐层凝固。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知识点总结1. 引言材料成型是指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塑形,使其获得特定的形状和性能。
材料成型在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及常见的成型方法,帮助读者对材料成型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塑性变形塑性变形是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之一。
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会受到外力的作用,原子、分子和晶粒发生移动和重排,从而改变材料的形状。
塑性变形的主要特点是可逆性,即材料在去除外力后可以恢复原来的形状。
常见的塑性变形过程包括挤压、拉伸、压延和锻造等。
挤压是将材料通过模具挤压成所需形状的过程。
拉伸是将材料拉长并变细的过程。
压延是将材料通过辊压变薄的过程。
锻造是通过对材料施加冲击力使其变形成所需形状的过程。
塑性变形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材料的塑性性能、变形条件和成型方法等因素。
3. 热变形热变形是利用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塑性变形特性进行成型的一种方法。
通过加热材料可以降低其流动应力,有利于成型过程中的塑性变形。
常见的热变形方法包括热挤压、热拉伸、热轧和热锻等。
热挤压是将加热至一定温度的材料通过模具挤压成所需形状的过程。
热拉伸是将加热至一定温度的材料拉伸成所需形状的过程。
热轧是将加热至一定温度的材料通过辊压变薄的过程。
热锻是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并施加冲击力使其变形成所需形状的过程。
热变形的优点是可降低变形应力、改善材料的塑性、提高成形精度。
但是,热变形过程中需注意控制温度和冷却速度,以避免材料过热或过冷引起材料性能的改变。
4. 化学变形化学变形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材料的形状和结构发生变化。
化学变形常见的方法有溶胶-凝胶法、沉积法和电化学沉积等。
溶胶-凝胶法是通过将溶胶溶液中的成分凝胶化,使其形成固体凝胶。
固体凝胶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热处理或压制成所需的形状。
沉积法是将溶液中的溶质通过化学反应沉积在衬底上形成薄膜或形状。
电化学沉积是利用电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溶质在电极表面沉积成薄膜或形状。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习题整理完成版
一、概念1、温度场:是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某一瞬间的温度分布。
2、凝固:将固体材料加热到液态,然后使其按人们预定的尺寸、形状及组织形态再次冷却到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3、粘度:原子承接相互阻碍运动的内摩擦力。
影响粘度因素:温度、表面活性元素、非表面活性元素。
4、体积成形:是在塑性成形过程中靠体积的转移和重新分配来实现的。
体积成形有自由锻造、模锻、轧制、挤压、拉拔等。
5、轧制:将金属坯料通过两个旋转轧辊间的特定孔形,使其形成一定截面形状的方法。
6、挤压:挤压是使大截面的毛坯在凸模的强大压力作用下产生塑性流动,迫使金属从模具型腔中挤出,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和较小截面尺寸的工作。
7、拉拔:拉拔是将金属坯料的前端施以一定的拉力,使它通过锥形的凹模型腔,改变其截面的形状和尺寸的一种加工方法。
8、板料成形一般称为冲压,可分为落料、冲孔(分离工序,简称冲裁)、弯曲、拉深等工序。
9、加工硬化:冷态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材料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现象。
二、简答题1、材料加工的三要素:材料、能量、信息2、选择零件加工方法的原则:要考虑零件的形状、特征、工作条件及使用要求、生产批量和制造成本、现有环境条件等多因素,以达到技术上可行、质量可靠和经济上合理。
3、冷塑性变形的实质:多晶体变形主要是晶内变形,晶间变形起次要作用,而且需要有其他变形和机制相协调这是由于晶界强度高于晶内,其变形比晶内难,如发生晶界变形易引起晶界破坏和产生裂纹。
4、冷塑性变形特点:1.不是同时性;2.晶粒变形的相互协调性;3.晶粒之间和晶粒内部与晶界附近区域之间变形的不均匀性。
5、塑性板料成形方面发展方向:a.大批量向高速化、自动化发展。
b.发展多工位压力机。
c.发展冲压生产线。
d.小批量生产时期朝简易化、通用化发展,提高加工的“柔性”。
e.工艺过程模拟化和模具CAD/CAM。
6、柔性加工单元包括:开式双柱宽台面压力机、机器人、模具自动仓库、供料装置、堆垛起重机、成品传送带、废品传送带、操纵台等。
材料成形复习试题与答案解析
材料成形复习试题与答案解析哎呀,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材料成形的复习试题和答案解析呀。
这材料成形可真是个有点小复杂但又超级有趣的学科呢。
先说说那些复习试题吧。
有的试题会问关于材料成形的基本概念,就像材料成形是个啥,它包含哪些基本的方法之类的。
比如说铸造,这可是材料成形里的一个大板块呢。
试题可能就会问铸造的工艺流程,从模具制作到最后成型,那可是一环扣一环的。
像制作砂型的时候,得考虑砂的粒度、粘结剂的用量这些小细节,要是不注意呀,铸出来的东西可能就会有缺陷呢。
再看锻造,锻造试题可能会涉及到锻造的温度控制。
宝子们想啊,温度高了或者低了,那金属的可塑性就不一样了,就像面团一样,温度不对揉起来就不顺手啦。
而且锻造的时候还得考虑压力的大小,不同的材料能承受的压力不一样,就像软的面团和硬的面团,你揉的时候用的力气肯定不同呀。
然后就是焊接啦,焊接的试题可能会问焊接的种类,像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这些。
每种焊接都有它的优缺点,手工电弧焊比较灵活,但是效率可能相对低一些;气体保护焊呢,能让焊接的质量更好,但是设备可能就复杂一点啦。
接着咱们看看答案解析哈。
对于那些概念题的答案解析,就像是在给大家讲故事一样。
比如说材料成形的概念,答案会详细地解释它是如何通过各种加工手段把原材料变成我们想要的形状的。
就像把一块普通的金属块变成一个精致的小零件,这个过程就像是魔法一样,但是这个魔法是有原理的,答案解析就是把这个原理一层一层地剥开给大家看。
对于那些工艺过程的答案解析呢,那可就更细致啦。
就拿铸造来说,答案会把每个步骤都解释得清清楚楚,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加这个添加剂,那个步骤为什么要控制这个参数,就像一个老师傅在一点点地教徒弟一样,特别耐心。
锻造和焊接的答案解析也是同理,会把每个细节都给大家讲到,让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不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
宝子们,复习这些试题和答案解析的时候呀,可不能死记硬背。
要像交朋友一样,去了解每个知识点背后的故事和逻辑,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材料成形这个学科的精髓呢。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第三版第三章课后题答案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第三版第三章课后题答案1. 问题一:什么是材料成型技术?材料成型技术是指通过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形状改变的过程,将原料转变为实际产品的一种方法。
材料成型技术可以用来制造各种形状和尺寸的产品,包括金属零件、塑料制品、陶瓷和玻璃制品等。
材料成型技术是现代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 问题二:简要描述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
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施加外力或应力来改变材料的形状和结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塑性变形:塑性变形是指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的不可逆的形状改变,通常涉及原子、晶体和颗粒之间的位移和重排。
材料的塑性变形可以以连续的方式进行,例如挤压、拉伸和挤出等工艺。
(2)热塑性成型:热塑性成型是通过加热材料使其变软,然后用压力将其塑性变形为所需形状的成型工艺。
这种成型工艺适用于可塑性良好的材料,如塑料。
(3)热固性成型:热固性成型是指在高温下将材料加热到固化点后,通过压力使其固化成形。
(4)粉末冶金成型:粉末冶金成型是将金属或陶瓷粉末加工成所需形状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常涉及粉末的压制和烧结过程。
(5)液态成型:液态成型是指将材料转化为液态后,通过注射或吹塑等工艺加工成形。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塑料和金属材料。
3. 问题三:简要描述材料成型工艺的分类。
材料成型工艺可以根据成型过程中材料的状态、加工温度和形成方式等方面进行分类。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分类方式:(1)热成型和冷成型:根据成型过程中材料的温度状态,可以将材料成型工艺分为热成型和冷成型。
热成型是指在材料的高温状态下进行成型,冷成型则是在室温下进行成型。
(2)塑性成型和非塑性成型:根据材料在成型过程中的塑性变形特性,可以将材料成型工艺分为塑性成型和非塑性成型。
塑性成型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的成型工艺,非塑性成型则是指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并不发生塑性变形的成型工艺。
(3)连续成型和非连续成型:根据成型过程中材料的连续性,可以将材料成型工艺分为连续成型和非连续成型。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第三版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第三版1. 引言材料成型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将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工艺转化为具有特定形状和性能的成品。
在材料成型过程中,了解基本原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帮助读者理解材料加工的核心概念。
2. 塑性变形塑性变形是材料成型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变形方式。
它通过施加外力将材料的原子层次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改变材料的形状和性能。
塑性变形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结晶结构:材料的晶体结构决定了它的塑性行为。
晶体结构中存在着晶粒和晶界,晶粒之间由晶界相连。
当外力作用于材料上时,晶粒会发生滑移和变形,从而导致整个材料发生变形。
•滑移系和滑移面:材料的滑移是指晶粒沿着特定的滑移面发生相对滑动。
滑移系由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确定,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滑移系。
通过控制滑移系的选择,可以实现对材料成型过程中塑性变形的调控。
•晶粒的重新排列:材料的塑性变形通常会导致晶粒的重新排列,从而改变材料的形状。
这种重新排列可以通过热处理或机械加工等方法来进一步调控。
3. 成型工艺成型工艺是指将材料加工成特定形状的过程。
常见的成型工艺包括压力成型、热成型和光学成型等。
这些工艺的基本原理如下:•压力成型:压力成型是指通过施加压力将材料塑性变形成特定形状的工艺。
常见的压力成型方法包括挤压、锻造和冲压等。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借助模具来控制材料的形状。
•热成型:热成型是指通过加热材料来使其软化并成型的工艺。
常见的热成型方法包括热压缩、热注塑和热拉伸等。
在热成型过程中,材料的塑性性质会发生改变,从而实现成型的目的。
•光学成型:光学成型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成型的方法。
例如,通过激光加热材料来实现微观尺度的成型,或者利用光学投影技术将光束聚焦在材料上以实现成型。
4. 成型设备成型设备是实现材料成型工艺的关键设备。
不同的成型工艺需要不同的设备来实现,例如挤出机、注塑机和压力机等。
这些设备的基本原理如下:•挤出机:挤出机是一种用于挤压塑料等材料的设备。
材料成型原理复习题.doc
一、填空题1、材料成形方法:除去加工法、连接加工法、变形加工法、液态及粉木成形加工法2、自然界的物质呈现出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这三种状态之间变化时都发生着相变,例如:由气态转变为液态将产生气相=液相的相转变;由气态转变为固态将产生________ 的相转变;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将产生_____ 的相转变;由液态转变为固态将产生_______ 的相转变;由固态转变为气态将产生_____ 的相转变;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将产生_______ 的相转变。
P83、由金属熔化过程的分析可知,纯金属的液态结构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和空穴组成。
P114、影响液态金属表面张力的因素主要冇:熔点、温度、溶质元素。
P165、液态成形是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注入铸型的型腔内,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与型腔形状相同的铸件的一种成形方法,主要成形方法冇:重力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
P236、晶体宏观长大方式取决于界面前方液体中的温度分布,即温度梯度。
在结晶界面前方存在两种温度梯度,即正温度梯度和负温度梯度,当温度梯度为正时,品体以平血方式长大,当温度梯度为负时,晶体以树枝晶方式长大。
P457、铸件典型的宏观组织冇表面细晶粒区、柱状晶区、内部等轴晶区。
P878、在金属铸造过程中,按气体來源不同,气孔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析出性气孔、浸入性气孔、反应性气孔;按照气体种类,气孔可分为三类,分别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 和_________ ; P959、液态金属在凝固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称为___________ ,根据出现的范围不同,主要分为__________ 和 ________ 两大类。
P114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铸件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 三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如何认识液态金属结构的“长程无序”和“近程有序”?试举几个实验例证说明液态金属或合金结构的近程有序(包括拓扑短程序和化学短程序)答:(1)长程无序是指液体的原子分布相对于周期有序的晶态固体是不规则的,液体结构宏观上不具备平移、对称性。
近程有序是指相对于完全无序的气体,液体中存在着许多不停“游荡”着的局域有序的原子集团(2)说明液态金属或合金结构的近程有序的实验例证①偶分布函数的特征对于气体,由于其粒子(分子或原子)的统计分布的均匀性,其偶分布函数g(r)在任何位置均相等,呈一条直线g(r)=1。
晶态固体因原子以特定方式周期排列,其g(r)以相应的规律呈分立的若干尖锐峰。
而液体的g(r)出现若干渐衰的钝化峰直至几个原子间距后趋于直线g(r)=1,表明液体存在短程有序的局域范围,其半径只有几个原子间距大小。
②从金属熔化过程看物质熔化时体积变化、熵变及焓变一般都不大。
金属熔化时典型的体积变化 Vm/V为3%~5%左右,表明液体的原子间距接近于固体,在熔点附近其系统混乱度只是稍大于固体而远小于气体的混乱度。
另一方面,金属熔化潜热 Hm约为气化潜热 Hb 的1/15~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结合键只有部分被破坏。
由此可见,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键的全部破坏,液体金属内原子的局域分布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可以说,在熔点(或液相线)附近,液态金属(或合金)的原子集团内短程结构类似于固体。
③ Richter等人利用X衍射、中子及电子衍射手段,对碱金属、Au、Ag、Pb和Tl等熔体进行了十多年的系统研究,认为液体中存在着拓扑球状密排结构以及层状结构,它们的尺寸范围约为10-6-10-7cm。
④ Reichert观察到液态Pb局域结构的五重对称性及二十面体的存在,并推测二十面体存在于所有的单组元简单液体。
⑤在Li-Pb、Cs-Au、Mg-Bi、Mg-Zn、Mg-Sn、Cu-Ti、Cu-Sn、 Al-Mg、Al-Fe等固态具有金属间化合物的二元熔体中均被发现有化学短程序的存在。
1-4:如何理解实际液态金属结构及其三种“起伏”特征?答:理想纯金属是不存在的,即使非常纯的实际金属中总存在着大量杂质原子。
实际金属和合金的液体由大量时聚时散、此起彼伏游动着的原子团簇、空穴所组成,同时也含有各种固态、液态或气态杂质或化合物,而且还表现出能量、结构及浓度三种起伏特征,其结构相当复杂。
能量起伏是指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原子能量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在随时间不停地变化,时高时低的现象。
结构起伏是指液态金属中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原子团簇不断地分化组合,由于“能量起伏”,一部分金属原子(离子)从某个团簇中分化出去,同时又会有另一些原子组合到该团簇中,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着这样的涨落过程,似乎原子团簇本身在“游动”一样,团簇的尺寸及其内部原子数量都随时间和空间发生着改变的现象。
浓度起伏是指在多组元液态金属中,由于同种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原子间结合力存在差别,结合力较强的原子容易聚集在一起,把别的原于排挤到别处,表现为游动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而且这种局域成分的不均匀性随原子热运动在不时发生着变化的现象。
1-6:总结温度、原子间距(或体积)、合金元素或微量元素对液体粘度η高低的影响。
答:η与温度T的关系受两方面(正比的线性及负的指数关系)所共同制约,但总的趋势随温度T而下降。
粘度随原子间距δ增大而降低,与δ3成反比。
合金组元或微量元素对合金液粘度的影响比较复杂。
许多研究者曾尝试描述二元合金液的粘度规律,其中M-H(Moelwyn-Hughes)模型为:η=(X1η1+X2η)(1-2H m/RT)。
式中η1、η2、X1、X2 分别为纯溶剂和溶质的粘度及各自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R为气体常数,Hm 为两组元的混合热。
按 M-H模型,如果混合热Hm为负值,合金元素的增加会使合金液的粘度上升。
根据热力学原理,Hm为负值表明异类原子间结合力大于同类原子,因此摩擦阻力及粘度随之提高。
M-H模型得到了一些实验结果的验证。
当溶质与溶剂在固态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合金液中存在异类原子间较强的化学结合键,合金液的粘度将会明显高于纯溶剂金属液的粘度。
当合金液中存在表面及界面活性微量元素(如Al-Si合金变质元素Na)时,由于冷却过程中微量元素抑制原子集团的聚集长大,将阻碍金属液粘度的上升。
通常,表面活性元素使液体粘度降低,非表面活性杂质的存在使粘度提高。
1-10: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有哪些影响因素?试总结它们的规律。
答: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有:(1)原子间结合力:原子间结合力越大,表面内能越大,表面张力也就越大。
但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不仅仅只是原子间结合力,研究发现有些熔点高的物质,其表面张力却比熔点低的物质低。
此外,还发现金属的表面张力往往比非金属大几十倍,而比盐类大几倍。
这说明单靠原子间的结合力是不能解释一切问题的。
对于金属来说,还应当从它具有自由电子这一特性去考虑。
(2)温度:液态金属表面张力通常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因为原子间距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合金元素或微量杂质元素:合金元素或微量杂质元素对表面张力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原子间结合力的改变。
向系统中加入削弱原子间结合力的组元,会使表面张力减小,使表面内能降低,这样,将会使表面张力降低。
合金元素对表面张力的影响还体现在溶质与溶剂原子体积之差。
当溶质的原子体积大于溶剂原子体积,由于造成原子排布的畸变而使势能增加,所以倾向于被排挤到表面,以降低整个系统的能量。
这些富集在表面层的元素,由于其本身的原子体积大,表面张力低,从而使整个系统的表面张力降低。
原子体积很小的元素,如O、S、N等,在金属中容易进入到熔剂的间隙使势能增加,从而被排挤到金属表面,成为富集在表面的表面活性物质。
由于这些元素的金属性很弱,自由电子很少,因此表面张力小,同样使金属的表面张力降低。
(4)溶质元素的自由电子数目:大凡自由电子数目多的溶质元素,由于其表面双电层的电荷密度大,从而造成对金属表面压力大,而使整个系统的表面张力增加。
化合物表面张力之所以较低,就是由于其自由电子较少的缘故。
2-2:从停止流动机理角度,通常将合金分为两类,即具有固定凝固温度点或窄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以及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
请基于机理分析两类合金的流动性差别。
纯金属和窄结晶温度范围合金停止流动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 过热量未完全散失前为纯液态流动;(b) 冷的前端在型壁上凝固结壳;(c) 后边的金属液在被加热的管道中流动,冷却强度下降。
由于液流通过Ⅰ区终点时,尚有一定的过热度,将已经凝固的壳重新熔化,为第Ⅱ区,所以该区是先凝固成壳后又完全融化。
第Ⅲ区是未被完全熔化而保留下来的一部分固相区,在该区的终点金属液耗尽了过热热量。
在IV区,液相和固相具有相同的温度一一结晶温度。
由于在该区的起点处结晶开始较早,断面上结晶完毕也较早,往往在它附近发生堵塞。
前端液态金属凝固收缩,形成吸力,产生喇叭状缩孔。
结晶温度范围很宽的合金的停止流动机理过程:在过热量未散失尽以前,金属液也以纯液态流动。
温度下降到液相线以下时,从液流中析出晶体,顺流前进并不断长大。
液流前端不断与冷的型壁接触,因此冷速最快、所形成的晶粒数量最多,并且金属液的黏度增加、流速减慢。
当晶粒数量达到某一临界数量时,便结成一个连续的网络。
当液流的压力不能克服此网络的阻力时,即发生堵塞而停止流动。
在液态金属的前端析出15%~20% 的固相量时,流动就停止。
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越宽,枝晶就越发达,从液流前端析出相对较少的固相量时,亦即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液态金属便停止流动。
因此,对应相图上结晶温度范围最大处成分的合金,其流动性最小。
2-3:为什么Al-Si合金液最佳流动性的成分范围不在共晶成分处,而在过共晶成分的某一范围?Al-Si合金铸造后得到的组织是粗大的针状硅晶体和α固溶体的共晶组织,粗大的硅晶体极脆,严重地降低了合金的塑性和韧性。
为改善合金的性能需采用变质处理,即在浇注前在合金液体中加入变质剂(常用钠盐混合物),以细化合金组织,提高合金的强度和塑性,由于钠能促进Si的生核,并能吸附在Si的表面阻碍它长大,使合金组织细化,同时使共晶点右移,原合金成分变为亚共晶成分,所以变质后的组织为初生α固溶体+细密的共晶体(α+Si)组成。
共晶体中的Si 细小,使合金的强度与塑性显著提高2-5:某飞机制造厂的一牌号为Al-Mg合金(成分确定)机翼因铸造常出现“浇不足”缺陷而报废,如果你是该厂工程师,请问可采取哪些工艺措施来提高成品率?答:机翼铸造常出现“浇不足”缺陷可能是由金属液的充型能力不足造成的,可采取以下工艺提高成品率:(1)使用小蓄热系数的铸型来提高金属液的充型能力;采用预热铸型,减小金属与铸型的温差,提高金属液充型能力。
(2)提高浇注温度,加大充型压头,可以提高金属液的充型能力。
(3)改善浇注系统,提高金属液的充型能力。
3-3 :凝固速度对铸件凝固组织、性能与凝固缺陷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试分析可以通过哪些工艺措施来改变或控制凝固速度?①改变铸件的浇注温度、浇铸方式与浇铸速度;②选用适当的铸型材料和起始(预热)温度;③在铸型中适当布置冷铁、冒口与浇口;④在铸型型腔内表面涂敷适当厚度与性能的涂料。
3-4:比较同样体积大小的球状、块状、板状及杆状铸件凝固时间的长短。
答:一般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上述物体的表面积大小依次为:A球<A块<A板<A杆根据τ=R/K R=V1/A1所以凝固时间为:t球>t块>t板>t杆3-5:在砂型中浇铸尺寸为300mm×300mm×20 mm 的纯铝板。
设铸型的初始温度为20℃,浇注后瞬间铸件-铸型界面温度立即升至纯铝熔点660℃,且在铸件凝固期间保持不变。
浇铸温度为670℃,金属与铸型材料的热物性参数见下表:试求:(1)根据平方根定律计算不同时刻铸件凝固层厚度s,并作出s 曲线;(2)分别用“平方根定律”及“折算厚度法则”计算铸件的完全凝固时间,并分析差别。
解:(1) 公式代入相关已知数:b 2= λ2c 2ρ2K =2b 2(T i −T 20)πρ1 L +c 1(T 10−T S )解得:b 2=1475 K=1.9433mm/ s根据公式 τ=ζ/K 计算出不同时刻铸件凝固层厚度s 如表:ζ-τ关系曲线图:(2)利用“平方根定律”计算出铸件的完全凝固时间:取ζ=10mm,带入公式解得η=112.4s利用“折算厚度法则”计算铸件的完全凝固时间:R=V1/A1=8.824mm τ=(R/K)2=87.5s采用“平方根定律”计算出的铸件凝固时间比“折算厚度法则”的计算结果要长,这是因为“平方根定律”的推导过程没有考虑铸件沿四周板厚方向的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