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师范生就业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师范生就业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摘要】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新兴专业,对我国基础教育师资结构的改善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曾经是一路飘红,但随着教师准入制度的放开和小学教育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在求职时也遇到了一定的困境。本文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入手,分析了该专业学生就业时面临困境的原因,并尝试提出改善小学教育师范生就业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育师范生就业困境对策
一、引言
从南京师范大学晓庄学院设立我国第一个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开始,它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既解决了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问题,又解决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学历问题,至今有近百所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而其招生数量在不断增加。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在该专业最初设立的几年其就业形势良好,但随着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院系的增多,同时非师范类的毕业生也可手持教师资格证获取教师招聘考试的机会,这使得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竞争趋势愈演愈烈。作为高等教育衍生现象之一的“就业难”问题也已延伸到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使曾经一路“飘红”的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如今也面临就业的困境。
二、小学教育师范生的就业现状
(一)小学教育师范生的就业环境
由于对小学教育专业缺乏了解,大多应聘单位认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学历不够。从小学教育专业已开设的课程来看,其主修课程也没有自身特色,应聘单位往往产生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不精,会认为让他们去教小学,要么是大材小用,要么就是所学专业不对口。譬如一些学校想招小学语文教师、数学教师,他们会认为大学里中文专业、数学专业的毕业学生会更专业些,更占优势些,而认为小學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教小学语文、英语课可能会存在专业知识不够。该专业的学生也表示当他们去应聘一些初中、小学教师岗位时,常常会出现不符合应聘的招生简章要求而无缘参加考试,而设置的这些门槛直接影响了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二)小学教育师范生的就业观念
对于面临着学科功底不如学科专业学生的尴尬境地,本专业学生却不同程度地存在就业期望高、对职务和薪金的要求偏高的心态。学生在就业选择时主要考虑因素依次为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家庭满意、实现个人价值,比例最少的是国家需要及社会价值等因素,而对于专业是否对口的关注更少。还有部分学生的就业不是主动选择、积极竞争,而是被动就业得过且过的态度。显然学生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健康的就业观念决定着自己的发展方
向,而脱节观念的存在与我国现有的就业形势形成了鲜明对比,不利于本学生本身的就业。
(三)对小学教育师范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小学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理论基础宽厚,有较高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具有教学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有较强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综合型初等教育教师以及学校管理和培训人员。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自身专业技能充满疑惑,加上自身专业积累又不足,从而对就业产生迷茫情绪。同时,学生也表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较宽泛,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及职业定位作用不大,学生通过结合就业实际对自身进行职业定位或制定清晰的个性化职业规划难度较大。学生所面临的困境得不到解决,而院校召开的就业招聘会的专业与本专业对口性不强,其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吸引力越来越小,因此学生将就业希望寄托在公开的教师招聘考试,这也使小学教育的就业选择面变的更窄。
三、小学教育师范生遭遇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方面
随着我国教师准入制度的放开,教师教育途径呈现多样化,国家对教师教育采取的“学源开放、师源开放”的双开放政策,鼓励优秀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入教育系统,而教育系统稳定性不断吸引一些综合性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甚至是硕士研究生纷纷跻身于小学教师应聘竞争队伍,加剧了教师岗位的竞争。越来越多的非师范专业学生以及在教育系统外难以实现就业的人进入教
育系统,使得原本缩紧的教师市场雪上加霜,从客观上冲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市场。另外,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以及小学生生源减少,直接影响小学教师的需求,接踵而来的是各地区对申请进入小学教师岗位的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地区甚至出台了对专业相关的限制性政策。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碰壁较多,其就业情况处于“尴尬”的境地,这也成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面临困境的原因之一。
(二)学校方面
1.课程针对性不强
高校对小学教育专业“大跃进”的培养方式,导致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缺乏就业核心能力。师范教育体系在实现从三级师范向一级师范转变后,高校对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由于是高等教育专业,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遵循了惯性思维,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成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注重专业知识培养,抛弃了传统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优良的培养方法,忽视了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对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特殊需求,而这些特殊需求恰是突出该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就业指导服务不完善
学校虽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一定的就业指导课,但缺乏对学生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如指导工作较为宏观和理论化,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较少,且大多采取网上授课的形式,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却没有开展专门或系统的就业指
导。显然高校忽视了就业服务工作对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大影响,使它们常常处于“摆设”而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使大多数学生在择业时,往往出现没有明确的择业目标,大多学生不是主动选择、积极竞争,而是被动就业,择业观模糊且没有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些将造成毕业生就业目标不清晰,在求职市场上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三)学生方面
1.学生专业认同感不强
学生对本专业缺乏认识,没有进行深入了解,且盲目认为学习本专业没有多大价值或就业优势,而其上课次数也是在“点名”与“考试”的压力下保证的,他们自然对其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系统学习该专业,对小教专业失去了兴趣,也导致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少。这种片面的认识和自身的不作为,直接影响了小教专业学生的就业。再加上部分学生对所开设课程满意度低,认为专业技能训练类课程偏少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机会也较少,而过多的教育理论讲授且与实践脱节使学生感到自身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积累又不够,便对专业就业前景产生迷茫的状态。
2.学生择业观定位不准确
学生的择业意向偏高,对目前就业环境下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缺乏应有的了解,择业观存在误区。大多毕业生将就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地域好、高收入、高福利等相对稳定的单位,都不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