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新闻类节目走向初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娱乐新闻类节目走向初探

作者:傅超

来源:《活力》2011年第05期

[关键词]娱乐新闻;节目;走向

新闻娱乐化现象在我国的出现是近几年的事儿。就电子媒体而言,从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北京电视台的《七日七频道》,直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报浏览》,中央电视台的《周末》等等,这些“娱乐化”了的新闻节目一经推出便得到受众的欢迎,市场的追棒,无不透露出社会对新闻娱乐化的认可。

那么电视娱乐新闻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它与一般社会新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现如今,我们看到的社会新闻即那些政治性较弱,人情味较浓,趣味性较强的新闻。大部分成为奇闻轶事的代名词,突出的是事件的反常性。如果说今天的社会新闻还符合传统的新闻定义的话,今天的娱乐新闻已经很难用新闻定义来衡量了。如果说受众需要的就是新闻,那么娱乐新闻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市场。但是,假如用经典的新闻定义来看,娱乐新闻不只是要素不全,它甚至更像是制作出来的新闻。它描述的新闻常常是静态的,是关于某些人物的某种变化,比如某个明星的头发形状又变化了,某个名人又有什么言论等等。

一、娱乐新闻类节目应适当扩充其内容

(一)娱人——娱乐新闻节目的设置要求

电视娱乐节目的内涵和外延一直不是特别清晰。电视本身就有娱乐的功能,从这个角度出发,任何节目都可以称为娱乐节目,DISCOVERY就宣称它播出的纪录片能为观众提供前所未有的视听娱乐。我们认为,电视娱乐节目是综艺节目发展的新形式,通常人们所指的电视娱乐节目是单纯以娱乐性、消遣性和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节目,就其形式而言,又可以有综艺晚会型、杂志型、谈话型、游戏型等形式。那么作为新闻形式的娱乐新闻所娱之人,首先应该是活在人们眼皮下伪装与包装过的艺人,即便曝光率再高,关于他们的一切隐私在普通人眼里也是神秘的。因此作为板块出现的娱乐新闻节目才能够有其存在的市场。这就取决于所娱之人的娱乐属性的从属问题,即是他的娱乐功能是他本身还是他所依附的载体即电影电视剧还是音乐等等。

而观看台湾的娱乐新闻往往会有惊喜的发现,因为颠覆你的印象与重塑自我的使命一并完成,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对一个人的改观就这么简单。当然我们不能够称其为好演员与好歌手。因为在越来越进步的视频音频处理中,很多的原生态被包装与重塑的面目全非,当然是朝好的方向努力,于是卸下来的本真就值得回味,这就是明星制下的明星所应该完成的娱乐使命。这就是台湾的经纪公司与传媒集团的高明之所在,开发一切可开发的明星资源,淘汰不能适应的异己分子,保留能够继续创造价值的精英人士,于是成就的是相对完善的运行机制。艺员们幻化成明星,完成他们掏空自己能够表现的一切能够提升自己的“表演”,促成所宣传剧集的高收视与所销售专辑的大丰收。

(二)自娱——娱乐新闻主播如何身体力行

作为娱乐节目的主持人无可厚非的要担负起自娱众乐的大任。相对于大陆媒体娱乐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一板一眼,台湾的娱乐新闻节目主持人就显得娱乐的多。无论是TVBS的《娱乐新闻》还是台湾八大电视台的《娱乐百分百》主持人的自娱精神都值得推崇。

当然主持人的随行发挥不能是庸俗与低级的,但能够驾驭现场很好的娱乐氛围是每个娱乐新闻主播所应该具备的素质。与大陆的娱乐新闻节目比,港台的此类节目在播报娱乐新闻的基础上还加强了节目的互动性,即主持人与演播室所请到的娱乐明星及主题策划活动中的观众的游戏与交流。敢于搞笑与自毁是很多台湾娱乐节目主持人选择的出位法则,娱乐需要主持人这样的牺牲自己的形象与品味,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个性化,并需要在个性特点中体现节目特点、节目创作意图和主持人的无限魅力,甚至节目即人,人即节目的效果。许多成功的主持人。他们都是以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个人魅力在屏幕上各领风骚的。所以一定意义上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来定义娱乐新闻主播。光线传媒的两位娱乐新闻主播,李霞与索尼是大陆娱乐新闻主播的典范,大气与沉稳的主持风格使得大家对娱乐主播的定义持重化了。而台湾娱乐新闻不能越过的大小S姐妹也成就了娱乐新闻主播的又一类型,古灵精怪的姐妹哼哈二将的搭配也成就了台湾娱乐新闻节目的独特风景线。风格化的必然与避免雷同的风格,娱乐新闻主播所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二、娱乐新闻节目对大众文化的把持

大众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实践功能上具有消解神圣、提倡个性、解放思想和加强民主化倾向的作用,这对于人性的重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人们追求个性的解放;同时,大众文化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机制控制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大众文化为赢利而制作,大众文化消费表现出庸俗性、娱乐性,在大众文化的运作过程中,平庸化的东西被奉为新潮而流为时尚,深刻而且崇高的东西被视为落伍,文化生产与消费中所出现的媚俗现象越

来越严重,文化消费过分追求趣味的通俗,从而滋生出人的浮浅俗气的娱乐需要,这有悖于人性的自觉提升。正由于大众文化实践功能的二重性,大众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也具有二重性——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娱乐节目所传递的大众文化稍有不慎就会被受众尤其是青少年误读,而娱乐新闻节目本着追星与造星的原理,所产生的吸引力与消费主义观念在消费行为上一改以往的实惠、耐用、节俭等传统取向,而特别注重审美、新潮、变异以及个性化。

要知道,娱乐的“文化”只是生存方式的简单层面,它虽然以大众文化潮流形态出现,却未必是大众文化精神价值层面的需要。可怕的是许多肤浅低俗的娱乐方式包装着文化的外衣打着接近百姓的招牌曲解文化。我们应该知道当观众习惯于娱乐的直接享受而厌烦思索的时候,“娱乐文化”的危机就出现了。尤其是一些被喻为“精神快餐”的娱乐性文化消费,毫无深度可言,长期依赖还会患上“营养不良症”。所以要强调娱乐文化和文化娱乐的区别,娱乐文化注重本能的快感,而文化娱乐则倡导精神文化,它们有质的不同。我们应该找到科学的方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文艺如何驾驭市场经济而不是被市场经济所驾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