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德建设的问题及方法——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师德建设的问题及方法
字数:3226
来源:金田2016年3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师德建设是教育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大建设性意义。本文结合师德的定义及基本要求,从师德教师自身的角度分析当今师德建设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师德建设;问题;方法
一、师德的定义及基本要求:
师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师德是指对教师个人道德的全面要求,而狭义的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从狭义的师德来讲,教师职业道德即师德,是社会对从事教师这一社会职业的人员提出的道德要求,着重研究和确定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优良道德品德,解决教师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它体现的是教师的理想人格,属于美德伦理学范畴。(欧阳超,2008)(一)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献身精神来源于教师高尚的职业理想与坚定的职业信念,来源于教师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此外,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人文精神,要关怀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人生价值的实现,要关怀民族,人类的现实生存境遇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好学生的重要条件。
(三)热爱集体,团结协作。教师之间,教职员工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教育学生,最大效度的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
(四)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一个教师只有以身作责,严于律己,用自己的行为展示高尚的道德,才能树立崇高的威望,受到学生的尊敬。(王道俊,郭文安,2009)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原因;
(一)教师育人观念不强,师德情感缺乏。韩愈的《师说》中一句阐述教师职能为世人所熟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思想教育,这个是基础教育,德为先,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不可成才。授业是指传授以学业、技能,这个技能是指能够使学习者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各种技术、理论知识。解惑中惑,是指困顿,迷惑,当人面临未知事物之时,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为学生解开困顿、迷惑。我们的古人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其次能够传授学生技能,并且能够解开学生的疑惑。而现在不同很大一部分老师,育人观念不强,成为了教书匠,也就只管教书而不传道,只解答学生学习上的疑惑,却不管学生生活上的问题,是违背了古人对于教师这一职责的标准。从当今来看,我们常说要教授给学生学问,学问分两种,一种是做人的学问,即使人成为人的学问,端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关怀学生心理与身体上的发展,使学生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发展的人。另一种学问就是使人成为某一种人的学问,也就是授业,学生能够从事某种工作的人员。而现今升学制度让老师对于分数的重视度胜于对学生其他方面发展的重视。学校看升学,老师看成绩。教师的育人观念在这种趋势中不断降低,加上职业厌倦感的作用,使部分教师愈加失去对于育人的信心。
(二)教师功力思想严重,奉献精神不够。教师对于其工资的满意度普遍偏低。生活压力开支加大及西方经济思想的不断充斥,使一部分教师关注于如何多元化发展,使自己尽早富裕起来。我们常见教师不专心于教书却专心于副业发展。甚至利用自己的教师这一身份而获取自身利益的功力现象屡见不鲜,从而导致教师对于学生工作上的注意力分散及精力不足。完成教学计划成为教师的终极目标,奉献精神缺乏,首先考虑的是时间成本及经济成本,而不愿对学生学习多花心思,想到如何利用辅导学生的时间成本及精力去为自身谋利。更别说要成为霍林姆斯基要求的“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向和道德引路人。”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这一群体的师德培养,也造成了社会对于师德的负面评价。
(三)竞争机制不合理,教师缺乏集体合作精神。学校为提升学生的升学率,从而不断提高其生源的质量。教师处于不合理的竞争机制下,各科教师沟通联系甚少,使教师之间缺乏合作的精神,从而导致教师信息闭塞,思想僵化。一个国家需要各民族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这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基础条件。一个学校更需要各位老师具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只有各位老师不断沟通交流,齐心协力,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素质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具有集体精神,要互帮互助。每一位教师也明白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一个班级的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集体合作精神,在学习上才能不断激发潜力。而作为教师,在向学生强调集体合作的重要性时,更应该发挥模范作用。不仅是言语上的教导,更应是行动上的证明。缺乏集体合作精神,不积极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势必会造成教师改革教学方法的积极性不高,长期如此,使教师责任感降低,职业厌倦感加强,从而师德建设难以开展。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方法:
(一)教师要更改自己的不良观念,这是进行教师师德建设的首要条件。教师更改自己的不良观念,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应时代要求的发展,也是进行师德建设的首要条件。一是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正确观念,不仅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还有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不是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教师是批量化生产的工人。学生也不是一个空杯,教师只要以灌输的方式将这杯水灌满。对于学生,要像对待农业一样,精心呵护,定期施肥,倾注于心血。二是要努力摆脱应试教育带来的公利性主义的思想。商业化的发展使得一部分教师利用自己的身份为自身获取不当利益。将学校的教学工作变成自己的副业,而在学校外面的工作变成正业。本末倒置,以最大化获得自身的利益。对于这种现象,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思想,树立教师这一职业的责任感及使命感。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之风,杜绝本末倒置这种不良行为。
(二)教师要改变教学内容,方法和方式,这是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一层尘不变的教学方式虽然简便易行,但长期以往,难免产生厌倦感,从而挫伤良好师德树立的积极性。只有不断地改变教学内容,方法及方式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及方式前会关注学生价值观及人生观,这有助于激发教师对于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培养。这样也有助于教师师德的建设,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及人生观使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从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来讲,教师改变教学内容,方法和方式,因材施教,利于学生对于学习的期望度提升。教师努力改变教学内容,方法和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能感觉教师为他们所付出的心血,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一旦师生情感拉近,教师自信心及职业成就感也会加倍的增强,从而促使教师自觉提升自己的师德。
(三)教师面对工作中的问题,要积极调整心态,保持健康心理,这是教师建设的关键因素。新教师在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切勿急躁不安,不懂多向上级及同行请教沟通。不要失去对于教书育人这一正确的目标与信念,成为只要能够高效快速的解决问题,便将学生全面发展这一要求抛之度外。只关注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不想过问学生生活上问题,以减轻自己工作上的负担甚至逃避自身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新教师为年轻教师,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新鲜血液,关注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老教师要注意调整心态,积极缓解职业厌倦感带来的不良影响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