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也为中医护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黄帝内经》始于战国而形成于西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医经典著,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3、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辩证施护、防护结合。

4、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5、既病防变,是指疾病既然发生,应力求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6、一般来说,凡是明亮的、温暖的、上升的、运动的、外在的、无形的事物都属于阳;晦黯的、寒冷的、下降的、静止的、内在的、有形的都属于阴。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将人体上部的、外部的、背部的,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将人体下部的、内部的、腹部的、内守的、形体的,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

7、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作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

8、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1)说明组织结构;2)概括生理功能;3)阐释病理变化;4)指导疾病诊断;5)确立护治原则:调整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恢复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是疾病护治的基本原则;6)指导养生保健。

9、五行的基本特征:1)木的特性:升发、生长、条达、舒畅。2)火的特性:温热、上升、升腾、光明。3)土的特性:受纳、承载、生化。4)金的特性:肃杀、收敛、潜降、沉降、清洁。5)水的特性:寒凉、滋润、向下、闭藏。

10、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疾病护治基本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11、五脏包括:1)心。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藏神。2)肺。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宣散卫气,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3)脾。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4)肝。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藏血。5)肾。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水,主纳气。

12、藏精:是指肾对精气有封藏的生理功能,不使精气无故流失,为精气在体内发挥其生理功能创造良好的条件。

13、主水:是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的生理功能。

14、主纳气:是指肾摄纳肺所吸入的精气,有助于肺保持吸气深度,防止呼吸浅表的生理功能。

15、气的生成有赖于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综合作用,其中与肾、肺、脾胃关系密切。肾为生气之源;肺为气之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16、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

17、气的主要生理功能: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6)营养作用。

18、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膜。

19、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是: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交接,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阴经与阴经(指手足三阴经)在胸腹部交接。

20、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的内侧和胸膜;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和头面、躯干。

21、经络的生理功能:1)联络脏腑,沟通表里。2)运行气血,濡养周身。十二经脉是人体的经络系统的核心。3)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22、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阐释病理变化。2)指导疾病诊断。3)指导临床治疗。《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经取穴的典范。4)指

导预防保健。古今把足三里作为防病治病的保健强壮穴。

23、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具有善动、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2)风邪善行而数变。3)风性主动。4)风为百病之长。

24、寒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3)寒性收引。

25、暑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升散。2)暑多伤津耗气。3)暑多夹湿。

26、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2)湿性重浊。3)湿性粘滞。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27、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

28、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火为阳邪,其性上炎。2)易伤津耗气。3)易生风动血。4)易扰乱心神。5)易生疮痈疔疖。

29、阴阳偏胜:是指人体中的阴与阳的某一方出现偏胜的一种病机状态,属于邪气盛则实的实证。1)阳偏胜,即阳盛,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以阳邪偏胜为主要矛盾的病机,属于实热证。2)阴偏胜,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以阴邪偏胜为主要矛盾的病机,属于实寒证。

30、阴阳偏衰:是指人体中阴与阳的某一方面出现偏衰的一种病机状态,属于精气夺则虚的虚证。1)阳偏衰,即阳虚,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以阳气虚弱为主要矛盾的病机,属于虚寒证。2)阴偏衰,即阴虚,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以阴气虚弱为主要矛盾的病机,属于虚热证。

31、阴阳亡失:是指人体的阴气或阳气突然大量亡失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机状态。

32、神的变现可分为:1)有神,又称得神。2)无神,又称失神。3)少神,又称神气不足,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4)假神。

33、面色淡黄,枯槁无泽,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萎黄证;面黄而虚浮,多为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

34、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35、八纲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种辩证纲领。

36、寒热真假:1)真热假寒:又称阳盛格阴,由于内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郁而不能外达四肢,就会出现格阴于外的一些假寒的现象。2)真寒假热:又称阴盛格阳,由于阴寒内盛,阳气虚弱已极,阳不制阴,虚阳浮越于外,使阴阳不相顺接而致。

37、虚实夹杂:在患者身上虚证和实证同时出现,此谓虚实夹杂。

38、亡阴证:是指阴液大量耗损而欲竭所表现的危重证候。

39、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欲脱所表现的危重证候。

40、避免久视,久视伤血。避免久立,久立伤骨。避免久行,久行伤筋,劳于肝。避免神劳,思虑劳神过度,易耗伤心血,损伤脾运。避免久卧,久卧伤气。避免久坐,久坐伤肉。41、情志异常,内伤脏腑包括:1)直接伤及内脏:喜、惊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42、悲可以治怒,喜可以治悲,恐可以治喜,怒可以治思,思可以治恐。

43、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1)饮食有节,适时定量;2)合理膳食,不可偏嗜;3)重视脾胃,注意卫生;4)辩证施食,相因相宜。在饮食护理中应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调护原则。

44、食物的四性:四性包括寒、热、温、凉,也称“四气”。

45、食物的五味:五味包括辛、甘、酸、苦、咸(涩、淡),食物的五味不同,具有的功效也不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