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数学笔记整理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数学笔记整理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66deb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6.png)
九年级上册数学笔记整理人教版一、一元二次方程。
(一)定义。
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 一般形式:ax² + bx + c = 0(a≠0),其中ax²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二)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
- 对于方程x² = p(p≥0),解得x = ±√(p)。
- 例如,方程(x - 3)² = 4,则x - 3 = ±2,x = 3±2,即x = 1或x = 5。
2. 配方法。
- 步骤:- 把方程化为ax²+bx = - c的形式。
- 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即x²+(b)/(a)x+((b)/(2a))² = - (c)/(a)+((b)/(2a))²。
- 把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式(x+(b)/(2a))²,然后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 例如,对于方程x²+6x - 7 = 0,移项得x²+6x = 7,配方得x² + 6x+9 = 7 + 9,即(x + 3)²=16,解得x=-3±4,x = 1或x=-7。
3. 公式法。
-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bx + c = 0(a≠0),其求根公式为x=(-b±√(b² -4ac))/(2a)。
- 其中b² - 4ac叫做判别式,记作Δ=b² - 4ac。
-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 例如,方程2x² - 3x - 2 = 0,其中a = 2,b=-3,c=-2,Δ=(-3)²-4×2×(-2)=9 + 16 = 25>0,根据公式x=(3±√(25))/(4)=(3±5)/(4),解得x = 2或x =-(1)/(2)。
(完整word版)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e3e0f56d1f34693dbef3ec9.png)
知识点五: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5.点与圆
的位置关系
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⑴d<r?点在OO内;(2)d=r?点在OO上;(3)d>r?点在OO夕卜.
6.直线和 圆的位
m¥方
宀护¥方位置大糸
相离
相切
相交
图形
l®1
[GDI
公共点个数
0个
1个
2个
数量关系
d>r
d=r
dvr
知识点六: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解•
(2 )因式分解法:可化为(ax+m)(bx+ n)=0的方程,用因式分解法求
解•
(3 )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求根公式为x=
2.一元二次方
b曲4ac(b2-4ac>0).2a
程的解法
(4)配方法:当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糸数为1, 次项糸数为偶数时,
也可以考虑用配方法.
先
先用其他,再用公式
(3)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小于半圆的 弧叫做劣弧,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
(4)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5)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还有一个 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6)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
知识点二: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2.垂径定
理及其推
论
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知识点三:二次函数的平移
4.平移与
解析式
的关系
x/_ov2向左(h<0)或向右(h>0)2向上(k>0)或向下(kv0)2
常”>y=a(x-h)—、y=a(x—h)2+k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578f74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1e.png)
一、一元二次方程1. 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为:ax² + bx + c = 0(a ≠ 0)。
2. 解法•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
步骤包括:移项、除二次项系数、配方、开平方。
•公式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 = [-b ± √(b² - 4ac)] / (2a)(当b² - 4ac ≥ 0时)求解。
•因式分解法:将方程的一边化为0,另一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从而转化为求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3. 根与系数的关系•若一元二次方程x² + px + q = 0的两个根为x₁和x₂,则有:x₁ + x₂ = -p,x₁x₂ = q。
二、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 应用步骤•审: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已知量和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设:设出未知数。
•列:列出方程,这是关键步骤,需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解: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符合题意。
•答:写出答案。
2. 常见类型•数字问题:如三个连续整数、连续偶数(奇数)的表示。
•增长率问题:设初始量为a,终止量为b,平均增长率或降低率为x,则经过两次的增长或降低后的等量关系为a(1±x)² = b。
•利润问题:常用关系式有总利润=总销售价-总成本,或总利润=单位利润×总销售量,或利润=成本×利润率。
•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图形的面积与图形的边等高等相关元素的关系,将图形的面积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三、二次函数1. 定义•一般地,形如y = ax² + bx + c(a, b, c是常数,a ≠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2. 性质•抛物线的开口方向由a的符号决定: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d6c67d0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1.png)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1.1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是指等号两边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
注意以下几点: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 bx + c = 0(a≠0)。
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指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21.2.1 配方法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
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①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②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③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④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x=b±b2-4ac2a,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完整版)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版)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3195aa5fad6195f302ba6ad.png)
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c 0(a 0) 的求根公式: x b b2 4ac (b2 4ac 0)
2a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4、因式分解法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因式调分解剖法沙就是龙利用课因反式分倒解的是手龙段,卷求出风方前程的一解的天方我法,分这种页方符法简Z单N易BX吃噶十 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开方数 a 必须是非负数。
ax2 bx c 0(a 0) ,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 x 的二次多
2、最简二次根式 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
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 ax2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
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弧也相等。
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推论 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 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 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
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3、同类二次根式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 (x a)2 b 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 做同类二次根式。
x a 是 b 的平方根,当 b 0 时, x a b , x a b ,当 b<0 时,方程没有
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7741e4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e.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 整式的加减法和乘法
- 整式的加减法
- 同类项的加减法原则
- 不同类项的加减法原则
- 整式的乘法
- 单项式乘法
- 多项式乘法
二. 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
- 因式分解
- 公因式提取法
- 平方差公式
- 立方差公式
- 和差化积公式
- 整式的乘法
- 定积分法
- 化简法
三.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 一次函数
-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函数的图象
- 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 二次函数
-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函数的图象
- 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四. 几何图形的认识
- 点、线和面的基本概念
- 几何图形的分类
-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五. 平面坐标系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及其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线段及其长度-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六. 相交与平行线
- 直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直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 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 平行线判定的方法
七. 形状与变换
- 图形的相似关系和判定方法
- 图形的全等关系和判定方法
- 图形的对称关系和判定方法
-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
八.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 数据的图表表示
- 数据的统计分析
以上是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包括整式的加减法和乘法、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几何
图形的认识、平面坐标系、相交与平行线、形状与变换,以及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c509dbd19e8b8f67d1cb929.png)
位置关系
相离
相切
相交
图形
公共点个数
0个
1个
2个
数量关系
d>r
d=r
d<r
知识点六:切线的性质与判定
7.切线
的判定
(1)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定义法).
(2)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经过半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8.切线
的性质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延伸
根据圆的对称性,如图所示,在以下五条结论中:
1弧AC=弧BC;
②弧AD=弧BD;
③AE=BE;
④AB⊥CD;⑤CD是直径.
只要满足其中两个,另外三个结论一定成立,即推二知三
.关于垂径定理的计算常与勾股定理相结合,解题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一般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1)切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
(2)切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3)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9.切线长
(1)定义:从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与切点之间的线段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两切线长相等,圆心与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知识点七:三角形与圆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
1.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
(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2)一般形式:ax2+bx+c=0(a≠0),其中ax2、bx、c分别叫做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a、b、c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人教版框架
![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人教版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d8bd4f8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0.png)
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人教版框架一、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² + bx + c = 0(a ≠ 0)3.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通过配方,使方程左边成为完全平方,然后开方求解。
公式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x = [-b ±√(b² - 4ac)] / (2a)求解。
因式分解法: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然后求解。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Δ = b² - 4ac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Δ =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Δ < 0时,方程无实数根。
5. 韦达定理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a ≠ 0),若其两个根为x₁和x₂,则有:x₁ + x₂ = -b/ax₁x₂ = c/a二、二次函数1. 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形式:y = ax² + bx + c(a、b、c是常数,a ≠0)2. 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抛物线开口方向:由a的符号决定,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
对称轴:直线x = -b/(2a)。
顶点坐标:(-b/(2a), c - b²/(4a))。
最值:当a > 0时,函数有最小值;当a < 0时,函数有最大值。
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顶点式:y = a(x - h)² + k一般式:y = ax² + bx + c交点式:根据抛物线与x轴、y轴的交点来确定。
三、几何图形与证明1. 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
2.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梯形及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判定。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3c6401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1.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集合与不等式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元素构成的整体。
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集合,元素用小写字母a、b、c等表示。
2. 集合的运算(1)交集运算:集合A与集合B的交集,表示为A∩B,表示同时属于A和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2)并集运算: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表示为A∪B,表示属于A或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3)差集运算:集合A与集合B的差集,表示为A-B或A\B,表示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4)补集运算: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表示为A'或A^c,表示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3. 不等式不等式是含有不等号的数学陈述。
常见的不等号有大于号(>)、大于等于号(≥)、小于号(<)和小于等于号(≤)。
二、平面图形的认识1. 点、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1)点:空间中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位置,用大写字母表示。
(2)线段:由两个端点以及连接两个端点的线段本身组成。
(3)射线:起点为给定点的一条直线,并且从起点向某个方向延伸,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2. 平面图形的分类(1)三角形: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2)四边形:由四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3)多边形:由多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3. 常见平面图形的性质(1)正方形:四条边相等且都垂直。
(2)长方形:相邻两条边相等且都垂直。
(3)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对边相等。
三、整式与分式1. 代数式与整式(1)代数式:用字母和数字相结合表示数的式子。
(2)整式:只含有字母、数字和运算符的代数式。
2. 分式分式是包含分子和分母的算式,分式的值一般是一个有理数。
四、分数的计算1. 分数运算(1)分数的加减运算:先找到两个分数的公共分母,然后将分子相加(或相减),再将结果的分子写在分数线上。
(2)分数的乘法运算:将两个分数的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3)分数的除法运算:先将除数与被除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再按照分数的乘法运算进行计算即可。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50b94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6.png)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概述一、实数与代数表达式1. 实数的概念与性质- 正实数、负实数、零- 实数的四则运算- 实数的大小比较2. 代数表达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 乘法分配律-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3. 二次根式的运算- 二次根式的定义- 二次根式的乘法与除法- 二次根式的加法与减法-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二、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方程的解法- 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2. 二元一次方程组- 代入法与消元法- 方程组的解的情况3.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三、平面图形的性质1. 平行线与角-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角的平分线2. 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3. 特殊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4. 平行四边形与圆-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圆的基本性质-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扇形与弧长四、空间图形的性质1. 空间图形的观察- 视图的画法- 空间图形的展开图2. 空间图形的测量- 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的计算五、统计与概率1. 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频数与频率-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2.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概率的计算- 用树状图法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九年级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概念、公式和解题方法,以便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教师和家长应指导学生通过练习和应用这些知识点,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解题能力。
(精)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精)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f1522f80eb6294dc886cda.png)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1 一元二次方程在一个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 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 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2的形式,ax +bx+c=0(a≠0)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 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bx+c=0 时,应满足( a≠0)21.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 m)2=n (n ≥0) 的方程,其解为x=± m.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 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2、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 ax^2+bx+c=0 的形式 ( 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系数化 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 13.移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侧4.配方: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变形:将等号左边的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形式6.开方:左右同时开平方7.求解:整理即可得到原方程的根3、公式法公式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2- 4ac≥0) 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b2-4ac的值,当b2- 4ac≥0时,把各项系数a, b, c因式分解法:把方程变形为一边是零,把另一边的二次三项式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让两个一次因式分别等于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所得到的根,就是原方程的两个根。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e844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4.png)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一、代数与函数1.代数简介①常数:数值不变的量。
②变量:数量可能改变的量。
③代数式:由数、字母、加减乘除号、括号等符号组成的式子。
④同类项:指含有相同字母并且指数相同的项。
⑤合并同类项:指将同类项合并成一个项。
⑥因式分解:将代数式表示成幂或较简单的代数式,叫做因式分解。
⑦方程式&方程:一个代数式与另一个代数式在等号两边,称为方程式,且方程式构成了等式。
2.一次函数①函数:将自变量的某个取值代入函数中得到唯一的因变量的值,称为函数。
②自变量:输入的值③函数表达式:用代数式表示函数的式子称为函数表达式④一次函数:函数表达式中,最高次项是一次幂的函数叫一次函数,也叫线性函数。
⑤斜率:函数: y = kx + b ,函数图象的斜率 k,即为直线的斜率。
3.二次函数①二次函数:函数表达式中,最高次项是二次幂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②二次函数的一般式:f(x) = ax² + bx + c(a≠0)③二次函数的顶点:二次函数图象的转折点,称为顶点。
④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图象关于 x = -b/ 2a 对称的直线,称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
⑤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最大值:二次函数)的顶点纵坐标所对应的函数值,是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4.函数的研究①函数图象的基本性质:函数的零点、函数值的正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渐近线等。
②函数的零点:函数 f(x) = 0 的解叫做函数的零点。
即 f(x) = 0 时 x 的解。
③函数类型:函数分类标准通常有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图象、函数表达式等。
二、图形的认识1.图形的一些概念①线段:由两个端点所组成的线段,叫做线段。
②射线:在一个端点处向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线段,叫做射线。
③直线:没有端点,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线段,称为直线。
④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⑤垂直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垂直于该线段、且等分该线段的线,称为垂直平分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f1393e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6e.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上册知识点二次根式知识点考点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叫做无理数。
常见的无理数:1、π以及π的有理数倍数。
2、、、;3、2.…………考点2、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a≥)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1、被开放数a是一个非负数;2、二次根式是一个非负数,即≥;3、有限个二次根式的和等于,则每个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必须是0.考点3、移因式于根号内、外的方法移因式于根号外1、当根号外的数是一个负数时,把负号留在根号外,然后把这个数平方后移到根号内2、当根号内的数是一个正数时,直接把这个数平方后移到根号内移因式于根号内1、当根号内的数是正数时直接开方移到根号外2、当根号内的数是负数时开方移到根号外后要添上负号考点4、最简二次根式知识回顾:满意下列前提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知识特点:1、最简二次根式中一定不含有分母;n2、对于数大概代数式,它们不能在写成a×m的方式。
考点5、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计算二次根式的化简,实际上就是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然后,通过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a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b==(a+b),(m≥);,( a≥0, b≥0);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a≥0, b>0);二次根式的乘方运算:=a,( a≥0);二次根式的开方运算:=考点6、1、不同点:XXX的平方,而与与的异同点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表示一个正数a的算术平透露表现一个实数a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时,=;时,2、不异点:当被开方数都长短负数,即无意义,而一元二次方程考点1、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6851a2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0.png)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1.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是指含有二次根号“√”且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的式子。
最简二次根式是指被开方数的因数和因式都是整数和整式,且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
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将被开方数是分数或分式的式子先写成分式形式,再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将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的式子先分解因数或因式,再将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同类二次根式是指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它们的被开方数相同。
2.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其中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和公式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a)2=b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解。
配方法是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x±b)2的形式,再求解。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求根公式为x=(-b±√(b2-4ac))/(2a)。
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当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
即点P(x,y)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P’(-x,y)。
第四单元圆:一、圆的相关概念1、圆的定义: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2、圆的几何表示: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二、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图中的AB)。
2、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图中的CD),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3、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b7283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0.png)
−n± p m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一)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2 + bx + c = O(a ≠ O)其中:二次项为ax 2;二次项系数为 a ;一次项为 bx ,一次项系数为 b ;常数项为 c 。
特殊形式:(三)一元二次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二次项系数 a≠0”是针对整理合并的方程而言的。
(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1、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将这个数代入一元二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看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该数是这个方程的根;若不 相等,则该数不是这个方程的根。
3、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个重要结论(1)a+b+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 bx + c = O(a ≠ O)有一个根为 x =1。
(2)a-b+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 bx + c = O(a ≠ O)有一个根为 x =﹣1。
(3)c=0⇔一元二次方程ax 2 + bx + c = O(a ≠ O)有一个根为 x =0。
二、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 方法。
2、方程x 2 = p 的根(1) 当 p>0 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方程x 2 = p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 = p ,x 2 =− p 。
(2) 当 p=0 时,方程x 2 = p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 = x 2 =0。
(3) 当 p<0 时,因为对任意实数 x ,都有x 2≥0,所以方程x 2 = p 无实数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6a3d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5.png)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有理数与小数- 数的分类: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小数、实数- 有理数的表示和比较大小- 有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小数与分数的转化和比较大小第二单元:代数式与方程式- 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代数式化简与展开- 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法和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应用第三单元:图形的初步研究- 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同位角、对顶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性质和关系- 平行线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第四单元: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第五单元:数列的基本概念- 数列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等差数列和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数列的应用第六单元:几何变换-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变换规律- 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性质和判断- 三角形的位似判断和证明第七单元: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调查和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 数据的整理、处理和分析-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和应用- 直方图、折线图和饼图的表示和解读第八单元:概率与统计- 事件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概率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列举和计数的方法和应用- 两个事件的关系和概率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b86b8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8.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一、预备知识
1. 实数:了解实数的概念,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能进行实数的四则运算。
二、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2 + bx + c = 0 (a ≠ 0)。
2.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韦达定理)、配方法等。
3. 判别式Δ = b^2 - 4ac 的应用: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实根或虚根)。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 韦达定理: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 的根 x₁和 x₂,有 x₁ + x₂ = -b/a 和x₁× x₂ = c/a。
四、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的方法:差平方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分组分解法等。
五、函数及其图象
1. 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坐标系中点的坐标,掌握点的坐标与平面位置的关系。
2.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了解函数的定义、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理解函数的图象及其变化规律。
3.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理解一次函数 y = kx + b 和正比例函数 y = kx 的图象及其性质。
4. 反比例函数:理解反比例函数 y = k/x 的图象及其性质。
六、概率初步
1. 概率的基本概念:了解概率的定义,掌握概率的取值范围(0 ≤ P(A) ≤ 1)。
2.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计算方法:根据问题中已知的信息和公式 P(A) = 事件A出现的次数/全部基本事件总数来计算概率。
以上内容为九年级上册数学的部分知识点,学习时建议结合课本与教师讲解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08a46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e.png)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有理数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集合。
有理数的数轴上,0的左侧是负有理数,右侧是正有理数。
加、减、乘、除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二、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立方根。
三、代数式由数、变量及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其中数叫做常数项,变量叫做一次项。
四、图形的基本要素和运动绿色的箭头表示平移,红色的箭头表示旋转,蓝色的箭头表示对称。
五、全等三角形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和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则称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六、相似三角形若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则称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七、平移与旋转1、平移:用平移将一个点沿一个方向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移动的距离及方向相同,不改变点的属性。
2、旋转:以一个点为中心旋转某个图形的每个点,旋转的角度相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八、直线和角两条不共线的直线分别与一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两个相邻角互为补角。
九、相反数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当且仅当它们的和为0。
十、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通分:将几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2、分数的约分、化分;十一、用比例表示实际问题利用比例,确定两个量之间的等比关系,以解决实际问题。
十二、扇形和弧1、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及其所夹的圆周构成。
2、弧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弧。
3、圆心角,切线和弦的关系。
十三、比例和类比1、比例含义:比例是两个量之间的等比关系。
2、异比例的解决方法:设比例系数为k,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为y=kx或xy=k。
十四、平行四边形和直角梯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邻角。
2、直角梯形:有两条平行的底和两个底的夹角为90°的四边形。
十五、直角三角形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之和。
2、定比分点定理:在一条线段上,任意三点A、B、C,如果AC:CB=k:1,则称B为AC上的k:1分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7ad097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6c.png)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实数1.有理数1.1 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1.2 分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1.3 性质:有理数加减乘除遵循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1.4 相反数、绝对值:一个数的相反数是与它的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数;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与零的距离。
2.无理数2.1 定义: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比的数称为无理数。
2.2 性质:无理数不能精确表示,只能近似计算。
2.3 常见无理数:π、√2、√3等。
3.实数3.1 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的集合称为实数。
3.2 性质:实数加减乘除遵循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二、代数式1.代数式的概念1.1 代数式是由数字、字母和运算符组成的表达式。
1.2 代数式的分类:单项式、多项式、函数等。
2.单项式2.1 定义:只有一个项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2.2 项的系数:单项式中字母的系数是该字母前的数字。
3.多项式3.1 定义:有两个或以上项的代数式称为多项式。
3.2 多项式的度:多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称为该多项式的度。
4.函数4.1 定义:对于每个输入值,都有唯一输出值的代数式称为函数。
4.2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图象等。
三、方程(含方程组)1.一元一次方程1.1 定义: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称为一元一次方程。
1.2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
2.二元一次方程2.1 定义: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称为二元一次方程。
2.2 解法:代入法、消元法等。
3.方程组3.1 定义:由两个或以上方程组成的解集称为方程组。
3.2 解法:代入法、消元法、图解法等。
四、不等式(含不等式组)1.不等式1.1 定义:用“>”、“<”、“≥”、“≤”等不等号表示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式子称为不等式。
1.2 解法:同方向不等式可以相加减,异方向不等式需要变号。
2.不等式组2.1 定义:由两个或以上不等式组成的解集称为不等式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1)21.1 二次根式 (1)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 (2)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3)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5)22.1 一元二次方程 (5)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5)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6)第二十三章旋转 (6)23.1 图形的旋转 (6)23.2 中心对称 (7)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7)第二十四章圆 (8)24.1 圆 (8)24.2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9)24.3 正多边形和圆 (10)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14)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17)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 (17)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21)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 (22)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21.1 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如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因被开方数中含有4是可开得尽方的因数,又如,,..........都不是最简二次根式,而,,5 ,都是最简二次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如, , 就是同类二次根式,因为=2 ,=3 ,它们与的被开方数均为2。
4.有理化因式: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则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如与,a+ 与a- ,- 与+ ,互为有理化因式。
二次根式的性质:1. (a≥0)是一个非负数, 即≥0;2.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再平方仍得这个数,即:( )2=a(a≥0);3.某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某数的绝对值,即=|a|=4.非负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即= ²(a ≥0,b≥0)。
5.非负数的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即=(a≥0,b>0)。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1. 二次根式的乘法两个二次根式相乘,把被开方数相乘,根指数不变,即(≥0,≥0)。
说明:(1)法则中、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要注意它们的取值范围,、都是非负数;(2)(≥0,≥0)可以推广为(≥0,≥0);(≥0,≥0,≥0,≥0)。
(3)等式(≥0,≥0)也可以倒过来使用,即(≥0,≥0)。
也称“积的算术平方根”。
它与二次根式的乘法结合,可以对一些二次根式进行化简。
2. 二次根式的除法两个二次根式相除,把被开方数相除,根指数不变,即(≥0,>0)。
说明:(1)法则中、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要注意它们的取值范围,≥0,在分母中,因此>0;(2)(≥0,>0)可以推广为(≥0,>0,≠0);(3)等式(≥0,>0)也可以倒过来使用,即(≥0,>0)。
也称“商的算术平方根”。
它与二根式的除法结合,可以对一些二次根式进行化简。
3. 最简二次根式一个二次根式如果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方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2)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说明:(1)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是最简二次根式;(2)被开方数若是多项式,需利用因式分解法把它们化成乘积式,再进行化简;(3)二次根式化简到最后,二次根式不能出现在分母中,即分母中要不含二次根式。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1. 同类二次根式(1)定义: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同类二次根式。
注:判断几个二次根式是否为同类二次根式,关键是先把二次根式准确地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观察它们的被开方数是否相同。
(2)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与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类似,系数相加减,二次根号及被开方数不变。
2. 二次根式的加减(1)二次根式的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同类二次根式分别合并。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首先是化简,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相当于同类项。
一般地,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可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i)将每一个二次根式都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ii)判断哪些二次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把同类二次根式结合成一组iii)合并同类二次根式3.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可以说是二次根式乘法、除法、加、减法则的综合应用,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式子的结构,选择合理的运算顺序,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2)在运算过程中,每个根式可以看作是一个“单项式”,多个不同类的二次根式的和可以看作是“多项式”。
(3)观察式中二次根式的特点,合理使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实数和整式中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都可以应用。
4. 分母有理化(1)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研究了分母形如形式的分式的分母有理化综合起来,常见的有理化因式有:①的有理化因式为,②的有理化因式为,③的有理化因式为,④的有理化因式为,⑤的有理化因式为(2)分母有理化就是通过分子和分母同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将分母中的根号去掉的过程,混合运算中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一般都是通过分母有理化而进行的。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2.1 一元二次方程在一个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ax^2+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bx+c=0时,应满足(a≠0)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 (n≥0)的方程,其解为x=± m.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2、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系数化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3.移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侧4.配方: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5.变形:将等号左边的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形式6.开方:左右同时开平方7.求解:整理即可得到原方程的根3、公式法公式法: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然后计算判别式△=b2-4ac的值,当b2-4ac≥0时,把各项系数a, b, 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x=(b2-4ac≥0)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因式分解法:把方程变形为一边是零,把另一边的二次三项式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形式,让两个一次因式分别等于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所得到的根,就是原方程的两个根。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继续和发展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来讲,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非常相似的,由于一元一次方程未知数是一次,因此这类问题大部分都可通过算术方法来解决.如果未知数出现二次,用算术方法就很困难了,正由于未知数是二次的,所以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经过两次增长的平均增长率问题,数学问题中涉及积的一些问题,经营决策问题等等.第二十三章旋转23.1 图形的旋转1. 图形的旋转(1)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圆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2)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大致有两大类:一类是物体的旋转运动,如时钟的时针、分针、秒针的转动,风车的转动等;另一类则是由某一基本图形通过旋转而形成的图案,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上的紫荆花图案。
(3)图形的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角所决定,旋转中心可以在图形上也可以在图形外。
(4)会找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2. 旋转的基本特征:(1)图形在旋转时,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旋转了同样大小的角度。
(2)图形在旋转时,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3)图形在旋转时,图形的大小和形状都没有发生改变。
3. 几点说明:(1)在理解旋转特征时,首先要对照图形,找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对应点、旋转角。
(2)旋转的角度是对应线段的夹角或对应顶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夹角。
(3)旋转中心的确定分两种情况,即在图形上或在图形外,若在图形上,哪一点旋转过程中位置没有改变,哪一点就是旋转中心;若在图形外,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旋转中心。
23.2 中心对称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假如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刘遇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的性质:①关于中心对称的刘遇图形,对应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②关于中心对称的刘遇图形是全等形。
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点的坐标规律:①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③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灵活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变换进行图案设计.图案设计就是通过图形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或几种的组合)把基本图形组成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图形,图案设计时不仅要看是否正确使用了图形变换,还要看图案是否很好的体现了设计意图.第二十四章圆24.1 圆定义:(1)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2)平面上一条线段,绕它的一端旋转360°,留下的轨迹叫圆。
圆心:(1)如定义(1)中,该定点为圆心(2)如定义(2)中,绕的那一端的端点为圆心。
(3)圆任意两条对称轴的交点为圆心。
(4)垂直于圆内任意一条弦且两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的二分点为圆心。
注: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