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保持器官表面光滑,减少器官间的摩擦。

腺:由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组成的器官叫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试述纤毛和微绒毛的结构,功能与分布。

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粗而长的突起,光镜下清晰可见。电镜下纤毛外被细胞膜,细胞质中有纵行排列的微管,周边有9组双联微管,中央有两条单微管。纤毛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功能,通过纤毛的摆动,可将细胞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性物质定向推送。

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许多微细的指状突起。微绒毛表面是细胞膜,中轴为含有微丝的胞质。如在光镜下,小肠和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游离面纵纹状的纹状缘和刷状缘,在电镜下都是由微绒毛所组成。这种结构扩大了细胞游离面的表面积,也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简述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

被覆上皮具有如下特点:①细胞多,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呈层状或膜状,被覆于体表或体内腔,管和囊的内表面,构成器官的边界。②上皮细胞呈极性分布,即存在游离面和基地面③上皮组织一般无血管,其营养靠深部结缔组织的毛细血管,经细胞间质透过基膜供应,上皮组织内常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分布。④上皮细胞排列紧密,相邻细胞间常形成特化的细胞连接结构。

血清: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称血清,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约占血液容积的55%,其中90%是水,其余为血浆蛋白及其他可溶性物质。

网织红细胞:从骨髓进入外周血液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称网织红细胞,这些细胞内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

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功能干细胞。有很强的增殖潜能,多项分化能力和自我复制能力。

哈佛系统:又称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由10~20层同心圆排列的筒状骨板构成,其中央有一条中央管,内有血管,神经穿行。

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每个肌节都包括一个1/2I带+A带+1/2I带,肌节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三联体:骨骼肌纤维每条横小管及其两侧的终池合称三联体,在此部位将兴奋从肌膜传到肌浆网膜。肌浆网膜上有钙泵蛋白,有调节肌浆中钙离子浓度的作用。

闰盘:相邻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处称闰盘,在HE染色标本中,闰盘呈深色的阶梯状或横纹状。

横小管:肌膜向肌质内凹陷形成的小管,又称T小管。是兴奋从肌膜传入肌纤维内的通道。尼氏体:又称嗜染质,为神经元胞体内强嗜碱性的斑状或颗粒状结构。电镜观察,尼氏体由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可作为判断神经元功能状态的一种标志。

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肌细胞、腺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部位。分电突触和神经突触。

神经原纤维:是指存在于神经元胞体的细胞质中,在镀银染色片中,呈细丝状棕黑色,交错排列成网。电镜观察,由神经丝和微管聚集而成。它们-除了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外,还与营养物质、神经递质及离子运输有关。

静脉瓣:管径2mm以上的静脉凸入管腔,折叠形成彼此相对的两个半月形结构称静脉瓣,表面覆以内皮,中心为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其作用是防止血液逆流。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生发中心:淋巴小节中央染色浅,细胞分裂相多,称生发中心,多由分裂快的大、中淋巴细胞构成,其周围为较密集的小淋巴细胞。

淋巴小节:又称淋巴滤泡,是由B淋巴细胞密集而成的淋巴组织,边界清楚,呈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副皮质区:位于淋巴结皮质的深层,为大片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淋巴细胞聚集而成。如将新生动物胸腺切除后,该区域就不再发育,所以又称胸腺依赖区。

血-胸腺屏障:胸腺皮质的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的结构具有屏障作用,它由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及内皮间的紧密连接、完整的内皮基膜、血管周隙、上皮基膜、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组成。血液内一般抗原物质和药物不易透过此屏障。

动脉周围淋巴鞘:是围绕中央动脉周围的厚层弥散淋巴组织,有大量T淋巴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等构成,是胸腺依赖区,但无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表皮基底层:为一层附于基膜上的立方形或矮柱状形细胞,称基底细胞,胞质嗜碱性强。基底细胞属干细胞,有活跃的分裂能力,可分化形成表皮的其余几层细胞。

黑素细胞:散在于基底细胞之间,细胞体圆,有多个突起伸入棘层之间。胞质内含特有的黑素体,可合成黑色素,吸收紫外线,保护皮肤。

胃底腺:又称泌酸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是胃粘膜中数量最多,功能最重要的腺体。由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肠绒毛:小肠的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的指状突起,长0.5~1.5mm,形状不一,肠绒毛能扩大小肠表面积。

窦周隙:为肝血窦内皮与肝板之间的狭小间隙,是肝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内有贮脂细胞,贮存脂肪和维生素A。

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其中可见三种伴行的管道,即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每个肝小叶周围有3~4个门管区。

胰岛:是胰的内分泌部,由许多大小不等和形状不定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细胞团,散布在胰的腺泡之间,胰岛主要有A、B、C、PP四种细胞。

肺小叶:每条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及肺泡。肺小叶呈椎体形,尖朝肺门,底向肺表面,直径约1cm,每叶肺约有50~80个肺小叶,肺小叶范围的炎症即小叶性肺炎。

Ⅱ型肺泡细胞:位于肺泡壁Ⅰ型肺泡细胞之间,数量较多,呈立方形或圆形,其功能是分泌磷脂类物质,即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肺泡表面的张力,稳定肺泡大小。

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为多面体有开口的囊泡,开口于肺泡囊,肺泡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直径约0.2mm,成人每侧肺有3亿~4亿个肺泡。

气血屏障:是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又称呼吸膜,由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细胞组成。

气体从外界进入肺毛细血管依次经过的结构。

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小支气管及各级分支,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在肺泡的气体经过气血屏障扩散入位于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

滤过屏障:血液从入球微动脉流入血管球毛细血管,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透过有孔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结构进入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称为滤过膜或滤过屏障。

!球旁细胞:由入球微动脉靠近血管极的管壁平滑肌特化而成,细胞呈上皮样,胞体较大,呈立方形,核大而圆,胞质弱嗜碱性,可合成分泌肾素。

肾单位: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侧肾约有100万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