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完善我国行政决策体制之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我国行政决策体
制之探析
完善我国行政决策体制之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行政决策体制存在着决策权力过度集中、运行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如何完善行政决策体制,实行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本文做了粗浅的探析。
【关键词】行政决策体制问题完善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对依法行政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每个法治国家治国理政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行政决策作为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首要基本环节,已成为现代行政管理的核心。如何能够满足公众的意愿,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这是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由于受传统的决策体制、机制和方法、观念的影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行政决策方面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随意决策、滥用决策权、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一、当前我国行政决策机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家行政决策机制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谋”和“断”的相对分工、“断”与“行”的适度分离更加明显,政府由“出主意”的角色变成“选主意”的角色;行政决策日益重视利益表达,合理利用利益博弈促进决策合理性,民主化趋势加强。然
而,在目前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行政决策程序不合法,决策机制不健全仍是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行政决策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行政决策权力过度集中,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不够。由于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大量的行政决策任务都由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来承担,加之绝大部分决策实行首长负责制,行政管理中主要靠人治,靠第一把手决策,以及决策调查程序、听证程序、咨询程序和监督程序等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常常造成行政决策依赖于领导意志、个人意志,最后的结果是领导层说了算,按个别领导意志去办。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很大,有的领导者往往在没有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就由个人拍板说了算,导致决策随意、决策失误,给经济、政治、社会和谐稳定造成极大的危害。
2、行政决策运行机制还不健全。由于行政管理体制上的问题,一些政府部门集决策权和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缺乏行政权力的合理分工和有效制约,导致错误决策得不到及时纠正,并伴随滋生执法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非法利益合法化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3、行政决策监督机制还不健全。由于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决策者的权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制约,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特别是对同级机关决策的监督缺乏有效的制度保证。决策权责不清,
决策过程没有详细记录,决策失误很难追究责任,名为集体决策、集体负责,实为有人决策、无人负责1。
4、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行政决策程序透明度不高,政务不公开的现象。公众无法了解政府决策内容,不能行使合法的知情权和社会监督权。
5、可行性论证流于形式。可行性论证,是近年重大行政决策中一项必经程序。政府投资项目一般都要进行可行性论证,争取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这一源自西方的民主化行政决策程序,在我们某些地方日益出现水土不服的窘境。比如政府准备投资的项目,无疑都有其客观需要的基础。如果从需要的角度去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就会带有一厢情愿的感情因素和就事论事的倾向,并因此会造成政府掌握决策信息带有选择性,或在分析信息时不够客观中立,从而导致了可行性论证脱离客观实际,造成决策失误。
6、行政决策制度不完善。尽管我国行政部门在决策方面陆续建立了一些制度,但总体看,这些制度比较原则,缺乏细化,有些制度在执行中走样。例如,就专家咨询制度而言,选什么样的专家都由有关部门确定,有些专家不敢讲真话,迎合领导意图讲违心话。听证会也是如此,什么人参加听证,听证的过程公开性如何,听证结果与决策的关系怎样,都没有明确、硬性的规定。这些都容易使好的制度流于形式。
7、民主渠道不够畅通,公众参与决策的积极性不高。普通民众了解政府重大决策事项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广播、报纸或网站。虽然各地政府都建立了自己的政府网站,但许多政府网
站往往是发布的信息少,更新的速度慢,特别是以往的规范性文件很少上传。而市民除了对“便民措施”和“发展规划”以及“政策法规”较为关注外,对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或利害关系不大的决策没有太大兴趣,参与度低。正如詹姆斯·费思乐所说,“个体公民极少有人会花费资金和时间去关注和理解绝大多数公共政策所具有的错综复杂的细节和过程。在绝大部分决策中,只有那些与利益存在着最紧密关联的人,才愿意付出时间和金钱去理解并影响决策”。
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的措施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刚要》)和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及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均从法治理念的高度提出了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概念,要求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体制,这是党和国家对决策理念的认识发展过程,是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本质要求和核心内容,它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依法是前提和统领,科学和民主只有上升到法律、法规、规章才能得到保障;科学是决策的本质要求,就是要符合内在的规律性;民主是决策的根基,民主不仅是要公开、透明,其核心是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一)科学合理配置行政决策权
权力的合理配置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前提。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
求,政府还在管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政府职能交叉、重叠、上下一般粗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纠正。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自律作用。一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对经济社会事务的决策责权,明确各自的决策责权,属于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的事项,也要区别不同情况,明确各自的决策权,减少多级决策的现象。二要要科学、合理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管理权和决策权,厘清政府与部门的决策权限,明确哪些事项由政府决策,哪些事项由部门决策,使政府及其部门做到依法定职权决策。
政府机构的设置,要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原则,既要合理分工、互相制约,又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确保政令畅通,提高效率。特别是逐步推进决策与执行的适度分离。决策制定和决策执行作为管理过程的两个基本环节,既紧密相连,有相对独立。前者着重于研究问题、确立目标、选定方案。后者则着重于把经过确定的方案也即政策、计划具体化并付诸实施。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部门既是决策的制定者,又是决策的执行者,这不利于形成各自的优势,导致了政府部门内部职责含混、效率不高。在各级政府内部,要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和制度,进一步明确政府组成集体、行政首长的决策权力界限,规定哪些问题必须集体讨论决定,哪些问题实行分工决策,并严格执行,既防止对重大问题个人说了算和行政首长搞"一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