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详细)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学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环境效应。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运动和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
2. 水循环的过程:太阳辐射能促使水分蒸发,水蒸气上升形成云,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面,一部分水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另一部分水被地表吸收,蒸发,形成水循环。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是地球上维持生命的重要过程,它促进了地球上的水资源的再分配,影响了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4. 水循环的环境效应: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和降水对地表环境产生影响,如湿润气候、土壤侵蚀等。
水循环还参与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地表物质的迁移和转化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地理意义。
2. 利用地图和图像资料,展示水循环的动态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4. 设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地图、图像资料。
3. 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3. 展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4. 分析水循环的环境效应:让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积极作用。
5.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课堂内容: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水循环基本概念和过程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水循环地理意义和环境效应的理解。
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高中地理教案
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2. 使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到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概念及过程: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
2. 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维持地球水量平衡、塑造地理环境、调节气候等。
3. 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水循环、陆上水循环、海上内循环等。
4.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资源分配、灾害防治、生态保护等。
5. 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合理开发水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概念、过程、意义和作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2.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类型及地理意义,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水循环的图像和实例,增强学生对水循环的认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
2. 第二课时:讲解水循环的类型和地理意义,使学生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第三课时:探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培养学生节约用水和环保的意识。
4. 第四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堂总结,检查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进行反馈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水循环概念、过程、类型、意义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评估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通过学习水循环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和脆弱,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让他们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同时,我会通过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国情,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水源地、调查水资源利用情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地理知识的力量,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在本节课结束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他们总结水循环的原理和过程。然后,我会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通过反思和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需要共同探讨水循环的一个环节,并利用实验和模型来演示这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4.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活动,如展示图片和视频、实验观察、课堂讨论等。这些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知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观察、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说出陆地水体的类型以及相互关系,知道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且数量是有限的。
(2) 能说出什么是水循环,会绘出水循环的示意图,写出主要环节并能举例说明海陆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 学生自学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师生问答、同伴合作通过说、画、指等过程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通过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分析其过程,学会分析相关地理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兴趣(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水循环的意义三、教学难点水循环的意义四、知识链接河流补给:河流水的来源。
丰水期:河流水量丰富的时期。
枯水期:流域内地表水流枯竭的时期。
蒸腾作用:指水分从叶子表面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分享一篇小散文诗,请同学们静下心来,细心聆听。
“它,曾在唐古拉山的冰晶中闪烁,之后融入了山谷中的小溪,跟随小溪流入滔滔的黄河,汇入波澜壮阔的海洋,又在阳光下升到空中,随着风四处旅行,也许它曾闪耀在泽州一中上空的彩虹里,曾在丹河中流淌,也许它曾在九女仙湖那碧波荡漾的湖水中畅游,在珏山山脚下缓缓流过,也许它曾是林黛玉那多情的泪水,也曾欢呼着摇身一变成为骏马身上的汗珠。
它,还将继续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游玩、欢笑。
”(师问)大家认为,这个“它”指的是谁呢?学生回答:水。
是的,就是水。
水,作为生命之源,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至关重要。
但是,大家真的了解水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水。
首先走进水体类型。
一、水体1、类型(板书)(师问)刚才的诗中,都有哪些水体呢?学生回答各种类型的水体。
课件展示图3.1,水圈的构成(教师升华)大家发现,自然界中的水体类型多样,而且,水量众多,但是对我们人类意义重大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只有2.53%。
3.1水循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水循环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水循环”的内容要求如下: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课标中建议的教学工具是示意图,需要通过教材以及网络资料搜集相关示意图,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水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属于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本节课共分为三部分:水的行星,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第一部分是让学生学习地球水体的分类及分布,第二部分学生掌握水循环的类型、过程、环节,第三部分是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的行星”部分属于基础知识范畴,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较易掌握,水循环的过程涉及不同的领域,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学生较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教师应多结合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则学生较易理解,可通过联系水循环的环节进行归纳总结。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浅薄的学习过水循环,对本节内容较为熟悉,能够较快掌握基本概念。
对学生来说,水圈的组成具体直观,易于通过图片、图示归纳。
水循环发生的地理范围广、环节之间联系不直观,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没有系统完整的认识,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并使用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水循环的过程。
在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部分学习中,借助具体案例分析水循环的意义,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提高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1.教学目标①通过阅读教材文字,结合相关多媒体材料,能够说出陆地水体的类型。
②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动图,能够归纳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与类型,绘制水循环示意图,描述水循环的过程;③通过分析实际案例,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
2.重难点分析【重点】1.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及主要环节。
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过程。
3.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具体案例分析。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地理意义
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教学反思
对照模式图请同学总结规律,然后配上练习加以巩固,让学生逐步熟悉规律的应用。通过这种“概念——地图——规律——练习”的模式,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预期。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发生区域海陆之间;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作用最重要的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陆地内循环:发生区域陆地之间;主要环节蒸发、降水(其中内陆循环包含植物的蒸腾作用);作用补充陆地水数量很少。
海上内循环:发生区域海洋内部;陆地之间主要环节蒸发、降水;作用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
注意1、冰雪融水和积雪融水容易混淆,冰雪融水是永久性冰川和积雪融水,发生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地区,形成夏汛;积雪融水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发生在东北地区,形成春汛。2、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春季时气温回升,河流开始产生径流但不是最大:而夏季气温最高,径流量最大才是汛期:冬季断流即没有径流量。
2、水循环的类型及地理意义
提炼的课题
水循环的类型及地理意义
媒体应用分析表
知识点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媒体来源
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文本、图片
讲解、示范、举例
自制
水循环的类型及地理意义
文本、图片
讲解、示范、举例
自制
教学过程
1、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1)、雨水补给:补给季节我国以夏秋两季为主;补给特点①水量变化大②时间集中③不连续;我国分布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典型;径流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 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环境作用。
3.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地理意义和环境作用。
2.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和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循环的图像和数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水循环的相关图像、数据和案例。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出本课的主题——自然界的水循环。
2. 讲授新课:(1)介绍水循环的概念:水在地球上的不断运动过程。
(2)讲解水循环的过程: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
(3)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调节气候、塑造地形、提供水资源等。
(4)阐述水循环的环境作用:生态平衡、地表净化、地质灾害预防等。
3. 案例分析:以我国为例,分析水循环在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讨论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6. 布置作业:设计一道关于水循环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水循环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水循环过程和地理意义的掌握。
3. 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水资源管理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从实际工作者的角度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水库、水处理厂等,加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3.1水循环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3)人类活动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15-16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发展到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过程,但仍然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加深理解。其次,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多元化,对实用性、探索性的知识更为感兴趣。在学习习惯上,他们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学习模式,但可能存在学习方法不当、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需要结合实际案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1)激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培养地理学科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提高环保意识;
(3)关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环节;
(2)水循环的空间分布特征;
(3)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
(1)水循环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将旨在巩固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并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会布置以下类型的作业:
1.绘制水循环图:要求学生绘制一个包含所有主要环节的水循环图,并标注每个环节的特点。
2.研究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与水循环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和撰写报告,如“人类活动对某地区水循环的影响”。
3.水循环的空间分布特征;
4.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类型、环节和空间分布特征,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教版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案例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水循环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5.突出反思与评价的作用
本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环节,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效果和不足。同时,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本案例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突出实践性与探究性,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效果和不足,为其后续学习提供借鉴。
2.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问答、报告、小测验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案例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生动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展示丰富的水循环现象,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3.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本案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解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使其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通用4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通用4篇)《自然界的水循环》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三、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
2.讲练结合。
3.学生绘图训练。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会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读图3.1“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教学设计14:3.1自然界的水循环
小组间完成思维导图,并相互交流。
PPT展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
总结
概括
提升
意义
创设
总结
情境
以黄河断流视频为背景
【旁白】水循环是地理环境中最为重要的物质运动过程之一,对于沟通四大圈层、促进水体更新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认真倾听,增强感性认识、危机意识和科学干预水循环过程的意识。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程类型
课时
上课日期
年 月日
授课老师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水圈的组成,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2.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能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通过对水循环运动的学习,正确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谋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探究二点拨
1. 地球上水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
2. 水循环是联系各大圈层的纽带;能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水资源不断更新;并且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也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之一。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
本节课的展区板书展示主要应该有一下几个问题:1.相互联系的水体;2.水循环过程及意义。展区展示要求板书美观大方,内容简洁明了。
可能提出下列问题:1.地球各种类型的水体之间有联系吗?可以转化吗?
2.水循环具有什么意义?
PPT展示参考答案。
第
二
层
级
环节一
自然界的水循环探究
分好小组合作探究内容。小组内部小组长要做好工作的协调和分配。探究内容均衡分配给各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进行纪律的规范和对探究内容的指导工作,分配好展示任务。展示部分建议口头展示和展区展示相结合。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标准教案)
玛纳斯县一中学校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年地理备课组教案主备人:沙合提
反思: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很好。
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1、引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及学生学习兴趣。
对学生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相互联系的水体"该部课标虽未做要求,但它是水循环知识的铺垫,因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水圈构成图",找出我们平常用到的淡水类型及其占水圈的比例培养学生科学的资源观。
"读图思考"是让学生了解各种水体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河流量如何随补给水源变化而变化。
这部分知识,我采用让学生读书和看图相结合的方法去学习,然后再让学生完成读图思考,学生能很快地掌握知识。
3、根据"相互联系的水体"来说明水循环过程,并注重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绘图、回到课前问题"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并引出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流不尽?"导入水循的意义,并据此分析"人类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可以施加影响?水循环持续不断更新?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我先让学生从书中找出相应的概念,学生再用自己的话复述具体的水循环过程,然后师生共同画三种水循环的示意图,并标出每种循环的各个环节,学生能快速高效地掌握这一重点内容。
进而提出以上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很自然地过渡到水循环的意义,前后衔接很自然,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谈话法,讨论法.2、读图分析法。
3、多媒体课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
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一、水圈1、定义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
1).【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少?(30. 45%) 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案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水循环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使学生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4. 提高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概念及意义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 我国水循环的特点5. 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2. 我国水循环的特点3. 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
2. 讲授新课:介绍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讲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水循环的特点,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均衡性。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提升:强调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水循环概念、过程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水循环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我国水循环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4. 评价学生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认识和提出的措施。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水循环过程、图表和案例。
2. 教学案例:用于分析我国水循环特点和讨论水资源保护措施。
3.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第二课时:讲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3. 第三课时:分析我国水循环的特点和案例。
4. 第四课时:讨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3.1《水循环》教学设计
水循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记住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记住水循环的类型,通过水循环示意图得出水循环的定义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播放水循环动画,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学习乐趣。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启发讲解法、讨论法、分析综合法等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出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指出诗中的错误,请学生跟着我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一起来找出错误的原因。
新课讲授板书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自学探究:阅读课本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水循环联系了哪些圈层?2.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3.水循环的类型有哪些?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讲解:请学生阅读后讨论……师:请同学们帮忙老师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师:对了,水循环就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
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了水循环的定义。
生: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板书一、水循环的定义师:我们继续看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二个问题: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师:对了,水循环就是分别在这些领域发生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水循环分为三种类型,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哪三种吗?生: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板书二、水循环的类型1.海陆间大循环2.陆地内循环3.海上内循环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预习了,现在老师将给大家演示这三种循环分别是怎么进行的。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5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自然界的水循环》课堂教学设计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阐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相互联系的水体”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的学习作铺垫;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本节活动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并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规律,初步形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性观念。
为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在第二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掌握降水的形成原理、热力环流等有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概念,知道水循环的四个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2. 使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意义,认识到水循环对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四个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2.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的生态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水循环的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水循环过程的动画演示。
2. 教学素材:相关的水循环图片、视频。
3. 小组讨论材料:关于水循环的实际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一瓶水,提问:“水从哪里来?又将流向哪里?”2. 自主学习2.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水循环的概念。
2.2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水循环的四个环节。
3. 课堂讲解3.1 教师讲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生态意义。
3.2 学生跟随教师思考水循环对地球的影响。
4. 小组讨论4.1 教师出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5. 课堂小结5.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6.1 学生绘制水循环过程图。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农业灌溉等。
七、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
八、课后反思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教师点评并鼓励。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情况。
十、教学改进2. 针对不足之处,教师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学生需要明确每个环节的定义和过程,以及它们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完整word版)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案
3.1自然界地水循环学案[考纲及解读]1、水循环地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地地理意义2、了解人类对水循环地影响3、描述陆地水体地相互联系,区别河流地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解读:1)、对潜水与河湖水地相互补给关系地判断;2)、不同地区河流补给地形式及形成原因;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地积极与消极地影响表现形式及结果等。
[要点梳理]一、相互联系地水体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态、态和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地圈层——水圈.b5E2RGbCAP ①气态水数量最,但分布最. ②液态水数量最,分布。
③固态水仅在、或条件下才能存在。
2、陆地水体类型:①地球上地水体包括水、水和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地, 占全球水储量地96.53% ;②分布在陆地上地各种水体,包括水、水、水、水、水、水等,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地3.47% ,但是在自然环境中地作用非常巨大,它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地;p1EanqFDPw ③在地球淡水中,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地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地2/3,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地还不多。
DXDiTa9E3d 水资源地概念:狭义地水资源是指。
3、从运动更新地角度看,陆地上地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地关系: 河流水地补给类型:3、从运动更新地角度看,陆地上地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地关系:案例1:补给关系为:案例2:黄河下游河床底部高出两侧地面,形成“地上河"——黄河水与地下水地补给关系是.[知识点小结]1、陆地水体地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地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地补给.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地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地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RTCrpUDGiT [例题]河流径流量分析步骤(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地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降水季节--有汛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热带雨林十温海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地变化而变化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季节变化较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5PCzVD7HxA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无汛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地互补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三者相对水位高低 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地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二、水循环地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地水地过程.2、水循环类型:①海陆间大循环:由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上地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最后由江河汇集返回大海,完成海陆间大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3.1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2.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的在黑板上画水循环的示意图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三.教学难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四.教具准备水循环过程示意图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
)固态水存在在哪?(冰川)液态水存在在哪?(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沼泽、生物体内)气态水存在在哪?(大气)这些都是我们地球上的水体,主要类型有大气水、海洋水和陆地水。
这些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圈层,也就是水圈。
读图3.1,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
对!它的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可是海洋水是咸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淡水多不多呢?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哪一种水体呢?(不多,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
目前冰川还不能大量地直接利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少。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同时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水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组成水圈的各种水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4页图3.2,注意观察陆地水体是如何联系的?图中河水可能有哪些来源?有冰川融水、湖泊水、大气降水,还可能有地下水。
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河流的河水往往有多种来源,也就是说有多种补给。
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研究一下,谁来说说长江水的补给?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源头有来源于高山上的冰川融水,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有许多湖泊与之相连,可以得到湖水的补给,长江大部分河段处于季风气候区,有丰富的降水,所以还有大气降水补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地点:忠源纪念中学高一(1)时间:2010年11月26日讲课人:蔡炎芳
一、学情分析
高一(1)班是一个“慢热型”的班级,在刚开学的时候,地理课的课堂效果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经过半个学期的调整,现在高一(1)班的学生思维已经变得较活跃,大部分学生上课精神面貌很好,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一个优秀的班级了。
本节课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和高考有很多的相关性,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高考和生活得到更深刻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
②课前布置活动题:黄河的断流现象,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等等。
五、教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六、课时安排:1节课
七、课型:授新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用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回”了吗?引入新课自然界的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
【板书】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自学探究1】结合图3.1,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体有哪几种存在形态?
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在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类型?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小结(展示课件幻灯片4和5)。
答案:1、地球上的水体的形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简单介绍分布);
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在空间上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陆地上的水体分为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板书】1、水的存在形态:气态、液态、固态
2、地球上的水体分类
【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自学探究2】阅读课本P54图3.2,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的补给方式有哪些?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小结(展示课件)。
答案:1、图中河流的补给方式有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永久性冰川融水)、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涉及的水体有雨水、冰雪、湖泊和地下水等。
2、丰水期:河流补给湖泊;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
【板书】3、河流的补给形式: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永久性冰川融水)、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
【小测试】探讨一下黄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情况?
答案:黄河水补给地下水。
【过渡】“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
【转承】“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为什么黄河水仍然不断东流入海而不枯竭呢?
【板书】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自学探究3】阅读课本P55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概念;
2、水循环的类型及其过程环节;
3、水循环的意义。
【板书】1、水循环
2、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展示水循环示意图和动画讲解:
【小测试】1、读下图填写下列的空格:
1
2
34
(1)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
1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____.
(2)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______和______之间。
2、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 .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
B .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C .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
D .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
答案:1、(1)1、蒸发,2、水汽输送,3、降水,4、地表径流
(2)海陆间循环,海洋,陆地
2、B
【板书】3、水循环的意义
(1) 水循环运动使自然界的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
不断更新状态。
(水量平衡器)
(2)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大自然的空调)和物质转移过程。
(3 )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雕塑地表形态。
(地形雕塑
师)
【小测试】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
的矛盾
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循环运动,但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能虽不能转化,但能起着吸收、传输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学生活动】阅读P55-56有关“黄河断流”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能够干预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补充小结(展示课件)。
答案:1、地表径流、降雨、地表水的蒸发和下渗等。
2、全球气候变暖(特别是西北地区),导致降水逐渐减少。
3、上游地区过度引用黄河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
4、统一调配水资源、植树造林等措施。
【小结】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
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
【总结】展示幻灯片20
【作业】导学测评(十三)
【板书设计】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存在形态:气态、液态、固态
2、地球上的水体分类
3、河流的补给形式: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永久性冰川融
水)、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
2、类型:海陆间循环、内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