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名师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名师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杜甫生平及写作背景;掌握部分字词的意思;整体感受诗人的感情。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读,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从杜甫的爱国情怀中汲取崇高的精神养料。
【学习重点】
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的感情基调;
2.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关于杜甫
杜甫,大家也不陌生了。
(712-770),字子美,他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
我们也接触了他的许多诗,现在我说三句,大家来回答通过每句诗,你觉得杜甫诗一个什么样的人?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理想、有抱负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描写现实,关心民生疾苦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爱国
通过简单的三句诗,以及大家之前对杜甫的了解,我想大家心里都已经大概知道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了。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对杜甫的了解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高》。
接下来大家先听一段朗诵,听完之后,自己先揣摩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试着去读一读。
我利用这段时间把这首诗先到黑板上。
三、《登高》背景介绍
《登高》这首诗是杜甫于767年重阳节所写,之前我们介绍到杜甫卒于770年,这是他晚期作品。
他通过登高远眺看到秋色萧条,自己已入晚年,衰老多病,悲从中来,乃赋此诗。
明朝著名学者胡应麟称这首诗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深沉又不失铿锵的《登高》。
四、内容分析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句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情?我们一起来看看。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情?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如何理解作客做客百年登台?
有这么一种说法,说这句诗十四个字写出了八重悲,我们一起找找。
那么他心中的苦要如何消解呢?“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于是作者吟出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者只能借酒消愁,可是为什么要新停浊酒杯呢?
课堂练习
1.请分析诗中“无边”“不尽”两个词语的妙处。
2.结合诗歌内容,写出“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悲”的三层含义。
3.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4。
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
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
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
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感情更加
___________。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的风格。
5这首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6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景和抒情是怎样紧密结合的。
7.首联写了哪些景?景的特点如何,给人怎样的感受?
8.应如何理解颔联的“木”“江”这两种景物?
9.颈联中“作客”怎么理解?
10.杜甫为何“新停浊酒杯”?
1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一联共写了六种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
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12.有人认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中的“无边”“不尽”纯属多余,请你结合诗歌意境的有关知识,谈谈看法。
答案
四、内容分析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句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风、天、猿、渚、沙、鸟
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情?我们一起来看看。
风急:风很大,速度很快,刮到人们身上会有怎样的感受?冷!
天高:高天阔远,天在无限的延伸,地也在无限地延伸,诗人一人站在那茫茫的天地之间,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孤独。
猿啸哀:杜甫独在西南地区漂泊,对于西南地区的猿叫声,大家会想到什么呢?“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诗人听到如此的猿叫声心中倍感凄凉。
渚清:什么叫渚?水中的小片陆地为渚。
四周皆为水,只有一块是陆地,诗人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
沙白:用一个冷色调的颜色来形容沙,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
鸟飞回:回巢的鸟,这只鸟在急风之中,高天之下,伴随着阵阵猿叫声,在清渚和白沙之间寻找着自己回家的方向。
作者又联想到自己孤单一人,看到这番景象更加悲从中来。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情?
落木:就是“落叶”,落叶意味着秋天到了,秋天到了就说明这一年即将结束,作者作这首诗时已是55岁,他想到自己的人生也到了秋天,不禁感叹生命是如此短暂!
长江:滚滚而来,写出了生命的永久不息,写出了历史长河的奔流不息。
短暂与不尽形成对比,更加衬托出人生命的短暂。
前两联皆为写景,作者通过一系列描绘悲景的词,既是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也是作者心情的折射与投影,“一切景语皆情语”。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如何理解作客做客百年登台?
1.作客:漂泊在外,客居他乡。
做客:去亲戚家拜访。
杜甫当时漂泊在外,故用“作客”。
2.百年:①一生;
②老年,晚年。
3.登台:是九月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之前介绍《登高》这首诗时说到这首诗作于重阳节。
古人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且是一家人去,地点在自己家乡。
而此时的杜甫,一个人,在他乡,登台。
有这么一种说法,说这句诗十四个字写出了八重悲,我们一起找找。
①一悲→“万里”:诗人远离家乡,与亲人音讯隔绝。
②二悲→“悲秋”:秋季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③三悲→“作客”:客居他乡。
④四悲→“常”:客居他乡时间之久,悲上加悲。
⑤五悲→“百年”:一辈子,晚年。
⑥六悲→“多病”:百病缠身,病痛对身体的折磨。
⑦七悲→“登台”:之前说过是九月九的习俗。
⑧八悲→“独”:祈求长寿的竟是孤单一人。
这就是“八重悲”,这联及首联我们可以看到杜甫的诗语言极为凝练。
八重悲仅仅是因为作者独自在外吗?或者说是因为自己已入晚年且身体多病吗?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更重要的是因为国家。
杜甫当时年事已高,无法为国家效力,看着战乱的国家却是无能为力。
那么他心中的苦要如何消解呢?“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于是作者吟出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者只能借酒消愁,可是为什么要新停浊酒杯呢?
①作者自己身体多病,不能够多喝酒;
②“潦倒”,说明作者晚年在外的生活过得很贫困、很拮据。
并没有多少钱用来买酒喝。
杜甫在离家万里之地,没有一个好的社会背景,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更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条件。
心中的烦闷与悲伤也无法借酒浇下去,看着自己的国家危难,自己却无能无力。
可以看出尾联写出了作者的愁苦与无奈。
参考答案:
1.“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傅纳簦そ谟康某【埃苋萌嗽诰吧衅肺冻錾毓庖资拧⒚廊顺倌旱母猩恕S胂铝巴蚶铩薄鞍倌辍焙粲Γ说念柯弥钣牍露栏芯拖衤湟逗徒谎婆挪痪。
喜痪4鸪鲆坏慵纯伞?
2.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当此重九节,没有任何饮酒等乐事,只是去登台,五可悲;亲朋凋零,孤零零地独自去登台,六可悲;身体健旺也还罢了,却又是扶病去登,七可悲;而这病又是经常的多种多样的,八可悲;光阴可贵,人生不过百年,如今年过半百,只落得这般光景,九可悲。
3,包含着: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4.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 寓情于景;秋风扫落叶的声态;大江东去的雄迈气势;雄浑开阔;慷慨低沉苍凉悲痛;沉郁顿挫。
5这两句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俯仰结合,视野高远阔大;猿猴哀啸,飞鸟回旋,秋水清湛,沙洲灰白,动静相映,声色并茂,气韵生动。
六种景物构成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图。
(6)前四句描写了苍茫辽远,萧瑟衰飒的深秋景象,烘托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苦,忧国伤时的情怀,情与景和谐统一,创造出沉郁悲凉的意境。
7.风急-冷天高-人渺小、孤独猿啸-哀鸟飞回-孤独
8.木:由木及人、生命短暂。
江:时间无穷,更显人之渺小、生命之短。
9.此处的“作客”是飘零、流浪在外,客居他乡的意思。
10.多病,潦倒,愁苦无法排解,只能抑郁在心头。
11.风天猿渚沙鸟“急” “高”“啸哀”“清”
“白”“飞回”
12.有此二语,诗的境界更广阔深远,把诗人韶光易逝的感觉、长年漂泊的乡愁、壮志难酬的苦痛包含无疑,用语精当,气象宏伟。
侯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