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有效备课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有效备课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有效备课心得
数学备课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备课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以下是我就如何进行有效备课的一些心得。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信心。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
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心向,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
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
例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备课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然后提问:
问题:
1、有一个圆镜被打碎,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反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
2、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为什么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学生甲: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
学生乙: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
3、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必须知道什么?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
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备课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
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
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
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
③、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
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径定理。
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并作必要的讲授,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的来说,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是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
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对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等,每年的课程变化都要心中有数,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就能够取得教学的良性效果。
小学数学课有效备课学习体会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
如何备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成果,确实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
不管你是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备课,都必须经过周密思考,认真的筹划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有的教师上课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语言不准确,都是备课不过关造成的。
那到底怎么备好数学课呢?我认为应从下面三方面下手。
首先要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
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
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
其次要备教材
1、认真钻研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看这堂课目的定得是否合适,为完成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的完成情况如何。
这就是说,一个数学老师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的,再考虑为完成教学目的应采取哪些措施。
要明确教学目的,就必须学习并钻研教学大纲。
2、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数学老师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认真备课,吃透教材。
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
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案。
如果在教学中备一节,教一节,不了解这一节在整体中的地位与其它章节的联系,就很难谈上吃透教材和融会贯通。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
能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3、抓住重点,找准难点
一节数学课,不管你是用传统的眼光,还是用新的教学理念去评价,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不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抓住重点,找准难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
备课时要突出重点。
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4、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要备教学程序
1、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过程。
在备课时,我们要根据这一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及主次地位。
2、启发学生思维,精心设计问题
启发思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而数学的思维来自问题。
所以,在备课时,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惑的问题,微妙的问题,疑难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
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设计成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3、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几年来,我们老师明确地认识到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在转变,由过去的重结果变为重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上也做了相应的改革,一改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注意采用富启发性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问题法、研讨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4、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形成训练
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是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的两根强有力的支柱。
数学基础知识立在明处而数学思想方法则藏在暗处。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能抓一根丢一根。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用两根支柱的思想支配,理清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体系。
尤其要把数学思想方法像数学知识一样,归纳到教学目的要求和教材分析中去,弄清每一章节主要体现什么数学思想和运用什么数学方法。
并深刻挖掘这些思想方法所起的功能和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通过教学过程教给学生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规律的揭示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等等,都体现某种数学思想,并受其指导。
如果忽视这些过程就意味着失去向学生传授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
总之,我们必须广泛地学习,认真地钻研,积极地实践,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改进和完善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运用数学方法的水平,才能备出适合自己教学的高质量的课。
浅谈数学有效备课心得体会
前言: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研究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或教具等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就成了一篇教案,一篇好的教案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重点难点突破而且要做到层次分明、自然过渡。
如何体现有创新理念高质量的教案?最重要的就是要改进备课方法.
一、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合理的教学内容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员的实际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如何合理地选择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呢?先是根据教材的编排来选择。
通常我们把一个练习的知识划分几个小段落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只要看教材和新授内容以及对应的习题编写,就可以确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另外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来选择。
通常比较简单的,学员生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内容可多选一些.对于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内容要适当少选一些,最后根据教学需要来选择。
对于一些思考方法一致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在教学时可以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总的来说在选择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
况具体对待,以一节课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准,既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又不会造成课堂教学松散、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二、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
准确的教学目标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是低标准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教学目标是根据每节课教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目标而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怎样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有切时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技巧等。
然后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
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最后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三、了解学生学习水平。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如果学生对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好,就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没有完全掌握,安排什么复习内容,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备出一节好课.
四、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每节课都有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是教学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通常一节课中学生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首先,教师必须要把握住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内容以后,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主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难以理解、容易出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
然后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且在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及旧知识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五、精选教学方法。
同样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师及不同的学生。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过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个知识开端的教学通常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进行教学;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在教到关键之处采用演示法实验法进行教学;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知识、学生自已动手操作能够自己学会的知识,可采用自学辅导法、发现法进行教学;总之教学方法要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标。
六、教具课件的准备。
教具及课件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工具,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又可以帮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必要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的制作要具备色彩鲜明、直观性强、便于操作演示、能反映知识的本质等特点。
有的教员认为有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就无须要制作教具了,这是不可取的,也是不
切实际的,原因是: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多媒体课件是高科技产物,它具有动感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它又有制作麻烦、花时多、教学成本高的缺点,教员不可能每课都使用;而教具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教学成本低等优点,便于广大教员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
教具比起多媒体课件来具有真实性、更直观,它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多媒体课件无法取代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择这两种辅助教学手段,不可偏爱一种而放弃另一种。
结语:
总之,我们现代教育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最终在教学过程中确立一种教和学有机结合,学生与教师相互辅助,共同提高的新型师生关系。
这是我们教师在新理念下的备课方法的体现。
小学数学有效备课心得体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然。
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因此,我选择了徐晓恵老师工作室小学数学有效备课主题进行研修,专家们的教育理念以及观看了一些微课视频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知道备课包括:备教材、备目标、备学生、备检测。
以下就是我通过这次小学数学有效备课专题培训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备教材就是要读懂教材。
其中就包括:
1、准确把握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
总体目标涉及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方面的要求。
就每个学段的要求而言,总体目标中提出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学段目标中都分为相同或相似的几个方面阐述,但随年级提高要求有所不同;
2.准确把握不同领域的内容标准,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并按学段分别阐述。
我们只有明确了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这一“文本”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才能准确、科学的定位学生的学习目标。
二、教师备课要树立新的课程理念
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
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现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所以,在备课时同样体现在“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备课的改革也是一样。
首先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有突破和创新,可以说,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真正树立。
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今天的数学学习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
教师若真正确立了这样的理念,就会在备课上关注学生,只有将以上这些理念烂熟于心,教师们在备课中才能给自己的课堂教学重新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
三、备学生
教师要上好课,必须知己知彼,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预设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这样就能防止脱离实际、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者是知识过浅使学生索然无味,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与训练。
因此,备学生我们应该做到了解班级的基本情況、个性特征、学习基础、对教学方法的反应、个性品质、动态变化。
每节课都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目标,落实这一主要目标,比教学生掌握知识更为重要。
四、备目标
“课标”在具体课程目标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方面的数学课程目标。
通过知识与技能、态度的结合,知识与情感的结合,来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
在基础教育中,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的新目标要求。
大家知道,数学枯燥无味。
因此,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的把握上,除了“双基”目标外,还要注重:
(1)每一节课都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目标,落实这一主要目标比教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为重要。
它体现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最后才是一种结果。
例如: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时,让孩子们认识了“10以内数”之后,迅速地将孩子们引进了一个精彩的世界-----同学们,你们能用身边的事物说说你心目中的数字吗?老师用期待的目光扫视着全班同学,小手一个个地举起来了。
“我们教室里有‘1’块黑板。
”
“我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共是10个手指头。
”“我的衣服上有5颗纽扣。
”-------
老师巧妙的一问,让学生自然地把数学与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科学的价值与意义就在生活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一深奥的道理。
在这种和谐的交流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得到了融洽与升华。
四、教师备课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为了适应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学习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蕴涵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
我们知道小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第二条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是不很明确地写在教材中,是一条暗线。
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明。
前者是教材写什么,后者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
例如:“进位加法”的进位问题。
从教材的表层不仅是出现几种不同的算法,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要提倡学习用“凑十法”进行计算,而深层次挖掘,我认为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引导学生掌握以“十”为单位的计算的思想。
这也更是后续学习的需要。
因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人类的认识经过两次飞跃。
从逐一计数到按群计数是第一次飞跃。
从按群计数到以“十”为单位计数是第二次飞跃。
五、教师备课要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能想到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3、学生还想知道什么?4、想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