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风采各异-中考边塞诗鉴赏

合集下载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边塞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题材,以描写边塞风景和表达士兵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

这种诗歌形式的典型代表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王昌龄的《从军行》等。

边塞诗通过描绘边塞风景的壮美和表达士兵的忠诚与孤独,打动了无数读者,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边塞,指的是国家的边境地带,是安全与危险、有人烟与荒凉、美丽与荒芜并存的地方。

在古代,边塞地区是兵戈频繁、刀光剑影的地方,士兵们在此经历着无数的磨难和考验。

边塞诗正是通过对这些特殊环境的描写,展示了士兵们在边塞孤独生活中的坚韧与忠诚。

边塞诗中最经典的代表之一就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宽阔辽远和壮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心情。

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用这样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边塞的壮美景色。

而诗人的壮志则表现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表达中。

这首诗使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志向高远的豪情。

与此不同,《从军行》是王昌龄一生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以描写边塞士兵凄凉的生活为主线,表达了士兵在战争年代的忠诚与孤独。

诗中的士兵“白骨夜半无人埋,蓝田日暖玉生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痛苦。

然而,诗中却蕴含了士兵刚刚离开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家园的眷恋,表现出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士兵的无私奉献。

边塞诗以其特殊的题材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些边塞诗描绘了辽阔的边塞风景和士兵们的艰苦生活,展示了他们的忠诚与坚韧。

通过细腻而情感丰富的描写,边塞诗打动了数代读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家园的深情厚意。

边塞诗也成为了后人对士兵和边塞生活的羡慕和赞美之词。

边塞诗的背后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它通过对边塞的描写,寓意了人生的边缘与彼岸。

边塞是各种矛盾并存的地方,也是黑暗与光明的边界。

士兵们的忠诚与孤独,体现了每个人面对生活挑战时都要面对的选择和付出。

边塞诗通过以特殊环境为背景,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悲壮,给予了读者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08.边塞征战类 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赏析

08.边塞征战类 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赏析
着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去 6也.旧时关光可城的:感能旧慨象时或的者征关对城未着,来可的诗能迷人代茫表。对
故土的眷恋。
着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也可能象征 着诗人对故土的眷恋。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专题
边塞征战类
何为边塞征战类古诗? 这类古诗有什么特点?
边塞征战类古诗
边塞征战类古诗是指以边疆地区的军事生活、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为题材,描绘战 争场景、抒发爱国情感、表达边疆将士豪情壮志的诗歌。这类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 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唐朝时期,边塞诗派的形成和发展,使得边塞征战类古诗的创作达到 了巅峰。
景象,反映了战争给家庭带来争的的破厌坏和恶老之兵情归。家后的无助丛了与生战、争迷荒给茫凉家寂庭。静带的来景的象破,坏反和映老
兵归家后的无助与迷茫。
《木兰诗》—北魏—郭茂倩
意象
原文背诵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主意象题
1.黄河流水:象征着离别和 留恋,反映了木兰代父从军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3.战争与和平:通过描绘木 兰代父从军的经历,表达了
雌?
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
和平的渴望。
《使至塞上》—唐—王维
原文背诵
单车欲问边,
主意象题
意象
1.征蓬:象征诗人自己像远飞 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表达了
1得23的...征 归 大志深蓬雁漠的刻属征归大长::、愤体国蓬雁漠河象 象 炊懑验过 出 入 孤 落征 征 烟和 。居 汉 胡 烟 日诗 着 :孤延 塞 天 直 圆人 对 描寂。 , 。 , 。自 家 绘思己乡了乡像的塞的远思外情飞念广怀奇 观 山的和袤。壮 , 。蓬对、描草安荒丽 赞绘一定凉的 美样生、边独祖出 艰活塞特国临 苦的雄景河边 的向塞 景往, 象。表 ,达 反诗和2和3袤了。了 映..归大人孤对、诗雁漠对寂安荒人诗 了:、受思定凉对人 诗象炊排乡生、边征烟挤的活艰塞对 人着:、情的苦生受 对对描不怀向的活家绘得。往景的排 边乡了志。象深挤 塞的塞的,刻思外愤反体、 生念广懑映验不 活

家国情怀,风采各异——中考边塞诗鉴赏 PPT

家国情怀,风采各异——中考边塞诗鉴赏 PPT

家国情怀 各异风采
欣赏边塞诗,我们需要知道中国的历史。 中国历史的发展大概有这么三条线: 1.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 2.中华文明是一个非常早熟的文明。 3.中国文化两头剧变,中间不断循环。两次巨变, 一是周秦之变,一是全球化之变。
家国情怀 各异风采
周秦之变,说白了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这是中国 历史上最根本的一次变化。经此一变,中国进入帝制时 代,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从分封制走向郡县制。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 兵而不与民同欲焉。”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约战说。《左传》记,吴攻陷楚首 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求援,“立
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
三、宋朝边寒词—-孱宋悲歌
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
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励志说。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团
4.在一头一尾两次巨变中间,中国政治与社会一方 面在不停地循环,一方面却朝着一个方向发展。
5.边疆与中央的关系。几乎所有新兴政权都起自边 疆地区。特别汉代之后,几乎都起自东北的少数民族, 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三、宋朝边寒词—-孱宋悲歌
1. 国风·秦风·无衣 《诗 经》
家国情怀 各异风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 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天下平。”(《礼记·大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建构出中国人家国情怀的独特 精神谱系。
“中国传统的生命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小家到大 家,从小家庭到大家族,从大家族到家乡,再从家乡到 国家,都是一个整体。”(北大教授楼宇烈)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三、宋朝边塞诗——孱宋悲歌

品边塞诗篇,感家国情怀——例谈初中语文边塞诗歌赏析

品边塞诗篇,感家国情怀——例谈初中语文边塞诗歌赏析

品边塞诗篇,感家国情怀——例谈初中语文边塞诗歌赏析张红茹(昌平区十三陵中学北京102200)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本教学以朗读为依托,分为三个学习任务,即:“品边塞诗歌探赏析方法”“绘边塞风物解文学现象”“感战场氛围悟家国情怀”。

引领学生去吟唱那一篇篇激荡人心的边塞诗篇,感受那流传千古的家国情怀,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从而提高学生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由此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边塞诗歌赏析家国情怀意象意境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1选题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是呀,初中学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引领他们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正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的职责所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能够引领学生去吟唱那一篇篇激荡人心的边塞诗篇,感受那流传千古的家国情怀,相信一定会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从而提高学生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由此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研究目标、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2.1研究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边塞诗歌的基本特点,对边塞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2)学生通过自读、朗读和研讨等方式感悟、分析边塞诗歌特有的情境魅力;(3)学生深刻认识自己与国家、民族的紧密关系。

【诗歌】边塞诗歌鉴赏

【诗歌】边塞诗歌鉴赏

边塞诗歌鉴赏1️⃣ 边塞诗歌的历史背景与特点边塞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对边疆战事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与向往。

这类诗歌多诞生于战乱频繁、民族交融的历史时期,如汉唐两代,其特点在于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观、战争场景以及战士们的英勇形象,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边塞诗歌往往以雄浑壮阔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边疆风光的壮丽画卷。

从苍茫的大漠孤烟,到连绵的雪山长河,这些自然元素不仅构成了边塞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象,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豪情与悲壮。

同时,诗歌中对于战争的描写,既有对战士们英勇无畏的颂扬,也有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2️⃣ 边塞诗歌中的经典作品赏析在众多的边塞诗歌中,《从军行》系列(以王昌龄为代表)堪称经典。

这些诗作以战士的视角,描绘了他们在边疆的战斗生活,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既展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也透露出战士们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达了他们誓死守卫边疆、不获全胜誓不归的决心。

另一首值得一提的边塞诗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以雪为线索,将边塞的寒冷与战士们的豪情相结合,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绘了边塞雪景的壮观,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则以春喻冬,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感悟。

3️⃣ 边塞诗歌的当代价值与启示边塞诗歌不仅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在当代社会,边塞诗歌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们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此外,边塞诗歌中的自然景观描写,也为现代文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中的边疆风光,还是文学作品中的边疆故事,都能找到边塞诗歌的影子。

唐代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

唐代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

唐代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边塞诗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

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陇西行》唐·王维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塞下曲》唐·许浑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少年行》唐·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从军行》唐·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塞诗的赏析

边塞诗的赏析

边塞诗指以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等为内容,展现边地⽣活的艰⾟、战争的残酷,表现将⼠建功⽴业的壮志和思念家乡的情感的诗歌。

以下是边塞诗的赏析,欢迎阅读。

边塞诗中常⽤的意象可以归类为: 1. 战争中使⽤的物品。

如⾦⿎、旌旗、铁骑、烽⽕、⽻书、⾓⼸、胡马、征⾐、铁⾐、戍楼、⼽、⽭、剑、箭、戟、斧、钺、⼑、铩等。

2. 边塞的地名。

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门、凉州、天⼭、安西、幽、辽、陇等。

3. 边塞的民族。

胡、羌、羯、夷等。

4. 边塞的风光。

⼤漠、沙碛、瀚海、风霜、严寒、⽩草、枯蓬、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雪⼭、孤城、雁飞、鹰扬等。

5. 少数民族的乐器。

如羌笛、胡笳、琵琶、画⾓等。

6. ⾳乐。

梅花落、关⼭⽉、⾬雪曲、杨柳曲、出(⼊)塞曲等。

边塞诗常见的思想内容有: 1. 体现戍边将⼠的爱国激情。

诗歌通过描写边塞紧张的局势、戍边将⼠艰⾟的⽣活状态、战争的惨烈场景等,表现戍边将⼠强烈的爱国情感。

如: 烽⽕照西京,⼼中⾃不平。

⽛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书⽣。

(杨炯《从军⾏》) 诗歌描写了⼀个读书⼈从军边塞、参加战⽃的过程,表现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开头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诗⼈的爱国热情。

⽤“照”渲染紧急的⽓氛,⽤“⾃”表现爱国思想。

三、四句描写**出师、到达边塞的情景。

“绕”体现出**包围敌⼈的境况,渲染出龙争虎⽃的⽓氛。

五、六句写战⽃情况,通过侧⾯烘托表现战争;从视觉、听觉的⾓度,⽤象征**的“旗”“⿎”表现出征将⼠冒雪同敌⼈搏⽃的坚强⽆畏精神和在战⿎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

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从戎书⽣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2. 表现边塞紧张的形势。

有些边塞诗通过描写烽⽕、军书传递等表现边塞紧张的局势。

如: ⼗⾥⼀⾛马,五⾥⼀扬鞭。

都护军书⾄,匈奴围酒泉。

关⼭正飞雪,烽⽕断⽆烟。

(王维《陇西⾏》) 诗歌⼀、⼆句⽤“⼀⾛马”“⼀扬鞭”表现边塞传递军书的急切;⽤“⼗⾥”“五⾥”渲染⼗万⽕急的紧张⽓氛。

边塞诗及赏析

边塞诗及赏析

边塞诗及赏析引导语: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诗词非常的多,而对于边塞诗想必很多人都有接触过,那么接下来是店铺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边塞诗及赏析,欢迎阅读!《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这首《出塞》,可以说是最负盛名的边塞诗之一,明代“后七子”李攀龙评此诗为七绝诗压卷之作。

此诗采用以古喻今的手法,表达了关心边防的主题。

诗的意象苍茫浑厚,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从军行》之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赏析:此诗是一首气势宏伟的边塞诗,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们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厚,感情悲壮。

表现了战士们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将士生活的诗,军中的酒宴是盛大欢乐的酒宴,全诗仅仅四句,用明快的语言,跳动的节奏,就给人带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

明代“后七子”王世贞又评此诗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清代王渔洋谓:七绝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秦时明月”、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无出此四章之右者矣。

而清末民初的章太炎也推王之涣的《凉州词》为绝句之首。

由此可见王之涣的凉州词盛名之大。

《凉州词》之二王之涣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赏析:此诗是王之涣作的《凉州词》组诗第二首,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诗歌以汉代唐,写突厥首领小杀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赏析: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怎么能没有一首边塞诗歌呢,这首《从军行》就是李白的边塞诗之一。

边塞诗词赏析大全

边塞诗词赏析大全

边塞诗词赏析边塞诗词赏析大全边塞诗中的戍边士卒是边塞战争的见证人,他们在战争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也就是对整个边塞战争最为真实的反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边塞诗词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边塞诗词赏析1柳中庸《征人怨》赏析岁岁金河复玉关[1],朝朝马策与刀环[2]。

三春白雪归青冢[3],万里黄河绕黑山[4]。

[1]金河:又称黑河,流经内蒙中部,入黄河。

唐时有金河县。

故址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

玉关,即玉门关。

在今甘肃敦煌西北,阳关在其东南,均为古时通西域要道。

[2]策:马鞭。

[3]青冢:王昭君墓。

传说塞外草白。

昭君墓常见草色青青,故称。

[4]黑山:又名杀虎山。

在今内蒙呼和浩特附近。

【赏析】柳中庸,名淡,以字行。

中唐河东人,宗元同族。

御史并之弟。

与弟中行,皆有文名。

今存诗十三首。

边塞诗盛于唐代,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的表现戎马征戍,有的描绘异域风光。

有的为征夫写恨,也有的代思妇拟言。

边塞的好题材,在盛唐差不多已经写完。

盛唐以后,写边塞诗是不能不费一点心思了。

柳中庸这首《征人怨》,乍看题目。

觉得有些熟烂。

然而。

诗人却不落窠臼。

此诗虽亦写怨,却非关征人回首、佳人断肠之类。

首句并列两个地名“金河”、“玉关”,二者用“复”字关联,次句出以“马策”、“刀环”,中间用“与”字连接,各有一个时间副词,一说“岁岁”,一日“朝朝”。

“金河”、“玉关”都是征战之地,在此意念上,二者绝无分别。

“马策”、“刀环”虽为两个事物,却是共同说明马不歇鞍,人不解甲的内涵。

“金河”和“玉关”、“马策”与“刀环”相比并。

以其重复表现生活的单调,“复”字和“与”字流露一种无可奈何的厌倦之感,换成今天的说法,即:不是金河就是玉关,整天价手不离马策与刀环。

而“岁岁”则把这种厌倦之感以时间的无限延伸极大地加重了,就是说,这种生涯无休无止。

“朝朝”又把令人烦厌的重复行为的频率推到极致。

教人难以忍受。

诗人巧妙地利用诗句的蝉联偶对的特点,使此种情绪得到最充分的表达。

品边塞诗篇,感家国情怀

品边塞诗篇,感家国情怀

品边塞诗篇,感家国情怀中国古代的边塞诗篇,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深邃的家国情怀,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边塞诗人们在面对边塞一线的艰苦生活和战争环境时,以诗为媒,表达了对家园的眷恋和对国家的忠诚,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雄壮气概和不屈精神。

本文将通过品边塞诗篇,感受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

边塞诗篇的艺术风格独特,它以雄浑豪放的诗风和悲壮豪迈的情感内涵著称于世。

边塞诗篇的诗人们大多生活在战火纷飞的边塞一线,他们深受战争所苦,但他们不向命运低头,而是以豪情万丈的诗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他们的诗篇中,往往融入了对家园的眷恋和对国家的忠诚,将爱国之情融入到了诗歌的创作之中。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表达了他对边塞生活的怀念和眷恋之情。

而王之涣的《秋风词》中,“胡儿眼底啼红,胡儿未可实”的表述,也能使人感受到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忧。

这些诗篇无一不展示了边塞诗人们的家国情怀,让后人感受到了他们的忠诚和豪情。

边塞诗篇蕴含着深刻的家国情怀,它让人感受到了古代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园的眷恋。

在这些诗篇中,诗人们以文字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百姓生活的关怀,展现出了他们的豪情壮志和不屈精神。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奔腾莫与为。

三军可夺帅气色,千金弹压将军矢。

”这样的豪情壮志,是诗人对祖国强大繁荣的向往和祝愿。

而李贺的《南园十三首》中,“玉出霜风新,花藏雪后娇。

积来梅子累,不觉李封遥。

圣代思无限,难期有如今。

得年皆独立,极目向长洲。

拟叹惜华发,逢郎独尚修。

安家就尘世,应恐未能周。

”表达了他对祖国兴旺繁荣的期待和向往。

这些诗篇,无一不反映出了边塞诗人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园的眷恋,让人深受感动。

边塞诗篇中浓浓的家国情怀,是我们今天应当继承和发扬的。

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不再面临外族侵扰和战乱,但我们同样需要发扬家国情怀,热爱我们的祖国,关心我们的家园。

我们应当学习古代边塞诗人们的爱国之情和豪情壮志,努力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边塞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岑参的边塞诗1、作者生平:岑参(715-769)是盛唐边塞诗的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经历有密切关系。

他向往从军立功,把它当作求取功名的一条主要途径。

从军前,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终日不得意,出门何所之。

从人觅颜色,自叹是男儿。

”(《江上春叹》);“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

”(《玉门关盖将军歌》);“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自从天宝八年(749)开始,岑参两度出塞,先赴安西任掌书记,后赴北庭任节度判官,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边塞生活,历练成为一个边塞诗人。

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及价值在于充满了山川奇气和壮志。

所谓山川奇气,即以边疆自然风光作为诗歌意象,在绝域的荒凉和广漠中挖掘庄严和美丽,并加以热烈歌颂,这是岑参诗歌的独到之处。

所谓爱国壮志,即抒写边防将士保卫边疆的正气。

在艺术上,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是他的特长。

岑参诗常用的表现手段是: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和合理的夸张。

譬如以梨花喻雪,以“一团旋风桃花色”比喻骏马,以刀割面比喻寒风,都是新奇的。

夸张更为常见,譬如“一川碎石大如斗”(《走马川行》);“都护宝刀冻欲断”(《天山雪歌》)都是富有表现力的夸张。

诗体形式上,岑参长于七言古诗,容量大,内容丰富,气势充沛。

2、诗风:奇情壮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

岑参的边塞诗句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感情热烈,气势雄浑,场景壮阔,色彩瑰丽,想象丰富,句式跳跃,语言奔放。

他的作品写奇景,抒奇情,有奇采。

(1)奇景:边塞奇异壮丽的风光如写火山:“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又如写热海:“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燕砂砾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下文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分析诗人所擅长的奇景刻画。

边塞诗词赏析

边塞诗词赏析

边塞诗词赏析边塞诗词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特别是唐宋时期出了不少的名篇。

边塞诗词赏析篇一《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赏析这首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

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见“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中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

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

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

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

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

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

宋代的杨齐贤,好像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

”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

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

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

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边塞征战诗》专题鉴赏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边塞征战诗》专题鉴赏ppt课件

边塞军旅诗
对比衬托 怀古伤今
建功立业 从军报国 穷兵黩武 思乡念亲 视死如归 苦闷彷徨
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 盛衰无常 国运衰微 孤独惆怅
怀古咏史诗
借古讽今 借古抒怀
昏庸腐朽 奢侈淫逸 缅怀英雄 功业无成 失意绝望
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 志不得伸 壮士暮年
托物言志诗 送别怀人诗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
9
真题 再现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 一 种。(06天津卷 )
(1) “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 塞景象?
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10
真题
再现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 ,从军度陇西③
14
15
答案: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
调。
答案: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②化抽象之情为具体 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 ”“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 孤寂、惆怅之情。
16
古诗题材类别总结一览表
题材类别
主要手法
情感术语
山水田园诗
借景抒情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超然物外 厌恶官场
这是一首抒发边关将士豪情壮志 的边塞诗。前两句抒写驻守边关 的将士们思念家乡的愁苦,后两 句是直接抒情。
情景交融, 直抒胸臆
回 出塞二首 ·其一
王昌龄
忆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 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 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 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 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边塞诗鉴赏要诀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边塞诗鉴赏要诀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边塞诗鉴赏要诀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

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

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

边塞诗词的创作形式大多为古风(考虑到命题使用长篇古风做材料的可能性不大,故本文不予涉及)和绝句,词的数量较少。

生在解答边塞诗词的鉴赏问题时,应掌握如下几把打开通往凯旋门的钥匙。

第一个关键是要弄清边塞诗的意义,深入挖掘其隐含的主题,并从整体上把握作品。

因为这个问题相当复杂,让我们用一些著名的句子对其进行简短的评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但是让龙城的飞将留在这里,不要教胡马骑阴山”,这不仅表达了对早期出现好将领的渴望,也表达了对边疆和平的渴望;“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每年都有战争的尸骨被埋葬在荒地里,空气中的香蒲被送到汉人的家里”,这不仅是对非正义战争的指责,也是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吹响羌笛,关山月,不愁金闺”,不仅表现了边防战士的深切怀旧,也表达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和惆怅;“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字里行间洒满斑斑血泪,令人闻之而发指……异彩纷呈的边塞诗词,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我们可以用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家国情怀,风采各异——中考边塞诗鉴赏

家国情怀,风采各异——中考边塞诗鉴赏
4.在一头一尾两次巨变中间,中国政治与社会一方 面在不停地循环,一方面却朝着一个方向发展。
5.边疆与中央的关系。几乎所有新兴政权都起自边 疆地区。特别汉代之后,几乎都起自东北的少数民族, 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三、宋朝边寒词—-孱宋悲歌
1. 国风·秦风·无衣 《诗 经》
3.知背景——了解诗人及其生存的社会与政治背景 《秋兴》陆游(17苏)/《送子由使契丹》(诗后有“莫 道中朝第一人”注释)(17国Ⅰ)/《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杜甫) 4.知情感(基调)——抓住情感词,了解情感的基调 《太湖恬亭》(17津)/《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 末,戏赠元九、李二十》(17国Ⅱ)/《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王维)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三、宋朝边塞诗——孱宋悲歌
8.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三、宋朝边塞诗——孱宋悲歌
3.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讽刺说。《毛诗序》:“《无衣》,
一、秦汉前后边 兵而不与民同欲焉。”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约战说。《左传》记,吴攻陷楚首 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求援,“立
家国情怀 各异风采
中国古代社会的彻底改变,是从宋朝开始的。为了 解决武将当权问题,大规模推行科举制(之前都是举孝 廉)。中国社会从此由贵族社会进入平民社会。宋代的 经济,特别是商品济,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城市化水 平达到22%(明清则下滑到4%)。
但同样是因为抑武扬文,导致宋朝军事上相当孱弱。
10.渔家傲.秋思
三、宋朝边塞诗——孱宋悲歌
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
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附:清朝边塞诗
12.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徐衍兵
家国情怀 各异风采
“诗比历史还真实。”(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意思是说,历史是对客观事件的记录,诗是对心情的记 录,在所有事件结束后留下情感的结语。事件会消失, 可是心情会成为永恒。所以,读诗,我们要重点体会其 中蕴含的心情,并从中一窥历史的真实。
其中的边塞诗更值得我们体会,因为它不仅记录了 史实,更记录了心情,是当时社会面貌的体现。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三、宋朝边塞诗——孱宋悲歌
8.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三、宋朝边塞诗——孱宋悲歌
6.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三、宋朝边塞诗——孱宋悲歌
7.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题目切入,整体把握 1.知题材——了解诗歌类别(田园、送别、边塞等) 《插田歌(节选)》(19国Ⅲ)/《送王昌龄》(18浙) /《念奴娇.赤壁怀古》/《从军行》《春怨》 2.知对象——把握诗歌描写对象(人、物、事等)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19浙)/《题许道宁画》 (19国Ⅰ)/《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9京)/《礼部 贡院阅进士就试》(17国Ⅱ)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家国情怀 各异风采
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唐朝人“以胖为美”,为 什么中国历史上只有唐代出现了女皇呢?
李唐先是跟鲜卑人拓跋魏起家,又随鲜卑化的匈奴 人宇文北国,世代与少数民族通婚。唐太宗李世民的祖 母、生母和皇后都是鲜卑人。
唐代很多著名的文臣武将都是鲜卑人。比如宇文士 及、长孙无忌、元稹等22位宰相,还有刘禹锡等诗人, 都是出自鲜卑族。
家国情怀 各异风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 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天下平。”(《礼记·大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建构出中国人家国情怀的独特 精神谱系。
“中国传统的生命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小家到大 家,从小家庭到大家族,从大家族到家乡,再从家乡到 国家,都是一个整体。”(北大教授楼宇烈)
4.在一头一尾两次巨变中间,中国政治与社会一方 面在不停地循环,一方面却朝着一个方向发展。
5.边疆与中央的关系。几乎所有新兴政权都起自边 疆地区。特别汉代之后,几乎都起自东北的少数民族, 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三、宋朝边寒词—-孱宋悲歌
1. 国风·秦风·无衣 《诗 经》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三、宋朝边塞诗——孱宋悲歌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
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
三、宋朝边寒词—-孱宋悲歌
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
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励志说。秦人攻逐犬戎时,兵士团
结友爱、同仇敌忾、偕作并行之战歌。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三、宋朝边寒词——孱宋悲歌
2.十五从军行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3.知背景——了解诗人及其生存的社会与政治背景 《秋兴》陆游(17苏)/《送子由使契丹》(诗后有“莫 道中朝第一人”注释)(17国Ⅰ)/《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杜甫) 4.知情感(基调)——抓住情感词,了解情感的基调 《太湖恬亭》(17津)/《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 末,戏赠元九、李二十》(17国Ⅱ)/《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王维)
家国情怀 各异风采
欣赏边塞诗,我们需要知道中国的历史。 中国历史的发展大概有这么三条线: 1.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 2.中华文明是一个非常早熟的文明。 3.中国文化两头剧变,中间不断循环。两次巨变, 一是周秦之变,一是全球化之变。
家国情怀 各异风采
周秦之变,说白了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这是中国 历史上最根本的一次变化。经此一变,中国进入帝制时 代,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从分封制走向郡县制。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三、宋朝边塞诗——孱宋悲歌
3.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4.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秦汉前后边塞诗 二、唐朝边塞诗——强国之音 三、宋朝边塞诗——孱宋悲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