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10.1—10.2城市土地利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二、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25
二、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由于不同的功能所要求的交通条件不同,在完全 竞争的条件下,每一功能即每一土地利用区所产 生的经济地租递减曲线是不同的(图10—7)。
26
二、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零售业的经济地租曲线梯度最大,其在市中心所能产生的 经济地租却为各功能之冠。 服务业、轻工业和批发业的经济地租曲线的梯度较零售业 为小 住宅用地:多层楼房用地利用率高,每单位面积所能产生 的价值较低密度的平房为高,所以其经济地租曲线的斜度 也较平房大 农业的经济地租曲线梯度是各类经济活动中最小的一种
城市地形
城址选择、用地选择、功能区组织到道 路、工程管网、绿地布局以及城市景观 的组织无一不受地形的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年平均比 郊区高0.5—1°C
城市植被 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调节、 改善小气候;净化污水,防止火灾蔓延; 监测大气污染,指示报警。
城市绿化标准:城市居民人均10平方米的树木, 或者50平方米的草坪,城市绿地覆盖率30%以上。
第十章 城市土地利用
第二节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第三节 中心商务区
1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
一、城市地理位置的选择 二、城市地下空间 三、地基承载力 四、城市地形 五、城市气候 六、城市植被
相对位置
(大位 置):决 定城市的 个性和发 展前途。
地基承载力
堆积的年代、成因、性质、 地下水情况、建筑物基础、 建筑物性质等。
城市的中心是商业会聚之地,农民初进城市 时,为了找工作方便,便居住在中心商业区 附近,后来以零售和服务为主的商业中心区 向外膨胀,市民也向外迁移。
21
二、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环绕商业中心的外围是早期建造的旧房子,其 中一部分被零售商业所侵占,一部分为低级住 宅、小型工厂、批发商业及一些货仓的过渡地 带,这一带也是新来移民居住地区。 再外围的第三带,是原来较大工厂的工人住宅 区。 再向外第四带是较富有的中产阶级住宅区。最 外围地带是富人居住区,散布着高级住宅,密 度低,房舍宽敞。由于他们需要驾车人市工作, 故又称通勤人员住宅区(commuter zone)。
40
五、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的发展
41
五、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的发展
上述三个城市内部结构模式,虽然有地租理 论的支持,可是由于他们的创始人都是美国 人,其所列举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空间布局 一般和美国的城市比较接近,至于对其它国 家的现实性,连霍伊特本人也指出,不一定 适用,必须加以修改。
42
五、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的发展:
同样的居住面积,在一般的情况下,接近市中心,租金 高,但可以节省交通费;而远离市中心,则可以少付租 金,但要花费较多的交通费。
假设可付出的租金不变的话,在市内租用的房屋居住面 积小,但可节省交通费,在郊区租用的房屋,居住面积 较大,但要付出的交通费用却大得多。
因此,从市民总收人中扣除生活费用,决定可付租金和 交通费的能力,再根据交通时间耗费的多少和对宽阔的 居住面积的渴望程度,就可决定个人居住的地点。
34
35
四、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 模式
36
四、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
基于伯吉斯、霍伊特等的城市内部结构模 式均为单中心,而忽略了重工业对城市内 部结构的影响和市郊住宅区的出现等等, 哈里斯和厄尔曼在1945年提出较为精细的 多核心模式
37
38
四、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
模 式 假 设 城 市 内 部 结 构 除 主 要 经 济 胞 体 (economic cells)——即中心商业区(CBD)外,尚有次要经济胞体 散布在整个体系内。这些胞体包括未形成城市前, 中心地系统内各低级中心地和在形成城市过程中的 其它成长点。这些中心地和成长点皆随着整个城市 的运输网、工业区或各种专业服务业,如大学、研 究中心等的发展而发展。其中交通位置最优越的最 后成为中心商业区,其它中心则分别发展成次级或 外围商业中心和重工业区。哈里斯及厄尔曼还考虑 到,易达性所吸引的商业、工业或贫民,本身便有 排斥高级住宅的倾向。因为后者的区位因素之一便 是要远离这些有碍环境的土地利用。介于两者之间 的是中级住宅区。
39
四、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
评价:这一模式虽较为复杂,但仍然基于 地租理论。它假设付租能力较高的高密度 住宅倾向于接近中心点和其它主要经济胞 体,但最接近这些胞体的空间却被批发商 业和轻工业所占有。由于哈里斯及厄尔曼 的模式并没有假设城内土地是均质的,所 以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布局并无一定序列, 大小也不一样,其空间布局图是非常富有 弹性的。
22
二、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23
二、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二)模式的地租理论解释
赫德(Hurd)、黑格(Haig)和李嘉图(Ricardo)等 土地的经济地租是指利用土地所得报酬,减去成本 后的剩余。 经济地租的量度是:某种土地的生产力与最差土地 的生产力之差。最差条件的土地经济地租为零。 以城市商业为例,中心商业区条件最佳,所以其产 生的经济地租最高,离开中心商业区一段距离之后, 由于交通不便,顾客不多,所以其土地没有作商业 用途的价值,其经济地租为零,中间地段所产生的 经济地租介于两者之间
18
第一节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一、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也大体一致。但由于长期 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城市各种土地利用类 型的区位因素有所不同。当前,由于我国正式确 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述区位因素 正开始发挥作用。
19
二、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20
二、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一)主要内容:
28
29
30
二、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交通线的影响
31
三、霍伊特的扇形模式
32
wk.baidu.com、霍伊特的扇形模式
霍伊特(Homer Hoyt)认为,均质性平面的 假设太不现实,因而他于1939年提出了扇 形模式或楔形模式 在他的模式中,保留了同心环模式的经济 地租机制,加上了放射状运输线路的影响, 即线性易达性和定向惯性(directional inertia) 的影响,使城市向外扩展的方向呈不规则 式。他把中心的易达性称为基本的易达性, 把沿着辐射运输路线所增加的易达性称为 附加的易达性。
1、曼的模式
曼(Manna)提出了一个 典型的英国中等城市 的模式。 该模式是伯吉斯和霍 伊特两模式的综合 由于英国位于西风带, 城市的西部为上风带, 多为高级住宅所占有, 而城市的东部为下风 带,工业和贫民多被 迫于此。
43
五、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的发展
2、麦基发展中国家模式 麦 基 (Mcgee) 的 模 式 在 殖 民地和发展中国家城市的 应用。 由于这些地区存在着二元 经济,所以有两组不同的 商业中心。其一为西式商 业中心,其形态和西方城 市的中心商业区相仿。以 国际贸易为主,零售商店 出售的也以进口高档货为 多。另一类为外来移民的 商业中心,从事当地的货 品买卖为主。
功能分化 各种用地的区位因素是有差异的,差异愈大, 各种用地之间的分化趋向愈强,这种倾向叫功 能的分化(functional segregation),
功能区 由于这种功能分化,形成了城市某一地区只有 某一种单一功能,因此在现代城市中出现了按 其 土 地 利 用 划 分 的 若 干 功 能 区 (Functional Areas)。
广州人均绿地面积9.44平方米
城 市 华盛顿 莫斯科 巴黎 伦敦 纽约 北京 东京
人均绿地 45
44 24.7 22.8 19.2 6.14 1.15
第二节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9
第一节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一、土地利用类型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建设部(90)建标字第322号 实施时间:1991年3月1日
(6)交通用地和其它公用事业用地。
没有交通和公用事业用地,城市便不可能发挥 其职能。可是它的性质与商业和住宅用地不同, 而与休憩用地和绿化地带相似,是公共财富之一。 不过它们又具有生产性质,有的可自负盈亏或间 有盈利,如码头、飞机场和自来水厂等。
(7)农业用地和水面。
16
第一节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一、土地利用类型
33
三、霍伊特的扇形模式
轻工业和批发商业对运输路线的附加易达性最 为敏感,所以呈楔形,而且不是一个平滑的楔 形,它可左右隆起。 住宅区,贫民住在环绕工商业土地利用的地段 中产阶级和富人则沿着交通大道或河道,或湖 滨,或高地向外发展,自成一区,不与贫民混 杂。 当人口增多,贫民区不能朝中产阶级和高级住 宅区发展时,也会循不会受阻的方向作放射式 发展,因此城市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布局呈扇 形或楔形。
14
第一节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一、土地利用类型
(5)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
随着对城市生活素质和美化环境的重视,作为 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的各种公园、游园等,也在 城市的土地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区位因素 不是付租能力或市场机制,而是通过社会对市民 的关心,确定它的存在。
15
第一节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一、土地利用类型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0大类, 46中类,73小类;
居住用地: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 零星的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特殊用地 水域及其他
11
第一节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一、土地利用类型
(2)工业用地。
大型工业:占地面积大,所以很难在租金或土 地使用费昂贵的土地上立足,其区位一般受用地 的适用性、运输量与环境保护等因素所决定。
小型工场:其生存的条件是劳动力和市场,它 们比租金更为重要。小型工场的付租能力有很大 的弹性,主要视其产品的档次而定。仓库用地与 工业用地类似,其区位也要视其储存货物的档次 及用地要求而定。
12
第一节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一、土地利用类型
(3)政府机关用地
政府往往是土地的支配者,在法律上它可以强 行收购和征用所需要的土地,一般不考虑租金问 题,而交通方便及邻近其服务对象是其主要的区 位因素。
13
第一节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一、土地利用类型
(4)住宅用地
城市中有大量的住宅用地,由于市民必须量入而出,租 金的支出不能过于庞大,而交通费支出也受到一定的限 制,其居住地点往往是综合考虑生活费用、居住面积、 租金和交通费,假设前两者不变,便只能以交通费迁就 其租金。
17
第一节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一、土地利用类型
混合土地利用 在非欧美地区的城市,各种用地的区位因素差异不大,分化倾向 不强,故工业、商业、住宅功能往往混杂在一起,一般称为混合 土地利用。
混合土地利用的评价 过去认为,这种混合土地利用是一种落后的土地利用模式。但是 近年来,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模式遭到了不少批评,认为这种土 地利用功能区过于分化,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视了城市中 人与人之间的多方面的联系,耗用能源太多。因此,人们提出了 多功能综合区的概念,并认为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1978年12月,一批建筑师在秘鲁利马集会,会后发表的“马丘 比丘宣言”指出,为适应城市的急剧发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 土地和资源,更好地协调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为此,要努力去 创造一种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而不是把各功能区机械分离。
10
第一节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一、土地利用类型
在西方,城市土地利用一般划分为:
(1)商业用地:
零售商业大都位于交通最方便,行人众多或主要交通交 汇点上。
专业性服务业需要交通方便,商业活动频繁,但不一定 接近行人众多的地区。
批发业的顾客为零售商,由于需要较大空间储存货物, 占地颇多,其付租能力又不如前两者,可位于非市中心 区。
27
若把上述各功能的经济地租递减曲线重叠(图10—8),各曲线相交, 可知道各地段产生经济地租最高的是什么功能。在完全竞争的社 会,所有产生的经济地租均为土地拥有者以租金的形式收取,各 土地使用者按其产生的经济地租决定其自身的付租能力,向土地 拥有者租用土地,而土地拥有者则把土地租给出价最高的使用者, 这样城市中心为零售业所租赁,然后为专业性服务业、工业及批 发业,再远一些为高密度多层住宅,然后是低密度住宅。住宅之 外才是农业。假设城市所在地区为一均质的平地,各种土地利用 将呈同心环布局。这就是同心环模式的新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